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动物园规划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连森林动物园是一座具有国际水准、接近自然状态的花园式公园。在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上起点高,达到了现代大型动物园的水准,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集动物保护、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于一体,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并富于文化气息的游览胜地。
规划指导思想
确立在建设动物园的规划指导思想上,我们提出:森林动物园首先是森林、是花园,然后才是动物园,因为森林才是动物真正的家园。要以超前的眼光来规划它,使其成为大连一大新景。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大连森林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特色首先定位在回归自然的基调上。具体体现为:不破坏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体现森林意境,突出自然品位,给动物们创造一个大自然的生活环境,为人类开启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门。大连森林动物园的整个园林风格古朴自然,为了符合回归自然的规划思想,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被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草庐茅舍、仿真泥木护栏等等,在苍茫的绿色中若隐若现、以假乱真,若不细辨,宛如天成。
规划构思
突出“生命与自然”的主题,体现人、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规划结合园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珍贵程度、群众喜爱程度及食用同类饲料的动物就近安排等原则,利用现有七个自然沟谷,依山就势规划六大动物展区和一个综合区。同时利用原景区已有景点设置水禽区和园外园,以保护区域的完整性和自然状态。
空间布置
园区共分七大功能区,展出各种动物130余种,1000多头(只),其中花园式的食草动物区,巍然耸立的狮虎山,鹤然屹立的黑猩猩、狒狒展区,依自然营造的猴园,兀然挺立的熊山,别具一格的亚洲象馆,综合自然保护区内温顺可爱的大、小熊猫、松鼠猴、激情澎湃的烈鸟,全天候式的热带雨林馆、科普馆、两栖馆、海豹表演馆……处处都聚集了大自然的万种风情,馆馆都回旋着生命的乐章。人与动物的交流广场则充分秉承了“绿色和生命”的主旋律,处处体现了“动物是人类永远的朋友”这一主题。
根据园区北部坡度大,阳光充沛的特点,由东向西依此规划布置草食区、虎山、狮山;园区南部两侧沟谷面积较小,布置熊山和猴山;东侧地势平坦开阔,面积较大,为综合性展区;园区中部地势较低,规划布置大象馆。另外利用原有景点“白云雁水”设置水禽区,“白云雁水”与原景区入口之间布置园外园。
各展区之间以游览路、景观路、立交桥、高架缆车相连,车行道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立体游览路线。
园内三座造型新颖的高架桥飞架南北,供游客游览的环园观览车四通八达,现代化公园的无障碍通道及婴儿、残疾人专用车,公用电话、餐饮、儿童娱乐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崭新的服务内容。同时为开发智力又给儿童提供了高品位的融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手工创作室、涂鸦绘画墙。
公园入口至中心广场又新建一处占地面积20hm2,具有东方造园特色的园外园。在海拔
259.6m的西山揽胜,俯瞰满园景色,饱览全市风光,全长1km的高架观览车纵贯东西,布局独特的落差式十二生肖绿植铺装音乐广场,跌水瀑布一步三叠。雁水湖内天鹅游弋、鸳鸯戏水、鸟园、孔雀园、驼鸟园、杏花园、银河广场、绿地葱郁、鲜花织锦、鹤鸣幽谷。园内亭台小榭、草庐茅舍无不师法自然,信步园内使人意趣盎然。
创新与特色
大连森林动物园在动物品种上主要突出“新”、“奇”、“特”,在动物种群上主要突出“少而精”、“大种群”;在展养方式上以圈养和散养为主,突出热门主题展示,注重“全天候”及人与动物的交流;在环境处理上以自然风光为主,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大连森林动物园从选址、规划到建设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创新精神:选址时深入细致,经全面比较,选择了最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建园;突破了单一动物为中心的动物园设计模式,而是以自然为中心,把动物融入自然之中;采用立体交通游览体系,克服了地形的不利因素,使园区东西两部分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保证了动物园的整体性;在馆舍建设、环境设计上相互协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联合国环境保护专家称这座动物园是一座“让人类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城市环境中,让动物生活在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里”的“高品位的动物园”。
作者单位: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综合区
高架桥
云河广场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园作为一个主题性公园,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参观动物的游览场所,而是要通过园林绿化规划成为集动物科普知识教育、动物展览、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功能为一体,并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舒适优美游园环境的高质量窗口服务单位。通过科学种植,设计创造出适于各种动物生长生活的环境条件,并为异地动物仿造和模拟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充分考虑游人活动区的遮阴和观察视线因素,选择抗病、抗虫害的乔、灌、藤、花、草植物品种在各个游览区因地制宜的绿化造景,动物园边缘须设置一定宽度的防风、防尘、隔音林带,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全动物园的绿化景观效果。
1 动物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统一规划
以人,动物,以自然为本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追求实效和展示特色"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按照生态学原理,反映出生物的区域性,才能在设计中保持自然系统的稳定性,没有适当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有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只有营造好适合的环境,动物才能更好的生存繁衍"人在动物园中参观动物,最好的效果是进入什么环境参观什么动物。
1.2 考虑动物正常生存需求
在动物展区内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动物正常生存生活的需求,在动物活动范围内应选择抗性强、少病虫害、萌发力强、无刺、无毒的树种,在考虑树种观赏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某些树种中含有一定有害物质对动物的毒害作用,如夹竹桃、海芋等不宜在动物活动范围内栽种。
1.3 动植物景观结合
动植物景观结合,以创造良好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同时,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在色彩方面,也要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给人以充足的视觉感受,而四季的变化也尤为重要,应利用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有效搭配,多创造一个四季多变的生物生态群落,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对生植带植物的应用,充分利用好本地树种和现有自然植物,还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形成致密的林相结构,提高叶面系数。同时,要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和利用,没有动物和植物的结合,就仿佛看到了大熊猫没看到竹林一样。植物能很好的满足动物原生地的环境设计,使游客如临其境。
1.4 重视防护林带设计
动物园应重视防护林带的种植设计。首先,各动物陈列区与陈列区之间,陈列区与管理区之间,陈列区与兽医院之间应设有隔离防护林带;其次,动物园的周围也应设有防护林带,选择防风、吸尘、消毒、杀菌的树种,起到降低噪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缓解风力、去除干扰的作用。如果动物园所处的地势高、风力强,还可在园内与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道路增设次要防护林带,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
2 动物园中的园林植物养护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公园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害虫的防治工作越
来越难。
2.1 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从根本上解决虫害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凡新引进入园的苗木,要提前了解引进植物当地的常见虫害发生种类#范围及程度,其中以蚧类#蚜类#粉虱类#螨类#线虫等能随苗木传播的虫害为重点,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害生物马上进行除害处理,防止危险性虫害的传播扩散。
2.2 生物防治
首先,利用生物措施预防来防治病虫害是动物园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栽植时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养护,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性,具体措施有:选择适宜的土壤、合理栽培、科学施肥、及时清除枯枝病枝、注意入冬前的整形修剪等。这些措施与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2.3 加强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养”是培育花木植株生长健壮的一项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园林植物对虫害的抗性。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关,许多病害的发生,每年往往在某一时间段最为严重,如提早或延迟播种或移植,则可减轻危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虫枝条,减少发病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虫害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害虫越冬和繁衍的环境条件。
3 动物园绿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1 不应有地面
动物园中的绿化用地不应有未种任何植物的地面。树林下设法种植灌木、草皮或其它矮生植物,以增加绿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改善环境气候的功能。
3.2 植物配置应通过绿化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园区活动的作用。
动物笼舍植物配置:动物笼舍展区的景观设计中,在灵长类动物笼舍周围栽植高大乔木、灌木以烘托此类物种的环境氛围,熊猫馆前种植大片竹林,创造有特色的主题性植物景观,各种动物展区的自成主题。
建筑物及周围植物配置:假山石、看台、儿童休闲中心等建筑物宜用攀援性绿化植物,如以爬山虎等柔化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本身的硬质感,增加绿化面积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建筑物周围则以色叶树与花卉、灌木相配合营造“高低远近各不同”的园林氛围。
广场周围及儿童趣乐园植物配置:在与山林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强调植物美学特征,用梯田式的色带、树陈图案式的花卉布置,柔情如水的水面布景,潺潺水声的瀑布,点点浮游的水禽,给游客视觉以柔的感受。
水面植物配置:结合禽鸟的生活习性,配置一些浮水、挺水、沉水植物、花卉。以滋养水生动物和鱼类,为禽鸟创造出自然生存的良性环境。
行道树植物配置:以落叶阔叶为主,辅以针叶树,以色叶树为主辅以常绿树。
3.3 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
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在儿童游戏场周围景观植物的选择中,乔木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1.8m。露天演出场活动范围内避免选用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4 结束语
总之,动物园作为与其他公园性质不同的主题性专类园,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必须协调好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以提高动物生活质量为目的,改善动物的生存条件,营造适合动物生长的景观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为保障动物生存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l.177一178
关键词:动物园;景观设计;绿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Suzhou zoo,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uzhou zoo, the zoo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greening,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zoo,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zoo landscape camp built and green design.
Keywords: Zoo; landscape design; green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动物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的专类公园,不仅对城市小气候有着改善和调节作用,而且是保护野生动物、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和人们文化娱乐的良好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物园的外部环境建设,将动物园建设成为一个利用自然山水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亲近,强调模拟动物的自然生境为主的生态动物园,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动物园依托其古典园林的文化底韵,创造了一个“师法自然”的小而精致的集动物观赏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林。本文以苏州市动物园为例,探讨动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希望能为同类动物园景观营造及其植物配置提供一些借鉴。
一、苏州动物园的基本情况
苏州动物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城东北白塔东路,始建于1954年5月1日,迄今为止已经近60年了。动物园前后共经过三期改造,现有设施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改建过的,最后一期改造工程也于2009年9月底完成:改建了金鱼馆、熊馆、猛兽笼舍,东部水禽池,鸟禽笼舍等,新建了繁殖场、紫藤棚架、道路铺装、绿化、安装自来水管、电线等。动物园全面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集观赏、科普、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新颖城市动物园,展示给广大的苏州市民。但由于动物园位于市区,限于地形,难有发展,至今只是中小型动物园规模。
苏州动物园占地面积30亩,其中水面约5亩。1990年合并于东园管理处。动物园依据其自然地形而建,一条水系围绕着园区,动物展示区集中布置在四面环水的孤岛上,二座长桥与园内相连,形成动物园的二个主要出入口。动物园的具体功能分区为:地块北部是猛禽区和火烈鸟区;南部为孔雀区和灵长类区;东部为几十种食草区动物及水禽湖区;西部分布几十种鸟类动物;横跨东、西两部的中央,有金鱼馆和爬行动物馆;金鱼馆前面的东、西水池,饲养着国内动物园中唯一能在自然环境中越冬和体重、体型最大的斑鳖。
目前,动物园里饲养着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美洲和我国特有珍贵野生动物,动物,其中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品种在120-140种之问,动物总数在1200-1600只左右。其中50% 属于濒危物种。
二、苏州动物园的景观设计
(一)动物园的外部环境
苏州动物园现在和东园合并在一起,绝大部分动物集中于动物园内,只有大象安置于东园的荷花池附近的一块大草坪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自然、生态的动物园。东园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其风格为典型的古典园林风格,主要景观为荷花池及河岸边缘绿化。动物园被一条水系围绕着,沿着水系设计了一条主要的道路,道路与东园之间有一条绿色林带分隔,即宽50米以上的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防噪声,隔离视线的作用。防护林带一直延伸至东园的端头,形成了一条绿色屏障长带。大象展区的附近设计了一座茶室。动物园和东园一起真正地创造出适合动物生存,游客观赏动物及为游人提供嬉戏、休闲、放飞风筝、划船等多项娱乐活动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的市级公园。
(二)动物园的总体景观设计原则
动物园在规划布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原则,设计中充分考虑游人的参与性,并提供人们足够的小坐、逗留设施。园内具有鲜明的景观特色、良好的绿化环境、充足的休闲设施、宜人的尺度和空间。景观创造上注意“软”、“硬”结合,空间开合有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以植物造景分隔空间。园内植物以本地树种为主,如银杏、香樟、桂花、法国梧桐、雪松等,适当点缀色叶植物以丰富景观。
苏州动物园在景观设计上具有两大特色。一、苏州动物园是一座孤岛,它四面环水,设计充分利用动物园原始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条件,一条水系紧紧围绕着动物笼舍场馆,各种动物的房舍规划整齐,主要由绿化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园内保留了百年以上珍稀古木,如紫藤、银杏、榉树、香樟、柏树、女贞等。并且大都在古树的周边砌了树池,不仅对古树起着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提供给人们休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二、景观风格也延续着东园的风格,即采用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园内采用“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围绕保护自然、增强动物园游赏的参与性、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主题,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自然栖息之地域观赏植物资源,布置景观笼舍。暗红色的透水砖铺装与仿木色的塑料栅栏相辅相成,色彩上和谐统一。
(三)动物园的功能性分区
依据景观功能性不同,整个动物园可划分为四大类区:一、动物展示区;二、休闲景观区;三、园务管理区;四、游客服务区。
动物展示区: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区,以展示各类动物为主。根据动物的不同分类,主要分九大类区域。分别为:灵长类区;食草动物区;孔雀区;爬行动物馆;猛禽区;水禽区;鸟禽区;火烈鸟区;金鱼馆和斑鳖区。动物展区的周边种植有大约1米宽的枸骨冬青球绿化防护带,对道路和展区之间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也增加了一定的绿量。
休闲景观区:主要的休闲景观区有四处。一是由东园进入园区时,即南入口处的滨河景观和入口处建立景观亭,提供登高远眺的场所,并且沿着水体设计了弯弯曲曲的水榭,以供游人观赏。二是食草动物区与灵长类区之间的休闲坐凳和树阵广场区,主要树种为桂花和红果冬青。三是火烈鸟区和爬行动物馆之间的廊架休闲区。四是位于园内西南部,即西入口处靠南部的沿河观赏景观区。
园务管理区:为园内管理者提供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灵长类区和食草动物区之间,并且其建筑外部装饰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仿假山形式,并且种植有藤蔓植物爬山虎,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也是师法自然的风格体现。此外,在各个集中动物展示区内还设有给各类动物的专类管理用房,主要和动物场馆笼舍建设在一起。
游客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场所,主要在南部主入口与外环道路之间、白塔东路的西部主出入口各设一个小卖店和售货亭以及休闲坐凳等,方便了游客的购物就餐及休憩。
(四)动物园的交通游路组织
为了便于动物的管理及游人的出入,公园共设入口2处,其一设于西门,它是大多数游人出入公园的地方,位置明显,故将主要入口设在这里,同时南入口也是一个主要入口。由于整个动物园位于一座孤岛上,四周围绕着一系水系,所以,分别有长桥与两个主入口相连接。靠近大门外设计有大型的停车场。
根据景观需要,园区道路以自然式道路布局为主,结合强调空间节奏的规则式的道路布局,以环状体系联系各类动物展区。在主要观景点及道路转弯处设置了指示牌和园区总平面图,便于组织交通和进行园务管理。
道路系统简洁明快,充分考虑到方便交通。全园道路分为三级,一级路为水泥混凝土路,宽约6米,它以自然流畅的曲线贯穿二个主要出入口,是园区的主要道路。二级路联系主路,引导游人深入各动物展区游览,并且休闲景观区贯穿其中,宽约3米,以透水砖铺装为主,透水砖主要以暗红色和灰色为主,间以蓝色透水砖,以打破其单调的色彩。三级路是休闲景观区中的散步、游玩、健身小路,路宽约1.2—2米,路面有古典园林铺地的乱石瓦片、鹅卵石、条石等多种形式,以曲线形式为主,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动物园的道路铺装起不仅起到了导向性作用,也有分隔作用,即主要道路是水泥混凝土,通向动物展区则是使用颜色不同拼装的透水砖。并且各动物展区在透水砖颜色和拼接上又有所区别。
(五)动物园的地形设计
动物园内提倡无障碍设计,即整体地势平坦,几乎没有高差。只有南面主出入口处的微地形处理,种植草坪,积极创造人们逗留、休息、交谈的场所,从而促使空间中更多活动的产生,充分体现了景观的参与性。
三、动物园的绿化配置及其主要特点
绿化配置在整体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园的绿化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动物展示区地域环境和绿地的不同功能而进行植物造景,创造出适于各种动物生长、生活的环境条件,并为异地动物仿造和模拟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充分考虑游人活动区的遮荫和观察视线因素。动物园绿化种植方式采用自然式种植,以乔灌木、地被不同层次,形成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动物园的绿化配置主要有如下特点:一、园林植物景观同当地苏州地域风情、文化之间的合理配置。园内保留了银杏、榉树、柏树、紫藤等古树,食草动物区栽植整齐、观赏价值较高的行道树银杏,形成有气势又遮荫的行道树景观,不仅较好地反映出当地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而且又是一座极具个性化的园林景观。二、由于不同的动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设计中根据动物习性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营造出接近动物原生地的、适宜的环境。其中,八角金盘的运用比较成功,其自然形态配置于假山脚下,营造了较好的自然景观效果。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本土植物栽种为基础,选择随季相景观变化丰富的景观树种。色叶树种的运用较为成功,如红叶李、银杏配置一起,景观效果较好。四、各动物展区之间或者动物展区与景观休闲区之间通过绿化设计营造多样化的环境空间。动物展区缓冲绿地使用涂刷仿木漆的混凝土栅栏对游人进行保护作用,集中绿地周围使用仿木漆的塑料栅栏作为围档进行保护作用。
四、苏州动物园的植物类型与品种
苏州动物园树木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包含了近百种植物品种,特别是色叶植物的运用,使得秋季和初冬季节色彩艳丽,并且和其它植物、景观小品搭配使用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为动物园增色不少。
首先,园内保留了银杏、榉树、柏树、紫藤等古树。主要乔木品种有:法国梧桐、香樟、栾树、无患子、马尾松、垂柳、红果冬青、罗汉松、雪松、广玉兰、金枝国槐、女贞、朴树、水杉、五针松、棕榈、柳杉等。
其次,选择了大量的观花小乔木,可以缓解各区域植物的单调感。主要开花乔木品种有:桂花、玉兰、紫薇、羊蹄甲、海棠、枇杷、石楠、蜡梅、红梅、山茶等。主要的灌木品种有:法国冬青、红花继木、大花栀子、茶梅、春鹃、夏鹃、绣线菊、红叶石楠、金边黄杨、八角金盘、南天竹、枸骨冬青、火棘、小叶黄杨、小叶栀子、金丝桃、小棕竹等。
此外,主要的色叶植物品种有:朴树、榉树、银杏、无患子、红枫、红叶李、红叶石楠等。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爬山虎、迎春、棣棠等。地被植物有马蹄金、混播草坪等。水生植物有芦苇、荷花、睡莲、水竹、花叶芦竹、细叶芒、美人蕉、垂柳、慈菇、水葱、鸢尾等。
五、景观设计的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制,动物园规模较小,缺少与动物相关的科普活动馆及为儿童设计的儿童专类馆等。动物园的少部分植物不够健壮,长势不行,尤其是一些孤植树可能由于养护不当,树形不美,形成不了视觉的焦点。所以,建议动物园养护水平有待跟进,须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在植物品种的布局上,还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动物习性,个性化等选择适当的品种。如熊猫展区可适当地种植些竹林,猛禽区种植些马尾松等。涉禽区前的河岸边缘是修剪整齐的红花继木,中间间隔地种植了几丛迎春。如果能在边缘全部种植迎春,可能会对河岸的边缘起到软化作用,形成更自然的河岸景观效果。景观休闲区的绿化树种以常绿植物为主,主要树种为枸骨冬青、桂花,造成冬季没有阳光,不适宜休息。应搭配一些落叶植物,如栾树、榉树、朴树等,更符合人们冬季要求阳光的需求。靠西面主出入口处配置的孤植树羊蹄甲,长势不佳,表明引进树种在本地驯化没有成功,应放弃选择该品种。灌木的品种不够,层次感也不强,灌木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线。
参考文献:
[1]詹锦花.浅谈动物园的植物配置—以福州市动物园为例[J].热带农业科学,2009(4):70~73.
[2]王丽,刘占海,崔书宝,刘峄.浅谈动物园园林植物配置—以天津动物园为例[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9).
关键词:郊野公园;温州景山公园;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he 1960 s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leads to the concept of Hong Kong, to inspire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ong Kong country park.In 1976, the Hong Kong issued the country parks ordinance for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rovides a legal basis for the country park, making the country park development become different from national park, a kind of independent, mature park system.After 1990's, by Hong Kong country park planning mode, the influence of success in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for faster start in success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ountry park.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the country park, country parks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park features, which invites the wenzhou jingshan park the suburb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l and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planning ideas.
Key words: country park; Wenzhou jingshan park; Discussion.
郊野公园的概述
概念
内地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主要来自香港。目前国内对郊野公园的概念通常狭义的指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远近郊区,具有山体、水体、林地、湿地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地方划定的区域,经过规划和建设实施,可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游憩、运动、自然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共开放性空间。从总体上看,大多数郊野公园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具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区域,包括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
保留较好的自然生境状态,人为干扰程度低,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物种资源,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作机制和作用。
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基础设施,可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运动、远足等活动,接触和欣赏自然,并可进行自然知识普及教育。郊野公园设置的功能目标包括:保护公共风景资源免受开发建设的侵蚀,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环境,组织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运作,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郊野公园更多的强调自然风景资源保护,在保护资源同时还强调公共性和开发性。
总之,郊野公园兼具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绿色开放空间。同时,郊野公园不只是一种规划概念,而是进入了控制用地规划的层面,属于绿线划定范围内的建设、实施为目的的公共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组成类型之一。
郊野公园起源与发展
1870年,美国实施了国家公园体系,建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的《历史遗迹法案》,共管辖国家公园、国家遗迹、风景、旅游名胜等1200余处,占国有面积的3.5%。
20世纪中叶,郊野公园在欧洲及英联邦国家比较流行,如英国在全国拥有了350个以上的郊野公园,法国巴黎城市圈周边也有40余个。
香港特区政府于1976年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1977年开始实施郊野公园建设,至今已有郊野公园23个,3处林地、山地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化地区的扩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方式要求发生变化,为郊野公园概念在我国逐步引入并开始实施。
深圳市在其绿地系统规划中确立了22个郊野公园的布局,目前已建成4个;北京市建成八达岭生态郊野公园等多个郊野公园;广州市新建了天麓湖郊野公园;海口市建成了文森坡郊野公园等。
上海在多年前就着手郊野公园的研究,引入了郊野公园建设观念并付诸实践。例如已建成的世纪森林生态园,滨江森林公园,建设中的顾村公园等,已经具备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和雏形。
郊野公园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郊野公园是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郊野公园是人们理性复归的一种现象,人类走出自然,又走向自然。
郊野公园是城市发展的现实性选择,是人类对生活定义的新的诠释。
郊野公园选址策略
郊野公园选址策略关系到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郊野公园的选址应优先考虑哪些自然生态风景资源有较高价值、对城市整体环境和景观有积极保护和优化作用的,具备自然化历史没学和地方风貌游憩条件等综合内涵的地方和区位,具体选址原则如下:
以自然风景资源为基础:对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一定规模的山体、水体和植被优良的地区,具有美学感染力的自然风景或景观特征鲜明、地域特色突出的地带。
以自然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地带:边缘区保留了较多的陡坡山林、河湖溪涧、荒滩湿地等不宜利用的土地,往往也是生境类型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对维护自然生态的过程和肌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维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景观形态有重要结构意义的区位:从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整体出发,位于绿带、绿环、绿廊、緑楔等部位,有利于促进自然形态与自然过程,形成绿地与城市实体的错落嵌合的空间形态关系。
结合自然美学与人文景观等综合价值较高的地区,保留郊野乡村经长期经济活动形成的自然风景与农田牧场、果园、种植园、农舍村落交错融合的独特景观,包括传统民居及陵园墓园等聚落形态构成的历史文化景观。
具备较好的可达性和游憩条件的区位:随着通向远近郊区的公路网不断完善,为郊野公园的可达性提供了保障。从郊野游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除了提供郊区公共汽车、旅行车、自驾车外,可供自行车和徒步远足旅游到达的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郊野公园的选址的对象。
郊野公园规划策略
以土地和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在规划理念上与城市公园存在较大差异。资源保护就是土地及其景观的原生状态,包括丰富的生境、物种的多样性、生态演化的过程,而游憩利用所需的活动种类、场地、设施是必要的,也是严格受限,其开发建设的强度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的人为活动应对自然环境状态尽可能少的干扰。除了规划理念的差异,郊野公园的规划还具有以下特点:
郊野公园的规划不只是物质形态的规划,而是有目标引领、面向管理的综合性规划,郊野公园的硬件建设在初期是必要的,包括设施的安排和配置,而资源保护和维护需要长期不懈的管理,通过管理才能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和使命。
郊野公园的规划出了注意远期战略目标,还十分注重规划的实效和适应变化的规划的灵活性,包括制定实施规划和执行计划。这些面向实施的规划既保证规划的战略目标,又能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结果可能产生更多的实际效果。
郊野公园的规划不只关注边界以内的事物。虽然有主张开放空间和公园“溢出”的经济价值,但从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外部控制的力度看,边界以外的经济开发活动也会对其内部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毗邻郊野公园的地产开发和开垦、开矿等生产活动等,必要时可采取风景区的设置缓冲区的控制手段。
同其他类型公园和娱乐场所不同,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项目是有选择的,注重自然认识、自然价值和自然教育是其特点,为此,需要生态、生物等多学科参与,硬软件设施兼备。
郊野公园强调自然风景没学的表现,原始质朴、原生态是其特点,体现在原生植被和乡土植物的保留,作为种质资源库的价值:远游的用地方式——农田、林地的保护,原址上的乡土建筑和村落的保护等。作为地域性特色的表现。此外,硬件设施也应力要求自然朴实,与环境浑然一体,避免城市化、人工化形成影响。
景山公园的地理位置及优势
(一)地理位置
温州市景山公园位于温州市区西郊,三面环城,东起净水、西迄莲花芯,瓯浦洋,距市中心约2.5公里,是温州历史上的城西览胜处,也是目前温州市民登高望城的首选之地,望北可见瓯江、瓯北,江心屿,望东可见温州主城全貌,南侧与会昌河隔路相望,西侧紧接延绵群山。景区最高峰为营盘山,海拔188米,是市民晨练观日出、观城的最佳选择点。
环境优势
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随着近十多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基本上已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景区内植被茂密,封闭浓郁。东大门入口草坪上各类花境植物,增添了各季景观效果。公园内目前拥有多个植物专类园,如桃花园、银杏林、休闲园三园邻近,呈开放式,由游步道贯穿其中,将散落的各个专类园串联起来,让游客移步换景,欣赏到不同植物景观与景色。各园中布置有不同类型的休憩小亭、长廊、铺装广场,为游赏的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游憩场所。山顶的温州动物园是浙南闽北最大的动物园,是集游览、观赏、动物保护、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国家2级动物园。
景观现状及分析
景观现状概况
绿化现状:
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随着近十多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基本上已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目前主要乔灌木种类包括以下3个方面:
乔木:香樟、杜英、麻栎、合欢、板栗、水杉、侧柏、女贞、木麻黄、金钱松、构树、喜树、枫香、枫杨、桉树、苦楝、榆树、木莲、臭椿、泡桐、南洋杉、银杏、香叶树、广玉兰、白玉兰、白兰花、重阳木及棕榈科植物等。
小乔木、灌木:杨梅、夹竹桃、红枫、黄花木槿、山茶、碧桃、海桐、红叶李、樱花、龙柏、罗汉松、桂花、杜鹃、月季等。
地被:现状地被以麦冬和草坪为主,除局部区域有时令花卉布置外,鲜有其他地被品种。
人文景观:
(1)东瓯佛国,名驰浙南
据志载,西山旧时有精蓝名刹十八座,这十八寺中,护国寺、法果寺、宝云寺、净水寺仍保留在山上。
(2)名流纷沓,寄情山水
古时西山,正如清光绪《永嘉县志》所称:“青翠秀明,如列画屏,为永嘉览胜处。”
西山闲居
[宋] 叶适
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
有林皆桔林,无水不荷花。
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
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
(3)西南屏障——一方军事战略要地
西山诸峰林立,近逼温州城,地势险要,具有较高局势战略地位。清光绪《永嘉县志》称“登高瞰下,了如指掌”以喻形胜。西山视野业开阔,居高临下,可雄视四面八方,尽收温州城内外一切。
(4)温州陶都——西山青瓷窑址
唐宋时,温州陶瓷制作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当时西山旧时这古温州青瓷的最大生产窑区,从北向南,自西山南端净水村,经雪山、护国寺岭脚、锦山,经北至乌岩头,纵贯横亘三里多。窑址分居三处,都在山腰或山坡下,另外还有一座龙窑,内有窑床。
景观现状分析
知其山林,不得其入而入
景山公园历史上位于温州老城西郊,近几年来随着温州城市空间拓展,景山逐渐融入到温州城市之中,但当前景山被大量沿山建筑包围其中,山脚违章建筑对山体空间的侵占较为明显。
景山公园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以健身休闲为主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48%的市民到景山公园的目的是健身锻炼,24%的市民到景山的目的是呼吸新鲜空气,21%的市民到景山的目的是休闲娱乐。目前除了动物园内部功能较为丰富外(含动物观赏、动物表演、儿童游乐场),景山其余设施均围绕休闲题材进行设置,如休闲园、茶花园、休闲谷、樱花园等。
公园通车道路空间与健身空间重叠明显
景山车型道路系统较为完善,上山及环山道路一方面承担起车行交通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建设区块跟不上日益增加的居民游赏需求,导致车行道路往往也成为上山游人的主要游览空间,游玩空间与道路车行空间重合度较高,人车矛盾较大。
植物景观单调,应用景观树种少,人工营造林生态脆弱
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随着近十多年来景山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基本上已经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但近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主要以粗犷绿化为主,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景山的绿化率及郁闭度,而较少考虑对公园整体景观的控制和引导,因此也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山体植被季相较为单一:景山现状植被以常绿树种为主,仅部分区块种植少量的银杏、枫香、水杉等秋色叶树种,无法起到改变林相的效果。
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景观现状植被基本上为物种结构简单的人工林,无论从物种本身的多样性、年龄结构的多样性还是景观效果的多样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
花灌木及地被严重缺乏:景山绿化主要靠乔木的种植来实现,对于中、下层植物(小乔木、花灌木、地被)的使用非常有限,使得供游人观赏的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植物景观主题不突出:景山现状有银杏林、桃花园、茶花园、桃园等分类园景观,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由于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分类园并未起到吸引游人观赏的功能,除此之外整个景山无较系统的主题景观分类,各植物种类分布的较为平均。
景山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公园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思路如下:
性质定位
景山公园是以良好的植物环境为依托,集登山览胜、康体健身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目标定位
保护、恢复、创造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建立城镇社会体系与自然体系之间良好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温州市民创造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空间。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及自然、人文资源,力求公园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以“发现自然之美”为主题,以登山览胜、文化休闲为特色,建成集登山览胜、康体健身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功能定位
根据郊野公园的区位条件、森林风景资源基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其功能的定位为: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科教功能。
生态功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状况,发挥城市的“绿色屏障”、“绿肺”的作用,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
游憩功能。必须突出人本关怀、突出健身休闲、森林氧吧、野外探险等休憩功能,成为全市人民游憩的重要空间。
科教功能。景山森林公园还要承担城市居民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社会责任。将未来的重点放在公园的游览解说系统,使人们认识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自觉的投入到建设游览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形象定位
通过森林公园的空间外观、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民活动等,在游客心目中确定一个明确的综合形象感知。进口景山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打造“城西生境、森林氧吧”的品牌。
城西生境:
景山作为温州城市西部的山体公园绿地,其与会昌河水上公园一起构成了温州城市西部山水特色游览胜地,城市大型公园。
针对景山公园历史人文特点挖掘不够的现状,本次规划在形象打造方面突出景山历史人文特点,重点反映民俗、山水、活力文化。
由此规划设计以下三条主题游览路线分别为:
(1)民俗之路(北入口—动物园)
沿路布置温州民俗文化长廊
(2)山水之路(东南入口—护国寺)
充分运用山、水要素,形成从东南入口到护国寺的景观序列,重点强化背景山体植物季相改造和坡面景观植物设计,突出山体绿化景观,同时改造现状溪流,使之成为反映温州山水特色的重要载体。
(3)活力之路(东入口—动物园)
(4)道路设计突出休闲健身功能,通过沿路增加健身场地、休息座椅设计体现时代活力特征,通过现代艺术形式设置活力温州的运动系统的雕塑作品沿路进行布置。
森林氧吧:
(1)强化运动健身项目。提升休闲品质、引入山地运动俱乐部、森林木栈道、探险自行车道、垂直速降、攀岩、户外露营等项目。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景山森林公园最大的休闲资源和依托。规划从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等方面让游人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获得一种与都市隔离之后亲近自然的体验。
(2)设施建设充分体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筑小品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如科普植物园、陶艺吧、茶吧建筑采用屋面种植、太阳能板等生态低碳设备等。
(3)游览项目充分考虑自助参与性,环保教育贯穿全园,最大程度的体现“自然、野趣”,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4)设计强身休闲环路,依托现有道路设计,形成步行优先的健身路网构架。
(5)强化主体植物园设计。
在自然生态频遭破坏的今天,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提供自然、生态、运动、健康等不同体验为目的的郊野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新选择。郊野公园是承载自然生态、园林景观、游憩空间的综合体,在规划中应明确其定位,注重乡土郊野理念的落实,同时突出地方特色,本土人文气息,创造有吸引力的独特形象,展现当地的风俗。本文从郊野公园的概念、起源发展等引出景山公园在郊野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期待能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引申借鉴,使景山公园未来的方向定位、开发建设等方面能有参考作用,让景山公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成为市民游赏的最佳去处。
参考文献
[1]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园林;200906:10-13
[2] 温州城建设计院;温州景山公园详细规划设计;2010
[3]丛艳国,魏丽华,洲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规划师,2005(9):88-89
[4]张骁鸣;香港新市镇与郊野公园发展的空间关系;城市规划学刊;2005(6):94-99
[关键词] :新建;城市公园; 规划设计;心圩江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Nanning "Moon Lak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ositioning change as an example, some thought and summarize made by the cit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ositioning to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new park, and the moon Lake project,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continue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ew construction; city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heart Wei Jiang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明月湖”公园的建设背景
南宁市“明月湖”公园其前称为“心圩江”公园,心圩江位于南宁市西部,是南宁市建成区内重要的内河之一,属于邕江重要的支流,是南宁市重要的防洪排涝通道,也是市区内河流水体楔形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有较大的水面和农田,绿色植被较好,绿化多为原生态状,自然风光优美。“明月湖”公园就位于南宁市西部的西乡塘片区,用地范围北临大学路、南靠邕江堤路园,西接南宁市动物园及规划后的大化路,东至20米城市规划道路,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3.8公顷,其中现状水域面积为20.73公顷。
其规划建设的背景是南宁市环境整治工程亚行贷款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的心圩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12.79亿元的基础上在2004年将其规划为城市公园,形成以滨水森林景观为特色兼顾防洪排涝功能的大型休闲绿地。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2004年2月16日关于心圩江的规划设计评审批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公园定位为生态恢复,在社会上广泛被称为“心圩江”湿地生态公园。
在南宁市提出打造“中国水城”,强化“绿都”,“水城”舀念的时候,心圩江即“明月湖”公园的建设纳入了“水城”项目,进行重点建设,也从社会上征集名称为“明月湖”,水面也从原设计的69.8米提高到70.8米,水域面积是南宁市最大水面“南湖”的二倍。其建设的层次和定位提高为城市大型综合性公园,但其底子和功能依然是生态恢复,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思想依然是生态优先原则。
二、“城市生态公园”与“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区别
城市生态公园是位于城市城区或城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生态文化或技术为主题,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实践等活动的公共园林。“城市生态公园”是近年来景观设计中出现频率很高但概念又很模糊的一个词。显然,无论是生态公园还是城市综合性公园或多或少都会具有生态效益;但并不是具有生态效益的城市公园就可称为“城市生态公园”。生态公园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它的建设需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城市的”,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城市生态公园,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功能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都具有城市的属性。从地域上划分城市生态公园,包括城区生态公园和近郊生态公园两种。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
2、“生态的”。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生态性”。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这种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①对宏观尺度(全球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②对于中观尺度(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它的功能可以保护或者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③对于微观尺度(公园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3、“公园的”。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因此,满足人的心理和活动要求,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因此城市生态公园对于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不应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应遵循生态原理,合理规范、引导人的活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其与城市综合性公园有如下表格中的区别:
三、以生态性为指导思想的“明月湖”规划设计
根据“明月湖”的现实情况以及其功能要求,尽管其公园的层次定为大型的综合性公园,我们在规划设计时首要还是立足于其生态性,在体现其综合性方面主要增加一些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其主要的区域我们还是以打造生态公园为主,但其档次和品位已不再是刚开始建设时的简单的生态恢复,而是有长期建设和短期建设相结合,在绿地规划设计中组合进来一些城市公园的一些有序性手法和人为因子,使人们浏览其中能感受到整齐有序的城市公园的便利感觉,而又能区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的单调性,因为毕竟在“明月湖”公园中除水域面积外,陆上面积的确90%是绿化用地,且在一些主要的进出入口和主要的观景点上都对植物做了精细的造景处理。
1、明月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
“明月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是立足生态意义和功能,打造别出一格的南宁内河游玩景区,以城市综合性公园为模板进行建设。其总体思路为“一江二岸,四区八园,四季花开”,植物应用上是以阔叶常绿树种为依托底子,大量采用各季开花植物种植于河的二岸,并在河边浅水区域种植大量的水生开花植物,力求打造一条花江。其景观分区如下图:
锦阳春江 桃李芬芳 夏日纷芸 清源幽境
“明月湖”公园被秀厢大道、科德路、大学东路三条路分割成四个部分。根据现场的实际环境,在规划设计时从北往南依次分为四个景观分区如上图。其相对应的功能分区为自北向南依次为自然湿地生态区、保健养生区、娱乐休闲区和全民健身区。在四个景观分区中分建八个特色园子,分别为引鸟园、蓝花楹园、水上花园、凤凰花园、桃李园、佳果园、棕榈园、风铃花园。
2、景观分区的特色
自然湿地生态区(清源幽境)位于可利大道和秀厢大道之间,东临总部路。这一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可利江湿地,同时具备休闲娱乐功能。自然湿地生态区陆地上以水杉、落羽杉为主,搭配榕树、秋枫进行生态种植。区内将建设两个人工岛,岛上主要种植蓝花楹等蓝紫花色的夏季观花树种,利用宽阔的浅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打造独特的水上花园。在自然湿地生态区将建成引鸟园、蓝花楹园、水上乐园三大主题园。
保健养生区(夏日纷芸)位于秀厢大道和科德路之间,将主打夏季如火的凤凰花园放置其中,整段以种植夏季开花的苏木科植物为主,并在人工岛上重点打造凤凰树为主的景观,营造南国之夏的火热氛围,寓意“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发展之道。
休闲娱乐区(桃李芬芳)位于科德路与大学东路之间,东临广西大学。本区将与常绿大树为基调,以桃、李等春花植物为主打。可利江东、西两岸将分别被打造成桃李园和佳果园两大主题园。东岸的桃李园以多种植被方式突出“春花”景观,西岸则重点打造一片纯果林景观,东岸观花,西岸观果,展现出“桃李满天下,硕果尽人间”的学府文化气息。
全民健身区(锦阳春江)位于心圩江下游、在大学路和江北大道之间。本区将打造以春花植物与棕榈科植物为主的特色景观。西岸以棕榈林结合丰富的花灌木、开花地被加上宽阔的草坪形成独具特色的棕榈园,为健身者提供一个开阔疏朗的优美环境。东岸则以丰富的春季开花植物为主,大量种植红花风铃木,打造环境热烈的风铃花园,营造欢快热烈的全民健身环境。
3、个园子独具特色且各有不同的生态功能
在“明月湖”公园别打造了八个各具特色和功能的独立园子,它们不单以独自的特点吸引游人的眼球,在生态上也各具有不同的效益。如水上花园:它是利用缓坡自然式驳岸,沿水边种植耐水湿植物,水中分色块大片种植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一片自然流畅、层次丰富、大气壮观的水上花园。主要选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菖蒲、香蒲、梭鱼草、旱伞草、芦苇、纸莎草等,这些植物对“明月湖”的水质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此类植物的选用和种植方式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又如棕榈园和佳果园(如下图),都是采用亚热带和热带的棕榈科植物和特色果树进行种植,这样既能体现植物的本土原则和地方特色,打造了热带风情园子,也融入本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跟南宁周边整体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成为良好的生态循环系中的一部分。
(佳果园效果图)
4、明月湖”中水的生态性应用
在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也是一大亮点。考虑到明月湖的水质现状,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在沿岸辟出亲水区域,留出宽阔视线,利于人们从岸上观赏江景。此外,在桥头和沿路一些重要景观节点也将依据地势不同巧妙设置休闲健身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明月湖将成为南宁西城区较大的生态人文景观带,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甚至整个南宁西城区的生态环境都将得到极大提升。
四、“明月湖”公园后续建设的几点想法
1、进一步加大生态性建设,丰富植物品种和群落式种植模式,更深入地体现南宁亚热带地区植物品种丰富和植物生态复杂多变的特色,水生植物的利用要进一步扩大,敢于引进新的水生植物品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进一步延续到整个水域驳岸边和浅水区,不再局限于重点区域。
2、“明月湖”公园的建设在下一步规划中应当着手建设一个与主题相呼应的中心点。建议规划建设一个中心广场,其功能就是让南宁的市民在每年的中秋进行赏月活动,让其成为南宁市民中秋赏月活动的场所,打造中秋文化和中秋经济。“明月广场”的设计应临水,有较大的集散空地,有一个大的与明月有关的雕塑,形成水、月、影交相辉映的景观效果。
3、在建设进度上应注重长期规划,近期打造,不宜全线辅开。确定近期建设的几个重点区域,把建设资金用在这几个主要点上,使“明月湖”的建设先具有亮点,再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1、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邓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浅谈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李婷、张宁《现代园林》
3、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刁俊明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4、苏雪痕植物造景[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5、黄肇义, 杨东援1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 1 城市规划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园景观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公共绿地重要类型,是市民接触自然、放松休憩、陶冶身心的主要场所,不仅具备营造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实现城市的环境调控。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建设应当在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公园景观规划的理论经验,依照景观规划的原则,提升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建设质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提供一个最佳的样本。
一、城市公园概述
1、城市公园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J217-2002)
“城市公园是城市非灰色地带的功能性的公共绿色空间。”——美国奥姆斯特德
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观应与城市融合为一体,是将自然生态融入城市的核心要素。它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城市文化艺术的载体,反映了城市的精神层次,体现了当地特色城市文化及价值等。二是改善城市的环境,不论是生态上还是美学上都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三是给人们提供了交流、休憩、娱乐的场所。
2、城市公园的起源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公园,当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公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公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历史上就城市公园发生的源头有两种说法: 其一,在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将没收的封建领主及皇室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家花园都向公众开放,统称之为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则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1903)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1824-1895)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不仅开创现代景观设计学,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城市公众景观的到来,从此公园成为大众休闲游憩、愉悦身心的公共空间。
3、城市公园的分类
按照国际惯例,公园可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两大类。其中,自然公园是指大规模的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随着城市绿地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城市公园绿地出现了许多种类,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公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但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了自己的公园分类系统。
(1)国外城市公园的分类
美国城市公园分为12类:儿童游戏场;近邻运动公园(近邻休憩公园);特殊运动场,如:运动场、田径场、高尔夫球场、海滨游泳场、露营地等;教育休憩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博物馆等;广场;近邻公园;市区小公园;风景眺望公园;滨水公园;综合公园;保留地以及道路公园及花园路。
德国城市公园分为8类:郊外森林公园;国民公园;运动场及游戏场;各种广场;有行道树的装饰道路(花园路);郊外的绿地;运动设施和分区园。
日本城市公园的分类系统是以法律和法令的形式加以规定的,如:《城市公园法》、《自然公园法》等法律、法规。根据《都市公园法》将公园绿地分为7种类型。
其中包括自然公园的3种:①国立公园;②国定公园;③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的4种类型:①居住区基干公园:A儿童公园、B近邻公园、C地区公园;②城市基干公园:A综合公园、B运动公园;③广域公园:具有休息、观赏、散步、游戏、运动等综合功能,面积50hm2以上服务半径跨越一个市镇、村区域,要均衡分布;④特殊公园:A风景公园、B植物园、C动物园、D历史名园。
(2)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将城市绿地分五大类,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其中公园绿地又可分为五类,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
其中:
1)综合公园: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
2)社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社区公园下设“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两个小类。
3)专类公园: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的休憩设施的绿地,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它专类公园等。
4)带状公园: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休憩设施的狭长绿地。
5)街旁绿地: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二、目前我国城市公园景观的现状分析
1、景观性普遍不高
城市公园是美丽中国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原来早前建造的城市公园大多处于围墙之内,目前现代园林理念也没有充分得到体现,虽然历经多年,但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后续的提升改造,普遍存在景观性不高。
2、重硬质景观、轻植物生态
重视硬质铺装景观及园林建筑的建设,轻视植物生态的建设,这是目前我们在城市公园景观营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另外受西方园林的影响,机械简单地照搬西方园林的理念,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气候环境的差异,往往设置大面积的广场铺装,忽视绿化植物的配置运用,公园内植物配置也比较单一,应用植物品种比较少,色彩不够丰富,城市公园营造中的生态多样性远远不够。
3、景观规划设计缺乏个性与特色
大多数城市公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立地环境和地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独特的创意,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公园中都没法能够让游客耳目一新,也没有能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记忆的景观。因此我们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景观才会有的灵魂和生命力。
4、营造养护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对世界上先进的营造技术运用往往比较少,如在硬质景观中大面积应用花岗岩材料,很少运用生态环保的材料;植物种植土壤改良技术运用几乎空白;栽植植物很少应用容器苗;植物栽植后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很少,植物生长恢复慢,在很长时间内形成不了相应的植物景观,还有后期的植物养护和景观改造提升投入不足,一个优秀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跟后期的养护水平和不断的景观改造提升是密切相关的,比如美国的长木公园、加拿大的布查得公园及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等都是经过近百年的不断提升改造才形成今天这样让人神往的景观。而我们的城市公园最后整个公园的景观效果往往只停留在景观效果图的视觉效果层面上,而没有真正落地成景。
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实现整体性规划
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时,应该以公园整体规划为基础,实现对城市公园景观的综合设计。通过对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整体规划,协调城市公园和城市的关系,使景观的规划建设在实现公园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对城市绿化及城市形象建设的作用。
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景观规划时,将其作为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键环节,从公园景观建设的整体性出发,以公园的性质、位置和规模为主要的参考对象,采用功能设计、生态设计、空间设计的方式将整个公园建设打造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与城市的规划格局和城市特点相结合,充分的发挥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作用,实现其塑造形象、改善环境和优化空间的功用。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适应公园所在地人文环境的特色,还要结合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将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审美特点等人文特点和水土环境、空间环境、动植物类型等自然条件统一纳入设计的理念之中,使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既能实现人文上的和谐统一,又能做到对自然环境的稳定发展,从而降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在保证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结构统一的基础上,使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能够得到市民的观赏和认同。
3、坚持以人为本
在进行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时,要注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必须适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原则,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多向互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中心,把人作为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主体并予以重视,通过体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满足人们在当今社会里日益丰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使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更加有利于服务于城市居民。
四、城市公园景观营造的规划目标
对于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做到公园的建设具有开阔的视野又体现出层次的简约。要实现公园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要注重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不应过于封闭,也不用过于追求大气势与大体量,而应强调以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景观设计为主。在景观的创造上注意刚柔结合,空间设计保证开合有序,景观规划注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使视线在公园内能够相对通透,实现公园与城市大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
在进行城市公园的设计时,应当强调尺度和空间的亲切宜人,在设计上讲求空间大小、开合的对比,并对比例和尺度进行控制,不要刻意的追求大,而应当充分考虑多层次的需求,追求适宜的尺度和亲切感。
因为现代公园的景观环境设计是要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市民进入公园绿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休闲,因此对公园的设计不仅要创造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观赏景观,同时还要具备游憩等功能,使人们在公园中自由活动时,也能够满足赏景、休憩与交流的需要,使身心全面的得到放松。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是渴求对自然的向往与回归。公园景观的绿化质量是其中影响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因此,公园绿地的设计要注重对植物的选择,在其形态色彩和不同季节的变化配置形式上实现多样化,不断的追求创新。
五、城市公园景观的布局形式和功能分区
1、公园景观的布局形式
我国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通常受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为了显示出整齐开阔的气势,在布局上通常讲究的是轴线对称的特质,以强调对称的美感。在规划中大多采用整齐规则的几何形体,特别是北方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经常采用这一形式,体现出规律、秩序与均衡协调的美感。
有些城市公园景观的建设中,由于受到自然地形和地貌的条件限制,在规划模式上采取的是依自然环境而建的自然式布局。这样的布局方式使得公园景观的设计不用拘泥于主题与重点的硬性规定,可以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进行自然式布局,使得公园景观与所在地的自然地形,以及周边的建筑环境实现整体性的匹配,具有灵活布置的特点。
除了以上两种之外,在大型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中还会采取混合式布局形式,即在强调景观设计大格局对称相似的基础上,对细节部分采取自然式布局的模式,追求的是一种展现曲径通幽、活泼玲珑、欲扬先抑的特殊艺术效果,体现了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和谐自然。
2、城市公园景观的功能分区
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不同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对公园文化娱乐区的规划,因为人流量较大且人口较为密集,应该尽量设置在公园的出入口附近,在区域内设置游乐场等公共设施,并利用植物隔离物如植物墙等对文化娱乐区进行隔离,使其与周边人文环境能够实现巧妙的融和。
在城市公园中应该同时规划安静休息区,以供市民观赏和休闲,对于安静休息区可以选择山水、雕塑或树木、地形来构成景观建设,使公园的环境达到静谧的效果。
此外,在现代城市公园中应当规划建筑小品,包括椅子、凳子、桌子和遮阳伞等休息性小品,或者是各种景墙、景窗、喷泉等装饰性小品,还有指路标牌、导游图板、布告板等展示性小品,这些建筑小品不仅可以满足市民在公园内的不同使用需求,也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在公园景观的建设规划中构成靓丽的风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园景观环境的营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也要不断地提升层次和品位。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环境的主要内容,对城市的形象也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也能满足市民欣赏、休憩的需求。进行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建设时,要在坚持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的细节和要点,对原有的自然生态进行保护和利用,并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都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在设计中实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将公园景观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融入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中,创造出协调共生的城市环境。在满足人们更高的观赏需求与 精神享受之外,提高城市公园对创设优美环境的作用,促进城市公园建设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崔昆仑,徐颖.浅谈城市公园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07,21
关键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而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从我国小城镇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地域特色消失、公共设施缺乏、居住区环境差等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规划小城镇居住区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1.1 设计规划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要遵循布局合理人性的原则城市发展进程迅速, 现代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城镇对于地方行政意义重大,而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小城镇建设才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居住区布局中应当充分考虑合理分区的思想。只有合理布局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集中管理污染等问题。在小城镇居住区内合理分布生态绿植和基础设施。在其外部合理分布商业贸易区、工业区、人文教育区和卫生组织区。从而集中力量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
1.2 现代化小城镇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现代化的小城镇设计规划应本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拒绝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治理污染力度,绿化环境,做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的原则。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资源,创造适人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做的现代化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采取措施不断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使得这个过程得以延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小城镇住区建设要求
2.1 功能之必须
小城镇居住区的实用性必须先满足功能要求。因此,对于多数小城镇来说,第一,要满足小区内部功能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充分了解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使得功能布局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极大地节约成本。第二,结合人文历史,使得小城镇居住环境充满人文特色,体现了对人性化的关怀,也可以以此为建设亮点,使生活在喧闹环境中的人们情绪得以舒缓。第三,控制好容积率,容积率不仅反映了经济性基础,还影响到规划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和心理感受。因此,必须控制好容积率,做好公共设施的管理,从而使经济性、人文性,自然性全面渗透。
2.2 形式的必要性
形式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有心理上的舒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眼球文化”将成为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重点,通过形式美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曾经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和粗陋的装饰已经逐渐被有地域特色,形式和功能齐全的现代小城镇所取代。
2.3 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编制好小城镇发展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产业强镇,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在利用资源层面小城镇设计规划应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杜绝严重浪费现象。虽然小城镇用地主体以协议形式出让,价格低廉,然而本着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节能等理念我们仍然需要节约利用,杜绝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引发的建筑能耗过大与其他资源浪费现象。
2.4 优化小城镇居住区环境质量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打造生态型居住区域的重要性,本着和谐、持续、环保、节能的理念努力营造安全生态居住区域,令人们不仅居住于宽敞明亮的居室中,更应享受沐浴阳光、畅心休息的环保绿色室外空间。同时我们还应依据小城镇居民不同的年龄层次、活动需求建设老年活动室、室外活动锻炼器械、儿童活动休闲场所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区域规划设计公共绿地、休闲场所,进而打造出真正平衡、健康、优质的小城镇居住区生态系统。对于缺乏公共设施的普遍现状我们应由整体性开发规划建设层面进行系统考量,纳入配套服务公共设施与物业管理至开发程序之中,引入良性竞争,秉承智能化、持续性优质设计理念确保居住小区秩序化、高水平物业管理,增添新型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项目,进而全面提升人们居住生活水平。
3 关于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3.1 明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总体目标
只有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才能为各项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一般需要具有专业设计和测绘水平的专家和单位,结合小城镇居住区总体的规划战略来实现。在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目标的设定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城镇的特色进行制定。
3.2 促进小城镇居住区管理机构和体制的完善
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项问题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对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管理机构的建设,要具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促进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体制的建设,能够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从而保证小城镇规划居住区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
3.3 加大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中的绿化环保和科技投入
为了避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大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提高对各种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城镇居住区的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因此要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的处理设施和技术,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3.4 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执法能力
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在促进相关管理体制完善的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专业人才的引导作用,制定小城镇规划的工作目标,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以此促进小城镇规划成果的提高。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开展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促进管理机构执法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基于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设计策略,做好前期规划、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居住区环境质量、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独具匠心设计景观、凸显地域特色、提升科技含量水平,开展节能、安全环保设计才能真正创设出人性化、智能化、优质性、绿色环保性、交通便利性小城镇居住区环境,有效缩短其与城市居住区环境差距,进而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文飞,邱延昌,于守超,刘英.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关键词:理念:对策:主题公园: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31-03
1 公园规划的基本理论
1.1 分区规划
所谓的分区规划就是将整个公园分成若干个小区,然后对各个小区进行详细规划。根据分区绘画的标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形式。
1.1.1 景色分区
景色分区是我国古典园林特有的规划方法,在现代公园规划中仍时常采用。景色分区是将园地中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突出的某片区域划分出来,并拟定某一主题进行统一规划。
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面积18hm2,共分为6个景区,即鱼池古迹区、大草坪区、红鱼池区、牡丹园、密林区、新花港区
1.1.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规划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而初步形成的一种规划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宣传教育与游憩活动的完美结合。因此公园用地是按活动内容来进行分区规划的。通常分为6个功能区,即:体育活动设施区;文化教育设施区;公共设施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经营管理设施区。
景色分区和功能分区这两种理论各有所长,景色分区是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考虑公园的布局,含蓄优美,趣昧无穷:功能分区上从实用的角度来安排公园的活动内容,简单明确,实用方便。一个好的公园规划应当力求达到功能与艺术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2 主题公园的类型
2.1 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民俗风情:民俗文化村(深圳、海南、云南、桂林、西安、北京)
自然生态:青青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深圳)、水族馆(北京)、海洋公园(香港)
未来科技:未来时代(深圳)、未来世界(杭州)、天河航天奇观(广州)
历史文化:三国城、水浒城(无锡)、宋城(杭州)、域(南海)
微缩景观:锦绣中华(深圳)、世界之窗(深圳)、老北京微缩景园(北京)
康乐休闲:水上乐园(深圳)、夏宫(沈阳)、欢乐谷(深圳)
2.2 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我国的主题公园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广东模式”与“江苏模式”
“广东模式”以深圳及广州为代表,典型作品有: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世界大观等,其成功的关键是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本身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居民及打工移民,及比邻的港澳台及东南亚游客。其自然旅游资源及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十分贫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移植国外的人文景观,及国内的文化风俗,借助其优越的市政设施及接待能力,经营得非常成功。可以说广东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移植。
“江苏模式”以挖掘地方文化而成功。吴文化园就是其典型代表,依托吴学研究所,挖掘吴国的建筑,饮食,歌舞,蚕桑,纺织,水利,舟桥等传统地方文化来吸引游客。
中国主题公园从无到有,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其中佼佼者,当推华侨城旗下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其他还有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的“苏州乐园”、杭州的“宋城”、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桂林的“乐满地”、哈尔滨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等。
杭州宋城――宋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国际游乐公园景点协会首席会员。其投资方向以旅游休闲业和景观房产为主,包括主题公园、大型休闲社区、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度假酒店等,同时涉及教育、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涵盖了旅游休闲\“吃住行游购娱”全部要素。集团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目前,宋城集团开发项目已经从单一主题公园向多元化的大型休闲社区发展,从单一区域向跨区域整体延伸,旅游休闲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它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构筑成了新世纪新经济的框架。
华侨城――大型国有企业和经济开发区。华侨城集团旅游业是在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情况下,从兴建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区起步,相继成功开发建设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大主题公园以及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威尼斯水景主题酒店、何香凝美术馆、暨大中旅学院、华夏艺术中心、欢乐干线高架单轨车、华侨城生态广场、华侨城高尔夫俱乐部、华侨城雕塑走廊、华侨城燕含山郊野公园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设施,控股经营深圳航空公司,形成一个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于一体的,面积近5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度假区,截止目前为止,华侨城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并在中国旅游业中独树一帜地实现了文化艺术、表演艺术与旅游的完美结合,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华侨城的城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以对环境、资源、生态的充分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路子。由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共同组成的华侨城主题公园群,是国内规模最大、接待人数最多的主题公园,其接待人数、销售收入、实现利润连续多年居全国主题公园之首。
3 国外主题公园发展经验探讨
3.1 选址的重要性
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特别强调地理位置对经营成败的关键作用。西班牙的经验证明,主题公园在旅游目的地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英国则认为主题公园的理想位置应必须邻近两个商业广告密集区而不与其他主题公园相临近,同时在2小时车程的地域内有1200万以上的居民或离大的旅游度假区不到1小时车程等。
3.2 充分展现主题
主题公园与一般的休闲公园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主题魅力。完美的主题能够给予游客难以忘怀的体验。西方许多主题公园是多板块、复合式主题。这些公园一般采用连续不断的视觉提示使总主题体现在公园每一个板块、部分之中。例如,美国的迪斯尼就是成功的典范。公园以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作为总主题线索贯穿公园的各个景点,使游客置身于公园之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主题的存在,从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3.3 强调游客参与
没有顾客参与的主题公园是没有生命的,主题公园的娱乐活动应是游客不断去主动参与。例如日本的主题公园纷纷引进儿童、成人都能参与的娱乐设施与活动,
亲子同乐的娱乐设施在日本呈增长趋势。
3.4 娱乐与教育相结合
成功的主题公园使游客在得到欢乐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的增长。1996年,迪斯尼乐园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成人教育学院”,把寓教于乐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预见,主题公园的教育功能的拓展将成为未来主题公园建设的重要方面。
4 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策略
4.1 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其产业特性一方面秉承了世界主题公园产业的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国的特色。
4.1.1 高投入高成本
中国主题公园占地面积普遍较广,投资规模动辄几千万上亿元人民币。许多“巨无霸”式主题公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吸引到足够客源,因此往往形成主题公园建成之日也就是公司亏损之时的局面。
4.1.2 明显的生命周期性
我国有相当数量主题公园是由纯观光性的静态人造景观组成的,园内参与性娱乐项目少,游客看过一次后大多不愿重复游览,因此主题公园重游率较低,公园的旺盛期较短,随竞争的加剧,主题公园的旺盛期还有逐渐缩短之势。如何提高重游率,有效延长我国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需要发展商下大力气来解决的问题。
4.1.3 主题产品衍生产业尚未形成
主题产品是主题公园产业的重要衍生物,它是指主题公园发展商通过与影视媒体企业、玩具商、服装商等合作而开发出来的拥有固定主题的系列产品,包括有主题卡通人物、主题玩具、主题服饰等。
主题产品开发是扩大主题公园市场影响、缓解主题公园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国外实践经验证明,主题公园发展商与媒体影视企业、玩具商、成衣商合作开发销售有关主题人物的系列产品,不仅可以帮助提高主题公园的重游率,而且可以给发展商带来丰厚利润回报。
4.2 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只有根植于准确主题选择、恰当的园址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灵活的营销策略和深度的主题产品开发,主题公园才能脱颖而出。而这些也正是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要素。
4.2.1 准确的主题选择
对于主题公园这样一个完全依靠创意来推动的旅游产品来说,主题选择至关重要。
毋庸置疑,发展商主观思考对主题公园主题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题公园是发展商修养、学识和创新能力的反映,它要求发展商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以捕捉潜在的市场机会,并运用娴熟的商业运作经验,组织专业人员对主题进行提炼、包装和设计。同时主题公园的选择还依赖有关专业人员所作的市场调查结果。市场调查可以帮助主题公园的主题主动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跳脱简单抄袭、模仿的阴影。
我国早期主题公园发展商抓住国门大开,国民渴望了解外面世界而不能的心理,推出集中反映世界各国精华旅游景观的微缩景观主题公园,使得国民不出国门而可以领略到世界风情,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和市场切入点均十分准确,因此获得巨大成功。
近几年出现的以健康娱乐为主题的水上乐园、游乐园、阳光健身广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游乐设备和高科技技术,帮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迎合当前中国国民普遍追求生活质量和身体质素健康的需求,因此这类主题公园同样很受市场欢迎。
总之,主题的独特性是主题公园成功的基石,发展商必须高度重视对主题公园主题的选择和精加工,务求卓而不群。
4.2.2 恰当的园址选择
主题公园园址的确定必须根植于对周边客源市场的详尽分析和实地考察基础上。
首先,主题公园客源市场与周边地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主题公园周围1小时车程内的地区是其主打市场区位,因此这些地区人口数至少要达到200万人。2至3小时车程内的地区为其次要市场区位,人口也要超过200万人。除此之外,第三市场区位和远距离游客则主要依赖主题公园的品牌影响力和便利快捷交通系统来导入。
除了人口因素外,潜在客源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习惯等也是园址选择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主题公园的选址布局应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
4.2.3 独特的主题创意
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需要创新思维,主题公园的经营更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主题公园才能永远保持对游客的新鲜感,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为此,发展商在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旅游产品后续更新方面必须走在市场前列。
4.2.3.1 景观设计
主题公园的主题需要借助形象的景观来表达,因此园内的景观设计十分重要。我国早期主题公园建造的多数是静态景观,游客进行的是走马观花的纯观光型活动,比较容易感到乏味。这种直观性强的静态景观,游客参观完一次后缺乏重复消费的动力。这种状况迫使主题公园发展商开始对园内的静态景观进行改造,设法在静态景观中注入动态元素。如深圳华侨城在民俗文化村等三个老主题公园度过高峰期后就对其景区进行重新设计,将一些观光性的街区(苏州街、欧风街)改造成小吃街、酒吧街,更新了民俗村中心剧场、世界之窗的广场节目,而且通过游乐广场的建设来带动更活跃的参与气氛,从而提升了票房收入。
4.2.3.2 主题公园产品更新
主题公园静态人造景观一旦建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后续可塑空间毕竟有限,而动态的景观设计却可随专业人员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得到无尽的开发和更新。如华侨城股份公司在编排广场演出节目上就不断创新,其推出的大型舞蹈表演“绿宝石”、“创世纪”,美仑美奂;组织的民俗节庆狂欢、主题晚会如火把节、泼水节、啤酒节精彩纷呈,这些引人入胜的节目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主题公园重游率,也创下了我国主题公园延长生命周期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