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子市场现状8篇

时间:2023-06-07 09:01: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子市场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市场现状

篇1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61-01

引言

火力发电是我国发电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人们对于火力发电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关注,而且火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火力发电所提供的电量也随之愈来愈大。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中的运用,首先就必须要火力发电企业对电气自动化的重视,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其能够广泛的运用在发电技术中,让电气自动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其独特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对于促进发电自动化运作水平和发电效率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笔者探讨了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特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集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于一体,在火力发电中充分发挥了其所具有的所有优势。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的特点为:①发电效率明显提升;②发电成本显著降低;③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二、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运用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各个层次的各项职能和任务进行综合,可以讲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火力发电系统当中。对于数据可以起到优化处理以及让电力设备能够自动运行。

2、必要性。火力发电厂在过去所使用的发电技术系统中和集散控制之间的数据的传输量是有限的。而且电厂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对变换的参数信息进行周全无误的观察,这样就造成了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整个发电系统信息的掌握比较少。操作人员不能够简单轻松的去操作系统中的内容,对于火力发电系统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不能够有效的在第!时间发现,这样对于故障的的控制和预防就没有根本性的把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火力发电中的有效运用,电力设备在自动化运作过程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火力发电的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信号有着明显的增多。对于自动化系统,可以在信息的多样化和设备的利用上实现最优化的配置。电力设备的操作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提高了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三、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电气保护监控装置也可实现交流采样的测最、控制、保护与通信,新型的计算机保护监控可以很方便的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组成网络,火力发电厂监控系统的进步也为数据采集,信息通信开拓了新了技术革新。现今电厂的电气监控自动化系统ECS也与其它系统相互交换数据实现电厂的信息化管理。ECS系统主要以分布分层方式进行监视控制,其主要由站点控制层、间隔层、通信层组成,下层的功能实现不依靠上层设备和网络的功能,可独立实现。站点控制层依靠上层主站系统,主要完成对整个系统数据的监视、控制,收集,整理,是ECS系统的核心。通信层主要完成间隔层和站点的数据转换,实现DPU的数据交换,并且对电气设备进行逻辑控制,所以通信层主要是以数据互访和转换为主,设备逻辑控制为辅。间隔层的组成是由保护监控装置和智能设备构成的,保护监控装置通过网络和接口等方式与上层的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互通。在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工作中,维护工程师在操作站操作系统,系统服务器收集,整理,存储数据,维护工程师掌握系统动态并进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ECS系统与其他系统如DCS, SIS, MIS实现数据交换,并且电厂的主接线电气分布分段对各种分组装置进行分配控制,智能设备通过RS485-232口与主控单元SCN-031E连接,DCS数据通过站控层的转发工作站实现,其它信息如有需要可通过硬接线方式与DCS连接。

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ECS系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控制操作,现今又由计算机控制逐步向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转变,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主要表现在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装置的独立上,系统控制单元向着测量控制一体化的,综合智能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今后生产的系统控制单元将直接面向一次性设备或机组,除了实现现有的监视控制以外,还将实现站控层的互联、误操作的防护、状态信息的记录等功能。站控层将满足SCADA功能,实现运行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主站将采用先时的数据采集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出近期的设备状态。从功能上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对外的功能是指给DCS等其他系统提供数据,实现机组优化控制和优化管理等综合智能控制,对内的功能是指间隔层装置的监控管理、自动抄表、设备管理、定值管理、故障信息管理、设备在线诊断和小电流接地选线等功能于一体。

2、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现今,工业化以太网技术以其传输速率快,容世大,成本低而被广泛利用,现在的工业以太网已从办公商业领域进人了工业领域,国外大型电力设备厂商都推出了嵌入式以太网设备监控系统,因此以太网必将成为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方向。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充分利用以太网网络进行数据交换通信,并利用网络结构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一个成功的网络结构对于火电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火电企业的网络结构实现了现场设备的有效控制,保障了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电厂管理层也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设备的监督。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要有效了保证监控装里在整个系统的通讯,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办公系统。并且,在整个网络中贯穿着集成的网络配置和编程、集成的数据管理以及集成的通讯等功能,即所谓的全集成自动化技术。

3、变换器电路的应用

现阶段电力电子元件更新较快,变换器的电路也必然进行更新换代。早期的采用晶闸管为基础的变换器,主要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是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器元件发展进人第二代时,则更多的采用了PWM变换器,采用PWM变换器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高次谐波、转矩脉动等。但使用PWM变换器后会使电机绕组产生噪声和振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开关频率减小噪声,但对电力元气件损耗较大,一般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而直流环逆变器是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即工作在所谓的“软开关“状态下,从而使开关损耗降低到零。

这样。可以使逆变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结语

总之,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可进一步提高电厂自动化水平,特别是电气运行管理水平。新建和改造电厂ICS系统时,电气系统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提高可靠性。微机型的保护和自动装置及成熟的通信和现场总线技术是实现厂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与问题;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长春市电子政务技术架构

一、国内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国的电子政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网络建设现状

网络建设是中国各级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关注点。经过几年的投资建设,国内大多数市县级政府都建成了较先进的网络环境。2003年,电子政务建设形成外网、内部网两个物理或逻辑隔离的信息网络为主要模式,其中内部网为网,外网与互联网相连。绝大部分政府管理部门开始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完善内部的政务办公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法规建设

在电子政务法规建设方面,政府作了许多工作。先后出台了信息公开条例、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与此同时,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电子网络状态的行政程序、流程的调整,也被提到重要议程。

2、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有关机构的分析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存在下列典型问题:

沙丘型 — 根基弱、质量低的大批政务网站

克隆型 — 简单地把政府事务搬到网上

冒进型 — 不平衡的发展,纵强横弱

孤岛型 — 信息孤岛,缺少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进展慢 — 建设与推进缓慢

存在这些问题与下列方面原因有密切关系:

(1)理念、定位和推进力度不够

许多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没有明确合理的定位,缺少合理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许多政府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电子政务的规划和建设。

(2)缺少统一规划

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开发建设,而是一个复杂、长期、与多方面相关联的系统工程。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常常出现没有统一规划,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弱、小、散、差”的局面。

(3)投资不平衡

我国IT投资包括电子政务建设中,硬件投资高达80%,在软件、开发服务方面的投资远远落后,显示出国内信息化仍处在初期阶段。

(4)缺乏整体性观念

国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大都是从单个应用系统开发建设的,由此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5)内部信息门户相对落后

内部信息门户正在成为先进电子政务体系协同工作环境的统一入口。除了使用Office之类的通用客户端软件处理文档信息,政府员工几乎全部在内部信息门户上开展日常工作。

(6)外部信息门户缺乏服务和互动的能力

出于形象宣传的需要,目前国内政务外部网站普遍存在重信息、轻服务的问题,多数网站处于政务信息上网阶段,是政府的宣传窗口和信息平台。

(7)内部应用系统亟需发展

先进的电子政务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已经有了丰富的、能供满足政府信息化办公的所有需求的众多应用系统。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缺少高质量的应用系统。

3、未来发展趋势

面向公众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型政府

(1)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是使政府更好地履行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为此,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在线服务,为民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2)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

(3)建设电子政务体系的互联互通能力

随着网络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电子政务体系的互联互通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点。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传统的政务办公和服务中,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政府机构的重组、整合,再造。

二、长春市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基础实施建设

信息是当前主要业务模式;

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水平处于“分散建设”阶段;

门户相对成熟,电子政务应用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基本”阶段;

IT运维能力建设正在起步;

1、长春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面向公众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型政府;

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主导思想是建设一个具有国内领先的、先进的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一个先进的电子政务体系需要与四个用户群体进行信息交互、提供各种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图1描述了这种关系。(见图1)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这里泛指市政府、党委、人大、政协、和司法监察等各级政务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和公务员。电子政务的运作也主要围绕这四个行为主体展开,包括政府与政府(G to G)、政府与企业(G to B)、政府与社会公众(G to C)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内部公务员(G to E)的互动。

(1)政府与政府(G2G)互动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包括:城市政府机关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组成的部门之间、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

1、国家和地方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如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等;

2、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所需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如经济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公安等;

3、政府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通报、处理和通信系统;

4、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管理等;

5、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等。

图表 1 电子政务体系与用户群体的关系

(2)政府与企业(C2B)互动

政府与企(事)业的互动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政府向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各种证照等,实质上都是政府向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

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包括:企业纳税、填报各种统计信息和报表、参加政府采购、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反馈等。

(3)政府与公众(G2C)互动

政府与公众的活动,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各种证件的管理和防伪、医疗保险等。

公众对政府的活动,除了包括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利费用,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以及缴纳各种罚款等。

(4)政府与公务员(G2E)互动

政府通过Intranet、E—mail和能够在线管理工资、福利、预算、会计和其他功能的信息应用系统来增加与内部员工间的电子交互。

2、总体技术架构

参考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成功经验,为了全方位支撑电子政务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建设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框架和整体架构。

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合理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可以用下图描述:

3、建设原则

参考国内外先进、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并结合长春市的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长春市基础应用平台是一个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平台,必须具备先进电子政务的全方位支撑能力,包括下列主要部分:

1、 建设和完善信息处理的基础软件设施,为全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奠定基础;

2、 建设和完善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安全体系;

3、 建设新的信息处理应用系统,能提供各种办公业务支持,包括面向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等;

4、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交换的能力和政务网关。

4、建设目标

基于微软技术平台,建立一套适应长春市政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技术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架构和应用系统技术架构,并实现知识转移,形成:长春信息港政务信息化支撑平台=产品技术平台+标准规范体系+专家队伍

5、实施的范围

长春市电子政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程度高、规模大的信息体系。建设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体系。

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

部署实施基础架构

1)统一目录服务体系;

2)统一服务器监控管理;

3)统一补丁分发体系;

4)统一桌面管理体系;

5)统一软硬件资产管理;

6)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

篇3

电子书包是若干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包,包含教学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由于其特有的功能,引发的学习革命必将颠覆纸质教材,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

一、电子书包的成长之路

1999 年,新加坡政府在德明中学试用了163个电子书包;2001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在吉隆坡及周边地区的200所中小学试验推广电子书包;接下来是我国,在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试用第一批电子书包,这个阶段电子书包的硬件基本上是基于PDA的。

2009年6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计划分阶段让州立的各级学校舍弃传统纸质课本,转而让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无独有偶,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政府向州内324所小学的2.5万名五年级学生免费提供电子教材;2009年7月下旬,汉王科技联合英特尔,推出了一款专供学生使用的“汉王电子书包”,它是基于电子墨水技术的。

2012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新一代电子书包Tapkid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专为学生订制,真正做到了将外观、便携、坚固耐摔和电池耐用完美结合在一起,为了坚固耐摔还内置了钢架,甚至配备了美国军用玻璃,能经受千次5公斤重力碰撞,对于生活中的意外掉落或运输过程中的跌落,完全没有问题。

二、电子书包的市场现状

目前,电子书包的硬件多用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支持彩色、多媒体,但长时间阅读损伤视力;电子阅读器使用的E-ink技术,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电子墨水的反射率和对比度较佳,克服了液晶显示的背光及强光下难以阅读的问题,具有纸上墨水一样的阅读能力,适合长时间阅读,且能耗低,是图文并茂书籍最好的阅读器,但不支持彩色和多媒体播放;此外,还存在不够坚固、手写反应迟缓等问题。

正在实施的“班班通”项目,将让每个教室都能接入校园网,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基于3G、WiFi、WiMax技术的“无线校园”“无线城市”也在建设中。但接入网络的教室,几十个学生同时上网,网络拥塞现象比较严重。

网络教学资源众多,可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还有待搭建完善。

总之,目前很多国家并没有走到全部普及电子书包的程度,基本处于试验的初级阶段。

三、电子书包的发展历程

电子书包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等所有条件都具备,同步推开,必然有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完善、不断推广的过程:

1.共谋电子书包大业

教育系统拥有大批教育教学专家,是电子书包的策划者和使用者;教育出版社拥有大量教学资源版权以及组织开发教学资源的优势;而IT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他们携手进军电子书包市场,共谋大业。

2.研发理想的电子书包硬件平台

目前,电子书阅读器屏幕的技术有电子纸技术、LCD和CRT等显示技术。现在的LCD和CRT显示器属于发散型显示设备,自身发光,即使在光线暗淡的条件下也可以正常使用,但是,随着环境光强度的增加,提高了黑色素的亮度并降低了对比度,这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电子纸技术属于反射型显示设备,是通过反射环境光来显示图像的,图像的亮度会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度改变,对比度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电子纸技术无背光,全视角保障其阅读体验与传统纸张阅读几乎无异,适合各个角度阅读,无闪烁、无辐射,且不受强光影响,使用户在户外一样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其显示效果完全可以媲美普通纸质印刷品。

通过努力,将研发出理想的电子书包,具有不伤视力、坚固耐摔、低能耗、低成本等特点,显示屏幕支持彩色和多媒体播放,具有电子纸的阅读体验,较好地满足“信息浏览”“存储和检索”“屏幕点击和书写”“标注、书签与笔记”“方便录入、准确识别复杂的公式”等学习的需要。

3.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目前,电子书包的硬件及电子书的文件格式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为了商业利益,硬件制造商和出版商各自开发专有阅读器和文件格式,导致从一家网络书店买来的电子书,基本上没有可能在其他电子书阅读器上使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不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制约电子书包的发展。

从国外的案例来看,标准是“打”出来的,不是统一出来的。格式最终一定是开放好、统一好,为此,激烈的标准战会一直持续到能作为标准的电子书包出现,然后在主管部门协调下,根据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规定,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相关企业、机构一起协商制定能使大家利益共享的标准,最终由国家来颁布。

4. 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可见,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完成。

5.建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篇4

电子书市场:规模较小 增长平稳

日本信息技术研究公司Impress 2010年的调查报告称,2009年日本国内出版行业年销售总额为1.9万亿日元,相比2008年减少了16%,传统出版市场总体份额继续萎缩,但其中的一个亮点是电子书的销售总额继续保持了上升态势,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00亿日元(约合8.3亿元人民币),年总销售额达到574亿日元(约合47.68亿元人民币),上涨24%。虽然这只占到了全行业销售额的3%,但其逆势走高的态势却十分明显,照此速度(2002年10亿日元2005年94亿日元2008年464亿日元),未来五年内,日本电子书市场将有望超过1300亿日元。

正是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抢占电子书市场的主导权,2010年3月,日本国内31家主要出版机构共同发起组建了“日本电子书籍出版社协会”(简称“电书协”,2010年底成员社增至41个),其宗旨为“在日本构建健全的电子图书出版市场”。该协会的基本理念定位于:一、保障著作权者的权利和利益;二、给读者提供阅读与购书的便利;三、谋求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的联动与共存。具体责任则涵盖了统一电子书出版格式、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和开展新阅读终端研究等三项内容。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电书协”实际还承担了电子书籍普及之后,延续日本传统出版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阅读器市场:序幕拉启 激战正酣

随着2010年苹果公司新型电子阅读器iPad在日本的登陆,以及谷歌、亚马逊、汉王等国外电子业巨头高调宣称进军日本市场的举动,电子阅读器再次成为日本出版业和电子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应对iPad产品在日本的登陆,日本各大电子企业纷纷在2010年度升级或推出新的电子阅读器,将关注的目光重新聚焦于电子书市场,索尼公司和夏普公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

索尼公司创新技术后推出的Reader电子阅读器,不但在售价上比iPad便宜了一半左右,而且在内容提供上,也根据日本读者的习惯和口味,与日本移动通讯公司KDDI、大型印刷厂商凸版印刷公司和《朝日新闻》社合作,创建了专门的“Reader Store”网上电子书店,初步筛选出2万个全日语书目,提供给用户浏览及下载。夏普集团同步推出的Galapagos阅读器,则与《日经新闻》和《朝日新闻》等媒体展开合作,开设了相应的电子书店,为用户提供3万种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定期接收服务,并计划从2011年开始,将服务内容扩展至视频、音乐、游戏和电子教材等领域,探讨电子阅读器运营业务的多样化。

市场结构:手机阅读主导 动漫内容优先

日本电子书的销售额主要来自于手机订阅,在2009年电子书574亿日元的销售总额中,仅手机订阅收入一项就占到了89%,合510万日元,用于电脑阅读的则只有60亿日元上下,不到销售总额的11%。在所有的电子书种类中,漫画最为畅销。其中,面向电脑的漫画为20亿日元,而面向便携式设备(手机等)的为330亿日元,后者相对前者具有压倒性优势。除了漫画之外,在畅销电子书种类中排在前列的还有图片、写真集和小说。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电子漫画在便携式设备宽屏上逐格显示时,很容易形成看传统连环画时的接受情境与审美类同心理,能够忠实地再现纸质连环漫画书页形式所表现的“画面移动图像”形式,与传统的“连环画剧图像”接受心理相吻合(事实上,这一规律已成为90%以上的日本电子漫画创作所遵循的标准表现形式)。其次则是因为使用便携式设备阅读,不用到书店登记购买,为阅读者个人提供了隐私保护的空间,尤其是对最为畅销的BL少女漫画和TL少年漫画的读者群体而言,由于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为在校女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性格成长上的敏感时期,因此手机定制的阅读方式,不但为满足她(他)们“悄悄购买”和“偷偷阅读”的个性需求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为电子漫画的创作和发行提供了相对封闭和精准的受众空间。尽管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和审慎对待的内容选择问题,但在营销思路上则无疑是正确的。

图片和写真集类电子书的传播与阅读方式基本与漫画类电子书相一致,都是以图片作为基本的传播媒介和阅读对象而受到用户的欢迎。在文字类电子书中,最受欢迎的是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在日本中学生群体中也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目前手机小说的市场规模维持在30亿日元上下。这其中,以校园为背景的浪漫喜剧小说又最受校园女生的欢迎。日本最大的手机小说网站是Maho i-Land(意为“神秘岛”),该网站目前已经拥有了100多万本在线图书和600万名注册用户。

发展中的问题:版权保护 书店变革

在不规范的电子书市场上,日本一些电子书商往往私自选择一些纸质书进行数字化,为个人用户提供电子书订购服务,一本电子书收费从几十日元到几百日元不等。这类业务大多处于日本版权法的灰色地带,因为在日本,根据版权法的规定,如果将个人的图书数字化或复印图书用于个人目的并不违法。许多公司利用这一法律界定上的模糊性,向用户提供“个人客户订购服务”,其合法理由是代表个人转换电子书。但事实上,这些电子书却往往通过“个人客户订购”的形式,流向了难以计量的群体用户。这种交易形式,在还不规范的日本电子书市场上,已经演化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和商业运营模式,给传统出版社维权和法庭取证带来了极大困难。对此,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对相关法律进行调整,以详细说明复制图书和将图书数字化的类型与种类:如果是个人复制图书给自己使用可不算作违法,但如果由第三方来帮助个人复制并收取费用,则应算作违法,理应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管制和处罚。

同时,在电子书的冲击下,日本的图书销售体制开始动摇。传统出版社提供给作者的报酬只有版税的8%到10%,而电子书提供商付给作者的报酬则高达电子书价的50%-70%。如果电子书商越过出版社直接和作者签约,那么出版社在新的版权交易机制中将面临着被架空的危险。按照现行的日本法律,唱片公司、电视台等媒体和企业享有“著作邻接权”权利,能够拒绝所推出的产品上网,并要求违约者等价赔偿,但出版社却不享有这项权利。这意味着一旦作者越过出版社直接与电子书商签约,那么留给出版社的解决办法则只有协商,而无法进行违法责任追究。事实上,这一缺陷正导致越来越多的图书作者越过出版社,直接与电子书商进行图书版权的买卖和交易。

篇5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电气自动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01-01

一、引言

火力发电是目前我国供电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在支撑我国用电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开始关注火力发电中的各项技术。近年来,火力发电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火力发电厂中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的功能在于将各个工作机械进行精细的控制,将这些工作的电炉等一些机械协调一致,这样工作才会更加的协调,并且在进行工作数据收集时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有了这种技术,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仅仅可以更加的高效,而且可以更加的轻松,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中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下面我们对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1.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监视控制这一方面,通过监视平时工作状况下的所有事件,工作数据等,来对日常发电情况进行及时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工作失误的情况出现。这种系统也是以数据信号反馈系统为辅助的,通过对一些例如电量日报表等数据的反馈,来对系统的日常工作进行监控和管理,争取每一个环节都能在全自动的环境下做到准确和零失误,从而保证发电厂的工作正常运行,例如,通过自动化系统中的计量功能来对发电厂的电量进行统计,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来对发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修。除此之外,自动化系统对辅机耗电计算以及提高机组经济性降低机组厂用电率是有帮助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对数据的计算,这就使得在计算过程中的用电率随之降低。而且自动化系统减少了操作程序,不仅减少了设备的磨损程度,提高其经济性,而且也减少了其用电率。

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较为繁琐,设备较多,在维修这个方面来说相对而言比较的困难。但是正是由于它的电气元件比较多,就会使得它的设备的操作的频率相对而言比较的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装置的一种保护。这种系统存在的优势就在于它是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这就使得在运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将资源最好的搭配组合,优化配置,发电的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3.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就是在运用了最新科技的基础之上,不仅仅做到了对于电厂发电技术的自动化管理,也做到了电厂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将数据与其他系统进行交换,实现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国的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ECS、DCS、SIS、MIS 这四类,其中电气监控自动化系统ECS为主要系统,它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监控,它包括站点的控制层、间隔层、通信层组成,这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上中下的监控,将这三个层面结合在一起,实现系统对于数据的监控、收集和处,这个部分也是ECS的系统的核心。从不同的层次来看,通信层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间隔层面和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而且对设备进行逻辑控制。而间隔层主要是用来保护监控装置和设备的,保护监控装置在可以将数据与上层的控制层面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最终将处理完成的数据通过ECS系统与其他三个系统进行交换,并且最终实现数据的共享,全方面的进行数据监控,做到发电技术的自动化。

三、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在火力发电的自动化系统中,虽然ECS系统已经取代传统的操作方式,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而如今,这种系统也慢慢的走向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纵观所有的系统发展来看,都开始向智能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后除了现有的监控这项技术以外,还将有诸如信息记录,零失误操作的功能出现,这些功能会让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在运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也会减少问题的产生。系统往智能的方向发展,会使电气自动化更趋于完美。

2.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网络已经基本上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身边的工业化技术中,网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工业化的以太网技术被广泛运用,国外在大型的电力设备中都加入了嵌入式的以太网监控系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化将是以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的方向。网络化技术的嵌入可以帮助火电厂实现现场设备的有效控制,并且做到各站点之间数据交换安全,对设备进行监督,提高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效率,正确做到全方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3.变换器电路的应用

随着电子元件的快速更新,变换器的电路也开始更新换代,早期的变换器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高次谐波等等,之后又PWM变换器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后期发现,PWM变换器会使点击绕组产生很大噪声和振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来最新的变化器,谐振式直流逆变化器。这种变换器解决了PWM变换器的噪声和震动问题,并且保留了之前的优点,使得电子器件的损耗降到最低,并且减小尺寸,减低了成本。因此可以看出此种变换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目前我国这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它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特点。并且也根据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展望火力发电厂厂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发现,得出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仍然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希望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这一系统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提供最必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现状;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而现代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充足的电量保障,这就对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并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实状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总结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保障电量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居民家中变得非常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生产和运输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基本流程是:在电力调控是的中心区域安装一些计算机,在周围的电厂和变配电站中安装一些控制设备,对这些电厂和变配电站进行辐射,之后对安装在电厂和变配电站中的设备进行设置,并实现远程监控,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网络系统,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对运行中发生的故障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使整个电力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转。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实状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收集、计算和分析电网调度过程中的信息。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运用于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通过这种监控,可以有效掌握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异常状况,从而为居民的用电提供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可以运用于节能减耗,在进行电网运行的监控同时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供电效率。

2.2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电网改造建设方面,其主要的核心技术依然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使配电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网络化水平,通过建立主站、子站和光纤终端这种多层次的结构,使每个层次能够紧密配合,可以高效的进行通信传输,从而优化了配电系统。

2.3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处理二次设备进行监控和测量,通过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变电系统进行优化,建立一种集监视、测量和协调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对变电系统中各种设备信息进行搜集,通过这种信息搜集,可以使电力工作管理人员清楚的了解变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变电系统中产生的故障,为相应的调试和修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变电系统更加流程的运转。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未来我国的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发展:

3.1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发展趋势

电网调度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否安全运行关系着整个供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调度系统也进行了不断的更新换代,但电网调度还面临着一项严峻的挑战,那就是电网调度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电网调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病毒、黑客之类的网络隐患不断猖獗,这将会给电网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要重视和改进安全问题。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将电网调度系统和其他网络系统隔离开来,使电网调度系统在机密的掩护下安全运行,防止潜在威胁从其他系统中进入对电网调度系统进行攻击。另外,随着电网调度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心控制系统和各个子项之间的相互交往日趋频繁,这就需要对整个电网调度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集成,集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要受到不断的重视。总之,电网调度中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问题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只有使电网调度集高效、稳定和安全为一体,才能为居民的供电提供可靠保障。

3.2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变电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变配电系统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变配电站进行监控,收集变配电站中的有效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达到变配电站中的设备可以有效被控制和监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成熟的运用于变配电系统,无论高压、中压还是低压变配电站,从而使变配电站可以正常的运转,但相比于国外,我国的变配电站自动化技术有待提高。国外的变配电站无论在常规的RTU方式还是分层分布式系统下均能实现无人值班的监控功能,而我国在这方面还达不到这种效果,在今后的变配电站改造或新建时可以考虑引入此种功能。此外,变配电站的运行管理方式对变配电站的运行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变配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后台运行系统过于复杂庞大,这给日常的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量,今后我国的变配电自动化技术将会沿着精简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国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会沿着安全、稳定和可靠的方向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科学是无止境的,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会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忠凯,刘长兵,王峰.论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2012(05):230-231.

[2]陈纲,曹斌勇,刘宏伟.电力自动化专业各研究领域发展趋势与现状调查[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34-139.

[3]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08(4):100-101.

篇7

【关键词】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现状

引言

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对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专业电力工作人员的缺失,一些电网产厂站端的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所以各大电网产站端都在加强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和运行。在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中,还需要进行远动调试,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方法

1.1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

对设备进行单独停电调试是指在调试自动化设备时将一次设备停止运行,自动化设备需要与一次、二次设备进行有选择性的调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远动信息数据库生成之后,遥信调试采用改变变电站内相关设备的实际状态,在监控端(当地后台机、监控端、调度端)核对设备状态是否与站内实际情况一致;遥测调试则采用在变电站测控装置中用试验设备加入电压、电流等模拟量,与监控端核对相应数据是否发生变化;遥调与遥控调试采用在监控端实际操作,观察变电站内控制对象是否发生相应动作。

对设备进行单独停电调试的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要停电一次就可以实现所有设别的连续性调试,并且调试的周期也比较短。但是这种调试方法需要一次性停止所有设备的运行,不仅降低了设备供电的可靠性,而且还会对电网系统其他的对标数据造成影响。因此这种调试方法比较适合于那些能够停止运行的变电设备或者是新建立的变电设备。

1.2 利用其他设备停电时进行调试

在电网厂站端的自动化设备中不仅需要对新建的变电站或新增加的间隔进行远动调试,还需要对一些正在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调试。其中包括:变电运行管理体制的调试和对变电设备本身的调试以及进行变电站无人值班的改造等等。然而在对变电站进行无人值班的改造中,为了实现监控中线对组人值班室的自动化操作,需要利用其他设备停电的机会来进行远动调试,同时停电的要求一般是对少数的设备进行间隔式的停电操作。这种方式与设备单独停电的方法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工作量,但是却增加了调试周期。

1.3 不停电式调试

在电网场站端的自动化设备调试时经常会遇到某些运行中的设备和重要的间隔不允许停电或者停电困难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一般就会采用不停电的调试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相关技术和手段的支持,同时还需要调试员做好安全措施。在实际的接站过程中,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为了同时满足运行和监控两个环节,会在远动调试抽测的基础上增加遥控报文对比。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监控中心工程建设的进程明显的加快,从而提高了监控中心的工作效率。通常对动态数据变化的变电站进行远动调试会采取这种调试方法。在采用遥控调试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基本的安全保卫措施以外,还要结合现场接线的设计图来操作,还可以通过对现场的接线进行短接或解开处理的方式来模拟设备状态的改变。这种方法的缺点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

2 对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的建议

2.1 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内容的要求

通过对调试方法的解析可以看出,目前电网厂站端在进行自动化设备调试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调试电网厂站端的自动化设备是一定考察实际情况,并注意以下要求。

①要检查电源,在采用设备单独停电调试方法时要检查该设备的电源是否已经明确切断。②调试开关控制回路。需要操作员逐一的去分合系统的断路器,同时还要检查控制回路。③需要检查后台机上的断路器的自身信号和操作机构的信号的是否显示。④检查后台机上开关状态的显示以及主变压器的本体信号显示。⑤检查二次交流部分,通过给一次侧送电的机会,去排除二次回路中接地现象。⑥重视对注重对直流系统保护功能、监控功能、打印机的打印功能声音报警的功能、远动设备的功能等的调试,同时还要对装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⑦完善调试功能收尾阶段的系统工作。为改善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局面,确保远动信息的一一对应,在实际厂站端远动信号接入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与转发地调主站端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

其中,最后一项是调试的重点项目,包括检查有关整个二次回路的设计以及接到保护装置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极性是否正确,与保护装置相互协调配合等。调试过程中,应该在连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入口端子上通以模拟试验电压及电流,进行必要的保护动作直接操作断路器的跳闸试验。目前运行中的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已经接入该地区电网内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考虑到电网现行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加上所接入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数量不是很大,在监控主站端实行了变电站保护动作跳闸事故自动推画面功能,在现行运行阶段给监控值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由于是第一次开展全网无人值班变电站和地区电网监控中心建设,加上目前一些运行中的变电站并不是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模式设计和建设的,在实际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中,除进一步加强目前调度自动化,检修继保等各专业间的沟通和协调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电网内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自身技术条件,并在今后的变电站综自改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完全实现全地区电网内变电站的无人值班。

2.2 加强电网厂站端的自动化设备档案资料的建立

为了提高电网厂站端调试自动化设备的效率,除了按照基本的要求操作以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作为后期调试的依据和参考资料,可以为新的调试员提供参考依据,也使得每个调试员能够更好地去掌握自动化设备调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调试自动化设备时,应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调试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并将每一次的调试记录文档进行分类建档。记录员在记录是应该要考虑记录那些信息、重点信息该如标注。为了提高效率建议调试记录员采用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的编辑和整理,以便于存储和查看。调试员可以采用自己非常熟练的文字编辑软件来建立档案资料,在建档时要注意文档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归档时最好按时间进行分类。首先,调试记录员需要对每次调试工作的时间以及地点进行明确的记载,同时将调试用到的设备和工具的具体信息记录下来,并保存好相关设备和工具的说明书以及收据。以便后期的使用和维修。其次,还要记录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情况,需要调试员去观察设备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状态。调试员重点要关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质量的问题的记录也是后期设备维修和调试的重要依据。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开始记录,将发生故障的时间,情况一一的记载清楚,同时对故障解除后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3 结束语

通过对电网场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自动化设备调试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调试员在调试设备是一定要按照调试的基本要求去操作,同时对每次的调试进行记录和建档,为后期的调试工作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楼书氢,彭哲续.吉安地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容灾备份建设探讨[J].华中电力,2010(5).

[2] 张承海.集控站遥控试验方法的改进[J]. 供用电,2010(2).

篇8

关键词: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

作者简介:刘世欣(1980-),男,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楼书氢(1982-),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省电力公司吉安市供电局,工程师。(江西 吉安 343009)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27-02

随着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推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电网的发展也对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某地区电网现有厂站37座,其中220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4座,10kV开闭所4座,均为综自站,所有厂站自动化设备自投运以来,为该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此外,为适应电网发展,满足该地区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与监控需要,这些变电站的远动信号已全部接入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2]。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工作在整个厂站端远动信号接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厂站端自动化设备与变电站当地后台、集控中心及地调端SCADA系统之间进行的远动调试,目的是使变电站的设备向这些系统传输的数据与远动信息数据库一一对应。调试过程中,要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不降低供电可靠性,整个调试工作结束之后,集控中心及地调端要能够实现对该地区电网内所有变电站的有效且可靠的监控。

二、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现状

目前该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设备单独停电调试、结合其它设备停电调试和不停电调试[1]。

1.设备单独停电调试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是指一次设备退出运行,一、二次设备与自动化设备联动进行远动调试。整个调试方法过程大致如下:在远动信息数据库生成之后,遥信调试采用改变变电站内相关设备的实际状态,在监控端(当地后台机、监控端、调度端)核对设备状态是否与站内实际情况一致;遥测调试则采用在变电站测控装置中用试验设备加入电压、电流等模拟量,与监控端核对相应数据是否发生变化;遥调与遥控调试采用在监控端实际操作,观察变电站内控制对象是否发生相应动作。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的方法,可以一次连续完成所有调试内容,且远动信息数据库能够完全对应,调试周期较短,但是由于需要将一次设备退出运行,设备的供电可靠性降低,主网设备的退出运行还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行业同业对标数据,调试工作量大[3]。该方法比较适用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以及允许退出运行的变电设备。

2.结合设备其它停电机会调试

自动化设备的远动调试并不局限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有时候运行中的设备也需要进行远动调试。如变电运行管理体制的调整,变电站进行无人值班化的改造,增加遥信、遥测信息和遥控对象,甚至变电站内自动化设备自身的改造等。

目前该地区电网内实现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在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运行中的设备停电困难,为满足运行与监控的需要,仅安排少数间隔停电,或结合设备停电机会进行远动调试,调试方法与设备单独停电相同,虽然工作量大为减少,但整个调试周期往往会比较长。

3.不停电调试

如果变电站某些重要的间隔不允许停电或运行中的设备停电非常困难,无法进行停电调试,则可以考虑采用不停电调试的方法。

不停电调试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并在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进行。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在实际接站过程中,为满足运行与监控的需要,远动调试在抽测的基础上,增加了遥控报文比对的改进遥控调试方法,该方法显著加快了监控中心工程建设的进度,有效地提高了效率[3]。遥测调试则基本利用变电站动态数据变化进行。

遥信调试除需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外,还要参考设计图纸,熟悉现场实际接线情况,在现场短接或解开设备位置辅助接点来模拟设备状态的改变,但这种调试方法需要冒很大的安全风险,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不能得到保障,而且工作量很大。

不停电调试方法可以避免运行设备的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但需要做好系统且全面的安全措施。

4.现行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现有调试方法的介绍,该地区电网内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

设备单独停电调试,降低了设备供电可靠性,比较适用于新建变电站或新增间隔,以及允许退出运行的变电设备。而已经投运的变电站某些重要的间隔一般不允许停电,其中 220kV变电站的主变或者220kV线路出线间隔停电申请还需要上一级调度部门批准。同时,对线路申请停电还会对供电公司的售电量造成损失,而且主网设备的退出运行会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行业同业对标数据[3]。

结合设备其它停电机会调试,虽然减少了停电次数,调试工作量也相对较少,但整个变电站的调试周期过长,效率很低。

不停电调试方法虽然避免了将设备停电进行调试带来的售电量损失和行业同业对标数据的影响,且对变电站的调试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整个调试过程工作量大,采取的安全措施多,安全风险也比较高。

对于变电站已经投运的设备而言,无论以上哪种调试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这些调试方法还没有考虑监控端与继电保护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调试,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甚至还需要将相应的保护短时退出运行,这些都极大的影响到了设备的可靠工作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为改善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局面,确保远动信息的一一对应,在实际厂站端远动信号接入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与转发地调主站端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

三、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改进建议及发展方向

1.对目前调试工作的改进建议

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项目[4]:

(1)测试各组成元件的主要运行技术性能;

(2)检查所有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交流采样系统通道平衡性及精确度;

(3)校验保护装置、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监控单元内部继电器;

(4)检查保护装置开入量及开出量;

(5)监控系统测控装置及计量精度测试;

(6)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以及直流系统等与监控系统联调;

(7)厂站端与各调度端的信息远传测试;

(8)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和保护装置的整组特性试验的调试。

其中,最后一项是调试的重点项目,包括检查有关整个二次回路的设计以及接到保护装置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极性是否正确,与保护装置相互协调配合等。调试过程中,应该在连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入口端子上通以模拟试验电压及电流,进行必要的保护动作直接操作断路器的跳闸试验。

目前运行中的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已经接入该地区电网内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考虑到电网现行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加上所接入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数量不是很大,在监控主站端实行了变电站保护动作跳闸事故自动推画面功能,在现行运行阶段给监控值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由于几乎全部的无人值班变电站都是在运行的情况下接入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后期仅安排了少数停电计划和一部分远动调试试验,只有少数几个厂站因为后期进行了全站综自改造,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的全部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开展全网无人值班变电站和地区电网监控中心建设,加上目前一些运行中的变电站并不是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模式设计和建设的,在实际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中,除进一步加强目前调度自动化,检修继保等各专业间的沟通和协调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电网内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自身技术条件,并在今后的变电站综自改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完全实现全地区电网内变电站的无人值班。

2.自动化设备调试工作的发展方向

该地区电网内现有无人值班变电站采用较为广泛的自动化设备,以国电南自厂家产品为例,自动化设备的一部分不停电调试功能已经比较完备,其中的遥信调试和遥控调试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调试需要。

此外,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并实践不停电调试,上述调试功能的实现和完善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满足的。遥控调试方法实施前,详细核实变电站向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及调度主站自动化系统转发的遥控点表,确认表中所列的变电站内所有一次设备开关及其遥控点号一一对应。遥信调试除需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外,还要参考设计图纸,熟悉现场实际接线情况,才能够在现场短接或解开设备位置辅助接点来模拟设备状态的改变。由于该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端已在厂站投运前做过全站的远动调试,在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建设及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系统接入工作中采用了与地调主站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2,5]。这样不但可以方便监控中心主站系统的维护,也考虑到了监控中心的实际运行与监控的需要,完成了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过渡。

如果不需要厂站端设备退出运行就可以模拟远动调试的仿真功能,在变电站内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上的应用将会大大缩短远动调试的时间,减轻自动化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解决了进行远动调试需要停电的困难。在监控中心OPEN3000自动化系统建设及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系统接入工作过程中,针对厂站端大量投入运行的自动化设备不完全具备在一次变电设备不退出运行即可进行远动调试的在线仿真模拟调试功能,为改进调试方法和提高远动调试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加或完善其模拟调试功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今后的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中,在全站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选用上,一个变电站最好选用同一个厂家的产品,可以便于日后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同时,后台机监控系统的软件备份工作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备份需要随着变电站设备的变更及时更新,并且妥善保存[6]。

四、结语

对某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针对目前该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现状,提出了对目前调试工作的改进建议,同时,也对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远动调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严浩军.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对点调试方法探讨[J].浙江电力,2009,(4):28-30.

[2]楼书氢,彭哲续.吉安地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容灾备份建设探讨[J].华中电力,2010,(5):72-74.

[3]张承海.集控站遥控试验方法的改进[J].供用电,2010,(2):33-35.

[4]张引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及完善措施[J].供用电,2009,(3):39-4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