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靖安县;绿色照明产业;发展战略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全县土地面积137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人口14.2万人。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1%,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是中国碰柑之乡、中国娃娃鱼(大鲵)之乡、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我省首批省级生态县。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0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增长50.1%,被评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
一、靖安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的战略选择
1.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符合低碳经济要求。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全面推动,绿色照明备受国家重视。2007年9月,建设部公布《“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大力推广城市绿色照明,规划到2010年,城市照明中高效节能灯具的应用率将达85%以上。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启动《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行动计划》。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旨在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促进节能减排。发展LED照明、节能灯等绿色照明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符合靖安“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靖安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靖安县委、政府历届班子都十分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尊重生态、善待生态理念,以环保优先的理念发展工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严把项目环保关,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中,坚持做到“三个不要”,即高排放的项目不要,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不要,环保措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要,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关闭。大力发展绿色照明产业,不但无污染,而且属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产业,符合靖安“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是贯彻“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3.发展绿色照明产业靖安有其现实基础。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壮大,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投产或在建的绿色照明产业相关企业有5家,分别是:总投资1.2亿元的江西合力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节能灯系列产品;总投资6000万元的江西超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LED照明灯具、晶体硅组件等产品;总投资8000万元的江西乾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LED照明灯具及LED封装等;总投资8000万元的江西斯若普能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总投资8000万元的江西蔓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LED照明产品。上述企业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4亿元,纳税1500万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安排就业3500人。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目前,靖安在谈的绿色照明产业招商项目有15个,涵盖绿色照明整个产业发展的各个产业链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照明产业夯实了基础。
二、靖安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的优势所在
1.有“江西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靖安县近几年绿色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县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7月20日,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在靖安建设“江西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基地”,产业基地规划占地4000亩。目前,产业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已通过了专家评审,靖安已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产业基地4000亩土地征用,一批绿色照明产业项目陆续与县政府签订了落户协议,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正逐步显现。
2.有较近的产业配套优势。依托南昌光电产业基地以及宜春锂电产业基地,为绿色照明产业提供LED封装、锂电池等产品配套,这是靖安绿色照明产业的发展潜力资源。现有的江西合力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具有十几年的节能灯配套产品生产经历,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管理科学、产销两旺,加之与靖安毗邻的武宁县是江西节能灯产业基地,节能灯零部件生产较为完善,在近期发展中可为靖安的绿色照明产业提业配套。
3.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靖安县距省会南昌市50公里,至昌北机场56公里,离开放型口岸九江175公里、离昌九高速公路49公里。将于2012年10建成通车的南昌至铜鼓高速公路横穿基地,并设有互通立交,高速公路建成后,产业基地距南昌公路里程仅46公里,将加速靖安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对促进靖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三、靖安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的劣势分析
1.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靖安县目前经济总量较小,2009年底入园企业只有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4亿,实现总营业务收入19.3亿元,上交税收1.1亿元,其中绿色照明产业相关的企业只有5家。2009年整个江西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园区已达到21个,同周边工业园区发展规模相比,靖安的工业总量规模也是处于较小园区行列,产业基础薄弱是制约靖安快速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的的瓶颈。
2.产业链条相对短小。靖安工业园区绿色照明产业链相关较短,只有江西合力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江西超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产品涉及节能灯、LED封装等。对于节能灯产业链来说,目前合力公司只有灯管、线路板、灯头塑料件等;太阳灯产品则只有LED封装,太阳能灯具领域还未涉及,整个绿色照明产业链短小,产品范围较窄,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缺乏大项目支撑。大项目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围绕大项目可以更好地引进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靖安绿色照明产业除江西合力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外,其余绿色照明企业投资额均在6000~8000万元左右的规模,相比较武宁县江西节能灯产业基地内一些规模较大企业,还显得龙头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四、靖安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的几点思考
1.切实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建立绿色照明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围绕现有主导产品,招商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靖安,积极培育产业所需原材料生产企业,优先发展LED灯、无极灯、节能灯企业,加快发展整灯、灯具、灯饰企业,实施一批重点新建项目、重点技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提升产业规模总量,使整个产业基地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招商技巧上,突出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安商、亲商、富商”,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优质服务理念,使靖安成为中部地区虽适合绿色照明产业创业发展的首选之地。
继2008年县委、县政府把魔芋确定为县域农村后续产业之后,通过行政推动、市场拉动、示范驱动、科技带动“四轮驱动”措施,全县产业基地快速发展,魔芋已成为中高山区域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生产环节病害重、种源缺、规模小,经营环节机制僵,加工环节链条短等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快攻坚破解,以确保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成效及特点
1.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主攻发展10个中高山无烟无矿基地镇,带动全县发展魔芋总面积5.8万亩,建成规范化林下育种基地5500亩,涌现出了桐木、、双河、棕溪等一批魔芋千亩重点镇,涌现出了桐木涌泉、茶园、仁河口水泉坪王莽山、茨坪等一批规范化栽培百亩示范点,基地初具规模,每年可开挖2万亩,产鲜魔芋2万吨左右。
2.龙头引领作用显现
县内健兴魔芋公司经技改扩建,具备芋角、精粉、微粉等初加工及魔芋系列食品生产能力,目前年可生产精粉、微粉能力3000吨,年可消化1万吨鲜魔芋,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地区,供不应求。企业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在小河、仙河等重点镇建立了收烘(购)站(点),农民产品不愁卖,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3.产业投入持续增加
县政府协调农业、扶贫、信合等部门捆绑项目支持魔芋产业,每年安排必要的经费和奖励资金。魔芋公司积极争取省财政、计划等行业专项资金,加快企业技改,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许多大户、老板、能人看好魔芋前景,积极把三产及其它收入反哺魔芋产业,形成联动效应。
4.合作机制初步成型
“企业+政府+农业部门+基地+农民”的分工合作机制已实施多年、初步成型,政府考核推动、部门技术服务、企业盘活生产、市场效益驱动、农民自主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了企业、政府、农民三方共赢机制。
二、问题及成因
1.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病害重;管理机制不够灵活;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
2.成因分析
2.1地块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选择在600米以下低海拔区域大田种植,选择在光照太强的阳坡直观坡面种植,盛夏35℃持续高温造成绝收;有些虽选择在阴湿地块,但渍水造成涝害;有些选择在1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冬季冻土层过厚造成冻害;有些选择在粘重的黄泥巴土壤种植,造成水肥通透不畅等。
2.2种源管理不当。近几年我县相继从云南、湖北及商洛等地调种,大多数外调种子的农户病害发生较重。主要是外省市老牌基地病原菌逐年积累、种子本身带菌传播,在运输途中包装不科学、机械碰撞损伤,加之运回后晾晒、消毒不到位,在下种之前已埋下病害传播隐患。
2.3栽培方法不当。应采用充分腐烂的农家肥、林下枯枝烂叶表土层、烧火粪,增施钾肥。魔芋根系分布在球茎上部,应推行“肥做床”、“肥盖面”、种芋坐中央的施肥方式。间套模式只能在中高山阴坡地区推行,且玉米、魔芋密度不宜过大。
2.4田问管理不当。魔芋80%含水,干物质仅占20%,茎叶稍微碰撞即会造成“伤口流水”,引发病菌侵入。
三、形势及前景
1.市场前景广阔
魔芋主要成份为葡萄甘露聚糖,含有十七种人体所需氨基酸,防癌抗癌,应用领域广泛。由于适生区较窄、病害难防难治、基地面积、较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逐年上扬。魔芋产业大有作为。
2.适生区域广泛
魔芋性喜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的林下小气候,我县地处秦巴山地,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无霜期、降雨量等气候特征适宜,县内可供魔芋生长的中高山适生林地面积大,巴山地区、旬河流域、蜀河流域适生区域十分广泛,产业基地具备做大做强做优的气候地域条件。
3.多方推动有力
县委、县政府已将魔芋产业列入农村后续产业,作为“农业30亿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予以推进。
4.综合效益显著
若建成基地10万亩、每年开挖5万亩,产量可达5万吨,可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实现加工增值2亿元。种植、加工及带动的二、三产业,可解决就业1万人以上。生产环节以农家肥为主、无污染,加工企业环节以机械研磨为主、无工业污染物排放,属绿色产品,符合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战略。
四、思考及建议
1.科学化规划
魔芋属阴性植物,不同于其它农作物,对种植地块要求十分严格,规划是否科学关乎魔芋产业的成败,考虑轮作倒茬,必须把魔芋布置在实生地块。应选择规划在海拔600米以上、阴坡、背风、沙壤土、肥沃、潮湿的林荫地,避免夏季温度过高、太阳直射时间过长影响生长发育,规避“两病”发生。
2.模式化发展
模式化是对过去实践的总结和提炼。近几年县内很多大户在川道浅丘地区采取魔芋间套玉米模式、但还是不能安全度夏,有些外调种源、碰撞染病绝收。必须汲取教训,顺应魔芋生物学特性,重点推广林下栽培和房前屋后堆栽两种模式,“还芋于林”、“自繁自育”,创造冷凉湿润、肥沃疏松、生态自然的生长环境。
3.科技化支撑
推行全生育期防病栽培措施,每个技术环节都要以防病为核心,重点要把好八个技术关口,即:科学选地关、芋种自繁自育关、大小分类栽种关、使用农家肥料关、还芋于林栽培关、科学田管关、安全越冬关,依靠科技,防病避灾,促进魔芋产业增产增效。
4.产业化引领
在抓产中环节建基地的同时,要重视产后加工及产前信息引导,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服务。千家万户自发种植很难统一标准,鼓励企业从产前抓起、亲自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农户缔结利益共同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招商引资把产业链条向食品、医药、添加剂等下游产品延伸,实现多环节加工增值。
关键词:煤炭 产业转型 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县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进行了“有水快流”式的开发。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为繁荣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县煤炭资源已步入衰减期,但煤炭产业在县经济总量中还占有极大比重,如果煤炭产业不及时转型,将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因此,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做好煤炭产业标准化建设,摆脱经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煤炭产业渐进式退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煤炭产业结构特点
我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县含煤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小煤矿点多面广,遍布在崇山峻岭中。由于历史原因,煤炭开发秩序不够规范,矿井规模小、设施简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开发风险。作为资源型县份,如何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重抓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扭转长期以来资源型经济占主导的格局。一方面积极推进煤矿标准化生产,在全县54个持证矿井中筛选、确定10个矿井作为首批标准化建设示范矿,累计投入8000万元进行标准化建设。至 2010年,全县标准化矿井已达48个。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煤化工产业,成立煤化工产业领导小组,与中国石油化工规划院、西北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完成醋酸甲醇煤化工项目可研报告、可行方案编制工作等,并在投洽会进行推介。同时,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升煤炭产业的发展层次,成立了福建首家能源电子交易平台——福建兴业能源交易中心和福建省首家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效提高了我县煤炭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效益,确立了煤炭产业在福建的龙头地位。
二、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大力转型煤炭产业,提出了许多煤炭产业转型项目,但由于涉及到资金、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县的煤炭产业转型并没有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链短
我县煤炭资源开发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作为福建省较大的煤炭储藏基地,产量相对较高,但大部分煤炭外销到其它地区,本地深加工能力缺乏。虽然煤化工项目在建,但涉及到资金、技术问题,迟迟未能开工。
2、煤炭市场冲击大,外销数量下滑
以前,永定煤炭主要销往广东的市场,近年来,受印尼、越南煤炭的价格冲击,永定煤炭销往广东的煤炭数量下滑,影响较大,另外,由于煤炭可开采数量减少,价值上升,永定县高坎抚片区部分居民对煤炭有囤积现象,许多矿主把经营利润投入到非煤项目上的意识不强,也影响到煤炭项目转型。
3、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以前,由于只注重煤炭开采生产,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给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一些煤矿常年向外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沉陷,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当地群众用水困难。
三、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转型思路
总体思路:煤炭开采由浅表开采转向深部开采;产品供应由外销为主转为内需为主;产品利用由原始产品销售转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模式由重开采轻环保转向开采与保护并重。煤炭产业转型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对煤炭产业进行整体创新,用“小转型”(即在现有煤炭产业基础上,拉长煤炭产业链,并把煤炭产业链做“足”、做“强”)促传统产业新型化。另一方面利用煤炭产业原始积累,提前向非煤产业进行转移,用“大转型”(即由煤炭产业逐步转向非煤产业,提前发展与煤炭产业没有关联的替代产业,并使替代产业形成优势产业)促新兴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通过“小转型”和“大转型”组合搭配,推进煤炭产业循序渐转,改善我县经济结构调整。
(二)转型目标
煤炭产业转型期为15年,实现如下目标:
1、实现资源持续安全有序开采,煤炭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2、充分拉长煤炭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煤炭产业形成“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及集群产业”、“开采——洗选——煤化工”三条产业链。
3、替代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每家煤炭企业或几家联合规划建设一个非煤项目,15年内90%煤炭企业成功转向非煤产业,煤炭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三)转型重点
1、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加快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引进和采用先进设备,加强煤炭复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现有煤矿的开采年限。同时,加快已探明煤炭资源开发进程和深部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增加后备地质储量。
2、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推进洁净煤产业化。主要发展以水煤浆、洗选煤、配煤为中心的优质洁净煤,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二是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按照转型目标拉长三种产业链条,主要以发展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业为核心。三是积极发展煤化工业。重点工作是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销售以及加工成化工产品销售;配合造纸产业和耐材产业转型,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对低品位、难开采的煤炭资源建设地下气化工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开展煤层气、煤矸石、煤泥、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地下煤气层丰富井田,在资源开采前进行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低燃值煤矸石按照就近利用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根据煤矸石的不同特性用于回填塌陷区、铺路、制砖、生产化工产品等。对利用煤矸石、煤泥、煤渣进行综合利用的企业,只要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项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对增值税、所得税给予适当减免,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3、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非煤产业。由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产业转移中应优先考虑转向有一定产业技术基础的耐材、造纸、建材、服装、食品、电力、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冶炼等产业,提高产业转移的成功率。坚持科学创新,用科技和人才支撑经济转型。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在培育接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使科研院所成为支撑转型的技术创新基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引进技术,在其它产业领域内创办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转移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引导,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企业作为产业转型主体的作用,推动一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
4、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以政府为主的综合治理。对地方煤矿形成的采煤沉陷和生态环境破坏,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有条件的可以参考山西煤炭转型发展旅游模式,促进本地煤炭产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01)
[2] 吴文洁,陶凤.大同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研究.城市开发2011,10(9),81-83]
[3] 徐君,王育红.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一、关于发展宾县生态旅游产业认识与定位
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要求高、可持续性强等特点,是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符合县情,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因此,要举全县之力,尽全县之才,聚全县之智,像重视开发区一样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像抓开发区发展一样,抓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像宣传开发区一样宣传旅游风景区,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关联效应和旁侧效应,县域经济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展示我县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通过全县上下不懈的努力,把宾县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资本承接的载体,对外展示形象的舞台,投资者创业发展的宝地,宾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休闲度假的乐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地。扩大宾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树立开明、开放、文明、和谐、进步的宾县形象。
二、宾县旅游产业基本现状
1.基本现状。宾县旅游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以国家AAAA级风景区二龙山风景区为龙头,以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香炉山森林公园为两翼,以大顶山、大青山和高丽帽子山等风景区为补充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格局。旅游设施基本完备,在国内特别是在北方旅游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接待游人约130万人。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够。二是生态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三是项目引进及开发建设速度慢、品质低、效果差、精品少。四是各风景区管理有待加强。五是服务水平不高。
三、宾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措施与战略构想
1.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造生态旅游杰作。一是科学规划。我们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认真调查清楚我县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按照“高定位、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目标,重新梳理和修订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请专家精心构划,组织举办论证会、研讨会,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系统性规划,多元化投入,分区域建设,特色化经营。积累式发展的方针,系统研究制定出科学、严谨、可操性强的近、中、远期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纲要。进行科学论证,把各风景区划分为绝对保护区、一类保护区、二类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坚持规划在先的原则,按规划管理、按规划控制、按规划建设、按规划发展,做到高层次领导、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大手笔开发、高质量招商、高品质建设,为生态旅游产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石。二是合理开发。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实现资源共有,资源共享,发挥优势,融合共赢。做到全县几个旅游风景区同规划、同宣传、同建设、同发展。三是统筹推进。鉴于我县旅游景区星罗棋布,特点各异的现状。遵照“众星捧月,群星荟萃,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的发展战略。把大自然镶嵌在我县的几颗绿色“珍珠”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生态风景区。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特色经营,创造品牌。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实现“以点连线、以线结链、以链成局”,最大限度地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加强战略合作,发挥群体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逐步培育形成结构合理,山水互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结构。
2.加强设施和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档次。一是加快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树立理念。贯穿“以山为躯,以水为脉,以绿为蕴。以文为魂”的发展理念,彰显生态园林特色,促进山、水、绿、文、人的和谐相融。三是提升品质。彰显和弘杨民族文化,赋予景区灵魂和文化内涵,增强其文化气息和文化魅力,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旅游文化有机融合,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提升风景区文化品位的同时。也给我们子孙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尽力恢复历史文化古迹,让游人在游览参观中了解宾县的历史文化。四是改进服务。倡导诚信服务、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文明服务、亲情服务。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观念。打造品牌,赢得信赖,创造优良的发展氛围。五是设立发展基金。
3.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着力建设好重点项目,打造精品工程。一是开展旅游招商。二是选择性招商。三是发展旅游地产。四是发展生态旅游。
4.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面对旅游产业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加大宣传投入,做好宣传策划,形成宣传攻势,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宣传应以服务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发展为侧重点,通过多形式、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的宣传,为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大发展、快发展营造有利氛围,促其迅速升温,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融入全国旅游圈,成为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军者。
5.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促进依法管理、规范有序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坚持利用与保护并重、保护在先的原则,使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要实施依法开发建设,依法管理生态旅游资源。
6.加强队伍建设,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和积蓄人才力量。一是加强生态旅游服务机构建设。二是实施“订单式”培养人才。三是选准人用能人。
***区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仅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倍增计划,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已经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新兴产业的基本框架。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美国将政策重点放在新能源环保产业上,仅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上就投入14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至全球领先水平,并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日本围绕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医药等领域,制订了“技术创新25”。我国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用“市场换经济”形成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有限的资源高强度的消耗,再加上我国土地、劳动力、原料等主要成本都在不断上涨,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更加突出,在这种经济方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时,我国也充分认识到了发展新兴产业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鼓励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已经纳入“十二五”规划。从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的支持,可以看出以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已经形成共识。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
1.地理优势:立体式的交通网和得天独厚的江海综合资源,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苏通大桥的通车,我区与上海产生了同城效应,和苏南实现对接融合,再加上我区已经加快融入到南通主城区,在吸引高端国际资金本和跨国公司投资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2.政策优势:在区政府的牵头下,***积极实施江海联动、跨江合作,一个全新的“一园三区”大舞台正在形成,这将成为打造特色产业,延伸新兴产业链提供强大支撑。
3.基础优势:近年来,***积极培育大企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和特色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在江苏省确定的19条新兴产业链培育企业中,***就有15家企业入选,比如综艺集团、东源集团、江海电容、通达动力、中航虹波、桑夏太阳能等,许多企业都涉及到新兴产业领域,这就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4. 人才优势:发展经济,人才先行。目前,***区人才总量为13.49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的8000人。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建成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目前已吸纳17家留学人员企业入驻;建有中联科技、***建总等6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列南通各县(市)区之首;建有力普电子、创斯达机电等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和3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一五”期间,我区连续两次荣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这样我区发展新兴产业就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三、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新兴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1-6月份累计(下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37.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31.7%。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45.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2.2%。
1.新材料产业:全区新材料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主要包括钢丝绳、冶金、光学玻璃、人造纤维等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79.9%,占全区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10%。骨干企业有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帅宙特钢,其中华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亿元,利润实现0.6亿元,两项同比增长都超过100%,在全区起到了率先作用。***区新材料产业中比较有特色的是钢丝绳行业,企业数占整个新材料产业的大部分,发展空间比较广阔,钢丝绳作为基础材料蕴含了一定的科技含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全区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之一。
2.新能源产业:全区新能源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风电设备等领域,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全区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48.7%。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战略举措。全区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已初步打造形成集光伏、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利用和设备制造产业链。比如,“综艺集团”的光伏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又如“桑夏”太阳能,其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内名列前五强,成为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弛名商标,并高票中标国家家电下乡产品,每年可节约数十亿度电,减少污染排放数百万吨,为我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光伏、太阳能相比,***区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础也比较扎实,比如“虹波风电”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已一跃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在此基础上“综艺集团”又在总投资5亿美元的基础上再以9980万美元扩建二期工程,“东源集团”投资3.5亿元新上了风电一期工程,这些项目促使***区的新能源产业呈现出了扩张快,投入大,后劲强,发展前景好的新局面。
3.节能环保产业:全区节能环保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79.6%,占全区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9.3%。虽然企业数量在全区新兴产业中比例最少,但基础稳定,发展迅速,对全区的经济贡献也很可观,形成了“华新环保”、“华通锅炉”、“海华管桩”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华新环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在节能环保产业中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4.电子信息与物联网产业:全区电子信息与物联网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主要集中在电子元件及组件的研发和制造,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33.1%,占全区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32.0%。主要骨干企业有“江海电容”,“中联科技”。其中,“江海电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3亿元,同比增长27.4%;“中联科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21.7%,对新兴产业及全区的工业经济快速运行做出了贡献。据福布斯杂志预测,到2020年全球信息技术市场年产值将增长到20万亿美元,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市场。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将得到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形成以“江海电容”、“中联科技”、“综艺电子”、“桑夏软件园”等为龙头,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相关电子材料和以软件、IC智能卡等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
“十二五”期间***区将陆续制定新的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大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促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产业。到2015年,争取建成3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1个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应税销售8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8.0%。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下同)300亿元,新材料产业12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100亿元,电子信息与物联网产业280亿元。
四、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当前的制度环境与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并不十分相适合。市场、法律、科技、税务等联动不够,政府调节经验不足,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工作思想,不能各自为阵,应形成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为新兴产业的认证、审批、帮扶打开通道。
2.缺乏创新能力。一方面是研发资金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创新机制不完备,比如政府对新兴产业的税收奖励不够,科技部门对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引导和帮助不够等,还有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不明确,比如许多新兴产业的产品都是销往国外市场的,加上大部分原料还需从国外进口,造成两头在外,中间制造环节留在国内,污染较多,效益较低,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难以保证,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有利条件。
3.部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有的特色产业分散在各个镇区,没有形成规模的特色区域,布局比较分散,不利于抓大放小,统筹规划,容易造成产能过剩,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整个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低下,成套能力薄弱,服务水平落后,规模难以提升。
4.融资体系不够完善。资金问题现在仍是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新建企业,资金不够,信誉不够,难以得到融资支持,造成融资一步不到位,生产、研发步步受牵制的不良循环。
五、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新兴产业聚集度。以“园”、“区”为平台,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在开发区和锡通科技园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新兴产业的特色产业区,发挥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约束功能,找准切入点,明确产业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外招商的力度,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大力延伸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推进新兴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向园区集中,凸显区域特色竞争优势。
2.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鼓励企业用合股、抱团的形式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进军,加大科技、税收、金融、进出口等部门的联动,为新兴产业的审批、认证、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帮助搭建融资大平台,引导、扶持、奖励新兴产业的生产和研发,同时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政策约束,宣传指导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培育拥有自主品牌的产业集群品牌,放大示范效应。
3.以高新技术推动新兴产业。树立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就是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以高新技术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全过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实现区委、区政府2015年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0%,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30.0%以上,建设1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
—对__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__区农业产业化蔬菜产业调研组
在贯彻中央1号文件过程中,区委、区政府把蔬菜产业确定为全区农业今后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为区委、区政府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方向和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最近,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蔬菜专题调研组,深入有关镇乡办事处及村组农户,对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研。对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广泛听取了市、区有关部门及镇乡办事处和村组干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下一步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1998年我区就将蔬菜产业确定为全区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区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6.1万亩(使用耕地面积2.8万亩,复种指数为2-2.5),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2。20__年,全年生产商品鲜菜11万吨,实现产值1.39亿元,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的26.2。全区以蔬菜生产为主的专业村已达30余个,以种菜为主的专业户为7260户,占全区总农户的9.1。从总体上看,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见规模。据调查,全区专业菜地主要分布在沿褒河、汉江河堤以北一公里的区域内,由东到西涉及铺镇、七里、中山、北关、汉中路、龙江、武乡、宗营等8个镇乡办事处、30余个村,其中七里、铺镇、龙江播种面积较大,分别达到了8235亩、8700亩、5475亩。这些区域大部分地处我区石门灌区的尾水地带,地下水位高,以沙壤土为主,非常适宜蔬菜的生产。通过近几年的引导与调整,已形成了部分优势蔬菜品种,特别是莲藕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品,短短的两年时间已集中连片发展到了4200亩。部分基地建设也初显规模,目前已形成了以七里、铺镇、武乡为中心的无公害莲藕生产基地;以过街楼、白渡、金江、元房为中心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以梧凤、河坝为中心的根菜、茎菜类蔬菜基地。
二是种植种类齐全,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据统计,全区栽植各类蔬菜品种已达11大类,100多个品种,基本囊括了我国蔬菜的大部分品种。在选择品种中,我区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快品种结构优化,形成了以莲藕、茭白为主的水生蔬菜;以生菜、紫甘兰、绿菜花、樱桃蕃茄为主的名特蔬菜体系;以莴笋、菜花、蒜苗、胡萝卜、豌豆、青菜为主的冬春露地菜体系;以津研系列黄瓜、湘研系列辣椒、合作系列西红柿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蔬菜生产体系。其中水生菜、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等部分品种已在全市乃至西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生产优势,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生产水平日趋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据查,全区蔬菜生产设施主要有地膜、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三种形式。其中地膜覆盖面积1.2万余亩;各类塑料大棚1.6万个、面积近5000亩;日光温室64栋、面积不足100亩。露地栽培蔬菜年轮作倒茬一般为2.5次,正常年景下,亩均生产蔬菜可达5000公斤,实现产值3000元左右;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蔬菜年轮作倒茬为2次,亩均生产蔬菜6000公斤,实现产值4000-5000元,最高的曾达到1.2万元,分别是种粮效益的3倍-5倍左右。在生产技术运用方面,全区普遍推广了轮作倒茬、合理密植、营养钵育苗、嫁接技术、平衡施肥、环境保护、无公害生产等技术,使蔬菜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四是无公害基地建设已经起步,蔬菜的内在品质有了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基地建设、生产技术监管环节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生产标准,20__年8月我区胡家扁、白渡、河坝、梧凤村4350亩蔬菜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认证,成为全市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通过开展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宣传,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启动“绿卡”管理、倡导无公害施肥和病虫防治技术,使广大菜农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五是商品化率越来越高,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据了解,全市商品菜总产量为30万吨,汉台区占全市的30左右。我区蔬菜70供应本城市居民;10供应周边留坝、略阳、宁强等县;20销往甘肃、青海、宁夏、西安、重庆等省市。蔬菜销售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同时,冬春时节从关中、云南等地调入番茄、黄瓜、蒜苔等果菜类蔬菜,年调入蔬菜一般保持在1万吨左右。目前全区有农贸市场17个,遍布全区各个小集镇。其中1998年投入运营的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龙头企业,20__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批发市场”。该市场占地106亩,累计总投资3295万元,日平均交易蔬菜400吨、交易额40多万元,年实现交易量15万吨,交易额达1.5亿元。其中仅我区蔬菜就占70以上。此外,20__年我区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参与蔬菜产业化建设,引进的津坤工贸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经营了1050亩无公害莲藕,采取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目前已在西宁、兰州等城市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网点,主要经营无公害汉中莲藕,从而使我区蔬菜销售进入外地市场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我区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调查表明,蔬菜产业之所以能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传统支柱产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一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区地处南北过渡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条件为蔬菜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日光温室、竹架大棚和露天种植三种种植方式在我区都具有可适性,我国现有的蔬菜品种在汉中基本上都能适生,从而使我区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二是良好的区位优势。我区是汉中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目前有城市人口24.7万人,流动人口5.2万人,加上周边山区县及26.7万农村人口蔬菜的消费,仅在本市就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据有关资料表明,20__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26公斤,而我区人均占有量仅220公斤,如果加上常驻流动人口和周边县人口,我区人均占有蔬菜量比全国的平均水平更低,因此,仅本地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其它县不可比拟的。
三是具有外销的市场空间。由于独特地理自然条件,使我区生产出来的一些蔬菜品种具有独具一格的风味和品质。同时,由于蔬菜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使我区一些蔬品种具有特定的上市时间,也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不可替代的。加之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区通往西北、西南的通道都已打开,为我区蔬菜的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我区传统的一些蔬菜品种,如莲菜、上海青、莴笋、胡萝卜、洋葱、食用菌、茄子等在西北地区已有了稳定的市场。
四是农民有传统的种植习惯。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区为了满足本地城市人口蔬菜消费的需求,就有目的、有计划地扶持发展了一批蔬菜专业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蔬菜专业村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市场销售已成网络,尽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占用了部分专业菜地,但仍保留了一部分专业菜地,一些菜农在长期的种菜过程中,积累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农户为了自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菜的习惯,这为我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是有一支作风过硬的技术队伍。在历次的机构改革中,我区始终高度重视蔬菜技术队伍的建设,除区上保留了蔬菜技术服务站以外,蔬菜生产成规模的镇乡办事处都配备有蔬菜技术专职人员,这支队伍大部分人员技术过硬,作风扎实,深受菜农欢迎,从而为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近年来我区蔬菜发展的进程来看,尽管我区蔬菜产业始终保持了一定的增幅(20__年到20__年,增幅比例为2.2和9.2),但其增速与潜在的巨大的市场空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蔬菜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都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气侯因素制约我区不能用日光温室生产高档反季节蔬菜。尽管我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一年大部分时间蔬菜都可露地生长,但是,在冬春季节,我区大部分时间多雾,光照时间和强度不足,如果单靠自然的光照,日光温室里的茄果类、瓜类等高档反季节蔬菜无法正常生长,而这段时期正是蔬菜需求的旺季,西北、关中、山东等地都能依靠充足的光照就能生产出反季节蔬菜,因此,这段时期我区高档菜的需求全部要依靠外地调入。
二是土地因块分散制约了大规模连片种植蔬菜。据统计,我区农村人口现有人均耕[!]地为0.88亩,户均经营土地规模一般在3.5亩左右,由于土地分散,加之每个农户家庭的劳力、资金、技术水平、人的素质差异较大,在同一片土地发展蔬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组织和引导,很难将各户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因而往往出现你想发展他不愿发展,致使连片土地都无法发展的局面。
三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了一部分村组想种菜而难以种菜。实践证明,水是蔬菜生产第一不可少的要素,从蔬菜育苗到上市,在其生长期间几乎天天要浇水,而我区绝大部分区域配套的渠系和供水时间都是围绕粮油生产的需要进行配套和用水时间确定的,与蔬菜需水的时间和配套的渠道不一致,因此,如果不靠机井抽水或改变石门水库供水时间及方法,根本无法种菜。
四是缺乏资金、技术是制约农户想发展而不敢发展。据了解,在我区现有的栽培制度下,露地栽培蔬菜亩均约需投资800-1000元;竹架大棚亩均一次性投入为20__-3000元;钢管骨架大棚亩均一次性投入5000-7000元左右。实践证明,投资越大收入就越高,但是以我区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大部分仅能选择竹架大棚或直接采取露地栽培的方式,投资较大的钢管骨架大棚如果没有政府、金融部门的扶持,以农户自有的财力,很难投资建起。另外,因蔬菜品种较多,种植季节不一,各种蔬菜的搭配、技术规程、操作规范差异较大,技术部门无法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标准技术规范,从而使一部分想发展的农户因担心无技术而望而却步。
五是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带动是我区蔬菜产业难以大发展。据了解,因蔬菜的鲜活性特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发达地区基本上走的是市场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区尽管有17个农贸市场,但除过街楼批发市场以外,大部分农贸市场设施简陋,交易时间短,仅能满足本地人口蔬菜交易的需求,起不到带动本地蔬菜大发展的作用。而过街楼批发市场目前正处在建设的起步阶段,交易场地狭小,各类配套设设施尚未完善,加之周边南郑、城固等地的菜农也在此处批发交易(每日仅贩运蔬菜的小商小贩就达20__人以上),场地十分拥挤,有的蔬农为了抢占场地,每晚10时左右就开始进市,从而使该市场的交易时间由原来的凌晨3-4时左右大大提前,对离城较远的菜农和商户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步伐缓慢。调查表明,我区目前种植的蔬菜品种绝大部分是外地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引进的途径上除蔬菜技术服务部门外,主要由经营蔬菜种子的个体民营企业或农户自行引进,不仅不能在市场上占领先机,而且由于新品种的试种风险太大,菜农一般不敢试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我区蔬菜新品种的应用始终落后于全国发达地区。对新技术的应用也同样如此,由于我区菜农的种植规模普遍较小,从外地引进技术人才得不偿失。蔬菜技术部门建立的试验示范园少,也无力扶持一批示范户,更无力走出去接受新技术的培训,因而在技术的运用上只能靠经验摸索,导致目前我区至今没有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名、优、特蔬菜品牌。
二是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标准化生产步伐滞后。按照我国蔬菜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达到无公害标准是对各类蔬菜上市的最低要求,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对入市销售的蔬菜都已开始建立准入制度和原产地追溯制度,建立无公害质量检测体系是发展蔬菜的重要保障和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虽然我区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达4350亩。但这些认证的基地主要由租赁土地的专业大户所为,而我区生产蔬菜的主体农户,因取得认证的成本高,无人也无力来牵头组织,因此技术部门推行标准化生产时,农户即使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规程生产出产品,但没有相应的认证标识,无法实现优质优价,使推行的工作难度极大。加之在销售环节我区没有专门的检验机构、人员、设备,从而使全区蔬菜产品无法检测,不能实现标识销售,制约了无公害蔬菜发展的进程。
三是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不够,配套基础设施改善难度大。从我区过去蔬菜产业三次大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关键因素在于各级财政对菜地的用水、用电、渠系和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资金投入,从而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主要原因是这类问题仅靠一家一户是无力改变的。税费改革以 后,绝大部分村组集体积累无来源,集资项目被限制,因此根本无力解决这类问题,这是当前制约我区新菜地建设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四是各有关部门支持的力度不够,蔬菜的生产成本高。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贷款难。据了解,信用社去年在我区推行小额信贷以来,绝大部分放贷对象主要是一些个体工商户、专业大户,而真正用于蔬菜户中很少。第二是电价高。按电力部门现行的政策规定,蔬菜抽水用电执行的是工业电价,每度高达0.78元,比农用电价0.32元高出0.46元,仅此一项,在我区一些专业菜地,每亩仅电费成本就高出80元左右。第三是对农用运输工具收费多。据调查,我区现有各类机动三轮车480台左右,这些机动三轮车主要用途是运菜拉肥,是农民拉运蔬菜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据了解,购置一辆6马力的三轮运输车,价格大致在3000-4000元左右,而办齐各类证件手续费却高达3000元以上,收费项目达8项之多,如此之高的收费,使我区离城较远购置了机动三轮车的蔬菜种植户无力承担,在平常运送蔬菜中只有等待执法部门下班以后,才敢愉愉摸摸上路,对此不仅车主反映较大,交管部门对由此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头痛不已。
五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品档次不高。调查表明,截止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直接从事蔬菜保鲜、贮运的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蔬菜基本以初级农产品形式流通销售,很难进入外地超市。这种状况不仅实现不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阻碍了蔬菜产销一体化和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贮运加工业滞后,使得蔬菜产业对二、三产业的带动不明显,影响了人们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四、几点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区把蔬菜产业确定为全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既符合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市场特点和需求,是一个极具潜力、值得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尽管当前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但认真分析,这些因素是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只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我区蔬菜产业一定会再次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此,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最紧要地就是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已经把蔬菜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的有利时机,组织全区上下尽快统一思想,尤其是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坚定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要教育引导全区上下尽快认识到,区委、区政府之所以将蔬菜产业确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是以汉台“城郊型”农业的特点、以汉台农业产值中蔬菜产值所占的比重、以市内外市场的需求,以及农民增收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完全符合汉台的实际。当前,各级各部门都要尽快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上来,并把抓好这一产业的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行动之一。要牢固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把这一产业抓下去,以彻底改变我区样样都想抓,样样都不成规模的现状。二是要把蔬菜产业放在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这一状况在短期内仍将长期存在,目前农业内部各个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已十分有限,而蔬菜产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增收空间十分之大,只要有各级强有力的引导与扶持,其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效益。建议区委、区政府今后在确定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思路、出台兴农政策、制定支农措施时,要把对蔬菜产业的扶持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要把蔬菜产业放在事关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农民增收的角度通盘考虑。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如何支持、配合、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下大力气,力争用3-5年的努力,使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带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三是要把质量和安全放在发展蔬菜产业的第一位。要切实增强一种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更直接关系到蔬菜产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当前,要切实认识到加紧对蔬菜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蔬菜的质量与安全已事关我区蔬菜产业兴衰成败。为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在确立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时,要始终把质量和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优质、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提高质量和安全使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能不断上台阶。
其次,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当前,要抓紧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蔬菜产业化发展协调会议制度和产业化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协调解决蔬菜产业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产业化总体规划,审定单项规划方案,检查实施情况,调查研究、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等。二是要尽快制定规划。要以这次调研成果为依据,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我区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我区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措施。同时,要进一步落实任务,要按照一套班子、一个发展规划、一套实施方案、一个服务体系、一批科技人员的要求,组织专门的工作机构抓好落实。各镇、乡、办事处也要建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抓好规划和实施工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区上每年从区财政支持产业化资金中预留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把产业化作为镇、乡、办事处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实施严格考评,以确保全区蔬菜产业化顺利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议区财政或争取上级的财政支持项目,加大在四个方面的投入:一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名、优、特新品种引进的转让费;新品种试验费;新技术推广费以及对科技人员的科技培训等开支。建议每年在区财政支农资金中单列一笔解决。二是加紧建立检测机构,购置检测设备。对部分农口事业单位可重新进行整合,抽调业务熟、技术精的人员组成蔬菜检测站,主要负责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执法监督、检查和蔬菜品质的检测,对未经检测的蔬菜禁止其入市销售。同时,还应承担为外销蔬菜办理各类证件等工作。建议加紧向上级争取检测设备,尽快投入工作。三是加大对新发展蔬菜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议我区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把蔬菜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解决好机井和渠道的配套工作;水利部门每年也应安排一定 的资金,解决蔬菜发展的用水问题;交通部门对已成规模的专业蔬菜村和新发展的蔬菜村的道路应优先考虑予以一定的扶持,以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四是健全市场体系。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事关我区蔬菜发展的大局,建好、管好该市场意义重大。目前中、省、市已给予了较大资金支持,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有关方面,尽快落实项目资金,抓紧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使之尽快成为带动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龙头”。此外,建议对已有的农贸市场,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服务功能,使其尽快形成网络。
一、__县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一)开发势头强劲,但投资规模不大。20__年,__县完成房地产投资5.05亿元,新建商品房61.9万M2,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其投资额、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额均大幅上升,新建商品房销售情况良好。今年1-8月,商品房施工面积56万M2;预售面积23.38万M2,成交金额5.9亿元;销售面积20.45万M2,成交金额4.8亿元;二手房成交面积12.31万M2,申报金额1.18亿元。但从房地产投资规模看,20__年双流、温江、龙泉、新都分别实现房地产投资14亿元、10亿元、12.2亿元、5.6亿元,__县房地产投资规模在同环区县排名第五,说明__县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空间较大。
(二)开发质量提高,但市场有待培育。__县房地产有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有农民在集体土地上联建的房屋,还有政府修建的安置房和农民新居,总体上住宅小区正从传统的户型逐步向景观舒适型过渡,新开发小区普遍注重环境营造,以西区花园为代表的高档住宅小区,其环境营造和物业管理,对县内其它小区开发起到了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新建商品房市场供应稳定,需求旺盛,交易规范;二手房市场被进一步激活,交易频繁,逐步规范;农民自建房自发入市,隐形交易,亟待规范。一个城市房地产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二级市场成为交易的主体,上海市已超过50,但就__县1-8月的销售情况看,二手房销售面积仅占总销售面积的37.6,这说明__县房地产市场有待培育。
(三)开发成本上涨,房地产价格攀升。20__年以来__县商品房价格有较大幅度增长,__筒、犀浦、红光和其他镇20__年与20__年比较,住房平均价格分别达到20__、2400、1800、1000元,增长25、15、50、25;营业房平均价格分别达到5200、6700、4000、20__元,增长16、29、12、34。主要原因:一是成本推动。20__年,外北仓库、原__筒二小和小北街片区的地价分别达到每亩93万元、119万元和124万元,县城片区地价从20__年平均每亩约50万元涨到100万元左右;其次是建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建设成本提高。二是需求拉动。20__年以来__县商品房市场呈现阶段性供不应求,使得商品房平均成交价格上扬;去年以来,县政府采取的促进二手房交易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今年二手房交易频繁,价格也有较大幅度增长,__筒、犀浦、红光和其他镇二手房市场成交价格分别达到1250、1350、1000、650元,比20__年增长25、8、18、8。
(四)开发主体增多,但楼盘规模小。随着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城市辐射功能的增强,加之成都近郊区市县特有的地价、房价和环境优势,近郊区市县已成为房地产商投资的重点。由于__县房地产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很多企业都看好这个市场,目前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到39家,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用地供给的约束,楼盘相对较小。20__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土地13宗,其中房地产开发超过50亩的仅有3宗地,最大楼盘面积178.4亩,最小的仅2亩。总体上看,目前20—50亩的小楼盘较多,规模小,档次也不够高,精品楼盘相对偏少。
二、房地产市场需求形势分析
(一)__县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__县城市发展定位是:成都市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西部新中心,以发展科教文化为高新西区配套服务,建设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综合性城市片区”。__县自身的定位是:率先构建富有经济实力、独具城市魅力、充满创新活力的成都西部新中心。到20__年__县城区将新增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城区总用地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到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片区人口45万人以上。东南部新城是__县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将承担__县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居住中心等城市主要功能。用地规模7.1平方公里,规划道路共16条,总长约27公里,预计投资约5亿元(不含拆迁安置费)。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步建设,20__年重点建设高新区西区配套行政商务中心、南二环路及东延线、东二环路及南延线、长青路5条城市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
(二)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有利因素。
一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对住宅形成巨大的需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到202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县城片区年均新增1.8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增长,无疑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拉动。以人均建筑面积16M2计算,每年需新建住宅28.8万M2。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形成对住宅的需求。20__年以来,__县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6569元增加到10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098元增加到4210元,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购房能力。另一方面,居民以前购买的福利房无论是户型设计还是配套设施,与现在新开发的商品房比较都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目前开放了二级市场,居民通过“卖旧买新、卖小买大、卖劣买优”,正在推进住房消费的升级换代。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有条件的农民也将成为潜在的购房对象。
三是县外人口来__县购房形成对住宅的需求。成都市的老龄人口逐步增多,他们大多不太适应越来越拥挤、快节奏的城市 生活,而选择到距中心城区近、空气清新、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__县来居住;高新区西区紧邻__县,区内一些白领阶层也会选择在__县买房;省内不少市外人口到__县定居或投资,由此也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据调查,目前除__筒镇购房户本地居民较多外,犀浦、红光两地商品房购买对象县外人口占了绝大多数。
(三)制约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是收入预期不确定。20__年以来,__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3,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虽然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略高,但受企业改制职工转变身份、就业压力较大等影响,加之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改革,也都增加了居民的支出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支出预期的增加,对当前购房消费造成一定抑制。
二是住房产权制度不健全。市场交易的各类住房中,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的商品房可以获得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证书,其它房屋,包括上市的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合作建房和私房等等,其土地的供给形式极其复杂,凡是在非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上所建房屋都不具有土地使用权证,因而难以上市交易,也无法办理抵押贷款,这给购房融资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房地产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约束。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业务中住房贷款占了绝对比重,金融对个人购房支持力度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住房金融资金来源单一,贷款流动性差,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条件偏严、期限偏短、额度偏低,还款方式单一等问题,都对住房金融健康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加之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提高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也导致金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三、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定位,选准房地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据世界银行对世界很多国家考察认为,只有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达到3:1-6:1时,才能形成有效需求。20__年__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其中用于购房与建房支出950元,占支出的11.5%,比20__年(500元)增加450元,家庭年收入与房价比在6:1左右,应该能够形成较大的有效需求。另据调查,市民最想购买的套型面积在80-100M2之间,其次是100-130M2,而130-150M2以上的相对较少。又据中介机构的交易情况显示,与大户型、超大户型住宅相比,中小户型房源更受普通购房户青睐。因此,__县房地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坚持“放开高价房、优惠中低价房、建设廉租房”,应“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应以中档小区建设为主,辅之以部分高档社区和适量的经济适用房,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购房需求。最终达到居者有其屋,居者有佳屋,并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二)科学规划,同步推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快县城旧城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同步推进东南片区新城区建设,扩大__筒、犀浦和红光城市片区规模,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生态人居地,打造都市后花园,增强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口来__县购房置业。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拆迁安置政策,结合__县实际,依法拆迁安置,切实维护被拆迁居民的利益;在不断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积极制定__县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使该产业的发展更为有序合理;对土地实行非饱和适度供应,保持土地的卖方市场,防止以地生财,将房地产业导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适应住宅地产郊区化和大盘化的趋势,对城市片区房地产开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避免地块分隔过小、业主林立、开发档次低、物业管理落后等现象,使房地产走上品牌、规模发展之路,并以此推进__县城市品位的快速提高。
(三)招大引强,实施成片开发和品牌战略。品牌是消费者最能直接利用的信息。__县应着力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全面实施房地产品牌战略,走规模化、精品化开发路子。以第26届成都市房地产交易会为契机,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抓好“打开西部21世纪的财富之门,共创西部21世纪的财富生活空间”的主题宣传,依据“成都西部新中心”的定位,加快各类房地产开发建设,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购房需求。努力提高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小区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化管理、防火监控及保安自动化体系建设;推广西区花园的开发建设模式,注重小区环境营造,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精品化发展,犀浦镇因离市中心较近,外来购房者较多,应以开发中高档住宅小区为主;合理安排中小户型比例,满足__县普通百姓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寻求户型平衡,在__筒镇要适度开发中档住宅小区,以满足普通居民住房升级换代的需求;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建设,保证拆迁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考虑以五六层的多层公寓为主,辅以一定小高层和联体别墅,满足部分高收入群体的高档消费需求。
[关键词] 房地产 现状 价格 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不但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和人民的居住条件,还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巨大积累,为城市建设开辟了重要的资金渠道,并且带动了建筑业、金融业、建材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在房地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商品房价格偏高及涨幅过大,一般老百姓买不起房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
一、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所处的现状
从经济发展的宏观阶段来看,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是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而存在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房地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是久性的,是绝对的,而作为支柱产业是相对的,只是存在于一定的时期内,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只存在于经济起飞到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即房地产业的发展呈现倒U形曲线(如下图)。所谓的房地产业发展倒U形线是指一个国家经济起飞时,推动房地产业增长较快的因素有: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工业用房及其他公用房的需求、居民收入的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水平、城市化加快吸纳农业人口进城,此时房地产业以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增长;但是,在经济起飞到发展成熟阶段,然而,国民经济经过一个时期的快速增长以后,基础建设投资下降,新建商品房减少,此时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会削弱,房地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或消失,只能继续发挥基础产业的作用,此时房地产业发展速度逐渐放慢,甚至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其发展轨迹呈倒U形曲线。一般来说,在倒U形曲线起止两端(A、B)之间的时期,房地产业除了具有常规功能特征基础产业特性外,还具有支柱产业的功能特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AC阶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处于后B阶段。
从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状况来看,全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已成为人们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6月深圳的房价比去年均价上涨了70%,全国其他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同比、环比均继续上涨。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产业,房价增长过快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得“居者有其所”难以实现,更对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二、影响房地产价格运动的因素分析
在市场经济时代,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房地产价格运动受到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和商品供求规律的支配和影响。
1.价值规律对房地产价格运动的影响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房地产的价值由生产房地产的成本决定,主要包括建材费用、设备购买及安装、人工工资、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商利润等多项组成。
现在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出让多实行拍卖制度,房地产商为了拿到土地,竞高报价,土地出让费不断攀高,地价在房地产成本中比重急剧上升,城市土地出让费是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重要来源,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地方土地出让费和房地产税金占财政预算的四成以上。少数地方政府为了维护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管制不严,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抑制价格的上涨,或者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物价和人工工资的上涨、土地费用的增加及房地产商不断增加的超额利润,是造成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2.货币流通规律对房地产价格运动的影响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成反比。由于纸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一般也不具备储藏手段的职能,所以一旦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它不会自动退出流通,比如贬值,造成商品价格上涨,即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经济GDP增长很快,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的贬值也是造成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3.商品供求规律对房地产价格运动的影响
商品价格除了由商品价值和货币本身决定以外,同时还受到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有支付能力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如果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发生变动,需求就会向价格变动的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商品的需求也会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应会上涨到价值之上;当供过于求时,价格又会下跌到价值之下。我国城市化率比较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商品房的实际需求增加,在土地和商品房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自然上涨。更有学者根据我国的人口结构预测,10年内我国商品房价格都是一直上涨的。
三、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几点建议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城市进程中的重要产业,优先加快发展是必要的,但是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房价与大多数人的收入相比甚高,房地产业呈不理性化发展的趋势令人堪优。如何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政府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预售制度让开发商获得消费者的预付款,节约开发资金周期,把部分金融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一是降低老百姓的购买风险,购买现房可以货比三家,让承诺在现实中得到检验;二是夯实了开发商的实力条件,在市场退出机制不明的情况下提高了开发商的门槛;三是开发商承担了更多的开发资金贷款及其利息带来的风险,为了获利,开发商会尽早出售现房,减少囤房不卖现象,有利于房价的稳定。
发达国家多不预售期房,从理论及现实需求来看,我国取消预售是可取的,但一步到位会增加开发成本,使得新建商品房急剧减少,造成供给不足而房价上涨,效果适得其反。取消预售制度只能是逐步进行,必须有个过度期,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规范建筑承包责任制,违规操作的垫资不予保护;
(2)公布实施取消预售制度时限,例如以1年为期限,让各开发商做到心里有数;
(3)展开详细调查,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实施取消预售的实质步骤;
(4)规范土地出让制度、尤其是土地规划条件,必须事先论证并公证公开;
(5)规范建筑承包制度,对开发商自由资金结合项目进行审查。
2.加强对集资合作建房的监管
为应房价持续上涨和政府调控失效的情势,民间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呼声愈来愈高,温州去年年底第一个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成功应运而生,立即引起全国高度关注。集资合作建房实质是一种民间力量和民众智慧参与房市调控,有利于为政府分担压力之举,政府对集资合作建房应当是监管而不是监制:首先、对于集资合作建房这一新生事物,政府应从既有法律规范入手,监管其操作流程,通过有意识和主动的干预,对集资合作建房加以引导,预先防范机制的确立,有效防止出轨现象行为;其次、政府应在土地、资金及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把集资合作建房建设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一起作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措施。
现在政府对集资合作建房处于管制状态是有必要进行调整的。集资合作建房顺应了普通民意诉求,央视调查数据显示,有95%的人支持集资合作建房,有43%的人认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一种全新房地产开发模式;集资合作建房降低了房价,以温州集资合作建房为例,房屋建成后每平方米成本5300元/平方米,远远低于周边楼盘价的10000元左右每平方米,终结了发展商牟取的部分暴利。在国外这种集资合作建房模式十分普遍,已经成为欧美国家解决收入工薪阶层住房的有效途径之一,得到了政府在土地、税率等个方面的有力扶持,这点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3.强化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作用
地方政府应尽快对基于市场体制的房价规律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及时调整楼市调控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重,要增加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的建设用地的供应;二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增加廉租房的供应,完善经济适用房的制度,加强对集资合作建房的管理,解决好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三综合运用税收、金融贷款等经济手段,努力保持市场房地产价格的稳定,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炒房。只要地方政府从以人为本的实宗旨出发,而不是仅仅维护开发商的盈利、政府的税收等既得利益,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还是大有可作为的。
参考文献:
[1]孙斌艺:现代房地产市场研究理论和方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