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本草纲目是谁写的8篇

时间:2023-01-14 23:20: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本草纲目是谁写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篇1

人物:主持人 ,瞎子,瘸子,小儿麻疲,嘉宾雕。 *:主持人穿着西服,拿着麦克走上台。

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在坐的老少爷们,大叔大婶你们好,我非常高兴啊,今天大家能够来到我个人举办的开心辞典,下乡慰问栏目现场,同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有请今天的几位非同寻常的,帅呆酷闭的,他们在本村也是焦点人物,有请:三位评伟闪亮登场。多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啊。

*:主持人自己鼓掌。这时音乐响,三位评伟走上台,一个是瞎子,一个是瘸子,一个是小儿麻疲,他们举手示意,瞎子还能个棍子,别人都站下了,可是瞎子还走呢,都快走过了。

瘸子:哎......别走了,到地方了你还往那走啊?

*:瘸子走到瞎子那,把他另了回来。

瘸子:你叫我怎么说你呢,咋整呢,下回出门可不能带你这样的,还走呢,那前面要是个悬崖你也走啊?丢人呢。

瞎子:就你那样好,你说你走道就好好走呗,非得走一步,画个圈,走道连个整形都没有,还要学人家跳霹雳呢,不是这有俩人我嗑趁你,就你这腿脚王八追你都不费劲。

小儿麻疲:你俩少说几句行不,就你俩都啥形象自己不知道啊?我这么大人物今天能和你俩来,我下多大决心呢,我要不是给主持人面子,你就把我打成你俩这样我也不来啊。

主持人:哎呀...看我面子来的,多谢你对我的支持啊,小第这里有礼了啊。[主持人双手抱拳]

小儿嘛疲:你们知道我是干啥的不?

主持人:你是干啥的呀?

瞎子:就他这样打经都没人用他。

瘸子:基本他就是个废品,说好听点也是个半成品。

小儿麻疲:我告诉你啊。你别逼我,降龙十八掌我练俩多月了。要是把你打成半身不随你可别怪我啊。

主持人:你刚才说你是干啥的,什么大人物啊?

小儿麻疲:平时我都不爱说这事,好象我爱吹似的,今天我告诉你们啊,我现在是代言人了。哈......

主持人:哎呀我的哥呀,哪家公司那么没大心呢?叫你当代言人呢?

小儿麻疲:谁,国家畸形,弱智者保护协会,那广告牌上的相片都是我,光荣啊。哈......

主持人: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请三位评伟入坐。

*:瘸子在坐下的时候还拌倒了。

主持人:我的妈呀,你三个都火死我了,叫大家见笑了啊,我先说明一下啊,因为我们这个节目刚刚举办,由于经费不足,也就只能请这样的了,请他们一个人才给10块钱,如果有失物之处还请多多原谅啊,下面有请今天的特邀嘉宾,同时他在本村也是最有知名度的人物,有请:雕树棍。

*:雕穿着大挂,一副汉*的打扮,骑着二八自行车,上台,雕把车放在一边,和几个评伟握手,主持人也过来和他握手。

主持人:欢迎欢迎啊,哎呀...就等你了,你怎么才来啊?

雕:别提了,我这车老煞气,骑一会就得打点气,没看见我这车后面有个气管子吗?累死我了。

主持人:赶紧的吧,快请坐。

雕:太客气了,那怎么还有瞎子呢,算命的啊?

主持人: 算啥呀,是今天的评伟,你不用搭古他们。

雕:不用给上点烟啥的呀?

主持人:那可不行啊,我们不允许贿赂啊,现在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第一:你要答出12道题,地二:你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有三次求助的机会,地三:你可以得到三个家庭梦想。

雕:梦想啊?

主持人:我说的话你明白了吗?

雕:哈哈......淅沥糊涂。

*:三位嘉宾鼓掌说好.......

主持人:好什么呀。叫你们说话了吗?还不如找三个哑巴了。[主持人对雕说:你可以说出你的三个家庭梦想了,说吧你要点什么?]

雕:家庭`梦想啊?

主持人:啊,别不好意思,想要啥你就说呗。

雕:啊 ......梦想啊,哈...那我就要500万人民币,现金啊,有一张假的也不要啊,地二个给我一个一万多平别墅就行,地三个梦想,就要一辆法拉力跑车就行了。

*:主持人直勾勾的看着雕。

雕:哈...行了,我就要这些了,知足者长乐吗。你看啥呀?真够了不要别的了。

主持人:我说雕树棍同志,你就没想当个国务院总理啥的?

雕:你拉倒吧,我还当总理,我跟俺村委会这些人,混了5.6年了,我就请他们吃饭都花老多钱了,我跟他们就说,我说啊,我也没什么要求,叫我当个公安啥的,可是他们说我啥,说我形象不好,怕给老百姓起反作用,后来我好说逮说,村长才同意叫我当个通信员,说我穿这身,再骑个车最适合干这个了,你还叫我当总理,别豆我了,哈...哎...你是不是那我开心呢,告诉你我可不傻啊,好赖话我还能听出来。

*:主持人用英语说[对不起]骚瑞

雕:烧啥玩亿?

主持人:不是,我绝对没有那意思。

雕:那你啥意思啊?

主持人:根据我们这个栏目的规定,嘉宾的家庭梦想不能超过五千元人民币。可是你说的这几样,把咱村卖了也不够啊。

雕:你不说是梦想吗?我寻思梦想也就说说大话,痛快痛快嘴呗。还能当真事呀?

主持人:谁说不是真的了?只要你把12道题都答对,你就可以得到你的家庭梦想。不过我们会根据你所要的东西给你出题。

雕:那咋的呢?

主持人:这你也不明白啊?我叫评伟告诉你,叫谁说呢。

*:瞎子指着别人。

瞎子:人家主持人什么意思,我都明白了,我给你解释解释吧,比如说按照你刚才要的那些东西,你的问题就是天上有多少个星星。你能答上来吗?

雕:叫谁谁也查不过来啊,这不是难为人吗。

瞎子:知道就好,如果你要的家庭梦想是一包洋蜡,那你问题就是1+1这么简单。

雕:我要那玩意干啥呀?点着了,冒烟咕咚的。

瞎子:还怕冒烟,到了晚上我哪天不点个三五十跟啊,把屋里照的亮堂堂的。

雕:你拉倒吧,我就是把太阳挂你家屋里,你也是一片漆黑,还亮堂堂,都白瞎那蜡油。

瞎子:你咋这么说话呢,那当着瘸子还不说短话呢,

瘸子:你说谁呢?就你说话好听啊,我要不是看你是个瞎子,我早就踢你了。

主持人:行了,你些会吧,你那腿脚走道都不赶趟,还踢人呢。

雕:哎...话可不能这么说,人不可貌相,说不定他还能踢出个佛山无影脚啥的呢。

主持人:好了,别说没有用的了,现在开始答题。

雕:现在就开始啊?

主持人:啊,现在开始。有事啊?

雕:你先等等,头一回见这么大场面,我先吃点药。

主持人:啥药啊?

雕:救心丸,我心脏不好,怕一激动...哈哈.....完了影响不好。好了,我吃完了,你出题吧。 调:2008年呗,这也太简单了,叫个人就知道。

小儿麻疲:我咋不知道呢? 主持人:这道题你答对了。你的分析能力比较强。请听地二题:你能说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吗?

雕:四大美女啊?

主持人:对,古代的四大美女的名字。

雕:哈......哈...

主持人:说呀。

雕:不知道呀。

主持人:不知道不行啊,快说,你还有一分钟的时间啊。

雕:哪咋整啊?

主持人:你不是有三次求助机会吗,你看你用哪一种?

雕:那我就求助三位评伟吧。

主持人:下面请三位评伟帮助答题。

*:三位评伟合计了一会,说:杨贵妃,梦昭君,貂禅,西施。

主持人:你同意他们的答案吗?

雕:他三个说的对不啊?我有点怀疑呢,我还不知道,几死我了,那就听他们的吧。

主持人:恭喜你答对了。

*:雕走到三位评伟的面前握手。

雕:太写谢你们了,我真没想到你们这么有实力。

主持人:请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答下一道题。

*:雕走了回来,坐下了。

雕:多亏他三了,要不我还以为四大美女有慈喜一个呢。

主持人:你没寻思有武则天呢?接着听题。

雕:等等,我得吃点镇静剂,这太激动了。

*:雕把药吃完了。

主持人:照你这样,你要把这12道题都答完,不能药物中毒啊?我给你拿点水啊?

雕:不行,大夫说了吃药不能喝水,干嚼疗效更好。

主持人:我还头一回听说,注意了啊。请听地三题:我国古代的医术非常高超,问,本草纲目是谁写的?a.李时珍 b.华佗 c.喜来乐。

雕:c.喜来乐写的,是本草纲目不?

主持人:是本草纲目。

雕:对就是喜来乐写的,这电视剧我看过,那喜来乐老厉害了,人,死半个月了,都能救活。

主持人:三位评伟对他的答案有什么看法?

瞎子:我觉得好象不是喜来乐。

瘸子:我觉得也不是喜来乐,好象是李时珍。

小儿麻疲:你别在那瞎说,人家李时珍是俺村的兽医,有一天俺俩在一起喝酒吗,完了他喝多了,把他这点心理话都抖了出来了,个人隐私都说出来了。我也没听他说他写过本草纲目啊。指定是华佗写的。

*:瞎子说是c瘸子说b也不知道谁说的对。雕俩手抱着头,很为难的样子。

主持人:好,时间到 ,请雕树棍说出正确答案。

雕:选哪个呀....哎[a].........

主持人:选a啊,恭喜你,又答对了。

*:雕自己叨咕,我也没选呢,咋还对了呢?

主持人:地四题:请问下面哪一个不是四大名著,请选择,a.三国 b.封神榜c.西游记。

雕:b.封神榜不是四大名著里的,就这简单还想考我呀,你也太不拿我当回事了,就我穿这身衣服下馆子都不给钱。人送外号雕树棍,爱谁谁,真有意思。

主持人:请不要说太多与本节目无关的话题啊。也不是叫你上这演讲来了。请听地五题:在我国的时候,是谁舍身炸毁敌人的碉堡,a.黄纪光b.董萃瑞c.雷锋。

雕:那这事算是好事不啊?

主持人:他这要不是好事,我们能把他的名字流传至今吗。

雕:啊...那指定的雷锋炸的,好事都是雷锋干的,雷锋的美名传天下吗。

主持人:选雷锋啊?不改了,你再好好想想不?

雕:不对呀?

主持人:对不对的我能说吗。

雕:那你这意思是暗中指点我呗?那我选哪个呢。要不我打个求助电话吧?

主持人:行...抓紧时间啊。你给谁打呀?

雕;给110呗。平时110不老说什么,有求必应吗?何况这个问题还是个爆炸事件。 雕:我要是答对了12道题就有五千块钱的东西啊?

主持人:对啊。

雕:那我要是答错一个就啥也没有了呗?

主持人:那到不是,如果你现在不答的话,可以按照你答对的题数给你奖品。表示鼓励。

雕;啊..那我就放心了。我还以为啥也没有呢。那我就选雷锋了。我相信我自己。

主持人:哈....哎呀..恭喜你。。

雕:我说我答对了吧。

主持人:您答错了。今天的题问呢就到这里。根据我们的规定你今天答对了四道题。你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礼品。

*:这时三位评伟都走到主持人的身边,瘸子拿个盒子,主持人把盒子拿过来,对雕说:接着,这是你凭自己的实力丰收的硕果。

雕:啥好玩意啊?

*:雕拿出来一看,我的妈呀,就给一双黄胶鞋呀?你这也太抠门了。这不糊弄人吗?那你还管饭不啊?三位评伟和主持人要他们三个人一天的工资钱。

主持人:我现在真没有钱,给你们打个欠条,年底指定给你们还不行啊,一共就30块钱,我还能该黄你啊。各位观众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再见。说完走了。三位评伟说:就你这样的下回给50也不给你干了。

*:主持人下台。

雕:追着主持人说:你到底管饭不啊?追下台。

篇2

传说黄帝率领北方各民族的联合大军,在河北的涿鹿与蚩尤展开了大战,杀了蚩尤后,他感到治理好国家是很困难,于是他去请教西王母,西王母对他说:“你若想治理好国家和人民,不是几年就能实现的,你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你必须再活50年,才能实现你的宏图大略。”黄帝听了后忙问西王母:“我怎么样才能再多活五十多年呢?”西王母对他说:“你去崆峒山去恳求广成子传你‘长生久视’之道。”黄帝又问:“广成子是谁?”西王母答说:“他是元始天尊的第三个弟子,现年1400岁,你要诚心诚意的恳求他、感动他,也许他能传你之道!”黄帝听从了西王母的指示,回到驻地,安排好妻子螺祖及众大臣的工作后,便前往千里之外的崆峒山。到了洞口外时,守洞童子根本不准他进洞见祖师爷,问:“你是黄帝吧?祖师爷说了,你的治国大事很多,很重要,你还是先把国家治理好了,再想修炼的事吧!”黄帝无法,只好道回驻地(可能在陕西的咸阳),检查各项工作,又重新对妻子和众大臣安排任务,忙碌了将近一个月,又去崆峒山,广成子仍然不肯见他。就这样前后去了5次,最终感动了广成子,命他进洞,对他说:“你只能在我洞中学习半年,基本掌握了入道初阶后,你就得回去。”广成子对他讲:“长生之道,首先在于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除此之外,又指导他修炼入门功夫,经过半年的修炼,打通了任督二脉,实现了“气通小周天”,就叫他赶紧回去,治理国家和为人民谋福利。

他回到驻地后,命螺祖管理桑蚕之业,领导妇女种桑养蚕,然后用蚕编织成绵,给大臣们穿用;他命雷公和歧伯等几位大臣去寻找神农氏,学习识别草药的学问,以及用草药给人民治病的方法,命苍颉等人创造文字。安排好一切后,他命人把床和行李抬进一个山洞,命人在洞外把守,不准闲人进入,他在洞中修炼。最初是每3天出洞一次,吃些饮食,然后进洞,逐渐发展到每7天出洞一次,吃东西、洗浴全身,然后再进洞修炼。他以平常人难以做到的决心和毅力,连着修炼了9年,终于练成了“久久玄功”,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打开了“天门”,实现了人与天地三界的沟通,能直接接收宇宙的信息和能量,能预知一切。随后他回到中央政府所在地,把情况简单地告诉一些可靠而勤奋的大臣,并把“小周天功”修炼法传授给雷公、歧伯、苍颉和螺祖等人。

歧伯和雷公等人学到后,把这些“天机”写进了《黄帝内经・灵枢》和《黄帝内经・素问》,子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写出了他对臣下的教导:“上古之人,(即知道者),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方法,首先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四时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则要培补;其次,要把调养精神、情感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

篇3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车子驶入苏州境内,我们来到了旅游的第一站木渎镇旁的一个小镇“藏cang书”。初见这里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一条条小巷到处都是悬挂这羊肉的店铺,大至酒店小到牌坊,原来这是一个出产羊肉的地方。路口竖立的山羊泥塑,让我误认为自己到了“羊城”。此时将近晌午,街道中飘来阵阵烹调羊肉的香味,我肚子开始咕咕,心里想冬天将至,能吃上美味的羊肉还真是不错选择。据《本草纲目》有:“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益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豁止喘”。嘿嘿,别说还真让人心里有一种带只整羊回家饱餐的冲动。群主说木渎镇藏书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花卉苗木畅销全国,羊肉美食远近闻名,是江苏有名的羊肉,花木之乡,选择此地让大家玩的开心尽兴。我这次当然不会放过每一个机会,当天和我们和群里阿姨、叔叔不仅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花卉,而且挑选很多漂亮的花卉,中午还到了当地的特色大酒店饱餐了一顿美味的羊肉,那酒足饭饱,品食美味的感觉真叫一个幸福!

小酌之后来了精神,我们一起驶往第二站天平山。一路上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原来,天平山正举行第十八届枫叶观赏节。据说这枫叶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莹之地。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此观赏。走进天平山风景名胜区大门看见了景区介绍。它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着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如果大人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此一游还真有一定意义。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的故居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上面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我拉着妈妈的手,问这范仲淹是谁呀?妈妈说:“你不认识他,他很有名气啊?”我问:“他是干嘛的?”妈妈尴尬的想:“是啊,他是干嘛的呢?这么熟悉。很耳熟的名字,我妈妈瞬间陷入了沉思。诗人吗?作家吗?过了会妈妈才想起来,他写的“岳阳楼记”。哎!妈妈毕业很久了,估计书本上的细微知识忘光光了。不过我们能在此碰见范仲淹确实比较意外,嘿嘿。据说天平胜景,一胜在奇石、二胜在清泉、三胜在红枫、四胜在圣迹。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去了一胜。这里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宛如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用笏板一样,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故人们俗称为“万笏朝天”。着名的奇石景我和妈妈一起游过。我们一起摸过“飞来石”、在“鹦鹉石”处合影。最雷人的是“一线天”一条窄窄的狭缝只能一个瘦子才能通过。我们也顺利行过。我玩笑的说:“老妈,你那肥样,半天不见人我以为被缝隙卡住了呢!她听了真的又好气又好笑。一路上登到顶峰,天平胜景圣迹简略的看了一遍。自唐代以来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历史名人的遗迹。“天平山庄”为代表的涵盖了高义园、范参议公祠、白云古刹、咒钵庵、来燕榭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且各有一段不同的传奇故事,令人神往。此外“先忧后乐”牌坊、“高义园”牌坊、“范公祠”、“三太师祠”、“乾隆御道”、“童梓门”,“桃花涧”等景点,我和妈妈来不及观赏,山上的景色真的是很美很美!

11。27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天气是那样的温暖舒适,好久没有出外游玩了,群里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苏州自驾游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清早收拾好行装带上我可爱的宝贝,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开始了一天快乐的行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车子驶入苏州境内,我们来到了旅游的第一站木渎镇旁的一个小镇“藏cang书”。初见这里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一条条小巷到处都是悬挂这羊肉的店铺,大至酒店小到牌坊,原来这是一个出产羊肉的地方。路口竖立的山羊泥塑,让我误认为自己到了“羊城”。此时将近晌午,街道中飘来阵阵烹调羊肉的香味,我肚子开始咕咕,心里想冬天将至,能吃上美味的羊肉还真是不错选择。据《本草纲目》有:“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益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豁止喘”。嘿嘿,别说还真让人心里有一种带只整羊回家饱餐的冲动。群主说木渎镇藏书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花卉苗木畅销全国,羊肉美食远近闻名,是江苏有名的羊肉,花木之乡,选择此地让大家玩的开心尽兴。我这次当然不会放过每一个机会,当天和群友不仅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花卉,而且挑选很多漂亮的花卉,中午还到了当地的特色大酒店饱餐了一顿美味的羊肉,那酒足饭饱,品食美味的感觉真叫一个幸福!小酌之后来了精神,我们一起驶往第二站天平山。一路上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原来,天平山正举行第十八届枫叶观赏节。据说这枫叶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莹之地。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此观赏。走进天平山风景名胜区大门看见了景区介绍。它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着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带着孩子来此一游还真有一定意义。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的故居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上面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女儿拉着我的手,问这范仲淹是谁呀?我说:“你不认识他,他很有名气啊?”女儿问:“他是干嘛的?”我尴尬的想:“是啊,我也一时发呆了他是干嘛的呢?这么熟悉。很耳熟的名字,我一下陷入了沉思。诗人吗?作家吗?过了会才想起来,他写的“岳阳楼记”。哎!书本扔的光光了。不过能在此碰见范仲淹确实比较意外,嘿嘿。

据说天平胜景,一胜在奇石、二胜在清泉、三胜在红枫、四胜在圣迹。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去了一胜。这里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宛如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用笏板一样,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故人们俗称为“万笏朝天”。着名的奇石景我和女儿一起游过。我们一起摸过“飞来石”、在“鹦鹉石”处合影。最雷人的是“一线天”一条窄窄的狭缝只能一个瘦子才能通过。我们也顺利行过。女儿玩笑的说:“老妈,你那肥样,半天不见人我以为被缝隙卡住了呢!我听了真的又好气又好笑。一路上登到顶峰,天平胜景圣迹简略的看了一遍。自唐代以来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历史名人的遗迹。“天平山庄”为代表的涵盖了高义园、范参议公祠、白云古刹、咒钵庵、来燕榭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且各有一段不同的传奇故事,令人神往。此外“先忧后乐”牌坊、“高义园”牌坊、“范公祠”、“三太师祠”、“乾隆御道”、“童梓门”,“桃花涧”等景点,我和女儿来不及观赏,山上的景色真的是很美很美!

篇4

西瓜的说明文(一):

西瓜是一个在夏天常见一种水果,西瓜它身上穿着绿油油的衣裳,还绑着许多黑色腰带。同一个武士一样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西瓜内部是红色。如果你把它平均切成五份,你会发现它很像一朵绽放的花朵。

你如果拿起一半西瓜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那红红的身子里有着许多小黑籽在里面捉迷藏。有人吃西瓜是狼兔虎咽的,可是你慢慢品尝的话,你会观察到:你轻轻一咬,西瓜就会有许流出来,十分甜,并且有些西瓜是一咬到便入口即化。西瓜吃起来是甜甜的粉粉的。

有些时候你吃西瓜的时候,你在外面看不出来有小黑籽,可是你吃到里面的时候会有一些小黑籽冒出来。西瓜的作用其实是很多的。比如说:西瓜能够解渴,降血压和美容颜发。西瓜还能够榨成西瓜汁,仍旧能够清暑解渴。据说西瓜皮还能够炒着吃。说到西瓜皮我想到了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话:“冬瓜皮,西瓜皮,你不能够耍赖皮。”西瓜是生长在地下的水果,西瓜在结果之前还会在藤条上开出花朵来。有时看见大人买西瓜的时候会用手去敲那个西瓜,当时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之后我问了妈妈才明白,敲西瓜能够确定出西瓜的好坏和成熟度。

西瓜的奥秘还有许多许多,就等着你去发现探索。

西瓜的说明文(二):

“没吃前是绿色的,吃的时候是红色的,吐出来是黑色的。”大家明白这个谜语说的是谁吗?它就是西瓜呀!

传说:西瓜原名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是神龙尝百草的时候发现的,之后,传着传着,就成了西瓜。

“瓜中之王”是人们对西瓜的爱称。为什么叫“瓜中之王”呢?因为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并且果汁,果肉,味甜。是人们在夏天不可避免的解暑品。

我们常见的西瓜有四种:黑美人,花皮西瓜,无籽西瓜,特小凤。

黑美人:丰产性好,不易裂果,果实呈长椭圆型,果皮深黑绿色,有不明显色条纹,外观十分优美,果实2.5公斤左右。果肉鲜嫩。

无籽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呢?因为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缭乱的情景,所以不能构成种子。

花皮西瓜:瓜圆,肉厚,个重。一般7至15斤,皮一般厚1.5厘米。

特小凤:为极早成熟小果型品种。重1.5至2公斤之间。小巧优美,果皮整齐,果皮极薄,美味爽口。

此刻,还出了许多新品种:香味西瓜,两熟西瓜,迷你西瓜,橡皮西瓜,奶味西瓜等。怎样样?够新鲜吧!

西瓜除了鲜食以为,还能够加工成:西瓜汁,西瓜酱。无论怎样食用都是极其鲜美的。

我爱西瓜,爱它那朴实无华的外表,爱它那香甜可口的果瓤。

西瓜的说明文(三):

在众多水果中,我最爱吃的是西瓜。每当夏天来临时,我总要妈妈买上几个西瓜,吃西瓜成为我们家夏天的一个保留节目。

西瓜有的是椭圆的,有的是圆溜溜的。它一身绿衣裳,有的还有细细的条纹。西瓜的果肉甜美。当你切开西瓜时,就能看到那红红的果肉,在这红红的果肉中,有许许多多小籽,像一双双小眼睛在笑眯眯的望着你。一股风吹来,把西瓜的清香送到你的面前,使你忍不住赶紧把它咬进嘴里,顿时,一股甜蜜、凉爽、清香的感觉油然而生,使你吃了第一块想吃第二块,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西瓜好吃,放到冰箱里冰一下,味道更好。可是,听妈妈说,冰西瓜吃多了,肚子会受凉。如果吃得太多,甚至会拉肚子。记得有一年夏天,妈妈冰了一个西瓜,我放学回到家,经过妈妈的同意,从冰箱里把西瓜取出来,用妈妈切菜的菜刀,将西瓜切成两半,然后拿着一个铁勺,舀着吃。当我吃完一半时,我经不住另一半西瓜的诱惑,又把另一半西瓜也吃了。这个西瓜足有一个足球那么大,吃起来真是爽。没想到,当天晚上我就拉肚子了。我这才明白,吃冰西瓜吃多了真的不行,并不是妈妈吓唬我的。

西瓜要跑整整一年的长路,才能和我们阔别重逢。可我有时在西瓜还没有上市时或者西瓜已经过市时想吃西瓜,但已经没西瓜卖了,这时,只要你一提到西瓜,我的口水就会在嘴里打转,又一次“口水直流三千尺”。

西瓜,我喜欢吃。

西瓜的说明文(四):

“吃前绿绿,吃时红红,吃后黑黑。”大家必须会想:“世上有这样的东西吗?就算有,谁肯吃呀!”可是我要一说出来,你必须要会心一笑!那就是我最爱吃的水果———西瓜。

每到夏日,又大又圆的西瓜就在地里成熟了。它穿着一身有浅有深的绿袍子,碧绿和翠绿相间的波纹,仿佛维族少女的衣裙。它的表皮很光滑,头上长着一个“猪尾巴”。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横着看像个幼儿写的艺术字“一”,立起来看又像阿拉伯数字“1”。小一点的西瓜,像排球那么大,大一点的西瓜,有好十几斤重呢。

把它切开,鲜红的果肉上分布着一粒一粒黑瓜子,就像一粒粒黑色的珍珠镶嵌在红宝石上。咬一口,清凉甘甜的汁水充满了口腔,仿佛喝了琼浆玉液一般,从头凉到了脚,舒服极了!盛夏酷暑之际,如果能饱食一顿西瓜,那真是一件惬意的享受。

西瓜不但样貌奇特,用途也不小哩!它富含维生素,能够消暑排毒,生津解渴,并且价廉物美,是夏季不可缺少、人人喜爱的消暑佳品。西瓜皮还能够做药呢!用西瓜皮做的菜,好吃又有营养。

这么好的西瓜,叫我怎能不爱它!

西瓜的说明文(五):

今日,我给大家介绍的水果是“西瓜”。它有着翠绿的外衣,上头镶嵌着一条侨深绿色的纹线,像似裹着一条漂亮的头巾。用手去摸它的表皮,光光滑滑,像婴儿的皮肤一样,让人感觉很舒服。

西瓜的品种有:无籽瓜、凤瓜、水蜜瓜、爆炸瓜辨别拿起西瓜用手敲,如果听到的是清脆的声

音说明这个西瓜没有熟如果听到的是“砰、砰、砰”的声音它保准是熟透的西瓜

用水果刀把西瓜切开,立马露出了鲜嫩的果肉,红色的果肉上还有许多黑瓜子,像一只只小蝌蚪在红色的果肉里睡觉红色的果肉流出红色的果汁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片西瓜,咬了一口感觉凉甜可口,真爽!我吃西瓜大口大口的吃我从来吃西瓜是不吐西瓜籽的红色的汁水流的满口都是像满嘴的血一样我不由的叫了一声:西瓜真甜太好了我一下子吃了很多西瓜吃得我高兴级了

西瓜能够清凉解渴、消暑除烦,令人心境舒畅其次,所摄入的水分和无机盐经过代谢成小便,还能带走剩余的热量,到达清暑益气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吃西瓜的好处叙述得十分详尽,他说西瓜甘寒无毒,不仅仅“消烦止渴,解暑热”,并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医书中还把西瓜称作“天生白虎汤”用。

这就是我介绍的西瓜!

西瓜的说明文(六):

在水果里我最喜欢西瓜。

西瓜圆溜溜的,像脸蛋一样可爱。西瓜有斑马一样的条纹,像蚯蚓一样在上头爬着。西瓜分为西瓜皮和西瓜肉,西瓜皮能够美容,我妈妈常常把西瓜皮贴在脸上;西瓜皮还能够做菜,我也是看见妈妈把西瓜皮晒干,然后炒肉吃,可好吃了。我最喜欢的是西瓜里的果肉,西瓜的果肉甜甜的,像可爱的小天使在上头洒了一层甜粉,可好吃了!西瓜的汁也十分好喝,尤其是在夏天,将西瓜放在冰箱里等西瓜冰了以后再拿出来吃,那叫一个爽啊!

大家都说仅有动物能够进化,此刻,水果也能够进化呢!比如西瓜,因为人类的嫁接,西瓜有了许多种类:有无籽西瓜,没有籽,能够放心大胆的吃;不必担心把籽吃到肚子里;有颗粒西瓜,里面有颗粒似的果肉;有方形西瓜,表面是立方形的,听说也很好吃,颗粒西瓜和方形西瓜都是我在科学书上看到的,可惜没见过。还有好多好多种西瓜等待我们去发现哦!

西瓜,是在夏天必备的水果,是在人类渴的时候想要的水果,是每次能够补充百分之二十水分的水果,还是我全家人最爱的水果,听完我对西瓜的介绍,你是否也异常想吃了呢

在夏天的一天里,奶奶买来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把西瓜切开一看,哇!这个西瓜真不错,红红的西瓜瓤,黑黑的瓜籽,奶奶的眼光真好。开吃了,我们大口大口地吃,都不约而同地说:“真甜,真好吃!”他们把瓜籽全部吐进了垃圾箱里,而我呢是把瓜籽埋进土里,给它浇水。

西瓜的说明文(七):

我喜欢吃水果,那金黄的香蕉,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都让我爱不释手,但这些水果中,我对西瓜更是情有独钟。

夏天,西瓜成熟了,马路边,路边的车上,水果摊上都堆满了碧绿的大西瓜,真让人流口水。西瓜长得圆溜溜的,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球。浑身上下都光滑光滑的,就像抹了一层油。你看,碧绿的外衣上,还有一条条深绿色的条纹,真是惹人喜爱。西瓜大小不一,大的有十几斤重,小的有五六斤重。

挑上一个好的西瓜,轻轻切开,“嘣”的一声响,西瓜裂成两半。露出了鲜红的瓜囊,里面还有一颗颗黑黑的小瓜籽,这些瓜籽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这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令我口水流三千尺。咬一小口西瓜,甘甜的西瓜汁沁人心脾,让人暑气全消。

西瓜的品种很多,有的皮很薄,只要轻轻一切,西瓜就裂成两半了。可是,这种西瓜不大,仅有五六斤重。我最爱吃这种西瓜了。平时把它切成两半,姐姐一半,我一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真让人过瘾!还有一种无籽西瓜,它的皮很厚,并且个头很大,一个就有十几斤重。

西瓜不但好吃,并且全身都是宝。不信,我来说说吧!西瓜的瓜囊不但能够直接吃,还能够做成饮料喝。瓜皮能够做成佳肴,脆脆的,好吃极了!瓜籽洗干净后,晒干,放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够当香瓜子吃了。你看,难道这些不是宝吗?

西瓜真好吃啊!我爱你!西瓜!

西瓜的说明文(八):

夏天到了,街上会有很多人在卖一车车的绿色大脑袋---西瓜。

我十分喜欢吃这种水果。西瓜长得圆圆的,有的也有椭圆的,上头布满深浅不一样的绿色花纹,像穿了迷彩服一样。他们的头上还常常流着一个小辫子,长的、短的、直的、歪的,显得那样俏皮、可爱。

有一次,天气十分炎热,暑气难耐。妈妈买回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我急急忙忙抱着西瓜把它冲洗干净,放在桌子上,拿起水果刀,顺着他的身子切了下去,只听“咔嚓”一声,西瓜一分为二,鲜红的果肉露了出来,汁水已经流到桌子上,一颗颗西瓜籽静静地躺在里面,像红宝石里嵌着一粒粒黑珍珠,又像赤色的湖水中游着一群群大脑袋的小蝌蚪。看到那里,嘴里一股泉已经涌出,让人迫不及待的把西瓜放入口中,甜甜的,凉凉的,回味无穷,暑意全消,让你吃上一口还想咬上第二口,直到你吃的肚子圆圆的,鼓鼓的,手上、嘴上,留下红红的汁水,这是狼吞虎咽的印记。

大家都喜欢吃西瓜,但你们明白西瓜名字的由来吗西瓜原产于非洲,之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它本是西方的水果,所以我们把它叫西瓜。

西瓜处处都是宝,西瓜的皮、果肉、西瓜子都有药用价值,能够清热、解毒、解暑、利尿的功能。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觉得头晕、恶心,浑身无力,妈妈一看,明白是中暑了,立刻把又甜又凉的西瓜放进我的嘴里,一会,头晕、恶心的症状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西瓜真是一种治病的神药呀,难怪俗语说得好:三伏天气吃西瓜,各种药都不用抓。

西瓜的说明文(九):

在夏天骄阳似火,太阳烤着大地,吃上一口西瓜,哇,我不再怕热,只顾着吃了。这就是我最爱吃的西瓜。

西瓜圆溜溜的,像一个篮球,表皮墨绿和嫩绿相间。大家都爱吃甜甜的西瓜,能够从西瓜的外观来选择:俗话说“瓜熟蒂落”,首先看瓜蒂,卷曲的比直的甜;再看花纹,清晰的比模糊的甜;最终看瓜的底部,圆圈越大西瓜皮越厚。切开西瓜,只要鼻子凑近它,一阵阵瓜香扑鼻而来。吃上一口,甜甜的瓜汁沁人心脾,让人吃了还想吃。

西瓜不仅仅好吃,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夏天吃西瓜有利尿的作用,西瓜汁俗称“白虎汤”,有助于人体把废物排出体外,但正在感冒的人却不宜食用。西瓜还能做成西瓜霜,能够治疗口腔溃疡,只是味道实在是太苦了。我喜欢西瓜,因为它不仅仅是美味。

西瓜的说明文(十):

西瓜又大又圆,里面红红的果肉又香又甜,吃起来味道好极了.西瓜是一种凉甜可口,营养价值也很高的水果.西瓜除了不含脂肪,它的汁液几乎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维生意A、B、C、蛋白质、葡萄糖等.有些因“苦夏”,吃不下饭,营养得不到补充的人,吃西瓜是十分有益的.

关于西瓜的药用价值,在祖国医学的《日用本草》、《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有记载,说西瓜能消烦、止渴、解暑热等.将西瓜汁含于口内可治口疮;西瓜皮,中医叫“西瓜翠衣”,可治闪腰、岔气及口唇生疮;瓜籽仁有清肺等功能;根叶煎汤,可治肠炎;瓜皮煎汤代茶,是很好的消暑清凉饮科;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西瓜栽培中,经过精心选育,创造了许多优良品种,如“郑杂三号”等.有的西瓜品种起的名字还很新颖,如“十八天炒”.这种西瓜生长十八天就成熟了,并且皮薄,籽儿小,个儿也不大,却比普通西瓜甜,一棵能结三、四个,深受人们喜爱.西瓜很容易种植,只要把吃瓜时吐出的籽晒干,第二年开春后埋在土里,经过绵绵春雨,在温暖松软的土壤的怀抱中,瓜芽就像出壳的小鸟,渐渐地从瓜壳里钻出来.它悄俏拱出地皮,吸吮着春天的甘露,舒展开绿绿的嫩芽,不几天就能长出几寸高,开始插秧.如果管理得好,一棵瓜秧能结出三、四个滚瓜溜圆的西瓜,一亩地能产上千斤,经济效益很高.种西瓜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西瓜被人称为“夏季水果之王”.据《本草纲目》记载:胡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始入中国.又一说:五代时胡峤入契丹,第一次吃西瓜.契丹从回纥引入西瓜,胡峤把西瓜种带回中国.由此可见,西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因它来自西域,故名“西瓜”.因其性寒,又名“寒瓜”.

西瓜,真不愧为我们所热爱!

西瓜的说明文(十一):

我最喜爱我家乡那味美汁甜的大西瓜了,那个味道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西瓜是椭圆形的,它身穿着淡绿色的衣服,身上布满了深绿色的狭长条纹。它身子的一头还有一个小辫呢!西瓜的表皮很光滑,皮不仅仅薄并且还很脆,只要用刀一切,瓜皮就会自然地裂开了,展此刻眼前的可不是穿着绿衣服的大西瓜了,而是新鲜红嫩、光彩夺目的红瓜瓤了,还配有几粒黑色瓜籽,别看仅有几粒小小的瓜籽,它们可是红瓜瓤美的伴侣,它们能让瓜瓤显得更加惹人喜爱,绿的碧绿、红的鲜红、白的雪白、黑的乌黑。我情不自禁地咬了一口,啊,沙甜沙甜的,沁人心脾,就像吃了蜜一样。有一次我玩得满头大汗,看见西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籽都顾不上吐了,真是又解渴又降温啊!可是由于我吃得太多了,肚子吃得鼓鼓的,一会儿一趟厕所。唉,西瓜不仅仅沙甜,汁还很多啊!

但我还是爱吃西瓜,看了我的介绍,您也必须想吃吧?那就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吧!

西瓜的说明文(十二):

在众多的水果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西瓜了。西瓜有圆形的,如果把瓜皮画成篮球的样貌,还真能在众多篮球中以假乱真。除了圆形还有椭圆的。西瓜的颜色更是独特!淡绿色的底上镶嵌着墨绿色的花纹。说起它的味道,那更是妙不可言,无以伦比的把西瓜切开,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并且汁水会源源不断地从切开的瓜里涌出来。甜而不腻、可口。西瓜的瓤不像苹果那样容易氧化,也不像草莓那样轻轻一碰就烂了,如果将西瓜切开放入冰箱,想什么时候享用都能够西瓜被人称为“夏季水果之王”。据《本草纲目》记载:胡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始入中国。又一说:五代时胡峤入契丹,第一次吃西瓜。契丹从回纥引入西瓜,胡峤把西瓜种带回中国。由此可见,西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因它来自西域,故名“西瓜”。

因其性寒,又名“寒瓜”。西瓜的吃法也有很多。能够将瓜切成两半用勺子吃;还能够将瓜切成一块一块的小牙状。还有,西瓜皮能够像菜一样炒着吃,西瓜籽也能够制作成各种炒食。能够说,西瓜浑身是宝!据说,西瓜还具有清热散毒、防暑降温、美容养颜的功效呢!俗话说得好“暑天半只瓜,药物不用抓。”呵,同学们,一齐来尝美味,欢乐同分享。

西瓜的说明文(十三):

“吃前是绿色,吃进去是红色,吐出来是黑色”(打一水果)一听到这谜语,你必须不明白这是什么吧!告诉你们,答案是——西瓜。西瓜,是夏天人们最常吃的一种水果,最解渴的一种水果,下头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酸甜可口的西瓜吧!

西瓜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实。我国南北皆有西瓜栽培。瓜呈圆形,皮色有浓绿、绿、白、或绿色夹蛇纹等,瓤而甜,呈浓红、淡红、黄或白色。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因是在汉代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味道甘味,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包含很多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使用安全的食品。

西瓜不仅仅甘味,并且还奇怪喱!

瞧,那西瓜还有“瓜王”哩!那条纹整齐,绿油油的就是瓜王,它的个头十分大,竟相当于普通西瓜的四倍、五倍,真趣味。还有的西瓜,造型奇特,有方形、心形、圆形。

你还别说,这西瓜一拿到大师的手里,立刻就变成一朵牡丹、玫瑰,在同学的手里,那西瓜就立刻变成了乌龟、鲨鱼。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以后再也不小看那普通的西瓜了?

西瓜的说明文(十四):

看起来是绿的,吃下去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这是什么?哦,答对了,就是西瓜。

西瓜看起来像一个皮球。西瓜属于葫芦科,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瓜瓤脆嫩,味甜,包含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

大的有篮球那么大,小的仅有拳头那么小。西瓜的形状有圆形的、椭圆形,表皮有绿色的、有黑色的、果肉有大红色的、淡黄色的。并且有的西瓜是没籽的,但有的西瓜却长满了黑黑的籽,吃起来可麻烦了。

西瓜喜欢高温、干燥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5°C-30°C之间,每年的7、8月是它上市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备有西瓜。在炙热的夏日或者气温闷热的夜晚,只要有冰冻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热的结果。

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我们应多加以珍惜。

西瓜的说明文(十五):

身穿绿衣服,挂着黑领带,满肚子红红红,黑点点黑黑黑。”相信你们都猜到了,答案就是——西瓜。

不是吗?西瓜的外皮是绿色的,上头有黑色的条纹。把西瓜切开来,你会看见西瓜的瓤是红色的,籽都是黑色的。

西瓜不少种类。按果肉颜色分类,有红心西瓜,黄心西瓜,按有没有籽分类,有籽西瓜,无籽西瓜。但黄色无籽的,比较少见了。

西瓜个头大,每一个有几斤、十几斤的。此刻科学工作者进行品种改造,有小西瓜了,一个仅有一斤左右。一个人吃刚刚好。并且品质上佳。

西瓜包含丰富的营养。在炎热的夏天吃西瓜,能够祛暑。夏天把西瓜放到冰箱里,过一会儿拿出来吃,让人感觉凉爽,还不会对肠胃有害!西瓜还包含许多维生素,运动过后吃点西瓜,能够补充体力,使你精神抖擞!

西瓜不仅仅好吃,还有许多功能和医疗价值呢!有止渴、解暑热、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说西瓜还有治疗肾炎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呢。

西瓜被人们称为“夏季水果之王”。

西瓜的说明文(十六):

我爱家乡的西瓜,要问我为什么,哈哈,告诉你吧,因为西瓜给我的童年送来了无穷的欢乐。

西瓜圆圆的,一般的西瓜和足球一样大小,抱起来沉甸甸的,我一个人还抱不动呢?

西瓜是淡绿色的,上头镶嵌着淡绿色的像波浪一样的条纹,像穿着一条绿色的花裙子似的。

夏天,瓜地里一个个大大的瓜儿像满地的气球。没有熟透的西瓜瓤是白色的,一点味儿也没有,可难吃了。熟透的瓜瓤是鲜红色的,里面衬托着黑色的瓜籽十分好看。

小时侯,有一次吃西瓜,家里没人,我就把家里的西瓜拿出来,吃了一块有一块,越吃越爱吃,之后把盘子里的西瓜全都吃光了,还打了一个饱嗝,才善罢甘休。

西瓜还能做许多小玩意,如西瓜帽,西瓜灯,西瓜碗,西瓜瓢等等。

我家乡的西瓜真是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说不尽的欢声和笑语,我爱家乡的西瓜。

西瓜的说明文(十七):

一天,妈妈到早市买了一个大西瓜。大西瓜的外形是圆圆的像一个大足球,又像一个绿色的圆灯笼。它穿着浅绿色的外衣,像蓝蓝的大海,那一条一条墨绿的花纹向大海里的浪花,妈妈说“西瓜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呢?西瓜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带,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瓜瓤、子、皮都可做成药,有消炎止咳,解暑解热功效。民间有“每一天半块瓜,不用把药抓”之说。

听妈妈一说,我更迫不及待了,拿把大菜刀,对准瓜的中间就是一刀,只听”咔嚓“一声,大西瓜切开了,鲜红的果肉漏了出来,妈妈把它又切成一半一半的,我忍不住就上去咬了一大口,:“哇”甜甜的汁水流进我的嘴里,甜丝丝凉冰冰,好吃极了!

可是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太贪,西瓜大寒,最好是在夏天吃,我真盼着明天的夏天早一点到来!

西瓜的说明文(十八):

你明白西瓜的构造吗?你想让我为你讲解一下好吗?那好来吧!

西瓜是水果的一种,它又大又圆,圆溜溜的大西瓜,我不明白怎样才能抱动它?

西瓜皮是浅绿色中带有墨绿的波浪条纹,西瓜根部有一个又细有短的小尾巴。向阳光的部分花纹间距比较大,挨地面部分花纹呈浅黄色,而花纹也比较密。

当你切开西瓜时,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看粉红色瓤很诱人,它的营养很丰富,果汁甘甜可口,你咬上一口时,干沙果肉就拌着可口的汁进入你的口中,从而更让你爱不释口。

最可爱的要数西瓜的孩子——瓜子它又黑又亮,好象一个个黑真珠。

多可爱的大西瓜,你不来一个吗?

西瓜的说明文(十九):

我最爱吃的水果是西瓜。

它圆圆的,像一个大足球。颜色绿绿的,上头还有一条条黑色的花纹。气味一闻,就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味道甜甜的,比糖还甜。

能够说西瓜全身是宝。它的外皮能够凉拌着吃,还能滋养皮肤.美容养颜呢!它的果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是炎炎夏日降温解暑的佳

品。它的籽能够加工成西瓜籽,吃起来可美味了。

西瓜还含丰富维生素,西瓜真是太让人喜爱了!

西瓜的说明文(二十):

夏天到了,暑假也到了,我呆在家里,在空调里享受清凉,可是满脑子想的都是可口的西瓜,一天,看到桌子上放了我的最爱,我不禁大叫起来:“哇,西瓜!”我一看见西瓜,就眉开眼笑,恨不得变成猪八戒大口大口地吃西瓜。

西瓜圆溜溜的,像个大皮球,穿着墨绿色和浅绿色的衣裳,尾巴似乎是个猪尾巴。这西瓜是不是夏姑娘用细笔勾勒,浓墨涂抹画成的?我们心里乐滋滋的,“能够吃西瓜了,能够吃西瓜了,我们能够大饱口福了。!

切开西瓜,有红红的瓜瓤,红得那么可爱,红得那么鲜艳,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把自我的小肚子给吃得圆圆的,西瓜发出淡淡的清香,这清香常常把小朋友的脚给勾住。

我们盼呀盼呀,真想吃西瓜呀!程教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拿来了一把水果刀,“咔嚓!”西瓜裂开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到西瓜面前,我们仿佛变成了一群猪八戒,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我们抢来抢去,各吃各的。有的细嚼慢咽,好像在品尝甜甜的瓜汁;有的狼吞虎咽,好像有人跟他抢似地。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感觉很甜,一向甜到我的心里。吃着吃着,我感到无比凉爽。我情不自禁地说:“程教师家的西瓜真甜呀!”

我们吃的不是西瓜,而是农民伯伯的汗水,西瓜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我喜欢吃西瓜,更敬佩种西瓜的农民伯伯,还喜欢炎炎夏日吃西瓜的感觉!!那就是爽!

· ·

· ·

· ·

· ·

· ·

· ·

· ·

· ·

篇5

【关键词】屠呦呦;青蒿素;荣誉之争

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与美国交战于亚洲热带雨林,疟疾肆虐东南亚,极大的削弱了双方的战力,因此控制疫情已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屠呦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危难时刻临危受命。作为研究组长,屠呦呦以身试药,终于在1972年第191次实验中找到100%抑制率的青蒿素及其第一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大大提高了抗疟药物的疗效。青蒿素的发现成功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有效的抑制疟疾病情,2011年9月23日获得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在世界荣获的最高奖项。自此,屠呦呦及其青蒿素进入世人的眼帘。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一次站在领奖台上──这个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生药学家。但是青蒿素的研发成功,并不是屠呦呦一人的研究成果,还应有药材的筛选人员、成分提炼人员、临床试验人员、结构分析人员等等诸多环节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此外,在青蒿素整个研发过程中,对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是采用先进科学仪器,而不是传统中药提取方法,因此,当公布屠呦呦个人成为诺贝尔获得者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归属问题的两种争议,究竟荣誉应属于屠呦呦个人还是屠呦呦集体?是应归功于中医还是归功于西医?

一、屠呦呦青蒿素研发过程

1969年1月,屠呦呦被引进到“523办公室”并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主要负责两项任务:一是寻找新药;二是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研究,力求去掉常山碱上的毒性,解决服药后患者呕吐问题。屠呦呦凭借自己扎实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现代中药学知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历届与抗疟有关的医药典籍,同时阅读大量建院以来的人民来信,走访很多老中医,2个月的时间,屠呦呦汇总出包括内服、外治、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多个抗疟药方,然后从中精选640个,编集成册《疟疾单秘验方集》。它的出现为屠呦呦日后抗疟的研究明确研究方向,是我国自主研究抗疟新药以来的一大突破。

1971年屠呦呦在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寻得蛛丝马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中整理思路,改用温度60℃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随后把青蒿提取物注入患有鼠疟的小白鼠体内,结果鼠疟的抑制率提高不少。实验结果证明低温提取物质是保证青蒿药效的必要因素,随后屠呦呦进一步改用沸点更低的溶剂处理青蒿,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研发青蒿的第191次实验中成功获得了可以100%抑制鼠疟的抗疟试剂。并得出结论:植物青蒿的新鲜叶片中含有抗疟活性成分,同时采摘青蒿的最佳时节必须是青蒿即将开花的时刻。为进一步证实研究成果,屠呦呦把抗疟试剂运用在与人体结构最为相近的猴子身上,结果表明,抗疟试剂对猴虐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抗疟新药研制成功的曙光近在眼前,可是屠呦呦的三无身份(无留学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以及实验室莫名的大火,把屠呦呦推到风口浪尖,人们对她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为证明自己,屠呦呦立下“军令状”,以身试险,勇敢的做青蒿提取物临床实验的第一人。屠呦呦的坚韧品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终于谣言不攻自破。

1972年11月8日,屠呦呦和同事们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取物质──一种白色针晶,并将之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合成了青蒿素衍生物,以证实它的抗虐性比天然青蒿素高出很多倍,1974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帮助下,用当时先进的X―衍射方法测出它的结构,这就是青蒿素第一代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成功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性命,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并被授予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或医学两项大奖。

二、来自国内外的争议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的说:北京中药所。2009年,屠呦呦出版《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因在引文中署名自己,于是有人撰文批评她:没有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自己研发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这正是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在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屠呦呦用低沸点提取青蒿有效物质,虽然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集体在整个研发环节中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仅从屠呦呦发表的文章来看,她夸大了自己所在的研究组在“523”项目中的作用,突出了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领导地位。而且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大奖拉斯克奖的评委会不了解中国的实际国情,片面的把来自全国“523”项目组的数十个抗疟课题组都划归屠呦呦的领导,因此拉斯克奖和诺贝尔科学奖荣誉应归属集体,而不是屠呦呦个人。显然这些学者的争议在当今科技爆发的大科学时代并不合理。

正如1965年9月17日,我国首次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一样,这是世界首例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研究成果,标志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旅途上的重大突破。在杨振宁博士的推荐下,人工合成胰岛素以“集体”的研究成果参选诺贝尔奖,可是最终无缘落选。分析原因,社会主流说法是因为诺贝尔科学奖评选规则上有明确规定:“每项奖一次最多只能推荐3人。”美国Lomalinda大学的周勇教授就在2001年1月8日的《北京青年报》中谈到:“由于人工合成胰岛素是“集体”研究成果,参加的主要科学家有10余人,最后平衡的结果,国内方面推荐了4位获奖候选人,而诺贝尔科学奖评选规则上明确规定,每项奖一次最多只能推荐3人。诺贝尔科学奖再次与中国科学家擦肩而过。”由于国内科研墨守成规坚持群众路线,无法明确提供集体与个人间对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过程中起的决定作用,并且忽略科学规范,因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科学奖失之交臂。

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类似,存在最大争议是在科学研究进展中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进步使人类的观念改变的结果。在七八十年代,我们对知识的观念是公有的,是大家共同的财富,人人都可以随便使用。而现在,知识私有化,变成私有产物,因此在研发过程中创新理论尤为重要。青蒿素和人工胰岛素虽然都是以集体形式参与研究活动,但屠呦呦个人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她是第一个从古典书籍中成功找到青蒿素的有效提取时节、提取部位的人,是第一个运用化学方法提取具有100%抑制率的有效成分,第一个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试验,并以身试药的人。我们不能否认在研制过程中科学共同体为青蒿素的研究做出的努力,但是屠呦呦个人在研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和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使她对拉斯克奖、诺贝尔科学奖的荣誉归属当之无愧。

屠哟哟获奖理由是:“发现青篙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美国拉斯克评奖委员会的评价是:屠哟哟领导的集体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把最宝贵的研究成果带入21世纪。他们提出三点依据:一是谁先把青篙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篙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米勒・路易斯在《细胞》杂志上撰文解释授奖予屠呦呦的理由,“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由此可见中国的科学要想得到欧美范式的认可,必须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屠呦呦研发青蒿素尽50年,凭借自己的专业和智慧,不懈努力,艰苦思索,为世界提供新的创新理论和科学发现,给全人类带来福祉。屠呦呦的研究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解决人类困苦的疾病而研究,不涉及功利,是追求真理纯粹的科学。

三、对青蒿素获奖归属问题的反思

首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做出的三点依据即授予屠呦呦以大奖的理由是毋庸置疑的,是对屠呦呦在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过程中的领先地位和创新思维肯定。拉斯克奖是美国的奖项,他们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不同,因此我国科学家有一些不同观点不足为怪。在七八十时代,我国的科学共同体把科研成果荣誉归属问题视为,长期以来无人敢于触碰。只要科研工作者间彼此尊重,成果就是集体共有的,因次提出荣誉归属问题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在科技发展的大科学时代荣誉归属的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科研工作者的荣誉和声望,同时更关系到我国的学术共同体在世界的威望与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关系到人类对科技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从根本上说,它关系到人类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兴旺。因而无论从发明者、管理者的立场还是从国家与整个人类的立场来看,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在判定青蒿素的荣誉归属应主要看在研究新问题或造新物质的前提上,是谁最早提出新发现与原物质的不同的特殊属性。根据我们对青蒿素研发的过程析可以清晰地得到结论:屠呦呦有自己的创新理论、通过古典书籍有目的地从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有效物质,进而用化学技术得到抑制率更为显著的青蒿衍生物并且临床试验获得了成功。在科研活动中屠呦呦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利用乙醚的低沸点的特性提取的物质是青蒿素,屠呦呦把青蒿素注射到患有鼠疟的小白鼠体内验证了青蒿素抗鼠疟的高效性,随后的猴疟也获得了同样的治疗效果,因此得出结论:青蒿素就是抑制疟疾的有效物质,是青蒿素的重要性所在。基于此我们可以十分公正地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是名副其实的!

其次,对于青蒿素的获奖的荣誉归属另一个争议是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应归功于中医还是西医的问题。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来源于古籍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细黄花,大如麻子”,其味苦、截疟等性味功能的记载。青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十分常见,为屠呦呦研究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也带来繁重的研究任务量。对此屠呦呦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根据《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把研究重点逐步转向青蒿的处理方法上,包括品种选择问题、采收最佳季节、药理的具体部位、提取有效物质的方法等,把传统中药处理方法中的煎、煮、熬改用低沸点乙醚进行处理,目的是防止高温破坏疗效,同时去掉无效的酸性部分,保留具有药效的中性部分,最终药效得到明显提高。青蒿素是一种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全新的化合物,它的提取虽然通过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的提取方法,经历了提取物提纯、测定化学结构、分析药效、动物体试验、临床试验等严格的制药流程,和传统中医方法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没有中医古籍的理论指导,是很难做到的。这是我国大胆的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同我国传统中医的精华结合起来的原创成果。因此,青蒿素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医功不可没!由此,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中医药是巨大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医药学者智慧的结晶,很多被人熟知的疗效药都来自中草药如:麻黄素、奎宁、阿莫斯林等,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够给现代科学家们带来启发。经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中草药对于疾病的治疗将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应该更好的传承,通过创新,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进而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获得世界的认可。

最后,在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离不开多种学科的共同作用。科学研究的结果会影响人类的前景与命运,减少科学发展中的争议,明确荣誉归属,使科学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人类需要的不是为了获奖而科学的科学家,而是对科学艰苦思索,追求纯粹、为社会提供新的科学发现和创新理论的科学家。屠呦呦正是这样,此次获奖贡献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甘于寂寞,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尽50年,半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她对临床试验的精益求精使得青蒿这个在中国大地上非常普遍的植物变成了治疗疟疾的重要药品;二个是发扬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不畏精神,在640种植物中,成功找到有效抗疟植物;三是创新理论,利用的乙醚低沸点萃取技术,将青蒿素提炼出来,并制成无毒的、具有100%抑制效果青蒿素衍生物,是第一个把青蒿素作为抗疟药剂进行临床试验,并得出结论的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是我国的骄傲,是我国一个时代杰出科学研究人员的杰出代表。屠呦呦在领奖台上多次指出荣誉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肯定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523项目”组的每位参与者,都有着不可抹灭的功劳。但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而1%的灵感却是最难得可贵之处。屠呦呦以她特有的方法,获得抗疟疗效显著的青蒿素,用她独有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以身试药的勇气把中国的生药学展示给世界,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和学习的。因此,青蒿素获奖荣誉归属屠呦呦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孙秋霞.屠呦呦:让青蒿素走向世界[M].中国科技奖励,2015-06,192(25).

[2]周勇等.新世纪里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有多远.北京青年报,2001-01-08.

[3]靳士英,靳朴,刘淑婷.抗疟药青蒿素类的研发与屠呦呦获拉斯克奖的启示[M].现代医院,2012-03-12.

篇6

一、 追根溯源,寻求本真

[回放]出示“宿”字。

师:同学们,这里的“宿”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停顿片刻,学生静思)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吧!

师:这是古人所写的“宿”字,你看到了什么?

生1:这是一间房子。

生2:房间里有一个人。

生3:有一扇窗(教师纠正:这是一张床)

……

师:现在,你能猜出“宿”字的意思吗?

生4:……

[思考]在学生理解“宿”字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追根溯源,从“宿”字篆体的写法入手,运用会意的手段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宿”字的含义。

所有的数学思想内涵均可由一整套完美的符号语言精确表示。数学符号经过漫长的演变,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它们是从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改进而成的。在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可以从数学符号的起源入手,回到起点,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的演变过程,感悟数学的历史底蕴呢?

[实践] 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这样引入了分数线:

出示教学插图。

师:6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分几个?

生1:6÷2=3(个)。

师:2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分几个?

生2:2÷2=1(个)。

师: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该怎样分呢?

生3:每人半个苹果。

师:半个怎样表示呢?

生4:画半个苹果。

生5:写个“半”字。

……

师:有道理,可是如果要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人,甚至平均分给100个人,那每个人得到的苹果又该怎样表示呢?(停顿)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于是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数学符号――分数线!

[体会]数学教学活动不是科学数学的重演,而是学科数学的再现。在引入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者带领学生回到了分数产生的“原始”环境――当用整数无法表示某个数时,需要创造一个新的数――分数,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规范它的写法、读法和意义。在分数线生成、演变的再现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分数线的语音、语义、语法的融合,树立了科学发展观。

二、 形式多样,丰富认知

[回放]出示:宿 材 徒 尘 煮 庙 订 砖 详 扯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师:观察这些字的结构,你打算怎样分类?

生:上下结构:宿、尘、煮;左右结构:……;包围结构:……

教师出示:

虽然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但它们的写法却不一样,现在伸出你的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描一描,感受一下!(师生一起用手描生字)

[思考]在字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有时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目了然;有时借助实物来展示,具体直观;有时借助动作来演示,生动形象;有时借助语调来感染,声情并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读一读、比一比、描一描、写一写的过程中,将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合理建构与整合,从而加深了理解。

数学符号具有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和精确性,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记忆方法为主,所以他们常常难以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因此,在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语文中字词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通过让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感悟新知,理解新知,使看似严肃、冷漠的数学符号鲜活、灵动起来。

[实践]在教学“”的认识时,教者除了让学生读、写符号以外,还开展了这样的教学:

师:看到“”,你有办法分辨它们吗?

生1:开口朝右的符号是小于号,开口朝左的符号是大于号。

生2:我是两只手来分辨的。伸出左手,让大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从侧面看,它就像一个小于号,同样,右手的手指也这样伸开,就有了一个大于号。

……

师:同学们,你们真有创造力!老师这儿也有一个记忆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体会]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作为学生的元认知,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少学生对“长相”相似的“”分别不清,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会常常出现错误。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学时,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内化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记忆。在这些记忆方法中,有的是借助图形符号语言,有的是借助肢体语言,有的是借助口头语言。这些丰富多彩的记忆和表达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体验,也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符号感。

三、 分层递进,构建体系

[回放]师:同学们,在刚才读的内容中有这样的两个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不妨先理解单字的意思,然后再把这些单字的意思连起来,就可以揣摩出词语的意思了。

学生尝试理解,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两个词语都说明了旅途的艰辛,下面我们再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重新来感悟它们的含义。

出示句子: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师:现在你能运用这两个词,自己来造些句子吗?

[思考]在教学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时,教师从字、词、句这些语言单位入手,让学生从认知、理解,再到运用,逐步内化,层层递进,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

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就是“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表示的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非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逐步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引领,逐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符号的认知体系。

[实践]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符号表示方法时,教者开展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同学之间相互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体会。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乘法分配律,那你还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并展示:

生1:(我+爱)×学=我×学+爱×学。

生2:(+)×=×+×。

生3:(a+b)×c=a×c+b×c。

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4:第三种方法好,因为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更简洁。

出示:

师:同学们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这个图形的总面积吗?

生1:(a+b)×c(教师板书)。

生2:a×c+b×c(教师板书)。

联系这幅图和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生3:(a+b)×c=a×c+b×c

生4: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师:对!其实这幅图中就蕴含了乘法分配律,而乘法分配律也可以用这幅图来表示。

[体会]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者安排了这样的三个阶段:先用语言描述规律,然后用汉字、图形、字母符号来表示规律,最后用求长方形总面积的图形来表示规律。有所不同的是第一阶段是用语言来描述规律,是较低级的表达层次;第二阶段是用更精练、更简洁的符号对规律进行了提取与概括,这是较高级的表达层次;第三阶段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a+b)×c=a×c+b×c与图形进行了有机结合,这是更为高级的表达层次。教者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了挖掘与提升,大大丰富了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形式,使得它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轻薄到厚重的升华,多角度的诠释强化了符号化的思想,丰富和完善了符号的认知体系。

四、 情感融入,寻求共鸣

[回放]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师:这里的“长年累月”是什么意思?

生1:“长年累月”就是时间比较长的意思。

师:能不能换一个词呢?

生2:我想用“夜以继日”。

生3:……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词都说明了李时珍在外奔波确实很辛苦,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4:为了造福万民,使万民得福。

师:是啊!李时珍就是这样一个不辞辛苦、心怀天下的人。下面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

[思考]在教学词语“长年累月”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的基础上走出来,融入情感,引发共 鸣,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同样,数学符号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它也可以赋予德育的功能。因此,在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人文气息。

[实践]在数学符号圆周率(π)的教学过程时,教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圆周率――π,知道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在数学的历史上,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关系呢?

生1:祖冲之。

师:对,老师骄傲地告诉大家,他就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光荣的历史。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2 :我想到了我们的先人太伟大了!

生3:我为我国古代文明感到自豪和骄傲!

篇7

【关键词】脍;刺身;生鱼片

0 引言

说到日本料理,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应该是“刺身”吧,刺身可以说是当今日本料理的代表性食物了。前阵子去了趟上海,上海作为世界性的大都市之一与日本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而且上海已成为日本人继纽约,洛杉矶之后,第三大寄居地。不过最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日本把刺身文化传到了中国,传到了上海”,这话就有点令人费解了。日本确实有着一两百年的刺身文化,而且其中不乏很多经典的文化传说。但是历史是不能随便乱写的,是谁传给谁,方向性问题不能乱说。

这些年,中国大城市里的高级日本料理店随处可见,刺身也不是什么稀奇珍贵的东西,不过还是有很多普通百姓没有吃过刺身。但是,实际上,刺身是中国非常古老和传统的菜肴之一,称为“脍”。也就是说刺身和脍都是生鱼片。从周朝开始到唐宋时期,脍在皇宫乃至平民百姓家都是非常普及的食物。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生鱼片却无缘无故变成了日本料理,脍三千年的传统文化则流失了。

1 历史文献的记载

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和生吃这些新鲜的兽类,鸟,鱼一同开始的,人类适应复杂的生存坏境,形成了生吃食物的习惯。同样,日本人生吃鱼肉也是原本非常原始的行为,不过那时候生吃鱼肉的人还是非常少的,这个没有什么研究参考的价值。日本文献当中也完全没有那时候的记录。

日本岛在4世纪中叶首次实现统一国家--大和国(中国处于战乱的十六国时期),接着在5世纪初到达鼎盛时期。在应永6年(1399年)6月10日“铃鹿家记”的记事文献中,首次出现了关于刺身的记录「指身 イリ酒ワサビ。

但是,生鱼片作为中国最古老传统的食物之一,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宣王5年,即公元前823年。出土的青铜器《兮甲》上也有相关的铭文记载。

我们汉字中有个“脍”字,在辞海词典当中的唯一解释是:切细的鱼肉。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诗文《6月》当中也有关于中国北方生鱼片最早的记录,中国南方在千年后的东汉时期,赵华的《吴越春秋》中,也出现相关的记载。

生鱼片的出现,中国要比日本早得多。

2 吃法

日本在酱油普及之前,用生姜,芥末,佐料酒(清酒中放入咸梅,料酒,淡酱油,煮汤用海带,鲣鱼刨花等,煮后再滤出)等,作为生鲜食物的调味料。那时候,人们用“脍”字来概述生鱼片或类似于生鱼片的生鲜食物。当时“脍”指的是将鱼,贝,肉或蔬菜生切成细丝后用醋侵泡而成的菜肴,刺身仅仅是脍的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脍的食用方法和现在日本料理的食用方法大体相同。脍切成薄皮后,沾上加了葱和芥末的酱料,就可以直接生吃了。为什么要沾上芥末吃呢?脍是生冷食物,比较难消化。因此,利用芥末的热性的特质,保持平衡。日本是没有芥末的,芥末也是中国的特产。而且,在吃刺身时,刺身下面总是有一片绿叶,那是紫苏的叶子。据《本草纲目》记载,紫苏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对治疗上吐下泻疗效显著。因为生吃鱼虾等海鲜后,容易闹肚子。这是中药食品医疗的文明啊。日本就这样照搬不动的学习中国的传统,其知晓其中的缘由么?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也有鉴真和尚传到了日本。

3 鼎盛时期

14世纪(中国元末明初),日本人食用刺身已非常普遍。作为菜肴之一的刺身,在江户时代一时兴起。最初京都除了像鲤鱼这样的淡水鱼外很少有其他新鲜的鱼类,而江户的新鲜鱼类非常丰富,自然而然,需要新鲜鱼类的刺身料理在江户也就非常发达了。幕末时期,京阪地区不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鱼,而且在切片的方式和摆盘的方式上也都开始花样百出。到了15世纪(中国明朝),酱油传入日本,得到大幅度广泛使用后,刺身就更加普及到平民百姓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刺身广受欢迎,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刺身的“刺身屋”这样的小店。

西周,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百姓基本上都尝过脍的美味了,而且脍在古代是流行食品,不仅是皇室的人能吃得到,而且是所有百姓的家常食品。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成语“脍炙人口”吧,其中的意思就不多说了,只是想强调一下,从词中应该可以感受到脍的普及程度。

随着时间的发展,烹饪水平不断在进步,人们却没有忘记生鱼片的美味。生鱼片的欢迎程度日益剧增,直至唐朝,生鱼片的食用达到历史巅峰。有许多唐朝诗人的作品里面都有提到生鱼片。

而日本在公元645年(7世纪)实行大化改新,当时正值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效仿唐朝律令制度,建设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同时学习唐朝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就在那时,日本开始出现生鱼片这道菜肴。

生鱼片在中国最鼎盛的时期传到了日本,唐朝是日本人最喜欢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时代。唐朝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的生鱼片也渐渐流行起来。

4 近代的状况

进入近代,随着物流的发达及冷藏设备的普及,冷冻技术的提高,日本各地都能吃到新鲜的刺身料理了。而且,作为现在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寿司也开始在国外崭露头角。“sashimi”这个音在国外也通用了。

中国在明末清初,鸟类和兽类的“脍”就已经消失了,只是在清代的文献当中依然有“鱼脍“的记录。但是,在江南及岭南地区还是持续盛行着吃生鱼片。到了清末,生鱼片渐渐从中国的主流饮食当中消失了。

21世纪的今天,生鱼片作为日本料理再次回到我们的饭桌上,以其新鲜,精致,美味的特色再次成为一种时尚菜肴。但是,无论怎么说,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有了吃生鱼片的习惯。虽然不像古代时候那么盛行,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吃了。有些地区的人们还是保持着吃生鱼片的习惯的。

现代的中国北方满族和赫哲族的少数村落依然保持着吃生鱼片的习俗,南方的某些群居的名族也依然遗留有吃生鱼片的习俗。中国及俄罗斯的黑龙江流域附近居住的某些部族,也还有吃生鱼片的传统。还有冻鱼做成的生鱼片,以前从不沾佐料吃,现在也开始沾上酱油和醋吃了。

南方的福建和广东的部分地区也依然保留着吃生鱼片的习俗,广东省佛山市的顺德区和南海区周边,有草鱼等淡水鱼还有海鱼,蘸着由葱,落花生,大蒜,辣椒,胡椒,酱油和醋做成的调味汁,吃着“鱼生”。福建省的清流县和宁化县住在客家人,他们有吃草鱼生鱼片的传统。近年也用上了芥末。草鱼有棘颚口寄生虫的现象很多,生吃会非常危险,但据说这两个县的溪流里生长的草鱼没有寄生虫,所以问题不大,人们一直在食用。

5 现在“生鱼料理”在两国的状况,以及未来

现在日本的国菜就是“刺身”,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名族”。日本的捕鱼量世界排名第一,然而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的鱼虾。每年人均食鱼量达到100斤以上,超过了米的消费量。日本有很多吃鱼的方式,刺身是最有名最高级的。政府官方宴会或平民接待使用刺身,那是最高的礼仪接待。

当然日本人吃的鱼和我们的还是不同的,我们吃的鱼大多是近海的鱼,而日本人吃的鱼则是公海的鱼。这样的鱼营养丰富易吸收,无污染,而且寄生虫少,所以日本才会持续的食用生鱼片。而今天的中国几乎已经没有食用生鱼片的传统习惯了,而且出现肝吸虫,棘颚口虫等寄生虫问题,卫生局呼吁大家不要生吃鱼肉。

而日本早在1947年出台了“食品卫生法”,2003年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市场上食品及调味料的加工,制造,使用贮藏,搬运,陈列等环节都管理的非常严格。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我想中国再次盛行吃生鱼片的可能性不大。但日本一定是一直持续盛行下去的。

6 结论

古人类都有过生吃食物的经验。自从懂得砖木取火及保存火种后,生吃鱼、肉的习俗依旧在中国大地上持续了几十万年。秦朝至汉代期间,大部分生肉遭到淘汰,而生鱼片依然保存下来,而且发展的更好。究其原因,当然鱼的肉质比牛羊肉更适合生吃。

中国自古就有吃生鱼片的传统。脍在中国文字记录的历史里就长达2千8百年以上。这么长的历史时期里,脍在诗句,赋,正史,传奇,神话,小说,戏剧,绘画,雕刻当中都出现过。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鼎峰,元明后渐渐衰败,清末后几乎没有了,最终退出了中国的主流饮食。不管怎么样,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传统的食品,而且是中国在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

日本的生鱼片饮食习惯是从中国传入的,日本在生鱼片的发展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如今也只有日本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传统并发扬光大。现在,生鱼片作为日本料理被世界所认识,但也不能忘了生鱼片的起源是来自中国。

【参考文献】

[1]日本风俗史学会,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图说江户时代食生活事典[M].昭和五十三年七月十五日.

[2]森秀人.垂钓梦 鱼之梦[J].筑摩书房,1983:7-15.

篇8

他叫王培龙,1989年1月22日出生于河南周口市川汇区,河南是文物大省,距培龙家一百多米处就是中州路古玩城。培龙的父亲是川汇区的美术家,他常说:“让孩子懂得做学问,要先让他学会做人!”培龙上小学、初中时,父亲在市图书馆工作,培龙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图书馆读了很多书,有历史故事,有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富有哲理的寓言类书籍,这些都为培龙的健康成长奠定了精神基础。

图片说明:

1 王培龙在报国寺练摊

2 逛潘家园地摊

我(本刊记者王丽)预约采访王培龙时正值暑假,他尚未返京,于是我们约定通过QQ进行这次采访。正式访谈前,我进入培龙的QQ空间浏览了他的日志。出乎意料的是,培龙的日志除记录文物鉴定的专业知识及学习心得外,还有不少文章涉及到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我不禁感慨于这翩翩少年的宽广襟怀,我们的话题也由此开始:

(以下采访《青春期健康》杂志社记者王丽简称“青”,王培龙简称“王”)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青:今天下午加上你的QQ后,我拜读了你的日志,从中能看出你是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男生一

王:嗯,我看到你对我那篇日志《力还世界一公道》的评论了,你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微斯人,吾谁与归”

青是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理会这些。看到你的文章,我非常欣慰,我说“欣慰”绝非以长者的口吻,而是以同道中人自居。

王:我明白这种情感――同道中人,惺惺相惜!

青:嗯,你认为自己这份社会责任感是从何而来的'或者说是你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塑成了这种品格?

王:多方面因素吧!更多的是性格、家庭和后天学习。我历来把学习分为两种,或者说我要求自己读懂两种书,一种是以书本为代表的有字之书,另一种则是大家容易忽视的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青:那么你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个社会,并对社会得出这么深刻的认识?

王:先看书或者是上网了解一些知识、道理,然后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对比:正反方意见对比,精英与草根对比,中国与外国对比

青:恩,就是通过归纳、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出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观点。

王:是的,此外我还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青:你所进行的这些社会实践中,一定有不少与你研究的文物鉴定专业相结合吧?

王:对!我经常转古玩市场,什么潘家园、报国寺、大钟寺。每周至少一次,有时候更多,记得端午节放假四天,我去古玩市场转了四天。因此很多摆摊的和店里的老板都认识我!哈哈……

青:你到古玩市场主要是做些什么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家都非常想知道你这位内行在古玩市场里怎样“转”。

王:的确,我进古玩市场不只是看看热闹,而是积极主动地跟古玩商攀谈。因为我知道古玩商们为了能买到真货赚到钱,往往他们辨别真伪的本领也非常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历史、辨伪和文物市场营销及交易规则、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实战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青:恩!现在文物市场上的“宝贝”鱼目混珠,市场里充斥着赝品,造假做旧的手段层出不穷,找到真品很不容易。你是怎样辨别真伪的?

王:文物市场的东西确实很混乱!要去伪存真就需要真假对比,要多看真假文物的实物、标本、照片,要仔细进行对比研究。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真与假不一样的地方,通常是些极细微的差别,而这些正是辨伪标志的所在。

青:“这个世界就怕认真和对比”,这话可谓一针见血!那你都是从哪些场合接触这些真的文物及假的“宝贝”,从而进行比较鉴别的呢?

王: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课堂,有的老师、教授会带一些标本来;二是博物馆,那里的东西很让人放心;三是古玩市场,这是有了一定的鉴定水平后去的地方,四是和一些真心的朋友相互亮宝,切磋交流。

3、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始到金

青:你提到“亮宝”,那先要有宝才行啊。由此可知你颇有些自己的收藏吧?

王:是的,不过我的藏品很杂,档次一般,如不嫌弃,我就介绍一下吧!目前我的个人藏品有古代陶器八件,其中汉砖五块,陶鼎、陶井、陶猪形砚各一件;瓷器三件,包括宋代福建窑口碗两件,江西白舍窑谷仓罐一件,玉器类有明清花片六件,唐代红玛瑙一件,新石器时代玉器残片标本一件;银器类有明清民国、时期的银钗、银锁、银帽饰、银像章:铜器类有古钱币130余枚,铜鎏金镶白玛瑙带板(五代时期)、铜带钩两件;瓷片有从唐宋至明清瓷片标本百十片。他还收藏时期红宝书(语录、最高指示、哲学著作、军事著作等),宣传画(伟人画像、人民画像等)、像章、票证、丝织绣像、各类新闻出版物品、七十年代的小人书等。此外,还收藏邮票436枚。

青:你的藏品真是种类繁多!请问你收藏的这些宝贝主要是从何处得来的呢?

王:90%以上是我去古玩市场淘宝淘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我家祖上留下的旧物,此外知道我有此嗜好的亲戚朋友会把他们家里没用的“破烂”送给我。

青去古玩市场淘宝也是需要资金的,你淘宝所需的资金是哪里来的呢?收藏界有“以藏养藏”的做法,你是否也会适时出售一些自己的收藏呢?

王:我的“原始资本”主要是家里给的。以前我大多是动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现在我学了这个专业,家长也很理解,就每月多给一些钱。如你所说的,很多时候我会去卖自己手里的东西,比如我要买另一件东西,或是自己发生“经济危机”时,就会去出售自己已有的藏品。

青:那么你去哪里卖呢?也去古玩市场么?

王:对!我大多会去古玩市场摆摊,赚点外快!更多的是为了亲身体验生活,我很喜欢靠自己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的感觉!

青:恩!这样一来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赚取额外的收入,二来可以接触更多的宝贝、扩展见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王:是啊!不过有时也会有挫折!

青:哦,说到挫折,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可否谈谈?

王:当然!首先我体会到了古玩市场上的复杂,东西的真假难辨是其一,人的好坏就更加难分!我在卖东西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东西明明是真的,他们偏说我的是假的,搞了大半天,只是为了把我东西的价钱贬下去,为了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他好从中谋取更大利润!我说换一家,不卖给他,有时他们还给我来个,整个古玩市场商铺都给我最低价,

真是气人啊!

4、天赐良机,天赋异禀

青:他们这样做很有点欺负后生晚辈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你确实还是个大男孩,才20岁啊。

王:呵呵,是啊!

青你小小年纪,就对文物鉴定专业有如此深入的钻研,真是很让人钦佩!那么你是从何时起对文物产生兴趣的?

王:大概小学一年级前后吧!这个决不夸张哦!

青:这么小!通常小孩子不会自发喜欢上收藏鉴宝,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契机吧?

王:是的!不过有点传奇

青:如果不涉及隐私,且不占用你太多时间的话,不妨简述一下你这段传奇的经历啊。

王:好!那年我大概六七岁,在胡同里玩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人,应该是个乞讨者,或是家里很困难的寻亲老人!我给了他几毛钱,他看了看我(其他小孩早就躲得远远的啦),然后竟然拿给我一个铜钱!哪朝的铜钱我记不清了,不过哪朝的并不重要,值多少钱也不重要

青:恩,重要的是从此你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对!我对文物的兴趣就是始于这枚古钱币。我拿着古钱缠着老人问来问去:“这钱是什么时候的?能花吗?怎么是圆的,中间还有方孔?上面的写的是什么字啊?”就是这枚小小的铜钱在我的心里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并逐渐地发了芽、开了花。

我家乡河流较多,颖河、沙河和贾鲁河三川交汇,从小我就喜欢到河里捞鱼,抓螃蟹,常常会捞到瓷片和长满锈的圆形方孔铜钱。自从那次收到乞讨老人的铜钱并萌生兴趣后,我就有意识地把自己捞到的铜钱都留了下来。为了看清这些古钱币的原貌,我就自己动手在磨刀石上打磨除锈,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

要从事枯燥的文物鉴定专业,兴趣的重要性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我经常感慨那枚铜钱是上天赠送给我的一把启蒙钥匙!

青:这段经历果然传奇,其实引导你步入这一领域的契机是你的真诚和善良啊!不过,除了这“天赐良机”,你一定还有天赋异禀,毕竟不是谁都能钻研出门道的,你觉得你自身有哪些品质是为此而生的?

王:首先我自己坐的住,小学为了写作文,我可以安安静静地观察一下午金鱼!其次我对繁体字非常敏感,我的祖父是中医,为了让我继承祖业,他有意引导我读繁体字版的《本草纲目》,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很快我就喜欢上了竖排版繁体字的传统文化书籍。此外我不爱随大流,喜欢注意一些别人不太留意的偏门,比如:观察蜘蛛结网,铁门容易生锈而铜锁却不易

青:那么可以概括为心静且心净,明察秋毫之末。

5、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此外,我天生喜欢动手、喜欢哲学,甚至想把整个宇宙都搞透!呵呵!

青:天生喜欢哲学,这真是很高的境界。哲学是关于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终极思考,个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必然要受到其哲学观念的影响。想必你对哲学的热爱一定会影响到你对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吧!

王:是的!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哲学对我专业课学习及实践的指导!我日记里有一句我自己写的话:学以致用,不可不读书,不可尽信书,实事求是,用真正的真理指导自己一生!我会铭记这句话。

音:恩,对写在书本上的东西要批判的对待,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不会固步自封,才能破除陈规旧例,才能不断开拓前进…

王:对,研究,检验,总结,运用一切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用这种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对文物鉴定专业的深入学习。

青:能举例谈谈你是如何将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运用到文物鉴定实践中去的吗?

王:好的。比如语录,大家都知道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普遍性。但的旧物也有人仿,究竟是不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呢?就要看它具体有没有老旧特征,主要就是有没有使用痕迹,如:磨损痕,翻阅痕,旧书的气息等。我准备给一些真品及赝品对照着拍些照片,不过暂时没时间做这项工作。

青:现在是暑假期间,为什么你的时间还不充裕?是否安排了社会实践以及与提升自己素养有关的种种活动呢,

王:是的!暑假之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三大任务:1,学习文物专业知识。2,学习社会交往的常识,礼仪等。3,去博物馆,古遗址实习,学习!

青:想必你的暑假一定是个很充实、甚至忙碌的假期,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衷心希望不久的将来你成为我国的文物鉴定专家

王:谢谢你的鼓励和肯定。的确,暑期的社会实践对我夯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我的目标绝不是做个古玩商,我要研习和弘扬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我认为要想真正弘扬和普及这些文物知识,应该把学问和市场结合起来,不能让那些文物束之高阁,让人望尘莫及。我的理想是做个懂文物市场的实力派文物鉴定专家。

后记

在采访过后的联系中,培龙通过QQ给我传来一些他在学习及实践中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他衣着很朴实,笑容很自然,神情很专注。在他与同学的合影中,我一眼就看到个子最高的王培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