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金融风险的特点8篇

时间:2023-06-05 08:42: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风险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风险的特点

篇1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近年来,外包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之后,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形成规模,被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并进入高速成长期。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多部委,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大力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外包服务的业务内容也涵盖了多个行业,主要来自于金融业、电信业、制造业和政府。

金融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其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可以降低运营的成本;把资源集中在核心的业务上;缩短新服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抢占商机;获得内部所不具备的外部资源;利用承包商的比较优势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利,等等。但是,金融服务也有潜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风险:第三方可能有悖于发包机构的总体战略目标,自行处理业务,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或者是发包机构没有对承包方实施有效的监督;或者是发包机构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承包方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战略性损失。

(2)声誉风险:第三方对客户不能提供与发包机构同一标准的服务;或者第三方服务质量低劣;或者第三方的操作方式不符合发包机构的传统做法等。比如,呼叫中心的服务质量比较差,以及其他的活动违规作假等等。

(3)合规风险:第三方没有遵守隐私法,不能很好地遵守保护消费者以及审慎监管的相关法律,没有严格的确保合规制度,由此产生的风险就是合规风险。

(4)操作风险: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完成承包的工作,并且没有能力采取补救措施;技术故障;欺诈或者错误;发包机构检查成本过高或者难以对外包项目实施检查所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的起因主要有四类:一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操作失误、内部欺诈、内外勾结等。二是操作流程引起的,主要是操作流程不合理,或是由于没有有效执行操作流程而引起的。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指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交易系统等失灵造成的。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

(5)监管障碍风险:被监管机构不能及时向监管当局提供数据和信息;导致监管当局在不能及时了解承包方的业务活动,从而导致了监管障碍风险。

(6)信用风险:该风险主要来源于服务商。服务商可能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发生变化,无法提供合同规定的服务;或者从事不符合受包方利益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7)国家风险:指由于政治、社会和法律环境变化所造成的风险。如2009年12月的迪拜债务风险就是国家风险。

(8)合同风险:受包方履约的能力不强;对于跨国外包来说,选择适用法律很重要,如果适用法律选择不当,就会引起适用法律所辖的风险。

(9)退出策略风险: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某一承包方,导致自身丧失处理业务的能力,没有办法在必要的时候将外包业务收回;如果终止合同,则快速终止合同的成本会极高。

(10)集中和系统性风险;承包方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风险特别大,体现在各个金融机构对承包方缺乏控制,反而被承包商“牵着鼻子走”,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鉴于以上十大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存在,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呈现以下特点:

(一)金融外包业务的业务内容相对简单,并且产业成熟度低

中国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外包,在降低成本、缩短新产品或新业务向市场推广的时间、有效利用外部的资源、把资源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的内容还相对简单。从业务的深度来看,相对复杂、涵盖环节较多的整体流程外包仍然很少见,而是以单点或局部外包业务为主;从业务的种类上看,仍以重复性强的基本后台处理业务为主,大部分职能型业务如人力资源、采购等金融市场的研究和数据分析、财务、保险理赔、批发银行等前台高端业务的外包很少;从服务提供商和发包商的合作关系来看,我国金融机构把外包业务提供商的价值主要定位在短期“补缺”方面,很少出现有通过与外包商的长期合作实现业务创新、流程优化以及改善运营模式等长期目标的战略外包。

(二)在金融行业中,相当部分的子行业服务外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整体上看,银行业务的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参与业务外包的程度很低。而对于保险行业,虽然对外包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并且在更广泛的业务环节上逐步引进外包,但其所占比重很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已经拥有了技术实力雄厚的软件开发人员和IT系统维护人员,所以对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和管理维护等核心业务,出于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难选择外包;而对于那些非核心的系统维护工作,内部解决也比较方便,所以选择外包的可能性很小。

(三)市场份额比较低,总体规模比较小、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虽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稳步增长,但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从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来看,根据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统计的数据,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仅为48亿元,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为97亿美元。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还不及美国的7.4%。从金融行业服务外包的渗透率来看,中国金融行业服务外包的支出仅占整体金融业运营支出的0.53%,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则达到1.86%,几乎接近于中国的四倍。

(四)外包承接企业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的能力不足

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提供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在接受任务和提供服务时,主要是严格按照发包方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另外,国内外发包方目前只愿意将事务性、操作性以及层级较低的业务进行外包,原因是对中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准还存在相当大的疑虑,从而导致发包方和受包方还没有建立起深入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总而言之,中国本土服务提供商在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不足,特别是与跨国服务商在风险水平控制、资质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迫切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外包企业和高校,特别是我国政府还没有“治本”的根本措施,我国补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传统的海内外招聘等方式。要想确保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高质量,有利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政府与行业协会外包人才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要想提高金融服务外包在我国外包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有没有什么对策可供参考呢?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选择最适合外包的业务,选择好外包商,管理好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其次,要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的各项配套机制。完善外包商的评级准入机制和外包业务风险监测和后续评价机制。再次,充分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通过谈判,与外包商签订一个可操作性强、尽可能完备的合同。最后,加强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道德风险监控,防止寻租行为的出现。尽可能通过集体决议的方式来避免寻租行为,避免影响外包业务的质量,甚至出现法律风险。

从战略选择的角度来看,一是要不断完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我国需要为金融服务外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规定,从而来规范金融服务外包,为外包提供商的选择、风险防范等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承接业务的领域和范围。我国金融企业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争取在全球范围内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三是要重视与国际金融服务发包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长期合同是企业间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合作双方只有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才能有更加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四是要加快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前提就是专业人才培养。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应以服务外包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服务专门人才,在高端金融服务外包方面提高竞争力。

以上从风险防范和战略选择两个角度,对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参考对策。同时,也期望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多晶硅;压力容器;检验;风险评估法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95-02

风险评估法又称基于风险的检验,该方法是通过对设备的失效基理分析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估,来确定设备的运行可靠性。2008年颁布新版API 581-2008,扩充了物流数据库,部分调整了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的评估方法,增添了新的设备模型以及损伤机理模型。20世纪90年代末期该项技术被部分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引入国内,并与2003年开始逐步推广至工程应用阶段,目前有少数多晶硅工厂进行了应用。某多晶硅工厂的压力容器即将面临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检验成本的下降,配合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引进了江苏特检中心的RBI技术对全厂相关设备进行了检验。

1 风险评估法介绍

1.1 风险评估法的风险定义

在风险评估法中,风险定义为失效概率与失效后果的乘积。根据计算结果和生产可靠性分析来评估潜在的失效后果,失效概率则是将材料受载与抗载模型技术结合起来加以确定。这里的风险涵盖了人身安全、环境破坏、生产中断和设备维修费等几个方面。

1.2 风险评估法的常用检验方法

采用的检验方法通常是根据设备风险度较高的失效模式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验证检验方法,有TOFD、磁记忆、超声导波、声发射等检测方法。

2 工厂压力容器面临定期检验情况

2.1 工厂概况

某多晶硅工厂是一座引进美国先进技术设计,采用西门子法生产工艺的年产3000吨多晶硅工厂,工厂于2010年11月建成投产,产品质量稳定在太阳能2级以上。目前厂内大多数压力容器如:球管,卧罐,换热器等,按国家《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要求即将开展定期检验工作。

2.2 定期检验带来的问题

1)安全隐患。容器存储物料如: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等氯硅烷具有有毒、易燃烧、易爆,挥发性慢的特性,从而对常规检验要求的开罐检验造成不安全隐患。

2)对产品质量影响。开罐检验会对物料的洁净度产生影响,从而使多晶硅产品的纯度造成影响,最终使产品质量发生波动和下降。

3)检验施工难度大。对一些大型容器,常规检验需要在其内部进行焊缝破损检验,如球罐,卧罐类,这些检验需采取内部搭架子方式,不仅难度极大,而且检验人员易受到伤害。

4)检验周期较长。由于物料的挥发性极慢,采用氮气置换时间较长,并使检验期限周期较长,对工厂的开车时间造成不确定性。

5)检验间接成本高。因为常检验周期较长,期间工厂只能停车等待;且为保证物料的洁净度需大量用物料置换清洗,这些都会使企业的间接成本极剧增加。

3 风险评估法在多晶硅采用的特点

3.1 采取的方法

某多晶硅工厂采用声发射检验作为风险验证性检验方法,举例如下。

本次评估声发射的实验对象是罐区的2台300 m3球罐位号为90-TK122,90-TK123,本次进行声发射检测时拟采用26个通道进行,定位方式采用球形定位。其探头位置如图1所示。

经过仪器校准、衰减测量、背景噪声校准后,启动罐体加压程序进行声发射检测,根据我公司球罐的工作压力及声发射检测要求,制定加压程序如图2所示。

图1 球罐声发射探头布置示意图

图2 球罐声发射加压程序

加压介质采用氮气,试验进行两次加压循环,依据照球罐可达到的最高工作压力0.45 MPa,第一次加压循环的最高压力为0.5 MPa,第二次加压循环的最高压力为0.485 MPa。

3.2 受评压力容器存在的风险特点

1)盐酸腐蚀。由于本次评估的设备内部主要介质为三氯氢硅、四氯化硅以及销量的二氯二氢硅,三种氯硅烷均容易遇水水解成HCl,HCl水溶液(盐酸)会引起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并在较宽浓度范围内对大多数常见材料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盐酸的来源是氯硅烷的水解,水分在正常的生产工艺中不应存在,而最有可能来自在于停工检修过程中,罐内残留物料与空气中水分的反应所生成,或开车前的吹扫干燥不达标造成的水分残留,抑或是原料带入。

2)硅粉腐蚀。硅粉磨损是指硅粉与金属材料接触面产生相对摩擦运动,接触点形成的粘着与滑溜不断相互交替,造成金属表面材料损失的过程,主要发生在TCS合成工段含硅粉介质的设备、管道、阀门中。

3)保温层下腐蚀。碳钢和低合金钢遭受腐蚀时主要表现为保温层下局部减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性介质(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氮氧化物等)随雨水在保温层下积聚浓缩造成的酸性腐蚀;奥氏体不锈钢遭受腐蚀时可能发生保温层下金属表面应力腐蚀,因保温层破损部位渗水,随着水汽蒸发,雨水或是大气环境中的氯化物会凝聚下来,有些保温层本身含有的氯化物也可能溶解到渗水中,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如焊缝和冷弯部位),容易产生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4)循环水腐蚀。循环水腐蚀指的是冷却水中由溶解盐、气体、有机化合物或微生物活动引起的碳钢和其他金属的腐蚀。多晶硅装置共有介质为循环冷却水的碳钢换热器共27台,先后发现21台发生了换热管腐蚀穿透的情况。

4 结论

目前国内开始兴起的风险评估法代替常规定期检验,由于其拥有安全、经济、快速的特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多晶硅行业面临定期检验带来的困境。本文通过事例介绍在某多晶硅工厂的实际应用中,采用该方法科学合理的解决了常规检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在多晶硅行业应用前景广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

[2]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S].

[3]GB 150-2011固定式压力容器[S].

篇3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意义

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经济主体在金融风险中不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基于此,为保证经济主体进行最大化的收益与最小的损耗,应通过强化对金融风险控制,合理对其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经济主体金融风险中的整体安全性,最大程度化降低经济主体的受损程度。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金融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通过健康的金融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把握金融风险,将会带来经济萧条等问题。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金融风险还存在较大的危害性,一旦发生较大的金融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国际上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不但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物价大幅度提升,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状态,并且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挑战性在金融风险客观性与不稳定性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爆发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金融问题叠加到一定程度后,便引发金融风险。由于当前这种情况所决定,才充分体现出了金融风险的可判定性与可分析性,各个地区和国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呢,最大程度化降低金融其带来的影响,减少为人们带来的损失。

(三)双面性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点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最大程度化发挥金融风险的防御效果,积极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活动的平稳运行。

二、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加大金融风险文化管理力度在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文化管控力度,同时要树立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促进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全面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则需要深度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防机制,同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预防对策,增加预防风险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时,可对风险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再次发生风险的可能。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人文色侧人文主义、人文理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坚持以人性为基本理念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的概率。

(二)提升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准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几率,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应该不断完善金融管理水准,通过创新方式进行技术提升。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才能够更高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体包括:对操作业务流程进行进行重点规范,针对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而言,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经验上的借鉴,同时针对市场动态预测风险变化做到掌握和了解,做好风险预警准备工作。此外,强化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显著性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和业务方面的创新。在当前这个过程中,相关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金融风险动态化调查,一旦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可能,及时做好预警提示,以便于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创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增加金融活动专业化管理,确保管理与实施之间的配合,充分保证各个环节的稳定发展,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考核机制,不断丰富专业考核评价,重视预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下转第75页)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四)增强风险自我管控意识在金融风险控制过程中,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则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在金融创新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保证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要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从金融发展表现的特点来看,其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化,形式较为多样化,鉴于此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五)对管理金融风险的实施对策进行评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其关键在于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保证相关评估工作得到科学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评估风险解决对策的实施效果,确保金融风险管理解决对策的可行性。通过当前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保证解决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再次进行良好的风险管控。

篇4

一、金融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金融风险的涵义

金融风险,就是指在信用经营或者货币经营活动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的投资者或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从企业角度而言,金融是企业的经济动脉,一旦遭遇大面积的金融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长期萎靡不振甚至破产。

2.金融风险的分类

按照来源不同,金融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利率变动、商品价格变动、股票价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风险,这是企业面临的最常见的金融风险类型。

二、现代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金融风险形势

相对于以前的企业而言,我国现代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

金融风险的爆发往往非常突然,悴不及防,很少甚至没有预警信号。比如,因经济危机、货币政策等原因,导致信用危机引发的部分金融领域的挤兑行为,故意散播谣言引发的全部或某金融领域的挤兑行为,因某一金融机构因重大失误导致的信用危机等等。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资本项目并未开放,在加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我国企业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通过市场表现出来,这就加大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难度。

2.企业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如今社会就是一张大网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关联,一旦某个部门爆发金融危机,很容易扩张到其他相关机构,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除了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的密切性原因之外,还有我国金融风险相关方面的法律不健全、金融体系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

3.企业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尽管金融风险是可怕的,但企业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其实,企业金融风险并不是完全不可控制的,只要事前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谨慎投资,是可以减少乃至避免金融风险的,即便是遭遇了金融风险,企业也可审时度势,及时调险性资产,避免金融风险扩大化。

三、严控企业金融风险 实现企业稳健发展

企业经营过程中,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下面结合海尔集团,对企业如何严控金融风险进行分析:

1.重视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防范永远比事后弥补要好得多,企业金融风险也是如此。要想实现企业稳健发展,就要重视企业金融风险问题,增强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只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定时、定期地整理企业所有账目。比如,每隔三个月整理好本企业的金融投资,并做出预估,以便指导下一步的运作。

重视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还要建立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比如,海尔企业CEO张瑞敏说:“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都要提前做好准备,等危机来了之后再做,那一切都晚了。”海尔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非常强大,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能够随时掌握金融运行的动态,并提前做出了相应的评估和监测,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提前治理。

2.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融资问题是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好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利于增强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如今,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贷款融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而不应仅仅局限在银行贷款一条融资渠道上。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的优点是速度快、门槛低、资金调动方便,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对民间融资缺乏完善的法律方面的保护,也增加了民间融资的风险性。不过,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民间融资确实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二是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是将“借物”与“借资”融合起来的一种方式,它表面上看似“借物”,实质上是“借资”,租赁融资具有投资小、收益大的特点。三是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企业可依法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进行融资,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四是海外融资。企业可以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有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发行融资业务等,如今,海尔集团就实现了真正的海外融资。

3.引进与培训并举,提高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人才的素质

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离不开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人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高薪聘请企业金融风险专业性强、有成功应对金融风险经验的人才,壮大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海尔能够从容应对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正是得益于强大的金融风险防范团队,并且海尔将金融风险防范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重点培训人才。对本企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才做金融风险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性金融风险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与本地高校合作,到高校聘请金融风险专业性人才,提高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

4.创新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应对所有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是因为海尔集团具有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应对金融风险就要创新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先,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要知道,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品牌认可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有力武器。海尔品牌在公众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公信度,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并且海尔企业走向了世界,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在壮大自身的同时自然就减少了金融风险,实现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其次,健全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诚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言:“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凡墙都是门。”是的,海尔正是依靠完善的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了企业的战略转型。比如,海尔创新“零库存”库存管理模式,就是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供货,货仓里也不会存放大量的存货,一旦遭遇金融风险,必然不会为大量的库存积压而发愁,这就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最后,创新企业营销模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营销模式――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因省时、成本低、无时间限制等优势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购物方式。因此,企业可同时做线上与线下的营销,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人们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企业还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为企业产品的营销与发展提供新机会,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篇5

关键词:企业金融 风险管理 控制机制

企业在向大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份额和收益的增加,企业往往会忽视金融风险,诸如期货市场风险、投资产品收益率风险等。如果金融风险出现问题,企业将面临重大的损失,甚至有可能破产。由于企业金融风险和企业面临的风险存在很大不同,它的存在具有隐蔽性,对企业高层的决策产生误导性的作用。因此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当重视金融风险,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一、企业金融风险基本概述

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资产证券化和货币形式的交易应用较为普遍,这样导致企业将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我们称之为企业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不是由于企业原因造成的,而是客观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一种普遍性的风险。金融风险包括不确定性企业金融风险,它主要是由金融市场风险引起的,主要体现在市场的汇率、期货等因素导致企业材料成本和市场价位产生变动,从而对企业的盈利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资金供应链发生变故导致企业面临经营能力风险。

金融风险具有复杂和隐蔽的特点,我国企业在金融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我国市场信息透明度较低,上市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性较低,导致监督力度减弱,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信息不具备时效性。其次,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认识不够深刻,多数企业将金融风险控制仅交由财务部门负责,没有设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力量较为薄弱。再次,企业缺少有效的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企业虽然能意识到即将面临金融风险,但是往往不能正确评估该类风险将要给企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和损失。综上所述,企业若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对企业流程中存在的金融风险施行有效的控制。

二、企业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财务制度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金融管理特点的影响

企业的金融管理是合理利用资金和解决金融问题的管理过程。它是以货币计量作为单位,通过对于资金运用的调节和控制,综合体现了经济管理的精髓。因此,金融管理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的整体价值和收益的体现,同时也决定了其具有较广的业务活动范围、较高的可靠性和复杂的内容等特点。这些特点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导致企业面临风险,从而导致资金损失等。

2.企业传统的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

我国现有企业多采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和方法,由于这种理论是基于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影响下,不能有效的解决内部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管理不得不面对金融风险。

3.财务控制力度较弱

财务管理负责企业资金的流动,因此只有通过加强财务控制的力度和有效性才能够做好金融风险的管控问题。而我国多数企业对于财务控制不够重视,导致财务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良好的管控。例如,企业的资金流动不注重流程的管理和档案的记录,导致资金去向不明,产生大量不良资产,这样的问题导致企业面临金融风险的几率增大。

4.财务信息不准确

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只有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高层才能对于企业的运营情况和面临的潜在风险有清晰的认识,然后据此制定出适应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战略方针。而现有企业中财务信息的不准确性导致企业高层无法做出正确决策,且对于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不能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造成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

5.财务人员操作不符合规定

财务人员进行违规操作,谋取私利,一方面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面临金融风险的几率。

6.缺乏健全、完善的评估与量化标准的体系

由于目前许多企业没有健全、完善的评估与量化的标准体系,因此,即使知道有风险的存在,但是对该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估计不够准确,从而很可能将潜在的、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创的风险给忽视掉,或者看轻它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缺乏完善、统一的量化标准,没有应用有效的技术来识别风险和对风险进行评估及检测,同时,还缺乏连续性、专业化的金融风险防范手段,这些都是导致企业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才能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企业应当完善现有的机制,不断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金融风险的管控手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控制法,指在企业产生损失之前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从而有效的减少金融风险产生的几率,降低金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而另一种则称之为财务法,即在金融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后,通过财务手段和方法

1.促进财务管理流程的精细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以规避金融风险为重要目标。国外很多企业中,金融风险管理控制成为公司的重要战略且能体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案例,提升金融风险管控的高度。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企业面临的现状,不断创新和借鉴财务管理新方法,从而保证企业管理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例如通过采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财务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其次,企业需要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和建立相应的评估金融风险的体系。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测系统和相应的报告制度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系,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流程的分析,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评测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

2.制定科学且有效的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影响着企业整体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企业高层需要重视财务决策的制定。首先,企业需要具有先进和创新的风险决策意识。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内部的财务团队,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为企业高层做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再次,财务部门要注重档案管理,确保责任和业务情况明确。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机制,才能减少金融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首先,企业需要加大风险控制的强度,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国家或行业财务政策及准则相结合,合理的进行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和利益划分等,并要督促内部执行此制度、。其次企业需要优化内部审核流程,财务管理的每一项资金变动都需要有完整的档案和文件记载,从而保证有效的审核。再次,企业需要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度,从法律、审计从多角度对于项目进行评估,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提升效率。最后,企业对于内部出现的违法和违反相关政策的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并加强同相关监察部门的合作。

4.建立内部相互监督的机制

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企业不仅需要建立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内部其他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从而确保企业各个部门运行良好。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所属的成员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检查、业务检查和服务质量检查等;其次,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确立内部监督的检查评估机制、风险业务评价机制以及对内部违规行为的披露惩处机制;最后,对业务运作的监督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违规行为的预防与处理。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和流程审计制度,强化内部的监督。

5.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修养

企业不仅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基础知识,还要重视财务人员对于现代金融管理的理解和其经济分析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加强培训人员,或者同高级财务管理公司进行有效的合作,从而有效的进行金融风险的管控。

6.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评估与量化标准的体系

企业只有有了一套健全、完善的评估与量化标准体系,才能够准确的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够准确的估算出该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完善、统一的量化标准,还能够及时有效的识别、评估、检测风险,进行连续性、专业化的金融风险防范。

四、结论

财务管理是金融风险管理控制的重点,为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的发展,企业必须不断采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的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并且做好金融风险的评估,从而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减少金融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汪蓉,葛佳.构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机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篇6

关键词:区域金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7-0025-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7.06

一、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界定

从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容来看,区域金融风险作为中观尺度的金融风险有着不同于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的管理内容[1]。虽然相对于世界范围的金融风险,区域金融风险可以包括国家金融风险,甚至超国家范围的地区金融风险,但在一般的理论研究中,区域金融风险所研究的区域范围更多地指国家范围内的区域。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区域金融风险不具备由宏观尺度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政治风险等所引发的整体金融风险的特征。当然,中观尺度的区域金融风险也不完全等同于以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为主要特征的微观金融风险,它有明显的区域特性。

从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对象来看,区域金融风险虽然是中观尺度的金融风险,但是其发生的现实形态最终也表现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微观金融风险。因此,为了有效地管理区域金融风险,必须从影响区域金融风险发生的总体性因素和影响区域内具体金融活动主体的个体性因素两个层面加强管理。

从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主体来看,区域金融的发展要受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所定的经济政策影响,因此中观尺度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区域两级金融监管部门。在区域层面的金融管理既包括国家对各区域内金融风险的管理,也包括区域政府对本区域内金融风险的管理。因此,区域金融风险管理应包括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和区域金融监管部门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

二、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影响区域内金融安全的总体性因素进行管理的目标称为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而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微观目标则是指以区域内金融的微观运行活动为管理对象的风险管理目标。全国范围的金融安全需要以各区域的金融安全为前提,因此在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上,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区域金融监管部门还是有一致性的,区别主要在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微观目标上。

(一)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

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是有相对性的,是在区域内相对于影响具体金融活动主体风险因素管理而言的目标,并非国家层面的宏观目标。但总体而言,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区域金融监管部门在区域层面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是有一致性的,即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并促进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1.促进区域金融的平稳发展。任何金融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都应是实现金融的平稳发展。一个国家的金融平稳发展要以各个区域的金融平稳发展为基础,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要实现国家的金融稳定与发展,必须首先保证各区域金融稳定与发展。区域内的金融平稳发展自然也是区域金融监管部门的首要目标。

2.保障区域经济健康运行。由于金融业是一个以经营货币为主的特殊高风险行业,并且金融业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要与社会上各种经济主体发生金融关系,因而其经营活动具有社会性,且与经济风险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在中观区域层面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各项区域金融政策应将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3.规范和完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是实现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和信誉,保护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的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的重要途径。一个独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套完整且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实现金融政策目标都有重要的意义[2]。由于区域层面相对于国家层面往往更加具有金融监管不规范、不健全的特点,因此在区域层面的金融风险管理更应注意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确保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引导和督促企业健全风险管理与防范制度,从而建立安全高效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保证区域金融活动的稳定与安全。

4.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有效化解和降低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应有利于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具体而言,要注意推动金融产品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在推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协调一致而又全面严谨的金融市场法律体系;加强市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以防止出现监管重叠、监管遗漏或监管空缺;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的长效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解决带有综合性与全局性的问题,确保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二)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微观目标

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需要区域层面的金融管理机构和国家层面的金融管理机构共同实现,但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微观目标则是区域层面金融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区域金融风险防管理的微观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维护区域内信用体系的良好运行。区域金融安全需要金融机构与居民、金融机构与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等方面建立起诚实、可信、可靠的信用关系。只有每个信用主体都遵守基本的信用规则,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为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避免区域的内生金融风险。

2.区域内金融机构布局合理。一个区域内的经济与金融要想做到密切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就需要金融机构及其网点的总量、分布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有其不同的市场位置,在功能、业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对象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合理布局各类金融机构,使各金融机构之间保持适度竞争,从而建立和完善功能良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将有利于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

3.区域内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经营稳健。要想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促使区域内各金融机构都能做到稳健经营,确保资本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符合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并达到资产负债比例的规模对称、结构对称、偿还期对称等。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区域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和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切实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法人经营管理责任制,完善管理与经营体制,建立起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4.区域内金融市场秩序相对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稳定是金融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区域金融风险微观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护金融市场相对稳定。具体而言,要通过强化金融监管,确保区域内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杜绝超范围经营、帐外经营、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等现象,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有效的竞争环境,及时有效地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区域金融秩序稳定。同时,规范和强化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审批与监管,杜绝乱批、乱设金融机构乱集资和社会乱办金融等现象。

总结来看,虽然在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目标上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区域金融监管部门有其一致性,但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不完全统一,这将导致两级金融监管部门的利益诉求出现不一致,因此其各自最终的主要监管目标还是不同的。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全国范围的金融安全,而区域金融监管部门要以区域金融利益最大化和区域内的金融安全为主要目标。

三、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不同,加上中央和地方两级金融监管部门可运用的管理资源不同,使得两级金融管理部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有所区别。

(一)以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

1.实行差异化区域金融管理政策。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不一致,其相适应的区域经济金融政策也应有差别。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应在整体经济战略部署不变的前提下,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和金融有序化出发,根据各地区条件、经济基础、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金融生态环境等特点,在坚持金融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有差别的经济金融政策安排,充分发挥各区域间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逐渐降低区域金融风险。

2.构建和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降低区域金融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和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降低区域金融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首先应针对区域金融风险特点,有效整合区域金融生态构成要素,推进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诚信文化建设,保障司法公正,缩小区域金融风险差异,减少地区间对金融资源不注重效率的过度竞争。其次要注意加强区域金融市场化,提高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减少和尽可能杜绝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分配与利用的隐性干预。另外,应建立以政府、媒体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区域经济金融信息公开共享体系,通过信息的及时披露有效降低区域金融风险[3]。

3.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避免区域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很多,最重要的是通过区域发展政策和相应的有差别的财政金融政策引导资金向落后和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化。比如通过产业政策区域化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支持欠发达地区发行建设债券;通过补贴、贴息、税收优惠和投资财政担保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欠发达地区。

4.引导和探索设置区域差别化的金融结构体系,以规避、分散风险。合理的金融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实现规避、分散风险的目的。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应在统一的金融体系下,根据各区域经济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审批与设置,构建多样化的金融结构体系,使金融体系结构特征更好地适应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实体经济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积累放大。比如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信用体系比较脆弱的市场化先行地区,可以大力发展信用担保、风险评级等金融中介机构,缓冲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机构过度集中;对实体经济产权形式规范、金融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可以引导、规范反映市场需求的非正规金融;对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为更有效地贯彻实施国家的发展战略,可以探索性地发展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逐步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降低区域金融风险。

5.加强对区域金融监管的重视。在非区域金融视角下,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一般会放在全局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控上。但从现实而言,区域金融监管是全局性金融监管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除此之外,中央金融监管即便注意到了区域金融风险问题,但往往容易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对发达地区的金融监管上,然而在一定条件下欠发达地区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比发达地区还高。因此,加强区域金融监管不但要关注一般区域的金融风险,还要注意不能忽视欠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

6.完善区域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健全的组织体系是金融监管的基础,而监管组织体系的建设职责在中央监管部门。因此中央监管部门应根据本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制定与本国区域金融特点相适应的区域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通过完善区域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理顺监管当局各级分支机构、区域辖内各金融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各社会中介机构及社会公众的责权利,更好地将区域金融风险予以避免、转移和化解。

(二)以区域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

笼统而言,区域金融监管部门包括区域内的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分支机构承担的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央监管部门下达和规定的金融监管任务,一般没有太多的自。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分支机构往往不能承担好区域金融监管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一方面,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应注意加强其地方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能,给地方分支机构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更多的灵活自;另一方面,地方分支机构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区域内金融活动的监控,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

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而且地方政府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监管上具有更大的灵活自主性。因此,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相关部门在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上应发挥最主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职能。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上虽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在职责和权利上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即地方政府承担了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的极大责任,但它被赋予的对金融事务的权利及可动用的金融手段却极为有限[4]。因此,中央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赋予地方政府在处理金融风险问题上较大的自和区域金融事务处理权。地方政府也要加强自身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除了思想上重视外,还应有独立的区域金融管理协调机构,以加强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沟通,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配合中央金融监管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协助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整顿与规范金融秩序,协调区域内各金融监管机构处理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5]。

2.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强政府金融活动的市场化。区域金融的发展受地方政府所定经济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时会通过非市场手段对区域金融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这种干预在金融风险爆发后分散、化解风险时有其益处,但在正常的金融运行状态下则往往容易加重区域金融运行风险。比如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将银行视为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强行增加政府在银行的债务等,这将大大加重区域金融风险的积累[6]。因此地方政府要尽可能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强政府金融活动的市场化。

3.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运行。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运行质量高低与平稳与否是制约区域金融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区域经济运行质量高,区域金融机构自然效益好,区域金融风险自然小。区域经济运行平稳,经济运行风险小,相应的区域金融风险自然也小。因此,从根本上看,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还是发展经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4.指导和促进地方性金融企业的发展。地方性金融企业的发展是完善地方金融市场体系,保持地方金融市场活力的基础。而且地方性金融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方金融资源的涵养、保持,有利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来源渠道。而区域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地方金融活动的健康都是地方金融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管理方面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地指导和促进地方性金融企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一定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避免对企业给予不恰当的、过多的直接干预。

5.加强对区域内金融活动的监管。地方政府比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更加接近、熟悉区域内的金融活动运行,因此,地方政府在区域内的金融活动监管方面应发挥更加直接的作用。加强对区域内金融机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促进区域内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并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

6.在面临区域金融危机时,帮助区域金融机构,实施市场救助。一旦区域金融风险暴露,出现区域金融危机,地方政府应及时采取措施,实施市场救助,保持或恢复区域金融市场信用流动。比如对面临风险或者破产的金融机构和银行的重组或退出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在地方金融机构关闭后由地方财政偿还债务,支付自然人存款债务等。

参考文献:

[1]裴志杰.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及防范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2]栾景明.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1998(8):15-17.

[3]黎和贵.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与经济增长效率[J]. 金融论坛,2007(3):45-52.

[4]耿宝民,韩忠奎,安国涛.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3):74-76.

篇7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始出现以来,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投融资平台,并且随着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投融资平台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部分地区的融资平台当期债务本息已远超当地财政收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触即发。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特别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着眼于破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金融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1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已经被国家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列为行业最高的三类风险之一。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来看,比较突出的是债务率过高,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利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举债,而且已经超过全年财政收入水平,这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再比如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注重自身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在开展投融资的过程中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在投资领域过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收效不高,进而可能引发一定的偿债危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投资收益风险,比如某地通过对12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调查,投资收益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建设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占比分别42.5%、31.7%、25.8%,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面临一系列投资决策风险。此外,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风险,特别是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求在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狠下工夫,这就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如何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由于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因而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缺乏高度重视,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该出现的风险。

2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尽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地方政府还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金融风险,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防范金融风险的重大价值,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上升到战略层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相对比较突出。深入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却没有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缺乏“量力而行”的意识。2.2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落后。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国家对于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深入地研究和积极地探索,特别是没有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投融资工作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甚至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有效性。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同时也没有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及目标责任体系当中。2.3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薄弱。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普遍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因而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公司治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平台融资后所投入的项目大多是半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因而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项目投资计划、资金回笼情况、贷款余额、融资规模等普遍不对外公布,这也直接导致无法形成科学地监督机制,特别是外部监督不够到位,对于出现的风险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因而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愈演愈烈。2.4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滞后。要想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对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当出现金融风险的时候无法更有效地化解。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对投资、融资等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缺乏数据收集与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战略性以及针对性不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建设,比如很多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同时也重视投资收益,导致出现了一定的投资收益风险。

3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3.1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将其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经营、管理、创新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卓有成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提升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行政化与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市场导向,地方政府应当赋予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自主经营的权利,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则要大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落实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的运行模式,强化投融资活动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融合。3.2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说,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至关重要的是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从有利于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管理工作与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努力构建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比如可以将投融资活动与绩效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并且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将全面管理作为重要的原则,使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层次人员都参与到金融风险管理当中,努力形成合力。3.3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就是“债务风险”,因而应当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债务风险”等金融风险化解机制。比如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了更加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可以采取债务分类管理的方式,既要尽量化解存量债务,又要尽量减少新增债务,特别是要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入手,强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化解的有效措施,并且要多听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还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特别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投融资活动。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监督机制建设,要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活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监督,确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效率和效益。3.4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过程中,要把加强金融风险监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建立相应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比如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做好“风险点”监测工作,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预案,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可以做到迅速反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数据思维,通过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并且在开展投融资活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落实,进而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尽管已经成为市场主体,但由于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还没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金融风险,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模式,重点要在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科学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眉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篇8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企业;财务控制

金融行业的不稳定性随着我国政策及汇率的不断改变而逐步提升,从而也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金融行业的收益向来具有不稳定、不确定性、波动大的特点,这也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进步,高科技电子及信息技术不断被运用,这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电脑高手。但是很多电脑高手为了经济利益,通过黑客或者一些病毒软件将破坏的魔爪伸向企业,导致企业的机密被泄露,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金融风险管理

1.为什么要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做好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是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买卖股票时,首先对股票的价格做好充分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预测后期走势情况,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买卖,力争将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由此看出,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风险和损失,不但能保证资金高效使用,而且对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流的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以保持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金融风险有什么特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客观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累积性和叠加性。金融风险不但会导致股市暴跌和国家经济极度萧条的情况,而且还给国家的稳定和国民的生活质量及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2007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很好的体现。国家物价普遍上涨,众多企业宣布破产、倒闭,导致失业率逐步攀升,整个社会都惶恐不安、叫苦不迭。即便是再强大的国家、企业或者个人也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但是,金融风险也并不是说来就来的,一般都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一系列问题的积累,由于不重视、不解决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金融风险的爆发。所以,事先做好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能在危机发生时做到临危不乱,减少一定的损失和危害。3.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加大风险评估力度、做好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工作、提升金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等是预防金融风险发生的有利举措。加大对企业或个人的经营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评估,可以有效的保障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仔细的审核和分析,可以将金融风险降到最小化;提升金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可以降低由于技术问题而引起金融风险的几率;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使金融市场更规范,降低了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和干涉,而由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更法制化。

二、企业财务控制

1.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企业财务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由于2007年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很多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控制管理还非常不完善、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由于有些企业对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认识有所欠缺,没有构建完善科学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同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以推动公司的发展,导致企业陷入危机中。2.完善财务控制的有效措施。要想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就必须树立以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以减少企业资产损失及风险为原则的核心目标。具体实施措施为以下几点:(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明确财务风险评估对企业经验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构建出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预警。(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各部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泄漏,并给予财务部门适当的问责权利,免受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部门工作的影响,提高财务部门地位,确保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行,确保企业的资金稳定和安全。(3)树立、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中,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评估中去,做到人人参与公司经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及责任,以此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4)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各部门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使每个人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利的贡献,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5)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使得信息分析更加全面和准确,提高了企业的防风险能力。(6)聘请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人才。金融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到位,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对于人才的选择不可小视,必须选择对市场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科学和专业的分析能力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财务控制管理必须选择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谨慎、正直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正常、顺利的运作。(7)加大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即便有再好的方法和政策,倘若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度,那么也就是纸上谈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让我国中小企业正确认识了金融市场,了解到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未来,我国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策略,加强企业的管理科学性,增强企业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生存能力。企业要通过财务控制与分析的方式提前预判企业金融市场投资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并做出重要的改进,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方式,确保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可以稳定、安全、有效的发展,加强企业自身运营的有效性,让企业有实力应对金融危机与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严旭.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6,(12):152-153.

[2]刘计敏.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的研究[J].商,2015,(02):2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