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0: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试从企业风险库的建立及运行方面着手,探讨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建议和办法,以期能为企业风险库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审部门企业风险库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库也逐步走进了管理层的视野。企业风险库收集、归类、跟踪已识别的各类风险信息,能够帮助管理层特别是内审部门了解、掌握企业的风险现状及变化趋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实践当中由企业内审部门承担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此,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就成为摆在内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基本原则
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运行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
企业风险库建设涉及到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内容包括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其建设与完善绝非能一日而就。作为企业内审部门,可采用电子表格形式,先将比较熟悉的内控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类风险纳入风险库进行监管,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它风险逐一纳入企业风险库进行跟踪管理。
2.形式规范原则。
企业风险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承载着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重要资源,企业管理层从中获取有用的管理信息和风险提示。因此,风险库的形式必须规范,既能承载企业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又能让相关部门在日常业务中借鉴。
3.定期维护原则。
在风险库建立后,运维工作成为关键。没有日常运维的风险库,即使建立时风险数据比较全面,也将逐步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失去其价值。维护周期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少于每月一次。
4.信息化辅助管理原则。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风险库数据量快速增大,日常维护工作耗费大量人力,运行成本变得高昂;风险库应用在企业内逐步推广,维护及使用部门增多,电子表格的协作受到考验。因此,风险库载体由电子表格向专业软件演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内审部门在风险库设计及日常运行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二、风险库建设
必要的人员配置和项目预算是风险库建设和运行的前置条件,决定了风险库建设和日后运行状态的优劣。内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风险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成立项目组安排专门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风险库建设的步骤、方法等计划;报批项目组人员配置、工作职责、项目预算等;拟订风险的搜集、分类、分级、录入、运维办法等。风险数据库建设人员应包括内部审计、内控、法务、财务、企管等人员;后期维护人员应不少于一人,可视企业规模设为兼职,但必须有确定的人员和工作责职。风险库在内容方面和结构要素方面应包含下面内容:
1.内容方面,
风险库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类:战略风险、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细分之下还包括生产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纳入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
2.要素方面,
风险库应有风险名称、风险描述、分类、等级、控制流程、风险主控部门等要素,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增补部分项目,以达到对风险进行充分管控的目标。风险名称应简单易懂,如“上海办事处售后存货损失风险”。风险描述内容应具体明确。风险分类原则上按内容区别,如内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风险等级评定时,要考虑具体风险的年发生频次及每次发生的损失金额。控制流程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填写。风险主控部门同时也是风险应对的主要责任部门。风险应对措施不仅包括风险主控部门报送的应对措施,还应包括内审部门对应对措施落实的检查情况。风险状态以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确认,如识别、评估、应对、跟踪、结案等。
三、风险库运行
风险库运行的基本理念是,以数据库作为支撑,通过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企业风险,对企业管理提供建议,使管理层能够较快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同时,跟踪风险的发展状态,实现企业动态风险管理。风险库的运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风险,甄选入库。
风险的识别可依据相关的资料和以前的审计发现,使用清单法、调查法、流程图法和事件树等方法来进行。通过上述方法并广泛走访调查,能够相对全面的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过风险识别后,可得出企业运营中的常见风险,进而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甄选,优先将具有管理效益的风险纳入企业风险库。在确定风险等级时,应考虑年发生频次和每次可能损失金额。当风险项目需要采用总分类管理时,可以采用电子表格的分组功能实现。
2.评估风险,组织应对。
内审部门应对已纳入风险库的风险项目进行分析,明确风险主控部门和控制流程,并督促风险主控部门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在应对策略方面,可供选择的有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授受等。制订具体应对措施时,风险主控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内审部门应对制订的应对措施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认是否能够达到企业决策的风险管控目标。
3.监控风险,跟踪落实。
内审部门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持续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主要途径有风险主控部门定期汇报、日常走访了解、专项审计报告确认等。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已识别风险变化情况、风险应对措施实际落地情况和应对风险效果、残余风险和衍生风险情况;针对风险应对措施实际效果考虑是否追加或减少措施。
4.信息共享,全面管理。
内审部门定期整理风险库数据,形成报表传达各风险主控部门,内容包括对各个风险的评估、决策、应对措施和处置结果。风险库日常对风险主控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开放各自业务范围内的风险信息权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风险管理规范花、制度化,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综上所述,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应用以防范和解决企业风险为主线,通过系统评估和记录企业内控漏洞和风险状况,评判应对措施,有利于加强企业内控工作和增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风险库对于企业建立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实现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冯安平 单位: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
首先,来了解一下风险的内涵。从定性方面来看,所谓风险是指投资经营活动中,某一或某类事件以某种概率发生时给企业的经营目标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如此,企业可在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上综合量化评估风险、从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境外电力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及综合性要求较高的管理,它的管理范围涉及到境外电力项目投资的每一个环节。
2.1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风险管理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企业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关于风险管理的范围、风险管理的深度及风险管理目标各有不同,故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也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结合实践认为境外电力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在内容上涵盖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投融资、财务管理、法律事务、人力资源、项目开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各项业务流程。实质上就是决策层在公司投资经营活动中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或在公司承受范围之内承担风险的过程。
2.2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境外电力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系统,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实施、监控及调整三个阶段。
3境外电力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与应对措施
境外电力投资项目一般专业化程度较高,且技术相对密集,投资金额较大,投资时间较长从而面临各种风险。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尝试对境外电力项目投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风险进行列举、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1)战略管理风险。战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自身定位、战略规划不清晰导致战略管理不清晰;或者企业战略规划清晰,但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执行导致不能实现战略目标应对措施为:一是开展战略评估,如选取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开展战略对标分析,系统梳理出公司的发展优势及短板,明确公司的发展战略。二是避免战略制定和实施之间的脱节,即在开展境外电力项目投资过程中要考虑到战略性的问题,不能偏离公司战略目标。2)政策/国别风险。政策/国别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党斗争频繁导致政局不稳、政权更迭,宗教及民族冲突或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使企业的境外电力项目投资活动在该国遭遇困难甚至导致损失或失败的风险。应对措施为:一是在尽职调查阶段,加强境外电力投资项目所在国风险识别,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做好资源评价和项目评估,确保项目在经济上可行。二是投资决策阶段,根据需要考略购买政治险,如向国家官方信用保险机构、多边信用保险机构或专业的电力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来覆盖战争及政治暴乱、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从而规避和降低政策/国别风险。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东道国的电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如限电导致销售渠道无法锁定或电价大幅波动造成投资回报不满足预期收益的风险。应对措施为:一是在项目的前期筹划阶段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避免盲目投资。二是企业可以与在东道国政府有一定影响力的国营或私营电力公司签订长期电力销售协议、照付不议协议来全部或部分锁定销售电量从而部分或全部规避市场风险。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制造及安装等相关技术指标与东道国的要求不一致,或者因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的精度不满足设计技术要求从而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如在北欧地区投资风电项目,北欧冬天气温降至-5℃~0℃时,常常发生风机结冰现象,而冬季风机结冰频发之时往往也是一年之中风资源最好、用电需求最大以及电价相对最高的时期。这就要求在项目设计阶段要考虑安装除冰系统,在计算项目净发电量时需考虑寒冷天气造成叶片结冰所带来的电量影响,而尽最大可能确保该种工况下的发电量就给风机结冰监测装置及除冰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安装提出了很大的技术要求。应对措施为:一是确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勘察、设计报告的精度与深度且符合东道国强制性技术标准。二是重点监控土建施工、设备制造及安装工程的关键控制点,确保项目达到设计技术要求从而保证项目的发电量,确保项目收益符合投资预期。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融资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不能及时交易而违约,或者在项目交易阶段,因汇率波动而导致换汇成本增加,或者因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引起当地货币贬值而造成项目损失或收益降低的风险。应对措施为:一是在项目立项阶段就要明确融资的资金结构,确定股本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以及资本金的来源和出资保证,避免融资不到位风险。二是在项目投资评环节时,强化汇率风险识别、评估,模型汇率假设,充分分析外汇走势,采取相对合理的汇率假设。使用适当的金融工具锁定汇率波动风险敞口。三是尽量实现投资贷款币种与项目收益币种保持一致,形成风险自然对冲。6)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项目存在违反东道国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禁止的内容或法律尽职调查阶段识别出的重大法律风险未得到有效应对。应对措施为:一是建立健全合法合规管理体系,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理念。二是针对法律尽职调查中识别出的风险要有应对措施并跟踪、监控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及时动态调整。三是一旦出现法律纠纷,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把握最佳诉讼机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本文试从企业风险库的建立及运行方面着手,探讨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若干建议和办法,以期能为企业风险库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审部门;企业风险库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库也逐步走进了管理层的视野。企业风险库收集、归类、跟踪已识别的各类风险信息,能够帮助管理层特别是内审部门了解、掌握企业的风险现状及变化趋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实践当中由企业内审部门承担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此,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就成为摆在内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基本原则
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运行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企业风险库建设涉及到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内容包括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其建设与完善绝非能一日而就。作为企业内审部门,可采用电子表格形式,先将比较熟悉的内控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类风险纳入风险库进行监管,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它风险逐一纳入企业风险库进行跟踪管理。
2.形式规范原则。企业风险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承载着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重要资源,企业管理层从中获取有用的管理信息和风险提示。因此,风险库的形式必须规范,既能承载企业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又能让相关部门在日常业务中借鉴。
3.定期维护原则。在风险库建立后,运维工作成为关键。没有日常运维的风险库,即使建立时风险数据比较全面,也将逐步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失去其价值。维护周期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少于每月一次。
4.信息化辅助管理原则。随着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风险库数据量快速增大,日常维护工作耗费大量人力,运行成本变得高昂;风险库应用在企业内逐步推广,维护及使用部门增多,电子表格的协作受到考验。因此,风险库载体由电子表格向专业软件演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内审部门在风险库设计及日常运行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二、风险库建设
必要的人员配置和项目预算是风险库建设和运行的前置条件,决定了风险库建设和日后运行状态的优劣。内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风险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成立项目组安排专门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风险库建设的步骤、方法等计划;报批项目组人员配置、工作职责、项目预算等;拟订风险的搜集、分类、分级、录入、运维办法等。风险数据库建设人员应包括内部审计、内控、法务、财务、企管等人员;后期维护人员应不少于一人,可视企业规模设为兼职,但必须有确定的人员和工作责职。风险库在内容方面和结构要素方面应包含下面内容:
1.内容方面,风险库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类:战略风险、内控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法律(环保等)风险等,细分之下还包括生产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纳入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扩展原则。
2.要素方面,风险库应有风险名称、风险描述、分类、等级、控制流程、风险主控部门等要素,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增补部分项目,以达到对风险进行充分管控的目标。风险名称应简单易懂,如“上海办事处售后存货损失风险”。风险描述内容应具体明确。风险分类原则上按内容区别,如内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风险等级评定时,要考虑具体风险的年发生频次及每次发生的损失金额。控制流程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填写。风险主控部门同时也是风险应对的主要责任部门。风险应对措施不仅包括风险主控部门报送的应对措施,还应包括内审部门对应对措施落实的检查情况。风险状态以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确认,如识别、评估、应对、跟踪、结案等。
三、风险库运行
风险库运行的基本理念是,以数据库作为支撑,通过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企业风险,对企业管理提供建议,使管理层能够较快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同时,跟踪风险的发展状态,实现企业动态风险管理。风险库的运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风险,甄选入库。风险的识别可依据相关的资料和以前的审计发现,使用清单法、调查法、流程图法和事件树等方法来进行。通过上述方法并广泛走访调查,能够相对全面的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过风险识别后,可得出企业运营中的常见风险,进而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甄选,优先将具有管理效益的风险纳入企业风险库。在确定风险等级时,应考虑年发生频次和每次可能损失金额。当风险项目需要采用总分类管理时,可以采用电子表格的分组功能实现。
2.评估风险,组织应对。内审部门应对已纳入风险库的风险项目进行分析,明确风险主控部门和控制流程,并督促风险主控部门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在应对策略方面,可供选择的有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授受等。制订具体应对措施时,风险主控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内审部门应对制订的应对措施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认是否能够达到企业决策的风险管控目标。
3.监控风险,跟踪落实。内审部门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持续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主要途径有风险主控部门定期汇报、日常走访了解、专项审计报告确认等。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已识别风险变化情况、风险应对措施实际落地情况和应对风险效果、残余风险和衍生风险情况;针对风险应对措施实际效果考虑是否追加或减少措施。
4.信息共享,全面管理。内审部门定期整理风险库数据,形成报表传达各风险主控部门,内容包括对各个风险的评估、决策、应对措施和处置结果。风险库日常对风险主控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开放各自业务范围内的风险信息权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风险管理规范花、制度化,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库的建设及应用以防范和解决企业风险为主线,通过系统评估和记录企业内控漏洞和风险状况,评判应对措施,有利于加强企业内控工作和增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风险库对于企业建立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实现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
[2]胡杰武.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94.
关键要:海洋石油工程;作业危险评估法;安全;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为切入点,结合海洋工程企业中的项目为依托,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法从而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海洋工程项目风险则是指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建造、安装、调试以及后期投入使用各个阶段可能面对的损失。项目的风险在任何项目的任何过程中都会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的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从而导致延长工期、增加成本、甚至项目失败影响企业声誉。任何海洋工程项目都有一次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项目风险也具有随机性、相对可预测性、渐进性、阶段性、突发性等特点。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根据海洋石油项目的整体特点,基本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大类。可控风险指的是以人的主观能力可以控制住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可以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比如施工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等;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一般不能有效的规避或者采取预防的措施,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等等。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海洋工程的项目与传统的土建项目有着明显的区别,海洋工程的项目交叉作业多、涉及专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参与人员及设备较多等特点,那么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出属于哪类风险,这就要求首先做好风险的识别。以海上组块的安装为例,根据海上安装的施工方案,将该组块的海上安装过程分为“作业船就位、抛锚”、“组块挂扣”、“固定切割”、“组块起吊”、“组块就位”及“组块固定”这几个过程,通过对每个过程中参与作业的设备、人员及外部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了每个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如作业船就位、抛锚过程,参与的机具船舶有:发电机、绞车、锚机、通讯设备、两条辅助船舶及相关设施。参与人员有:作业船及辅助船船员、定位人员、指挥员。因此这个过程中可能的风险有:发电机及绞车故障、通讯设备故障、人员误操作、未按方案布锚、走锚等风险。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几个作业过程的风险因素。因此有效的识别风险,是为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
在项目风险识别之后马上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项目所有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后进行综合评价,区分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如果有必要需要建立风险模型,通过专家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
(一)项目风险的评估的方法
项目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作业危险评估法、期望值法、事故树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而海洋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的评估方法是作业危险评估法(LEC法)。
(二)海洋项目风险评估
以海上平台安装为例,在海上平台的安装过程中,相关人员识别出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突发安全风险后,应该立即组织专家组对该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措施的无效状态”、“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度”、“事故可能损失后果”的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得到了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值及危险等级,为下一步风险的应对提供基础。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方法
在风险评估完成后,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专家组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应对风险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笼统的归纳后有以下两种:1、控制方法,及发现风险后提出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主要以风险回避、风险遏制和风险转移等手段。一般情况下对于海洋工程中的可控风险,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手段进行控制。2、利用财务手段。在海洋工程领域,大多数情况下业主都会要求分包商进行购买海事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摊,尤其是在重大设备设施的运输、吊装等作业行为前,都需购买保险釆用财务的手段将项目风险进行转嫁。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原则
1、风险应对有针对性原则。在项目进行中,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势必会浪费企业资源。2、风险应对可操作原则。在发现风险后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中都必须可操作性,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否则对防范风险没有任何意义。3、风险应对最大执行力原则。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后,应引起项目经理的足够重视,从项目高层着手保证这些控制措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4、风险应对全面原则。一般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化等特点,必须全面的指定有效的措施,需要采取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予以全面控制。5、风险应对措施与经济成本相协调原则。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在相同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成本较低方案。6、风险应对能力导向原则。控制安全风险时,主要以预防为主,在能力范围内可消除的必须进行处理,无法消除的最大化的削弱风险。
四、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监控
(一)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
项目风险的监控是在对项目风险管理指定相关措施后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监视和控制。
(二)项目风险监控的目标
在项目风险监控措施的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达到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及早识别是否还有新的风险,避免已经发现的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总结经验教训在本文中项目风险监控虽然处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最末端,但是风险监控是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项目风险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综合考虑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特点及各类分析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对组块的海上吊装安装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依此建立了风险源及风险识别、评估表,并基于尽早的识别风险,尽可能避免项目进行中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项目风险发生以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的目的,建立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海洋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组块海上安装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类似,需要对全过程的作业信息进行收集并处理,识别出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应对,然后评估每个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及风险等级。若应对后的风险等级仍然较高,那就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若风险等级较低,则代表风险受到控制,可以继续作业。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全过程实施风险监控,确保识别出所有的安全,且风险的应对措施能够被有效的实施,或对应对措施效果不好的风险进行整改。从而保证项目内每个风险因素都能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增 孙诗杰 曹德明 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洪浩.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J].抚顺市中医院学理论.2011.
[2]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
[3]张俊.浅析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4]葛治江.国际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建设.2009.
【论文摘要】 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这一过程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对内外部因素进行检查以识别相关风险,对这些风险的重大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考虑使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处于自己管理的范围之内,以合理保证公司能够取得既定目标。作为寿险公司,其本身就是风险集合的中介,具有经营的高风险性,因此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更为重要。
【关键词】 风险评估
一、公司目标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立目标.设定目标是公司管理过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而非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起目标体系,就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统一协调,按照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促使寿险公司切实的凝结为一个整体。只有先确立目标,公司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目标设定是寿险公司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相关风险对策的基础。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指发生对公司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规避和减小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识别需要比较客观的进行,而且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风险事件,识别风险的过程最好与评估风险的过程区分开来。
相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风险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内部,也产生于公司外部。对于寿险公司,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是:
(1)管理层对实现公司目标的理念意识和紧迫感。
(2)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当性和完整性。
(3)公司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业务总量。
(4)公司的财务状况。
(5)信息系统电算化的程度。
(6)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分布。
(7)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规可能要求经营政策和策略的改变。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和扩张的决策产生影响。
(3)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会影响研发的性质和时机,或带来采购的变化。
(4)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会改变公司营销、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营或信息系统的改变以及强调对或有损失制定应急计划的需要。
识别公司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后,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必须保证风险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已经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风险评估才可以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量方法评估,二是定性方法评估。
风险评估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寿险公司风险的内控基本要素,是识别及分析那些可能影响企业达到企业目标或事件的手段,是决定如何构建有效内控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风险评估意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层长期以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财审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这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
三、风险处理
在评估了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之后,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这涉及基于对风险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措施包括管理层每日做出的无数决策,从确定其他供货源或扩大产品线到获取更具相关性的经营报告或改进培训计划等。合理恰当的措施会实实在在消除风险或抵销其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虑。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对风险管理的模糊认识、困惑甚至误解,进而出现风险管理导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一是要要强化经营风险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认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二是建立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标准;三是针对各种风险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现有程序对于控制已识别风险是否合适,以及完善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风险等。
四、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后,并非一劳永逸,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风险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风险监控是与控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风险监控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确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预防性监控、检查性监控、纠正性监控、指导性监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风险监控形式外,还有针对某个环节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补偿性监控,为加强计算机管理而实施的计算机监控等等。这些风险监控形式,合理保证了公司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风险。
要解决好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与监控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公司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要使风险监控在整个风险评估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对影响已识别风险或事件因素进行定期核查。
关键要:海洋石油工程;作业危险评估法;安全;风险管理
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为切入点,结合海洋工程企业中的项目为依托,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法从而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海洋工程项目风险则是指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建造、安装、调试以及后期投入使用各个阶段可能面对的损失。项目的风险在任何项目的任何过程中都会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的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从而导致延长工期、增加成本、甚至项目失败影响企业声誉。任何海洋工程项目都有一次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项目风险也具有随机性、相对可预测性、渐进性、阶段性、突发性等特点。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根据海洋石油项目的整体特点,基本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大类。可控风险指的是以人的主观能力可以控制住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可以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比如施工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等;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一般不能有效的规避或者采取预防的措施,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等等。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海洋工程的项目与传统的土建项目有着明显的区别,海洋工程的项目交叉作业多、涉及专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参与人员及设备较多等特点,那么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出属于哪类风险,这就要求首先做好风险的识别。以海上组块的安装为例,根据海上安装的施工方案,将该组块的海上安装过程分为“作业船就位、抛锚”、“组块挂扣”、“固定切割”、“组块起吊”、“组块就位”及“组块固定”这几个过程,通过对每个过程中参与作业的设备、人员及外部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了每个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如作业船就位、抛锚过程,参与的机具船舶有:发电机、绞车、锚机、通讯设备、两条辅助船舶及相关设施。参与人员有:作业船及辅助船船员、定位人员、指挥员。因此这个过程中可能的风险有:发电机及绞车故障、通讯设备故障、人员误操作、未按方案布锚、走锚等风险。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几个作业过程的风险因素。因此有效的识别风险,是为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
在项目风险识别之后马上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项目所有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后进行综合评价,区分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如果有必要需要建立风险模型,通过专家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
(一)项目风险的评估的方法
项目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作业危险评估法、期望值法、事故树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而海洋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的评估方法是作业危险评估法(LEC法)。
(二)海洋项目风险评估
以海上平台安装为例,在海上平台的安装过程中,相关人员识别出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突发安全风险后,应该立即组织专家组对该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措施的无效状态”、“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频度”、“事故可能损失后果”的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得到了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值及危险等级,为下一步风险的应对提供基础。
三、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
(一)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方法
在风险评估完成后,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专家组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应对风险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笼统的归纳后有以下两种:1、控制方法,及发现风险后提出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主要以风险回避、风险遏制和风险转移等手段。一般情况下对于海洋工程中的可控风险,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手段进行控制。2、利用财务手段。在海洋工程领域,大多数情况下业主都会要求分包商进行购买海事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摊,尤其是在重大设备设施的运输、吊装等作业行为前,都需购买保险釆用财务的手段将项目风险进行转嫁。
(二)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的原则
1、风险应对有针对性原则。在项目进行中,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势必会浪费企业资源。2、风险应对可操作原则。在发现风险后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中都必须可操作性,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否则对防范风险没有任何意义。3、风险应对最大执行力原则。在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后制定的每一项应对措施后,应引起项目经理的足够重视,从项目高层着手保证这些控制措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4、风险应对全面原则。一般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化等特点,必须全面的指定有效的措施,需要采取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予以全面控制。5、风险应对措施与经济成本相协调原则。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在相同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成本较低方案。6、风险应对能力导向原则。控制安全风险时,主要以预防为主,在能力范围内可消除的必须进行处理,无法消除的最大化的削弱风险。
四、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的监控
(一)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
项目风险的监控是在对项目风险管理指定相关措施后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监视和控制。
(二)项目风险监控的目标
在项目风险监控措施的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达到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及早识别是否还有新的风险,避免已经发现的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总结经验教训在本文中项目风险监控虽然处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最末端,但是风险监控是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项目风险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结语
本文在综合考虑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特点及各类分析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对组块的海上吊装安装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依此建立了风险源及风险识别、评估表,并基于尽早的识别风险,尽可能避免项目进行中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项目风险发生以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的目的,建立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安全风险监控系统。海洋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组块海上安装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类似,需要对全过程的作业信息进行收集并处理,识别出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应对,然后评估每个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及风险等级。若应对后的风险等级仍然较高,那就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若风险等级较低,则代表风险受到控制,可以继续作业。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全过程实施风险监控,确保识别出所有的安全,且风险的应对措施能够被有效的实施,或对应对措施效果不好的风险进行整改。从而保证项目内每个风险因素都能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洪浩.浅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J].抚顺市中医院学理论.2011.
[2]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
[3]张俊.浅析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4]葛治江.国际石油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建设.2009.
[5]章萍,盛君录,王力强.关于LEC风险评价法局限性的探讨[C].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2010.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 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隧道工程施工是交通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隧道工程一般工程量比较大、施工条件恶劣、工作集中等特点,而且隧道工程施工具有很高的风险,对于技术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还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隧道工程因其缩短里程、受高程影响较小的优点,受到了相关行业的欢迎。随着隧道数量的不断增加,隧道工程中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出来,我们要正视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和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对其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可行性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是保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与举措。对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特征与产生原因
1.1 风险特征
1.1.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依赖于工程的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
1.1.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1.1.3 发生隧道施工风险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1.1.4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
1.1.5 随着施工的深入,施工风险的可能性会加大;
1.1.6 施工风险与施工现场条件关系密切。
1.2 产生机理
1.2.1 复杂的地质条件。高速公路隧道需要穿越的围岩变化大且类别多,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围岩会与设计中预期的围岩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1.2.2 施工难度大。在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规模都较大,而能够提供的作业空间相对有限,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数量众多且结构复杂,从而致使隧道施工工艺复杂且难度较大。
1.2.3 风险意识淡薄。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建设队伍普遍存在安全风险意识淡薄、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时隧道工程工期长、规模大涉及面广,因此往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因意识淡薄而产生施工风险的问题。
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程序
2.1 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目标进行明确的过程,从而寻找出对项目可能会产生损失的因素风险管理是基于风险识别之上的,也是风险应对与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风险识别的整个过程包括风险识别报告的编制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估计风险形势、相关资料的收集、重要参与者的明确以及风险目标的确定。
2.2 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风险的评价与估计组成了风险评估,其中风险评价就是综合分析隧道施工的风险因素影响,同时将各类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与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算,找出工程项目中最为关键的风险点,从而确定其整体风险情况,为风险的处置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而风险估计则是估计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在各个阶段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后果大小以及影响范围,为工程整体风险的分析打下基础,同时为风险监控应对措施评价以及管理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2.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在发生隧道施工风险时,预定措施实施的过程通常来说,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发生风险之前,即以风险因素为对象,制定并采取控制应对措施,从而使风险得到减轻或消除,其具体措施有风险的分散、缓解与规避等;二是发生风险之后,通过在财务上的安排使项目目标因风险而受到的影响得以减轻,其具体措施有风险的保险转移与自留等。
2.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位于整个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步骤的最末,但是仍然不能对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所起的作用有所轻视,而是应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贯彻落实风险监控也属于连续的一个过程,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以风险管理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对风险处理活动进行全面跟踪与评价。
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成为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在面对各类复杂地形条件时,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探讨,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其中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对于充分了解并制定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的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崩塌或塌方风险
导致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也就是受到地下水变化受力状态与地质条件状态而产生塌方或崩塌;二是人为因素,设计与施工作业方法的不恰当而产生塌方或崩塌。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预加固围岩,设置超前管棚,通过预注浆方法对围岩进行加固,从而使围岩性能指标得以提高;利用预切槽或旋喷拱,使围岩变形减少;在隧道施工之前或是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将地表水尽量引排,减少其渗入隧道的可能性;采取眼镜法、中壁法、短台阶法、台阶法等技术实施开挖,将初期支护加强,即设置或加密钢架、喷涂钢纤维混凝土、增设钢筋网、将锚杆加长加密、增加混凝土厚度等;加强量测围岩工作,如有围岩异常或变形情况产生,则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可利用将衬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将衬砌断面形式改变、将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增加、设计永久混凝土支护等方法进行处理。
3.2 岩爆风险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高速隧道工程项目如果涉及的岩层特点为坚硬干燥埋深较大时,应对岩爆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将岩爆多发部位,即隧道拱腰部顶部新挖工作面及附近作为防范岩爆风险的关键部位;将超前释放孔设置于拱部至边墙部位;采取超前钻孔预爆松动爆破等方法,预先释放出岩层原始应力,从而使岩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减少或避免;对岩面进行洒水湿润作业,利用高压水喷射冲洗开挖的岩面,使其部分能量能够被释放;在爆破开挖后,喷射混凝土于拱顶与边墙之上,并进行钢筋网与锚杆的加设,从而使岩爆发生次数与岩层暴露时间得以有效减少;发生岩爆后,必须对岩爆部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未落地不稳定的石块必须及时清除;在岩爆风险较大的范围内必须进行防护钢棚的设置,相关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
3.3 涌水风险
隔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将隧道位置与暗河、溶洞水源流向之间的关系查明,利用铺砌排水沟开凿引水槽、泄水洞、暗沟、暗管、涵洞等方法进行堵水,如果暗河或是溶洞的流水量较小且存在其他出口或分支,则可利用注浆方法进行堵水;采取抽水机与管道排水结合的方法,进行集水井与固定泵的分段设置,同时将临时移动泵站设置于开挖面与固定泵站之间,利用潜水泵将水抽至固定泵站集水井内。
3.4 瓦斯风险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在隧道内所使用的照明装置、电器开关、机械设备等全部采用防爆型号;在隧道内严禁明火作业,禁烟,施工作业人员穿着棉制品;采取瓦斯自然排放、抽放引排等排放措施;将煤层或岩层裂隙利用泥浆或是其他材料进行封堵,防止渗入瓦斯,喷射混凝土及时将开挖面进行封闭,同时利用气密性混凝土进行封闭衬砌;如果煤层厚度超过0.3米时,就必须对其进行揭煤作业,揭煤作业前要实施超前钻孔,并将煤层地质构造、岩性、厚度、倾角、层位等情况探明;当工作面掘进至煤层到预定距离时,应设置至少两个能够穿透煤层的预测孔,以对瓦斯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应加强隧道内部通风与实时瓦斯检测工作。
3.5 岩溶风险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处理隧道底部的小溶洞时,可利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换填片石等方法进行回填压实作业,而隧道边墙的小溶洞,则可利用浆砌片石对其进行封堵处理并将混凝土衬砌加强,隧道拱部以上的溶洞,则应以其岩石破碎程度为依据,进行加设防护防拱喷锚支护加固;处理规模较大的溶洞时,则可采取加固与跨越处理,即加固挖孔桩支顶、拱桥支顶、支承柱、支承墙,整体浮放支托、边墙拱、拱桥栈桥、简支梁跨越等;在开挖岩溶隧道时,应采取与软弱围岩相同的处理方法,即进行管棚注浆预加固,微震爆破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强化。
4 结束语
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发展迅速,但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章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其他方面出发,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识别并制定相应的施工风险管理措施,是保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鲁甲杰.某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2] 冯旭.雪峰山特长隧道施工管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3] 傅冰骏.建立隧道掘进机产业促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2).
[4] 隆威,尹俊涛,尚彦军,等.上公山隧洞TBM掘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对策[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12).
[5] 王守慧.武隆隧道横洞工区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J].现代隧道技术,2009,(2).
[6] 徐德斌,程翔等.提高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建议[J].中国水运,2008,8(7).
一、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实践做法
(一)收集分析。
通过采取座谈、调查问卷、查阅档案、实地观察、咨询外部专家、官方媒体等方式,收集分析业务风险节点、操作风险节点(如流程、系统、人员等)、执法风险节点、决策风险节点等相关信息,以及内外部审计和各类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违规案件、媒体和网络负面报道等历史数据,全面分析对象存在的各类风险,对各类风险节点中影响对象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
(二)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1.客观评估。根据历史上风险实际发生统计数据或是大量的试验来估测。
①将一个已发生风险事件分解为若干个环节,通过分析计算各环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量来估测此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②通过对重要项目或重要业务流程进行足够量的模拟试验,统计出此项目或重要业务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2.主观评估。根据个人经验、预感或直觉而估测某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属于主观判断。主观估测包括以下流程:
①根据识别风险的性质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熟悉机构或项目风险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
②由每个工作组成员使用书面形式将自己的分析估测反映出来。
③整理汇总工作组成员意见,特别是汇总意见分析情况。
④工作组讨论并分析意见分歧的原因。重新分析某一变量可能出现的次数或范围和各环节点出现问题的概率,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工作组成员意见一致。从而估测出此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及损失程度。
(三)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1.风险应对策略。
①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②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③采取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
④对于可接受的风险,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2.剩余风险控制。对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后所有的剩余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形成剩余风险监控报告,并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风险应对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充分考虑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并有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
3.历史分析。定期对风险识别与应对过程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如风险分析报告等进行分析,归纳风险管理历史规律。
二、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不足与困难
(一)操作困难:强化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阻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渠道不畅。人民银行内部及与外部之间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联系协作制度,且报送风险信息资料单一,不能动态反映风险管理现状。二是信息处理手段落后。风险识别、估测、应对工作尚处探索阶段,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对风险环节的识别估测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与经验判断,存在定量分析不够、风险大小估测不准等问题。三是应对机制建设滞后。风险信息交流仅仅依靠前期准备阶段收集信息资料或进行临时流,手段匮乏,导致风险管理综合分析监测评价系统建设滞后。
(二)机制困境:风险应对机制灵活与监督机构僵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民银行管理风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内审部门发挥着主要的内部监督作用,但实际由于内审机构没有很强的独立性,监督能力往往会受到管理体制以及外部干预等因素的影响,监督作用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一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只是流于形式,独立性缺失,行使具体的监督职能时显得力不从心,更无法把监督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管理困惑:风险意识增强与人员队伍老化的矛盾。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存在“短板”,知识面不全,综合能力不高,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专业知识更新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套用老文件、老办法来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对新风险的掌控能力差,造成内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以致在审计检查中底气不足,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建议
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估测结果和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一)风险应对策略。
对风险状况所作的估测报告,应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是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方面,要依据风险分析和估测情况,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按照内部控制合理性原则,明确具体控制措施,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将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是不同业务风险环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也不相同,具体包括:从制度和流程设计上对各类风险进行静态控制,如建立双人复核制度、三级审批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等;从本单位的自我监督上对各类风险进行动态控制,如定期开展本部门或上级行的业务检查监督、审计部门开展的履职和专项审计等;还有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对各类风险进行结构控制等。三是充分考虑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做出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二)风险动态应对模型。
在进行风险估测的时候,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恰当的风险估测模型,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将各类风险节点在控制系统中进行标明,阐明其特征、控制要素,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予以明确,一旦发现有越界的行为,即对其进行及时的控制,尽可能的把损失降到最低。
1.制作样本。
①将已知风险编写为文档。通过编写风险陈述和详细说明相关的风险背景来记录已知风险,相应的风险背景包括风险问题的何事、何时、何地、如何及原因。
②根据历史上已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详细陈述,并将发生风险的原因条理化说明,特别要深入分析风险事件与产生风险的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变化与风险概率及损失度的关系,形成典型样本,作为今后此类项目审计的启示录。
③对于风险节点中未发生风险事件的项目,根据主观估测的结果,编写风险预测样本,详细说明风险条件变量的变化情况。
2.交流汇总。将所有已发生风险和未发生风险的估测样本材料通过某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共享。
①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将各单位编写的风险事件样本材料进行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风险模型。
②书面交流。通过刊物和邮件系统征集对某类风险事件或某风险节点的估测论点进行汇编,交流共享。
③根据风险节点的内容,设计一套风险样本数据库。所有员工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根据不同的类别输入其中存储,作为一个专门为风险管理服务的共享平台。
(三)风险识别与应对的辅助措施。
1.强化人员素质的提高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如何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和控制风险,很明显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第一要素。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人民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以及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在各项业务管理与操作中,最大限度减少技能缺失、责任淡薄、行为随性所造成的风险。
2.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一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结合人民银行自身的信息特点,对信息的类别以及信息的内容等进行整理,促使各类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及时准确。二是建立“风险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平台。在业务检查、内部审计、执法监察、工作汇报等途径收集的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相关历史资料,根据风险的不同种类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并向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对常规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展的风险分析,以及对非常规性业务和管理活动及突发性事件开展的风险分析。前者可定期进行交流,后者可根据事件的风险程度不定期进行交流。三是建立“风险处置预案”内部共享平台。针对各类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其等级的高低、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大小、缓急程度,就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调查估测、应急演练等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结合工作的实际和业务的变化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