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8篇

时间:2023-06-04 08:38: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1

首先是社会方面。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幼儿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专业化已成为必然,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中职学校当务之急。而幼儿教师口语作为中职幼儿师范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语言,是幼儿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是专门研究和探讨幼儿教师口语运用技巧和方法的课程。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地方方言、生理条件、社会语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是否符合本地区学生特点,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策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因此,调查与分析当前的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幼儿师范专业教学课堂策略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在教师方面。目前,我们还没有摸索出一套真正有效的合适中等职业教育的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只好沿用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注重的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最终评价,是不适合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的课堂教学。而幼儿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展示幼儿教师言语行为规范、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师方面需要一批具有较高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第三是教材方面。目前在全区中等幼儿师范专业甚至全国,都没有统一适合的教材。学校基本是参照其他中职学校或者由任课教师自主征订,而没有统一征订,这对本校教师和各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交流造成很大的困难。最后一点是学生方面。中职学校,特别是市、县级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方言是他们的母语,受方言影响,口语教学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我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情况更为复杂。因此,我校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方言情况是很严重的。面对这样的现状,该如何提高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的课堂教学策略呢?

二、提高中职幼儿师范专业课堂教学策略

(一)增加实践教学

以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把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内容分为普通话阅读模块、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三大部分,其中把实践重点放在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为了达到训练学生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目的,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中有个内容是讲故事,为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下载一些儿童故事演讲比赛的视频,引出课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别人是怎样做的,让学生讨论讲故事的要领,然后在班里开展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兴趣。

(二)选择使用的教材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口语课缺少兴趣。例如他们在公共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地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味重、普通话水平较低。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若只是简单地介绍课本内容,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各种训练。笔者在关于教材的使用上,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但使用的方式和角度则按自己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资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自己编写一部分教材。例如,对于讲故事训练这一内容,在课堂上笔者除了给学生训练课本所给的内容以外,还从网上寻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故事,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上台进行表演。

(三)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幼儿师范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进行操作实践。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故事训练这一内容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3—5人,每组选择一则幼儿故事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要求每组要有必要的教具(如,图片、视频、头饰等),这就给了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组织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听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改变传统教师传递知识的单一模式,丰富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想象空间,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使自己的口语水平尽量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标准,给幼儿提供更标准的学习榜样。因此,作为一名准幼儿园教师应尽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使言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圆润清晰,自然流畅,语速适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要让学生善于运用停顿、快慢、高低、重音、必要的重复等增强言语的表达效果。另外,学生平时训练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练,符合逻辑,注意表达的形象生动。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小学课堂;高效教学;实施策略

一、基于校情分析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我校地处从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城乡结合区域的子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充分研究学生

我校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学生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我们深知,只有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教学预设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尊重文本,接受文本,确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我们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传授,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训练;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则是隐性的,它们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同时又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没有过程也形成不了技能。因而,落实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优化教学策略

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1.激发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作为教育先行者应在原有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2.用好教材,拓展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不但积极主动地选择教材内的教学资源,还要自主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用好教材呢?

首先是尊重教材。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其次是理解教材。我们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r,着重在开发习题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第三是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我们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从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的反思这五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如何解决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6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对话式教学模式开始广泛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氛围,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数学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策略。

一、构建平等的对话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课堂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平等的对话氛围,给每位学生都留出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学生都愿意开口,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在以前讲解本节课内容时,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平面图,然后照本宣科,将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告诉学生,并告诉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两者的区别。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尝试对话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对话式教学这一方法让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游乐园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而成的大门,长方形的游乐场,长方形的石凳、跷跷板,正方形的石桌等。通过观看这一场景,让学生找出这一场景中出现了哪几种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平面图。多媒体的导入,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要营造对话氛围,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这两者的不同。这样,便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本节课的知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不断探索,构建对话式课堂

所谓对话式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两者能够真正在心灵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因此,必须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对话教学。同时,在开展对话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完成深层次的对话。比如“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平时在超市中的购物情境,将学生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兴趣激发出来。借助这一情境,学生能快速地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同时也愿意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数学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为此,教师要抓住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巧用问题,推动对话式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教师要通过问题来开展对话,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构建平等对话的机会,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比如“平移和旋转”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构建这样一个对话式课堂:同学们都去过商场和游乐园吗?当我们进入到商场的时候,我们会坐扶梯上下楼,请同学们想一想扶梯做的是什么运动呢?另外,同学们在游乐园中是否玩过旋转木马和过山车呢?那么旋转木马和过山车又是做什么运动呢?当教师将这些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不要着急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是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中获得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通过讨论这一方式,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后进生,他们也愿意与其他学生交流自身的想法。所以,可以将这样的课堂认为是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育这一词诠释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如果教育不合适,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成长。那么,数学学科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数学学科的教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所谓数学素养,是指利用数学思维来将数学问题、生活问题解决掉。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发现每位学生的思维准确性与速度都存在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将布鲁姆目标三类作为出发点,巧妙地划分课堂教学并观察学生的变化,以此来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话式教学模式凭借其自身的优点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话式教学能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营造对话氛围,引导学生完成与教师、与课本的对话,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马鸣霄(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王昊(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3-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53-03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更加青睐于复合型创新人才,这为高校教育指引了新的改革方向。与此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得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以“3G通信技术”课程为背景,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探索一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接受式学习习惯,在丰富和扩展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本科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直以来在教学模式上多遵循着“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总结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即以“教”为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等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相对薄弱,在创新性思维上相对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在合作和沟通等能力上表现不足,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健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2.研究性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研究性教学模式遵循“项目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检查评价―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项目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通过教师课内外引导,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锻炼团体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实现知识传授的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学生传递系统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2]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3G通信技术”课程为背景在课堂上引进研究性教学策略。

1.整合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原理复杂且实践性强,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够合理地整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授课之前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掌握课程的系统体系、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教材选择上,要参考多本相关技术教材,结合本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技能的要求情况,遵循“宽基础、浅理论、重应用、和需求”的原则进行教材的选取。[3]在基础知识上,以可理解为度,选择能覆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在理论知识上,不苛求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证明,注重关键技术,删除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在技术需求上,以实际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从基础教学、应用技术、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去除陈旧的内容,添加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简化并精讲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应用性和体验性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性、系统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技术的体验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视频、音效、动画、PPT等方式直观展现相关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还可以展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软件、硬件实物等辅助工具和设备演示系统工作流程、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分析系统仿真结果等,使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或硬件等辅助设备体验设计过程,在学生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软硬件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的融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讲解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技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种以上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视频播放、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等。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各种教学手段占用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演示与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黑板板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重视和把握;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与实现,加深学生对于系统设计的直观认识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融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由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来。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讲课形式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与把握。

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讨论发、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针对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过程中巩固、发现和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通过演示法,以实物、软件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发展、原理、设计实现等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通过练习法,加强、巩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设置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收集、知识体系的整理、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现、项目设计的描述与总结等,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将会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会有新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通过预留思考题等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相互探讨、论坛访问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测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有效判断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教学效果的时测性检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调节课堂节奏。

为了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人从头讲到尾的“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保障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开始上课的前5~10分钟内可以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对讲授的新内容、新知识点、新难点等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不懂与模糊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下课前5~10分钟内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知识要点,有侧重地加强不理解内容的总结和简要说明,并针对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出现的不理解、不确定等模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穿插软件或硬件演示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师生活动、学生操作等过程,查看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讲解和解决不懂的难点问题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应用和相关软硬件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高效传输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1.转变了教学思想,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缺少互动;教材内容单一,照本宣讲,内容枯燥乏味;互动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节奏掌握不均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所有的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备受关注的主体,一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运行都遵循“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设计经验,纠正错误认识,提升认知高度,拓展知识体系。

2.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上所有行为的设计和实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因此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人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心随身动,神随心动,愿意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流失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转变了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以及项目驱动法的引入,转变了学生长期以来的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单一的个人独自学习与思考,而且能和团队里的其他同学共同协作,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互相探索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度,加深了学生知识的探究深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

4.加强了课堂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授课前通过策划制订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直击疑难问题,并进行精讲和点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本着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态度,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知识讲到又使学生掌握,从而加强了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四、总结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多种教学思想和手段相融合。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了解学生对于讲授内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以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为度,通过有效地调整课堂内容和频率,有针对性地分析疑点问题,精讲技术难点,点拨疑难问题,解决技术疑问。通过互问互答,共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质,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沟通及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等能力,有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

篇5

关键词:职校;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57-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课堂高效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建高效氛围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自然而然也会喜欢他的课。教师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要多关心学生,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心理学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上课时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比如精彩的导入、教唱英文歌曲、小游戏、师生快乐互动以及幽默等,还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Wonderful、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Would you please。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其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会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前准备,明确目标任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而且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要吃透两头,兼顾教材和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材知识结构,准确把握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升华,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再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并且写出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和导学案等。除教材外,教师还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资源,并把它们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拉近英语与生活的距离。另外,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其次,巧用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学习。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下面,介绍几种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第一,直观教学法。实物、挂图、模型、幻灯片和简笔画等形象直观,可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做中学”,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情境教学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或文化背景,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第四,听说法。播放听力材料,内容可以是课文、小故事、情境对话甚至是英文歌曲等,听过之后再进行模仿训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第五,讲授法。向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是必要的,但讲授法并不是死板、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并和其他的教法相结合。第六,角色表演法。教材里的对话大多是很好的角色表演的范文,如果能够将其改编成小品、相声,或者把词语、句子放在生动的短篇戏剧中,让学生role-play,必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七,小组合作法。pair work、group work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往往要带上一堆教学挂图,还要写上几大黑板。结果往往是老师汗流浃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提升课堂效率的福音。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动画于一体,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编写课件,为学生动态地展示所讲内容。而且,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很快,可以随时调出所需的资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容易地理解某些较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内容。所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高密度、大信息量地进行知识传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

五、结束语

教而无效,学而无获,在时间和精力上对职校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开展有效教学,促进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完美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还需要职校英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管锡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6

堂教学中贯彻好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教学中的难点。要想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

师应该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提出了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遍观初中生物新教材,寓教于乐,激发

了学生学习兴趣;匠心独运,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耳目一新,激发了师生的合作热情,有利于教师教

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支撑

,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以下是笔者从课堂教

学策略的探索上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

性呈正比关系。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具有直观形象、鲜明性的特点,而且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如果能较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

法,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与初中生物学相比,高中生

物学已经明显不那么具有可触摸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初中阶段有所减退,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

材,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学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

演示实验:将一新鲜枝条的下端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茎的纵切面呈红色,从而直观的让

学生意识到"植物体内的水可以往高处流",这样就自然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

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

中生物新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以激发和维

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的问题日益增

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现实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的讨论

,不仅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所学知识与社会

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起到了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

1、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每节课开始的时候,通过巧妙的导入,往

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很自然的接受新内容

。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征、心理需求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温故知新导入、创设问题

导入、图画导入、事例导入、讨论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始环节。

2、寓教于乐,使和谐、快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学生信任、热爱教师,才能对学习感兴趣。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产生不断上进的有效动因。反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情感,降低学习的动力和情趣,产生厌学和对抗情绪。

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

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室气氛,必须要有下列行为:理解

学生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即满意的、快乐的、或是对教师和其他课堂内的事情不满

意和不快乐的。对学生要使用"答得好"、"对"、"不错"、"这样好"、"试试看"、"说下去"这些使课堂气氛

缓和或产生欢乐的语言。接纳来自学生的意见、建议,把学生的思想整理后再重述出来。

3、用好学案,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阶段,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

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用好学案,练习到位,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必要的。练习题要

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选择,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

。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通过课堂上

同学展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矫正。

第三、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

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

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

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

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

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

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

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

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

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

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综合优化,即自由选择合作的对象,可以按性别分组,可以按学生能力分组,也可

以按选择的相同的学习方法分组,组长也由小组成员轮流做。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十分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结束的小组,

要进行必要的扩充思维训练,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要及时点拨,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尽量

做到防止时间空耗。

第四、讲究"授之以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

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

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生物课学法指导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

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并学会与同学们互相交

流。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

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

法指导。

第五、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课堂小结是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

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

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教师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

方式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记忆,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如

:在小结初一生物第五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时,我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的方式:

你认识了光合作用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课

堂小结的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尽可能

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把学生思维吸引到这一环节上来,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因此

,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老

师都忽视了这一环节以单一的练习代替课堂小结,甚至没有进行小结,这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为此,教

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时不单要把本堂课的知识体系设计好,还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结合教

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让学生课后观察思

考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

穷。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的能力。所以,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

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

篇7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氛围;教学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趋势日益明显。中职政治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一种,在整个服务专业课程的文化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中职政治课程教学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

中职政治教学贯穿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四个学期,受中职学生进职高门槛低、分数低、厌学情况严重、问题学生多等因素的影响,中职政治的课程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有人把中职政治定义为“豆芽学科”,严重打消了政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借着课改的东风,积极进行中职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积极发挥政治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的作用,协调和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对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感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功能,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知识或技能的方法。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因此,在中职政治课堂中,我们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和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学生才会乐学、善学。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政治教师应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库,大胆对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水平。面对不同的班级或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知识点,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组合,杜绝简单的借鉴,根据教学设计,以活动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时事热点,教师要把热点时政融入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教学,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掌握问题并帮助学生分析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不良现象,以及经过整治后出现了哪些好的现象等,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能有创造。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敢探究,这样灵活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生动的教育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团队力量和诚信等素质能力对自己后期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达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

中职政治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健康、快乐向上的教学氛围,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把德育、职业教育和价值教育等融入自己的政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增强能力,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熏陶、提高、升华,培养杰出的中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综合材料;策略

一、初中综合美术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比较喜欢绘画课,对“综合美术”认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上绘画课,因为容易动手操作,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喜欢综合美术课。甚至有些学生不知何谓“综合美术”追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不够,学生选择最多的就是卡纸、橡皮泥等,基本不考虑其他材料的应用。他们没有多元的思考问题;没有耐心去讨论问题。

第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为美术而美术,缺少学科的整合。有些美术教师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内部没有尝试过整合,不敢尝试、不愿尝试,如在《唱脸谱》一课中,美术老师只讲如何画脸谱,音乐老师只教唱脸谱。知识重复出现。这种教法单一,手段陈旧,忽略学生情感、个性的培养,学生不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第三,综合材料的运用对老师要求比较高,教学中运用很多技巧,许多老师没有接触到综合材料这方面的内容,加上有些农村学校基础条件差,部分老师普遍认为绘画容易操作,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似乎成了习惯;加之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材料很难准备齐。一方面是学生学业太重,没时间去寻找材料,另一方面是思想上也不重视。教师自身投入精力也不够,认为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美术课上不上都行;部分老师提出需要的材料没有放置的固定场所,学生制作立体的作品不便储藏。

二、初中综合美术课堂教学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艺术创作方式,充分调动创作潜能

所谓“综合美术”就是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是近年来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我们常见的废旧材料、低碳材料、现成品材料等等,这种综合美术的材料是综合性、广阔性和不受限制性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美术课影响,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喜欢综合美术课,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模仿品。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材料观入手,对材料的灵活运用将会成为初中生创作新意的一条途径。一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综合创作方式,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二是利用乡土资源,开发综合美术教学。

(二)鼓励自主探究,强调亲自动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了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处理好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系。艺术创作对于方向的把握需要智慧的,方向的选择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此时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共享、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探究主题,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创造空间。例如在教民间艺术的时候,布置学生看看当地的文化遗产,学生会带着问题寻找有关知识,设置一个“中心问题”、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强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辅助工具,培养艺术思维

美术课不但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掌握最简单,最基本、最易操作的绘画造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意识。其次,利用“过程性作品”手段,表达学生作品的思想情感。过程性作品是指收集学生学习及创作过程中所有作品,包括草稿、评论稿、计划,最后作品等。就是用美术的、视觉的方式进行的研究、解决种种问题,也具有相似的过程。最后,利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成功案例解决青少年心理危机。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多、能力强,观念上更接近现代,原来的绘画比较传统,技巧性高,反而不宜操作,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现代的创作观念,让学生知道美术创作不仅仅是画画。

(四)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美术教学是一种综合探索活动,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统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各科学习也需要美术的参与。美术已是视觉文化时代重要的语言形态,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可以与任何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发挥其独有的视觉感知、思维、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教师平时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通过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开发、创新课题的机会,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创造性教学得到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并且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废旧资源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制作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为今后的废旧资源利用教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浅谈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表现艺术[J].《职业技术》2010年第3期.

[2]韩淑英.当代艺术背景下的综合材料教学实践[J].艺术教育,2011年6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