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1: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特征
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未来现实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活动本身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指筹资引起的企业财务活动、基于投资的相关财务活动、企业经营管理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从一定角度看,在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关系,也是财务管理基本内容的范畴。财务风险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毫无疑问处于核心战略地位的管理工作,相比于企业其它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
1.综合性强
从反映经济活动的形式看,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种财务风险实施管理。企业各个方面所存在不同类别的风险,最终是对企业资产及其资金运动的风险,都要通过资金来综合表现,最终综合反映在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财务指标上。
2.涉及面较广
从工作范围看,财务风险管理的涉及面广。在企业里,无论是销各环节的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只要涉及到资金运动都属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在企业资金运动所涉及到的各环节、各部门,并且一个环节上的风险可能会波及另一个环节上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也要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风险管理效益方面接受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约束。
3.灵敏度高
站在管理效果上看,风险预测是否准确,风险决策是否恰当,经营管理是否有序,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否有效,风险管理能力是否提高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来。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处于关键位置,是企业搞好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予以重视的环节。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备的职能体系,主要是由财务风险预测、财务风险决策、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五项职能组成,它们同时共同构成了实施风险基础管理的五个管理阶段和五方面的管理内容。
1.财务风险预测
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分析各种技术经济条件,综观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发展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识别、估量等方法,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的识别和恰当的估量,系统、连续地发现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预测风险事项的发生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风险预测分为识别和估量两个步骤。
2.财务风险决策
在预测的基础上,有必要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所需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上的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的级别,明确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是现场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的目的。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必须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的大小进行优化组合,才能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3.财务风险控制
基于财务风险决策的结果,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计划,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财务风险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几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在风险预控中,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对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风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财务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财务收支结算、筹资、投资和换汇等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业务进行预防和控制。
4.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为了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绩效,必须依据绩效评价标准对财务风险管理责任部门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考察、分析、检查和评估,明确绩效的责任归属,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中的情况并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职能能否客观、公正地发挥,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和评价,关系到各责任主体利益的分配,关系到能否调动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因此,企业首先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其次应衡量实际绩效与评估标准的差异程度,然后是调整差异程度。
5.财务风险损益处理
企业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包括对风险损失的补偿和风险收益的合理配置两个层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是否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就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风险事件不发生,企业除了获得期望收益外,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大的额外收益;二是风险事件发生,企业不能获得风险收益。为配合企业风险管理效果的考核,必须科学组织风险损益的核算,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合理分配风险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敦力.财务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杨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09).
[3]陈小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8).
1.1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1.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1.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1.3 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1.4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2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 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 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
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 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 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2.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不向保险公司投保,而是用其他途径将风险转移给别人。
2.3 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 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2.4.1 利率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主要就是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尽量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策略。如为避免因企业预期利率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安排一部分资金通过固定利率方法筹集,另一部分资金浮动利率通过筹集。同样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这样,无论是市场利率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部分增加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投资损失。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转变为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与高科技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也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独特的投资活动。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以谋求高收益的特殊商业性活动。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由风险投资人周而复始地进行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不仅投入资金还提供咨询帮助并协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3、它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与股票、基金、国库券等投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可以达到20%左右。但这种高回报率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具备驾驭风险的能力。
4、它的目的是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收回,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风险投资不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而且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与试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二)风险投资的构成要素
风险投资是由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六要素构成的。
1、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投入这些企业。
2、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风险资本家:他们是向其他企业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2)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3)产业附属投资公司: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4)天使投资人: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运营。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3、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4、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的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5、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的投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6、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愿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三)风险投资的发展及意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活能力的高低,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国和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最好的例子是美国,1964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poration简称ARD)的建立,正式标志着风险投资登上历史舞台,美国在其高科技企业的推动下,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神话,引发了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同时也开创了“新经济”时代。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风险投资本身也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最早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受我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风险投资主体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呈多元化格局;从行业发展的环境来看,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介入,为风险投资行业的运作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风险投资运作方式看,国内形成了许多运作模式,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正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研究和以完善和规范风险投资的实际经营运作,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水平,支持了整个工业中最先进的部分,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受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事业,增加我国研究开发资金的来源,弥补政府科技投入的不足,增强了本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发展风险投资,培育了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需要。
二、风险投资财务运作
风险投资一般不控股风险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直接干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依靠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为风险企业提供指导,协助创业家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风险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不是风险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投资的资本收益即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通过转让或出售风险投资家手中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票来实现其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发展要有投资、融资和退出的结合。
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包括筹集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决策、投资管理和风险投资的退出四个过程。
(一)筹集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即风险投资资金,指用于高科技创业,高科技产品或项目开发的高风险资金。筹集风险投资资金是风险投资企业进行运作的第一步,风险资金的筹集方式受风险资金来源主体的影响和制约。筹集的难易、快慢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投资企业的过往业绩在同行业中的声誉和从业经验等因素。风险资本是权益资本,其投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而是投资对象的高增长高收益,因此其筹集方式主要是私募。就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所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而言,风险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私募方式进行,即以私下的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大企业和富有家庭进行筹集,风险投资企业可以先向从前合作过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因为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可以降低由于信息缺乏而导致的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其次,风险投资企业,还得向可能的潜在投资者及其咨询者游说,以尽可能扩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增加稳定性。因为风险投资基金一般都进行长期投资,是作为长期资本的,一旦投资者中途撤出资金将对基金造成很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正处于风险投资的初始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的法规还不健全,公募的筹资方式还不宜,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易形成非法集资。
政府的直接参与也可以大大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政策性资金投入一般包括政府政策性贷款和直接的财政投资。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这种政策性资金投入在风险筹集的资金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它却能起到引导投资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政府在1985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局(SBA),并建立SBIC.它直接受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管辖,并可从后者得到低息贷款。此外,SBIC还享受一些税收上的优惠。1958-1963年,美国约有692个公司注册为SBIC,共筹集私有权益资本4.64亿美元。与此相比,ARD在它建立的头13年共筹集了740万美元。
从其它筹资渠道上看,风险投资家难以通过商业贷款这种金融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筹集到风险资本。因为首先传统商业银行一般仅提供借贷资本,其次,传统商业银行投放资金强调安全性、流动性、风险承受低且大多数还需要抵押或担保。
(二)风险投资决策
风险投资,主要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或企业投资为对象。因此,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是不可少的,有利于对项目的选择。目前,项目投资分析评价指标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贴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另一类是非贴现的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但是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的绝大多数的项目为公司或企业或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研制或经营实体,因此在运用这些指标时就要把项目放在一个企业的高度来整体、系统地考虑其相关因素对投资的影响。
对投资进行评价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最基本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投资一个项目,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最终目的是看其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以保证每年的投资收益以及资本退出时的高收益。在实际分析评价中,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其中:税率为所得税率,收入为现销收入,付现成本为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计算营业现金流量的重要意义在于:营业现金为企业的最主要的一项现金流量,只有在短期内,就能产生足够的营业现金流量的项目,才是真正的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才属于风险投资的对象。
1、常用的贴现现金流量分析评价方法有以下三种:
(1)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减去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差额。即把所有现金流入流出都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然后求差额。如净现值为正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如净现值为零,即贴现后的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与预定的贴现率相当;如净现值为负数,即贴现后的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小于预定的贴现率。
现金流出量主要为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投资款,包括初始投资及其分阶段的后续投资款,现金流入量主要为投资后项目自身产生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净现值;
贴现率i应采用风险投资公司规定的最低收益率;
年限n应为从投资之日起至拟定退出之日止;
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净现值为正数且大,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而言项目可行;为零时或稍大于零则需要结合其它情况判断是否值得投资;为负数时通常不可取。与净现值相对的还有是现值指数,只不过是将差数变成比值来确定投资可行度,净现值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益,而现值指数则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率。
(2)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贴现率,或者称为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其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项目自身的投资报酬率,其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数据的准确性。即使下式相等的i:
式中各因素的含义同净现值,其判断标准是项目自身的报酬率要超过风险投资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3)投资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其表示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贴现的投资回收期分析法就是直接利用净现值法的公式,改变其条件而进行计算分析,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个数就是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
使NPV等于零时的N点,即项目的投资全部收回,现金流入等于流出,只要超过N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此期间越短就越符合风险投资的规则,但至于短的标准的回收期的判定则需要或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和总结。
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有两种:
(1)投资回收期法
当原始投资一次投出,每年的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回收期=投资额/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当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等,或原始投资分阶段投出的,按其全部投资与逐步收回的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计算得出,也即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这种方法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净现值的大小,与风险投资所注重的起步快、成长迅速的项目仍有着较大的区别,同时因其未考虑时间价值,导致夸大了投资回收的速度,因此提出的结论只作参考。
(2)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由于其使用的是普通的会计收益,而此收益容易受到人为等因素的调节,不如现金流量那样客观;同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等额收益在不同年度价值相等地,实际上会夸大项目的盈利水平,所以有时会导致错误决策。
在运用上述的分析评价之后,就可以对项目进行初步的财务判断。当项目的历史财务报告数据及其它资料较为真实,未来财务预测资料较为准确,近年和未来预计收益质量较高,企业自身价值较大,相关投资决策指标都较令人满意且符合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要求时,拟投资项目的初步财务论证可以通过。否则,初步财务论证淘汰,除非其具有战略投资意义或其它特殊情况。因此,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也成为决定投资进入和投资退出营运的重要依据。
(三)投资管理
风险投资家向风险企业投入资金后,将加入其董事会并或多或少地参与对企业的监管。某些风险投资公司倾向于想参与管理,但是没有能力,与企业保持一种松散关系;但绝大多数公司则保持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以上做法通常在双方刚开始的投资协议中已被专门列示,一旦企业违背了这些条款,风险投资公司便可以自动获得控制权,通过其委派的董事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并从此对所作的投资进行密切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协助与建议的方式,为风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1、监督管理
风险投资家必须对风险企业的运行进行密切的监督,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就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损失。为此,风险投资家都派出代表进驻企业进行“贴身”管理。他们要掌握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的最新结果,了解市场同行的最新动向,阅览风险企业每月的财务报表并出席几乎所有的董事会议。具体来说,风险投资家通常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和手段控制或影响风险企业的:
(1)拥有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席位而且都超过半数席位,以掌握控股权。
(2)拥有投票权。风险投资家无论是否持有可转换优先股,都将拥有投票权。
(3)控制新一轮融资。在风险企业有融资要求时,风险投资家有优先注资的权利。风险投资家也可以发挥自己控股的优势,不仅可以自己拒绝继续融资,还能影响其他投资者也拒绝融资。
(4)风险企业出售公司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等重大事件必须经过风险投资企业的同意。
(5)风险投资企业定期视察风险企业,检查产品开发计划书、工资及奖金发放情况、会计报表等。
2、创造价值
风险投资家队伍一般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金融家、法律咨询专家的组合,某些人甚至集以上多种专长于一身,对风险企业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经验丰富,既可以较早地察觉到诸如现金流量不足等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也可以作为企业的重要的咨询顾问,为企业的发展战略、重大经营决策提出重要的建议;而且,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也常有助于发现未来将出现的新机会。他们通常在如下方面对风险企业提供指导与协助:
(1)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扩充人才资源和调整人才结构发挥关键的作用,能为风企业招募重要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风险投资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掌握着较大的人才库,对人才的特长、薪酬了解比较到位。风险投资家可以以合适的代价协助招募合适人选,使风险企业少走弯路。另外,风险企业的管理多不完善,任人唯亲,在人员调整上下不了“狠手”,而风险投资家目光犀利,在企业管理中相对独立,可以相对独立地解雇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带来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风险企业的日常运作管理提供咨询与建议。风险投资家长期从事协助新企业成长的事务,并经历了许多类似的事,他们的丰富经验与建议对新企业十分重要;而且,他们对潜在的机会与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也是风险企业的宝贵资源。
(3)风险投资家为企业走向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提供无可取代的助力。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咨询与建议,并协助其完成。风险投资家通常对行业状况和金融市场都非常熟悉,对于新企业的成长、发展战略联盟、收购、出售、合并等相关事务有丰富经验,并与业内企业集团有广泛而深入的接触,通过把新企业家介绍给相关大企业等方法,为新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合作甚至并购搭起信任的桥梁。
(4)风险投资家协助风险企业把产品导入市场。新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是价值实现的新鲜的血液,这个过程比较艰难。特别是对凭借新技术产品创业的技术专家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由于有熟悉行业和市场的风险投资家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如市场细分策略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等,并通过自身的关系协助风险企业与关键的原料供应商或产品顾客建立并维持稳定关系,这个过程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因为风险投资家与行业内的许多商户都有接触,甚至有时候这些供应商或产品顾客就是风险投资家现在或以前所投资的企业,这无疑极大地方便了风险企业的运营。
(5)风险投资家帮助风险企业建立银行信誉和商业信誉,为风险企业融资拓宽渠道。新企业由于经营时间短、资金势力弱、抵押物少,银行信誉难以建立起来。风险投资家把新企业介绍给银行家、金融机构等,协助其与信贷部门建立信任关系,为风险企业获得更多的或低成本的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由于风险投资家从中作保,风险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赊销、免息挂帐、期货买卖成为可能,风险企业有限的运营资金能产生乘数效应,经营发展的路更宽了。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高额投资回报的吸引和诱惑,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是不会冒着高风险去投资的。这样风险资本市场也就无从发展,风险资金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以何种形式组成的风险投资基金,它都会在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一定时间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风险企业,收回原来的投资。
撤出投资的方式有首次公开上市、合并收购、企业回购和破产清算四种。
1、首次公开上市。风险企业通过公开上市将获得最高的市场价值,因此,上市变现是对风险企业投资各方最好的结果,是首选方案。而且,对风险企业的原业主来说,企业可以维持独立性,并且日后可以继续从公开市场上融资;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有关法规限定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持有企业股票,继续参与风险企业的事务直到股票最终售出或分配给投资者。
2、合并收购。风险企业的价值通过谈判决定,一般不如公开上市高,但风险投资家和投资者却可以马上得到现金或具有流动性的有价证券。
3、企业回购。实际上,为了保证风险投资者的利益,回购的定价方式、期限等通常在投资之初就已在投资协议当中商定好了。这种回购是指由风险企业在限定期限内购回风险投资家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对于大多数投资来说,这是一种后备撤出方式,只有当风险投资失败时才使用。
4、破产清算。还有比企业回购更差的情况,即当风险企业连回购的能力都没有了,风险投资者只有通过申请破产清算才能部分保证自己的权利,象征性地收回投资资金。
风险投资家从风险投资企业撤出投资后就可能开始向基金投资者返还本金和分配利润。时间与方式在基金的投资协议中通常都有原则性规定,但是具体由风险投资家灵活掌握。大多数风险基金采用80/20的利润分成方案,即一般合伙人获得20%的净投资利润,有限合伙人获得80%的净投资利润。
三、风险投资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风险投资活动中,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IT创业企业正是适合这一类型的企业,下面就来简单介绍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一)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
一般来说,IT创业企业从开始筹备到上市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种子期、创业期、扩展期与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风险投资给予了不同的支持。
1、种子阶段。在这一阶段,相当于风险投资的筹资阶段,创业的企业家或团队提出创业构想,它们需要资金使其商品化。风险投资通过与创业企业家的了解,会在这一阶段对看好的创业项目投入适当的试探性的资金作为产品的研发费用。这种投资一般称为种子资本。
2、创业阶段。经过种子期,创业企业家的产品成功以后,市场化的过程就开始了,进入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企业需要在这一阶段建立初始的产品销售渠道,建立有关的企业架构,招聘自己的员工,组织生产等。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者会进行第二期的投资,他们提供IT企业维持生存,拓展业务所必需的资金,扶植它们顺利度过生存期。这一阶段对于IT创业企业来说,短的一般要经过6个月时间,长的要经过5-6年。
3、扩展阶段。进入扩展阶段(即投资管理阶段),在这一时期,它们需要比创业时期更多的资金投入,但因为与上市融资还有一定的距离,借贷对企业的负担又太重,所以它们需要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弥补企业短期内不能自给的巨大资金缺口。而风险投资商会提供两种性质的投资,一是运转资本,二是扩展资本。运转资本是面对产品已经上市,但公司还是不能实现盈亏平衡的企业。风险投资商提供给企业所需的资本运作基金,保证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不受资金限制。扩展资本是风险投资在这一阶段提供给IT企业用于快速抢占市场所使用的资本。企业利用这部分资本可以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影响力。
4、成熟阶段。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整体实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公司对资金的要求也不像先前那么迫切,因为企业在收入上已经有一定的保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与赢利能力都较强。这一时期,公司需要的是引入有实力的股东,提高企业知名度,并美化财务报表准备上市。风险投资商在这一阶段,给予IT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限于装点企业所需。它们已经开始进入收割期。
(二)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
风险投资对IT企业的融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的。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常见的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混合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与特点,作为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较,在适应性上有所不同。
股票融资因为属于投资者参与企业经营形式,投资者作为股东进入企业,他除了分红以外并不享有任何其他收益。作为企业来说不必要为其在创业期间支付现金额;所以这种方式能减轻企业负担。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弊病:首先第一点是以股权形式投资企业的股东可以左右企业的经营。尤其当风险投资者股权大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违背原来创业者的思路形式。第二,要是企业的红利收入远远超过一般的利率的话,分红对于企业来说就等于摊薄企业应有的收益。第三点是股权收益在理财上并不具有节税功能。
而相对来说因为IT创业企业只需提供给债权人固定的利息,他对于具有良好红利预期的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增加收入流,还可以节税。不过问题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股权形势更为通用。原因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他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红利会太多,而是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赢利,也因此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节税问题需要考虑。再说,风险投资商本身的目标仅仅是获取利益回套,他们与战略投资者不一样,对于企业的经营问题他们根本不关心,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希望介入。所以对于IT企业来说,股权形式更适合于IT企业在创业阶段使用。而所谓的混合形融资指的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杠杆进行理财。
由于风险投资内在的高度确定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商务活动,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管理过程也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企业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首先必须设置明确的目标以及计划。企业和风险投资倡导者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得到最大收益,就必须精心实施这一步骤。例如,新英格兰电气系统公司设立了一家分支机构—NEES能源公司,在设立过程中,该公司就明确提出企业的风险投资目标是获取商务利润,同时为母公司提供一个如何开办风险投资实体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尔瑞,杜沔。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10-1
[2]李宝山,王建军。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N]。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7.10-24
[3]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8
[4]黄瑞玲。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成长[N]。南京经济学院报。1999-1
[5]唐翰岫。风险投资决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55-67
[6]何树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68-200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由于不同因素对事件的影响不同,所以导致事件的不确定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不同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层面不同,说法也不同,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主观的差异,进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引发的微观经济风险。二是它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到期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换言之,它是由于借债引发的,若无借债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我在此文中研究的是企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确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最终带来可能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控制得当的话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若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何控制好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在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作用和影响,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环境的多变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隐患,企业管理重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占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对企业的稳定、资金的安全性及获利有很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由企业所有人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内部控制能适时反映企业的风险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类型很多,财务风险是其中的一种,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薄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财务风险控制不好,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以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为依据,同时内部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如今的经济环境是多变的,包括产品更新的速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只关心资金的投放与收回,对企业风险缺少实质认知和管理,忽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薄弱的风险意识难以适应因素变化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财务风险不是当它出现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薄弱,每年虽然有几十万的会计人员,但是大多数专业素养都不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又不了解,财务风险是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它本身就是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往往到来时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大多数企业开始都运营很大,突如其来的一场财务危机就导致破产。
(三)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可以根据考察内部控制机制来评价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员”权责利”的分配管理。它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控制风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部机制的不足让人笼统的把企业的规定规章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分配不清,缺乏合适、完整、统一的体系,内部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使效果大打折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是经济环境中的主体,是我们可以看见和感知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是财务风险控制成功的先决条件。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会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制出现漏洞,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培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让企业人员参加风险探讨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案例来分析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培养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信息网和资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它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功一半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即在事前监控,使企业遭受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控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在获取财务活动信息时面临巨大挑战,致使财务活动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风险性,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收益风险。因此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别针对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的研究有重大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传导控制措施,有助于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这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概念及分类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概念
关于“传导机制”的概念在学术界和官方报告都未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借鉴了物理学的原理,将其应用于经济金融领域,并被推广到其他各个领域。关于企业风险传导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狭义的角度讲,企业处于经济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一些来自外部环境或自身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面临风险,通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将其蔓延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环节中,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偏离预定轨道,甚至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企业风险传导是指企业因受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生产经营中的某一个环节面临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通过某种形式蔓延至与之有关的其他环节,扩大企业的经济损失。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风险不仅能够在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传导,还可以在企业间进行传导。这时因为企业生产经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企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一旦某一企业发生风险,其将会传导至与该企业有利益互通关系的企业,甚至可能通过某种载体传导至整个企业链。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可以更加不同的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如果企业财产风险按照其耦合形态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纯耦合传导和弱耦合传导和强耦合传导。如果按照财务风险在传导的过程中是否有本质上的变化来分可以将其分为稳态传导和非稳态传导。如果按照财务风险的源头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分别是以企业外部为风险来源的风险传导和以企业内部为风险来源的风险传导。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基本理论
(一)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企业风险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各个部门的职员都能够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理论被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中,用于识别和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该理论适用于各个级别不同的企业,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可靠的保证。风险管理理论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和风险容量设定企业的风险容忍值,以便能将风险偏好和风险策略更好的联系起来。在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中,对风险的识别、对策的选择,风险缓解、规避、转移和保留都有明确的规定。
(二)热传导理论
热传导理论是一种将物理学中的热传导现象引入到经济学领域中来,为财务风险传导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物理学中,高温物体可以将温度转移到低温物体。对于热力学而言,内能的变化是导致热传递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热传递根据其传导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形式。就财务风险传导而言,风险传导的主要原因是风险不断累积直到达到其风险阈值,也就是说风险的内能能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将风险传递给那些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企业。
(三)控制论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信息,而信息又是为控制服务的,因此控制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因此,信息反馈是控制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信息反馈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将信息传递出去,并将其作用的结果反馈回来,然后对信息的在传递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制约的目的。
控制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缩小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负反馈系统用于计算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值,然后通过决策机制根据差距值以及系统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然后将信息传递给执行机制,经由执行机制实施相应的命令,实现改变现状的目标。通过对信息的控制,通常能够达到缩小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值。
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主要构成要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载体
载体一词最早并应用与化学领域,例如在工业上载体被用来代表传递热能的介质。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载体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任务社科领域,通常被认为是信息和知识的承载物体。2007年夏刺岢隽朔缦沾导载体的具体概念,即在企业风险传导过程中,风险源中含有的风险流会根据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系统的状态特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传递到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相关功能节点及作业流程中去,我们把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传递作用的介质称之为企业风险传导的风险载体。
风险源客观存在,其主要潜藏在企业财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之中,当风险源的累计值并没有达到风险阈值时,它的主要表现特征为片面的、局部的财务风险表征,不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经济损失。但是,一旦风险源的累计值超过风险阈值,风险源就会迸发出风险流,形成现实的财务风险传导活动。承载着风险流,并对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介质正是财务风险传导的载体。企业的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中介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载体起到了一种沟通桥梁的作用,财务风险流若想在企业内部各个财务活动环节或企业之间进行传导就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如果没有财务风险传导载体的存在,财务风险传导的基本条件就不存在了,也就没办法进行风险的传递了。其次,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承载性。财务风险载体承载的内容因载体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载体之间有些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存在着一对多应的关系,即有些是一种财务风险载体只能承载一种财务风险,而有些则是一种风险载体会造成多种财务风险。风险载体不仅承载了风险源还提供了风险传导的前提和条件。企业财务系统涉及到企业内部多个财务环节,并且与外部企业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系,风险载体承载着各种风险流且各种财务风险流之间进行相互作用,那么风险传导便开始了。再次,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具有传导性,而且风险传导载体的风险性和承载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承载性为财务风险传导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导性则是财务风险传导载体本身具有的传导能力。
财务风险的主要载体有资金载体、信息载体和人员载体。资金载体就是指企业运营中所需要的货币投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均衡;二是交易双方了解各自信息占用的相应地位。人员载体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用来记录企业支出和收入情况的财务人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
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的概念为:风险源释放风险流后,风险流依赖风险载体按照特定的渠道或者路径在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间流动和传导,风险流流动所经路径为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可以分为外部传导路径和内部传导路径两种形式。根据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内容又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财务环节之间的传导、企业与外部企业、银行等的传导两个方面。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传导路径是通过一条资金链进行传导的,因此资金载体是企业内部各财务环节间进行风险传导的载体。财务风险通过资金载体传导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筹资风险传导、投资风险传导、营运资金风险传导和收益分配风险传导。筹资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或资金使用出现状况等,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使企业出现筹资困难的状况,不利于筹资风险以资金载体的形式传导至投资风险环节。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估具有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或损失本金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则是指因企业资金不足造成企业运转出现困难,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收益分配风险则是指企业因收益分配不合理给企业后续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
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包括多米诺效应和耦合效应,我们把多米诺效应定义为:开始于一个单元,并通过热辐射、爆炸和碎片等物理效应影响到邻近单元,从而增加了后果严重性或失效频率的事件。企业在存在风险源、初始财务风险超过财务风险阈值、初始单元与二级单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在环境突变、技术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加剧财务风险的传导,也可能会终止财务风险的传导。
耦合效应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彼此之间产生影响的现象。耦合效应因其作用形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耦合状态,进而对财务风险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其中影响财务风险传导效应的两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企业财务各个环节的关联度和财务风险性质的匹配程度。
四、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管控策略
(一)控制财务风险源策略
企业对财务风险源控制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源、投资风险源、营运资金风险源和收益分配风险源的控制。其中,在对筹资风险源进行控制时首先应仔细分析筹资活动所涉及到的宏观环境,掌握经济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合理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以便于降低因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的筹资风险。其次要预防汇率的变化给企业造成的筹资风险。企业的筹资市场面向国际化,不免因汇率问题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最后找准投资的时机对企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在投资风险控制中应注重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进行预测,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制度,通过投资决策方案进行决策。还要通过控制投资期限的长短来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在对新项目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先进行充分的投资项目论证,以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
企业在对营业资金风险源的控制中应建立严格的账目管理制度,深入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形式的服务。企业应加强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加强企业经营活动中对现金流的管理,而且应特别注重对现金的预算管理,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实现其预定目标。
收益风险源的控制则是企业根据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控制。其主要策略有改进会计记账的方法,提高会计反映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的能力。企业应能够准确计算出用于外部筹资的资金数额和投资预算。
(二)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策略
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策略的重点在于控制传导路径上的关键因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传导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目标的变量。其中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和现金径流量。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现状的财务风险传导控制策略。企业可以从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Vensim模拟获取控制目标的风险因子灵敏度的大小,并将其看作是关键因子。没有一种控制正常是完美的,因此加强财务风险传导系统内因子的组合,加强其控制力度是十分重要的。
阻滞风险传导路径的策略还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检测与分析,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和有效性。在制定财务风险传导控制策略时不仅要考虑风险载体等因素,还要求制定的策略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不是出现问题后采取措施解决而是在未给企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之前将风险规避掉。
(三)提高财务风险阀值策略
财务风险流潜藏在风险源中,通过提高企业的风险阈值能够有效延缓风险源迸发风险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阈值策略的主要方法有:一是企业采用柔性化管理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二是尽量避免企业财务阈值降低的事情发生;企业采用柔性化管理是指企业能够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活动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所引起的不确定能力进行处理,这种能力主要有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点。缓冲能力是企业处理各种财务风险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其基本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适应能力则是企业在出现财务风险时通过适当调整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创新能力则是企业通过新行为、新策略来对外部、内部环境造成影响,进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传导的目的。企业结构不合理或者财务活动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阈值。因此企业若想避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阈值就应该加强企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完善财务监管制度。
[参 考 文 献]
[1]丁瑜瑜.论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机理与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5,7(4):69-70
【关键字】风险;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多变复杂。财务管理便是其中之一。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几乎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难以预测。这就使得众多企业包括大型企业由于陷入财务危机而陷入困境。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占不少。“据统计,2007年美国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公司倒闭个案创20年来新高,多达21家,其中包括著名的环球航空公司和Loews公司。[1]”日本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八佰伴国际集团先后陷入财务危机的漩涡。另外,韩国和加拿大也的企业也未幸免于难。韩国居前三十位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继韩宝集团宣告破产之后,大农、真露、海天等一系列财阀级大型企业集团也相继倒闭或陷入经营困境;加拿大最大的商业企业--伊顿商业集团也因为遭受财务风险的冲击而破产。如此不乐观的国际形势,我国的许多企业也面临着破产危机。例如,我国的郑百文、银广夏、亿安科技等企业。因此,研究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对于企业摆脱财务困境,保障企业正常财务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结构设置不合理,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科学化的决策管理队伍。这些都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风险水平,并能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和化解措施,以减少损失或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强企业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防止不利局面继续恶化,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研究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台湾和香港学者先后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相关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陈述。比如:严真红(2001)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一文就给财务风险这样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王海娟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一文所下的定义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叶华,蔡根女(2004)在《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中对财务风险的概念作了如下描述: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
从以上相关专家给出的定义不难看出,财务风险的概念也可以归纳为:由于各种无法预计或不可控因素的存在造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进而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所以说,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按照财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财务风险主要山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构成。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具体如下。
关键词:财务风险;偿债能力;营运能力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投资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既可能为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内部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内部人员专业知识薄弱,风险意识淡薄。而外部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就主要为外部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使得企业无法适应如此剧烈的变化,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等情况。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现代许多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并没有把资金按不用的时间和来源进行调配,便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这种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企业资金不足,而是资金结构出现问题。多元化的投资发展虽然能够使企业占领更多领域,扩大市场。同时也会导致营运资金的短缺,若是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结构不健全,也能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失,相应的使企业陷入一个筹资,举债的恶性循环。
(二)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导致了企业财务上的亏损。投资款项收不回,还要拨出一部分资金去维持已经正常开发的项目。这明显是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技术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增加销售量而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产品的话,应收账款也会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产品的销售一味的追求数量。就会产生大部分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造成坏账。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资金流入与流出的不合理
企业对于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这一块并没有绝对的重视。公司不少的销售人员为了扩大销售量,争取效益。在对外销售时,不惜赊销倒挂,虚增销售额。公司在外的资金无法收回,内部的流出又日益严重。导致公司内部资金结构紧张,研发费用就有所下降。使公司进入一个筹资,举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
第一,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始终坚持将财务风险防范贯彻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树立科学、正确、严谨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第二,具备能够发现、识别、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掌握扎实、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具有对财务风险的预见性。能够在财务风险未发生或即将发生时提出积极,有效,科学的解决和预防方案。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有效的财务审批监制制度
首先要建立开支审批制度,开发项目的资金经批准后才可启动,各个项目之间要分权管理。形成互相牵制。
2.对原料采购环节的控制
原材料采购环节是企业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材料采购不能采取主管经理一把抓的制度。应分设权力监管部门。详细到帐帐必查,使采购业务公开化,程序化。
3.对销售环节的控制
第一,明确责任,谁的帐由谁管。业务员所放出去的债务与业务员自身的绩效挂靠。第二,建立交易对象信誉系统,对于已经发生的呆账、坏账的公司。应在内部进行通报。中止以后与其进行的任何交易。
(三)加强内部经济管理
营运资金分流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流量,所以如何把握正确、科学的营运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科学技术的革新,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技术监管部门。提高研发资金使用的效益,正确处理现金流量战略管理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增强内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首先要严把资金关,实行现金流量预算。对于较集中的巨额资金应该及时管理,实时控制。对于企业资金的异动情况要及时反馈,防范资金风险。建立健全的资金预算制度。加大债权债务的的清收和处理力度。确保往来账项的准确、完整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改革与开发,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善于把握周遭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由财务风险风险带来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点。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观念和方法尚未得到实践。从而使本文的学术讨论高于实际指导意义。时间有限,本文对尚多财务风险问题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分析,但是仍希望这篇论文能给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企业失败;财务失败;财务困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一个又一个曾经有过许多辉煌业绩的企业走向死亡之海,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为一点:财务危机(financialDistress)。可以这样说,财务危机才是企业最终经营终结的主要原因。财务危机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失误,导致财务失控,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最后导致企业退出市场。那么什么是财务危机,如何界定财务危机的概念,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起点。财务危机在国内更多的被称为“财务困境”和“财务困难”,学术界对财务危机的涵义的探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对其概念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深入着,对财务危机概念有明确的界定,是为我们对防范危机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一.财务危机概念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财务危机涵义单一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危机即为企业破产。例如,1966年Beaver[1]在对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的研究中认为,当企业宣告破产、无力支付到期债券、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存款透支等情况发生就属于财务危机。1968年Altman[2]在其研究中将财务危机表述为:“企业失败包括在法律上的破产、被接管和重整”,实际上是也是把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企业,进入企业法定破产程序。Deakin在1972年的研究中指出: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包括已经破产、由于无力偿还债务或支付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将财务危机基本等同于破产的研究众多,如Casey与Bartcrzark在1984年的研究中、Gentry在1985年的研究中、Aziz在1988年的研究中、Gilbert在1990年的研究中都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宣告破产的企业。
第二阶段:财务危机涵义扩展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的涵义也随之需要扩展。由此,Carmichael在研究中则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债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Michael和Zopounidis[3](1987)根据以往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从财务角度看,财务危机包括资产净值为负、无力偿还债权人债务、银行存款透支、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延期支付货款、延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等情况。
第三阶段:财务危机内涵继续完善阶段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逐步发展,企业则面临新的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对财务危机这个概念做了更为细致和完善性的研究,以使得财务危机理论能更深入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延伸下去。
例如,1994年Altman[4]在企业面临财务困难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出财务危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破产(bankruptcy),主要是财务危机在法律上的界定;失败(failure):考虑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投资报酬率低于行业平均回报率;无力偿还债务(insolvency):从破产角度可认为企业的净资产为负;违约(default):企业违背了与债权人签订的合约并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本质来说,违约也属于无力偿还债务。此时,研究者对财务危机的涵义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表述。直到2000年,Ross[5]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对财务危机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其一是技术失败,即企业无法按合约付息还本,履行债务;其二是会计失败,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其三是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破产后仍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最后是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无法到期履行债务合约,并呈持续状态时向法院申请破产。
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对“财务危机”概念的探讨与研究几乎趋于完善,我们可以看出,以Altman和Ross对财务危机的的定义是最为清晰和完整的。
(二)国内财务危机概念发展过程
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
国内学者余绪缨在1996年将财务危机按危机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性失败和破产两种。他指出,技术性失败即为企业无偿付能力,是指企业的总资产虽然超过总负债,但由于资产配置的流动资产严重缺乏,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而破产是财务危机的极端形式,是指公司的全部债务超过其全部资产的公平估价,公司的净资产出现负值。
谷祺和刘淑莲、赵爱玲等许多学者在延承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对财务危机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和比较次要的困难,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将会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如增加资本成本或提高财务风险。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形式,将直接导致企业终止营业转入清算,当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企业破产便无可挽回。
陈文浩与郭丽红(2001)年对财务危机的概念做了重新定义:“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6]研究者认为,当企业一个组织同时面临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破产便无回天之力了。那么,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企业自身多元化经营导致的证券投资组合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经营杠杆的负效应和财务杠杆的负效应所等。
二.财务危机概念探讨
(一)财务危机的理论性界定
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它具有客观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灾难性等基本特征。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后,其各项财务指标会发生异动,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量入不敷出、存货大量积压、主营业务收入严重萎缩、关联方交易及外来补贴增加等。财务危机的发生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是一个渐进到爆发的过程,从最初的资金不足、债务延期支付到其后周转不灵、债务违约,再到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企业丧失清偿能力最终走向清算破产。
(二)财务危机的实证性界定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定义财务危机,目前国外学术届主要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另外的一批学者在破产企业样本的基础上,扩大了财务危机企业的样本选择范围,除“破产”外,财务危机的表象还包括:“银行透支”、“末支付优先股股利”、“债券违约”等等。
从国内实证研究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借鉴了国外研究的第一种做法,选择上市公司被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其一,这一思路实质上简化了危机的内涵,赋予样本企业以明显的标识。其二,我国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破产程序滞后,企业出现严重危机到破产还要经历相当长的一个过程,目前通过标准途径破产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破产企业不适应研究的需要。因此,研究人员选择ST标志除了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也考虑到我国ST制度的相关规定决定了ST标志比较适合代替破产标志参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再有,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该公司的股票被特别处理,成为ST股。对上市公司而言,出现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和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情况,一方面预示着该公司的财务情况陷入一种非暂时性的困境,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会严重损害其在股民和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其进一步筹资渠道受阻。这时企业的财务危机己经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不畅和暂时的信贷危机有了本质区别。笔者认为,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把公司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标志是可行的。
三.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辨析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的区别
1、概念不同
财务危机如上所述:是财务状况恶化的种种经济表象,这种表象到达一定的程度,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等极度恶化,对企业持续经营形成了重大威胁,最后导致企业破产。
而财务风险仅仅是企业风险中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经营和收益产生不确定的因素。但并不是实实在在确定发生着的事情。财务风险并不一定能够造成企业的财务恶化问题,因此,对企业持续经营只存在可能性的影响,他的影响与企业为风险而投入的未来预期收益成正比。即,未来预期收益逾大,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财务风险就越大。
2、产生的原因不同
在实践中,财务危机往往是由于企业存在落后的管理观念、管理层错误的决策行为、企业资源没有合理配置,以及管理层对风险应对措施的不当而产生的。然而,财务风险通常是由于企业筹资决策引起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外部资金,当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原理,通过筹集外部资金发展企业,必然带来资金成本,这样就为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
3、对企业的影响不同
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财务危机是财务状况逐渐恶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不足、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以及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看出,财务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带来损失,只是损失的程度是不一致,有大有小。而与财务危机的影响所不同的是,财务风险指的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它给企业带来的既可指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若是企业对资金运筹加强管理,是有可能获得超过预期收益的。
4、防范措施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
笔者认为,财务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致损失,只能通过预控、预测等管理手段避免或减少损失;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争取获得风险的收益,避免风险的损失,因此针对二者的管理出发点并不一致,前者以减少损失为出发点,后者以尽可能获得收益为出发点。
那么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有所不同,面对只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财务危机,要想防止其发生或者尽量减少其发生的次数,我们可以采取定量措施和定性措施。定量措施就是目前很多学者所研究的企业需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同时,为了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企业有必要结合适当的定性分析,其目的在于该模型可以提前发出警告信息,以便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那么对于财务风险,企业实则是没有办法阻止其发生的。因为只要企业举债,就要承担利息,就会有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应该从根本上是为了使企业未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增加的措施。比如运用财务杠杆,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使得风险得以分散,使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二)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的联系
1、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都是财务现象的描述
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都是与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紧密相连,财务危机描述了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关系紧张所表现出的经济现象,而财务风险概括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的外界因素、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企业获得的结果与预期的偏离。但是,从它们所反映内容的范畴来看,则都是对企业财务现象的描述。
2、财务风险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
任何企业在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风险,这些风险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当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出现问题,并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那么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直接导致财务危机成为现实。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因果关系上来讲,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管理控制中事前预控环节的一个控制对象,财务风险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财务危机反作用于财务风险
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不足、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以及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财务危机一旦发生,会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不可控程度进一步的加深,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的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经营结果与其预期的偏差随之增大,即,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危机可以反作用于财务风险,财务危机的加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大。
总而言之,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而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财务危机可能滋生于财务风险,且财务危机的发生可能加剧财务风险。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他们两者是既有区别又存在紧密联系的。
四、企业失败、财务失败、经济困境与财务危机的辨析
(一)企业失败包含财务危机
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研究认为,“企业失败可以分为经济失败和财务失败两大类。”[7]那么,在研读其研究结果后,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失败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后收入不足以弥补其生产成本,并使其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从而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走向失败。企业面临经济性失败,应设法及时进行挽救,若挽救无效,则只能转入破产清算。
企业失败的第二类——财务失败,其概念似乎并不如经济失败那样明确,一般是指企业不能履行对债权人的契约责任,所以,又称作契约性失败。但根据失败的程度和处理程序的不同,又可分为技术性清算和破产两种:
技术性清算,是指尽管企业的总资产超过总负债,但由于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转变为足够的现金,用于偿付当期债务,即企业已经无偿付能力。这种财务危机可能具有暂时性,可通过有效的补救方法使企业免于清算,如果补救无效,则企业就要被迫停止经营,进行清算;破产是企业失败的极端形式,是指企业的全部负债超过其全部资产的公平估价,使企业的净资产出现负值。
可见,企业失败包括暂时的财务危机(技术性无偿付能力)到破产之间的整个范围。
(二)财务失败是财务危机的终极表现。
财务失败(Financialfailure)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质性地减弱,其持续经营遇到了困难。表现为: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法支付优先股股利,资不抵债。《破产法》对于企业破产的定义,这是最常用的判断财务失败的标准。另一种判断财务失败方法,可以以证券交易所对连年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从这个表现形式来看,财务危机和财务失败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而在定义上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财务危机有程度可以划分,当财务危机到达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时就面临着破产,这时企业即为财务失败。也就是说,财务失败是财务危机的终极表现。
此外,“经济困境”的涵义与财务危机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经济困境的范畴可以包含区域经济困境,国家经济困境,行业经济困境以及企业经济困境,其中企业经济困境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或外界因素导致自身面临的财务困境。这与财务危机亦然存在很明显的概念性差异,在研究财务危机时,我们有必要清晰的辨别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对概念的辨析有利于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Beaver,FinancialratiosasPredictorsofFailureEmpiricalResearchinAccounting:SelecetedStudies1966,Accountingresearch
【2】Altman,E.L.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ournalofFinance,1968,(9)
【3】MichaelDoumposConstantinZopouidis,AMultinationalDiscriminationMethodforthePredictionofFinancialDistress:TheCaseofGreece,MultinationalFinanceJournal,1999,3(2)
【4】E,I,AltamanAFurther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BankruptcyCostQuestionOfFinance,1984(39)
【5】StephenARoss,CorporateFinancial(5thEDITIOI),Mc,GrawHi11,2000,8
【6】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会计研究[J],1999,(10)
【7】赵爱玲,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0第21卷
【8】陈文浩、郭丽红,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浙江财税与会计,2001(10)
【9】余绪缨,企业理财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8)
【10】吕长江、徐莉丽、周琳,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财务破产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