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2: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急救护理流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发伤即由同一致伤因素导致两个部位或以上的严重创伤,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若救治延误将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甚至直接致死[1]。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至医院,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ISS评分≥25(ISSISS≥16为重伤,ISS≥25为严重伤),呼吸过速,心动过速,因严重创伤失血过多,腹腔存在严重水肿。
排除标准[3]:依从性较差或不配合治疗者,创伤前存在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及对照组(n=31)。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48.5±4.7)岁,受伤原因包括刀伤5例,钝器伤8例,压伤6例,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1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6.3±4.2)岁,受伤原因包括刀伤7例,钝器伤6例,压伤6例,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伤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抢救过程中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伤情进行准确评估。通过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及时输血、输液。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并做好相关记录。进行备血、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实施提供支持。若患者神志正常,则给予心理干预,通过安慰性言语让患者保持镇静,配合治疗。观察组急救过程中采取急救护理程序,具体如下:①构建急救护理小组,并明确相关职责,强调医护配合:实行定岗、定位、定责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与医生合作的协调性。其中护士长对急救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助辅助科室迅速到位,并指导术前准备工作,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监护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心电图等进行密切观察,并陪同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静脉管理护士负责患者输液环节;气管管理护士负责患者呼吸道管理。②急诊科护理:患者送至医院后,立即通知急救小组进行救治。对患者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协助医生对致命伤进行优先处理。将患者呼吸道阻塞物清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呼吸顺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存在大量失血,则需要构建一条专门的补血通路,保证脏器血供及氧供。上述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③术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完成诊断性操作,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良性的手术环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抢救时间:观察组为(31.54±3.32)min,对照组为(45.12±4.07)min;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为93.55%(29/31),对照组为80.65%(25/31);住院时间:观察组为(20.32±6.56)d,对照组为(26.44±7.01)d。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多发伤包括头颅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软组织伤及骨折等,具有以下特点:①伤情变化快:多发伤会对患者生理机能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机体处于应激性状态,受多个部位创伤共同作用会加速病情恶化,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致死[4-5]。②病情复杂:由于多发伤患者受伤部位较多,开放伤、闭合伤等同时存在,伤情较为复杂。患者本身也无法完全表述清楚自身伤情,容易出现漏诊。③易受到感染:多发伤患者抵抗力较为低下,且伤口多为开放性伤口,容易受到感染。④易休克:由于多发伤创伤范围较大,出血量大,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易受到影响,出现休克。急救过程中,缩短急救时间将为患者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可提升急救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急救护理流程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为多发伤患者创造了一条生命通道。通过构建急救小组,明确分工职责,让急救工作可有序实施,避免了急救过程中忙乱出错,提升了整体急救效率[6]。同时,急救小组人员与医生时刻保持联系,为手术等抢救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降低了医疗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大保障。急救护理流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护士保持镇静、稳重,以高度责任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并具备熟练的急救技术,拥有敏捷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医院方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定期进行急救设施、药物检查,保证急救物品处于完备状态;对急诊报告制度及抢救制度等进行不断完善,确保急救工作高效进行。
综合来看,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斐,张红娟,李冬梅,等.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9(15):36-37.
[2]徐蕾,俞瑾.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08):237-238.
[3]蔡玲丹,胡艳.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29(20):151.
[4]张艳,任华伟.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5,45(03):329-331.
关键词 急救护理流程;多发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36-02
医疗急救的一体化抢救措施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的重点,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帮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急救护理治理救治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分多发伤患者218例,其中男155例,女63例;年龄6~68岁,平均 (47.0±10.7)岁,20~50岁占70.5%。致伤原因:交通伤135例,高处坠落伤43例,塌方压伤5例,利器砍伤35例,此次受伤累及的部位有颅脑、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等,25例患者处于濒临死亡状态,其余患者均处于失血性休克或者昏迷、呼吸困难等状态。伤及两个部位114例,三个部位77例,四个部位18例,五个及以上部位9例。将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TX-*4]±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结果比较见表1。
3 急救护理流程
3.1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①院前急救护理单元100%备用状态,护士接调度指令以1 min速度出车,途中联系报警者大概了解受伤原因、病情,给予必要的自救指导,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环境安全;不要随意搬动和拖动患者;有明显出血症状用干净毛巾等辅料压迫止血。②到达现场根据a、b、c、d、e 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1~3]。具体做法如下:a.气道: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b.呼吸系统: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及胸部是否有损伤造成呼吸的困难;c.循环系统: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肢体的末梢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况;d.神经系统: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观察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创伤;e.肢体活动功能:观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发生及有无发育畸形、伤口有无出血情况等。③遵照院前急救原则为“救命对症”,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如病情许可,边抢救边护送,并注意途中对生命体征的检测。④根据患者情况,与接诊医院联系,并通报病情,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及专科会诊准备。
3.2 急诊科急救护理流程 ①急诊科护士接院前护士通报后,立即通知创伤急救小组到位接诊,交接清楚后仍可按a、b、c、d、e 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并协助医生“优先处理致命伤”。同时明确分工,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口中或者咽部的呕吐物、分泌物甚至血块清除干净,若发现患者有义齿应该立即取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者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进行呼吸支持,面罩或导管氧流量保持在5 L/min,必要时考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气胸者胸腔闭式引流等。②迅速建立两条以上循环通路,必要时做静脉切开术的准备,并在输液前抽血标本进行配血以及各项检验,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通路可以及时迅速地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可使用16~20G静脉留置针,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将需要的液体快速输入患者体内,可选择生理盐水、血浆、全血等。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改善了脑组织等的灌注,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做好前提工作。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所有患者采取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措施,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监测患者是否有继续出血的情况等,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若患者继续出血,则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再次敷料按压加压止血包扎,并且准备好器械配合医生做缝合止血工作[4,5]。如发现活动性大出血,则应该用止血带止血。如患者确诊是内脏大出血,则应该配合医生将患者迅速送至手术室进行止血手术。④注意做好各专科损伤的观察,如胸腹部器官损伤、颅脑损伤、脊椎损伤或四肢骨折等专科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协助抢救或急诊手术。
3.3 术前流程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如能在“黄金1 h”内得到有效正确的诊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抢救后多数需进行急诊手术,尤其是直接送入ICU 或手术室者更高达50%,24 h手术治疗(96.5%),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各种诊断性操作,如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术前准备,譬如备血、皮试、备皮、血气分析、留置导尿管、留置静脉针等准备,对病情严重难以及时纠正的患者应该迅速送入ICU抢救。
3.4 心理护理流程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身体上突然受到损伤同时,患者往往面临截肢、毁容、随时有死亡的可能等实际情况,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表现为恐惧、悲伤、绝望、无助等症状[4,6]。护理人员在重视患者身体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的护理,以镇定的态度面对患者,以体贴的话语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以熟练的技术给予安全感和信任,同时关心家属,主动进行沟通,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支持和理解。
4 讨论
4.1 建立一体化急救医疗网 急救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多发伤发生率每年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多发损伤是高能量的损伤,具有发病突然、受伤机制复杂、休克发生率高、创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创伤死亡已成为第四位死因,全球每年创伤死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创伤已成为青壮年人群的第一杀手,多发伤员占65%[6],建立一体化和一站式救治中心,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急诊内窥镜、彩超、CT、DSA等以快速确诊患者伤情;培训急救医疗人员和人才梯队,多学科协助救治,有利提高突发急、危、重症在有效“时间窗”内救治的救治效果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美国创伤协会认为有五分之一死亡患者如果在受伤1 h内得到合理的救护的话,是可以存活的。我国的急救医学也是非常重视患者受伤后1 h的急救黄金时间的。
4.2 充分发挥急救护理流程的作用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实践中,护理人员从院前、院内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观察判断、处理,及时为配合医生的抢救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规范化护理流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小组实行明确的科学分工,如在团队抢救过程中,特设1名护士负责患者呼吸道的管理、1名护士负责生命征的监测、1名护士负责用药和记录等。通过规范化的抢救程序,保证了抢救井然有序,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赢得了抢救时间和效率。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还关注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护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
4.3 急救护理流程实践有利于拓展护士临床思维 护士在本流程应用过程中,树立循证护理意识,通过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和救护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并能不断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流程;同时,培养了护士敏锐的临床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一种自我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升的实践过程。经过一年来临床实践应用,急救护理流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容易掌握,方便使用,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可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嵘,王伯良,宋德根,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多发伤的急诊科抢救[J].急诊医学,2000,9(2):104-105.
[2] Baduhan G,Mcritchie DI.Missed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Trauma,2000,49(4):600-605.
[3] 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6.
[4] 刘建英,鄢涛.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12.
[5] 彭志红. 急性多发创伤11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6(18): 73-74.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c)-017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es.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and maintaining airway patency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emergency procedures);the injury assessment,recovery of effective circulation process,dynamic condition monitoring,preoperative preparation,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emergenc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first-aid success rate,mortality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 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 emergenc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25.7±9.6) min,(40.2±10.6) min,(50.2±13.6) min,(42.4±12.8) min and (17.6±5)d]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0.8±12.3) min,(66.7±15.8) min,(70.9±16.4) min,(64.2±14.1) min and (25.5±7.6)d].The first-aid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100.0%)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0.0%).The mortalit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0.0%)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7.5%).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raumatic shock;Influence
创伤性休克属于临床急诊常见的病症之一,青壮年男性的发生率较高。创伤性休克对于患者生命危害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救治,很容易威胁生命安全。创伤性休克急救的原则是“急救优先于诊断”,根据患者休克早期的临床症状,尽可能快的解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创伤性休克多见于比较严重的伤势,此类患者早期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正确的、合理的急救护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创伤性休克病情变化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更好的提高患者预后水平。急救护理流程更加符合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降低了由于嘈杂急救场面影响救治效率,急救护理工作从简单的抢救逐步变为患者全方位、全过程的无缝隙链接,提高了护理服务意识和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急诊护理流程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的急救流程)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0~77岁,平均(45.6±12.2)岁;创伤情况:骨折20例,车祸伤10例,刀砍伤5例,重物砸伤5例。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2~75岁,平均(46.8±11.7)岁;创伤情况:骨折22例,车祸伤9例,刀砍伤6例,重物砸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主要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进行急救流程的调整,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保证医护之?g信息传递及时,做好患者急救的配合工作。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如下。①做好患者伤情评估[1-2]。护理人员通过正确的评估患者伤情,统筹安排急救护理工作,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操作的完整性,一些严重的创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堵塞,容易出现窒息,如果有需要对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氧气供应。如果患者出现舌后坠,护理人员通过舌钳拉出舌头,将口咽导管放入其中。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则需要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呼吸。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给予人工呼吸,采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物,提高患者呼吸运动,高浓度吸氧做好辅呼吸。②恢复有效循环流程。为患者建立2~3个相对较大口径的静脉通道,不同的管道保证患者获得大量的血液、液体的补充。根据患者需要,测定中心静脉压,保证中心静脉压12 cmH2O[3],说明可能有心排血量相对减少,发生肺水肿,要及时降低输液量。当患者的血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急救实施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情况;③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情况[9-1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急救实施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急救实施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进入急诊室之后,实施6个步骤,主要包括保证呼吸道畅通、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和口唇颜色变化、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肢体运动情况,肢体是否出现畸形、出血,尿量的变化情况,根据上述表现,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对患者护理重点内容进行确认[12]。
本研究通过分析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急诊护理流程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的急救流程)40例和观察组(急救护理流程)40例。急救护理流程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可以避免忙乱抢救场面,从简单的护理配合急救[13-15],变为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服务链接,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和高质量服务意识的建立,从而更好地提高急救护理工作效率。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护理人员要注意选择输液的部位。对于一些有肝脏、腹膜外伤、出血、骨盆骨折患者,要尽可能避免从下肢静脉输血、输液,尽可能为患者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速,为了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的观察,准确地进行判断[16]。
关键词: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成批爆震烧伤;应用探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对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现在医疗卫生单位已经逐渐全面制定了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但是每个医疗单位都有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成批爆震烧伤的患者严重程度制定本单位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1]。我国目前各地依然存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工厂意外,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制定对及时较少这些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很好的效果[2]。本文就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救治的火灾烧伤患者12例为观察组,烧伤分级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3]。对12例患者的烧伤程度分级如下:2例患者属于重度烧伤,3例中度烧伤,7例轻度烧伤。12例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为(36.52±1.23)岁。与之前还未采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12例烧伤患者进行比较为对照组,这12例烧伤患者与观察组的烧伤程度分级无明显差别,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为(36.32±1.45)岁。
1.2方法对每例烧伤患者采取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由急救人员在现场判断患者病情,进行分类处理,通知院内急诊部门进行重大烧伤的抢救,急诊护士通知上级领导,由局长报告给卫生局。由120急救回到医院后,重伤患者立即进入急诊部门,在急救时,每位患者由2名急诊护士参与,中度烧伤患者在治疗室进行清创缝合,轻度烧伤患者在急诊大厅治疗。之后联系各个科室转运患者。①现场分类:根据患者烧伤程度及合并伤对患者进行分类,红色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抢救,黄色类别的患者进行清创缝合,绿色类别的患者可以在急诊大厅进行治疗[4];②现场急救:包括CPR、输液、包扎、固定等;③院内急救:需要抢救的患者由两名急诊护士参与,1位护士专门负责输液、扩容,另1位护士负责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对于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的患者要警惕有无合并其他的损伤,积极进行治疗[5]。
1.3观察指标观察这12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救治情况,计算平均救治时间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12例患者救治平均时间为(29.82±2.57)min,死亡率为0%;对照组12位患者平均救治时间为(38.64±3.58)min,死亡率为8.33%。观察组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1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救治时间见表1。
表1采用t检验,t=0.0167,P=0.0283,P
2.2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见表2。
表2采用x2检验,x2=7.8341,P=0.0316,P
3结论
此次研究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在控制变量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得出需要的结论。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改变了之前手忙脚乱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6]。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建立的初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案的不合理、存在的漏洞等等[7]。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出现成批爆震烧伤情况时,现场急救人员准确的对伤者进行分类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这可以避免浪费救治的时间,能够迅速及时的给患者营造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伤者的存活率。经过本次探究,可以看出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爆震烧伤患者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昌林,文亮,罗旭,等.爆炸伤的急救现状及展望[A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4.
[2]方方.成批爆炸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3.
[3]罗晓双.自然灾难中伤员急救的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3.
[4]刘瑛,沈红.突发性群体性创伤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83-84.
[5]杨晓媛,李洁,李世英.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抢救成批地震伤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2):323-324.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应用
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夜间发生率较高,诱发因素主要有不良刺激、情绪、饮食不当等。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较凶险,其致死率高达50%以上,而且首次出血后仍有40%的病例有继发在出血的可能性[1]。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的急救护理,能够紧急止血和纠休克,乃至预见早期并发症,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选取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抢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0岁。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证实食管胃底静脉为中至重度曲张。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临床症状为呕血、黑便,呕血量>1000ml,部分患者存在轻度黄疸或者腹水,不存在肝性脑病。肝硬化child-pugh评估分级,b级31例,c级19例。
2急救护理流程
2.1病情评估 本调查50例患者均由其亲属直接送入本院的急诊科,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之后应立即实施观察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②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特点;③患者心率、脉率、血压、末梢循环、口唇颜面颜色等;④患者表现的神经系统症状;⑤监测患者尿量。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来初步评价患者的病情,进而明确护理的重点[2]。
2.2恢复有效循环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应迅速建立2组有效静脉滴注通道,有必要时应行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测定中心静脉血压,并立即采血、配血,做好输血前准备和必要的血液检查。休克患者的病情较凶险,故对于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休克患者,首先立即补充血容量,通常用平衡盐液和浓缩红细胞进行复苏,以此来为下一步治疗赢取时间。建议及早输新鲜血,输血输液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血压、脉搏和尿量的变化,适当调整输血输液量和输送速度,避免过量输液导致门静脉、曲张静脉内压升高,或者侧枝循环的血容量增多,引起再出血,同时输液过快还会导致心力衰竭[3]。
2.3止血治疗流程 急诊常规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如十四肽生长抑素),对于大出血患者则常规应用三腔二囊管进行物理压迫止血。近20年,随着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药物疗法、内窥镜疗法、介入疗法、手术疗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格局,并且疗效较过去有明显提高[4]。在紧急情况下外科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首选术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体的操作步骤应根据术中情况而灵活变更。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渐渐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用、治疗效果最佳的手术方式[5]。
2.4观察病情变化和预见并发症 :
2.4.1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动态生命指征监测,有助于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4.2并发症主要指肝性脑病,因为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极易诱发肝性脑病。护士可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来测试患者的思维、回答的准确性等来预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动脉血气、血电解质和血氨的变化。
2.5心理护理 由于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认识度不够,有可能形成恐慌心理,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急救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焦虑心情,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传授有效控制病情的信息,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进一步治疗工作。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长期患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一旦发生急性大出血,更易产生恐惧和焦躁情绪,不利于急救治疗工作的执行。所以,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关怀和鼓励,对于患者解除恐惧心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
2.6转科准备 经过以上几个流程,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治疗,部分患者有手术适应症,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急救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避免其产生恐慌焦虑情绪。同时急救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
3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成功抢救46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疗34例,手术治疗12例,因为病情严重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达92.0%。本组发现3例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经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后,避免了肝性脑病的恶性发展,及时抢救成功。急救结果见表1.
表1急救结果
4讨论
本调查的50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急救护理流程后,进行急诊手术或保守治疗,存活有46例,另有3例患者发现肝性脑病,经急救人员预见后通报医师,及时进行治疗,防止了肝性脑病的进一步发展,抢救效果满意,说明本院采取的急救护理流程总体而言规范有效。急救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包括:清除患者的呼吸道以防止窒息;进行输血输液;进行有效止血。本院急救人员经过系统的训练,能够在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的短时间内正确判断评估病情、进行正确果断处理,赢得最佳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王云,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2004.5(4):1
[2]罗志萍.创伤性休克早期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270
[3]谭洁,沈淑蓉.急救护理流程在门脉高压线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586-587
[4]王戎昕.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治疗[j].山西中医学院院报,2003,4(3):49-50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应用
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夜间发生率较高,诱发因素主要有不良刺激、情绪、饮食不当等。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较凶险,其致死率高达50%以上,而且首次出血后仍有40%的病例有继发在出血的可能性[1]。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的急救护理,能够紧急止血和纠休克,乃至预见早期并发症,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选取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抢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0岁。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证实食管胃底静脉为中至重度曲张。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临床症状为呕血、黑便,呕血量>1000mL,部分患者存在轻度黄疸或者腹水,不存在肝性脑病。肝硬化Child-Pugh评估分级,B级31例,C级19例。
2急救护理流程
2.1病情评估 本调查50例患者均由其亲属直接送入本院的急诊科,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之后应立即实施观察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②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特点;③患者心率、脉率、血压、末梢循环、口唇颜面颜色等;④患者表现的神经系统症状;⑤监测患者尿量。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来初步评价患者的病情,进而明确护理的重点[2]。
2.2恢复有效循环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应迅速建立2组有效静脉滴注通道,有必要时应行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测定中心静脉血压,并立即采血、配血,做好输血前准备和必要的血液检查。休克患者的病情较凶险,故对于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休克患者,首先立即补充血容量,通常用平衡盐液和浓缩红细胞进行复苏,以此来为下一步治疗赢取时间。建议及早输新鲜血,输血输液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血压、脉搏和尿量的变化,适当调整输血输液量和输送速度,避免过量输液导致门静脉、曲张静脉内压升高,或者侧枝循环的血容量增多,引起再出血,同时输液过快还会导致心力衰竭[3]。
2.3止血治疗流程 急诊常规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如十四肽生长抑素),对于大出血患者则常规应用三腔二囊管进行物理压迫止血。近20年,随着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药物疗法、内窥镜疗法、介入疗法、手术疗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格局,并且疗效较过去有明显提高[4]。在紧急情况下外科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首选术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体的操作步骤应根据术中情况而灵活变更。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渐渐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用、治疗效果最佳的手术方式[5]。
2.4观察病情变化和预见并发症 :
2.4.1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动态生命指征监测,有助于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4.2并发症主要指肝性脑病,因为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极易诱发肝性脑病。护士可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来测试患者的思维、回答的准确性等来预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动脉血气、血电解质和血氨的变化。
2.5心理护理 由于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认识度不够,有可能形成恐慌心理,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急救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焦虑心情,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传授有效控制病情的信息,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进一步治疗工作。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长期患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一旦发生急性大出血,更易产生恐惧和焦躁情绪,不利于急救治疗工作的执行。所以,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关怀和鼓励,对于患者解除恐惧心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
转贴于
2.6转科准备 经过以上几个流程,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治疗,部分患者有手术适应症,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急救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避免其产生恐慌焦虑情绪。同时急救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
3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成功抢救46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疗34例,手术治疗12例,因为病情严重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达92.0%。本组发现3例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经预见性治疗和护理后,避免了肝性脑病的恶性发展,及时抢救成功。急救结果见表1.
表1急救结果
4讨论
本调查的50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急救护理流程后,进行急诊手术或保守治疗,存活有46例,另有3例患者发现肝性脑病,经急救人员预见后通报医师,及时进行治疗,防止了肝性脑病的进一步发展,抢救效果满意,说明本院采取的急救护理流程总体而言规范有效。急救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包括:清除患者的呼吸道以防止窒息;进行输血输液;进行有效止血。本院急救人员经过系统的训练,能够在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的短时间内正确判断评估病情、进行正确果断处理,赢得最佳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王云,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2004.5(4):1
[2]罗志萍.创伤性休克早期急救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270
[3]谭洁,沈淑蓉.急救护理流程在门脉高压线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586-587
[4]王戎昕.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治疗[J].山西中医学院院报,2003,4(3):49-5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1月至12月接诊治疗且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前护理的AMI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在急救情况相同的情况下,选取于2018年1月至12月我科治疗且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后护理的AMI患者60例设为优化护理流程组。其中男性76例,女性34例,年龄34~79岁,平均(61±7)岁;病程22~76min,平均(40±8)min。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在发病时间和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AMI的标准,且排除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在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症状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接诊、登记、评估病情、通知医生、急救分诊、常规急救措施并告知家属相关事项,相关科室会诊、确诊入院心内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沟通家属是否经PCI治疗,整个接诊护理流程繁琐,耽误抢救时间。优化护理流程组对常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进:①院前急救优化:120接诊的患者,10min之内在车上完成首份心电图,并将心电图通过微信发送至院前胸痛急救群(网络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共同建立),院前急救医师电话联系心内科医生通过微信会诊,通过心电图评估胸痛是否为AMI,指导院前急救医师用药(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建立左上肢静脉通路,抽血化验、床旁肌钙蛋白T检测;自行来院者同样给予10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及上述操作。②院内流程优化:多科室协调办公,信息系统设置绿色通道,先入院(获取住院号)后办手续,方便入院后医嘱执行;所有检验标本条码均带有加急字号和红色标记;与家属沟通,同意进行PCI手术者,通知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绕过急诊室、CCU等流程直接进入导管室;导管室医护24h工作制,随时可行急诊PCI。③优化安全转运:转运过程易导致各类风险,或可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转运中携带电除颤仪、心电监护及急救药物,至少1名医生和1名护士负责转运,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做好抢救准备。到达导管室与介入室医生及护士进行交接,认真填写转运交接单,详细核对患者一般信息,随时观察病情、体征等,完善交接后导管室人员再次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④抢救记录:抢救过程全程记录,整理数据。⑤护理人员优化:建立专职化急救护理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实习护士组成,对其进行定期培训考核,不断修订完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床旁肌钙蛋白T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抗凝药时间、PCI时间,以及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院费用、病死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优化护理流程组的各项救护操作时间及检测肌钙蛋白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优化护理流程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抢救成功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关键词】 快捷护理流程;颅脑损伤;急救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quick nursing proces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LI Su-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points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 of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nd were respectively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cess and emergency quick nursing processes to save. Results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9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Quick nursing process; Craniocerebral injury; First aid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多由于车祸、撞伤、挤压、高空坠落及头部外伤所致, 患者伤势重、病情危急且复杂多变, 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而在颅脑损伤幸存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急诊抢救室是在初期救治的各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场所, 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进行抢救的96例的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 旨在为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供行之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进行抢救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签订知情同意书。共入组96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给予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每组各48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3例, 年龄17~78岁, 平均(45.23±14.38)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急诊常规护理, 及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使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具体如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急诊预检登记由专人负责, 在接到120指令电话后立即通知相应的医师护士, 3 min内组织相关人员出诊, 并作好记录。患者入院后, 立即启用绿色快捷通道:采用先诊断后挂号、先给药后付款, 先进行抢救后签字, 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查看患者瞳孔、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等情况。用格拉斯哥计分法(GCS) 及时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5~10 min内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路、、心电监测、开放气道清除气道异物、包扎、止血、遵医嘱用药。在急诊科医生进行诊查时, 护士做好各种标本送检, 完成CT、MRI等医技检查, 联络专科医生准备患者进入专科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护士及时通知手术室护士准备手术器械, 在20 min 内做好备皮、备血、插尿管、胃管, 与专科医生一同护送至手术室。非手术者, 先护送至病房做好交接, 然后办理住院手续。整个流程严格控制时间, 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所得结果按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83%, 致残率33%, 死亡率为5%, 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6%, 致残率15%, 死亡率为1%;具体数据见表1, 表2。
3 讨论
急诊护理的特点是时间性强, 强调的是速度, 要求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2] 。护理人员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人员, 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快速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 以及良好的配合能力是急诊快速抢救患者, 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因此, 护理人员要在急救中发挥作用, 快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 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急救一线的护理人员, 在上岗前, 均经过严格的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因此为临床快速抢救患者提供了基础保障[3]。急诊快捷护理流程针对急诊科的特点, 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 减少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 其目的是最大可能地缩短患者在急诊的治疗和护理时间, 缩短干预时间, 这样能够有效地在治疗窗内进行正确的治疗。而急诊科作为一个院前急救与院内专科诊疗的中间科室, 建立快捷护理流程, 可以在患者接诊前后、病情评估等方面, 进行积极的流程护理, 并根据预定时间, 为患者完成规律有序的护理工作, 避免了护理重复、盲目和遗漏, 进而缩短救治时间, 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受到护士严谨有序的工作, 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
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大幅低于对照组患者,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腾岳,徐凌忠,辛涛,等.山东省颅脑创伤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路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 2010,29(4):73-76.
[2] 席淑华.实用急诊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