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2: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生需求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心理需求分析 建构主义
商务英语教学,已经走出了针对商务专业或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成为一种普及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特殊教学领域。比如经济、工商管理、物流与信息管理、国际贸易、金融、旅游管理等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已成为教学对象。非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开设,各校要求不同,但总体上是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基础之上,针对社会商务活动特征而进行的实用性、延伸性教学,与一般英语教学相比,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同时,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动摇性和复杂性,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对非专业商务英语教学对象的心理需求进行结构性分析和研究,对掌握这一课程的特殊规律、改进教学、实行师生互动,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者心理需求现状的结构性考察
本文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04级工商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四个专业共239位学生,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偏好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见下表,选项可多选),以了解非专业商务英语学生心理需求的基本状况。共发放问卷239份,收回有效问卷232份,问卷有效率为97.1%。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04级工商系学生非专业商务英语心理需求结构调查表
对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
(一)需要层次分析
马斯洛将心理需求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虽然,马斯洛并未特别提出教育与心理需求的关联,然而各种形式的教育是人类满足与提升心理需求的主要媒介。因此,接受教育是满足个人心理需求的重要渠道。各种需求并不是次第进行的,他们经常交叉地构成个体的主观要求和个性倾向性。
调查表明: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商务英语的一般心理需求,反映了需求层次处于中低档次,而且缺少各个需求层次之间的贯通。如有79%的学生选择“我学习商务英语是为了拿到双学位,或通过BEC中级/高级考试,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得到学分、拿到学位、找到工作等,是生理、安全需要的间接体现,并初步进入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但能够从认知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出发,与自己人生目标相联系的学习者,仅占较少部分,如选择“我学习商务英语是为了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学生仅占34.4%,选择“我学习商务英语是为了阅读专业文献”的学生仅占25.8%,这一点,既和非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本身的局限性有关,也与学习者的理解有关。
(二)学习动机分析
心理学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种:即学习者的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所谓内源性动机是指人的内在动机,比如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愿望,而并不是为了得到外界的承认或酬奖。所谓外源性动机则相反,依赖于外部驱动因素,比如酬劳、奖赏、分数、找到工作或得到提升,等等。
具体而言,非专业商务英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为拿学分(尤其当商务英语被设为必修课时,如本次调查中,有87%的学生选择“我学习商务英语是因为学校规定商务英语是必修课”),或模糊地意识到为今后就业、通过四级考试、谋取相对好一些的工作等。而在学习方式偏好上,则倾向于有利于通过考试就行(有85.3%的学生选择“像中学一样,上课时听老师详细讲解,考试前有复习资料,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通过考试”)。或者基本不具备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如大三开设的商务英语课是以完成了两年大学英语学习,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水平的学生为对象的,应该以全英文课堂进行教学;但是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只希望老师在课堂用极慢速英语甚至中文讲解(在本次调查中,无人选择全英语课堂),自己只被动地接受,课后也不进行复习并积极完成作业。由于学习动机含混,或者说内源性动机的匮乏,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现为学习被动,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而在学习动力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热情忽高忽低,遇到困难容易沮丧和消极。
二、用建构主义指导商务英语学习者心理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但不能仅仅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何克抗,1998)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实质,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精神和内驱力,是尊重和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以及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表面看,非专业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直接实用性”,具有为商务活动服务、为职场竞争服务的“直接工具性”,但是越是这样,越需要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而调动学习者的建构意识。商务英语再“特殊”,也要纳入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任何学习缺少了学习者自身的建构热情和建构行为,都会事倍功半、被动消极、滞缓低效。
因此,廓清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性,纠正或提升学好商务英语就能找到好工作的理解误区,引导学生将学习商务英语与内在素质提高、人生价值实现之间的联系,摆正在非专业商务英语学习中施教者和被教者的位置,建构良性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态,对非专业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来说是在开始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都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陈晓棠.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外语,2006.
[关键词] 大学生;面子需求;分析
一、问题提出
面子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使用频繁且涵义丰富的一个词。许多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面子是非常典型的心理现象。“面子是个人从他人获致的社会尊严,或经过他人允许、认可的公众形象”。这种定义是对过去关于面子定义的整合,也是对已有面子定义的补充。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对面子概念的理解有误区,即面子就是金钱、地位、情感的占有等观念,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因为怕“丢面子”而“要面子”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直接针对大学生具体的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尚属空白,所以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了解,我们可以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面子观养成提供依据。
二、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
何友辉认为对面子的测量转化成一个界定归属领域的问题,根据内在—外在,获致性—先赋性,道德的—非道德和个人—关系的维度对面子属性进行划分,但没有具体实证。朱瑞玲通过收集没面子事件进行划分,认为“没面子”事件因素结构包括能力失败、品德问题、行为失误和性道德事件,但收集的没面子事件是全社会范围,包括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独立群体进行分析。所以此研究是通过收集大学生面子事件,对“有面子”、 “没面子”事件的属性的划分。并在这个面子事件属性划分的基础上,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面子需求。陈之昭编制的面子需求量表有两个次量表:“爱面子”和“薄面子”。前者是对有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后者是对没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但只研究了台湾地区男女生在“爱面子”和“薄面子”上的得分比较。朱瑞玲对中国大学生样本调查时测量面子需求强度是采用没面子事件下的难堪程度来测量其强弱。这两个面子需求量表都没有指出大学生对在不同属性下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的差异。所以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面子事件的属性和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
邀请56位大学生,就日常生活中觉得有面子及没有面子的事各写出5到10项。共搜集有面子事件173件,没面子事件181件。
根据何友辉对面子的界定属性方式对大学生有面子事件属性进行分类:(自身、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成就、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根据朱瑞玲划分没面子事件属性的模式可以分为四类:能力失败(举例: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挂科)、行为失误(举例:因为着装不整而被讥笑)、品行不端(举例:考试作弊被通报批评)及声誉尊严(举例:在同学面前被老师训话或指责)。将面子事件分类完成后,从每一类中各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将其加以修饰后作为面子需求量表的项目制成两个次量表:18题面子事件制成 “爱面子”量表和20题没面子事件制成“薄面子”量表。量表答题方式采用里克特(Likert)的量表法,每一题分为6个强度的等级。回答“爱面子”量表,受试者必须以该事件使他感到有面子的程度区分:“谈不上面子、稍有面子、比较有面子、挺有面子、很有面子、极有面子”,等级得分从0—5分,“薄面子”量表则须依据事件使他感到没面子的程度分为:“谈不上没面子、稍没面子、比较没面子、挺没面子、很没有面子、极没面子”, 等级得分从0—5分。
三、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测量结果与分析
共施测218份问卷,有效问卷213份。男生87名,女生126名。
测得面子需求量表中“爱面子”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9006,“薄面皮”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8992。 体现了该量表一定的内容效度。
1、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成就(2.54)、先赋条件(2.25)、道德品质(2.33)
表1 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配对T检验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有面子事件中,大学生对拥有高成就的有面子体验最强,而且与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方面得分高低差异显著。其次是对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被赞扬的有面子体验,最低的是先赋条件,但在道德品质方面与先赋条件方面得分没有显著高低差异。
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表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主体是自身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比对主体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要强,而且在成就方面、先赋条件、道德品质这三个维度上都是对主体是自身的爱面子程度要高,呈现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能力失败(2.40),行为失误(2.59),品行不端(3.31),声誉尊严(2.57)
表3 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配对T检验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品行不端的没面子体验最强,即假设做了品行不端的事,受公众评价所产生的难堪程度最高,而且与其他几个维度的难堪程度得分高低显著。第二是行为失误,第三是声誉尊严受损,能力失败带来的难堪程度在这四个维度中最低。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与测量,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列举的有面子事件归纳出成就、先赋条件以及道德品质三个方面,他们对自己成就所带来的有面子体验最强;大学生们所列举的没面子事件中,归纳出能力失败、行为失误、品行不端和尊严受损四个方面,在没面子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对品行不端所带来的难堪程度最强。朱瑞玲研究台湾大学生提到性道德这一方面,但是大陆大学生并没有讲述。以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些大学生受访者可能以偏向陈述一些有关自己严重性较低的没面子事件,可以解释为一种自我防卫。陈之昭指出面子的测量涉及“面子事件”本身之主观重要性,每个面子事件必然涉及某些社会价值,而个体对这些社会价值有其主观的重视等级,还有涉及自我知道他人的评价方向及强度,即他人对自我行为表现的评价,甚至还有面子在社会情境下,对象的重要性、场合、对象的熟悉度,对象人数、归因等因素的考虑,该面子需求研究并没有考虑这些涉及的因素,所以需进一步研究涉及的面子因素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具体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瑞玲.中国人的社会互动:论面子的问题 A .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C.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9.
[2]周美伶、何友晖.从跨文化的观点分析面子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运作A.杨国枢、余安邦主编.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C. 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
1 需求分析的定义和分类
需求分析(也称需求评估)是(在语言教学和语言项目设计中)了解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过程。
在外语界,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目标和背景,对需求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Berwick将需求分为感觉需求和感知需求(Berwick 1989)。Kemp将需求分为规范性需求、比较需求、感觉需求、表达需求、未来期望需求和重要事件的需求(夏纪梅,2003年,p.44)。Brindley(1989)认为需求有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Hutch and Water(1987)把需求分析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外语教学需求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夏纪梅,1999年):(1)总体情况分析:学生情况,教师和其他相关教学条件的情况;(2)学习需求分析:学习一门外语的目的、需要的语言能力,语域,要达到什么水平等;(3)社会(行业)需求分析:社会(行业)对具有语言能力外语人才的需求。
2 国内外需求分析研究
国外外语需求分析已经经历了长达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概括起来,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启蒙时期(1500-1910)、上升期(1910-1980)、英语时期(1980 - 1990)和平台期(1990 - 2002)。
外语需求分析技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被引入中国。这一时期国外外语需求分析正处于平台期。此时,分析技术和工具更加成熟。国内外语界研究人员借鉴国外外语需求分析的成功经验,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英语教学领域,如大纲设计、课程设置、教材、考试准备等,取得了一些成绩。外语需求分析在教育系统中有很长的历史,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分析系统。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西南某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为研究目标,随机选取97名学生(采样率接近5 ‰),采用文献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3.1 样本信息
3.1.1 基本信息
根据有效问卷,男生31人,占32 %,女生66人,占 68 %性。符合艺术专业的男女生比特点。平均年龄为19.753,最小17岁,最大22岁。大部分学生是在12或13 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这与城市学校从小学三年级或者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大为不同。所有的学生已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说构想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从两岁到青春期。Lenneberg相信大脑偏侧在青春期已经完成,使得后青春期语言习得困难,完整的二语习得的学习目标不太可能实现((Jack C.Richards,172)。
3.1.2 生源地
把学生生源地列入问卷调查,因为它的确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根据有效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占样本的35.1%,32名学生来自城市,占总数的33%,20人来自县城,占总量的20.6%(表1)。11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占11.3%。
一般认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同时,有一些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开始学习英语。这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背景和水平各不相同。
3.1.3 高考英语分数
西南某高校2013级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A班)最高平均分为85.62和(B班)最低平均分为 53.04,比其他非英语专业班级英语平均分低很多。这表明他们的英语水平很低。因此,他们需要有针对性的特殊的英语教学,特别是教材和教学策略。
4 结果与讨论
4.1 基本的学习需求
如表2所示,56.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是必修课程。20.6%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很重要。不到1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他们喜欢英语。这种现象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工具性动机,但缺乏兴趣 所以他们学习英语很被动。
4.2 英语水平自我评价
大学伊始,每个学生已经学习英语好几年了。因此他们各自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但统计数据显示20.6%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很普通,而75.3%的学生认为他们不擅长英语。擅长英语的学生数为零。这种现象已被他们的高考英语分数所证明。这表明它们缺乏坚实的基础英语。
4.3 教学方式
31.9%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感到满意,而34.1%的学生不满意,其他34.0%的人没有表态。这说明学校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老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4 学习方式
正如表4所示,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58.8%的学生跟着英语老师学习英语。他们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16.5%的学生自学英语。他们有自己具体的学习策略。7.2%的学生与同学一起学习。另有17.5%的学生根本不学英语。他们常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
根据表5的统计数据,约有54.63% 的学生认为最恰当的方式是在英语课堂上跟着教师学。这是中国最传统的学习方式。约23.7%的学生认为最好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来学。其余学生有的认为自学好,有些认为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是与同学一起学习,还有人认为最好是网上学习。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这无疑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了解这种变化,并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5 英语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是他们学不好英语的根本原因。图2显示了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超过90%的学生认为 目前英语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没有效果。这种现象的存在与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系。
4.6 教学策略
50.52%的学生(表6)不希望通过听老师讲课来学习英语,而是想通过互动交流学习。31.96%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时得到更多的启发,而15.46%的人希望在学习英语时得到更多的辅导,。他们想学习更积极些。只有2.06%的想要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约40%的学生希望降低教材难度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其他学生希望采用的教材能与他们的专业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改变现有的教科书,至少增加一些涉及音乐,舞蹈和艺术领域的教学素材。有的学生认为最好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班级来教学,如快班和慢班。
关键词:学习需求;需求分析;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33-01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进行得如火如荼。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根据《课程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手段创新和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实践都有了大动作,发生了大变化。然而,目前许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仍在反映英语课出勤率低、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并没有让他们学到什么。大学英语普遍存在的内容重复引起的学习自满、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动力不足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制定和实施大学英语教改方案时,研究者、政府管理部门多从宏观角度,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强调从学校、教师层面开展工作,却“忽视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的本源上去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
本文认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从学校、教师等方面入手外,还必须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客观需求,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探讨学习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只有把教(包括管理)和学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系统地探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一 需求分析理论与以往研究
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称作“需求分析”。W iddowson认为,需求指“外语学习者为真正习得一门语言所必须要做的事情”。Hutchinson和Waters指出,不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
从内容上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分析”(target needs analysis)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两个方面。目标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外语水平开展的分析。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外语课程前的语言水平,调查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欠缺以及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目标需求分析中最著名的一种模式是由Munby提出的。Munby的模式考虑了学习者个人的语言需求,却忽视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认知和情感变量都有意识地被排斥在需求分析之外。Dudley-Evans和S.t John对Munby的模式进行了纠正和改进,拓宽了数据收集范围,增加了有关学习者学习不足、偏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对所学课程的需求与期望以及课堂教学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两种模式同时开展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最好应该被看作是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种模式的结合。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需求问题。研究表明,学生的英语需求呈明显的集中态势,大学英语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调查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是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现行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根本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课程要求》实施以前学生的需求,改进英语教学。然而,他们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仅限于一个学校的学生群体,其次,他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需求,较少涉及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
本文拟采用较大样本,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入手考察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环境因素的需求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情况,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师角色、课堂形式等,从学生学习需求角度提供实证支持。
二 讨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于大学生英语“目标需求”的集中态势,大学生英语的“学习需求”总体上表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倾向,呈分散态势,反映了大学本科学生由于英语水平、学习能力、认知风格、个性心理、专业需求、学习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性。文科与理科学生、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学生在英语学习需求的某些方面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王斌华、张雅萍等在调查中发现的情形依然存在:大学英语教学没能充分体现和切实满足学生现实的学习需求,其直接后果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和学习兴趣的丧失。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建立多元化和有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有的高校采取了分级教学,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性”的桎梏。根据《课程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成综合英语类、语言应用类、语言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板块,按“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分3个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打破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包括双语课的选修界限,向全校所有学生同时、常年开设各种基础英语课程、实用能力课程和双语课程”。
在课程管理制度上,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顺应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潮流推行“选课制”,实行“大学英语课程学分制”,把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管理中,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在大学英语总学分16学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缩大学基础英语学分”,只要学生通过了学校规定的基础英语水平考试,就可以免修或少修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用来选修他们需要学习的高级应用课程或双语课程”。学生可从自身英语水平、认知风格等诸多因素出发,选择能够扬长避短、适合自己英语学习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
笔者相信,只有彻底改变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模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分门别类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才能使“大学生一方面上大学英语课逃课情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参加社会外语培训的人数与日俱增”的现状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学生将不会对大学英语课程不感兴趣,他们可以花更少的精力,以他们期望的形式学到更多实用的英语技能,毕业后更高质量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7
[2] LiuMeihua& Jackson J. An exploration ofChinese EFL learnerspun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d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8
[3] 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关键词:移动学习;学习认识;学习载体;学习方式;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70-02
Mobile Learning Needs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ZHANG Wen-ying
(Jinan Engineeri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Mobile learning as the current popular learning model,Must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use of,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 curriculum,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obil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learning, Students like mobile learning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need for learning system functions, A suggestion of building a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mobile learning to lay a foundation.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learning; carrier of mobile learning; the way of mobil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system
移友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帮助下可以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并获得即时顺畅的交互。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内容短小精炼的特点,开辟了全新的学习理念。同时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有效手段,必须在高职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作用。
1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条件
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络覆盖情况为例,校园无线网络已经覆盖全校,能够保证被覆盖需求的网络访问流畅。在室外广场、大型教室、礼堂、会议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场所,可以方便、快速、移动式的使用网络。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意地方通过笔记本或者智能手机接入无线网络,并且移动智能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十分高,完全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硬件基础。
2高职学生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移动,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实现移动学习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现阶段移动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很好地辅助了大学生的课程学习。
2.1 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移动学习的便携设备突破了有线连接所带来的束缚,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由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和普及,为移动学习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专有的个性化的服务。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上真正实现时空的超越,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移动学习是正规学习的补充,认为移动学习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强化和促进了日常学习效果,能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移动学习已经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潜意识行为,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移动学习”,但实际上移动学习行为已经发生了。现在经常进行移动学习的人数快速增加,多数学生有遇到问题用手机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经历,移动学习行为已经在有识无识中普遍展开了。
2.2 适宜学生的移动学习资源形态
移动学习区别于传统电子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学习情境的相关性以及学习终端的多样性。为了满足移动学习的需要,必须要有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在“闲暇”时间的学习。每个学习单元的知识量少而精,时间长度在10 分钟以内,3分钟最适合。教学单元最好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以集中解决某问题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在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时,文本与音频资源一般控制在1MB 以内,图片资源控制在100KB 以内,视频资源一般不超过10MB,动画资源一般在5MB 以下。移动学习内容中的文本要力求精简。一般不超过100 字,字号尽量放大,字体尽量加粗,最好多用标题文字,显示内容文字要加宽行距。而且移动学习资源还需要突出娱乐性也要突出教育性。视频、动画或游戏形式等动态交互媒体形式比文本、图像等静态媒体更能突出趣味性。视频与动画虽然直观生动,但只能实现单向传播,无法进行学习的交互;具有交互性与竞争性的学习游戏更能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因而基于移动学习特点精心设计的微型移动学习课程以及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生在离开课堂后的移动学习需要。
2.3学生擅长的移动学习方式
推送的移动学习方式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QQ等工具建立各种群组进行交流和信息。该模式需要教师的大力支持,教师利用这些群组发送相关文章、视频给学生学习,并解答学生问题。
手机短消息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短消息进行信息沟通,短消息不再局限于文字,还有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学生能够浏览很多格式的学习资源。
电子邮件学习方式,师生通过互发邮件可以解决较为复杂的学习问题,但这种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延迟性。
校园网络在线移动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校园网访问学校的教学资源稻菘猓,然后下载和在线观看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能够和教师进行较好地互动,实时解决问题。
2.4学生对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需求
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课程学习和课程管理;学生和教师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学习活动产生的信息资料,要能同步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确保用户更换上网方式和操作终端后,依然能继续访问前期学习资源。手机端的资源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数据下载后可以进行离线阅览和学习。在线阅读、在线讨论和在线测试的功能的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非正式学习、微课、自主学习等学习实践。
学生对系统交互的需求很强烈,希望教师能往系统中主动推送专业学术发展的动态信息,并根据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主动推送相关前瞻性信息资源,满足学生拓展专业领域的学习需求。
对于移动系统的性能需求,响应时间要小于1s 的应答时间,服务器数据余,可追溯,能满足2000人同时在线。
对学习资源的需求。移动学习资源不仅限于文字、图片、演示文稿等基本教学资源,微课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类型更是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所需要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资源一定要以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解决为主线,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专业技术问题或者知识点等疑难问题,能成为学生的“工作手册”。高职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个性需求是很强烈的,学习资源应及时更新或拓宽领域。还有,对于专业课辅助学习和热门考试考证方面的学习资源需求也是很大的。
3 对在校学生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根据学生对移动学习系统功能的需求,系统设计遵循按需开发、模块化、易操作及最小化原则,对于在校学生的在线学习系统,系统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学生通过认证后登录进入系统,学生可下载所需学习资料、订阅学习课程、进行在线交流和习题练习;教师通过系统认证后可以访问数据库,上传学习资源,进行在线交流、课程通知、管理上传资源、习题等,系统管理员通过认证登录系统后,可进行系统管理,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置、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等。
登录功能。整个系统架构分三个角色进入,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教师、学生和管理员各安角色登陆,以便记录各自的工作学习状态。
课程播放功能。对于学生而言,进入系统后,可以进行课程的直播、点播以及下载的播放,有一个适宜的课程展示界面。
个人存储功能。师生均可以有自己的存储空间,不用将数据拷贝到本地,师生无论身处校园何处都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库建设更新与共享功能。教师可以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获取。
自动答疑功能。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并得到答案。
通知公告功能。
在线测试功能。在线测试是学生很需要的,学生很希望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高职学生的欢迎。虽然目前因费用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普及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引导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但是随着无线移动设备和通信费用的降低、硬件的改进和软件平台的不断完善,随着移动学习氛围的越来越浓厚,移动学习会在高校中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1] 胡航,张育才. 大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_2009_2014年发展现状与建议[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
[2] 张艮山.智能设备下的移动学习需求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8).
[3] 张颀寅,郑燕林.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35-02
我国在创业教育研究及创业教育实践方面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模式,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学生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问题的较少,多偏向于笼统的论述或宏观指导。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学生创业教育需求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市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不同类别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及其他,如性别、年级、专业、对创业的了解、看法等;第二部分为创业教育需求调查量表,共分为四个维度(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92%,访谈50人,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在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创业意愿与态度分析。在问卷中,通过“是否有想过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和“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三种情况对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与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自己要创业且一直在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占32.2%,有57.5%的大学生认为“不一定,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创业”,6.9%的大学生认为“有,但不会付诸行动”,只有3.4%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且有95.4%的大学生是认同创业的,只有4.6%不认同,认为风险太大。可见,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极少数不考虑或不认同,而且对创业心态积极,思考趋于冷静。在“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上,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了解,占比达到51.7%,有三成多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以备将来之需”,占比33.3%,9.2%的大学生选择“虽然不打算创业,但还是愿意了解相关知识”,只有5.7%的大学生“不愿意”。从访谈中也发现现今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有缜密的思考,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
2.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占比较高,分别达79.3%、71.3%、49.4%,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对高校的创业指导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承担不起创业失败的风险”和“自身创业能力不足”,占比为37.9%和34.5%。近八成多的大学生不把政策环境和家人的支持作为主要障碍,说明当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
3.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创业教育需求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实际需求的情况,对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均值进行了比较。根据计分方式,自身现状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大,表明现状越弱;需求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需求程度越强。
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各维度指标上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能力”都处于“很强”与“一般”之间,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处在“较需要”及以上,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一般,对创业教育需求很高,较为迫切。
从需求人数比例来看,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在各维度指标上处于“一般”及以下的人数分别为51.67%、36.8%、77.76%、49.96%,除了“创业心理品质”外,其他三个维度现状较弱的大学生都超过五成,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高达77.76%,需求人数达到了92.95%,其中“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知识”者三项较之其他需求最高;而对创业教育的各个维度的需求人数都达到八成左右,甚至高达九成以上,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较为迫切的,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
在调查及访谈中还发现:大学生需求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选择倾向顺序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知识”的占71.8%,“创业机会与风险知识”的占60%,“创业相关能力训练”的占56.5%,“工商税收、政策法规等知识”和“创业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分别占41.2%;在获得或提高创业方面知识和技能方面希望通过的途径更趋向于实践,其中“创业实践”占55.2%,“创业模拟或训练、比赛活动”占43.7%;希望的创业教育师资有74.7%的大学生选择“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风投专家”,认为在校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并不适合进行创业指导。
4.不同群体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各维度上的需求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概率p值小于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概率p值小于0.1表示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创业意识(p=0.044
不同年级在创业需求的各维度上均存在差异。在创业心理品质上差异显著(p=0.016
不同类别专业在创业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5
三、调研结论与讨论
1.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对创业心态积极,对是否选择创业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思考趋于冷静,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也正因如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的开展才有意义,学生是否创业或是否具备成熟条件,在大学四年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业指导的开展,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更为丰富,对其就业或创业,甚至是以后的职业发展都是有利的。
2.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创业指导也应该从这些亟须方面着手,为学生寻找资源、搭好桥梁,指引好道路。
3.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也较为迫切,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尤其是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在学生真正需求途径、知识板块、教育师资方面不断加强。
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创业意识、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方面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创业教育需求较为不同,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最高,显然这是创业指导的重点阶段,而在大四年级开展创业指导的意义并不大;相比较而言,文学、法学、语言专业的学生需求高于理工、经管和艺术专业。不同群体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不同,这提示高校在做创业指导工作方面应该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进行,不可“一刀切”,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创业实践等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类型,以适合不同需求的学生。
总之,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存在差异,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根据这些差异,开展不同的指导体系。需要学校创业教育部门、创业指导教师、学生个体、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体系和实践指导体系,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定会上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明.我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0-12.
【关键词】 需求分析 学习认知特点 学习现状 教材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08-03
1 引言
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思维特征、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对艺术类毕业生英语水平提出了要求,学生外语学习的愿望也比以前增强。但由于英语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专业评估标准特殊等种种因素,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地位,缺乏对艺术类学生认知、情感、学习策略、英语诉求、英语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量化研究方法,分析当前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英语需求,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或改进学习风格和策略。
2 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eeds assessment)一词首次被Michael West (1994)使用,用于描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国外早期的需求分析主要是关注职业英语(EOP)领域,随后也被用于学术英语(EAP)领域,再后来也开始适用于一般用途英语(EGP)。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能够引起教师的重视(Cohen,et al.,2000:390)。Richard(1985)等学者认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迫切度来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Hutchinson 和Waters(1987:54)认为需求分析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语言教学的前提条件”,并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 what the learner needs to do in the target situation)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 what the learner needs to do in order to learn )两类。Tarone 和Yule(1989)在阐述需求分析的性质时,特别强调了其“高度本地化”的本质特征,因而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必须考虑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对象。Masuhara(1998)设计的新的需求分析表扩展了需求的类别,提出了以下分类方式:学习者的需求(包括个人需求、学习需求、将来就业需求);教师的需求(包括个人需求、职业需求);行政部门的需求(即学校需求)(转引自程晓堂,2002:45)。
在国内外语教学背景下,需要进行分析的需求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大类。社会需求主要是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主要指学习者当前的实际水平与其希望达到的水平间的距离(束定芳,2004)。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及教材在易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方面与学生的匹配情况,增强研究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笔者在前期文献阅读、访谈和与同事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依据Masuhara(1998)的需求分析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涉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及教材评价。
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2、3、4、5分别代表被调查者“完全不同意”、“不同意”、“说不清”、“同意”、“完全同意”题项所陈述的情况。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问卷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717和0.857,问卷达到较高的信度标准,结构效度良好。
3.2 抽取样本
本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地区四所非独立设置艺术类综合大学中进行。被试为分别来自这四所大学的总计330名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构成及男女生比例见图1),收回有效问卷290 份(88%),剔除无效问卷40份(问卷填写不完整或数据不规范,选项全部为“3”或“4”或有规律的按字母“Z”排列等)。调查结果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3 统计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整体情况不太理想,调查结果与笔者上课时的亲身感受及听课观察情况基本相符,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令人担忧。现结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
3.3.1 学习认知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多为听觉型或视觉型,均值分别为3.18和3.28,而综合型的仅为2.92(低于3)。这表明艺术类学生在语言认知上有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在“我喜欢边听录音边模仿”或“我喜欢借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背单词”两个题项上得分较高。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 学生 需求分析 策略
学习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英语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包含学生的个人对英语课程本身的需求,也包含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的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氛围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种。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及英语学习目标。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及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高校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W习需求受到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高度重视,成为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首先,高校学生大多数比较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有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达到跟外国人交流,阅读英文作品的程度。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限于证书的要求,更多的出自自身对英语能力的渴望;其次,有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运用英语技能熟练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在英语技能中,口语能力更加受到高校学生的重视;最后,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并且生源质量逐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用人单位需要大学生的四六级证书。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证书的要求。
2.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需求。首先,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需求量较大,且期望值较高。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教师能够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一部分学生希望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课外内容为主,只有少部分学生希望在英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主。这表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等级证书要求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而是为了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以找到好工作;
其次,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生希望英语教师能够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
最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着一定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需求的策略
1.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校应积极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内容。首先,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应重视学生的英语技能、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做为公共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英语教师要加强与各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了解,在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对各专业学生有倾向性的开展公共英语专业教学。如,对于外贸专业学生,要多引入外贸相关英语用语;对于幼教专业学生,则可以将一些简单易学的英语歌曲作为公共英语例子教授给学生。
2.转换教师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积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技能。为此,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如适当的开展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英语教学活动,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则在一旁充当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受到英语教学的重视。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应积极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现实需求,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英语需求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英语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学生喜爱的英剧、美剧等挑选其中的经典台词,作为教学案例对学生开展公共英语教学。并将句子中的英语单词、语句构成等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施晓燕.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89-93.
[2]石萌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ESP教学模式需求调查分析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02):5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