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3-06-04 08:38: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信市场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信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肺心病;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87-01

肺心病是由胸肺疾病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认识,现对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5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9~2010年收治的5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57~89岁,平均72岁,肺心病诊断符合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为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病程7~30年,大多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0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哮喘3例,支气管扩张1例。

1.2仪器日本光电ECG-9130P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美国BMS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

1.3方法本组病例行反复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2 结果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本组56例患者中,发生一种心律失常41例,占73.2%,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15例,占26.8%,共发生心律失常76例次。激动起源异常59例,占77.6%,激动传导异常17例,占22.4%。激动起源异常中,房性期前收缩44例、占74.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占1.7%,紊乱性的房性心动过速1例、占1.7%,房颤5例、占8.5%,室性期前收缩8例、占13.5%;激动传导异常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5例、占88.2%,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占11.8%。

3 讨论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逆性的、暂时性的,同一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从统计结果显示,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中,激动起源异常发生率最高;室上性者较室性多见;肺心病并发激动传导异常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1,2]。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肺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心肺功能衰竭程度、心肌损害、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药物影响等有关,其中低氧血症为主要因素。本组病例均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肺心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故心率大多增快,呈高基础心率状态,低氧血症还可刺激内源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兴奋,使儿茶酚胺释放,并作用于心肌及β-受体以及缺氧对心肌的动作电位异相除极加强易引起心律失常[2];低氧还可刺激机体内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窦房结、心房、心室的兴奋,导致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及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所以及时持续低流量给氧,改善通气,随时吸痰,是预防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由于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比较多见。但右束支传导阻滞并非肺心病所特有,右束支阻滞可以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由于肺心病致右心室肥大而牵拉右束支传导系统,也常发生阻滞[3]。从统计结果来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肺心病并发传导功能类心律失常中相对高于同类的其他心律失常。由于监测手段不同,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较大,Holter监测较常规心电图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是对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的价值更高。本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病例中,大多数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心律失常,且心律失常夜间多于白天,这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亢进、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痰堵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加重有关,为此做好肺心病患者夜间护理尤为重要[4]。

参考文献

[1] 黄荣,李会民.肺心病并发心率失常112例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25(6):106-107.

[2] 黄林锋,温文川,王玫,等.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河北医学杂志,2005,11(2):121.

篇2

超低价电脑:2008能否走红

2007年,超低价电脑席卷而来。英特尔推出3000元学生笔记本电脑,华硕的易PC亮相,全球最大UMPC(超便携电脑)提供商OQO公司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传统PC厂商的笔记本电脑大幅度降价,形成了一个低价笔记本电脑的热潮。2008年,是否有更多的厂商将加入超低价电脑战团?超低价电脑是否将在国内PC市场中形成一个新的细分领域?

低价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好手段。在电脑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后,电脑利润一路下滑,包括惠普、戴尔、联想等巨头在内的PC厂商都饱受利润和市场份额矛盾之苦。于是,超低价电脑就成了刺激市场的一个新的卖点。超低价笔记本电脑不仅满足了新兴市场的需求,也满足了成熟市场中的部分需求。基于此,PC厂商们也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个人消费产品品牌商。即使是低价电脑,仍然有自己的对应消费群体:易PC是学生、商务人士,OLPC是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它们代表的不仅是超低的价格,也是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和贴身打造。在消费者体验日益重要的今天,细分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因此,推行超低价电脑并不是打价格战。”胡小鹏说。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和超低价电脑的市场并不存在冲突,功能和美誉度则是人们看重低价电脑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国内市场上很多电脑的价格也很低,但是在配置和功能上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易PC尽管在欧美市场上大行其道,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和国内的消费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厂商要想在中国发展超低价电脑,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价格上,而是应在产品自身的性能上多下功夫。”

高性能计算:谁领?

赛迪顾问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多核及虚拟化平台的实施,导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增长较去年有所放缓,销量为42.3万台,同比增长16.1%;销售额达到79.3亿元,同比增长12.3%。赛迪顾问计算机产业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刘新认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电信以及电信增值业务高速发展而带动的对服务器需求的增长。同时,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市场的升温,网上银行及证券交易、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应急系统等新兴应用也为服务器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在市场竞争方面,2007年更加集中体现在对三、四级市场的争夺,同时,国外厂商对低端市场的侵袭,以及区域化渠道策略的实施,使国产厂商赖以生存的价格及渠道优势不复存在,整体市场表现出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多核、虚拟化技术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已使之成为新的诉求点,是厂商必须抓住的方向和机遇,而多核、虚拟化系统平台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更是厂商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赛迪顾问研究总监张涛表示,从集群、虚拟化,到新兴的云计算、Server Farm 2.0,高性能计算向着平民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像使用水电等资源一样方便、灵活地使用计算能力的美好蓝图,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伴随着这一突破,高性能计算将演变成为高效能服务。基于高速互联网的大规模复杂运算模型,可以让高性能计算实现自管理、自均衡、自修复、统一系统映像和实时监测,从而大幅度降低IT管理复杂性,并提升其可用性。这将让高性能计算走向易衡量、易管理、低应用、低价格,此前商业应用普及化的几大障碍也将得以被克服。

亚马逊弹性计算集群云服务(Amazon EC2),让小型企业可以以低廉的费用、实时按需地订购各种服务。一年来,此服务受到了用户的大力追捧。这一成功范例证明了高效能服务的商业普及价值。随着IBM、Google、微软、Sun、戴尔等各大巨头蜂拥而至,高性能计算借助向高效能服务的变形,加快其普及化进程将更加值得期待。

精彩观点

赛迪顾问计算机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胡小鹏

2008年,随着主流PC硬件的不断升级以及Vista自身不断成熟,Vista会逐渐替代XP,成为台式PC桌面操作系统的主流。双核处理器将全面普及,四核处理器市场比例会逐渐扩大。显示器市场上,22英寸宽屏将会成为主流。数字家庭与3C/4C融合概念进一步普及,台式PC的家庭数字娱乐中心作用将逐渐加强。虚拟化技术在桌面PC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广泛。

赛迪顾问计算机产业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刘新

2008年服务器市场增长将逐步放缓,销量增长预计将达到16.1%,销售额增长将达到11.8%。用户为了获得更加高效的虚拟化系统平台,将把产品向中高端迁移。

篇3

2007年,中国市场无疑成为全球计算机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在这里,不仅有已经耕耘了十年以上的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也有联想、Acer等具有中国血统的知名厂商。名次沉浮,新产品更新换代,热闹非凡的中国计算机产业不仅销售量节节攀升,在新技术推陈出新、渠道纷争、价值链整合等方面,也不断走向成熟。

2008年,数字家庭概念不断深化,什么才是PC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本土品牌在PC业不断整合的大潮下将如何生存?中国PC厂商能否更加深入国际市场?作为PC厂商,不管你是否期待2008年对这一切给出确切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不做出相应的改变,你将在变化的潮流中失去方向。

产业拉动力:上游技术有多重要

PC业的游戏规则正在逐渐改变。过去,控制着产业上游的英特尔和微软等厂商绝对是PC业游戏的控制者。谁拥有基于英特尔芯片和微软操作系统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这个领域内称霸。而现在,这些并非是PC厂商们的惟一选择。它们越来越发现,即使自己推迟对上游技术升级的响应时间,也不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传统的对市场产生拉动力的影响因素,其作用正在逐渐削弱,而另外一些新的因素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设计思维、产品创新等。随着用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分,PC也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配置。

“数字家庭与3C/4C融合概念进一步普及,台式PC的家庭数字娱乐中心作用将逐渐加强。虚拟化技术在桌面PC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节能技术、健康环保工艺、散热设计、细节设计等特色技术将被大量采用。”赛迪顾问计算机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胡小鹏认为,与此同时,用户的话语权也将随之加大,他们不再是盲目依赖技术的跟随者,而是用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主宰市场。3C融合改变了PC的形态,增加了PC的功能,从另一个角度推动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数字家庭的发展趋势让PC不再是单纯的PC。同时,也不仅是PC厂商才能涉足这个领域。从英特尔的欢跃技术,到AMD的Live,上游厂商在积极行动;长虹、海尔等家电厂商也着手研发数字娱乐设备;广东省于2006年年底启动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数字家庭计划之门。

“产业链由上下游厂商共同组成,它们共同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在3C融合日益发展的今天,仅凭上游厂商拉动是不够的。PC业发展到现在,上游技术提供商、中游PC厂商和下游的终端渠道商等缺一不可,它们必须共同发力,才能推动产业的进步。”胡小鹏说。

并且,他认为,数字家庭技术标准在2008年将逐渐趋于成熟。实际上,3C融合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娱乐、通信、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都包括在内。现在,我国的数字家庭产品多数都集中在其娱乐功能的开发上,这仅仅是3C融合的第一阶段。“随着3C融合带来的产业效应爆发,不管是家电、IT还是通信厂商,都试图融入更多的功能,以求达到更完整的形态。”胡小鹏总结道。

整合:未来是否还将继续

近年来,全球PC业厂商座次频频变更。2006年惠普超越戴尔,夺得全球PC业头把交椅之后,2007年,联想和Acer又就全球排名第三的头衔争个不休。而就在这些巨头名次更迭的同时,Gateway、Packart Bell等被收购的消息又接踵而至。PC业出现了大整合的趋势。目前,在全球市场上,排名前五的大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了50%以上。那么,2008年,这种情况是否将继续?国内的中小厂商们又将何去何从?

“2008年,PC业整合的趋势将继续。”胡小鹏说。随着行业垄断格局的逐步形成,销售渠道的竞争也将日益白热化。这时,一部分规模效益不复存在但又具备良好销售渠道的企业将成为大型厂商的并购目标,行业的整合将不可避免。素来以直销模式著称的戴尔也在2007年开始通过零售渠道销售PC。2007年10月30日,戴尔CEO迈克•戴尔表示,公司今后将开展更多收购,规模也将大于戴尔之前所进行的并购。

篇4

【关键词】右心室梗死;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31-01

头胸导联心电图,作为国内近30年来新兴的体表心电图技术[1],在体表心电图方面相对于常规导联的优势。右心室心肌梗死越来越受到重视。右胸导联ST段抬高诊断右室梗死,因持续时间短,变化快,有一定局限性。且右胸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此右室梗死容易被漏诊,为了提高右室梗死的诊断率。本文分析了右室梗死时常规心电图变化对右心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住院急性心梗(下壁、后壁并右室梗死)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8-82岁,平均64.75±9.50岁。全部患者均有典型胸痛发作史、典型心电图改变及典型的心肌酶学(CPK、SGOT、LDH及同功酶)动态变化。

2方法:所有病例入院后即进行心电监护,即刻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合并下壁及正后壁心梗病例加作背部V7、V8、V9导联以及右胸导联V3R-V5R。并在72小时内每4小时描记心电图一次,第4-7天每天描记心电图一次并监测血清心肌酶至正常。心电图描记纸速为25mm/S。ST段抬高 ≥0.1mv时,才列入分析。每次记录各导联均在统一固定位置(病人入院时在胸前做出标记)。以J点后40ms计算测量ST段偏移值,测定3个心动的ST段偏移的平均值为该导联ST段偏移值。ST Ⅲ/Ⅱ>1 比值,ST V2下移/STavF抬高比值的测量,均以ST段抬高最明显的一份心电图为准,以T-P段为基线,并计算ST V2下移/ST avF抬高比值。I avL V2-V4有无镜像MI图形。V3R-V5R导联ST段抬高≥0.1mv,持续48小时,并出现坏死性Q波。

3结果:右室梗死ST段Ⅲ/Ⅱ>1,共18例,达90%,ST V2下移/STavF抬高的比值≤50%,共16例,达80%,V3R-V5R导联ST段抬高≥0.1mv,共17例,达85%。以上综合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26%、80.06%。镜像梗死图形I avL V2 V3的演变过程,期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5.25%、97.05%。

讨论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的区域特性,右心室梗死还可以是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左心室梗死的延伸,绝大多数与左心室梗死并存。多年来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报告表明,除大面积左心室、间隔心肌梗死常见外,右心室心肌受累发生率显著增高是其又一特征[2]。右室梗死的临床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很难发现单纯右室梗死,常合并急性下壁、正后壁心梗。常以下壁心梗图形为基础,个别图形为下侧壁或前间壁梗死。目前有许多研究证明,右胸导联对右室梗死有诊断价值。在已报告的V4R导联ST段抬高,其敏感性70-93%,特异性77-100%。右胸导联ST段抬高,在右室梗死心电图中有重大价值。最近发现正常人右胸导联ST段可抬高0.04-0.06mv,故提出ST段抬高≥0.1mv作为异常标准更佳。V4R导联,ST段抬高≥0.1mv,反映右室心肌损害>25%或损害达到右室游离壁外侧缘。本文观察结果ST V3R-V4R抬高≥0.1mv,提示右冠脉近端阻塞。此项诊断右室梗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1%,与之基本相符。右心室梗死有其自己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V3R V4R导联ST段抬高>0.1mv,呈弓背向上或呈单向曲线,其抬高出现的时间早,持续时间短,常呈一过性,多数在几小时至一天,而后出现坏死性Q波是诊断右室梗死的可靠依据。

根据解剖位置常规导联,Ⅱ Ⅲ 导联显示心室下壁电活动,Ⅲ指向右室下壁,Ⅱ指向左室下壁。因此当右室梗死时,使梗死性ST向量投影于Ⅲ导联幅度大于Ⅱ导联,即STⅢ/Ⅱ>1。

在急性下心壁心梗时,若同时伴有右室梗死,损伤性ST向量指向右胸导联,此时部分抵消即减轻了下壁梗死造成的V2 V3等镜像ST段下移程度,从而使ST V2下移/STavF抬高的比值≤50%。另外,I avL V2 V3导联分别背向右室侧下壁和侧后壁,故使其产生镜像梗死图形。以上常规导联心电图的改变,可以辅助诊断右室梗死。本文结果STⅢ/Ⅱ>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92.85%。 ST V2下移/STavF抬高的比值≤5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4.28%、78.57%。以及镜像梗死图像演变,I avL V2 V3其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5.25%、97.05%。与文献报道接近。胸前导联V4-V6可出现病理性Q波,V1导联的ST段抬高,而V2导联的ST段压低,此种不协调表现对右室梗死的诊断有价值。因此,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补充标准而提高综合诊断的标准性。右室梗死时心律失常多以房室传导阻塞等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为其特征,发生率为48%。其严重程度与梗死程度一致,所以对临床较严重的心律失常者,特别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年龄40岁以上,伴有酷似心肌梗死临床表现,而常规心电图无异常,应尽可能加做V3R-V6R以免延误右室梗死的诊断。右室梗死者少数可出现房颤,偶发室性早搏等。治疗上给予梗死的一般治疗外,对右室衰竭优势的右室梗死并发低排血量或休克者应注重大量输液,适量应用抗凝剂。另外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出现较早,持续时间长,记录简便,不易漏诊的优点,综合右胸导联,可减少对右室导联梗死的漏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失常;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该病主要是在因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原本非常光滑的动脉内膜上依附了大量的脂质沉着,而这些脂类物质在动脉内膜上大量堆积,最终形成白色的斑块[1]。由于斑块的不断积累,致使动脉腔日渐狭窄,最终使得血流受到影响,导致心脏运行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故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甚至还可发生猝死。加强临床诊断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关键,故在本次研究中,结合我院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旨在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患者中选取74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41~84岁,中位年龄为(56.27±9.38)岁;其中19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55例为心绞痛;患者病程0.1~18年,平均病程为(2.2±1.1)年。

1.2诊断方法

1.2.1常规心电图为了使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两种监测方法的误差得到控制,在研究中,在运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随机选取某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以免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导致监测误差。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时,应提供一个安静的监测环境,取仰卧位,将全身完全放松,运用V2.0心电图工作站对患者进行监测,同时采用12导联对患者进行同步描记,纸速为25mm/s,增益为10mm/mv。

1.2.2动态心电图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时,应当叮嘱患者提前3d停止服用药物。并运用TCL4000(Z.2.0)Version5.30.00连续对患者进行24h的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对心电的信号进行记录,同时注意患者在监测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对监测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再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人工校正。

2结果

2.1对比两种监测结果 本次研究通过运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法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法,对心电图进行检测,根据两组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常规心电图中,39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35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阳性率为52.70%,而动态心电图中,46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28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阳性率为62.16%;两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对比存在差异,P

2.2两种心电图具体检测结果对比 通过实施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监测,根据表1来看,对其具体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中,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明显比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更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截至目前为止,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冠脉造影术和冠脉CTA是该病的金标准,在该病的诊断中能够较为准确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显示。但这两种诊断方法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其创伤性也使得不少患者无法接受。而在心电图的临床检测中,其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并且具有无创伤性、反复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可以说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2]。

常规心电图是一种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其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常方便而且简单,但该技术仅能够对较小时段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观察记录,无法长时间对其进行检测。而24h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动态监测的诊断方法,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针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最为关键。该技术通过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次数、种类以及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并且该技术还能够对患者的活动量、体态以及症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由于动态心电图的该项特点,使其不仅能够用于患者的临床诊断,同时还可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案,这在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和远期存活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因素,使得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中纷纷指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更加适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断[3]。

在本次研究中,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分别运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根据结果来看,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均较之常规心电图检测更为显著,P

参考文献:

[1]董竞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319-320.

篇6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在临床上又被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不合理膳食、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肥胖等,在临床上表现为乏力、胸痛、惊恐、心前区不适以及发热等症状,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群体[1]。当前临床上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时,心电图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动态心电图可以在24h内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连续记录,相比较常规心电图而言,能够使非持续性冠心病的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运用在短暂性心肌缺血、一过性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为(54.3±12.3)岁,其中35例为心绞痛,44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29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1.2方法

1.2.1常规心电图检查 在保持安静的状态下,指导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保持愉悦的心情,按照常规方法,运用12导联连续描记,在心电记录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纸速,通常为25mm/s,检查的过程中,使GCG基线保持平稳状态,不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图像质量清晰。一般在对缺血性ST-T改变进行诊断时,参照标准为:ST段水平下降0.05mV且T波比同导联R波1/10低。

1.2.2动态心电图检查 运用24h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模拟V5、V3、V1导联对12通道的24h心电信号进行记录,分析数据信息后,再进行回放确认,最后通过人工矫正。通常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标准为:①ST段在等电位基线为标准的情况下,呈现出下降型或者水平型,并且下降幅度>0.1mV;②持续下移时间>1mms;③心肌缺血连续发作2次,时间间隔均>1mms,并且ST段测量点为80ms。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以P

2 结果

2.1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相比较常规心电图而言,动态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种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室性早搏成对等检出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比较简单和安全的一种人体心脏电活动检查方法。有研究表明,虽然一些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明显的狭窄和病变,但是在安静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心脏的正常血流量,不容易发生心肌缺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3]。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后,发生猝死的风险较高,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影响局部心电的稳定性,使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50.63%患者呈阴性表现,说明常规心电图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原因主要与病变血管的血流量发生变化有关,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患者没有出现心绞痛症状,病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呈阴性[5]。动态心电图可以对日常生活中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频率、与猝死关系以及缺血程度等进行连续观察和监测,并且对比分析患者的生活日志,对心肌血供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明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用药指导[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室性早搏成对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检出率,说明给予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极其重要。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时,相比较常规心电图而言,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可以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游梅.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152-153.

[2]靳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7:176-177.

[3]李博.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28:141-142.

[4]刘海燕.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113-114.

篇7

    关键词:基础电信 竞争 策略 趋势

    随着电信业的重组,我国电信业将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市场竞争会出现新的特点。这次电信行业的整合,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预期效果及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显然现在还不能做出断论。基于此,对我国基础电信市场以往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重组后的电信市场竞争提供借鉴,对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的特点

    (一)同质化竞争为主

    我国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特征是同质化,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同质化,都是面对电信整体市场;竞争手段同质化,价格战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由于历史原因,除通信法规的限制外(不同通信公司,业务种类有所限制),电信运营商在服务对象、服务种类、竞争手段等方面大同小异。由于经营许可的限制所造成的通信技术差异,被相互进入和替代所模糊,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利用2.5G、3G技术进入互联网市场;其他电信运营商,通过IP电话进入固定长途通信市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价格竞争激烈

    各种通信业务市场以同质竞争为主,各电信运营商的营销重点是以资费下降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特别是争夺低端用户市场,主要集中在价格战上。在电信业务领域,一直以来都以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电信市场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不正当竞争

    任何市场竞争应当遵守规则,但现在的电信市场竞争夹杂着许多不正当竞争内容。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在广告宣传上,内容虚假或含有诋毁竞争对手的内容;在业务推广上,采用不正当手段挖走竞争对手的用户;在互联互通上,人为设置技术障碍;在通信建设上,阻挠竞争对手的工程;在通信资费上,大打违规的价格战。

    电信市场竞争主体的变化

    电信技术的进步促进电信业务全球化,这又促进形成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随着电信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主体范围越来越广泛,趋于全球竞争。

    首先,除了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铁路、能源、电力等部门也加入电信市场竞争。其次,以前许多运营商一直希望能提供集固定、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于一身的“三合一”业务,如今“四合一”服务(即在“三合一”的基础上加上无线服务)也具有了现实的发展基础。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更多领域的运营商开始参与到融合服务的队伍中,其中包括固网运营商、无线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尽管其间有管制的因素,同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领域的运营商都有机会开展这种“四合一”的服务,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白热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融合类服务将为运营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发展趋势,这将促使更多的行业有机会参与电信业务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逐步开放,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电信企业利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也将进入我国通信市场,参与通信市场竞争。

    电信市场竞争趋势

    近年来,我国电信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引起了运营商、消费者、监管部门和国外投资者的共同关注。运营商们一方面痛恨价格战,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以降低价格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电信收入结构表明,新增利润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成本的降低。过量的价格战,导致通信企业增量不增收,每客户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客户平均收入)值迅速下降。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很明显,高端用户越多,ARPU越高。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RP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投资者不仅看企业现在的盈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ARP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更好的投资价值。

    恶性价格战,不符合国家通信发展规划,随着3G时代到来,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将由目前的价格竞争,转化为差异化服务、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

    (一)通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竞争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产品丰富、消费需求多元的时代,消费决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发展。电信市场竞争重点将转向细分市场,要求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战略,以此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各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其核心价值相同,所不同的是性能和质量的优劣,市场竞争重点体现在差异化的产品上。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目前移动和固定通话业务发展相对成熟,运营商们为了提高ARPU值,纷纷致力于开发电信增值业务,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各运营商试图不断开发新的电信增值业务,从而使产品差异化竞争,成为电信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如韩国SK电讯公司,在进行市场细分时,以5岁为一个客户群进行业务设计,从18岁以下到60岁的客户都有专属的业务。其中Nemo项目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地铁票,也可在指定餐厅、百货公司刷卡消费,费用与手机账单合并计算。SK电讯公司在推出此业务的一年时间内,客户就发展到300万,占韩国移动客户总数的近10%。可见,通信业的竞争已开始由网络技术、价格竞争,逐步演变为差异化服务竞争,这是通信市场竞争发展趋势。    

    (二)通信市场品牌竞争

    品牌要完全摆脱价格战的阴影。目前电信运营商在品牌战略方面,还是以资费要素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新的品牌就是一个新的资费套餐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不会产生溢价,反而成了价格竞争的精美包装,目前,公认比较成功的“动感地带”品牌,也没有脱离价格的影子。未来电信市场的品牌竞争,就是要通过建立强势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摆脱价格战影子,让通信品牌给企业带来品牌溢价。如韩国SKT是品牌经营的典型,SKT的资费在韩国三大运营商中最高,但是,其用户流失率很低,这得益于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运作要处于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电信企业的品牌分为企业品牌、客户品牌和业务品牌。运营商的品牌运作,目前更多放在战术层面上,宣传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品牌上,目的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运营商的品牌运作应当着眼于长期的品牌建设,重点是企业品牌建设。战略意义上的品牌,不是推出多少种业务品牌,因为业务品牌会随着业务的升级换代消失,而企业品牌可以长存。

    品牌要体现独特个性。在市场品牌竞争中,各个运营商的客户品牌,其目标用户群应该互相避开。业务品牌内涵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名称”和“品牌内涵”两手抓。运营商打造品牌,进行新业务宣传,既要强调品牌名称,还要增加用户体验传达品牌内涵。如中国联通公司品牌图标是中国结,其品牌内涵是情感沟通。

    可见,品牌战略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通信运营商要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品牌领先战略,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但是,电信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这是通信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通信渠道竞争

    渠道是宣传业务、发展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渠道的优劣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电信运营商渠道竞争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改造自有营业厅。电信运营商的自有营业厅承担了对全部渠道体系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我国现有主要运营商均有自有营业厅体系,这些营业厅除销售之外,还承担了客户服务功能,在视觉信息传播、市场信息采集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对现有营业厅进行VMD(可视化营销策略)的改造。我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种类多,结构复杂,因此运营商需要付出大量的营销努力以构建品牌忠诚。业务设计和资费吸引,只是用户造访店面的必要条件,而VMD则是促成这一行为的关键。VMD不仅仅是华丽的橱窗与装修,更重要的,它是渠道,是促销体系,是差异化营销战略体系,能够提高营业厅和产品形象,营造令人愉快的店内气氛,并能提高销售效率。

    体系改造。体系渠道占据了目前销售体系的最大比重,它们数目众多,且在形式、规模、紧密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渠道的所有权不在通信运营商。商和运营商之间是一种供销合作关系,经济利益决定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运营商需要通过这一类渠道,增强渠道竞争力。商通过业务获取销售收入。商行为是否规范取决于商的素质。素质较差的商,甚至不惜在电信业务上降低价格,其目的促进终端销售业务增长,这样可能导致通信价格体系混乱,损害电信运营商的声誉。

    另外,数据业务种类繁多,变化速度快,结构和功能复杂,不易被用户理解,用户要求提供服务咨询活动,这是产品延伸价值,即服务价值。为此,要求对以销售为主的渠道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造,并转化到销售和服务并重的经营形式。

篇8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65-01

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患者不管其基础病因是什么,都会出现各类心律失常,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中,又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且危害大。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复杂类型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又与心衰患者的猝死发生密切相关[1]。本文通过对119例心衰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了解心功能损害而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间的关系,并对其中5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意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衰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各级心功能不全的预后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 对象 2005年1月~2007年1月年间已确诊住院心衰患者119例,男65例,女54例:年龄17~86(平均52.3±5.3)岁。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9(15.9%),Ⅱ级51例(42 .8%),Ⅲ级29例(24.2%),Ⅳ级20例(17.6%)。此外其它基础疾病均已确诊:冠心病49例(41.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9例(24.3%),风湿性心脏病4例(3.5%)扩张型心肌病25例(21%),其它心脏病12例(10 %)。

1. 2 动态心电图监测 采用美国HP Explyder动态心电图记录仪,、选择模拟MLⅡ,CMV1,CMV5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激光打印结果。心电图分析由计算机处理后专人修改分析,最后取得完整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受检者自行记录一日内活动及不适症状。

1.3 超声心动图测量 采用GEsystam FIVE超声心动图仪,磁头频率25MHz,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用M超测量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内径,以男性左室舒张末内径≤5.5mm、女性≤50mm者为正常组。

1.4 随访 对54例患者连续跟踪1~3年,其主要方式为定期门诊、电话联系,部分患者反复多次住院。每月登记患者生存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包分析,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比较采用以ρ

2 结果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提供的是24小时内各种负荷状态下心脏情况,作为一种长程、动态记录心电图的技术,信息量比普通心电图扩大了2000倍以上[3],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现率有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取代的重要临床意义。

早搏在人群中发病是普遍的。正常人可因交感神经及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活动性强,引起正常蒲肯野氏纤维自律性增强并发生舒张期自动除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就形成室性早搏[4]。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外,还有与机械功能恶化相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不仅可以发生折返,而且可以发生触发活动及自律性异常。

通过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对病人病情的估计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龙,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3)35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