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税务管理的目标8篇

时间:2023-06-05 08:42: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税务管理的目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税务管理的目标

篇1

关键词:水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双重原因,开发步伐相对缓慢,开发投资主体比较单一,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水电产业新的发展时期已经来临。从资源储备的角度看,目前中国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仅为24%,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的水平,未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正确定位和目标选择已然成为我国水电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水电企业简介和经营特征

(一)我国水电企业简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电企业在市场经济坏境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资金方面,由过去单一的中央政府拨款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外商等多种主体或主体组合的筹资形式。但是我国水电企业在发展中依旧困难重重,水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债务结构、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制定债务风险控制方案,确定未来资产负债率控制及债务结构调整目标。

(二)我国水电企业经营特征

1、投资巨大。做好水电项目投资控制,需要做好两个阶段的工作,一是勘测设计阶段,二是施工建设阶段。在电源项目建设工程中可能会因为前期设计深度不够,造成潜在风险和投资风险增加,也可能因为后期施工问题、移民问题导致工期延长、投资增加。

2、资源垄断。我国水力资源总量,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由于大型国有水电企业享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兴建选址更有优势,容易形成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局面。

3、负债规模较大。大型水电项目投资巨大,前期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我国大型水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了80%,企业高负债率的风险继续,说明水电行业已经进入了风险攀升的阶段。再加上金融政策的紧缩,进一步增大了部分水电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市场目前正处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适度微调背景下,针对水电企业项目周期长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适当给予财政贴息是很有必要的。

4、生产经营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水电企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季节和水电开发时期。2010 年之后的10 年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黄金时间,据中电联预计,2020 年前10 年我国的水电开发规模将超过1.2 亿kW,2030 年后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5 亿kW。从时间分布看,我国大陆多属季风气候区,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布不均,丰枯季节、丰枯时段流量相差悬殊,自然调节能力不好,稳定性差,存在较为严重的“丰余枯缺”矛盾。因此合理安排机组检修时间,保证丰水期机组出力对水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5、强调安全。目前我国大型水电企业大多为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机组和电网的自动化水平高。再加上电力生产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生产设施分散、分布地域广、生产环节多,技术性强的特点。因此,水电企业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确保人员安全、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

6、经营生产是重心。电能是国民经济崛起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水电企业的经营生产是工作的重心。解决生产中各专业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电力系统不间断的发电。同时,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中,折旧成本比重大,而付现成本比重小。根据水电企业的成本特点,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应将经营重点放在生产过程。

7、兼顾各种效益

大型水电工程是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养殖、供水等效益为一体的综合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途径。但是,水电工程的建设必定会对坏境和河流水沙的造成影响。因此不论是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制订,还是在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各阶段中,均应充分考虑维护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要将水电工程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我国水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

(一)产值最大化。产值最大化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经济目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值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逐步暴露出其落后性。企业如果将眼光仅仅局限于对产值的关注很可能会出现规模扩张但效益下滑的窘境,当水电企业以追逐资源为第一目标时,很可能忽视项目经济效益,导致投资增加,盲目加大产值的投入并不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益。2003年以来,五大发电集团通过“建并结合”的发展方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迅速扭转了缺电的局面,其后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扩张的教训:大唐四川分公司收购的15个水电项目实际投资额超设计概算9.99亿元,已投产的14个项目中仅3个实现盈利。由此可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关注项目盈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效益最大化。现代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形式,而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一种比较,换句话说,当使用更少的成本创造相同的经营成果时,经济效益就更好。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盈利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将提高经济利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水电开发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其财务管理目标之一。

(三)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在假定企业投资收益确定的情况下,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利润指标是企业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利益最大化是最为充分考虑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一种财务目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是实现水电开发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基本目标。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前企业价值最大化被认为是最符合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基础上,将总价值达到最大。价值最大化理论是建立在时间和成本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少企业为追求短期利润所做出的不正确的决策,使企业具备可持续性的发展潜力。企业在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要履行其社会责任,以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步增加。

三、我国水电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定位

(一)考虑现代企业特征。现代企业是指由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组成和不同经营单位组成,企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多单位企业。现代企业显著特征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并且更强调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及知识密集型转换。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明确财务管理的主导作用,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兼顾相关利益者最大化。

(二)考虑水电企业特征。水电行业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垄断特征,因此决定企业的投资主体难以实现多元化,并且企业受政府监管程度较高。水电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水电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因此企业对银行借款的依赖程度较强,负债风险高。根据当前情况,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将重点放在电力生产的成本控制和资金流通上,最大程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结束语:

水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宏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电价市场化改革开始提速,水电开发企业一定会利用其清洁能源、运营成本低的优势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水电开发企业准确的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和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四川久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1.1推动税务事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实施税务绩效管理能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能好地确保税费绩效管理的每个层面和相关环节均能获得有效管治,更好地实现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三个一流”总体目标,促进税务事业快速发展。

1.2探究税务管理规律的重要途径

纵观当今国内外行政管理创新改革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追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核算日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税务管理工作,已有不少省和县(市、区)的国税、税务局积极主动地推行绩效管理创新实践。通过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实地调研活动,相关行业人员逐渐感受到推行绩效管理带来的实际成效,同时也分享了管理水平提升的成果。

1.3防治税收系统腐化的有效方法

实施税费绩效管理能推动制度规范、执法规范、服务规范得到更好的落实,对干部的监督、考核和鞭策将会更加具体,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行为保证,防治税收系统腐化。

2目标管理与税务绩效管理

2.1明确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

所谓的目标管理是能够进行组织分工、传导压力、突显重点、追求产出、落实责任,提高组织绩效的手段[2]。在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然后围绕核心目标组织分工、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实现目标。那么,在税务绩效管理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具体工作性质实行层级管理,明确目标后也应将目标层级化,分别确立市局、各处室和县、区局等部门的使命目标和年度目标。其中,使命目标主要是税务绩效管理中最根本、最能体现价值所在的、最崇高的责任与任务。年度目标主要是配合使命目标进行分阶段的目标确立。

2.2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

税务绩效管理目标评价过程中,应将自上而下将目标进行逐层分解与管理评价,并且应该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以结果为导向,着力过程的基本准则。严格遵守层级、关联、全面、重大、赏罚分明等特殊方针。

2.3选择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方法

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日常评价和集中评价。目标评价周期一般以年份或月份较常见,依据类型实施目标评价。目标评价要先设定指标以评估目标实现结果的情况,指标值或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依据等是构成指标的重要元素。

2.4兑现税务绩效管理的组织目标

税务绩效管理组织目标兑现后应有具体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目标继续努力工作。建议实施以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目标管理,以年、月、周的工作时间为衔接,年初定好相关细则,互相学习与监督,产生压力和动力的传导模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能切实做到组织绩效评估的科学合理性,推动目标贴近组织使命和战略,使激励机制的导向性更为明确,最终达到各层级的自我管理。

3完善税务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3.1深化税务绩效管理流程

深化税务绩效管理流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促进信息流转和收集处理的顺畅。依据国家税务管理有关细则,逐步完善专用发票税控管治以及普通发票税控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局、电业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拓宽涉税电子信息采集渠道,构建信息与税费管理的关系模型,制定信息标准化规则,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分析与处理方法。

3.2优化税务绩效管理方法

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并且实现最大化的产出,达到投入产出最优化。因此,建议应通过设置税费成本绩效指标,还原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此外,应根据不同地区间的人、财、物等的实际情况而定,仅仅依据绩效数字进行考核而忽视成本核算是不尽合理的,有失公允,也会进一步影响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当面对税务系统中的人手、经费不足的状况,凸显绩效考核的成本意识、落实成本要求,尽可能地优化目标成本,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3.3细化税务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篇3

1.对税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石油企业中,税务管理的观念比较淡薄,对税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很多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的,没有专门的税务机构。在税务政策的执行上大多处于被动位置,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对税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不够重视,税务信息比较落后,没有进行全程的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石油企业的税务工作都只局限于申报税、纳税,或少缴纳税,没有认识到税务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税务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于税务的申报,没有形成完整的税务管理体系,对石油企业税务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也是由于石油企业对税务管理不够重视导致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体系作保障。

3.税务管理的风险不到位

目前,一些石油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在日常工作中,税务管理部门对生产以及经营环节中的税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控制,而且税务管理部门处于石油企业数据链的最末端,税务管理部门获得的各种数据资料已经是确定的,无疑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税务风险。

4.税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在部分石油企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税务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的。还有一些石油企业虽然配备了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但是对于税务人员的培养方向不明确,没有把税务管理提高到职业化的高度。税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未进行明确和有效的细化分工。从国家税务总局选取的定点联系的45家大型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税务管理还依附在财务管理下面,税务人员大多三五个,而一些外资企业则有二三十人,高出我们数倍。

二、石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明确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石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目标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的目标,税务管理的目标应服从于石油企业经营发展的总体目标,石油企业税务管理的总目标应是注重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石油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设置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目标,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降低石油企业的税务成本,提高石油企业的信誉,促进石油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此外,对石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和分析,明确风险的等级,做出有效地应对策略。石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成本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全过程管理等原则。成本原则就是在构建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时,应努力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控制税收风险,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全员参与原则就是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应由企业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管理,在工作中注意税收成本的控制,实现税务管理的目标。税务管理工作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工作,应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并根据不同阶段企业发展的特点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使税务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2.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石油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加强企业日常的税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涉税工作能够正常、规范的进行,减少税收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提高税收政策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把握国家经济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从而更好的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加强石油企业的税收管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应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税收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税务分析报告上交企业管理者,保证税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专业。

3.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应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是石油企业防范税务风险,保证工作正常进行的有效手段。应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关键环节以及岗位的工作,保证资金的审批、使用、交接等。保管好银行票据等关键性的物品,对税务管理部门的出纳、收支核对人员等加强控制。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强化税务风险控制,使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强化对企业内部岗位的管理,对纳税申报以及核算等进行严格的复核。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保证石油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良好的监督。石油企业应加强纳税的审计,将税务的核算以及申报等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由审计机构定期对税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完善税收内部审核制度,加强对纳税相关资料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能力

石油企业应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强税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税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把税务工作职业化,培养老、中、青有层次的专业人才梯队。以专业化的税务工作管控税收风险,促进石油企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篇4

摘 要 对所得税进行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均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是非常深入,还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并且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局限在同时属于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不同方向进行分析,但是总的来说其实质还是殊途同归的。

关键词 所得税 税务筹划 盈余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所得税的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的作用对象非常相似,但是因为其他因素的存在,导致两种管理方式所取得的经济效果不一致,也就是提高企业效益,谋求长远的发展。并且两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差异经常会影响企业管理工作的展开。所以,一定要对这两种管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共同点、找出不同点,寻求两者之间最优的结合点,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益。

一、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共同点

(一)总体目标一致

在所得税管理中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利用相应合法手段降低企业当期的纳税所得额,进而达到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税务筹划就是尽可能降低企业财务的支出,减少企业费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其总体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目标。而盈余管理指的就是在特定的范围,利用相关的会计政策使企业效益得到最优化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盈余管理也是利用相关财务活动调整企业报表情况,进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优化,由此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其总体目标也就是企业财务目标。

(二)性质相似,均具有一定的法律边缘性

对于税务筹划而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主要有:成本费用分摊、计提准备、折旧方法确定、存货计价方法等。无论是那一种方法均不会受到国家税法的相关约束,除此之外,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均有相应的发挥空间。合法范围内的相关税务操作均可以称之为税务筹划,但是如果要是超过了法律界限,那么就已经构成了偷税行为。对于盈余管理而言也是一样的,除了有计提准备、存货计价等方法之外,还含有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经营方式。但是无论是那一种方法均会受到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盈余管理一直是在合法和不合法之间游离。因此,无论是税务筹划还是盈余管理均具有着一定的法律边缘性。

二、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之间的不同点

(一)具体目标不一致

税务筹划展开的原因十分简单,即降低税负。针对税务筹划来说,通常情况下均是从计税税率与依据方面着手,也就是说,在合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计税依据,利用税率的不同或者相关优惠政策,实现少缴或者延迟缴税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税务筹划的具体目标就是税收负担最优化。与税务筹划比较,盈余管理开展的原因就相对比较复杂了。其原因主要有管理层的薪酬规划、税收、企业形象等,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管理目标也是有着一定差异的,针对薪酬规划而言,管理层希望利用相关不健全的会计政策与管理方法增加企业的效益;针对税收而言,管理层希望尽可能降低税前的收益。与税务筹划相比,盈余管理除了更加注重利益之外,还具有非常远大的发展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均是属于企业财务管理范畴之内,但是它们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不一致的。

(二)经济效益冲突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而言也是一样的。税务筹划就是降低了财务报告税前的利润,这样的情况就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针对上市企业而言,频繁的开展税务筹划非常容易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而一旦对企业进行相关的核查,不仅会影响企业形象,还会对债务筹资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就对企业经营情况产生影响,最终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以看出,频繁的开展税务筹划追求税负降低,进而忽视企业的综合效益,是非常危险的。而盈余管理注重的是企业利益,对于利益要求非常多样化。就以上市企业为例,盈余管理强调的是利益平滑,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了解会计政策变更,并且充分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方式,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此来增加企业能够取得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甚至会发生一定的冲突。

三、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结合点

(一)加强对“度”的掌握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均是管理行为,与其他管理方式之间的不同点就是两者都具有一定的法律边缘性,这是因为这个特点,才引起了人们对于偷税与避税之间关系的争论。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这两种管理方式而言,政府是不会支持任何一种的,毕竟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所以,对于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应用而言,必须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要超出法律的界限,导致相关管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两种管理方式的优势

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的结合应用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企业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情况而定。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开展管理工作的重点,或者是以税务筹划为主,或者是以盈余管理为主,针对两者的应用情况开展适当的管理。除此之外,这两种管理方式的侧重点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这两种管理方式都各具优势,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适当结合两种管理方式的优势,以此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都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各自的应用中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财务管理方面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有效的结合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的优势,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钱桂萍.对所得税税务筹划与盈余管理的辩证思考.会计之友.2005(15).

篇5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 问题 目标 原则 策略

所谓企业税务管理,主要指企业根本其涉税业务以及纳税事务所进行的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预测报告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行为。其包括的具体内容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应用研究、依法避税的方法技巧,组织实施事前筹划计划,以及企业涉税业务流程的规范与管理,防止违规受罚以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由此可知,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分两个部分,其一是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合理地安排相关交易行为,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全面利用好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其二是对纳税风险做好防范、化解以及控制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结构的优化,税收成本的降低,盈利能力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是合理合法的,国外经过多年发展现已较为成熟,然而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企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十分关键。认清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法制建设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大都有依法纳税意识,也懂得如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进行合理避税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在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利改税”以后税务体制和税收法制体制等才真正意义上有了较快发展。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速度较慢等因素影响,使我国企业税务管理问题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依法执行国家税务制度,而对税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研究很少开展。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管理观念不新

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还比较繁杂,企业进行税务申报的程序还比较麻烦,需要填写许多税务表格,而作为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因为接触税务管理时间短,其对税务管理工作认识不深,同时可能存在畏难心理。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按时报税、缴税,且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少缴税或者晚缴税,他们对税务管理之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缺乏认识,许多企业投资经营前没有做好筹划安排工作,自然也无法减少应税义务。

2.法律意识不足

许多企业进行纳税时往往想尽办法少纳税、迟纳税,却从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很多通过合理规划即可实现的目标和想法,却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实现,如此一来企业通过合理税收规划的财务目标就无法实现,同时也给企业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3.税收业务不强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合法的,但如果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接到税务机关申报通知却拒不申报或者虚假申报,不交、少缴应纳税款等都属于违法偷税行为。现实当中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偷税和税收筹划无法有效区分,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财务人员“被迫”从事一些违法活动。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

(1)准确纳税。所谓准确纳税的内涵,要根据税法有关规定来理解,就是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上缴税款,并且确保企业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2)规避税务风险。主要包括规避处罚风险和遵从税法成本风险。所谓处罚风险指企业因未根据规定按时纳税而被税务机关处罚等风险;所谓遵从税法成本风险指因外部环境和资源差异而导致的遵从成本不确定情况。

(3)税务筹划。主要指尚未纳税前保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针对纳税主体的投资和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进行合理安排规划,从而少缴税款或者递延缴纳税款的谋划活动。归根结底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企业税务管理的原则

(1)合法。我们说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税务管理工作同样如此。企业税务管理活动必须在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帮助企业节约税款,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但绝不能有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少报或者虚报以及欠缴税收等违法行为。

(2)诚实守信。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准则。某种程度上企业纳税就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如果企业诚信纳税,就能够减低博弈成本而使合作收益增加。同时其诚信精神可能对公司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企业管理层、合作伙伴)产生积极影响,有效降低企业合作成本,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成本效益。企业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税。因此必须注重企业的成本效益。企业的税收成本降低后,才能在同行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按照企业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税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案例等知识,并且对业务活动熟练掌握,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节税方案。

(4)事先筹划。企业要在尚未纳税前做好事先筹划安排工作。企业的纳税行为一般发生在纳税义务之后,这就为企业筹划创造了条件,可以通过筹划合理规避税负以及降低税负水平。如果企业已经纳税后再少缴税款,就已不再是税收筹划活动。

三、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1.进一步完善税法体系建设

税收基本法、实体法以及程序法构成了税法体系。由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税收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虽经多次提议却仍未立法,导致许多涉及税收原则和政策的问题无法可依,税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界定也只能通过学术讨论来进行,税法权威性缺乏。此外,我国的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为暂行条例或者条例,权威性也不强。因此,制订税收基本法以及进一步完善税法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于规范征纳税行为,促进税制改革的发展,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进一步发展税务机制

我国税务机制刚刚起步,市场占有份额不高。如今,许多纳税人在税务管理方面理解不清重视不够,这就需要税务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推销这种“产品”。同时加强税务机构的自身建设水平,实现资金、人员和财产税务部门彻底分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开展税务活动。特别是发展初期必须明确和规范范围、服务质量以及收费标准等内容,逐步将税务机构打造成能够独立执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3.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水平

企业要想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税务管理工作,要求其熟练掌握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灵活应用,同时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再有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办事,一方面作为企业业务人员要掌握税法内容,做到不偷税逃税,以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可以在税法规定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利用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有,企业必须与税务管理部门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税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能够更好地运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通过发挥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家贵.企业税务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祝瑜;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会计师;2009年05期

[3]陈洪喜,潘江红,邓守利.浅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1期

[4]曾毅玮;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之我见[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年04期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相关性 运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和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税收筹划属于财务活动的范畴,并一定程度上对财务决策产生影响。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认清二者的关系,一方面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理清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在不同层面上的关联性,并探析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体现

(一)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目标的递进关系

税务筹划有较为广泛的定义,从目标层次上看,企业的税务筹划应当围绕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并将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制定税务筹划目标的依据。任何脱离财务管理目标的税务筹划目标都是不科学的。首先,分析目标,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对企业的理财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税务筹划来说,降低税负、完善资金时间价值、减弱税务风险等都是其具体目标,其中最为关键的目标是降低税负。税务筹划作为理财行为,应当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中心展开,可见,二者的目标具有共性。其次,从目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不应一味追求税负的减轻,而应综合考虑企业的利益,否则极有可能造成总体成本增加,收益却减少的情况。对此,税务筹划方案的选择需要依托于财务目标。

(二)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职能的统一关系

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财务决策,体现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方案的选择过程,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产生影响。二是财务计划,主要是指对将要开展的筹资工作办法进行确定。三是财务控制,本质上是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税务筹划方案必须合理,否则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职能具有统一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财务决策的内容涵盖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属于一种计划,从财务决策的角度分析,可以理解为财务决策者将税收信息收集起来,并使用一系列办法,综合成一项决策的过程。其次,财务计划也涵盖税收筹划这一内容,税收筹划通常在财务规划的引导和制约中进行。再次,税收筹划依托于财务控制,这表现在财务控制可以有效实现税务筹划,同时对税务筹划起着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内容的相关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涵盖筹资、投资、经营利润等方面的内容,税收筹划可以推动以上几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其财务目标。首先,不同的筹资类型,其纳税负担也不尽相同。只有将税收筹划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融资结构才有可能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实现筹资目标。其次,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一项投资的目标,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工作。企业的投资形式将会实现最优,从而实现投资的目标。再次,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应当围绕利润展开,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可见,在内容上,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具有密切相关性。

(四)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效应存在相关性

税收筹划工作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政策性。税收筹划强调实现长短期效应、整体和局部效应充分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将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工作之间进行紧密联结。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财务管理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收的筹划活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由财务筹划工作决定,而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践也某种程度上受制于财务管理的相关规范。

二、税收筹划中财务管理思想的运用

(一)资金时间价值和纳税中的运用

企业的资金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实现增值,而增值的这部分价值被称作资金时间价值。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应当以资金时间价值为依托展开,从而实现纳税时间的延长。尽管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数量上减少纳税金额,但是在企业经营活动初始阶段,可以缴纳较少的税款,等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后,再行缴纳剩下的税款,这样一来,就无形之中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通常,财务管理中,延期缴税的思想,多用在存货计件或者固定资产自提折旧中。

(二)成本效益的运用

企业税收筹划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通常包含直接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原则是实现经济效益,这一原则需要贯穿于税收筹划的方方面面。在选择筹划方案时,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向税务咨询筹划方案的选择方法,并支付对方一定的酬劳。二是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成立专门的税收筹划队伍,专门针对减轻税负的问题进行探究。上述两种途径各有特点和优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成本相对较低,而效率相对较高的方法。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具有密切的关系。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目标、职能、内容、效应等几个方面。企业应当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能够实现最优化,保证税收筹划能充分起到降低税负的作用,使得企业在二者的相融洽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任何企业都存在涉税行为,自然也都存在涉税风险,涉税风险是世界各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未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受到查处;一是企业滥用税收筹划,盲目“节税”放大了税务风险而受到制裁。企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企业的纳税行为也是如此,在纳税活动上主要表现为少缴税、缓缴税以及不交税,以满足其经济利益,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为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税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点,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不可避免地要纳税,企业必然要面临一些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如果对涉税行为处理不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可能受损。

按照企业涉税环节,税务风险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别:在企业内部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制定上;对涉税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税务风险,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财务处理方式上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关联交易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内部融资等;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引发的税务风险,如纳税申报单额及时性,税款缴纳的及时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其二,企业税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甚至并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其三,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其四,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现行税制存在漏洞,税收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其二,税收行政执法存在风险,税务执法工作有待规范;其三,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总是客观存在。鉴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消除,也是企业无法左右的,所以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尽量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税务风险不但会使企业受到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后果。首先,税务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税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相关决策;其次,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施行后,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这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再次,税务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收处罚成本,这回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行。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普遍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一般并不是某一方面的风险,而是一系列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企业要想有效化解各种税务问题,防范各种税务风险,就应把握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科学、有效且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重视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指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提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其具体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参照《指引》的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办法,构建科学、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当然,在政策层面上,《指引》中的内容还有待完善,如内容抽象、范围窄、约束性较弱等。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其特殊的原则。企业要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相关税务,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纳税遵从原则,这也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此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应遵循的特殊原则有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有效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为企业化解税务问题、防范税务风险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

企业应从税务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实施框架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预防模块、风险识别与评估、事后支持与改进四部分构成。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目标设定以此为基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搭建实施框架,并将管理流程细化为事先、事中、事后三大模块;事先模块就是预防模块,设计预防模块要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制度和组织结构;事中模块就是风险识别与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事后支持与改进模块的重点是企业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以保障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篇8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转型

一、税收筹划和税务管理的涵义及关系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税收政策为导向,以节税为目的,选择和安排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及交易等事项的过程,是在对税收法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策划获得财务利益的行为。

从本质上说,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行为,属于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活动,并赋予了财务管理新的内容。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税务管理是在税收筹划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一个概念。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税收筹划的过程管理,或者讲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进程,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在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纳税成本的最小化,而对企业的涉税业务和纳税事物进行分析、筹划、监控、预测、实施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的总和。

企业税务管理研究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如何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筹划仅仅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部分,而税务管理还包括了税务风险防控。税务筹划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税务管理的目的除了要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外,还要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两者相互制约、辩证统一,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做好税务管理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1、合法和诚信原则

企业在实施税务管理工作中,要严格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法的手段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否则,所实施的税务管理工作很可能就沦为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为此也会遭受严厉的法律制裁,企业财产、声誉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也要严格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企业的诚信纳税行为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税务风险,其诚信的精神也能获得企业管理层、员工等内部群体以及商业合作伙伴等外部群体的信任,同时也更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改善企业社会关系,降低管理成本和合作成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控制原则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纳税行为之前。相比被动的事后管理,事前管理能够预判可能的筹划空间和机会,提前预计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从而设计最优化的税务管理方案,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反馈。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进一步梳理与税收有关的经营过程和管理环节,通过建章立制,将风险防控工作融入投融资决策和生产流程,与企业内部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有机结合,建立全面的、一体化的控制体系,从而保证整个管理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经济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寻求纳税方案的最优化选择,降低纳税成本;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在帮助企业获得节税收益的同时,本身也会产生相应的管理成本。要符合成本收益的原则,就必须使企业因采取税务管理而产生的额外管理成本不能超过企业最终获得的节税收益。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不能简单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便是最优,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三、税务管理的系统构建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税务管理要间接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并要最终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

1、管理前置:与财务管理的结合

从根本上说,税务管理应该归结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基于战略视角进行税务管理,不能仅仅通过某些具体税种进行筹划和安排,而应当从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环节的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

(1)筹资过程的税务管理。主要是分析在税收因素的影响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涉及的问题包括:资本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税负及业绩,企业如何在筹集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等等。

(2)投资过程的税收筹划。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通过影响资本成本从而影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取决于每一新增投资的边际报酬率,而税收正是通过影响边际报酬率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进行税务管理,需要关注税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而从企业投资过程中寻求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

(3)股利分配过程的税务管理。股利分配是股东投资过程中的收益环节,通常包括股息所得和资本收益所得。通常情况下,股息所得的税率要比资本收益所得的税率高,这种不同股利分配政策在股东利益上的差异,为企业股利分配过程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企业在进行股利分配的过程中,在遵循税收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选择有利于股东利益的股利政策,使得股东的税负最轻,达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2、管理嵌入: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税务风险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之一种,理所应当被纳入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之内。只有对纳税环节的各类风险进行合理预期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真正享有税收筹划所带来的节税收益,实现价值最大化。

既然税务管理是伴随企业从始至终,那么企业从拟投资设立到生产、销售直至进入清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需要规避的税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对纳税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把纳税风险降至最低,是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建立税务风险预防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管理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风险防范理念,防止和杜绝一味“逃税”、“漏税”的错误观念;其次,应加强对当前国家税收政策的研究力度,防范在政策上给企业税务带来风险;再次,企业应保持谨慎态度对待企业纳税筹划,要合理选择优惠的政策路径;最后,企业应定期收集相关信息,对企业税务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企业的税务策略。

3、管理促进:与业绩评价的结合

业绩评价是企业为了衡量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对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的一个评判过程。具体地说,业绩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设定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对比分析,对评价客体在一定期间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税务管理最终目标也是协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乃至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讲,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理所应当要把税务管理的成效纳入到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指标当中去。这样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兴利除弊,不断提高税收筹划水平。

税收筹划评价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二是不可量化的非财务指标评价标准,需要按照一定的步判断标准和环境因素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蔡昌.2009.税收筹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曹萍.2009.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3] 陈石.201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途径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01):116―117.

[4] 杨东.2012.我国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探索[D].苏州大学.

推荐期刊
  • 税务研究
    刊号:11-1011/F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甘肃税务
    刊号:62-1142/F
    级别:省级期刊
  • 税务
    刊号:21-1321/F
    级别:省级期刊
  • 安徽税务
    刊号:34-1131/F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