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8: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流程优化的相关定义
流程优化最早是由DrMichael.hammer提出来的,是指对传统的医院管理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流程隐蔽在臃肿的组织结构背后,流程运作复杂、效率低下、患者抱怨等问题层出不穷,整个组织形成了“圆桶效应”。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以及解决医院传统管理模式下所出现的问题,必须对完善对医院的管理进行重整,完善现有的工作流程,如节约医院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等。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护理管理培养的流程优化研究,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水平,保持医院的竞争优势。
二、流程优化在护理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规划及设计
医院在确定对护理管理人才进行流程优化前,应该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对护理管理型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在制定流程优化的具体目标时,有计划地按目标进行变革,不断完善计划、合理调整步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流程的建立采用起点到目标终点的措施,为了保证流程的更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对每一步骤制定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此外,应建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流程体系和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估体系,对培养出来的人才进行不定期的考核。
(二)流程的建立与实施
1、流程的建立。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流程优化的建立,首先要根据不同级别的护理管理人才制定不同综合素质的标准体系,如可划分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主管等,按照其所职责和权限划分为的责任中心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责任中心部门或者个人进行相应的奖惩。其次,护理部制定出各级责任中心部门的护理管理人才共性化的培养方案,导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学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选择合适的课题,并与导师进行商量,最终确定实践课题。2、流程的实施。学生在进入了一年期的导师制、带课题挂职培养过程。首先,在1-3月,全面了解所在病区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文献整理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选择问卷调查对象等工作,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为科研实践课题的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调查基础。接着,在4-6月,导师对学生进行护理管理工作的现场讲解,并带领学生参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写出参加临床管理工作感悟。在7-9月,进行角色扮演,成果反馈,导师应事先安排好角色扮演方案。以根据各自角色定位分别主持病人公休座谈会、护理小组会议、管理查房和护士长会议,以及突况的紧急处理等角色的扮演。无论是扮演何种角色的同学,应该认真对待,在扮演时,能够大胆沟通,充分运用到导师所教的技巧。第10-11月,导师安排学生进行现场的模拟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各种护理业务和突发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模拟,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相应的奖励。最后,在第12个月,学生根据在前11个月的科研调查和实地锻炼,写出科研论文和挂职总结,导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的考核评分,选出合格的护理管理人才。最后,建立后备护理管理人才库。
(三)监督评估阶段
在实施完护理管理人才的评定流程后,建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流程体系,不断地改进管理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流程。再者,医院应建立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估体系,对培养出来的人才进行不定期的考核,针对学员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指出,并辅导其进行改正,以及管理学员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不断地修正护理管理人才的流程体系。
(四)效果
经流程优化培养后的护理管理人才,无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应对紧急情况应对方面都得到了本质性的提高。对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行流程优化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下的一种修正,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实际应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优化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流程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流程
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流程,形成规范化的护理管理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合理安排护理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职责结构等,根据科室患者等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护理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对科室机型合理地布局,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再者,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安排专职的护理人才,以及各科室应加强交流,减少不必要的器材和护理人员的浪费。此外,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通过不定期地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或者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其进行培训,最终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规范护理流程,用科学的方法绘制流程图,并找出其存在的漏洞,及时地进行优化。
(二)建立优质的护理管理人才梯队
建立优质的护理管理人才梯队,首先要对护理管理人才进行选拔,并树立明确的梯队培养目标。接着,编制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的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工作权限、协调高校和绩效考核等部分。再者,构建护理管理人才核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有效的培养对策。此外,以岗位和人员层面的培训需求为依据,制定培训计划于课程设计,制定护理管理人员的长、中、短期的管理培训计划和课程。最后,并加强对护理管理人才能力和技术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如安排一批护理管理人才前往海外信息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能等。
(三)加强流程优化的信息化建设
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流程优化,应充分发挥相信技术的优势,促进护理流程更加优化。这要求对护理管理人才在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引领、掌握能力的要求较为严格。比如可以建立电子门诊信息系统,患者可通过挂号机选择医师,并根据LED屏幕显示的次序就诊灯。相关的护理人员应熟悉这些流程,通过引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就诊。医院可以定期地对一些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另外,医院可以定时召开关于护理管理人才的座谈会,对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进行交流。此外,医院可以每半年制定一次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流程优化应用比赛,设置一些奖项,来激发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的热情,优化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流程体系。
四、结语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学位;护理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02-0083-04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始于2002年,2006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截至2012年,共培养护理人才专科4100余名,本科1052名;2010年与国际接轨,成立国际护理学院,招收涉外护理方向本科生;2011年注重学术兴院,成立护理研究所;2012年获准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设置本科层次老年护理方向。护理学专业是医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历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自创办以来,学科成员高度重视其建设与发展,视其为“品牌”学科精心打造。目前校、院各级领导与护理同仁达成共识,重点建设老年护理学科,提升护理办学层次机不可待、时不再来。
一、开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2010年护理学已从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共同组成整个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学科,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朝阳产业”。因此,必须加大我校护理学科建设的力度,开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便培养出更多合格、专业化的高级护理人才,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健康服务的需要。
(二)符合国家人才需求
2003年教育部与卫生部发文“关于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建议”,要求随后5年输送100万毕业生;2005年卫生部颁布“中国护理事业5年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建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领域;2010年国家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我国千人口护士数0.993,医护比1:0.61,远低于国际水平1:2.7、发达国家1:8.5。卫生部要求医护比1:2,即护士缺口近300万;本科护士不到2%,硕士护士凤毛麟角。这些事件与数据表明国家急需大量高等护理人才。目前我省有7所院校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即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及我院,而具有硕士授予权的仅2所,即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远远不能满足地区对高端护理人才的需求。故必须提高我校护理学科培养的层次,开办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教育,以符合国家、地区对专业化高端护理人才的需求。
(三)跟上护理发展步伐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疾病治疗与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领域发展迅速,表现在护理实践不断拓展,护理内涵不断延伸,护理研究不断深入,护理教育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日益科学,护理角色日趋多元,不仅为护理提供者、计划者、管理者、协调者及健康教育者,未来还将增加促进健康和降低危害因素的角色。故必须加快我校护理学科建设的步伐,跟上护理学发展的脚步,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共谋发展,在预防保健、疾病评估与防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遵循专业教育规律
现代护理教育日新月异,完整的中专一大专一本科一硕士一博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师业务能力逐年提高,课程设置趋于完备。故我校必须明确护理学科建设的着力点,注重学科的应用性与前瞻性,体现专业实践性特色,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应与专业人才特点、护理服务对象相吻合,完善教育评估体系与模式,以遵循护理专业的教育规律,为申报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授权点奠定良好基础。
二、开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可行性
(一)首期建设老年护理方向切实可行
考虑护理学主要支撑的二级学科间体系的逻辑性、独立性、成熟度,结合护理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护理学科的14个二级学科,即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医护理学、人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心理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及军事护理学。综合上述情况,结合我校、院自身实际,特确定老年护理方向为首期建设的学科方向,因为该学科专业人才为国家、卫生部迫切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社会需求高、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的学科,是探求运用护理程序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早在1967年美国从事老年护理‘的执业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目前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1.8亿,所以,我国社会对老年服务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
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与人才就业岗位:一是老年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居家、托老所等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二是老年病人护理,综合医院老年病科、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三是老年人养老与临终关怀,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现有软、硬件条件保障其切实可行
梯队建设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人才资源与团队精神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优秀教师和督促、帮助现有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齐头并进;倡导献身教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关爱学生、引领未来的护理教师精神,在师德建设、教书育人上常抓不懈。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的护理学科现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位、师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如表1所示),3名省部级、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坛新秀;55岁以下占57.9%,专职教师中硕士以上占50.0%,所有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表明目前的软件条件已满足了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要求。
西安外事学院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案完备,措施得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已培养出的251名护理本科人才学位授予率为97.8%,一次性就业率98.1%,实习医院录用率颇高,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6项。教学特色鲜明,如省级精品课程“急救护理学”的急救技术双语教学、综合演练,老年护理学(养老院、干休所)、社区护理学(社区卫生院、医院)的社会实践教学,健康评估的小组合作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等。另外,构建了完整、多元、多层次的特色课堂实训和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的课堂实训、临床实际模拟与见习和临床护理生产实习3个组成部分,辅以课外科研、第二课堂、文体活动等,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创新意识,锻造学生创新能力,增进学生竞争能力,以适应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变革的需要。目前,教学硬件总价值达590.69万元,有4个省内最高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其中3个医院为护理硕士培养单位。护理学图书为2.3万余册,期刊32种。专业课的多媒体授课率已达到100%,等等,上述硬件条件已完全满足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的要求。
(三)校、院的学术氛围促使其切实可行
2012年10月,值西安外事学院创建20周年之际,学校履行大学学术职能,积极开展适合民办实际与特点的科研氛围愈来愈浓厚,学校启动3个重点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工程,投入100万元鼓励科学研究;医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质量工程建设,护理学科获批重点建设学科、科研项目5项,教学创新团队、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各项建设逐一展开,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日益剧增,校、院的大小学术育人环境促使了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切实可行。
三、愿景展望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事关培养一流创造性人才和参与国际竞争。护理研究生教育是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1992年开始护理学硕士教育,2010年设置专业学位,且国家要求专业学位培养占70%。故重点建设护理学科,开办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是学科同仁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
在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的今天,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水平护理人才的需求,结合教育部、卫生部对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人才的要求,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合格、高素质、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人才是我们的发展愿景。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
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
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
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
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
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结语
[关键词] 护理人才;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4-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医疗卫生服务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主要是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护理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大部分医院护士与床位的比例达不到1∶0.4这个最低设置,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卫生部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而在我国13亿人口中,护理人员的总量为142.6万,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8%,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护士与人口总数比例1∶200~400的要求差距甚远。护士紧缺不仅是小医院存在的问题,大医院同样存在着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对现阶段医院加快护理人才培养的一点见解。
1 高度重视
实行护理人才培训制度,是进一步强化医院管理,加快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与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对广大护理工作者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文化层次及综合能力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的资质会向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管理层过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将会更多地倾向于高素质护士,医院管理年以后高素质高层次护理人才将会全面取代原来只懂打针发药的功能性护理人员。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环境及创造良好条件。
2 统筹计划
实行护理人才培训制度后,护理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医院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实行统筹计划,确保各类专业护理人才及人才的数量能满足等级医院长期发展的资质需要,为此应做到:护理人才的资质范围要满足等级医院资质范围的需要;专科护理人才要满足医院的资质范围需要;护理人才数量要满足医院的规模发展的需要。根据以上几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的有效体制。
3 培养措施
一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建立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形成靠人才促进医院事业,靠事业造就人才的良好格局,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尊重老年,依靠中年,希望青年”的人才培养规划。二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引导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敢于冒尖、善于创新,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有成就、出成果,促医院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把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四新学习作为一项工作常抓不懈,要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护理人才交流。
4 组织考试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考核项目,对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实行重点考核和基本考核相结合。确立培养考试目标,一方面不属护理专业毕业的应严格限制参加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另一方面长期不在护理工作岗位上的护士,不应纳入护理人才培养范围,不作为护理人才培训考核对象。为此,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要统一安排,组织好有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综合培训考核,确保护理人才的高素质执业水平,保证医院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5 加强培训
鼓励参加高等护理自学考试,高等护理自学考试是护理学历教育和护理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和途径[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重视德育培训,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护理人才;加强素质培训,培养学以致用的全能型护理人才;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式”培训方法,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护理人才,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2],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护理人才。
6 强化管理
医院设专人全面负责“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等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护理人才管理,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使用、业绩考核等管理办法,彻底杜绝经专门培养后不在护理岗位或在护理岗位上工作却不能成为培养对象的现象,努力规范护理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医院医疗水平及医疗安全质量工作的提升。
7 讨论
护理学由一门简单、从属、辅助的学科逐渐发展为复杂、独立、整体的学科,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健康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满足于有病医病,还需要无病先防;不仅满足于单纯的医药治疗,还需要精心的护理治疗; 不仅满足于熟练的护理技术,更需要全身心的全面护理。因此,要全面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就必须解决因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护理服务行业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护理人员不仅是技术工作者,还是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健康人群提供服务和健康教育,这样仅靠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3],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护理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
实行执业护士轮训制度,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执业护士进行轮训人数寥寥无几,大部分护士毕业后只注重机械性工作,学习与实践脱节,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巩固不扎实,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大部分只局限于一些形式上的业务讲课及学术讲座,对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非常有限。这就标志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现代新型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护理人才。
医疗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医院要发展,培养护理人才至关重要。加快护理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是当前医院工作的迫切任务,应纳入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议程。
[参考文献]
[1]施月姗,李桂枝.论高等护理自学考试与护理人才培养[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01.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
【关键词】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型的公立医疗医院,集医疗服务、教学与科研于一身,承担了确保人民健康、培养新型人才、促进医疗为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行业市场化的强度在不断的提高,竞争也日益的激烈,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律在卫生行业里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成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人才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人才库,中间层次人才库,低层次人才库。如果一个企业想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一支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精英化的人才梯队,这就要求企业合理的从社会和企业内部不断的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能够定期对此群体进行评估和管理,提拔有潜力的职员,确保人适其职,人尽其才,最大力度的发挥作用。
1 创新人才观念,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密切结合
人才梯队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只有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潜力,才能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近几年,各大医院纷纷引进学科带头人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促进医院的发展。好的学科带头人有能力带领本科同事共同搞好医疗工作,同时具有较高的凝聚力,能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但引进人才时不要盲目的崇尚高学历,要考察其综合素质,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为我所用。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更新观念,破除用人的一些陈腐观点,树立全方位、多渠道培养造就人才的观点[1]。只知道引进人才而不培养人才的方针是失败的,医院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任何医院都要实施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各种长短期、外引内陪等计划培养适合自己医院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医院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重视海外归国人员的使用。留学归国人员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能够将其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应用到最新领域,拓宽研究渠道,逐步向高、精、尖迈进。增强对外交流,借鉴和引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这也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重要渠道。
2 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
医院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建设品牌医院,打造强势学科,创建名牌专科,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学学科建设要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患者的需求[2]。学科建设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是医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科建设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特色,还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与发展后劲,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需通过多元化途径来培养医学人才,需在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指导下不断推进。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团队,每个科室都是其小团队,各个科室及科室成员都应加强协作,顾全大局,提高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激励整个团队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奋斗,促进医院的技术创新,确保医院的稳步持续发展。
3 加强科研管理,构建人才选拔机制
科研管理一直是医院科研工作的有效保证。要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医院可以设立科研管理体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逐步得到完善。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坚持追求高学历、高水平、高业绩标准的同时,重视个人进步和潜质,重视医德医风。选拔之后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大力培养技术骨干和接班人,力争做到医疗技术过硬,科研能力精尖,教学水平上档次。此外,医院需制定相关的政策留住人才。比如环境激励,政策奖励,积极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给予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支持,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情感、待遇留住人才。日前某些医院人才流失的显现严重,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和财力,还有可能使医院的人才梯队出现断层现象,阻碍医院持续有效的发展。
4 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迄今,我国卫生系统还没有完全满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仍存在着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投入总量不足,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各级综合医院吸纳了包括社会优秀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在内的大部分的医疗物质资源的同时,承担着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社会卫生安全和社会主要的卫生服务等多项任务,是国家卫生政策的主要执行者[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国家逐步拓宽了医疗卫生的投资渠道,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引进日益增多,2008年国家卫生部领导陈竺、高强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提出了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方向: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具体措施是:①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改革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形成“预防保健在社区,疑难重症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提高医院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院已成为高竞争和高风险的经济实体,因此,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要在宏观上实现整个国家的优化调整,而且也要在微观上实现各卫生部门组成机构内部的重视[4]。人才培养也是提高医院竞争优势的关键,具有大批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保证。
5 存在的问题
重医轻护的现象始终存在。资料显示,全球平均医护比1998年已达到1:2.698;而我国医护比约为1:0.61,我国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许多国家基本保持在1:1以上。护理科研的经费较之其他学科少,护理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护理的继续教育得不到重视,使得护理事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护理工作不只是单纯的强调疾病的治疗护理,而是涵盖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要深入贯彻以为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剔除重医轻护倾向,重视护理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要求的护士与床位比例核定护理编制,在进修学习、职称聘任、福利待遇、薪酬设定等与临床医生一视同仁。对外聘护士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订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对护理人员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成才的渴望给予一定的支持,努力营造护理人才健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另外,重医疗轻管理医院没有特色专科,科研水平滞后,创新意识低,学术论文量多质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编制不合理,与绩效挂钩不紧密等问题仍都存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兴院”之路是医院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谁拥有了人才,谁拥有了创新,谁拥有了高科技,谁就赢得了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为了保证新形势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开拓视野,积极利用引进国内外的人力资源,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合理使用现有人才,力争建设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医院,保证医院的可持续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春香.加速人才培养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66.
[2] 钟焕清,陈海生,吉琳等.构建优势学科群体带动医院全面发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08512.
由于中医医院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学科建设迟缓,较临床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定位不准确,使得护理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定研究方向,构建学科平台,是中医医院护理建设和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总结
Abstract: Medical talents is the key to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concept, defin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and present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o improve hospital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promoting the hospi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医院;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hospital;core competitiveness;talent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319-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医院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已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标杆,是提升医院形象的保障,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体现。
1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1.1 医学人才培养的概念 医学人才是指在医学实践中,具有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遵循医学诊疗规律,并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创造价值而造福人类者。其具有晚熟性、实践性、专业性、创造性及协同性等特点。
医学人才培养是指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科研创新能力,以符合医疗岗位和医学发展的要求。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医学人才要有积极学习、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及时捕捉医学领域各种信息,掌握新技术、手段、方法,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循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
1.2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医院根据人才队伍现状,结合医院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并加以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估的全过程,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培养目标、为实现目标的实施内容、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培养方法。
医学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医院文化、人才价值观及人才发展思路的综合体现,是提升专科技术和学科建设的助推器,更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2]。
2 基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1 实施医学人才培养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是科技的载体。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依靠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才能展示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科学研究实力、教学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和业绩以及医院的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所以,医学人才培养是医院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2.2 实施医学人才培养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医院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体制,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医院发展,人才为本,只有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拘一格选人才,并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才能挖掘学科后备力量,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3 实施医学人才培养是稳定医务人员队伍的需要
医院的主体是医务人员队伍,是从事医疗、护理及辅助诊治的群体。实施医学人才培养,使他们在培训教育中得到个人素质提升,获得社会尊重,实现价值体现,更能稳定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3 构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医学的发展呼唤医学创新人才的出现,其关键是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的培养新模式[3]。为此,医院在如何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3.1 实施能级管理,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是一项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是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医疗改革模式。借鉴国外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成熟经验,医院从2004年8月在胸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三科室试点“主诊医生负责制”,于2009年全面推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共成立54个主诊医师负责制小组。主诊组原则上“因岗设人、以岗定责”,允许“高职低配、低职高配”,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按1:1:1(即1名主诊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构成。通过两轮全方位、全员性地双向选择,医院实现了病人选医生,医生对病人实施门诊、病房、手术一条龙全程负责的管理新模式。医院将主诊小组公示上墙,病人的选择、医疗服务质量和纠纷量与主诊组的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挂钩,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机制,既实现了患者选择医生的要求,又缩短了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自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以来,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院部、科主任、主诊医师三级医疗管理框架,最大限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学科发展。这项能级管理制度赋予主诊医师更多的质量管理权、技术把关权,培养了中青年医师的管理意识与能力。在医政管理指标上,医院药比、平均住院天数、医疗纠纷数等管理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上级部门或第三方组织的调查中,医院综合满意度均在98%以上,位居无锡市卫生系统前列。
3.2 凸显分级管理,推行护理垂直化管理 2009年,医院在全院推行了护理垂直化管理。将原有的块状型护理管理改革为条状型垂直化管理,即护理部全面负责全院护士的专业技能的辅导与评价、“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的强化与考核、岗位任用和调配的量度与统筹、绩效分配的量化与激励。院部成立了“人力资源调配委员会”、“护理临床质量与感染管理委员会”、“护理科教研管理与专业化培训委员会”三大专业发展委员会管理体制。科主任则侧重于对本部门护士的服务态度、劳动纪律等工作行为进行考评。
在护理队伍管理上,参照《江苏省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试行)》实行护士分级管理,将我院护士设定为临床一线护士和非临床一线护士二大类。临床一线护士根据实际工作、三基考核、科研论文、同事测评等分为临床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四级护士、五级护士五个等级,实施积分制滚动管理。各级护士按照岗位风险、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专科水平等因素确定分配方案,尽可能做到按岗取酬,按能取酬,体现不同层次护士的劳动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展“护士星级服务”活动,提倡星级化服务举措,通过动态的评星活动使全院护士人人有压力有动力,互相激励,互相促进。
推行护理垂直化管理后,凸显了专业化分级管理,护理规范执行更有力,有效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各科室以工作量定人,以工作量定绩效,有力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扶持重点人才,实施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为努力打造新一代名医雏形,医院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计划—“普仁青年学者”和“普仁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下达培养目标任务书,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学术水平、论文、科研、获奖、综合素质),明确量化指标,使培养对象明确周期内应达到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明确考核和奖惩。并通过临床实践、阅读文献、参加学术活动、专项讲座、外文学习、科研指导、论文写作等方式,以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其中对“普仁青年学者”对象实施“一对二”导师制,即院内、院外导师各1名;对“普仁医学人才”实行院内导师培养院内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对象的日常管理和指导,院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对象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培养对象因精力有限、工学矛盾及家庭原因等,出现畏难情绪,导致计划推进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一方面加强保障机制,实行政策倾斜,设立“青年科技发展基金”,制订基金项目申报、管理和资金使用办法,明确基金资助内容主要是临床应用研究、业务基础研究和部分软科学研究课题,将基金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团委,实行预算管理,由申报人按规定编制项目经费使用预算,经基金管理机构审查通过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对各培养对象共组情况实行双考制和动态管理[4],采取个人自评、科室测评和职能科室测评相结合的程序和方式,对表现突出、成果显著者给予实行年度和周期末双重奖励,对于业绩不明显者则实行淘汰和退出机制。
经过三年的严格培养,使培养对象成为素质优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人才,为创建医学专家队伍、形成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5]。
人才培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医院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要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施人才培养新举措,才能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斌,李捷玮,许苹等,谈医院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145-146.
[2]曹凌燕.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医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0,7.
[3]易利华.医院管理创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157).
【关键词】哈医护理;哈医护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112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23-0004―01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扩大了医疗市场的竞争。护理作为医院的一支主力军,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护理服务是医院吸引患者的一个亮点。医院的竞争,最终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医院要发展,护理服务是关键,而护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护士作为充实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如何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领导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护理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护理队伍的建设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哈萨克医传统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整个“哈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提高对“哈医”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直接涉及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效果。哈萨克医传统护理是哈萨克医学(以下简称哈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哈医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而指定的特色方法和技术。哈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始终伴随着护理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经验和大量成熟的护理经验和护理技术,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医传统护理理论体系。早在哈萨克医药志《奇帕格尔巴彦》中系统地论述了哈医传统护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禁忌及用药护理等内容。哈医传统护理技术在本地区已独具特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医药需求的特色护理。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总结具有民族医学优势的哈医传统护理方法和技术,加强哈医传统护理人才队伍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相关部门要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在现有的卫生学校哈萨克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哈医护理班,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哈医治疗的重要意义,哈医护理是哈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搞好哈医护理就是对临床哈医治疗的最大的帮助,为此培养高层次的哈医传统护理专业人才是必须的。
2.加快哈医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①加强各专科护士人才的培养,整体护理的内涵和病人对护理的期望,要求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临床医疗新技术的开展,也要求相配套的护理工作,所有这些都要求有专科护士来更好的来完成,我们应该尽快培养更多的专科护士,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②建立哈医护理学科培训系统,提高哈医护理专业水平。有计划的岗位培训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队伍。重点培养护理部管理人员、重点护理单元专业护士及哈医临床护理研究人员等。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实行终身教育制度,既是护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迫切要求。在地区各级哈医医院、哈医专病科室健全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为切实做好农牧区哈医护理技术人员临床实践进修工作,加强基层护理人员对哈医传统护理的认识,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掌握哈医传统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技巧,从而杜绝未经培训而盲目执行特色护理的现象,提高哈医护理人员在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使哈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逐步走向正规化、现代化。
4.有关部门应设立“哈医护理专业人才专项培训基金”,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哈医传护理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哈医护理教材的编写及哈医传统护理法收集整理、筛选等。
5.加强对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一批护理学科带头人,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人事局、卫生局、医学会牵头,委托新疆医学院校或著名医院举办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训班,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培训1-2名学科带头人。医疗机构从年度经营总收入中提取0.5~1的专款,建立本单位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基金,用于护理人员的年度培训和继续教育。
6.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效地激发护士的工作能动性,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缩短其工作的角色转换心理成熟过程,从而提高护理队伍整体水平。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利用医院灵活的机制克服人力资源方面的劣势,打破原有的职称界限,注重实际工作表现和能力,通过“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评选“骨干护士”、“护理标兵”等形式使护理梯队逐渐形成。
7.完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医院医护人员管理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招聘办法、管理办法、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奖罚规定、辞职、辞退标准、档案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