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组织教学8篇

时间:2023-06-04 08:38: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组织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组织教学

篇1

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活动激活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状况

当下的英语教学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吞水。由于一般普通中学缺乏必要的英语语境,学生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学了十多年还是不能流畅地用于交流。教学母语以外的英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浸润在英语语境里才能快速掌握英语。当下的英语教学仍然脱离不了“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人为本,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用机械、单一的死记硬背来学习英语,造成“哑巴”英语的现状。

二、组织课堂活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之实践

(一)课前5分钟演讲激“活”学生思维

一场音乐会,精彩的前凑是一曲吸引人们观看的重要部分,一堂课的开场白恰如一曲的前凑,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到上课的氛围中,因此,课前的5分钟演讲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前5分钟的演讲,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演讲内容,让他们利用这5分钟展示他们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这5分钟的演讲里,学生们运用所学过的词组和句子用英语来讲述小故事、谚语和身边发生的小事件等,以轻松的心情、活跃的思维进入英语课堂的学习。

一次,我们组织学生们去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一个上午下来,学生既疲倦又兴奋,并且,对看到的乱扔烟头、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很是愤怒,课堂讨论的时候纷纷发言,既使学生们受到了环保教育,又提升了学生们听、说的实际能力,学到了新的词汇。

(二)课堂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的转型期,好奇心强仍然是他们的性格特点。而讲故事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有着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使用的是大量的词汇、活泼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词汇,逼真的语言环境,真切的语境感受。课堂教学中,把文本内容和讲故事运用起来后,我想,如果能让学生也能参与进来,那岂不是效果更好?为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接龙比赛的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比如,学习who、where、when、what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将who、where、when、what 四个部分让每个学生各承担一个,分头用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内容写成句子,然后组合起来,造出很有趣的句子。例

S1:Liu Xiang?S2:swimsS3:in the kitchenS4:every Sunday

然后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句:Liu Xiang swims in the kitchen every Sunday.

接龙活动每组分人数可以不限定,由一个学生先说第一句话,后一个学生根据前面那句话的意思接着往下编,我还要求一个学生和下一个学生之间不得停顿,速度不能太慢,这样一来,学生们越编越有兴趣,既学习了词汇、句子,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句子的印象,令他们不会忘记。例

A: If I get up late,I’ll be late for class.

B: If I’m late for class,my teacher will be angry.

C: If my teacher is angry….

(三)教师自编顺口溜,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英语语言富于节奏感,动听的语音语调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学生读起来有乐感。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别出心裁,把那些枯燥的、不易记住但词和词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小诗,教师或充满激情、或诙谐幽默的朗诵、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举止,都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词语印象深刻,那些枯燥、晦涩的词语都不攻而破,让学生牢牢记住,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名词的复数时,先让学生巧记以-o结尾加-es的词:

A.两人两菜(hero,negro,potato,tomato)

B.一句话Negroes and heroes like to eat potatoes and tomatoes(黑人和英雄喜欢吃土豆和西红柿。)

C.有生命的加es,无生命的加-s.

再让学生巧记f(e)结尾的名词复数:f(e)ves(wife,knife,wolf,thief,shelf,leaf.)

编成顺口溜: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编顺口溜虽然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课堂活动使艰涩的英语文本内容变得简单易记、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课堂上,教师生动、夸张、声情并茂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们自己也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编口诀,写顺口溜来强化单词、词语的听说能力。

(四)格言警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在汉语文章中通常会引用格言、警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论支撑。英语文章中,同样会引用格言、警句,精辟深邃的格言、警句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前人先辈的智慧,启迪后辈,陶冶情操,激励上进。因此,英语教学中加强格言警句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文素养,激励学生努力勤学。

例如,学习单词“time”时,我引用了这几个警句:Time is money(时间是金钱).Time is life(时间是生命).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既让学生记住了time这个单词的用法,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刻苦勤学的教育。为了扩大学生对英语的知识面,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收集了有关时间的谚语,配合英文诗“I try”和“Do my best”,使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

(五)玩游戏激发学生好奇心

玩游戏是孩子们最乐意的一件事,初中生正处于由儿童转为少年时期,玩游戏他们同样喜欢。在游戏中,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兴致勃勃。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几个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寓教于乐。

比如,猜身上的五官部位是孩童时经常玩的小游戏,教学eye、nose、ear、mouth、hand、face等单词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起了“Touch your head”的游戏。游戏开始,教师先说Touch your nose.学生边听边点自己的鼻子。同样,老师说ear、eye、mouth、hand、face时,学生点自己的五官,为增加游戏乐趣,我设计了小组比赛,并且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当学生听到“Polly says,Touch your ears”时,学生才可以用手摸自己的耳朵,小组违规最少者得胜。由学生自愿轮流当发令官,相互竞猜。生动夸张的游戏,点燃了学生的快乐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创设表演语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们接触不到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的语境,学习英语只能靠自己硬背。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的英语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文本中描述的情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单词、词语所包含的意思。也因如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英语的这些特点,利用、挖掘教材,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英语语境,让英语学习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我把课文中涉及的角色分别让学生扮演,在角色表演中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birthday”这个主题时,我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内容,分成At home、In the supermarket、At a birthday party几个系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课堂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复习了有关food、drink、fruit、color、number等单词,对句型“How much are they?”“When is your birthday?”熟练掌握了,最后,在Happy birthday的歌声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在学生们意犹味尽的回味中,既巩固了学生所学词汇,又拓展了语言内容,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作为英语老师,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活动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语境,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课堂成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教师 课堂 教学 组织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事实证明,教师光凭专业知识雄厚往往还不足以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讲究讲课艺术。这里就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组织一堂课的开端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经脸的教师总是巧妙而成功地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手段或措施,使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有安定的秩序、积极的思维状态和良好的听课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讲课,老师的讲授才能“箭无虚发”。

1、教师用“感情”组织教学。当学生接连上了几节课精力已感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些学生甚至无精打彩时,老师切不可也无精打彩地去上课。否则老师的讲课便成了“催眠曲”。这时老师要以振奋的精神、充沛的感情、激昂的语调开讲,往往会刺激学生的兴趣,鼓舞学生的情结,打起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欲罢不能”之感。教师感情的波澜起伏会使学生心智激荡,学生由“无精打彩”会慢慢变得“精神焕发”起来。实际上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师生“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2、用“前言”、“导语”、“故事”或“例子”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情绪先行稳定下来,注意力吸引过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开“正文”。但要注意这些“名堂”的运用一定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或闸明学习目的,或激发学习兴趣,必须深思熟虑认真选取,切不可顺手拈来,信口开河,扯得太远不着边际。

二、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把组织教学的工作贯穿到一节课的全过程中去,使整堂课进行得活跃而不浮泛、严密而不倡促、踏实而不板滞。教师应机智而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活动井井有条、系统连贯而有节奏地进行。

1、用教师的语言艺术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始终起着组织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无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语言上下苦功夫,努力练好说话的本领。

2、教师要以运用语言的技巧声调的变化来组织教学。教师不但要注意掌握语言艺术,还要努力研究运用语言的技巧,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以造成教学过程的节奏感和课堂气氛的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智力“沸腾”起来。切不可单一死板、平铺直叙。当讲到教材重点、难点或关键之处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该加重,抑扬鲜明、顿挫有致,一板一眼,词清句实。即所谓“用重锤子敲”以引起学生注意,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你不妨有意变换声压低嗓门,采取声缓而语重的方式讲课。这对学生是个“新异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其注意力迅速组织到新授内容上来。

3、运用学生的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大凡课堂上注意听讲的学生,一般来说便能较好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相反那些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往往得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的听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三、教师要善于组织一堂课的结束

课堂教学的结束也像课堂教学的开始一样重要,是衡量老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因为一堂课的成功不仅有赖于良好的课堂开端,讲课过程有声有色地进行,而且还要看教师是否园满地完成了全部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结束得是否合理和恰到好处,该堂课的教学是否获得了好的“收成”。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千万不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草率从事。

1、课堂教学要按时结束。不可提前,亦不可“拖堂”。没有按时结束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在凌乱中结束的课堂教学会大大损害课堂教学的价值,降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准时结束必须建立在老师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认真讲解教材,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之上。那种“死卡”时间为准时而准时的机械做法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2、通过课外作业布置,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是一种复习和巩固,也是一种使用。它是运用学过的理论、公式或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上不可忽视的环节。

3、用“留问法”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要给学生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结尾,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以进入知识的“新天地”;或采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以“燃”起学生对下面新教材的求知欲望;或前瞻后顾妙手点拨,使这节课的结束成为下节课的开端,架起沟通新课题的“桥梁”。一节课的结束大有考究,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体会,灵活运用,不断实践,定会有所帮助逐步提高的。

组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指教学形式的组织,更重要的是指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课堂讲授的知识都在紧密联系的顺序中进行,并要逐渐地将新的理论和新的事实与学生头脑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起科学体系的链条,环环紧扣,不使一环松懈或脱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深思熟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诸如板书的科学设计、实验演示的合理安排、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等等,都应在考虑之列,并认真研究、周密计划、具体落实。只有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有所保证。

篇3

[关键词]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和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做老师的,都愿意听名师讲课,听好教师讲课,听完后常常是余兴未消,意犹未尽,然后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模仿,可是,我们总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原因在哪里呢?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可以移值、模仿、复制的,但是,名师们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没有学到手,那就是他们的组织教学能力,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组织教学的软实力,这种看似很软的能力才是课堂教学中取胜的通行证。

组织教学换言之也叫“驾驭课堂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当然了,教态、语言、板书、运用教具的能力,我们90%的老师们都能驾轻就熟,不在话下,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发现,有的老师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板书设计与写字质量不是很多,运用教学具的手段也很一般,但是其教学效果却并不差,有的成绩还相当好,也很受学生爱戴和家长欢迎,那么他们赢在何处?赢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

在听课中看到我们常用的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口令法,如:“一、二、三,快坐好。”目光注视法、语言表达法、停顿呼吸法,有时也有“惩罚”法。“刚才老师说的什么内容,你复述一下”,或者“××先站起来”这些方法都是维持严密的课堂学习秩序的有效法宝,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课堂中告状的学生,就很不明显,怎样使我们课堂更有吸引力呢?我想从三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先声夺人的课堂导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之抓住学生的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那么我们的老师就要做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每节课都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举止优美的动作,得体整洁的服饰,都是组织教学必要的条件。

二、省时高效的课堂设计

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利用很少的时间”。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好以下几个因素:

微笑面对学生

声情并茂的语言

激发学生兴趣

合理分配时间

调节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机敏处理偶发事件

确保课堂的

放开学生的手脚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名师的课,好教师的课,他们在一节课中,话语不多,但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只在适当的时候,自然诙谐的点拔,使课堂活跃并充满生机。

三、激情飞扬的精彩结尾

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忽略课堂的结尾,认为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我们的课堂大多是虎头、猪肚、蛇尾巴,明代文学家谢榛说的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好的结课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绕梁三日的回味。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着容易,干着难,教学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超的课堂教学来体现的,所以说从教案设计到课堂引入,到精妙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到精彩的结语都需要我们下番硬功夫,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常教常新。

[参考文献]

篇4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做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篇5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秩序井然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组织能力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管理课堂秩序。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

尤其要关注后进学生的表现,生本教育体系理念认为,儿童有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好学创造条件,因而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之类的激励性的话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潜在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挖掘,学习活动中自然就会竞争展现,人人争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此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发生了碰撞,即刻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就产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极快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本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够积极的运用无意注意资源辅助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理念而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不能总是奉行“拿来主义”。课堂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育机智

篇6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是围绕考试展开的.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从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出发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唯本主义.教师以教材作为指挥棒.按部就班.一字不差地传授给学生.成了知识的传声筒.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牢记知识,完成作业.抓住考试点,正确对答就万事大吉了.就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观念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误人子弟。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被动、机械、死板,毫无兴趣可言:学生没有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高分低能,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缺乏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受体.而是活生生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探究者。教师不再包揽学生的一切,要学会放开。教学上不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或牵手者这就需要教师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的切入点.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完成从“授人以鱼”者到“授人以渔”者的角色转变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这是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人性的关怀.要让学生从主观上改变对学习的看法.有着对学习的渴求和向往.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切实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事情.学习的情感是积极的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任何教育措施都难起作用。

二、写作教学

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写作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综合训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小学生都害怕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的字数不够等等.这都是语文教师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关键。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写作需要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流露在笔端.是在观察时触动内心的共鸣要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写出个性.这才是我们的学生作文需要的因此.平时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学生要用观察的眼睛.用心体悟,反复琢磨,提高感悟能力。比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成长,从出土、发芽、灌溉、长大、开花、结果,让学生仔细全面地去观察成长过程.进一步让学生深思.自己的成长学习过程也需要不断努力。

2.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价值。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才有话写.才能写得好.让学生感觉“有米下锅”

3.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看图作文要求学生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仔细看清楚图画.确定图文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确定写作的中心。其次.对图画的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抓住重点和细节再次.进行深入的构思和想象,挖掘素材,丰富表达。

三、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接触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教学。

1.指导朗读朗读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与大脑共同参与的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朗读训练沟通着听说读写,连接着知情意行。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朗读要读出感情,去感受作者描写的意境.进一步理解:泛读指导,在学生朗读前.或者当学生读得不合适的时候,起到启发的作用;借助多媒体,由于学生认知有限,生活阅历浅,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投入我们可以运用录像这种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让学生进入形象的世界.使他们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借助音乐.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声音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使他们陶醉其中。

2.阅读方法①阅读过程不是割裂开的个体.离不开思维、动笔。比如.学生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写下来;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并要勤背诵;要学会思考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内化读过的知识②阅读形式包括预习读、粗读、详读、研读、按顺序读、分部阅读等。③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接触课本中没有的书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领域教师可以推荐健康的儿童读物,比如:寓言、听话、科普读物、四大名著、少儿报刊等。④图文解读小学生课外读物大都图文结合.教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学生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把听、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篇7

一、课前组织教学

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保证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课前准备除备好课之外,还应要求学生课前备好书籍用品,帮助学生做好上课的思想准备。当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时,就会想到要学习什么课程,应准备哪些用品,老师将提问哪些问题,这样才有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中组织教学

1.仪表端庄,教态自然

教师的衣着服饰也是一种势语言,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服饰及颜色能对周围人产生影响。鲜艳明丽的服装,能使人感到活泼、可亲;质朴大方的着装使人产生庄重、严肃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究衣着,于朴素大方中体现出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露出丰富的内涵,给学生以质朴美的熏陶和感染。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增进学生的课题意识,启动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入最佳态势。比如教《瀑布》一诗中“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一句,先启发学生说说是否在电影、电视里见过叠叠浪涌上岸滩的情景,这种声音是怎样的,让学生模仿声音,学生进而认识到“叠叠”的意思是这一声还没有完,下一声又起来,气势很猛。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模仿“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的声音,以体会其气势很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着朗读,其教学效果很好。再如教学《瀑布》第二节中的两句话:“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村着一道白银”,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即:一看到瀑布,作者被那大瀑布的景象惊呆了,在教学中,应提示学生,并通过朗读把作者那种惊叹、赞美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3.教法多变,生动活泼

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虽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关系密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组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特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站立行走,活动适当

上课时,教师站立的位置和活动范围要符合教学要求。在讲解示范时,要注意站立的位置和活动范围,应当让全班学生能听清楚自已的讲解,看清自己的示范动作,不要遮住板书,不要走动频繁或幅度过大。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增加庄重和严肃的气氛,教师应面对学生,并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如讲到那些富有诗意、情趣很浓的内容或为了唤起学生的情趣,教师可到学生中间,这样就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表情与眼神相结合

教师表情是调节和影响学生情绪情感的重要手段。马卡连柯曾指出:“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教师开朗、和蔼的表情,会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讲课中,教师的脸部表情要因人、因时、因材而张驰结合。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微笑着点点头,以示肯定和鼓励。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也要一反常态,不责备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味,他们的思维才能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才能听得进,记得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交流信息、传递感的工具。心理学家也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的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把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和爱憎亲疏的不同感彩,以眼神表达出来。教师还要养成捕捉学生眼神的习惯。作为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眼睛,通过“窗户”洞悉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捕捉它们在课堂上的瞬息变化,适时适量地播撒智慧的种子,开启求知的欲望。

6.注意教学信息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表情和动态。学生的面部表情就象一个“晴雨表”,它可以告诉我们讲课的效果:听懂时往往微笑;不注意听是凝视。没有听懂时有点侧目、锁眉或发呆,这时应及时把课停下来,要求学生集中一下精神;或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变换讲课方式,使课堂生动活泼。

三、课后组织教学

篇8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引导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

小学生还具有好动的特点,而这恰好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好契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手做一做,才能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蒙胧的想法转化为实在的行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

如“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活动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为学生准备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等和等底又等高,组织学生做盛水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才有联系,并且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有了这一实验基础,圆锥体积公式的概括就水到渠成。

四、活化活用教材,激发创新潜能。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活化教材,变“以本为本”为“学生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我们除了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选的教学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还要富有挑战性,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且可选择,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学生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开发区要修一条长500米的公路,前3天修了计划的20%,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这道题包含了丰富的信息,留给了学生一个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全部信息来解题,也可以选择部分信息探求出富有个性化的解题策略,在这寻找策略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获得丰富的发展体验,开启思维创新的闸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五、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