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事业单位财务培训8篇

时间:2023-06-07 09:01: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事业单位财务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事业单位财务培训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重要性 风险控制

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或地方组织,以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设立宗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利用国家拨付的公共资源,或者是基于国家公共资源创造的事业单位收入,从事关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服务活动的组织。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对贪污犯罪打击力度的增大,人们越来越关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了规范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风险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状况

(一)财务风险把控意识较低

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把控意识较低,认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预算管理就行,认为财务风险只出现在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他时候不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风险把控,对财务风险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状况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有些领导对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也比较薄弱,给事业单位财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资产财务的存在具体形式和样式比较多,管理难度也比较的大。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挪用公共资金、中饱私囊的现象也非常多。正是由于这些不安因素,使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的运营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甚至还使事业单位长时间处于在负债状态之中,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风险系数被无限地加大。由此可知,事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比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风险系数。

(三)财务管理人员会计水平低导致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属于国家准公务员范畴,是通过统一的招考方式来进行招聘的,这样的招考方式一般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考的内容也比较侧重于应聘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因此,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较低,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财务会计岗位,满足会计岗位职责的要求。

(四)财务管理风险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管理通常流于形式,只稍微注重对费用的审批和报销制度的建设。致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把控制度的建设也比较滞后。现实中,财务管理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审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税务审计方法比较单一,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分解。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大大被提高了。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预算开支,加强对日常财务的监管力度和设立严格的财务申报制度,力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监管力度。事业单位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明确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强化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营运成本。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要依据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特点来设立,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来不断充实和完善,切实增强事业单位风险应变能力,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断提高。

(二)强化财务风险把控意识,降低事业单位经营风险

财务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上到单位管理层,下到单位基层管理人员都参与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当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该要从加强事业单位全员参与程度着手,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培养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把控意识,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去避免事业单位资产的损耗,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开始的基础,每一个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都是在其严格的监督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显示,财务管理工作是离不开对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因此,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严格控制财务人员的授权范围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才能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提升事业单位成本把控水平,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稳定、有序的发展起来。

(四)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及其风险把控时,还应该要着重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财务知识、业务能力考核不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工作需求的员工,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的能力提升培训和业务强化培训。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思想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现象的出现,使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进行培训,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演进,只有不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青海气象,2013,02:75-78

篇2

(一)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外部的管理单位进行协调管理,也即表明事业单位中各部门对会计电算化应用于财务管理,均相对具有一定的责任。因此,事业单位中的信息化建设便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并且个性特征较为明显,由此导致其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对于事业单位进一步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普及应用。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单位,因此经济利益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差,致使会计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责任心。外加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除缺乏职业实践经验外,部分会计人员,在职业综合素养方面表现的较差,主要表现为缺乏岗位职责意识。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对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忽视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导致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工作责任心。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管理思想陈旧在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大多的财务管理者其思想较为陈旧,认为会计核算仅是简单的整理财务资料,以及理清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缺乏全局管理意识,其工作方式并不能够展现整个事业单位的情况。也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不完善,致使会计电算化作用未能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对其普及应用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四)财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财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且由于该问题的存在,致使诸多财务问题产生,如存在财务信息质量不达标,以及单位主管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财务信息对上级管理者的决策和领导具有重要的作用,若是信息错误,常会导致错误决策的发生。为保证其对称的财务信息,关键在于技术处理平台,若缺乏管理,便会存在不对称财务信息,严重制约决策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优化

(一)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效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基础,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这几方面的内容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均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制定新的规章和体制,进一步明确会计人员和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对会计档案、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程序,给出具体的规范,结合新进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改变以往低标准、低要求的管理现状,制定更高的标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此外,除基本的管理制度外,还需制定必要的激励制度,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以及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财务管理由核算式管理向管理型的发展和过渡,提升财务管理的作用,且对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间的矛盾也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促进会计核算效率和核算质量的提升,还可将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提供给决策者,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表现的更加的明显。除一般的内部控制标准外,事业单位自身还需在系统控制方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控制,改变以往不相容岗位不分离的情况,使其设置为分离的岗位。首先需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分析和内部程序控制的分离设置;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用户仅需对所提供的处理数据负责,而不应参与到日常系统的其他部门业务的管理中;再次,除系统内部发生错误外,严禁将差错进行擅自更改,应当将错误的数据退给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对应的更改,之后再将其交给职能部门处理;最后,确保系统部门仅对系统部门的物资财产进行管理,对于其他部门的财产物资仅负责数据处理。

(三)注重对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由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对该技术的普及应用。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重视相关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结合当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程序设计、系统设计、系统操作和维护等,从整体上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水平。事业单位培训的主要方式可分为会计资格证考试、在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考试,并且纳入相关的课程,各级财务部门为组织培训的核心。此外,其他相关部门也应纳入培训,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水平,在培训组织中还需要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主动配合。对于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需由财务部统一培训。

(四)促进会计电算化功能和软件管理优势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主体发展方向为网络化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对电算化的应用,应当充分的发挥其管理功能模块,进行会计材料全面的分析、处理、决策和预测。同时实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统一结合。还可建立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和其他系统相联系的,以及将会计处理作为核心的人事管理、物资财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等多部门、多职能的结合,且适合科学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网络,为上级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同时促进事业单位系统、全面、科学的管理,结合其他的部门,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其应用可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进一步的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篇3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强,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规范,不全面,会计报告没有把该表达的会计信息全部披露出来,也有一些??计事项难以在报表中表述等。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不合理,收入、支出、归纳不规范。最后,有的单位的报账员没有及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在记账时的记账凭证、摘要写的过于简单,甚至不记录真实情况,导致会计中心无法得知资产实有情况,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二)核算体系不合理,核算报表不完善

依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多数事业单位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而收付实现制存在很明显的弊端,以此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体现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以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来说,随着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依据市场变化有所损耗,而收付实现制并未将此部分固定资产纳入资产折旧中。其次,一些低值易耗的资产较容易被纳为固定资产而非低值易耗品,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并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变动情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财务报表要求,在一些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和不合理性,使得单位资产负债和实际资产报表存在较大的出入,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核算内容重复、核算内容遗漏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资产报表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实用价值得不到体现。

(三)财务管理理念滞后,资产管理不善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仍遵守以往的核算标准,延用以往的会计核算管理理念,并不能深刻认识到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对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这些事业单位并不能合理地规划、利用国家的财政拨款,进而使得资产财务管理紊乱、资产利用率低下,造成国家资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工作往往会受到各种阻碍,不能顺利开展,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内部缺少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将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始终停留在表面。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实施集中会计核算之后,出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脱节的问题。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所开展的资金业务都应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统一集中的结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受到影响,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了。一些事业单位甚至认为,在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之后,事业单位就可以不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资产会计核算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相分离,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带来了国有资产流失等财务隐患。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创新分析

(一)依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创新优质的核算和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部门需要结合《会计法》等国家颁发的法律制度实施工作,构建全面的会计核算系统,有目标的进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源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事业单位的自身获取,因此需要对其资金支出和获取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构建优质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

(二)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考察工作

预算核算也是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部分,需要确保事业单位中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实施重点的考察工作,如编制、实施等。依据全面的预算考察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编制方案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事业单位可以全面的发展,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有效落实。

(三)提升会计核算的财务监管能力

在发展中监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核算工作实施的重点,有助于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实施。当然,需要依据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结合事前评价、事中评价等工作过程进行,从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实施全面的管理和审核,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四)完善会计凭证的管理

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凭证的格式,结合相关的会计科目实施划分,从而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这样有助于引导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运行。

(五)在会计核算中,不断完善资产和债务管理

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实施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有助于展现事业单位的资产变动,以此在实际发展中可以构件责任和权利发展管理制度,从而全面认识事业单位中资产的划分,同时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现实财产情况,有效降低风险问题,确保事业单位是有效、合理的发展。

(六)构建高能力水平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团队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需要构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团队,以此对其实施全面化的培训教学工作。起初要关注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者具备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工作要求,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在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团队的质量。

(七)定期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定期开展财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财务人员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要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等财政会计法律法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有关制度。其次,要重视做好财务管理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最后,要扎实做好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部门预算决算知识培训以及岗前培训、后续培训等培训学习,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精细化财务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必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促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能显著提高财务管理整体质量与水平。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对各项资金的来源与使用进行全面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能动态掌握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运作效益。另外,由服务型工作作风、经营管理型职能逐步取代传统机关型、记账核算型职能,需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与实际效率。

(二)提高各项财产使用效率

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产使用率低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财产浪费问题严重,如果不进行针对性治理,势必会影响集约型社会的建设速度。而采用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对单位重要的业务活动进行预算与控制,可进一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资产利用效率,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和谐发展。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要想切实贯彻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全体成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向着服务型、高效型部门转变。二是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处理,具体到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精细化、细致化。使财务管理人员真正意识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价值,将该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全面增强财务人员精细化工作意识与责任,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动作用,在单位领导的带动下组织单位人员学习精细化财务管理知识、文件,掌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标准要求,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预算管理精细化

预算管理不仅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管理精细化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核心。具体来说,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预算编制精细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范围、内容比较广,对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可通过预算编制精细化,严格各项支出的定额管理,推进各项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精细化,对各项支出实行严格控制,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进一步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程度。二是预算批复精细化。在预算批复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各项审核审批工作,严抓批复环节,提升批复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指出,更好地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革新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基础财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管理知识,不断完善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结合事业单位情况,合理调整财务工作方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领头羊”的作用,财务人员应将“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部门,使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另外,财务人员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应加大与软件公司的合作力度,针对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积极研发针对性财务管理软件,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财务人员在网上完成做账、报账等工作,在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四)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是切实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财务人员财务系统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二是加大对财务人员会计知识、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分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进行专门的预算编制培训或内部控制培训。三是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基本财务知识以及道德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与责任心,促使财务人员更合法、高效地开展财务工作,提升财务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从管理理念、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创新、人员素质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柏成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理念的融入与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

篇5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不足之处

财务管理方式滞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滞后,严重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不完善,管理过程不科学,无法详细规划资金使用情况与单位运营情况,无形之中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运行风险。内部控制弱化。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较为薄弱,部分单位尚未设置审计部门,已设立审计部门的单位尚未充分发挥审计应有作用,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缺乏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弱化,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从整体上来说,事业单位缺乏高素质财务预算管理人才,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升,相关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无法对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严重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预算管理不透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都忽略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缺乏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与监督机制,预算管理不透明,很容易导致资金乱用、账实不符等问题。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强化

全面提升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传统会计制度依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与掌握力度,积极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第一,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认真学习、全面剖析新会计制度的意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将新会计制度理念、内容传递给一线员工,使事业单位的全体成员均对新会计制度有个全面认识,进而促进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与制度,将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到制度高度,进而为各项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保障,促进预算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第三,建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维护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与机制,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财务监控氛围。优化财务监控氛围至关重要,2014年实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事业单位内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全面检查固定资产表情况以及预算管理具体情况,加强对会计业务的监督。与此同时,要加大财务制度建设力度,将财政资金集中在统一账户上,积极融合会计核算、会计服务以及会计监督职能,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认真履行岗位监督职责,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是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方式。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预算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预算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基本财务知识以及道德教育的培训,全面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道德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增强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与责任心,保障预算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第二,加强预算管理人员会计知识、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分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进行专门的预算编制培训或内控专业培训。加强成本核算知识的培训工作,促使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掌握核算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预算管理的专业水平。完善评价机制。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评价机制,立足事业单位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加强预算评估、完善预算评价机制,这也是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通过有效的预算评估,在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意识的同时,将绩效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过程中,并直接在预算管理中体现出来。预算管理必须区分自有资金与财政资金,在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监督的同时,提升预算评估的效率与质量,能够有效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支出,充分发挥预算评估作用。还应对不同项目进行合理的预算管理评估,在提升资金利用规范性与计划性的同时,促使其他项目预案的科学进行。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首先,预算公开。预算管理公开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资金来源、资源配置与运用情况、资金执行反馈情况等,应保证上述环节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在这过程中,完善的法律、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及畅通的信息渠道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应畅通沟通交流机制与信息流通渠道,保证信息的流通,并且强化财务工作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严格遵守法律要求,不能“报喜不报忧”。其次,确保预算的及时与全面。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必须做到及时、全面,笔者建议遵循OECD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草案应至少在下一财政年度开始前三个月提交到相关部门,以便该部门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审核草案。再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想提升预算管理透明性,必须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会计制度变更的原因、性质进行披露,对包含会计核算基础内的所有报告进行披露,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质量 监管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仅仅依靠政府已经很难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逐渐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理财观念的转变,不断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机制,更好地与市场融合,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只有规范财政资金的供应范围,进行财政资金供应方式改革,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有些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这些表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就是财务管理的范围不够明确,管理的目的和手段存在偏差,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够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造成事业单位中的资金使用的浪费。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些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也非常随意,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相当混乱。例如,在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核算项目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往来帐目记录,对于货币资金等款项账目不完整,从而给财务管理工作带了相当大的困扰。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制,专款专项资金预算模糊,滥用专项资金,缺少专业的项目备查机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在项目资金预算以及其他的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预算编制计划和安排,但是在真正涉及到资金支出却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使得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职能。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不利于事业单位财政状况的良性运转。

(四)事业单位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限,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少财务工作从业应具有的水平。合格的财务人员要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职业素养。而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少业务处理能力,有的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在业务处理中应对能力较差。甚至有的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业务素质不能得以提高,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缺少规范性,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管理者要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不断进行理念的创新,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管理者要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确保依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办事,不能由管理者一个人说了算,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为管理人员要进行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学习,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审查力度。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技能考核,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否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考评体系,对预算编报质量、信息资料、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财务信息进行系统的考评,督促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或者利用单位外部的监管机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管,约束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因此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基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有限,进行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事业单位要定期的举办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并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结论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并且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机制建设,从而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前进,发挥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志丹.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探索[J]. 会计师, 2010, (5): 67-68

[2]陈宏.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1, (36): 86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问题

1.1缺少规范化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缺乏明确规范的现金管理体制。对于现金支出与收取明细表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其次,缺乏有规律的收账资金管理系统。部分事业单位为了与对手竞争,并占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经常会采取货到付款方式,导致收账金额处于高风险地位。最后,轻视对存货的管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完整而又清晰明确的账目明细表,没有保存好购买的原始凭证,甚至于忽略原材料的购买原始凭证,导致事业单位的存货账目表混乱不堪。

1.2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每天的工作都与金钱、金融资产相关。其中因为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性,需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针对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在一直不断地刷新,部分规章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财务管理人员弄虚作假事件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给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此外,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把工作职责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无视职业道德,私吞、作假和以及挪用公款等事件频频发生。还有部分管理人员之前没有接触过专业会计或是学习与培训会计知识,缺乏专业技巧与管理知识,不能为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作出正确的选择。

1.4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忽略了社会效益的提高。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忽视了事业单位永久性发展;国内市场经济的起步比较晚,很多事业单位损失与获得都是国家承担,对于资金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误认为即便自身资金不足,会有国家补助。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致使部分会计人员投机取巧,造成事业单位各项数据缺乏可信度与说服力。

2.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事业单位会计服务质量高低,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工作效率中能够看出。所以,在工作中,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注意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把握工作人员的最新信息,帮助或解决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定期召开财务部门会议,找出不足及时弥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与工作效率,一些财务人员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财务部门内部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工作效率。

2.2加大资金流动的管理力度

首先,改变资金传统的管理模式,让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员工参与到生产经营工作中,并在各个环节之间做好资金管理的工作。其次,还要做好资金收支明细的工作,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必须需要做好管理工作,明确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确保收支平衡。最后,建立事业单位资产保护工作,设置一个资产控制系统,对于材料的购买与产品的出售要实行全公开操作的原则,保证资金的有效支出,减少浪费。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工作,保证现金的流动性。

2.3不断推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

当下,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制还不完善,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强理论性研究,不断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精华,同时吸取传统会计优势,摒弃其不足,建立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准则,从而提高国内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与技术水平。同时完善国内财务会计缺陷与不足,推动国内社会与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事业单位可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培训新入岗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内容除了传统会计知识学习以外,还要了解社会财务会计知识,同时应用一些优秀事业单位案例来进行讲解,加深新入岗人员的理解与记忆,尽可能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2.4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相关法律与法规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奖惩体系,要以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健全的奖惩系统,根据事件大小决定奖惩力度,以此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培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遵法行为以及职业道德感。在日常工作中在事业单位内部宣传法律条例,或作为考核内容,与奖金、工资以及绩效联系在一起,督促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知法守法。

2.5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当下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且实行经验不足,导致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推行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使用循序渐进方式,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确保事业单位管理的统一性与有效性。一些不成熟、没有经验的内容,要让事业单位自主选取适当方法、方式进行会计的处理,等经验成熟以后提出统一化要求或者是规定;一些事业单位自主提出的会计处理方式,如果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或接受,事业单位应该提倡试行,时机成熟以后强制落实。

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就必须要做好事业单位管理,特别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军.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9):164.

[2]柏成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理念的融入与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3(12):80-81.

[3]李凯欣.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审计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策略[J].知识经济,2016,17(12):20.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措施

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水平决定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影响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服务的质量。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预算资金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基于这一现状,探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

1.1预算制定不合理。当前时期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预算制定不合理的现象。科学的预算制定,需要遵循“零基预算”这一原则,这就需要财政预算不考虑事业单位历史预算支出,而是站在零预算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事业单位具体的资金使用需求。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导致了编制出来的预算超出实际需求,也就无法到达收支平衡。

1.2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也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现状。导致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预算编制的不合理,预算资金和实际使用需求存在偏差。(2)缺乏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一部分人员在使用预算资金的时候,存在“铺张浪费”等现象,或并没有把预算资金应用到该用的地方。(3)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时,只是简单的记录各项资金使用的明细账,缺乏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

1.3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预算资金使用缺乏监管会导致资金盲目使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使用财政部门下发的,但在资金下发至事业单位之后,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就导致审批机构难以掌握到具体的资金使用动向,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也难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为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不当提供了先行条件。(2)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导致审查部门难以准确掌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状况,监管工作只是依据事业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查看原始凭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监管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发挥监管的实质作用。

1.4资金的会计核算不到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完善的制定标准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我国已出台了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则,但这些准则还存在很多瑕疵,不能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细致的标准。(2)缺乏完善的原始凭证管理制度,时常发生原始凭证丢失等现象,从而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3)缺乏原始凭证填制缺乏统一的标准,会计人员不规范的填制会降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1.5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而导致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在这种观念下,对高素质财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大,在选聘财务人员时,设置的门槛较低,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2)缺乏培训。一方面是专业素质的培训,很多事业单位可能很长时间才开展一次财务专业培训,而培训内容也脱离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没有加强对财务人员思想意识的教育。(3)缺乏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部门中各岗位员工的权责不清,从而促使财务工作混乱。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

2.1完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制度。想要做好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职工在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的权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配合程度,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2)完善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流程和标准,发挥监管作用。(3)完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使资金管理基础工作的开展用章可循、有制可依,从而保证资金管理顺利进行下去,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2.2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想要改善过去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局面,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办法,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1)合理编制预算,只有编制预算和实际资金使用需求一致,才能避免资金浪费。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事业单位实际经营需求,对比历史目标预算和实际预算执行之间存在差异及问题,并在当前预算编制中避免这些问题,从而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2)加强预算只用过程中的监督,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从而使预算资金的使用被完全掌握,避免资金流失现象。(3)建立预算资金统一管理制度,即又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消除多余账户,优化预算资金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做好预算资金使用计划,并加强对该计划的执行力度,保证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使用。(4)加强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记录,对每一笔预算资金使用过程、去向记录在案,做好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从而事业单位制定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决策提供依据。

2.3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内部监管制度,发挥内部监管的作用。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和社会监督力量及政府监督力量的合作,制定三方共同监督的体系,确保预算资金使用不存在监督死角,从而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2)不断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事业单位可通过新媒体或其他传媒手段来披露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引导社会群众来进行监督。

2.4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引导工作,不断完善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从而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依据。(2)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会计核算需要来制定相应会计核算准则,明确会计核算的相关规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出来要进行账务的记录和核算以外,还需要做好原始凭证的管理,一方面是原始凭证的规范填制,另一方面就是原始凭证的妥善保存。(3)建立科学的原始凭证审核程序,确保原始凭证准确无误,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总之,通过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来为预算资金管理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2.5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团队。想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转变事业单位领导观念,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资源的投入,提高财务岗位的薪资待遇,从而吸引高素质人才,并留住人才。(2)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准则,从而使有能力的财务人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3)优化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集合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从而避免预算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生违法违规现象。

3、总结

事业单位想要加强财务预算资金管理,首先需要完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制度,为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还要优化资金使用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并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团队,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1)

[2]李硕.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现状与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3]李顺岭.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现状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