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2: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司的档案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困难和重点
1.大多数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记录和抄写,然后把档案放在档案室里存档和分类,定期整理和补查,需要用时取出即可。大多数人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和研究,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以上的简单流程,所以对其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的基础和根基,正是这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为整个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档案记录了单位以及公司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个人资料,还记录了单位和公司的相关工作数据和大量重要信息,所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2.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现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档案交接制度的严谨性管理,在交接时,交接双方都应认真对待档案交接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交接任务。档案管理工作者更应该负起重要责任,告知调取和变动档案的人员相关规定,敬告擅自调取或是删改档案的严重后果和所应负起的法律责任,做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重视档案交接工作。加强档案交接工作的规范性,增强档案交接制度的严谨性,改善档案交接工作的实效性,在当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3.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现代化和信息化。这么多年来,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以纸质作为档案的重要载体,以手写的抄录为主要的记录方式。档案在填写时容易丢失,也容易弄脏弄乱。档案在收录时需要分类,分类时很容易把各类档案归在不相属的一类里,等到需要用时不能迅速的发现。档案的存储需要档案室,档案室不宜过湿,不然容易引起纸质的档案发霉或发潮,导致档案失真,档案室需要密闭,并且要防火防潮。由此可见,这种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档案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较强的技术来应带这种局势,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借助电子管理技术和相关程序应用,以电子计算机为硬件设备,以网络技术为先导,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性和各类工作的效率。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克服陈旧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缺憾和不足,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省去档案室的存在,将大量数据和档案存储在电脑中,保存完好,节省了人才财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简易性。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每一名档案管理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档案管理设备,每个单位都应配备单独隐蔽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加装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等所必须的应用设备和管理配件。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发展,应在档案管理程序中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与此同时,应提高每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其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从容面对庞大复杂的档案材料和一系列档案补充调取工作。
2.档案交接严格按程序进行。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档案丢失或失真,所以交接时应严格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的正确手续应是: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应清理没有的材料,整理可靠的文件,汇编成案,认真将其排序后及时归档。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档案交接工作,才能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时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杜绝档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安全操作规范培训,使档案管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杜绝在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不该出现的漏洞。其次,应尽量统一各单位档案存储的格式、统一成相同的处理软件。这样能够防止文档在格式转换中由于软件兼容性问题被损坏或丢失。与此同时,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不同单位对不同的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第三,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实现人性化管理和简单快速的操作目标。
【关键词】高校资产公司;档案管理;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取得了飞跃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组建高校资产公司,这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尽快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规范的新型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任务。作为高校科技产业档案工作者,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新的契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开创高校科技产业档案建设的新局面。仅此本文拟对高校资产公司档案管理作如下探讨。
一、契机
2005年7月,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第六条规定“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独资企业(以下统称高校资产公司),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高校以投入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即明确指出学校(国家)是高校资产公司的唯一出资人,股东仅学校(国家)一人的国有独资性质。目标是规范高校产业管理与经营工作。在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避免因校办企业经营问题冲击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秩序,规避高校的风险。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高校必须建立新兴高校科技产业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需要为切入点,以适应、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尊重大学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为前提,以实现高校产业功能任务为价值取向。因此,高校校办企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一方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高校校办企业由是学校教学的一个环节,有很强的教学性与计划性的非独立法人的学校附属单位,转变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通过向客户提品和服务获取利润。即校办企业使理论研究转向了生产力的再现,对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还要为高校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即对提高高校科研实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弥补高校办学经费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使高校科技产业体制个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规范了高校投资和经营活动。高校所有投资和经营活动统一由高校资产公司代表学校,以出资人身份进行。高校资产公司普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行使高校企业股东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任务。
由此可见,上述两个根本性转变,将高校资产公司全面推向市场。这对高校科技产业档案工作而言,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及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充分满足高校资产公司各方面需求,真正实现档案开发、开放与利用价值的关键的发展契机。
二、创新
(一)机构创新——档案管理由不完全独立性转向独立性
众所周知,档案工作既是高校资产公司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校资产公司经营与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高校资产公司组建前,科技产业系统是作为学校的一级机构或部门,则科技产业档案管理必然受制于学校档案馆(室)。这不仅体现在组织架构上,更体现在业务职能上。学校档案馆(室)通过下发文件、指导培训、检查评比、经验推广等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的活动,强有力地推动着高校科技产业档案工作的开展。这就必然导致高校科技产业档案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以及资源建设诸方面,难以实现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个性化的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当然,高校科技科技产业档案也就很难达到的完整性、系统性,更不用说全方位性了。由于高校科技产业档案管理的不完全独立性,必然决定了在其工作发展过程中没有应有的自。
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是建立在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学校出资人与高校资产公司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作为企业法人,高校资产公司“应当具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以及场所四个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P4)依法独立享有决定企业组织机构的权利。高校科技产业体制的创新,使高校资产公司拥有档案终极所有权。档案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档案权属决定了档案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即谁拥有档案的所有权,则谁就拥有档案管理的控制权与自。因此,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可以促进高校科技产业档案管理深层次的变革,改变原有高校科技产业档案所固有不相适应的行政管性理模式,转向适应市场经济、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经营性管理模式。所以,高校资产公司在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其档案管理机构调整与创新,将新制订的高校科技产业档案规章制度及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并纳入公司章程中,以适应高校资产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条件下,在高校科技产业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型的过渡时期,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确保高校科技产业档案工作协调持续发展。
(二)管理创新——档案管理由行政管理性转向市场经营
性
利用价值是档案工作出发点与根本目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资产公司作为市场的主体,以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其档案工作亦必须围绕公司的经济目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与经营环境,为其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高校资产公司组建前,在管理体制上,大多数高校科技产业仍是学校的一级机构或部门,或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且以行政管理为主,经营与管理权基本在学校,或是学校直接干预。一方面,高校科技产业部门或机构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自然而然也就缺少承担经营风险和资产增殖的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等同于其他资产主体,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的纯粹市场主体。即学校在追求经济目标外,更关心其政治目标与教育目标。所以,学校的政治性身份必然决定在其经营与管理中具有政治性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并非首要价值目标。毫无疑问,高校科技产业有着三重目标:一个是政治目标;一个是经济目标,还有一个是学校自身的教育目标。
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其作为市场的主体,以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因此,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幸运的是,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者从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了那只神秘的被经济学家称为看不见的手——市场规律,运筹帷幄。本着“资产管住、经营放开、促进发展、加大回报”的原则,建立的是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规范的新型的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市场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推动公司的经营由学校事业计划型向市场经济自给型,将公司的一切活动都以“利益最大化”原则发展壮大进行。这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要求,也是今后高校资产公司的发展方向。
(三)档案管理由兼职性转向专业化
档案工作的任务既是是一项艰巨的光荣的复杂细致的平凡清苦的事务性与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具有自身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对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法律的视角看,契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里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契约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资产公司档案管理必须从过去重点为政治服务、领导服务、人事服务转向为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等活动服务。
随着电网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也有所进步,一些公司设置了综合档案室,也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实现了统一管理。但是,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比较晚,大部分的供电公司仍处于分散的管理状态,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供电公司虽设立了管理制度,但过于形式化,没有实效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管理的状态,文件、资料管理混乱,尽管部分县级供电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整改,但是改革的步伐稍慢,不能与电网管理发展同步,所以应积极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能够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但是在多数的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中虽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常要兼做其他工作,无法专注于档案的管理工作;又因档案管理岗位的福利待遇不是很好,导致很多档案工作人员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常出现工作人员离职后,档案管理失控的局面,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常常出现档案资料收集和归档不及时,导致档案管理的价值性不高。
二、做好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县级供电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的改变县级供电公司档案管理的现状,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整改工作。
1.强化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供电公司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意识,尤其是要强化高层领导的档案意识。首先,领导要积极地带领大家进行《档案法》的学习,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强化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管理者的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建设专业性的管理团队,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档案管理的领导者要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供电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首先,供电公司要大力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要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制定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供电公司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实施三级网络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落实好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依法遵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组建综合档案室,便于档案资料的查询和归档,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工作,并且要定期组织相关会议,制定出完整、有效的工作计划,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3.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对于供电公司的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数据库是一种趋势。作为县级供电公司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然后要建立档案检索体系,编制档案检索目录,便于资料的检索,提高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率;对在职员工和新进员工建立电子档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强化了档案管理效率,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性,有效的对档案进行保管,降低了风险,发挥了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摘 要: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本文分别从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委托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关键词 :现代企业 档案管理 运行机制 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rchives thoughts zhang jing(shaanxi longmen iron and steel croup,inc shaanxi hancheng 715405)abstract:how to 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rchives to meet the market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is paper archive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company management put forward four arguments.key words: modern enterprise, file management, operating mechanism, management, commission management近年来,随着改革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推进,企业对档案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企业精简和压缩档案机构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部门的投入也锐减,使许多大型企业仍沿袭建立初期所形成的管理模式而远远滞后于企业的现代管理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在当时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适应当时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传承历史、记录现实、服务未来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集团公司的出现,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工作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现代企业。一、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档案的管理模式受制于档案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指的应该是现代企业档案系统建设工作和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其管理体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对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二是档案业务部门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两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相辅组成、相互促进的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现代企业是一个建立健全
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战略联盟组织。由若干个被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的具有层次性稳定的小企业组成。各企业间所有制形式、管理形态、经营模式、产业规模也不尽相同,再采用过去“大一统”式的以行政隶属关系而确定的档案管理体制,必然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要求,不利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宏观上要树立管理模式多元化的观念,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档案管理模式,公司档案业务部门要放权,给予自主的管理权。公司要强调档案管理体制的宏观性,在管理时以引导、服务、咨询为主,旨在推动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依法自主运行。在现代企业档案主观部门宏观指导下,建立健全档案业务部门的微观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各子公司的企业形态的变化,引导各档案部门创新各自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二、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一旦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建立推动管理体制运行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首先应从宏观层面上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靠传统的文件式、指令式管理无法满足管理形态多样化的众多子公司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只能以法归档、以法管档。在现代企业这种混合性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子公司并存下,推动公司档案工作运行的主要手段是执法建章——执行国家、地方档案行政法、建立公司系统档案规章制度。首先要贯章贯法,档案法规是约束档案业务部门和档案业务人员在档案工作中的自由行为,是强制性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原则。需要有一个宣传贯彻的程序,要经过由认识——理解——执行的认知过程。通过贯章贯法使集团公司档案系统工作在同一个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平台上操作,实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质的统一。其次要执法检查,档案法强制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执法检查。执法检查要程序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其重点一是加强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所有保存的档案的监控,二是各子公司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落实,三是对具备委托功能档案部门的控制,确保档案委托业务良性发展。三是指导业务,由于档案工作最终落脚点在档案业务的具体工作部门,是各子公司的企业行为。公司档案主管部门不宜对具体业务插手过深,要通过提供法规服务、标准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指导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从宏观上把公司档案工作引导到依法自主、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上来。三、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之后,档案管理模式也基本成型,即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业务部门两个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系统层面是档案业务部门管理层面的系统领导者、执行监督者。档案业务部门指档案实物管理者,即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是平等的,不受室藏多少与级别高低的影响,各自在公司档案主管部门监督下独立自主、依法有效地开展适合本二级单位特点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业务工作部门在档案工作中要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档案工作部门要对本企业档案实物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便于对新型档案研究、收集、归类整理,也能有效防止档案分散管理所造成的档案管理上的空白和失散。所以要强调统一集中管理模式,以利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克服各自为政的混乱归档现象。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应“大放小集”。集团化大公司不仅规模大,而且子公司众多,性质各异、区域分散,采用“大放”
的方法,适应公司多元化经济结构,抓住灵魂、提纲挈领。“小集”是以子公司为单位实行集中管理,从档案源头上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强化档案管理的责任,便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四、 建立现代企业的档案委托管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给予了各子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子公司会按照自己的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将档案管理工作按照传统惯例提交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又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解决集团内庞大的档案管理业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集团公司可在集团内培育发展一至若干个具有档案委托管理功能的档案管理机构,为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机构的子公司提供优质档案委托管理服务。档案委托管理是将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工作委托具有相应功能的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委托档案部门从委托企业的归档材料收集开始直到调阅利用、鉴定注销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在现代企业内部实行档案管理委托运行机制,是一种改革,也是一种创新,更是现代企业组合竞争优势,催生子公司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现代企业内部搭建档案委托管理平台,有利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现代企业的档案保密,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自来水公司;档案管理
一、自来水公司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资料内容不全甚至弄虚作假。现有的档案资料多数来源于基层部门,很多基层操作者为了图方便,在工作中不按照公司要求填写工作记录,形成原始档案基础数据缺失。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资料包括项目合同、设计文件、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技术交底与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计划表、工程开工(复工)审报表及工程暂停令、设备核验资料、工程进度计划、施工阶段质量评估等专题报告、工作总结等方面的资料,由于相关责任人责任意识淡薄和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及时的填写和收集档案,造成很多工作虽然完成,但是没有参考依据,一旦当事人离开后新的工作人员接手还要重头开始,给工作造成极大不便,甚至有部分人员在档案中勾勾抹抹,乱涂乱改,编造数据,掩盖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给公司造成巨额损失。
2.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自来水公司业务繁杂,事无巨细,管理着全市范围内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网和大量设备,关系着着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档案管理必须要以为用户服务为宗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繁琐,档案管理部门很难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加工,提取重要要素,很多档案资源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些自来水公司有大量的纸质档案,有些资料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如给水管道施工图、竣工图等,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图纸资料大部份由手工绘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资料正在慢慢老化,保管越来越难,保管成本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地形变化,其使用效率越来越低。如供水企业管网资料的修订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其修订往往要数年时间,更新较慢,而现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待管网图档修订后,实际管网已发生了变化,造成管线资料现势性较差,因而管网图档的修订往往跟不上生产的需要。这就要求自来水公司必须以整体信息化为出发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档案管理多个归口缺少统一管理平台。现有的自来水公司档案多分散管理,会议等资料多集中在行政部门,工程文件多集中在施工部门,这些部门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和本地区,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公司要将重要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构建生产调度、管网运行、营业收费、用户服务等专业应用系统,形成自来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强自来水公司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自来水公司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自来水公司领导和员工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同时要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实现软件、硬件双重保障。在软件方面,运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完善目录检索体系,建立总目录、全引目录、案卷目录、分类目录和卷内目录,确保档案借阅的快速、准确。在硬件方面,公司按照标准管理要求,对现有档案管理设备进行清理,配置扫描仪、防磁柜、电脑等档案管理设备,还对档案库房管理实施防火、防水、防潮措施,强化了档案室硬件建设。保管纸质档案时采用新型材料,包括新型千部档案夹、千部档案盒、人事档案盒、科技档案盒、档案袋、照片档案、光盘档案、期刊夹和各种PP料档案盒、文件夹及塑料证件等,所有产品均采用国产无酸纸和进口纸等优质材料,使档案能在长期保存中,不变质、不褪色、具有防虫、防霉等特点。
2.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指导着具体工作。自来水公司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思路较先进,功能基本齐全,性能稳定,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经过对科技档案整理入库的实践,实现了档案资料管理无纸化、网络化办公的目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例如,公司可以为每台供水机电设备建立一份电子档案,将其运行状况、技术参数、换油保养情况等常规资料登记后输入电脑,以电子档案的形式方便资料查阅和长久保存,让设备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为检修、技改提供有效依据。
3.提高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管好基建档案发挥职能作用。城市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是供水企业基建科技档案的主体,对指导和管理供水生产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城市供水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档案管理工作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某些典型工程积累了完整全面的档案资料,在城市供水规模扩大再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可靠的技术参数在工程中得到扩展性应用.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效,充分体现了公司归档资料的价值。这些都得益于多年来档案工作的不断积累和扎实的基础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
4.加强自来水公司的档案安全管理。提高档案网络管理的安全性,网络与应用系统建设中产生的规划,实施方案,网络结构拓扑图,设备配置清单,软件需求设计书,流程图,源程序,数据库配置与权限设置,用户登录名册与权限设置等文档必须按内部文件资料进行归档,公司的业务如果对外实行外包,项目承建单位应按安全协议规定.系统验收后移交清理.不得对第三方泄露,为提高档案信息系统总数据库的安全,档案数字化成果必须先通过技术检验,确定无病毒与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后.才能进入档案信息系统接收模块的数据处理.合格数据才能并入档案信息系统总库,由专人负责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建立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与安全检查备份制度,采取数据库加密,存取控制,备份恢复与数据库审计日志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严禁非数据库管理员绕过应用系统直接进入数据库操作.
5.加强对档案数据的整理和挖掘程。现有的档案管理侧重点在数据收集整理,对于数据的归纳和分析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使用,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受专业的限制,多数只能收集整理数据,而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公司有必要对档案从业人员提供业务培训,理顺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整理时能够科学分类和保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来水公司档案管理是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用水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自来水公司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采用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手段,提高档案利用率,增强档案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l]栗继军城市排水动态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13,(12).
[2]罗超理李万红,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关键词]知识转移 咨询公司 档案信息管理
[分类号]G275.9 F270.7
随着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机构的核心战略资源,对知识转移的探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作为知识转移重要第三方的咨询公司,其知识转移的内涵和要求有何不同,其基石是什么,知识转移与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的关系如何,有何共通之处,又该如何把握和结合,都有必要认真探讨研究。
1 知识转移与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
1.1 知识转移的内涵及其特征
从1977年Teeee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起,国内外对知识转移内涵的探讨一直不断深入。与知识管理兴起于工商管理一样,最初理解知识转移是基于其对企业管理的功能和意义,由此产生了“功能说”,如Kogut等认为企业转移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收新知识和有效利用新知识,通过知识转移,将那些使组织获益的知识加速应用,从而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
随后产生了“过程说”,如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Hendrik等人提出知识转移是一种知识传递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沟通过程;Hansen也认为知识转移是机构成员间的知识迁移和吸收;许强等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从转移方向知识接受方传递,并让接受方理解和接受的过程;Davenport等提出“知识转移=知识传达+知识接收”,接收知识意味着对信息的充分理解并能够据此采取行动;Krogh等认为知识转移的过程分为初始化、转移和整合三个阶段;詹青龙等指出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知识转移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本质和宏观层面,如陆侠等认为知识转移是指建立起技能传授、学习和知识管理的体系,将战略设计、组织和绩效设计、管理流程设计、系统流程设计各方面知识在员工中进行贯彻,让大家对相关知识消化吸收,保证系统的运行;施琴芬等认为知识的转移是通过组织的地域维度、业务维度及职能维度来降低组织风险的不确定性,破除一些节点问题和壁垒枷锁;而谭大鹏、霍国庆等撰文对此进行概括比较,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特殊的知识传播过程,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其根本作用是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根据以上学者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知识转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知识转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与知识传播和扩散不同,知识转移是在组织机构有意识的主导下开展的,旨在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因而更为主动和积极,更强调方法和策略的计划性、针对性。如当企业自身不具备某类知识转移条件时,就会选择向咨询公司等第三方寻求获得知识源的策略。
其次,知识转移活动是受控的和可控的。所谓“受控的”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顺利地实现转移,只有可编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接收方所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是指知识转移往往需要在受控环境中进行,这样能保证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效率,还能更有效避免被动的知识外溢。由此机构需要设计可控的平台系统,以保证对知识转移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
再次,知识转移的过程具有增值性和创新性。知识转移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和继承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同化和内化的过程。知识通过转移产生增值、裂变、聚合后,进而就会形成新的知识。因而,知识转移过程伴随着知识使用价值的相应回报,转移完成后往往能达到知识供需双方彼此双赢,乃至多方共赢。
此外,知识转移的对象更为广泛和深刻。与传统信息利用和传播只关注显性知识不同,知识转移关注隐性知识的共享和扩散。刘丽萍指出,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知识“粒”是指作为实体的知识(即显性知识),知识的“波”是指作为过程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因知识转移产生的作用有知识结果的转移和知识过程的转移,而后者的影响将会更持久、更深远。
1.2 档案信息管理为咨询公司知识转移提供保障和支持
咨询公司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前提是:拥有足量的、可靠的信息和知识储备。因而对于咨询公司来说,广义的档案信息管理不仅包括人事档案、会计档案、文书档案等,还包括根据其业务范围和服务导向建立的各类知识库(即知识档案)。在这个知识库中不仅要有事实性的知识(Know-What)、原理性的知识(Know―Why)和技术性的知识(Know-How),还要建立专家档案。因为随着客户需求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任何公司都难以独立完成咨询课题和任务,只有掌握了“谁拥有知识(Know-Who)”,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转移方与接受方的匹配。这对于中小型咨询公司而言更是立命之本,杨文等在对福建36家管理咨询公司进行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都无力聘请全职的管理咨询师,只好聘请兼职顾问,在整个咨询项目运作过程中,管理咨询公司负责接单,再“下单”给管理咨询师“生产”,而后公司负责“交货”及“客服”。
1.3 知识转移有利于咨询公司档案管理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档案信息管理是基础性工作,事关咨询公司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档案管理本身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需要建立素质优良、继往开来的档案工作团队,在笔者埘中山卓力、佳信等几家咨询公司的调研中发现,由于员工流动性较大,经常导致公司业务开展存有难处和困境:一方面新上岗的档案人员,对于原有档案存放规律和技术不甚了解,相关信息无法及时查找;另一方面,大量的咨询信息和客户信息及时归档,存入知识库,一旦业务员辞职或离职,这些重要信息也随之而去,对公司损失颇大。而知识转移的提出,对咨询公司及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都是极为有益和有利的。
2 面向知识转移的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维度分析
所谓管理维度,是在对管理活动要素类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空间范围和视角方位的具备程度、判断条件和评价标准的表示,即对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内外条件予以判定、描述和评价的概念集合。管理维度的分析与构架,一般要从两个以上具有互斥性的视角进行,这无论对于管理理论研究,还是管理活动实践的归纳和指导,都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引导管理学研究的视角创新,一个新的管理维度的描绘,是建立在对管理活动的要素、环节和生存空间的重新认识和挖掘基础之上的,必然带来研究视角的重新发现和研究定位的修正,能拓展管理学的研究视野,推动管理学研究理念的创新;另一方面,能直接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对管理维度的描述实质上是
对各类管理活动的内核分析,为分解和区别管理要素类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并确定各类要素在管理中所司职责,管理维度的重新审视和划分,正是管理模式重新构建的前提和基础,为其提供可资利用的方法和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的胡鸿杰教授通过对管理活动机理层面的考察,提出任何管理活动都包括资源、方式和内容三个主要维度:
所谓管理内容,即指管理活动的对象及其所要实现的职能和任务,对于某一特定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其管理内容既可以是具体的对象标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过程,还可以是具有更深内涵的职能,特别是在许多宏观的管理活动中,对程序和职能的管理更是其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工作者和档案信息自然都是管理内容,而对文件案卷的收集、整理等过程也是管理内容,此外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同样还是管理内容,只是考察的层面和范围不同而已。
至于管理资源,一般认为无非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再加上近年来比较吸引眼球的“信息资源”,这些理解和认知比较通俗易懂,但也略显粗浅和表象,对管理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注意到了直观的显性资源,忽略了管理中的隐性资源,胡鸿杰教授则撰文指出,管理资源还可分为基础性资源和“特有资源”两个层次,前者有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为管理活动提供外在保障,后者诸如规则、权力、人脉和文化等,为管理提供内在保障,管理活动中两类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
管理方式是指依据管理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对管理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的方法与途径,依据不同的标准管理方式有不同划分,如根据是否产生口语或书面语行为,可以分为言语型与非言语型管理方式;根据发生的场合,可分为直接型管理方式与媒介型管理方式;根据对资源处理的程度可分为一次管理和二次管理两个不同层次的方式等。文件(档案)方式是其中的言语型、媒介管理方式,是社会与机构管理方式中最重要、最通用、最经济的一种,具有确定性、规范性、可控性等比较优势。
从这三个维度对档案信息活动进行考察,不仅能引发对档案管理活动的重新认识和把握,既有助于理解和深度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又能凸显其在管理中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管理资源重复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对管理资源的浪费或漠视现象,从本源上促进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还有助于管理方式的规范与创新,为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管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三维度分析如图1所示:
咨询公司的档案信息管理也同样不能置身于这三维度空间之外,下面即依此分维度对其中的知识转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内容维度的知识转移
一般认为,档案信息管理的主要是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传统内容,这就有必要首先了解和明确档案信息的特点。和宝荣教授指出档案信息具有联系性和积累性的特点,李国庆指出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最大优势在于其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和凭证性。在传统环境下,这些特点通过固化在特定载体(如纸张)上予以保证,而数字环境下,则有赖于元数据信息了。当然图书与情报类信息也需要元数据,但不同的是,这一类的元数据信息主要用于知识的组织和检索,主要关注知识载体形式和内容分类关联,而归档信息的元数据更侧重于知识的来源信息及知识产生者的背景结构,借此来保证知识源的可靠性。
szulanski认为,在知识转移的初始阶段,知识源的可靠性、转移的预期困难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重要因素。当知识源的可靠性没有得到确证,即当知识源并不被认为是可信赖的、讲信用的或有见识的时候,知识源的知识转移将非常困难,它的建议和示范将被质疑并受到抵制,这也叫“知识作用的未实证性(unpmvenness)”。因而咨询公司根据其业务范围和服务导向所建立的各类知识库,为了确保其真实可靠,必须依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自然也就是档案信息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
这一维度的知识转移主要在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除了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可靠的编码化知识源之外,相应背景信息共享与迁移也是十分必要的。
2.2 资源维度的知识转移
任何一种管理都是耗资源的,如前所述,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基础性资源提供的外在保障,也需要权力、规则和文化等管理的“特有资源”提供内在保障,管理活动中这两类资源都是具有支撑性的,缺一不可。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也离不开人、财、物等资源的保障,如设备和装具的配备、人员的培训、信息的加工和服务等,同样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权力、文化层面的支撑,如公司高层的重视和强调(特别是像北大纵横等大型咨询公司),一则有利于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整合;二则利用权力资源可以督促实现将存储在员工个人电脑(乃至人脑)中的知识信息予以全面及时的转移和归档,以丰富公司的财富和资本。
这一维度的知识转移主要在咨询公司内部进行,不仅要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中予以传播与接纳,如一方面要熟悉档案工作需要哪些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掌握这些资源能在何处获得,又该如何获取。这类知识转移更要推广到公司业务部门和相关领导,使他们形成概念、习得程序,最终养成大力支持档案信息管理的习惯和氛围。
2.3 方式维度的知识转移
咨询公司档案信息门类较多,其机密性高低不一,因而信息组织的方式和使用权限的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重视对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的知识转移,以促进机构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维度的知识转移重点和难点在于管理技能和经验等隐性知识,档案信息管理从原理上讲是比较直观和简单的,但是具体的操作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能熟悉,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这一维度的知识转移还存在于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不过这主要是指开展档案管理咨询业务和有档案管理专业优势的公司。如浙江省首家公司制档案中介机构――杭州伟邦档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就针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咨询与指导、档案培训、档案技术推广、档案人才租赁等相关的专业服务,而方式维度的知识转移即是此类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
3 面向知识转移的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策略
如上文分析可见,不仅档案信息管理在咨询公司知识转移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关注知识转移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也大有裨益,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而实现面向知识转移的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强调和努力:
3.1 主动调研掌握公司档案管理中知识转移内容
首先是咨询公司领导层要从宏观上对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知识转移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深入调研公司管理中知识转移的层次和范围,明确哪些显性知识必须按照档案信息的标准和要求予以存储、传播和控制,哪些个体隐性知识应该显性化为组织知识并予以
及时存档,把握档案信息管理各个维度的知识转移内涵和要求;具体操作执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工作者更要积极主动,对具有潜在价值、有必要作为档案信息保存的知识,与业务人员共同商讨,拟定归档范围并明确共享权限,业务人员也要认真配合,提出建设性意见和需求,以框定知识转移的目标和范围。
3.2 优化档案信息管理中知识转移的资源保障
所谓资源保障就是为知识转移创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一方面要在人、财、物等基础性资源上对档案信息管理予以必要配备和支持,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梯队建设上要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做好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引导档案专业人员间的业务交流和知识转移,让新生力量在日常的档案信息工作中充分习得管理技术和技能,避免突然的工作移交带来的措手不及;另一方面要利用权力和公司文化等特殊资源,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档案信息知识转移,不仅在信息管理人员中,更要在业务部门里,形成健康的知识存档和归档意识,培育良好的知识转移的习惯和氛围。
3.3 量身打造面向知识转移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咨询公司要着力开发和建设面向知识转移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要依据和符合本公司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要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如在设计知识采集功能模块时,要对本公司业务流程予以梳理和考察,在各关键环节中嵌入背景信息捕获器,保证归档知识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而在知识传播功能模块中,要实现目录信息开放的同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控制,这一方面是指利用技术手段严格控制资源使用权限;另一方面是指实现知识转移环境的控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知识转移效能。
3.4 有力控制、有序开发咨询公司知识资产
在拓展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类型、数量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建立和完善公司资产档案,特别是对无形资产的归档和建档,不仅要及时接收和控制公司核心知识,保证其安全性和可用性,还要与业务人员积极配合,有条件地对之进行开发和传授,使之不断增值和升值,增加知识转移的吸引力和动力。
3.5 创新咨询公司档案管理中知识转移的路径和方法
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高新区启动开发建设,经过1995、2002、2005年三次区划调整,发展到现在辐射面积达到220平方公里,现管辖六个街道和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空港产业园、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无锡出口加工区、吴文化博览园、工业博览园等功能园区。
一、街道现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本现状
新区现有六个街道, 由于高新区体制的创新,新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体制上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新区组织部除负本文由收集整理责管理区管干部人事档案外,具体还要负责六个街道、法院、检察院及全区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6个独立管档单位的日常性业务指导工作。
目前六个街道所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公务员和事业身份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第二类是街道管理干部企业身份人员;第三类是党员档案。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业务指导到位,先后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二级审核检查标准,并全部使用了省委组织部版的系统软件。
二、当前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街道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基层管档人员的想法,也欣喜地感受到大多数单位领导已经认识到干部人事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理解管档人员平时工作的琐碎、繁重和艰辛,从而配备综合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并注意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做到基础扎实长效管理,保证为干部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档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档案管理的动态性与管档人员的不稳定性不相适应。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大,业务专业性强,待遇却较差,造成人员变化大,没有连续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密性强,既不引人注目、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工作忙忙碌碌但一时难以出成绩。街道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兼管,没有配备管档人员,而兼职人员忙于本单位事务,没有精力动态收集新产生的干部资料,再加上人员变动频繁,形成日积月累的各种问题,影响了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
2.档案管理范围与新的用人机制不相吻合。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大量招聘充实到街道,但按照市人才中心的有关规定,档案尚未纳入街道组织部门管理,由当地人才市场代管,给日常管理和查档了解个人信息带来不便。
3.干部档案整理与新形势发展和要求不相适应。如纸张大小的处理(现在新的学历、培训材料都是顶天立地的a4纸张)。事业单位改革全员合同每年签定的材料、审计材料归档、工资调整材料的收集等面广量大。干部工作业绩情况、干部个人收入申报、涉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经济问题审计等重大事项报告的材料尚显不足。
4.普通党员档案管理面广量大利用率不高。街管干部档案还没有规范建立。基层干部、普通党员档案只收集简单的入党信息,个人全面情况如劳动、工资等信息由劳动部门存档,利用率不高。
三、近年来创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抓组织领导,全区干部档案工作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为保证干部档案的动态和长效管理,组织部领导高度重视,部长过问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管副部长亲自抓档案管理,亲力亲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配备了专职人员从事档案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要求街道明确党委副书记分管,专人负责,切实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是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和考核指标体系。2009年开始把档案管理内容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制定考核指标加入区全年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中,年未按照目标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与街道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收入效益挂钩。二是建立年会通报制度,每年年初召开由各街道、相关单位具体负责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的工作年会。通报各单位上年度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研讨干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形势下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安排
部署当年干部档案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规范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并确保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全区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
2.抓目标管理,全区干部档案达标比例显著提升。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档案管理的质量。大力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的达标率,前几年由于区划调整和学校资源整合,全区这项指标的完成率只有38%。为促进全区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顺利完成,采取了抓试点以点带面、抓重点加强业务培训、抓弱点强化整体推进的方法,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业务指导到位。组织部档案室率先通过一级复查,街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目标,全区所有管档单位达标率已达100%,提升了新区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3.抓信息建设,全区干部信息化管理比例显著提升。大力推广使用省委组织部新版干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一方面组织部档案室集中精力对所管的干部档案全部进行了信息化录入,基本实现了纸质档案电子化二套同步与更新。另一方面主动为基层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力推街道全部使用省委组织部新版的干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为机关和街道干部交流工作对接提供了便捷服务,提升了全区干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4.抓制度建设,全区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显著提升。为确保干部档案的真实准确,有效地为干部工作服务,狠抓制度建设和落实,先后起草下发了关于《干部档案查借阅领导审批制度》、《关于规范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等八份规范性文件。健全的制度,更注重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干部档案信息查阅领导审批制。做好干部档案材料的动态收集管理。干部任免调动后的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工作,进行调档归口管理。做到档案管理与干部管理权限统一。
一、报社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报社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从方方面面记录了本单位及本地历史,特别是报纸业务档案,囊括了本地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等,反映着人民生活及当地发展面貌,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是国家档案的一部分[1],对国家、社会、本单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存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报社档案管理工作也突显出一些问题。
1、欠缺科学化管理的意识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社对增加经济收入、扩大社会宣传等方面投入较多精力,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往往重视度不高,对于档案的保存与整理要求较低,缺乏科学的方法。在整理过程中,档案的价值容易被忽略,留存史料备查的重要性被淡化。特别体现在繁多资料所形成的材料上,归档整理不规范;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不配套,科学化管理的意识薄弱,操作方法落后。若是在保存阶段没有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日后会造成报纸档案因保存时间长久而引起的纸张腐蚀、损毁;归档不科学会导致查找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工作效率。从日后使用的层面上看,不加以科学方法归档将大大削弱报社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效果。
2、欠缺信息化管理的硬件投入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报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应与时俱进。然而,现实情况中许多新闻单位在档案管理的投入上,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呈现出比较缺失的局面。如档案管理设施及场地的条件较差、硬件水平落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没有引用到工作中等问题。网络与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好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保存、开发和利用。远远落后的技术手段将使档案材料的社会价值黯淡无光。若是保守地一味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不重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在新形势下,将非常限制报社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3、欠缺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
在报社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和发展的道路上,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欠缺是影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在许多新闻单位,档案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并非是长期固定的专职人员进行操作[2]。由于单位关注点主要都放在新闻采编一线的工作上,对编辑、记者的培养投入力度较大,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重视,甚至有些档案人员会身兼数职,直接导致了档案人员业务不够精通,工作质量低、效率低,材料收集不全、归档不规范、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若档案管理人员受不到报社的重视,自身也不钻研业务,不精益求精地对待档案管理工作,这将使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规范化的开展,终会给报社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促进报社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编研整理,提高报社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报社应该加强档案编研整理,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档案。首先,档案工作人员要多方宣传报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引起领导层面及部门科室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提升科学管理意识,自觉主动参与到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中,协助提供宝贵资料,注重对平时工作信息的收集,以丰富报社档案内容。健全报社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序,有章可循。其次,面对新形势下档案内容繁多,涉及方方面面资源,档案工作人员应合理科学归档,认真进行筛查和归类,准确把握档案保管期限,严格按程序做好档案工作。要保证报社档案管理的全面性,既要做到完整保存,又要突出重点,建设多层次有效的档案体系,以方便日后对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2、加强档案硬件投入,促进报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报社应顺应时展,加大对档案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为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而努力。结合网络与信息技术,构建报社档案信息平台,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报社档案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方便报社自身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利用,同时可以面向社会,使档案的开发利用最大化。让科学的技术手段帮助报社更好的开展档案的保存、开发、利用等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报社的长远发展考虑,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报社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提供丰富、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可使报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会给报社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完善报社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报社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使其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业务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精准地掌握报社档案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科学管理档案。同时,报社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由于繁多的档案内容决定了管理工作的繁琐,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谨认真,不出现丢失或遗漏现象。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具备创新精神,探索出适合自己工作业务的新办法、好办法。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到来,促使报社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变化。拥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档案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才能开拓解决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