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生综合实践8篇

时间:2023-06-04 08:39: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生综合实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综合实践

篇1

通过综合实践课,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课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综合实践课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综合实践课课前准备

1.1 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课计划。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要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计划,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将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学和生活,理解数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与社会,又服务与社会。包括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又包括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1.2 开展实践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1.3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2 综合实践课

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初中生如果缺乏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潜能不会充分挖掘,但是如果老师的主导变成了包办代替,那么学生的个性特长就会被扼杀。所以老师在活动中仅是一个导引者,重在教会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发挥。我们现实操作中有许多的老师习惯于做一个包办者,这种落后的概念要尽快转变过来。

2.2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

2.3 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或解决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做到真正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表达、质疑思考、创造等能力。

3 做好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工作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素养 实施途径 初中语文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实践,是对知识的深化,然而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点,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往往对实践活动抱有非常大的热情,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通过这类活动,学生的学习面得到了拓展,再也不需要拼命去啃厚重的书本了。可想而知,如果在这类活动中融入语文综合知识,那么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效获得这些知识,这样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果。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实践能力一直都是初中生比较欠缺的一个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标改革之前,学生的日常基本都是围绕在老师和书本之上,难以真正意义上接触社会,这就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频繁出现。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其最终价值就是让学生可以实践、愿意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实践又绝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学生之间的彼此配合,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累积生活素材,深化思想教育成果

语文,是涉及“听”“说”“读”“写”这一系列文字活动的课程,素材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在“写”这一方面 。以往学生累积素材的唯一途径便是书本,偶有机会读到好的读物,便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这样累积出来的素材,往往脱离生活,难以有什么实际价值,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用来搜集生活素材,对语文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好的素材,对深化思想教育成果非常有意义,比如说,革命战士纪念堂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又能让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等。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

从上面的讨论中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该怎么在课堂中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发掘周边资源的实践价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所谓实践,总是学生亲自参与到周边生活中去,然而,盲目的参与进去,只能说实在无意义的玩耍,不值得我们花时间。要真正深化实践的效果,我们首先应该发动学生群体或者亲自调查本地资源的实践价值,找出有价值的人文遗迹,如名人故居等;其次,就应该积极发动学生进行走访或者参观,深化调查得到的知识;最后,还应多听、多搜,从有经验的老人或者网络上,整合这些人文知识。

(二)总结学生实践成果,积极构建实践体系

通过前面的手段,我们已经对本地资源的实践价值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这时就应该积极组织综合实践,并整合实践成果,以备课堂教学之用,同时,还应构建一个实践体系,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做出不同的教学引导,例如对山水名胜和抗战遗址的教学引导就绝不能混淆,从而深化学生的实践收获。

(三)强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

每个学生通过实践,收获到的东西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建设一个平台,让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展示、演讲、教师的综合点评来达到这种效果,通过交流,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自然就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新课标改革的有效深化,既激发出了学生对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又使得学生的团结精神、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的成果。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发掘周边资源的实践价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总结学生的实践成果,积极构建实践体系、强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以此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使其能为初中语文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静.洗净铅华. 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探究[J].科教文汇,2011(32).

[2]张利荣.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魅力中国,2009(20).

篇3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生物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

青少年健康、多元的成长,是国民素质总体提高的必备条件。青少年的教育首先是对文化的传承,其次是知识的创新。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形成的教育模式不是说变就变,从辩证的角度思考,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尽管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重知识、重课堂、重考试成绩,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就因运而生,它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技能、重实践、重能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素质教育的产物。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维目标

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这对于西部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是一个起始阶段。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过程也更加显得任重而道远。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探索,积极积累经验,现结合我从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到现在进行的不断总结与反思,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三根主线: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探索自然的规律。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由单一的学习空间向个性空间折射。达到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更深认识。

(三)快乐活动亲身体验,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乐于思、乐于做,让学生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并从中得到快乐,其次才是对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最后再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根据这一具体情况,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充分考虑学校的位置、学生的来源、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的特点,我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兴趣为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3]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4] 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兴趣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我认为兴趣应该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二是学生对生物中具体事物的兴趣。有的同学对植物感兴趣,而有的同学则会对动物感兴趣;有的同学喜欢大型的动植物,而有的同学则喜欢小型的动植物,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更要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活动方案给予个性成长,让兴趣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比如我班杨曼、宋莉、杨睿同学,他们性格比较腼腆,喜欢花草,我就接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制定一个观察睡莲花期的实践活动。当睡莲的最后一片花瓣沉于泥土之中,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他们争先恐后的向我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他们的疑问、他们的感想。在这一刻我知道他们收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

2.以动手为基础

如果说动脑是炸药包,那么动手就是导火线,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享受各种实践活动过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并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加强动手的能力。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自然科学,它所涉及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由于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农村的学生没有主动动手的意识,其次是少数有意识的学生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我们校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上十分薄弱,从实验中就反应出来:(1)不知道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2)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茫然;(3)缺少对实验的整体把握。一个简单的实验对农村的学生来说不简单,从何谈起实践活动?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有意识的先培养学生对实验器具的了解和使用,从课堂教学入手,如解剖刀可以用来做什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那些刀来替代?接着就做课堂实验。初中生物课程有许多学生操作实验,先从简单的操作开始,让他们体验动手的快乐,形成动手的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在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我才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开展好实践活动,最后升华到他们主动的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

3.以生活为纽带

从生活中跳出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一个简单连贯的动作被社会活生生的分开。学生学习就没有生活或者是简单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面向自然、面向家庭、面向社会、面向学生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最后达到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快乐体验。尽管我们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来源于农村,但大部分学生已经不知道农村的春耕秋收这些词背后的含义。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更应该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这一年我就针对这个问题制定了“我也忙春耕”主题实践活动。在校内开垦一小片菜地让学生自己设计他们春耕的内容,如何做?如何管理?发现问题如何解决?我的任务是给他们提供一块场地和一些必要的工具,所有的活动过程必须他们来完成,我定期检查他们的进展并给与适当的建议。从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中途的垂头丧气、相互推诿,到最后的成功收获,这不仅仅是活动体验,也是一个心智的成长过程。该小组成员向我报告时谈到原来种菜不是想象中的轻松愉快,其中还掺杂着苦与泪,经过实践活动的淬炼,生活在他们眼中也变得如此的鲜活。

4.以体验过程为乐趣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还可以是在活动中体验而得。生物课程内容比较特殊,大部分实践活动不像做化学实验快而见效,如观察花、果实、种子、叶的四季变化,这是需要学生的坚持,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到细微的变化,从含羞待放的花苞到美到极致的花朵,这些奇妙的自然规律只有认真观察的同学才能体会,在得到观察结果的同时享受过程的乐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

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协作的能力为目的

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太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对父母长辈缺乏感恩之情,对朋友缺乏关爱之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除了读书与自己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关心,而对于家长来说只要成绩好就一切好商量。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与协作,做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自以为是,动手能力差,很多人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个人连生存都成为问题,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连与别人交流与合作都不能做到,怎么能奢望他们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因此在我所有的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能力为首要目的。爱自然才能爱家人最后才会爱国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一颗爱世间万物的博爱之心。《生物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指出:“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任何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在缺乏情感的培养基础上,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活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会问学生,你们这次活动的情感价值目标是什么?如果没有我会要求学生重新设计。如果我发现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团队不协助现象,我会要求学生立即暂停。学生的知识可以中断但学生的情感培养必须坚持,这也是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贯坚持。

总之,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快乐活动,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在活动中发现自然规律,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

[4]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2卷

篇4

一、统筹规划,明确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时代化,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全国或全省材、统一大纲,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我们最起码要根据区域的个性特征确立区域性计划,地方、学校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比如,以地区资源来讲,广东的凉茶、道滘的粽子、麻涌的香蕉都是设置主题的资源,可以作为库存的选题进行统筹;从学生主体来讲,年级的特点、年龄的特征、性别的区别,都有一定的共性,可以设置相对固定的主题,初一学生可以设置与人相处的主题,初二学生可以设置与物理相关的主题,初三学生结合化学课开展有关方面的原因探究。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把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相互衔接。有了这些计划,我们的实践活动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不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才不会使课程陷入走马观花的境地。

我们不赞同把成年人的想法,把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课题强行推荐给学生,但并不是说不从生活和身边的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有共性、有持续性的问题供学生研究。课程资源、课程主题的开发必须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来开发,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关注热点,纵深发展

目前大多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一个时段甚至一两节课进行一个主题。活动结束,该主题也就完成,这就陷入了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困境,这门课依然是静止的而非动态的,封闭的而非开放的,块状的而非线型的。

举一个例子:结合校庆,某百年老校进行了一次“走近校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内容有:寻访校友中的名人,了解名人的奋斗历程;走近校友中的普通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等等,这个主题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校本课题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材,但如果主题结束后,不再延续到下一届,那么新校友、新特征、新变化就体现不出来。

所以主题的设置需要从长远考虑,处理好主题设置的持续性与时段性的关系。以校为单位,让这个主题一年一重现,三年一链接,这种活动才有系统性,延续性,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三、发展个性,兼顾共性

学生的教育有既定的人生观道德观等大是非的培养,也有不定的个人兴趣、个人特长、个人体验的小环境的需求。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未来,二者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篇5

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生物学;整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而是由于获得了该方面的知识或是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得到情绪体验中满足。课程改革旨在把学生从“填鸭式”“满堂灌”带来的沉重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物学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教师的一项首要 任务。

一、厘清综合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厘清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实践活动和生物学课堂教学。

1.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补充生物学教学内容

基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教学条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克服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展“种植芽苗菜”实践活动时,根据芽苗菜发育特点,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学知识,为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学到生物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2.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的许多探究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生物学探究实验。例如,开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时,将种植实验材料紫背天葵、暗处理和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等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将实验结果、体会等在生物学课堂上展示、交流与总结,提高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比如在芽苗菜种植中,种植盆是利用饮料瓶改装的,实现资源再利用,不让白色垃圾污染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保护教育。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既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合作、分享的快乐。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题材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众多,如何选择使之切合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是整合的前提。根据初中生物学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例如,种植豌豆、小麦、蚕豆、花生等芽苗菜实践活动可以和“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教学进行整合,指导学生探究水分、空气、温度以及光照等外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也可以和“观察根毛的结构”整合,指导学生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毛的结构,了解它们的异同点。还可以和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土栽培,以及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实践中学,从实践中悟,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方式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成为小老师

生物学实验时,教师难以指导每一位学生。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培训一些骨干学生,实验课时,让他们充当老师的助教,担任实验小组的小老师,指导同学完成实验。这样既教会了同学,又锻炼了自己。

2.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成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材料

许多生物学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准备。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开发成实践活动的内容,随后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成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材料,使得在课堂上不可能开展的实验变成可能。例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准备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分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叶脉和根系的特点。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学实验的积极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学竞赛结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对生物学学习具有浓郁兴

趣的学生成为生物学竞赛的选手。在每年的校园科技节“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的竞赛活动,我们选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作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们也推荐一些突出的成果,参加市级的生物学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四、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初中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培训对实验操作规程并做好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比如,挖土时要使用铲子,老师应在场,避免学生拿它开玩笑,出事故。收获芽苗菜时要用到剪刀,也要注意安全使用等等。

2.人员安排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人选。根据学习程度、动手能力合理安排各小组人员。活动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自 信心。

3.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在学生自主确定课题并探讨解决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自身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某些活动课题会受到非常大的阻挠,并最终会挫败学生主动探究实践的兴趣,不能达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鉴于对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不失为一种高效并可行的方式。下面就如何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化零为整,发展综合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分散着许多零散的探究实验或一些可作为实验原理的知识点,把这些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可以较为全面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活动课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还能真正地锻炼自己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空气质量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全国各大城市每天都会通过新闻媒体定时空气质量报告。我市空气质量究竟如何,不同环境的空气质量究竟有多大的差异就可作为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课题。而检测空气质量的哪些指标以及如何制定检测方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课程中寻找答案。

以比较不同环境空气质量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检测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尘埃粒子量、细菌量、有害气体含量。首先检测方法,七年级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中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就为检测空气中尘埃粒子量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方法。而根据八年级上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节中的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可制作细菌培养基置于空气中暴露5~10分钟,再密封培养2~5天,最终以菌落数的多少来判断其细菌的数量。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是这一课题中难点之一,对于未接触化学的低年级初中学生来说,无法利用化学知识来量化解决这一问题。但根据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对苔藓植物的介绍,可以利用苔藓植物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到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叶细胞背、腹两面的侵入,进而可以把它当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一知识点,选取一定量的生长状况良好的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置于不同环境,以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的差异来初步定性地对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多少作判断。当然,除了选择苔藓植物外,地衣这一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检测地点可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树林、街道、教室、新装修的房子等环境。当然在实际活动中还应引导学生综合考虑检测点的具体分布、检测时间、气象条件、实验误差等因素。

二、运用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生物课程中介绍过很多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资料收集法等。学生可运用已学的方法对一些复杂的课题深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形成报告。

案例:调查这一方法在七年级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中在校园中具体实践过,但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其复杂性和具体性学生并未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这一方法得以更好的运用。

以调查入侵生物巴西龟为例,巴西龟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已经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100多个最具破坏性的物种,多个国家已将其列为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我国除国内大规模养殖外,每年还约有800万只的流入。因此调查我市巴西龟的存在情况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以下方面作出研究:我市寺庙、宠物市场、野外等地巴西龟的存在情况;巴西龟迅速在我国蔓延的原因;我国是否对巴西龟的进口和管理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学生根据最终的调查结果可作出相应的报告,在社区组织宣传活动,并向市环保局呈递调查结果和建议。

三、拓展技能,培养探究意识

很多技能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是很难掌握的,因此实践是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如果仅停留在对课程中所介绍的技能的简单尝试,只是完成了技能性目标的模仿水平,无法满足初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课程中已介绍技能的基础上再去选取自己喜欢的课题深入研究,必能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兴趣。

案例:“植物的生殖”一节中探究实验“扦插材料的处理”对如何扦插紫背天葵这种蔬菜进行了详细介绍,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介绍完成操作并极易获得成功。但很多学生对紫背天葵的兴趣甚小,因此可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喜欢的材料进行尝试。在活动中需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扦插植物的选择(并不是所有植物都适于扦插),扦插材料的选择(枝插、叶插或根插),扦插基质的选择(水插、土插或沙插),扦插环境条件的控制(光照、水分、温度等),植物激素的选择等。当然学生乐于实践的植物不是都适于扦插这一种繁殖方式,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其他的营养繁殖方式,如嫁接、分株、压条、植物的组织培养等。无论哪一种繁殖方式,都要引导学生不能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作简单的模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设计成对照去探究繁殖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把家里的阳台变成小花园、小菜园,把教室的窗台用活动成果装扮,让学生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还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还可根据生物课程中“制作甜酒”的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究如何制作酸奶,制作泡菜,根据“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和“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两个实验拓展开来选用相应的方法去测定常见食物的能量、主要成分。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的需要,养成积极生活的态度。

篇7

关键词: 密切联系 体验感受 以学增知 以劳辅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根据自身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一、拓展实践渠道,扎根校园生活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如开展“物品义卖”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爱的图书标上价格,想好介绍词,向同学们进行推销。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课题就比较兴奋,回家积极准备。

二、立足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社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使用视听媒体,收看有益节目。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正确使用各类媒体。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思考记录习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可以设置一个“每日信息”摘录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多种媒体中收集信息,选择重要的一些内容,写在摘录本里。并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还可以提高阅读和习作的能力,养成关心身边事的好习惯。

2.真正体验生产劳动。

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特点,可以围绕种植方面做文章,与学生家长签约,要求学生多多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如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的学生采集样本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蔬菜的病害情况,再上图书馆、上网等收集资料,对症下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预防了病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劳动的艰辛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三、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懂得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加深对农民的理解和感情,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

1.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如我校旁边有条平阳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绿绿黑黑的,鱼虾全跑了,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活化综合教学 实践研究

《美术新课标》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学习、生活学习和活动联系起来,即生活化美术综合教学。

一、联系生活 激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美术生活化综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以初二《影子的联想》一课为例,浅析生活情境是怎样创设的:以前在教《影子的联想》一课时,我直接出示几幅画让学生观察、想象与临摹,没想到学生对此漠然置之,画出的作业太类同。于是我查找问题根源,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比如以手影游戏导入课堂,师生共同表演,并放映一段相声手影剧。学生在做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结果设计的影子新颖有创意。

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的乐趣,作业富有想象等特色。(见图1、2)

(二)观察生活 触发兴趣

1.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徒手画》一课教学中,一开始进行一场简单的简笔自由画比赛中,即花两分钟的时间画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画出许多不同的图形。然后我提出这种又快又简练的方法就是徒手画。学生豁然大悟,兴趣提高了,再进行图片观察和交流,徒手画可用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徒手画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有了兴趣,有了动手的实践,就有了成功的生活体验,作业也妙趣横生。(见图3、4)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上《卡通角色》时,先让学生课前带一本卡通书或看卡通故事等,我也特意放映一段卡通录像并配上音乐,学生们虽然都很熟悉这些角色,但是在课堂上能看见这些熟悉的角色,又有另外一种享受的乐趣。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特别是角色中利用动画制作进行夸张变形的转变动画放映,学生真是异常激动,课堂上创作积极性很高,纷纷提笔作画。(见图5、6)

二、体验生活 实际感受

(一)体验性学习的灵活性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标志设计》的教学,教师利用名片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再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感受标志的艺术特点,通过分析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多元创意。随后,观看一分钟图片,来进行默画几件标志,达到手、脑并用,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见图7、8)

(二)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用纸造型――线的立体构成”教学中,让学生先上台摸一摸纸造型的质感,通过手的触体验实物形态美,感受韵律美,了解线条在自然、生活中的美感,学生再用两分钟时间来表现图片中影响最深刻的线条形态;通过动手绘画体验,发现立体的与生活中平面的差别。最后进行立体的折叠、弯曲等作品欣赏和构思制作。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题对知识客体融汇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用泥造型》一课,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时期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通过动手玩泥的体验,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见图9、10)

三、探究生活 综合学习

(一)提出问题 引导启发

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徒手画校园》一课时,探讨徒手画有什么效果,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经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有助于使知识技能更加深刻,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自主表现 激励创新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表现、快乐学习,学生的自主表现通过自主美术实践活动最终也就实现了。如《用纸造型》一课时,要求学生用纸折一个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整个过程的滋味。许多同学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塑造,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趣,有自己特点的纸立体作品。

(三)设计活动 重现生活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如,上《水彩风景画――美丽西湖》一课,以提问进入教学,如,大家是否游览过西湖?游西湖有什么感受?然后放《西湖》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然后,以学生作为杭州人生活式的导入,把自己家乡的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又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见图13、14)

(四)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

美术课要与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注:此文获2007年萧山区学科专题论文一等奖;2008年杭州市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朱良才.课堂教学实用艺术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6

[2] 勒玉乐.新实践方式的实践艺术.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