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学管理水平8篇

时间:2023-06-05 08:42: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管理水平,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管理水平

篇1

[关键词] 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各个部位,这是一项既重要又比较容易受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型、经营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给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安全工作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采用科学安全管理方式

(一)安全教育、培训注意形式,注重效果

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电视、录像、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正规化、规范化以及有效运作。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

(四)措施要到位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三、全方位安全管理

(一)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

(二)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目标管理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四)完整的管理体系

篇2

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一项很重要又比较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管理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管理是安全之基,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如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电、煤气性能的了解,盲目蛮干造成的。“科盲”是事故的“隐患”,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所致。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人要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聪明起来,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武器装备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多年从事危险的工作当中始终都安全无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知识就是科学”,科学管理就是安全之源,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二、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就没有加以重视。因而,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过场,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给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安全工作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采用科学管理方式

(一)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电视、录像、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处罚,企业招投标受影响;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3.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从博奕论来看,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和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长。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正规化、规范化以及有效运作。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

(四)教育与培训。

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广大员工熟悉和掌握许多安全知识,避免在工作中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整体安全素质,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五)措施要到位。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六)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四、安全管理方式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单位内部,要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每一名员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员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要经常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感情交流,代表员工利益,表达员工心声,使大家在思想上“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消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员工的抵触情绪,从而形成整体的安全意识,给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搞安全管理,不能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必须从根本出发,根据单位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管理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使其劲往一处使,在和睦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应当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安全宣传教育,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五、安全管理

(一)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二)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各种安全监控,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的使用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度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组织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安全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

篇3

ABC设备管理方法是一种从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影响机械设备的若干因素中,对每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因素、照顾一般因素的管理方法。它把设备划分为A、B、C三类,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降低管理成本,对管好、用好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提高公路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分类原则运用ABC设备管理方法应该考虑单台设备的原值、设备的作用、单位的拥有量、进口设备、稀有设备、设备租赁市场有无同类设备等因素。根据设备原值、重要程度、单位拥有量以及市场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分类,ABC设备分类后A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10~20,B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20~30,C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50~70。

2、管理方法设备管理方法与设备ABC分类密切相关,对A类设备要重点管理,对B类设备要较重点管理,对C类设备要一般管理。对A类设备的操作手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从严执行,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实行三级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一级保养200工作小时,二级保养600工作小时,三级保养1800工作小时,对A类设备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材料备件要重点保证。对B类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建立机械设备档案,B类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90以上,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实行三级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对C类设备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企业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对C类设备实行二级保养制度,即一级保养600工作小时,二级保养1200工作小时。

公路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新的机械设备不断出现。公路施工企业可以运用ABC设备管理方法,有重点的进行设备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对策,同时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A类设备、B类设备、C类设备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促进企业机械设备结构更加合理化。

二、用综合管理方法对设备进行系统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即对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综合管理使企业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现有设备整体管理。企业应把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机械设备管理,形成企业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保障体系,以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

1、前期管理

1.1、购置在关键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应偏重其性能,保证其运行可靠,并应尽量与已有设备相匹配。购置的机械设备要有技术、安全、质量验收合格证、使用操作说明书,所配工具、备件统计说明。对购置的设备要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出厂日期、购买日期等信息。

1.2、人员培训对新购置的机械设备,随着科技进步,机、电、液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凭老经验、老办法和现有技术是无法管好、用好这些机械设备的。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专业人员,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设备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2、使用管理

2.1、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应有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机定人定岗和执行机长负责制,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到场日期、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要从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开始做好机械设备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记录工作。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工作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检查设备的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漏水、漏电、漏油、漏气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

3、人员配备

由于多年形成的重工程施工、轻设备管理的观念,使设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减弱了对设备管理力度,加大了设备维修成本。机械设备要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本着既精简、高效、稳定的原则,选配的管理人员应选择有责任心、操作技能、管理经验和工作能力,并且懂技术、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以不断适应新设备的需要。人数按机械操作人数确定,大体是管理人员为机械操作人员的5左右,或按机械设备总数配,每台机械设备0.25人。

4、安全管理

4.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和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危及安全的设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路筑养路机械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确保机械安全生产,提高机械工作效率。做好机械事故的 预防,重点做好机械的防冻、防火、防爆等工作,要定期对机械的安全操作、安全保护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5、机械设备监理

机械监理工程师应对本项目工程中所有机械,从进场到工程结束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消除影响正确使用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机械设备从进场到工程结束都能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转,满足工程需要。机械设备施工质量的监理是机械监理的首要任务,机械监理人员要监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按照施工技术要求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其次,对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进行监理,监督检查现场操作人员,做好例行维护和日常维护,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再次,检查机械安全装置是否可靠、灵敏、齐全、有效,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作业;检查配件的备用情况和备件质量,不允许因备件供应不及时或备件质量差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检查操作人员作业记录是否真实准确。

6、设备租赁

设备租赁经营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策略、新措施、新方法,加强市场信息采集和交流,采取灵活多样的租赁方式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应本着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创立集使用、管理、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单位内部租用机械设备,随机操作手认真、及时、实事求是地填写机械使用记录,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内部财务转帐一次。向社会出租机械设备,一般按月计费实行合同管理和预付租金制度。

7、维修、保养

加强对车机维修保养控制,统一协调维修、保养组织管理,要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按时、按级、按项、按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对大中型设备应有保养计划,要防止以修代保,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防患于未然。根据ABC设备管理法有重点、有目标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许多机械设备应在撤场前就做好保养,然后运回停放场地,比如沥青砼拌合设备、稳定土拌合机、沥青砼摊铺机等。机械设备要严格按计划及设备状况要求及时修理,不要因工期紧、人员忙而延期或放弃对机械设备修理。

8、设备报废、更新

机械设备在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车辆等运输设备还要缴纳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设备应适时报废、减少开支、提高效益。设备的报废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鉴定,经上级主观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处理。

9、配件管理

管理人员要务必把好配件关,严格配件质量控制,禁止不合格配件装机。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相同的配件,就有很多不同生产厂家生产,不同厂家的价格质量相差很大。应切实把好采购关,要在保证所需配件质量前提下,再去进行价格方面的比较。重点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易损件要有定量储存,以免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对一般设备,仅购买一些必需的维护保养材料,如各种滤芯,密封件等,可以避免占用大量资金。

10、油料管理

加强油料使用管理,液压油、齿轮油、机油应严格按机械设备要求使用,油料不能相互混合保存和混用,应与其他配件材料分开管理。油料的使用要注意标号及季节,特别是那些贵重机械设备往往对油有相当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及时提醒或换季时作强制性要求作换季保养。

三、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篇4

关键词 教学管理 质量意识 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中心工作是教学,而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则是深入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教学管理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是对常规管理的提升,是办学品位的追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仍沿袭了普通高职的一些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不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才能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强化教育效率问题。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应更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育效果,却忽视了教育的效率问题,即教的效率和学的效率。而基层管理者往往注重的是规范建设,而较少提倡实践创新,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受到限制。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转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为主。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充分掌握课程所学知识并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水平,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这是高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教“课”,不要教“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到自己所学的技能。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其它所有管理一样,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明确教学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教学管理高质、高效。首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推广使用CAI、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各方面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视教学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开展“示范课”和“精品课”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提升的过程。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职业人,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中,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个性化的教育,在做好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下,必须重点加强工学结合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教学管理,不但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而且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需要从社会根本需求出发,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种有用人才,而不是盲目扩招热门专业。教学管理的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现在看来,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还不是讨论某些理论细节,而应该让所有的高职教师都能自信、光荣地做一个“职教人”,树立属于高职独有的教师职业形象。每一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惟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有突破。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个受外部控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从而加大了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大多“怕学习、怕考试”的心理。

学生学习经历力求与完整劳动过程吻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的、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能够直接上岗,一般没有所谓的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即使有也是非常短的。因此高职教育要求的是学生更多掌握能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去的技能。在教学基本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在劳动中)实施计划——学生自评、教师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价值体现在职业劳动中)。

用综合课程代替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不再按照学科逻辑结构而是按照活动逻辑过程进行。在劳动过程系统化基础上开发贴近职业实际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会劳动,能够综合地运用劳动所需知识、技能,而不是死板的、模式化的、不知所用的学科知识。课程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术领域,而是技术与社会和个人需求结合在一起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情景。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相结合,讲究边教边干,边干边学,倡导知识够用为原则,迅速地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要求,为企业或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教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完善教务管理的整体结构。

教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有效的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功能,包括根据一定的目标、程序、原则、方法,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等,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状况,也从侧面映射出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

篇5

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内涵深刻、境界高远的管理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在管理工作中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学员队管理的核心是学员,工作的重心是育人,管理的过程就是全面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激励和满足学员健康积极向上的追求,发挥其内在潜能,最终目的是为了学员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但不能正规各项管理秩序,实施科学管理,反而会造成各种秩序的混乱。

一、避免产生“四种误读”

(一)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个人为中心”为本。以人为本理念中所指的“人”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多重规定性概念的人。就学员队来说,既是学员的个体,又是学员的群体,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实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调动大多数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绝非仅仅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利益。那种认为“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就是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了的狭隘想法,没有认识到个人所需要的尊重和自由是建立在维护学员队整体利益基础之上的。那种在管理工作中过度强调满足个人需求是对以人为本精神实质的曲解,会导致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相抵触,与单位的长远发展是相违背的。

(二)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满足人情需要”为本。在学员队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从关注其整体发展出发,尊重每一位学员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把以人为本理念理解为毫无原则的“以人情”为本,就是背离了以人为本精神所蕴含的科学理念,就会陷入那种只看人情而忽略规章制度的混乱状态,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给学员队各项建设带来很多危害,直接导致许多问题和矛盾的出现,进而引发多种安全问题的发生。这样的以人为本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在管理工作中必须杜绝的。

(三)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在管理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是在坚持条令条例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实施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管理正规化的一种体现,是解决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矛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的所有管理工作都与现行各种规章制度“不相悖”,反而是为了在管理中更好的坚持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果把以人为本理解为在管理工作中毫无原则的“以满足人在突破各项规章制度之外的需要”为本,为满足个人需要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会直接造成管理中的各种混乱现象的出现,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进而使部队缺乏凝聚力和丧失团结奋进意识,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包容人的错误”为本。在学员队管理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是在各项管理制度中实行人性化措施,实现管理与人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避免“死板管理”的出现。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全面树立“管理是为全体服务”的理念,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以有序的管理促进学员队各项建设的不断发展。如果把以人为本误解为“以包容人的部分错误”为本,把犯错误不处理理解为正常的事情,这样的以人为本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不但实现不了管理的最终目的,相反还会导致各种管理秩序的混乱,会导致对那些自身要求严、遵章守纪好的广大官兵的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进而造成各种违纪现象的增多。

二、努力培养“四种意识”

(一)主人翁意识。教育学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员队的主人,应积极投身提高能力素质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去。树立“队兴我荣,队衰我耻”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集体意识。教育学员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分子,只有在集体利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个人要求才能得以实现。以院校即将进行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做好应对改革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竞争意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员完成学业要达到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所学专业与部队需要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在这种要求下,在院校学习期间的各种考核将会不断增多,只有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培养学员树立竞争意识才能在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以顺利完成学业,免遭“淘汰”。

(四)服从意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最基本的素养也是军人的天职,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要明确保持军令政令畅通的必要性和严肃性,正确引导大家区分自由与自由主义的本质界限。教育大家正确理解服从的内涵——从形式上是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实质上是集中统一、协调一致和同心协力,这是迅速遂行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三、严格遵守“三个原则“

(一)坚持公平原则。能否在坚持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中坚持公平原则,是关系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直接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各项管理中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才能充分调动大家支持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管理工作。

(二)严格奖惩原则。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维护法律神圣性的一种体现,也是维护法律尊严的一种必备手段。在贯彻以人为本实施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同样要如此,也要按章办事,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同志也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纵容,真正正规各项管理秩序,落实各项管理要求。

(三)动用真情原则。中国有句老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脉相承的父子、兄弟骨肉连心、情浓于血,因而用真情管理永远是凝聚人心的一杆大旗。学员队管理者在各项工作中要能够团结一致去“打虎”和“上阵”,把全体学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发挥集体的巨大力量,共同做好以学习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因此管理者就必须把真情运用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去,用真情团结全体学员,做好本职工作,顺利完成学业。

四、切实创造“两种环境”

篇6

按照教育部党组要求,自2010 年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会同部信息中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启动了这项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加快推进了电子学籍建设。这一重大项目关乎管理观念更新、管理模式变革、管理格局调整,涉及全国两亿中小学生和每一所中小学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以抓铁有痕的决心,自我加压,励精图治,坚定不移地创造性推进工作,统筹指导,全面提高思想认识,落实项目资金,加强技术保障,推动系统建设,制定上位办法,组织省级培训。

一是环环相扣抓建设。我们紧锣密鼓地完成了立项报批、顶层设计、方案评估和招标开发,并在贵州、重庆、浙江、安徽进行了试点。贵州省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系统部署,采集了全省658万中小学生学籍信息,进入全面应用阶段。目前,由于工作得力,内蒙古、吉林、浙江、河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甘肃、宁夏已经完成了全国统一学籍系统的部署,其他省份正在部署。为实现今年内全国联网的目标,我们将全力配合并督促一些进度较慢的省份,务必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9月底前完成学生数据采集,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对于少数申请继续使用自建系统的省份,将组织可行性评审,评审不合格的要立即停用,合格的要在年内完成改造。没有或正在开发自建系统的要一律停止自建。我们还要强化进展通报,让各地见贤思齐。对工作迟缓的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二是上位设计抓办法。学籍系统的实施需要有上位制度保障,就是制订《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我们深入调研全国所有省份,召开40多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教育部门、学校、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对于建设性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反复斟酌修订,不断完善文本。上星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已经教育部党组研究通过,今天就要印发了。这个《办法》规定了一人一籍,终身不变;规定了学籍的获得、转接、异动、管理;强调了学籍信息的规范、连续、精准、保密。我们将紧紧把握时机,指导各地出台实施细则,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学习宣传、解疑释惑。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坚持用制度推动建设、落实责任、保障运转。

三是建用结合抓培训。建设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用好的关键在于人员培训。抓好培训工作,对于各项任务按时、保质、高效完成至关重要。为了帮助相关同志掌握电子学籍的操作,我们下大功夫制订了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计划,开展了培训活动,做到了对省级层面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全覆盖,实现了先培训、后上岗。我们将充分发挥已受训人员的作用,用好学籍系统,实现对学生学籍的科学、便捷、高效管理,更好地为各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回顾学籍系统的建设历程,我们有几点切身的体会,与各地、各部门同志分享、共勉。

第一点体会,加强领导是前提。为推进系统建设,教育部成立了由部领导负总责,基教、规划、财务、科技、信息技术等十几个司局、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构;各地也按照要求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各级领导机构谋划大事、研究急事、排解烦事、解决难事,确保了学籍系统的统筹协调推进。

第二点体会,协调配合是关键。信息化工作是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的深度融合,要求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密切协调配合。我司和部信息中心坚持每月召开2次例会,坚持重要问题及时沟通,坚持各项任务共同部署推动,这种各司其职、各用其长、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直接决定了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篇7

关键词:科学管理;农机;安全水平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17-1

近年来,我乡农机购置数量大量增加,但是农机事故时有发生,侵害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机管理部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加大管理力度,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农机事故率发生原因

1.1 农机产品安全性能需提高

产品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机产品出厂时把关不严,有非法拼装农业机械、假冒伪劣配件等情况;使用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差,如使用淘汰的农业机械、擅自改装农机、维修服务差等。

1.2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群众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较差

存在无牌无证驾驶、拖拉机载人等违法行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对因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考虑较少,重视经济利益,轻视技术学习,导致农机事故时有发生。

1.3 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设施不完备

农机监理装备是保障农机安全检查的物质基础。目前,我乡农机管理部门没有配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农机安全技术状况检测线、检测仪、酒精测试仪、电子桩考仪和摄像机等专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

1.4 农业机械行驶和作业道路条件差

这是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重要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提高农机安全水平

近年来,农机化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的实施,为农机执法和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加强我乡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营造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要以管理为抓手,合力创建平安农机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手段,它以创建平安农机为目标提供有效服务,为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立足服务。依法行政是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因为行政是为了安全生产的规范,所以管理也就是一种有效的服务方法。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我们的工作是很难以开展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脱离群众基础。如拖拉机驾驶员考试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但也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源头管理,这里既有规范的含义,又有服务的含义,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如果没有服务意识,那就得不到广大机手的理解。同样如果没有规范,那就产生了安全隐患,马路杀手随时就有。

当然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有一个发展的眼光去提高去加强,提高和发展我们的管理水平必须要有个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农机驾驶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我们的管理服务也就达到了目的。如农机安全村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月等工作,都是合力创建平安农机的载体,如加大农机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这也是我们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充分体现了管理和服务的有效结合。希望这种结合得以延伸,不断拓展管理和服务领域,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和打造品质之城发挥积极的作用。

安全生产要形成全社会重视的局面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这不仅要有法律的约束,还需要人们素质的提高。这里包括法制的完善和管理体制建设,管理者的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生产主体人的文化和重视程度,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科学水平等问题。因此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事论事。管理和服务是相对的统一,相对的统一才能形成合力,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也是如此。

2.2 要以管理为载体,科学抓好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科学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管理是一门技术,科学的分析问题和符合发展规律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比如抓好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问题,前面讲到的它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源头管理,从管理学分析影响培训质量有三个考量指标:(1)培训量,人数越多管理难度越大。(2)合格率,考核合格比例高低直接说明学习质量。(3)缺考率,这是一个组织和管理行为的衡量指标。

那么从统计学综合分析必须要有三个步骤:(1)确立阶段性统计口径。(2)百分比测算。(3)积分提取。然后各项指标汇总再结合学校实际就可以基本准确分析培训质量现状,根据现状就可以提出管理措施方法。再比如事故预防管理,没有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手段,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预防,预防只是发发文纸上谈兵而已。

参考文献

[1] 王元清.农机安全管理应抓好五个环节[J].四川农机, 2001,(04).

[2] 守斌,时华,福寿.农机安全管理一票否决[J].山东农机,1995,(06).

[3] 黄加友,吴太珍.农机安全管理应常抓[J].四川农机, 2000,(02).

[4] 吴振德.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联组建设的设想[J].贵州农机化,2003,(04).

[5] 周建华,王瑞文.抓农机安全工作以人为本[J].江苏农机化,1998,(05).

篇8

【关键词】 档案管理;科学化;路径

档案管理一般是我国政府相关行政单位或是事业单位所需要进行的日常工作。档案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相关领导者在做一些决策时,提供历史事实资料作为参考依据。但是,由于以往所采取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的漏洞,使得很多档案数据信息欠缺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增加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应提高其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水平。本文就针对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阐述。

一、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

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是对档案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为人们在开展各项业务时提供有效的数据业务,是一种具有较强服务性质的工作,也是判断企业档案管理是否有效完成的重要标准。[1]而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手段和理论,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更加规范,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档案信息是企业当中十分重要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所以,进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企业档案信息能够不外泄。企业领导者还应该重视对档案的管理,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当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2]

企业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给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时,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需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内涵

对于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较多、领域较广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向智能化进行转变,档案管理也应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始进行智能化建设。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其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本身还存在众多问题。[3]所以,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在社会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媒体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还顺应了社会的发展。然而,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却出现了与社会发展相脱轨的现象,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变革。

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1、转变思想观念

企业若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其变得更加科学,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改变其管理观念,并正确认识到以往管理理念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重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起良好的工作理念。并认识到主观意识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2、创新管理方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是将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形成文本资料,集中存放在档案存储柜当中,如果不发生调档等情况,基本上很少会再次翻阅这些档案资料。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够发挥出档案本身所具有的作用。[4]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以往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建立一个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以增加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相关档案信息的共享,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档案信息资源不仅要具有庞大的数据信息,还需要使这些数据信息具有良好的质量,为人们所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

3、建设现代化的管理系统

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成本,并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实现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当完成建设以后,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的工作效率,降低其工作强度。此外,档案的管理系统还需要引进自动化的管理技术,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的管理,从而降低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的时间。

4、建设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政府对于一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应给予大力支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建设资金;二是企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系统的建设;三是企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以增加存储相关档案信息的空间。

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是不可被忽视的,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管理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要十分丰富,还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便要求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其管理人员的培养,除了要培养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以外,还需要能够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5]另外,管理人员还要会使用计算机,并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技能,如数据库的建立等。只有综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提高其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水平。

6、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建立管理制度时需要有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度作为保障,并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时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和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单位内部的相关领导者应根据每一个工作人员不同职责和能力分配相应工作内容和任务,然后由领导者指定的人员对其进行全程的管理。除了企业单位内部所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以外,政府还应该根据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管理规范。企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只有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使档案的管理顺利进行。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模式也需要逐渐转向信息化模式,而科学化的管理正是管理信息化的良好体现。现阶段,由于档案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所处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的生活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应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建飞.论如何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J].办公室业务,2016.09.120.

[2] 孟祥富.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J].中国职工教育,2013.20.124.

[3] 王法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45.

[4] 张福家.关于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6.06.119.

[5] 郭淑霞.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2.01.20.

推荐期刊
  • 小学科学
    刊号:22-1388/G4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
    刊号:31-1385/N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启蒙
    刊号:43-1251/N
    级别:省级期刊
  • 饮食科学
    刊号:21-1158/TS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