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8篇

时间:2023-06-05 08:42: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

篇1

关键词:企业投资决策资本运营质量决策思路控制手段

一、引言

企业资本运营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外,属于高层次的价值创造活动,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资本进行操作,实现大范围的资本流动,借此配置企业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运营经验不足的情况,导致资本运营质量明显降低,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调整,对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与投资方向进行优化,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重组。文章以资本运营与投资决策思想作为研究核心,促进现代化企业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规模化以及可持续性准备了条件。

二、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所遵循的原则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对于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工作的重难点进行明晰,还需要从原则框架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以期完善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的途径与手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的全新模式。

1.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工作活动的主要流程、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的基本要求以及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的重难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想实践操作模式满足切实满足使用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管理人员才能够以现有的管理条件为基础,构建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體系。

2.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由于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内容多样,操作环节较多。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的相关操作之中,就要尽可能的增加法制教育活动开展方案的容错率,减少外部环境对新时期背景下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活动的影响。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批量操作,保证各个环节之中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工作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的路径与方式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的探索是一个全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企业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框架,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融资渠道的扩展以及运营决策机制的健全等几个层面入手,对资本运行质量进行提升,形成科学的企业投资决策思路。

1.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行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公司管理人员首先要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处理好企业资本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以及风险结构的关系。从具体操做来看,公司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资本结构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投资风险过大对企业资本结构带来的危害。同时在进行资本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投资环境、企业文化等基本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并针对企业资本运行质量的实际,对企业经营战略展开必要调整。在调整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需要处理好不同层面资本结构的不同需求,防止单一资本运营风险对于企业资本优化工作的带来的不利影响,借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升投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持续进行,使得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融资渠道以及资本积累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对于资本的使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资金环境,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以实用性原则为先导,化繁就简,对企业资本运营与投资方式进行优化,减少冗余环节,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债券发行、土地置换、存量资产出让以及股权出让的方式,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拓宽企业的融资能力,多样性的融资方式,能够在保证企业融资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效率,确保资本的充足性,满足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切入点,将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结合起来,这种操作方式,将企业的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序提升。

3.实现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健全。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健全,需要将企业投资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进行明晰,为快捷、高效投资决策机制的形成准备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分权,对投资决策的权限进行明细,实现决策责任的细化,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的决策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人浮于事,有助于规避人为原因出现的资本运营风险,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健全企业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对联动机制进行优化,扩大经营业务与产品类型,实现资本风险的分担,确保运营决策机制始终能够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思路探索和分析对于增强企业资本管控能力,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文章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先导,将其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方式、融资渠道的扩展以及资本运营决策机制的运作模式进行探索,确保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活动能够满足实际的企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保东.基于EVA考核模式下的企业财务价值管理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2015(11):78-79. 

[2]徐宏智.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东南大学,2015(10):102-103. 

[3]胡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监管分析[J].上海企业,2017(9):56-57. 

[4]潘泽清.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模式和实施方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25):49-50.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不同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扩展和提升,但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期和发展期。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中国民营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程度的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因素。民营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周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判断,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民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运作模式对民营企业的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企业规模的成长与企业内涵素质提高相结合的过程。资本运作作为企业规模扩张的丰要手段,也是企业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分散风险、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资本运作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其概念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降低风险、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的价值增值。资本运作是一系列将各种现有资本有效组合的动态活动。资本运营丰要涉及对企业所能控制的产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的组合、配置。所需要涉及的市场有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等。

二、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的运作环境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整合了外部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本运作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

在金融危机下,虽然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20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资本运作的概念认识上存在错误

现阶段很多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概念的起步和目的就是股市圈钱,为上市融资而融资。许多公司不是立足于自身产业的发展,而是片面追求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稀缺的资源,加大上市成本。而上市后,资金在自身产业没有投资机会,擅改募集资金用途,甚至挪用募集资金炒股。

(四)资本运营脱离主业运作

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同步考虑缺乏,危及正在健康、有序发展中的实体产业。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后,直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靠炒卖股票来进行创收活动,结果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失败了,使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风险。以资本运作为幌子进行资产重组,实际是为二级市场炒作制造概念。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手段来制造题材,实力表现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并通过炒作这些题材使企业的股票价格飙升,从中谋取暴利,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而忽视企业的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三、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策略的运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创业、成长、成熟与衰退阶段,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根据企业该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一)初创期策略

企业初创时期特点是资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这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相对便利的借款和租赁融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尽可能取得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借款,并从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担保,租赁融资按需要可分别采取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可选择经营租赁方式,为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又缺少现金时,可采用租赁融资方式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虽然租金成本较高,但筹资程序简单,速度较快。同时这一阶段,企业的员工较少,组织结构单一,这时企业往往具有自己的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求得生存。这一阶段,企业真正的投资一般为购置经营设备或购建厂房,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选择可行的投资项目,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论证和资金安排。

(二)成长阶段策略

企业经过成功的创业,进入成长阶段,其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资金积累,融资条件相对较好,资金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这时,企业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当设法从外部融资。其融资方式除了选择借款和租赁融资外,应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由于目前国家对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因而直接融资应首选股票方式融资。虽然这种方式融资程序复杂,制约因素较多,但融资金额大,风险低,能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提高其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同时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其经销盈利已经开始能补偿它在创业初期所耗用的资金。企业的组织机构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各方面日趋完善。金融界和商界已逐渐了解企业,并愿意投入资金。这一阶段已初步形成主导产品,注重用品牌去开拓市场,营造市场,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此时,由于债务资本的可能介入,企业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真正的投资行为可能集中在经营项目的扩建方面;此外,随着企业固定资本的增大投入,企业诸如存货、现金等其他流动资产会相应增加,做好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周转速度和效益也是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成熟期策略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并购整合 资本运作 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压力不断增加,很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虽然说企业并购可以促进资本运作模式的整合和发展,但并不是每一次并购都能够实现资本的有效运营,很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资本运营风险,当然国有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确保企业在并购之后能有效的规避风险,真正实现企业扩张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并购整合模式对资本运作的影响分析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并购整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战略机会,减少企业竞争,并且能够直接获取其在行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其次,通过并购整合能够获取协同效应,增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企业并购整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能够以零资本取得剩余资本,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通过并购整合模式对企业的资本运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并购整合模式对资本收入的影响

资本运作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一些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加强资本运作,但是规模扩大并不仅仅是资金数量的增加,而是需要对企业中的整体运行机制进行整改。加强国有企业的并购整合对整个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对企业资本收入的影响是一个突出部分。企业通过并购能够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这样一来,对原有企业的收入会有所增加。收入的增加有时候是来自于企业的营销利得,另一方面是来自市场垄断,一些企业通过对自身的产品结构进行改善,进一步改变企业的营销网络体系,从而获得营销收入。资本收入的增加会使得企业的利益随之增长,但是这种利益的增长需要在企业发展和综合利益之间做出权衡。合并整合后的企业在发展中会处于优势地位,这种地位也不会长久的存在,只有企业自身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并购整合模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兼并之后可以受益于规模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会使得企业的成本下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 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与供应商或者是其他团体的砍价能力,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兼并之后的企业在材料采购、产品营销等众多方面都能够统一协调,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企业中的固定成本支出,节约大量的人力消耗和财力消耗。通过企业兼并出现的企业规模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激进式的增长,与企业发展中形成的渐进式增长模式有所不同。这种激进式的发展模式对企业管理层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二、加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策略

(一)坚持国有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加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首先应该坚持国有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对国有资本进行整合,进一步实现国有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加强企业的集中管理,尤其是对国资局直接管辖的企业,按照业主相同、产业相近、行业相关的原则,将一些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不好以及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向着优势大型企业集中。有些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开放性整合,对于一些发展不好的企业可以择机退出。

(二)增强国有资本的证券化比重

国有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需要通过提高市属国有资本证券化比重的方式进行发展,借助于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各类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为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支持这些企业上市发展。

(三)加强国有企业同其他投资公司之间的合作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发展要借助于不同平台在资本运作以及资产重组方面的作用,促进不同平台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从而实现国有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其中主要的平台公司包括投资控股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以及投资基金等。通过与这些平台公司之间的合作,从而增强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运作地位。

(四)加强资本运作风险的控制

企业在并购之后往往会选择融资模式实现资本运作,但是融资模式运作资本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这关键在于融资结构选择的合理性。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应该遵循成本和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在融资成本、企业风险以及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融资,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企业并购后的风险。并购后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运营支撑,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就会让企业放弃并购行为,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都是银行贷款,虽然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融资方式,但是还是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不利于企业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选择新的融资渠道,限制比较少,并且融资周期比较短的渠道,通过融资来改变企业的负债率,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在并购之后并不意味着并购行为的结束,企业并购效益的实现关键在于后期运行情况。并购之后的企业面临着不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的融合,这个融合过程也就是企业的整合。并购整合之后的国有企业对资本运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资本运作的成本,同时还会影响资本运作的收入,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自然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限制。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秋桂.简析国有企业并购整合模式对资本运作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0,(8):94-95

[2]成小勇.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机械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企业绩效

一、引言

营运资本又称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所需持有的资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两位美国学者对美国一千家大型按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足以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营运资金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较强的流动性使该部分资金成为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剂和基础。狭义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通常用来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文献回顾

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在内容上,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单个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扩展到了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如Keith V· Smith(1979)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规划与控制的内容。(2)在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上,从流动资产周转率扩展到了营运资金周转期。西方国家早期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用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这类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指标只能从单个方面反映流动资产管理状况,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时经常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为了避免矛盾出现,Richard V·D和E·J Laughlin(1980)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3)在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上,从单纯的数学方法上转变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在财务管理教科书上常见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有:组合理论法、数学规划法、成本平衡法、概率模型法和约束条件发等,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以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文献回顾。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营运资金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后引入的,自此国内营运资金研究才正式开始。1995年毛付根在“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王竹泉等人在“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指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提出要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结合起来。

三、研究假设

1.应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应变量,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公司财务角度看,权益报酬率是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该指标包含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直接反应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与股东目标价值相一致,能反应公司的绩效水平。

2.研究假设。(1)流动资产(X1)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比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即流动资产比=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要比非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弱,企业留有过多的流动资产会影响企业总资产的盈利能力。所以提出第一个假设:a: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负相关关系。(2)流动负债(X2)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负债比=平均流动负债/平均总负债,通常流动负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短期借款虽然在融资成本上低于长期借款,但是过高的短期借款会降低当年的现金流量,还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短期偿债风险;如果企业较多的使用推迟应付账款方式进行短期融资,就会降低企业的信用,不利于企业后期融资。上述两种原因都会降低企业的绩效。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b: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3)流动比率(X3)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虽然流动比率越大可以减轻企业短期偿债风险,但是这也会导致企业绩效降低,因为流动比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就越多,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相对于非流动资产而言较弱。所以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c: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4)流动资产周转率(X4)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流动资产周转期=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周转速度就越快,公司就更容易地偿还期债务和购买更多的材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四个假设:d: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5)现金周期(X5)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现金周期是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期越短,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从而就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我们提出第五个假设:e: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6)公司规模(X6)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经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可以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此外企业规模的大小是一个企业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规模越大,则融资相对就容易,而且在融资过程中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把公司规模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并用总资产的对数来代替公司规模变量。(7)净资产增长率(X7)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成长的速度,从侧面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净资产增长越快,表明企业前景越好。本文把净资产增长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8)资产负债率(X8)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的负债越多,应付利息就越高,产生税盾就越多,就越能提高企业的价值,所以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本文也把资产负债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机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总样本数据为144个,为了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剔除了ST、PT的企业和数据不齐全的企业,最终选择108个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企业2009年度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本文使用的软件有EXCEL和EViews,其中EXCEL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EViews是用来完成实证分析。

2.描述性统计。表1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个别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特别大,高达0.9。这说明企业营运资本采用的是稳健性融资政策,采用这一融资政策,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通常比较小。个别企业保留较高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高达44,这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流动负债的作用,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还有的企业现金周期很高,达到400多天。

3.实证分析。本文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Y)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标准。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有: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现金周期、总资产对数、净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并建立模型:Y=α+β1χ1+β2χ2 +β3χ3+β4χ4+β5χ5+β6χ6+β7χ7+β8χ8+μ,其中βt是变量系数,t=1、2/、3、4、5、6、7、8,μ是方程残差。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R-squared=0.307338,Durbin-Watson stat=1.582098。

从表2我们可以得出回归方程:Y=0.1625-0.0904χ1+

0.2289 χ2-5.94Eχ3+0.0478χ4-3.96Eχ5+0.0090 χ6+0.0003 χ7+0.1300χ8+μ。从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资产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成负相关关系,即降低流动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实行激进式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风险比较大。流动负债比与企业绩效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这和假设正好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机械企业一般是大型国家控股企业,知名度、声誉比较高,管理制度完善。过多的短期负债或应付账款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危险。而企业正好利用短期借款利息的抵税好处来获得更多的节税以提高企业绩效。流动比率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可能是样本比较少,数据不够充分导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现金周期越短越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净值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拟合度为0.31,这说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可以用营运资本来解释。

五、对机械上市企业的几点建议

1.提高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只有1.14,因此企业需要降低流动资产以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缩短现金周期。机械上市企业的现金周期的平均值为82天,这说明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2天。现金周期越长越需要营运资本,越多的营运资本对企业经营绩效有负面效果。所以企业需要缩短现金周期,缩短现金周期的途径有:在不影响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或者缩短存货周转期,尽量实行零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3.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表2中可以看出,机械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是0.42,这和国外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是较低的,美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60%左右。所以企业需要提高资产负债率以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袁光才,陈菊等.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9)

[2]刘运国,黄瑞庆等.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篇5

【关键词】完善 企业资本 运营 策略 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当前大众群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受到社会高度重视,企业改革步伐迅速加快过程中,资本市场得到日渐完善与整改,企业资本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企业有利扩张,在此基础上凸显企业内部基本战略目的。应该了解到,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资本运行流程中均会出现诸多弊端与不足,资本运行对企业而言较为新颖,应用误区和应用问题也会相继出现,所以需要进行资本运营完善以至有效提升企业价值。

一、当前企业资本运营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一)资本运行孤立状况严重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资本运营有时会形成孤立运行态势,部分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资本运行是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下而存在的,其存在目的即为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资本运营质量,以经济行为模式和经济活动模式产生,内部具备一定高智力性特点和非生产性特点以及高收益性特点等,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与此种企业经营模式。此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践阶段,资本运用极易出现操作偏差,由于资本运行是指企业并购产权资本运作和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资本运作,除此之外,还相应的涵盖了生产经营基本内容,后者目的即为有力达成企业资本增值与企业股东价值提升。假设剔除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要素,那么最终企业主业便会被抛之脑后,企业经营风险会随之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二)过度注重资产扩张

企业兼并重组环节中,资产规模扩张被视为重点,此项内容是达成企业经济规模效益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与企业资产规模扩大和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等同。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并不是企业资本运行的过程,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相连概念中,不单单有了企业规模就会产生企业绩效。需知,企业运用兼并重组阶段,但企业资产总额增加不是主要目标,实际目的即为且整体战略形成,需要遵循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原则,以此类要素作为企业资本运营前提,盲目投资模式并不可取。

(三)多元化经营弊病

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会由主企业风险合理分散,有力掌握盈利机会,以至有效提升企业资本具体运营效率。但是在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短缺状况时有发生,同时也会相继出现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现象和企业本体投资膨胀现象等,企业会将精力过多放在外行业发展之上,此时企业成本便会大幅度正价,企业内在主业竞争力度便会有所缺失。我国多数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力均相对较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需要深度明确企业发展目标,随后在目标指引之下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保障,新型企业产品滋生,企业应学会利用,单纯技术开发难以达到预期企业发展标准要求。

二、企业资本运营完善策略要点分析

(一)企业资本运营理念创新

作为企业自身,应树立较为正规的资本运营理念,随后建立科学策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具备系统化特点和复杂化特点等,企业资本运行所涉范围较广,会波及企业管理不同环节,企业领导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群体需完成系统规划工作,不能应付了事。企业本体财务资源配置优质策略就是要求企业能够观察市场形势,反其道而行势必会丧失有力投资时机,企业因此会造成倒闭。企业家应该正确认识公司战略要素与公司资本运营要素间的主要关系,将资源优化配置作为战略指导,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策略执行应基于企业发发展战略,而后才能进行正规企业资本运营方案制定。

应按照企业外在环境中发展实情信息进行综合考虑与利弊权衡,企业发展阶段资产特性内容和企业融资项目资本结构内容以及企业融资项目资本成本内容等均是其中重点,需合理筛选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资本运营模式。通过正确资本运营理念创新来深刻认知资本运营本质,资本运营并非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是以培育和发展企业竞争能力为主要前提的,应与基本企业经营战略要素之间保持一致。

(二)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创新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进行优良企业资本运营机制高效创建,此时应合理规避各类企业金融风险,旨在有效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资本运营质量。广义之上的资本运营机制主要分为四种,即为资本运营风险机制内容、资本运营效率机制内容和资本运营调节机制内容以及资本运营发展机制内容。企业资本运用过程控制与科学决策均依赖于上述要素,主要涵盖了前期风险评估内容和前期风险机制预测内容以及前期企业并购重组内容,可进行资本运营绩效分析评估结构体系构建与完善,对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加以创新整改,以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管理中,人治化管理与法制化管理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管理制度建立与科学操作程序建立来实现企业管理决策优化,有效降低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再者则为人力资本运营模式创新,通过管理技能完善和管理方法完善以及管理手段完善来促进资本运营理念创新,关键点即为企业家队伍建设,需进行综合式企业人力资本运行模式执行,随之进行优质企业人才筛选制度建立和优质人才录用机制建立等,更好更优的丰富企业人才创新机制与管理机制,将人力资本开发战略付诸于实践。

三、结束语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当前资本市场不完善状况仍旧存在,加之部分企业无法正确理解企业资本运用含义,一味追去资产规模扩张。此种现象出现势必会带来严重操作后果,消极多元化经营和企业低成本扩张策略执行只会带来反面效应,所以只有适时进行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完善才能达到预期资本运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平安.资本运营十大观念[J]. 企业管理,2010,(04).

篇6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大幅上升

企业资本運营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普及发展态势稳定,其目前受用对象已日趋稳定,因此其核心竞争力和国内的影响力都处于不断高涨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超前迅速,且许多层面以及企业的影响都是源自于西方欧美国家,而企业资本运营的诞生也是在西方自己经济体制之后完善工作进程中提出的,因此可以说,企业资本运营也是当前我国部分类型企业的一部分,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带动作用之下,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化,且其对企业合理化的实力提升与开创都让我们看见了企业资本运营之所以深得人心的内在因由,由现状之中洞见,其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近期依然会得到充分支持。

(二)企业资本运营现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资本运营虽然现今应用广泛,实力空前,然而其依然存有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其自身的完善问题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已无可挑剔。但是其在落实工作中问题出现便层出不穷了,一方面我国企业管理工作者对于企业资本运营的理解与认识不足,致使在工作开展进程中问题出现不断且后期的干预工作也大多无济于事,因此人员素质的提高或相关工作的介绍与培养应当被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与探索,此外监管力度的加强也能在其效益提升上起到一定的功效,问题的着手主要集中在后期围绕资本运营的落实与应用上。我国目前资本运营的相关保护法律以及机制并不足够完善,这也导致了其在发展进程中受到相当大的阻碍,应当被及时解决的。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未来发展的研讨与分析

(一)企业资本运营当下问题的解决建议

企业运营当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与企业运营实际落实上,因此笔者认为对其问题的解决也应集中在实际进展层面上,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我国不但应该加强应用于普及工作,也应逐步反思反馈,对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资本运营工作实际落实上不出问题,与此同时,合理强度的监管工作加之辅助,企业资本运营必然会得以提升。

(二)企业资本运营创新性思维的融入分析

面对风险,由于企业本身就是江湖,起落难定,受到多方面不可控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其动态更变中也保有一些恒长不变,要对这些恒长不变的东西加以更大的把握与理解,资本运营企业面临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对于具体风险往往是不可控的也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企业资本运营应重点考虑防范机制的巧妙运用,在问题发生之后尽快干预和缓解问题,促使问题后果严重性降到最低,这是很重要的,当然防患于未然的先决工作也应被合理展开与体现。

(三)企业资本运营功效增长的开创性分析

企业资本运营是助力和保障企业资金实力正向发展与开创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其是不局限于当下能从企业未来发展上以远见卓识入手的,企业资本运营具有非常意义,它开创了企业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的格局,给它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蓬勃血液。企业资本运营的目的在于助力企业经济增长,使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为其带去更蓬勃与希望的企业动力,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充满可行性与挑战性的企业助力发展方式。企业资本运营功效也就是指帮助其目的更快更好地落实与完成,而增加其功效性也就能使目标达成过程变得便利而简洁,这是极为可观的一条思路线索。对于其具体功效加强的行为内容,笔者认为效率的提升往往是需要足够的监管工作加之以正向干预的,除此之外监管工作加强的同时,也应对人员的素质提升方面工作予以不断的高度重视,企业资本运营虽然是有严格的理论依据与制度约束的,但是其经管者、执行者等都是人类自身,因此要投诸足够的人文关怀视角,其效率增长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资本运营;策略及建议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密不可分的两种经营行为,生产经营是为了把企业做强,资本运营则可以把企业做大。纵观世界历史,全球各大知名公司,几乎都经历了初期仅仅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经营活动已不能满足公司追求的规模效益,公司以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取得了规模迅速扩张、价值大幅提升。

一、资本运营概念

资本运营是指公司把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即所拥有的各种资本,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营运,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经营活动。简单的说,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

在全球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国有企业已不满足于生产经营,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资本机构,运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且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问题:

(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国外的资本市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体系相对完善,资本运营模式相对成熟;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短,部分相关体制并未建立,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权、债券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不成熟。

(二)产权关系不明晰。中国行政管理基本呈“金字塔”型结构,国有企业产权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确定责任人,尤其在资本运营中,易出现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这很可能在资本运营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政府干预相对较多。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与各级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人有任免权,即企业的经理人实际是政府的利益代表,在资本运营方面,企业经理人的最终决策可能反映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国有企业实际所需。

(四)部分国有企业割裂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但有部分国有企业,将资本运营置于生产经营之上,为了扩大规模而不加选择的并购。这样,可能反而使企业失去原本的竞争优势。

(五)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相对简单。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资本运营模式仍然以实物产权交易或债权为主,其它方式为辅;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运营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国际化,相对简单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及建议

(一)积极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快资本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保障其稳健发展;其次,完善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主体,规范其运作方式;再次,适时引入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促进资本市场上资本交易模式的多元化、国际化;最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上市主体,保障投资者权益。

(二)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管理权限、管理职责。

针对中国产权关系的相关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对国有产权的管理权限、职责,由立法机关完善各项法规并监管其实施情况。国有企业定期向立法机关报告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情况,构造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运营组织架构,使国有资产真正能通过资本运营保值、增值。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曾经以全民所有制的模式存在,近些年,大部分国有企业已从全民所有制改制为公司制,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在改制后,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并通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使国有企业在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国有企业引进并打造高素质资本运营人才队伍,并建立科学的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的管理制度。

资本运营得以实现依赖的是资本运营专业人才,国有企业应引入高素质的具有专业背景和实际经验的资本运营人才队伍,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同时具有生产经验和资本运营意识的管理型人才,促使国有企业建立起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国有企业应有效运用资本运营人才队伍,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型,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使企业经营生产和资本经营实现双赢。

(五)国有企业运用多种资本运营模式,扩大企业资本规模。

资本市场是现代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平台,国有企业应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企业投融资模式,通过企业重组、国内外IPO、借壳上市、买壳上市、兼并、收购等不同方式,从资本市场投融资,扩大企业融资规模,促进企业资本的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并扩大企业收益和影响力。当然,资本运营能为国有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企业必然也会面临一些风险,但企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结语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宏观方面,国有产权管理权限和资本运营制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有效开展的迫切需求;微观方面,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改革、人才队伍建设、资本运营模式研发等,已成为企业实现资本运营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仅仅靠生产经营已不能实现,企业只有通过把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有效结合,发挥其各自优势,才能解决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投入更多的力量,解决资本运营相关问题,并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资本运营模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增值。

参考文献

[1]安冬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探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02).

[2]黄珏.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及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3]蒋茵.国有资本运作模式及资本市场完善问题探讨[J].财政研究,2004,(04).

[4]毛剑峰,胡林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0,(08).

[5]毛剑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非系统性风险防范――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视角[J].特区经济,2011,(02).

篇8

1.资本运营风险的定义

所谓资本运营风险是指资本运营主体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资本运营失败或使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

这一定义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①资本运营风险的直接承担者是资本运营主体,即资本运营企业,而不是资本的所有者,尽管它也给资本所有者带来了损失;②资本运营风险主要来源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即环境的不确定性;③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也是导致资本运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④资本运营风险存在资本运营失败和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两种后果。这里,资本运营失败是指资本运营活动中途中止,如兼并企业受到被兼并企业反兼并的抵制而不得不终止兼并活动;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是指资本运营活动虽然成功了,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率,如1994年美国桂格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了SNAPPLE公司,但因双方经营风格和营销系统差异太大,盈利急剧减少,最后迫使桂格公司于1997年3月2日将SNAPPLE公司卖给TRIARC公司。

2.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

2.1 资本运营风险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资本运营风险的本质特征。资本运营风险同其他一切风险一样,其存在是不以运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运营主体承认不承认,意识到与否它都客观地存在着。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存在于资本运营前的准备阶段,资本运营的运作阶段,而且涉及到资本运营以后的商品经营阶段。

2.2 资本运营的可变性

资本运营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资本运营风险在资本运营的各个时期、各个环节、各种条件下,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影响的程度、影响的范围都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资本运营主体在防范资本运营风险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别和防范风险。

2.3 资本运营风险的可观测性

资本运营风险尽管具有可变性,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资本运营风险也是可以识别和预测的。单个风险的出现可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但大量风险的发生却具有必然性。事实上,资本运营在运营前、运营中和运营后,风险的发生都会具有某些特征,只要资本运营主体能够捕捉这些信息,是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通过预测分析,提早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地预知风险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就要求资本运营主体必须具备风险意识,不断积累识别与防范风险的经验。

2.4 资本运营风险有较强的破坏性

资本运营风险不同于一般产品经营风险,其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涉及面较广,运作过程复杂,不仅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的操作,而且涉及到国家一系列的宏观配套措施的完善,如体制改革、政策法规的配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其运作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一旦发生风险,也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这种损失比企业产品经营损失要大得多,它不仅危及到企业运营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还可能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2.5 资本运营风险的传递性和波及效应

在资本运营活动过程中,风险影响在时间上具有从前向后单向传递的作用,即前一阶段的风险将影响后续阶段的风险。具体说,就是准备阶段的风险会影响资本运营中和运营后的风险,资本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会影响运营后的产品经营风险。如A企业在兼并B企业之前,没有注意到两个企业文化的差异,结果在兼并过程中受到B企业的文化抵制,使兼并成本加大,在兼并后由于文化的不融合导致兼并失败。如浙江康恩贝集团第一次重组浙江凤凰企业。

资本运营风险的波及效应,是指资本运营一旦失败,则这种失败的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其他横向经济活动。这种影响与产品经营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同,产品经营失败主要影响企业再生产能力,如企业重新投资开发和经营新产品将无能为力;而资本运营失败不仅影响企业再生产能力,而且还可能导致企业整个供应链破裂,如当企业进行纵向兼并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时,若在其成功兼并之前没有继续与其他原材料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则一旦兼并失。

3.资本运营风险类型及其因素分析

3.1 风险因素的类型

风险因素是指导致或増加某种损失的频率和损失的幅度的因素。对于企业资本运营来说,风险因素就是形成某种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对资本运营构成威胁的风险状态或风险情况。它是产生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条件和原因。引起资本运营风险的因素很多,有客观性风险因素,也有主观性风险因素;有系统性风险因素,也有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所谓客观性风险因素是指属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本运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等方面的因素。主观性风险因素是指由决策者、管理者、运作者的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就某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来讲,对所有从事该资本运营活动的企业均构成不利的风险因素。比如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等。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只对特定的运营主体和运营对象构成不利的风险因素,如决策者、管理者、运作者方面的因素。不同性质的风险因素引起不同的资本运营风险。资本运营风险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政策风险、体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行业风险,其形成原因见表1。

3.2 风险因素的分析

①政策风险。即国家各级部门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资本运营所产生的风险。显然,资本运营涉及的面越广,经历的环节越多,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就越复杂,风险也越高;政策调整越频繁,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也越大。另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必将受到国际国内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企业资本运营也要关注国际经济、政治的变化。

②体制风险。国家政治体制或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质量。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未到位,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时,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仍然代行不少行政职能,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企业的现象。这无疑将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资本运营的质量,加大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

③经济风险。从微观来看,企业进行跨国兼并与收购、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不准确或是以改善当前的经营状况为目的资本运营,都会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④社会文化风险。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心态的不确定、社会信念的改变,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差异都会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是企业在资本运营中容易忽视的。事实上,有许多企业资本运营的低效率就是由于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不注意企业文化重构所导致的,如前述的浙江康恩贝集团和美国的桂格公司。据研究表明,在那些失败的重组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从企业文化的构成来看,资本运营主体为了降低和防范企业文化风险,必须在运营后的新企业中进行价值观念、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整合。

⑤经营风险。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经营状况的不确定也会给资本运营带来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资本运营主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确定和运营后新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确定。

⑥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和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的风险

⑦财务风险。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资本运营主体的资本实力、资本运营的投资额度和运营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都会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财务风险。

⑧管理风险。从资本运营的宏观控制来看,主要来自国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监控系统还未形成和政府主管部门过分干涉。从资本运营的微观过程来看,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资本运营主体的管理素质及运营后对新企业的再造和与新企业的管理协调等。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体制的逐步完善,管理风险将更多地来自于资本运营主体对资本运营的微观过程控制不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