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创造力 慎思笃行 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引言
“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而易见,就是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进行的,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现今的社会。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有创造的意识,对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大学,更应如此。
二、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改造客观世界,是一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创造力的特点主要凸显在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上,主导创造力发挥的核心因素是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程度,即通过无定向探索未知的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能力――即创造力。创造力是需要通过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激发的,而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需要广博的学识作支撑――“博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获取广泛而丰富的知识,激发他们充沛和旺盛的好奇心,从而为满足好奇心而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倘若好奇心丧失了,学习的欲望也就随之消失了,博学则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尽快了解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完之后怎么用,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自身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在融入社会后才能够具有更广泛适应能力,从而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实验结果表明:拥有丰富知识并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并非都是具有创造力或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所以,对不明白的知识一定要刨根问底,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大脑来仔细思考和分析,否则所学到的知识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慎思”品格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有别于一般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特点:一是主动性,二是求异性,三是发散性,四是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事物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就是对事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科学的精神。通过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欲望,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造力需要通过主动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获得。
通过求异性思维可以获得不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即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设计不拘一格的设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自己教授的知识或思想,不是让众多学生必须按照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不应用要求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必须得出相同的答案。实际上,得到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求异性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创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正确的地方和失误的地方,真正培养他们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创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且还需要经历一番艰难困苦实践活动才可以见诸于实现,但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认为发明创造是偶然的或者完全凭借机遇获得的。所以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行的培养中“笃行”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德。学就要有所得,就要努力将所学知识践行与实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创造能力强的人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不能怕失败。因此,老师也不能因为图省事而直接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应该通过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能碰到困难就问老师,面对老师的提问直接回答“不知道”,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最大的敌人。独立思维的结果可能会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也可能根本就是错的,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及时修正偏见想法和先入为主的心理,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数组,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直接运用语言平台提供的数组类型,但该类型具有占用空间过多且不能释放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指针构造动态数组的方法解决问题。法国生物学家贝纳尔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四、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重视他们“慎思笃行”品质的培养。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面,引导学生多涉猎多学科领域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创造出更大的成果。多种知识相互启发可以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敢于主动否定自己、勇于想象的能力。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能有机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进行再创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
一、将直观性的动作感知作为基础
(一)形
形是指动作、姿势、形态等,也就是外在表现形式。形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多,如速度、肌肉控制、重心、动作弧度等[2]。有些学生接触舞蹈的时间较短,其舞蹈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过于注重高难度的花哨动作;有些学生对待舞蹈训练的态度不认真,导致一些动作细节不到位,进而影响舞蹈表演的整体美感。因此,在关于形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基本动作入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舞蹈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高校舞蹈教学。
(二)气
气是指气息的把握。对于气的运用,西方与东方的舞蹈有着许多相似、相通的地方,如跳、起、伸、张要吸气,蹲、沉、缩、松要吐气[3]。在舞蹈表演中,气息的把握直接关系着整体的舞蹈效果。比如,在芭蕾舞中,“阿拉贝斯”这个动作对于气息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舞者在表演过程中上身的前倾不能过度,这需要舞者的动作与气息之间形成熟练的配合。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舞蹈知识要领,还要进行标准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神
神是指情感的表达。在舞蹈表演中,舞者要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优雅、自信的精神,还要注重对情绪的表达[4]。比如,中国各民族的民俗舞蹈就非常注重对情绪的表达,使观众能够通过舞者的动作感受到喜庆和欢乐。
二、将启发性的教学模式作为核心
在启发性的舞蹈教学中,高校舞蹈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舞蹈基础、舞蹈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高校舞蹈教学的正常开展。
(一)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人如果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其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加强。大部分人对于舞蹈都有着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学习舞蹈需要长期的训练,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过程相当枯燥、乏味,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努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高校舞蹈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反复观看舞蹈动作,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只是传统、单一的口头讲述和动作示范。此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学生沮丧时,教师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个人的尊重和关怀,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训练.
(二)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过于注重传道、授业,往往忽略了解惑,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只知道要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高校舞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如果教学氛围比较严肃,那么学生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就会存在种种顾虑,不敢向老师提出疑问。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团队的力量,共同编排、改编一些舞蹈,并让学生总结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师要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关注,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三)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由于部分舞蹈教师较为陈旧的教学技能和理念,未能及时进行自我知识体系更新,进而导致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去创新舞蹈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学习、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文学、历史等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想象空间。
三、将情感性的思想渗透作为手段
在情感性的舞蹈教学中,高校舞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客观、正确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逐渐融入自身的情感,并通过舞蹈表现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眼神中情感的流露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人们通过眼神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舞者在舞蹈表演中运用眼神,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自身的情感,还能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5]。艺术家在构造人物的特征和性格时,特别注重用眼神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将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好地展示出来。比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这幅画中,达芬奇对蒙娜丽莎眼睛的描绘手法非常特别。观众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欣赏,都会感觉蒙娜丽莎在看着自己。舞蹈表演也是如此,有些舞者之所以会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善于通过眼睛,运用眼神与观众沟通和交流[6]。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眼神的运用,通过眼神去传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姿态中情感的表达
姿态主要包括肢体动作和手势。肢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舞者的内心情感,如高兴可以通过模仿捧腹大笑的动作来表达,紧张可以通过模仿坐立不安的动作来表达,恐惧可以用浑身颤抖的动作来表达等。而手势也就是手的动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体表达的不足,通过手势还可以表现出反对、赞同、厌恶、喜欢等想法[7]。在舞蹈表演中,不论是肢体还是手势的运用,都是舞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所以,舞者要注重姿态的练习,通过姿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言语中情感的宣泄
除了眼神、姿态的运用,言语在部分舞蹈表演中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言语能够有效地表达舞者的情感,比如悲愤可以通过仰天长啸来表达,失望可以通过轻轻叹息来表达,绝望可以通过声嘶力竭来表达[8]。在舞蹈表演中,适当借助言语力量,能够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故事及其内心的情感,进而将观众带入到舞蹈表演的情绪、情节中。
摘要:通过分析创造力产生的原因,阐明了“慎思笃行”品质在大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正确引导学生探索,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创造力 慎思笃行 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引言
“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而易见,就是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进行的,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现今的社会。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有创造的意识,对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大学,更应如此。
二、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改造客观世界,是一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创造力的特点主要凸显在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上,主导创造力发挥的核心因素是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程度,即通过无定向探索未知的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能力——即创造力。创造力是需要通过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激发的,而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需要广博的学识作支撑——“博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获取广泛而丰富的知识,激发他们充沛和旺盛的好奇心,从而为满足好奇心而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倘若好奇心丧失了,学习的欲望也就随之消失了,博学则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尽快了解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完之后怎么用,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自身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在融入社会后才能够具有更广泛适应能力,从而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实验结果表明:拥有丰富知识并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并非都是具有创造力或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所以,对不明白的知识一定要刨根问底,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大脑来仔细思考和分析,否则所学到的知识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慎思”品格的培养。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有别于一般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特点:一是主动性,二是求异性,三是发散性,四是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事物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就是对事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科学的精神。 通过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欲望,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造力需要通过主动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获得。
通过求异性思维可以获得不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即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设计不拘一格的设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自己教授的知识或思想,不是让众多学生必须按照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不应用要求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必须得出相同的答案。实际上,得到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求异性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创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正确的地方和失误的地方,真正培养他们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创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且还需要经历一番艰难困苦实践活动才可以见诸于实现,但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认为发明创造是偶然的或者完全凭借机遇获得的。所以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行的培养中“笃行”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德。学就要有所得,就要努力将所学知识践行与实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创造能力强的人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不能怕失败。因此,老师也不能因为图省事而直接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应该通过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能碰到困难就问老师,面对老师的提问直接回答“不知道”,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最大的敌人。独立思维的结果可能会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也可能根本就是错的,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及时修正偏见想法和先入为主的心理,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数组,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直接运用语言平台提供的数组类型,但该类型具有占用空间过多且不能释放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指针构造动态数组的方法解决问题。法国生物学家贝纳尔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四、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重视他们“慎思笃行”品质的培养。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面,引导学生多涉猎多学科领域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创造出更大的成果。多种知识相互启发可以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敢于主动否定自己、勇于想象的能力。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能有机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进行再创造。
当前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强调的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诚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个体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加容易做出突出性的成果。本文关注的视角是从大学生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出发,探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本文将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探讨能实现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国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供充足的能力培养,而且还可以使得当前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校的相关的教职人员都应该加强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过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实现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并能使得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
1、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家对语文课程一贯的观点就是只要欣赏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但是,语文教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古今中外的大量的学者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以及精神食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整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思考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语文知识和现象。大部分大学生都把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当成理所应当的合理的现象而不去思考观点或者是结论揭示的过程。这种现象是导致当前大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缺乏的最主要的因素。
2、大学生在语文领域的事业不够开阔
语文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因此要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话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在语文这门课程相关的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积累和视野。在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由于大学生刚刚经历了高强度的高考从而使得在大学学习期间有一定程度的懈怠。无论是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还是在大学期间较为懒散的学习方式都使得学生在语文这一领域中的视野比较狭窄。要使得大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话,如果没有保证坚实的基础其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二、大学生语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办法
1、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需要从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在以往的传统的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的大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层出不穷。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由于语文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需要记忆而不需要严谨思考的一门学科。所以,大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从来都没有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能力入手。大学语文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中的主要内容都显示语文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古往今来以及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形式而是需要每个学习的大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加深理解从而更加理解文化的由来和发展,这样才会使得大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对周围的世界作出具体的思考从而为社会发展的进步作出自己的创新。在大学生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受到学校相关机构部门以及相关的授课老师的高度重视。因为大学生还处在一个被引导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的相关学习计划的强制规定以及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循循善诱。具体的做法就是学校在进行对学生的具体培养模式的讨论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教课老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期间,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时的在随机班级进行听课并对老师的相关工作作出具体的监督和给出合理的建议。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老师可以针对具体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全体同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老师不定期地给出相关的思考题目并要求同学完成相关的书面报告等模式。例如:请学生思考自己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哪部著作最具时代意义,并结合该著作讨论自己的看法以及该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存在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将受到老师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奖励。这样,从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两面出发可以有效保证大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考能力的培养。
2、积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培养,除了学生本身要有独立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之外,保证学生在这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根据我国的大学生在语文这个领域基础薄弱的具体问题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逐步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对语文领域相关知识的积累,大家普片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一点从大的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可行意义,所以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阅读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来实施。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首先保证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及积累。所以,要让学生尽量多去学习与语文有关的并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被大家都忽视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还会提高学生在将来其他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的观念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扎实以实现未来的创新。第二种可以高效扩展学生语文视野的活动即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关注的方面不一样所以猎取到的知识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或者是专门的讨论课程或者私下举办的讨论会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每个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到的有趣知识,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展。实现大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视野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得保证在学生自身积极的情况以及老师要求和管理的条件下。所以,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某些具体的活动来实现自身视野范围的扩展。
三、结束语
本文从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在当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本文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教师或者是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者:杨翠平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智霞.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94-9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成才;竞争
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产生了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激烈的变革。在今天,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人们要求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此人类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人才应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具有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人才具有创造性,这是人才与一般人最本质的区别。而创造性思维是人才创造的核心。它是创造性成果的花朵。其表现形式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若离开它,人类的生活也就没有朝气了。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人才,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其规律,对于开发人才的创造潜力,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1.概念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活动中,提供独特的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开拓人类认是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特殊表现,是探索未知、勇于开拓、富有新成果的进取性思维。所以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创造性特点。“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独特”是指不同凡俗,别出心裁。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待征。它除新颖性这一特点之外,还必须富有效用性。它是指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而这种成果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的。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比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它在认识和实践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面广,量大,是经常可见的普遍的和有实效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绝不是仅少数天才具有的东西。
2.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待征和品质
(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有的学者对创造性思维提出以下观点:①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这个特征贯穿于创造性活动的始终。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对常见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性理论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求异的实质在于创新。②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知的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分析相似性、待异性、重复现象,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待征。此外,还有十分注意意外现象和新线索,独具慧眼、敏锐观察、洞识其潜在意义,抓住机遇,作出创造。③创造性的想象,创造性思维自始自终伴随着创造想象。高度的抽象和准确的判断是思维深化的标志,创造性想象在新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类比联想也是创造性想像的一种形式。④独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邻近学科的知识,科技发展新成就的知识。⑤活跃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突破的心理现象,是创造性思维和其他心理因素协同活动中,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⑥新颖的表述: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在表述上必然表现出来新颖性:一是要提出一套新的概念、范畴、原理:二是要形成表现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构体系;三是要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和文字,赋予表述以优美的形式等。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究竟具有哪些基本特点或基本心理特征?对此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一般来说,很多学者们共认的特点有:①具有非常新颖性和独特创造性;②具有待别生动性和主动性;③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综合性;④具有极其深刻性、全面性和广阔性;⑤具有明显发散性和聚合性,亦具有高度抗压性和反向性等,还有实践性、开放性、飞跃性等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与成才
1.发展创造思维是成才的根本途径
第一,现状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教育中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呆读死记,必然窒息人的智慧,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不了具有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来。没有一大批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的勇于创新的人才,我们无法在经济上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智力革命是要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大学生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思维训练贯彻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
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人的学习活动很难顺利进行。
2.青年期是开发创造思维的最佳时期。所谓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指优秀人才出创造性成果最多的年龄阶段。创造活动需要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技能训练。大学阶段属于求学期或创造的准备时期,可属于创造的最佳年龄时期。然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一生的创造活动有极其重要意义。事实表明,不少杰出的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动在大学阶段已初露端倪,已有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奠定坚实基础的条件下,尽早让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是有很大好处的。
从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来看,进入大学深造的青年,经过了中小学教育,学习过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观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及学习理论揭示各种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时期正是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好时光,大学生思维日愈活跃,想象更加丰富,正处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大好时期。
参考文献:
[1]高鸽.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2]徐云生.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
[3]刘道玉.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21).
[4]张楚,朱洁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2011(2).
河南省卫生厅项目(编号:20120307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展,要求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又叫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环境、教育和学习必然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容专业性强,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增多,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在思路的选择方式上、思考问题的技巧上、思维的结论上,有独到之处,在某一专业或领域内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具有首创性或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针对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个体充分发挥想象力,能产生多种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想象,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个体在青年时期独创性有明显的发展,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体现在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思维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青年时期个体的思维活跃,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激发创新意识,可以丰富知识的容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式;再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有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层次、结构上思考。此外,个体创造性思维的成功,会激发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愿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发展,一方面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和训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个体认知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对87名教育家作了一次调查,要求每人列出5种创造性学生的行为特征,其结果如下(百分数表示该行为被提到次数的比例):好奇心,不断提问(18%);思维和行为的创造性(38%);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38%);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35%);不随大流,不依赖群体的公认(28%);探索各种关系(17%);主意多(14%);喜欢进行实验(14%);灵活性强(12%);顽强、坚韧(12%);喜欢虚构(12%);对事物的错综复杂性感兴趣,喜欢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复杂事物(12%);耽于幻想(10%)。可见创造性学生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与实验。针对以上特点,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如兴趣和求知欲)的驱力较大,效应有力而持久,能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和对问题的解决。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适当增加新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了解学科的前沿,做到课程常讲常新,每讲必新,使学生有新鲜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打破常规思维,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把外在动机(如奖励、分数等)转化为内在动机主动学习,参与科研活动和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维持学习活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和情境
大学精神在于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意志,勇于表达自我。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提出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包括:第一,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第二,尊重c众不同的观念;第三,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第四,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第五,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做到: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提出问题的热情,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一一验证。其次,运用自由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再次,教师应有高容忍度,针对学生的质疑,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最後,肯定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青年人感觉敏锐,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鼓励学生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三)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拓宽知识范围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不受思维定势、思维框架的影响和束缚,敢于验证自己的新思路,养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扩大观察的范围,和对信息的敏感度,善于在观察中思考,发现新问题。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抽象、概括的的方法提高集中思维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想象转化为理想,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应先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丰富知R结构,夯实基础,丰富的科内、课外知识储备有利于训练逻辑思维,运用科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判断、归纳和综合,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准确程度,最终作出准确的判断。
(四)改进教育方式,注重实践环节
创造性思维中灵感、知觉、想象的产生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因此,社会实践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可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高职院校承担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任,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不仅仅是单纯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能有效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和适用范围,并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科级服务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技术创新,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关系,使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富于变化,具有新颖性的同时,还应设立相对应的考核要求,把实践过程重的边线纳入最终学习成绩的评定,推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心理品质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素质是能够创造性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成为标新立异的创造者。优秀的创造者还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自我控制能力、挫折承受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具有合作精神,理性面对由于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自我调控,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学习的动机和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尝试并坚持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普.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经济研究导,2015年第20期总第274期.
[2]张大方.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路径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年5月.
[3]孙晶.论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2010年第20期.
[4]王成.实施创新教育,促进职教发展[J].职教论坛,2003,(6).
关键词:大学生 能力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充盈的时代,它以人的知识为重要的经济要素,以能力作为评价人的主要标准。在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更强调能力方面。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呢?
一、应该具备读书和自学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在不受外力制约,不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我学习能力。大学生为什么要具备这种能力呢?首先,这是由读书的特点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决定的。人类的知识大多是由眼睛输入的,从耳朵听来的毕竟有限,国外有些大学生,终年不去听课,只靠读书自学,学校也允许他们如此,并且认为他们是优秀的学生。考试时这些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听课的学生还要出色。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古今中外的大学者,没有不勤于读书的,坡说:“读破万卷自通神”,只要大学生手不释卷,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一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大约只占全部生命时间的七分之一,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也只占全部知识的百分之十,并且经过不断更新,然后所剩无几。如果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生就要具备读书自学的能力。其次,是由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决定的。大学的学习以理解为主,要求的是理解的深度。教师讲课往往是对教材上学生看得懂的内容略讲,点到为止。而对学生看不懂,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内容详讲,重点讲。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略讲的内容就是不重要的东西,从而自己不去深入学习,势必会延误自己,落后于人。如若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仅听老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去悟,去思考,去读书尤为重要。大学学习内容的完成,要依靠传授和自学两个环节相互配合来实现。读书和自学不仅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为以后走上社会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应该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当今时代,广泛的获取信息,知道谁有你需要的知识,知道哪里有你需要的信息,并且知道如何使这些知识信息为你所用,就需要具备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当今社会,成功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取决于收集和使用知识和信息的效率,取决于你同别人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别人接受你的程度。大学生目前虽然还没有走上社会,但是如果将来要成就事业,逐渐的使自己具备这种能力至关重要。现在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共识,即:成功=能力+关系,甚至关系比能力更重要。不管这其中是否存在着揶揄的成分,但这毕竟是社会现实,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作用。你要想办成一件事就要同人打交道,如何处事,怎样处事,这是一种能力和技巧,需要大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
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参差不齐。许多学生有交往的愿望,但又不善于交往;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学生感情冷漠,过于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待人处事,因此不能同别人构成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往往希望别人主动来联络自己,从而错过了联络别人的大好时机。凡此种种交往缺陷,都需要大学生在交往实践中加以注意和克服。现代社会,人际流动频繁,人与人之间很难通过长期接触,深入了解而建立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交往中的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人际交往中所具备的规范、礼仪、举止、行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这些技巧,逐渐具备这种能力,将来步入社会必会受益匪浅。
三、应该具备认识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我意识得到了发展。首先,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自己”,把自己作为独立于周围事物的主体进行剖析,决定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其次,自尊心明显增强。大学生主观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觉得自己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明天社会的栋梁,因而自尊心明显增强。大学生由于抱负远大,往往头脑中设计着一个理想的自我,过高估计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得这种估计往往同客观现实很难统一。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而使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同现实差距很大。大学生自我评价有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自我评价定调太高,目空一切;二是认为成功可望不可及,整日无精打采,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踌躇满志和万念俱灰。大学生正值自我认识不断成熟的青年时期,最易犯这两个毛病,值得警戒。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社会性成熟的标志,大学生要想使自我评价同他人评价、社会评价相统一,就必须正确了解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就应冷静思考,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建立高层次的自我评价意识。
四、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实践活动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物质基础,创造性思维也显得更加重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的灵魂和动力,所以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有了宽厚的知识底蕴,才能产生灵感,才会有创新。其次,质疑思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本质上讲,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敢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个头脑中没有任何问题的人,是不会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再次,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连动思维能力。所谓连动思维即是由此思彼。其一,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找到结果,或由结果发现原因。其二,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养成反向思维习惯。发现一种现象后,就联想到它的反面,经常这样想,并进行深入研究,久而久之,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其三,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它要求人们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甚至敢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大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如果教师引导正确,较易具备这种批判意识。
一、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1 大学生创造愿望不强烈。创造性源于创造愿望,没有创造愿望也就没有创造的激情和动力,内心深处没想到要创新点什么,也就不会长时间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灵感也无从谈起。当代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创新不够重视,无强烈的创造愿望。这些同学要么为就业作准备,不得不去参加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和实习,以得到尽量多的证书和工作经验,要么为考研做准备,整天深埋于自习教室,要么视大学为放浪形骸的天堂,吃喝玩乐,荒废宝贵的大学时光,因此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更不可能考虑创造发明的事情。
2 大学生创造信心不足。很多大学生害怕与人竞争,对自己信心不足,更有甚的逃避群体、自我否定,使自己更加自卑和缺乏信心。既然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做起事情来就缺乏积极性,并怀疑起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他们的想象力,在思考问题时无法做到“异想天开”,在行动上就畏首畏尾、小心谨慎,不主动接受挑战,更不会别出心裁,这样就失去了许多尝试创新并成功的机会,创造理想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自卑心理还抑制了欲望,没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不会有克服困难、奋力进取的坚强意志,因而这部分学生为人处事喜欢随大流,长时间便造成了自身消极、殆荡,缺乏创造激情,潜在的创造力也就难以激发出来。
3 大学生创造意志力不强。许多大学生意志不够坚定,与他们对事业成功过程缺乏理解也不无关系。爱因斯坦生前多次讲过他的思维能力只是中等,他所做的工作成就完全是长时间专心致志的结果。而我们许多大学生在未行动时就考虑会不会白付出了辛苦,这种想法更使他们意志不够坚定,做事不够主动和果断,不能将计划、想法付诸实践,或做事有头无尾,从而创造力的发挥受到抑制。
4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欠缺。大部分大学生习惯于一种正向的思维定势,而不喜欢从反方向、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他们大都在乎的是问题的解决,而不在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知识,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只注意接受正、误分明的概念,比如他们会准确无误地掌握课本中的概念,而不喜欢接纳任何模棱两可的概念和事物,更舍不得花时间对其进行分析。总之,对事物的态度显得非常缺乏灵活性,这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呆板,这种创造性思维欠缺显然抑制了许多新颖想法的产生。
二、造成我国大学生创造力不足的体制性原因
1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对学生的个性重视不足。尽管我们致力于提倡素质教育、发展个性,但实际上难以付诸实践,大学教师中大部分依然执行着简便的大众化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课本”,课堂上只向全班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所谓的“满堂灌”。而把学生的个体需求置之度外。教师布置作业也不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出发,而是布置统一的作业,更糟的是大部分教师只以死板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而不对学生标新立异的解答予以肯定和鼓励。目前高校对教师评估的主要指标是教师的科研、论文和成果的数量,因此,许多教师不得不埋头搞科研写论文,而很少有时间研究学生的个体需求、教学方法等。现行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大学生在创新行为上得不到引导和鼓励,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泯灭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针对大学生创新的激励措施不够。文化课成绩至上的教育指导思想几乎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参与创新竞争的心情和条件。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必要的刺激措施和制度支持,奖励制度便是刺激、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许多高校中的各项奖励制度虽不少,但针对大学生发明创造的奖项却不多,也不够重视,特别是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很多学生尽管文化课成绩略为逊色,但是具有自己的特长,也常常是这些学生标新立异,搞出小发明、小创造,或提出奇怪的想法,但他们无法被现有群体尊重和认可,这些学生的创造性很有可能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而渐渐的逝去。
3 大学生缺少培养创造力的时间和条件。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些代价便包括占用大量的个人时间。另外,虽然每个人对创造性思考的环境的要求不尽一致,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具备,就是现实的环境要能够使之静心思考,并能使之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和思维的兴奋状态。但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显得特别拥挤和不随意,一间学生宿舍,往往要安排七八个人,相互干扰太大,图书馆要定时开放和关门,教室更迭使用频繁,不便于学生连续性思考复杂问题,至于实验室、制作室则管得更死,本科生很难自由进出,学生的智慧苦于无法发挥,被局限的客观条件无情地埋没了。除此之外,经济条件、引导资源、转化体制等方面存在的约束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1 提倡人本思想,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塑造大学生独立完善的个性,这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校创造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一是树立人人都有创造性的意识。创造力是人普遍具有的才能,教师应该认识到创造潜能的普遍性,创造性人才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让创造性教育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大学生。二是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整齐划一,注重集体活动,讲究正规有序。这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压抑大学生的个性。承认大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速率、发展方向上存在的种种差异,以促进大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展为目标,发挥大学生的专长和潜力,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三是接纳大学生的某些非常规反应。创造性人才总有一些与众不同、有违常规之举,有的甚至不听招呼,不守规矩。因此,对于大学生某些出于创造性人才心理特点的违反常规之举,高校要以平常心对待,要有宽容包涵之心,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清规戒律”。
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创造力的发挥奠定基础。第一,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情绪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要帮助他们分析和了解自己的情感品质,找出情感心理上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和发展情感的广阔性、深刻性、稳定性,培养积极的倾向,提高情感的效能,丰富活动内容。在发明创造实践中,加强自我意志锻炼,全面发展各种情感品质。第二,培养创新意识与自信心。创新意识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求知欲、好奇心、创造欲、大胆质疑。自信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才智、力量作出充分估计时的一种自我心理体验,是人们根据客观条件的分析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恰当肯定。自信心的激发,对于创造性思维将产生巨大的增力效应。第三,要让大学生勇于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客观事物,并对它们产生感情,发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经过努力在战胜困难之后所获得的成功,会给人们以更大的满足,能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