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8: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农业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彭阳县;水资源;现状;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33-05
1 彭阳县概况及水资源现状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六盘山东麓,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地带。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6°32′~106°58′,北纬35°41′~36°17′。县域南北长61.5km,东西宽50.3km,总面积2 532.3km2,耕地11.22万hm2,其中红河流域1.884万hm2,茹河流域7.45万hm2,安家川流域1.89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4%,林地面积3.31万hm2,草地面积3.83万hm2,其它用地7.18万hm2。现有水浇地0.876万hm2,其中红河流域0.27万hm2,茹河流域0.525万hm2,安家川流域826.67hm2。西连宁夏固原,东、南、北环临甘肃的镇原、平凉、环县等市县,辖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7万人,占89.5%;回族7.87万人,占30.0%,人口密度103.9人/km2,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县。交通便利,309国道横穿东西,203省道纵贯南北,宝中铁路跨境而过,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 524km,等级公路密度达到60.3km/100km2。
彭阳县地势东、南、西低,北渐次增高,海拔1 248~2 418m。地形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3个自然类型区,河流有红河、茹河、安家川河3条水系,但年径流量很小,夏季多枯竭。境内气候温差较大,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长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7.4~8.5℃,降水量350~550mm。无霜期140~170d。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彭阳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0mm,年降水总量11.59亿m3;水面蒸发为850mm,干旱指数为2,属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约占降水量的60%,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只占年降水量25%。县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2 770万m3,其中红河流域2 550万m3,茹河流域7 350万m3,安家川流域2 870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 820万m3,地下天然水资源量为3 830万m3。可开采量为2 950万m3,其中红河流域1 100万m3,茹河流域1 630万m3,安家川流域220万m3,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77.53%。多年平均输沙模数5 973t/km2・a,水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彭阳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506m3,为黄河流域750m3的67%,不足全国平均值2 200m3的23%。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75m3/667m2,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5和全国平均值的1/27。旱灾也由单纯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干旱缺水不但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使保障当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之一的饮水问题也变得相当困难。
2 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
旱作农业持续增产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为了提高旱作农业的效率,高效利用有限的降雨资源,笔者在对多项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示范的基础上,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具体特点集成了干旱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体系。
2.1 五墒耕作、蓄水保墒
2.1.1 五墒耕作 土壤是储藏水分和养分的天然载体,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有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利用。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是干旱缺水地区最重要的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水是节水农业的主要途径。“五墒耕作法”是一种融蓄水与保墒为一体的抗旱耕作技术,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基础内容,防旱增产效果明显,其核心是适墒耕作,其内容为“早耕深耕多蓄墒,过伏合口保底墒,雨后耙耱少耗墒,冬春打碾防跑墒,适时早播用冻墒”。据测定,深耕20~28cm比浅耕12~15cm土壤容重降低0.02~0.11g/cm3,孔隙度增加2.7%~7.5%,0~30cm土层含水量提高1.4%~10.3%,土壤速效N、P分别增加27.8%~31.4%和32.6%~136.8%,地温提高0.7~1.0℃,每1g土壤微生物从5.1万个增加到8.3万个,小麦、糜子分别增产11.2%和14.6%。冬春打碾的冬麦地早春土壤表层含水量为13.5%,越冬保苗率为67.4%,未打碾的土壤含水量为10.0%,越冬保苗率只有57.1%。春小麦在适期播种范围内趁土壤返浆期抢墒于3月10日早播的比3月20日播种的增产5.0%,比4月9日播种的增产31.7%。
2.1.2 深耕蓄墒 一般宜在伏天和早秋进行,春季要尽量避免深翻。对于“一年一熟”小麦、胡麻或豆类后休闲的农田,要及早进行伏深耕或深松耕,一般耕深以20~22cm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深到25~28cm,深松耕深度可至30cm。同一块地可每2~3a进行一次深耕,期间进行少耕或免耕,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过伏后降雨明显减少,要及时耙耱合口收墒,形成“上虚下实”的耕作层。秋作物收获后,进行秋深耕时,必须边耕边耙耱,防止土壤跑墒。早春耙耱保墒或雨后耙耱破除板结,耙耱深度以3~5cm为宜,耙耱灭茬的深度一般为5~8cm。播种前耙耱,其深度不宜超过播种深度,以免因水分丢失过多而影响种子萌发出苗。镇压一般是在土壤墒情不足时采取的一种抗旱保墒措施,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不宜采用。土壤过干进行镇压,不仅压不实,反而会更疏松,容易引起风蚀;土壤湿度过大时镇压,容易压死耕层,造成土壤板结。冬季地面坷垃太多太大,容易透风跑墒。在土壤开始冻结后进行冬季镇压,压碎地面坷垃,使碎土比较严密地覆盖地面,以利于冻结聚墒和保墒。播前、播后镇压,使土壤下层的水分沿毛细管移动到播种层上来,以利种子发芽出苗。在黄土高原雨养旱作农业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平梯田、塬地、台地等坡度不大于3°地区都可以采用。
2.2 以肥调水、水肥耦合 “以肥调水”的关键是培肥地力,包括有机与无机配合增施肥料培肥、粮油作物合理轮作培肥、粮豆粮草轮作培肥以及留高茬还田培肥等措施。采取改春施肥为秋施肥,改浅施肥为分层施肥,改“重N轻P”为“稳N增P”。推行N、P配合重施秋肥,多施基肥,适施种肥,补施追肥及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以无机促有机的施肥路线。以肥促根,增加根系综合活力;以根促壮,保证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达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的效果。彭阳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不能有效地利用降雨就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留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合理调配水、有效利用水是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以肥调水”、“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术,把水变成了庄稼的“复合水溶剂”,既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肥水的利用效益。“以肥调水”,结合梯田建设、深翻土地、少耕免耕、镇压保墒、中耕除草、合理施肥、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建立土壤培肥技术体系,是增加土壤水库扩蓄增容,发挥其它节水技术措施作用的基本保证。在干旱和少P条件下过量施用N,会对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合理配方施肥可以明显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分转化效率。另外,应注意粮草轮作、根茬还田,改进土粪积造方法,加深土壤耕作层,合理增施化肥。
2.3 调整结构、合理轮作 以水窖集流节灌技术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突破口,扩大耐旱稳产型的马铃薯、玉米等大秋作物和糜子、谷子、荞麦、葵花等秋杂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豆类牧草的种植面积,实行粮油、粮草轮作的农牧结合模式。压夏扩秋后,玉米、马铃薯、葵花和秋杂粮的面积增加。应把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苜蓿纳入轮作周期,对新的合理的轮作体系进行研究。
2.4 立体复种、减灾稳产 在彭阳县,春季干旱少雨,水分和热量条件有限,因此,应充分利用“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热量条件,实行以间作套种为主体的立体复合种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纽带,推行稳产型立体复合种植模式,提出并构建夏粮与秋粮、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等多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使复合群体有效地适应以旱为主的复杂气候条件,实现夏秋互补,耐旱作物与高产作物相得益彰。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土地资源,较好地利用降雨,使耕地地表绿色覆盖期延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增加产值,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作物收获的保险系数,达到旱年减灾稳产保收,丰水年双双增产的目的。发展立体复合种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纽带进行组合,包括胡麻/马铃薯、冬小麦/马铃薯、(草)豌豆/马铃薯等;以玉米为纽带的组合包括豌豆/玉米、冬小麦/玉米、西葫芦/玉米等。
2.4.1 胡麻/马铃薯 胡麻套种马铃薯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合理分配降雨,实现稳产增收。生长前期,管理以胡麻为目标,覆膜的垄面起到田间微集雨的效果。管理后期以马铃薯为目标,垄上种植可以防止秋雨造成的土壤过湿烂薯。胡麻收获后可以在沟内免耕种植豆科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胡麻套种马铃薯时,沟种胡麻带宽60cm,种植4行;垄覆膜种马铃薯带宽60cm,种2行。垄面高12~15cm,垄面要耱光,垄起好后再切两边线后形成覆膜带型。覆膜时将两边地膜紧靠切面压紧,不能让地膜平覆,否则将影响播种,播种行应紧靠沟边沿。也可以使用“2BMC-2型覆膜侧播机”机播胡麻,马铃薯待到适宜的播种期再人工种植。胡麻适宜的播期为4月上、中旬,较4月下旬播种增产12%~28%。马铃薯在4月下旬至5月底以前播种,力争早播。
2.4.2 (草)豌豆/马铃薯 沟种(草)豌豆带宽60cm,4行,垄种马铃薯带宽60cm,2行。覆膜要求同胡麻套种马铃薯。
2.4.3 冬小麦/马铃薯 覆膜要求同胡麻套种马铃薯。沟垄比冬小麦∶铃薯=60∶60,借秋雨人工或用“2BMC-2型覆膜侧播机”种植冬小麦,春季膜上种植2行马铃薯。冬小麦收获前管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收获后免耕复种豆科绿肥。
2.4.4 豌豆/玉米 沟种豌豆带宽60cm,4行,垄覆膜种玉米带宽60cm,2行。
2.4.5 冬小麦/玉米 覆膜要求同胡麻套种马铃薯。沟垄比冬小麦∶玉米=60∶60,借秋雨人工或用“2BMC-2型覆膜侧播机”种植冬小麦,春季膜上坐水种植2行玉米。冬小麦收获前管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收获后免耕复种豆科绿肥。
2.4.6 西葫芦/玉米 玉米带宽110cm,膜宽60cm,使用早熟品种(利马12号),膜侧种2行;西葫芦膜上种1行。
2.5 应用抗旱优良品种 根据彭阳县气候特点,调整作物结构与布局,推广课题研究已筛选出的抗旱新品种、新组合。发展玉米、马铃薯、荞麦、谷子、糜子、葵花等需水规律与降水特征相吻合的耐旱作物,更新冬小麦、胡麻、豌豆等品种,增强总体抗旱耐旱能力,建立健全种子推广、销售、服务体系,真正让农民能买到好种子。
2.6 化控抗旱、抑制蒸发 在提高逆境成苗、保墒和抑蒸减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化学调控技术试验,已初步形成了以保水剂为基质的多功能复合包衣剂拌(浸)种抗旱播种、逆境成苗技术;农作物需水关键期喷施黄腐酸类抑制蒸腾剂,抑蒸节流减耗技术;农田喷施土壤保墒及结构改良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技术等相互配套的旱地作物抗旱增产化学调控技术,已在一些作物上大面积示范应用。在马铃薯生育期内使用聚丙烯酸钠盐处理,WUE可以提高25%左右。
2.7 节水栽培,高效利用降水 在建立土壤扩蓄增容抗旱耕作技术、土壤培肥技术、良好的农田生态、减灾稳产保收、种子繁殖推广和化控抗旱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微集雨叠加利用技术、二元覆盖保水技术、水窖集雨补灌技术的应用,建立高效利用天然降水的农业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实现降水资源的时控调配和叠加利用。
2.7.1 田间微集雨叠加利用技术 中、小尺度降水,采用田间微集水技术,能够提高降雨量产流入渗效率,依靠径流增加土壤贮水量。微集流膜侧种植时,单次降雨≥5mm即可产生有效径流;微集流膜沟种植时,单次降雨≥3mm即可产生有效径流。利用微集流种植技术种植667m2面积的作物,降雨产流增渗量相当于容量50~70m3的水窖集雨蓄水量的总和。
2.7.2 覆盖保水技术 在旱作农田水分平衡中,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而蒸发、蒸腾、径流、渗漏是土壤失水的主要形式,在水平梯田,尤以土壤蒸发对土壤水分的损耗最为严重。旱地农业蓄水与保墒关系密切,蓄水与保住土壤水分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同等重要。通过地膜、可降解地膜和液态地膜等新型节水覆盖技术研究和玉米地膜秸秆二元覆盖(垄面地膜覆盖、垄沟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认为:二元覆盖是一种极有效的保墒措施,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阻止水分径流,提高增加土壤入渗,增加土壤水库贮水量,抑制土壤蒸发,涵养土壤水分。种植地膜玉米时,借雨施肥起垄,垄背成弓型,垄宽60cm,沟宽40cm,覆膜后注意在膜上隔5cm左右压一土带,防止大风把地膜撕毁。在距垄边10cm处玉米种植带开一宽10cm,深8cm的沟后覆膜。每667m2用麦草500~650kg,均匀平铺在垄沟内,压厚约1cm土防止被风吹走。
2.7.3 集雨补灌技术 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示范区的降雨量(图1),制定了主要作物的补灌方式及补灌水量。玉米全生育期灌水2~3次,其中6月中旬灌溉1次、7月20日左右灌溉1次、8月15日左右灌溉1次。可采用穴灌、沟灌、隔沟灌溉。沟灌次灌水量20m3/667m2,全生育期补充灌水40~60m3/667m2;隔沟灌溉次灌水量10m3/667m2,全生育期补充灌水20~30m3/667m2;穴灌次灌溉水量3~5m3/667m2,全生育期补充灌水10~15m3/667m2。马铃薯每667m2栽植3 000~5 500株,种植采用坐水种,灌水量0.5~1kg/株,灌水量1.5~5.5m3/667m2;全生育期灌水2~3次,采用隔沟灌溉或沟灌,隔沟灌溉次灌水量15m3/667m2,全生育期补充灌水30~45m3/667m2;沟灌次灌溉水量30m3/667m2,全生育期补充灌水60~90m3/667m2。向日葵坐水种植1~2kg/株,现蕾期灌头水、开花期灌2水、灌浆期灌3水,采用沟灌,次灌水量20m3/667m2,全生育期补充灌水60m3/667m2。果树全生育期灌水3~4次,采用穴灌。每次灌水在果树四周开挖灌水穴4个,每穴灌水5~10kg,每株灌水20~40kg,全生育期每株果树灌水60~160kg。
机修梯田应提倡扩大玉米种植面积。靠近水源,地面平整(平均坡度小于3°),沟垄种植。补充灌溉要抓住生育的关键时期。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2次灌溉,每次灌溉水量20m3左右。
3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3.1 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 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模式主要是利用水库、塘坝、涝池集蓄的雨水,通过库坝池窖联合调度,集中发展补灌高效农业,主要应用在水库、塘坝的台地。根据模式的内涵,农业技术模式主要包括高效优良作物品种的种植,覆盖技术、栽培技术、耕作技术、化控抗旱技术、作物生育关键期的补水灌溉等技术配套。适合在水库、塘坝沟台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地膜玉米、向日葵、蔬菜、苗木、中药材。在作物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主要作物的节水栽培规程中,已将各作物栽培配套的覆盖技术、栽培技术、耕作技术、化控抗旱技术、作物生育关键期的补水灌溉等技术进行了综合集成,可参考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实施。
3.2 坡面集雨林草利用模式 坡面集雨林草利用模式主要是利用自然坡面集蓄降雨径流,利用水平沟、鱼鳞坑拦蓄径流,沟内种植经果林、鱼鳞坑内种植水保林,坡耕地退耕种苜蓿,发展畜牧业,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根据模式的内涵,农业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优良树种、牧草地选育,经果林、水保林的抚育管理,草畜转化技术配套。课题的研究,已筛选出优质苜蓿中苜1号和宁苜1号,可在示范区推广应用;对经果林嫁接红梅杏改造,对水保林进行正常的抚育管理;结合退耕地苜蓿种植,地膜玉米秸秆、糜子谷子秸秆,引进优良的秦川牛、小尾寒羊,配合温棚养殖以及饲草青贮技术、氨碱化技术、酶化技术,发展养殖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3 道路集雨农田补灌利用模式 示范区的治理水平较高,坡面经流基本在坡面进行拦蓄利用,达到水不下山,流域降雨产生的径流主要来源于庭院、道路。道路集雨农田补灌利用模式主要是利用流域内的各类道路作为集流面,利用道路边沟,拦蓄道路径流,在道路沿线,修建水窖,储存路面径流,补灌道路沿线农田,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持水土。根据模式的内涵,农业技术模式主要包括适合道路沿线优良作物种植,覆盖技术、栽培技术、耕作技术、化控抗旱技术、作物生育关键期的补水灌溉等技术配套。适合道路沿线种植的优良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课题的研究已筛选出适宜的优良品种,在各类作物的高效栽培规程中,已对相关的旱作农业技术进行了集成,可参照技术规程实施。道路集雨农田补灌,应根据集雨量的多少,在道路沿线的梯田内适水种植。
3.4 屋面集雨庭院经济利用模式 庭院、屋面、场院是流域降雨产流的主要区域。屋面集雨庭院经济利用模式主要是利用屋面、场院、庭院、人工集雨面集蓄降雨径流,结合庭院内的土圆井,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发展庭院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根据模式的内涵,农业技术模式主要包括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高效种植业包括庭院经果林、庭院蔬菜、庭院蔬菜温室,庭院经果林以红梅杏、早酥梨为主;庭院蔬菜以番茄、辣椒、甘蓝、白菜、大葱、萝卜等为主,采用果树、蔬菜立体套种技术;庭院温室反季节种植蔬菜,以辣椒、番茄、油菜、芹菜、甘蓝为主;利用庭院集蓄的雨水进行节水灌溉,同时配套应用高效栽培、覆盖、化控抗旱等技术,高效利用庭院径流,发展庭院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庭院温室养殖主要结合退耕还林草,扩大庭院牛、羊、猪、家禽的舍饲养殖,利用庭院集蓄的降雨径流,满足养殖业的用水要求。庭院小型加工业主要以加工制作豆制品、马铃薯粉条等为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5 旱作农田雨水就地高效利用模式 示范区的旱作农田主要指水平梯田和少量的坡耕地。旱作农田雨水就地高效利用模式主要是利用已经建设的水平梯田扩蓄增容,就地拦蓄降雨径流,选择适宜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配合深耕翻蓄水技术,结合地膜、秸秆、化学覆盖技术,高效栽培技术,微集雨技术,化控抗旱技术,轮作、立体套种技术,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旱作农田的产量。适合中下部梯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葵花,可结合道路水窖、水库、塘坝、涝池的水资源进行补灌,其农业配套技术已在作物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主要作物的节水栽培规程中进行了综合集成,可参考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实施。适合中上部梯田种植的作物主要有冬小麦、胡麻、莜麦、糜子、谷子、草豌豆、荞麦等,应配合深耕翻蓄水技术,结合地膜、秸秆、化学覆盖技术,高效栽培技术,微集雨技术,化控抗旱等技术,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旱作农田的产量。
4 结语
由本次研究可知,把保墒耕作、以水调肥、合理轮作、立体种植、抗旱品种、化控抗旱与节水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不同节水措施的叠加效应,实现水肥高效结合,保证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水效果明显,为贫困山区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扬天.节水灌溉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
[2]吴普特,蒋定生,王有科,等.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战略与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关键词]种植;养殖;高效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种植、养殖模式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实地设计了某循环农业模式,希望通过对其植物、动物种植循环模式的探索分析,为同行提供参考。
1农业循环的需求
①某农业养殖业循环模式是养育土猪。从种猪繁殖场买土猪X头,根据断奶时约重15kg,饲料比维持3.5,直到100kg时出栏,预计每头消耗饲料约297kg,X头共消耗饲料约297×Xkg。而一头猪在饲养期排出的粪约为210kg,共排出210×Xkg粪便。②循环模式中所养殖的鸡为土鸡。将从种鸡场买进茶健康花鸡Y只,雏鸡每只重约23g,120d的饲养周期需要的料肉比为4.2,等到出栏时每只约重1.2kg,共消耗饲料约Zkg。而每只鸡饲养期排出的鸡粪约为2.5kg/只,共排出鸡粪约7.5t。③蚯蚓的养殖。由于该模式饲养土鸡Y只,每只鸡按10g/d喂养计算,120d每只共需1.2kg,Y只则需蚯蚓1.2×Ykg。④玉米的种植。该循环模式要实施无公害玉米种植技术,按当地平均产量A干玉米粒和猪、鸡精饲料的需要量来计算,需种植玉米约B,可生产玉米粒约C。种植玉米D可产生玉米秸秆约为E。
2相关场地的选择及规划
关于相关场地的选择尤为重要,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一定要远离居民区,避免对当地居民造成干扰;②应离主要干道1km以上,避免对交通造成影响;③需选择植被保护完好、无化工污染、水电齐全及交通便利的地方。选好场地后,还需要进行规划与合理布局,以方便生产管理。同时,将场地分成生活区、种植区和养殖区三部分,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配,种植区所在地应土壤肥沃,而养殖区应选择向阳背风、林下资源丰富的地方[1]。
3种植、养殖技术
3.1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在选择优良杂交品种的前提下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于清明节左右进行播种育秧,在深耕整地,施足发酵好的鸡粪之后才能进行移栽。移栽密度约为F株/hm2,随后要在苗期、穗期和粒期分别追加一次复合肥,同时注意做好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3.2土猪养殖技术
选择当地黑毛猪,采用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在开展驱虫等工作的同时将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在饲养方面,全程使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自配混合料,其中以玉米为主,可适当添加麦麸、细糠和豆粕。幼崽阶段,混合饲料中的粗蛋白不少于18%;中猪阶段,混合饲料的粗蛋白应大于15%;大猪阶段,混合饲料的粗蛋白调整成不少于13%。每日喂3次,自由采食,保持清洁饮水的同时注意圈舍卫生。
3.3蚯蚓养殖技术
由于蚯蚓品种的特殊性,需要对其搭建简易棚进行高产养殖。首先,要对蚯蚓的饲料进行发酵,通过循环系统利用其他动物粪便进行发酵。1层15cm厚的猪粪加上一层10cm厚的玉米秸秆粉,最后用备用的EM水将其洒湿,如此重复三四层,最后堆积的高度在60cm以上。布置好后通过使用农膜密封的发酵方法,经过20d左右即可用发酵好的饲料做成宽约1.2m、高约0.4m且长度不限的蚯蚓床,按一定的密度投放种蚯蚓进行繁殖养殖。
3.4林下土鸡养殖技术
由于土鸡同样也是采用无公害养殖技术,所以,在育雏期前7d一定要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随后每周逐渐降温,直至与室外温度一致才能进行脱温。在脱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搞好圈舍卫生。林下放养场地用鸡网隔成6个区域,每个区域0.4hm2,放养密度为750羽/hm2,即每区域的饲养量300只,进行分群放养才能保证鸡的整齐度。饲料也要从全价颗粒料过渡到自配混合料,其中精料以玉米和蚯蚓为主,可适当添加麦麸和细糠。60日龄之前混合料的粗蛋白要大于17%,61~90日龄混合料的粗蛋白要大于15%,90~120日龄混合料的粗蛋白则要大于13%。
4循环模式的收益分析
4.1黑毛土猪饲养效果
假设按照饲养量50头、出栏量50头、出栏率100%来计算,总耗料17.5t,平均耗料0.35t/头。按照当今饲料价格3元/kg来计算,饲料成本约1050元/头,再加上疫苗费300元/头,防疫费10元/头,水电费5元/头,人工费120元/头,在不计算基础设施投入的情况下,个体成本约在1485元/头,产值为2400元,产出投入比为1.62,个体利润为915元,总利润为45750元,经济效益显著。
4.2林下土鸡饲养效果
假设饲养量1500只、出栏量1425头、出栏率95%的情况下,总耗料约为7.1t,平均耗料为5.04kg/只,饲料成本4元/kg。若按照每只苗费5元,防疫费2元,水电费2元,人工费3元计算,不计算基础设施投入,个体成本32.16元,产值60.00元,产出投入比1.87,个体利润27.84元,总利润39672.00元,经济效益同样显著[2]。
5结语
由于当今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重心发展已不在农业方面。所以,降低农业污染,把农业与养殖业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鄢帮有,刘青,万金保.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模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6):614-618.
1传统玉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1传统灌溉模式比较落后
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玉米种植通常采用夏灌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保证土壤湿度,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干旱,但在具体浇灌过程中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如今水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要想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就需对灌溉方法进行优化。
1.2大面积灌溉比较普遍
玉米是重要农作物,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多。大部分的农户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依旧会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这种方式不仅能保证土壤湿度,且成本投入较少。但采用大面积灌溉的方式会给土壤造成一定的侵蚀,产生缺氧情况,然后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分离,会对土壤的正常状态产生影响,形成板结盐碱化情况。在玉米播种后期,若灌浇水量过多,会使其根部腐烂,影响到玉米发芽率。大水漫灌的方式还会造成大量土壤养分流失的现象。
1.3节水技术推广不足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些年,中国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引进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但目前玉米节水技术推广还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干旱地区对水量要求较多,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灌溉水平。部分种植人员认为灌溉技术成本较高,浪费资金,对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部分农户认为节水资源收益无法满足实际投入。
2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2.1完善节水机制
按照要求制定出完善的配套设施后,相关部门需关注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强化配套设施的完善,保证做到旱涝保收,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起节水灌溉技术网络设施平台来实现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创新机制,学会让政府参与和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对后备的力量资源进行积极调度,让农户可以真正成为节水技术推广的受益者,进一步提升节水灌溉效果,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
2.2创新灌溉方式
想要对玉米种植节水效率进行提升,种植户需对传统的灌溉方式进行改善,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漫灌的方式需蓄水2000t/hm2,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就可以节水800t/hm2。通过调整灌溉方式,可提升节水效果,因此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关注玉米生长的基本特性,然后将气候变化的特点作为基础,与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进行有效结合,关注灌溉时间和模式,保证玉米产量。
2.3推迟浇灌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玉米第1次浇灌时间为玉米拔节期前后。若将灌溉时间推迟到玉米大喇叭后期或玉米抽雄前期,这样就可以减少灌溉次数,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继而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在对浇灌时间进行推迟的过程中,中国夏秋季雨水普遍偏多,会给予玉米足够的水分补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雨水的价值,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2.4多样化施肥
在种植玉米时,需综合考虑土壤土质、湿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施肥方式进行创新。想要在种植的过程中达到节水的效果,需对施肥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增加施肥量,将多次追肥改为1次追肥,将追肥划分到基肥中,让整个施肥环节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这样农户就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来对施肥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更好的提升玉米质量和效益。
2.5全膜覆盖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浇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全膜覆盖的方式最适合应用在秋季耕作中,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还能降低各种机械应用的费用。另外,采用全膜覆盖的管理方式,还能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量,还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2.6对节水新策略进行宣传
对玉米节水情况进行完善,需不断宣传水资源利用知识。首先,玉米灌溉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浪费水源的情况,这时就要求农业部门发挥自身作用,重视玉米的规模化种植,改善分散化种植和经营情况,进一步提升节水技术的推广效果。运用合理的灌溉方式,推广使用新技术及灌溉设备,强化对农户的灌溉技术培训工作,让农户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3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效益分析
3.1节水成效
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可节约2000t/hm2的水量,具有较显著的节水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保护土壤和作物根茎,避免出现土地板结的现象。
3.2生态效益
关键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近年来已经加大建设节水农业的投资力度,农民企业对节水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很多民众均积极参与了节水农业建设,但综合而言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水资源浪费及开发不合理等等。因此基于节水农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价值意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展。
实施高效节水的重要意义
1.1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为粗放式,使其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其中,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就极低。大水漫灌以及土渠输水等传统灌溉模式依然在很多地方实行,这导致了其中将近一半的水都损耗在输水过程中,造成灌溉用水的严重浪费。同时,农田本身还会蒸发大量水分,两者相加,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被严重拉低,农田产量也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甚至偏低,农民得不偿失。此外,人们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程度不高。很多地区农业灌溉基本依靠自然降雨,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自然降水也没有得到高水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被大量浪费。
1.2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管理不统一
在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不仅仅浪费水资源,因为过度灌溉,还会使灌溉区域的水位上升,盐渍化土壤不断增多。另外,当前人们对河湖水的开发过度频繁,河湖周遭的植被得不到足够的水滋润,干枯致死,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城市工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废水也大量排入到河湖中,水资源污染严重。这些都是开发水资源不合理所造成的。
一个流域的上下游都属于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当人们在开发这个流域的时候,对上下游的开发力度会影响到整个流域。在流域内,河流总水量基本固定在一个值上,上游和下游此消彼长。但人们开发时,往往会忽略这个客观规律,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
1.3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增加,供不应求
我国早已经能够实现温饱问题,粮食产量已经足以满足人口需求,但对水资源的需求度仍然在不断上升,并没有因此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在大幅增加,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重不断遭到威胁。另外,城市居民经济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也就更高。很多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受到了城市居民的欢迎,蔬菜瓜果以及鲜奶蛋肉都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价值高,在种养过程中对灌溉面积也有很大的要求,还要保证较高的灌溉质量,这也是目前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制约高效节水的关键因素
2.1投资金额不够,政策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节水农业的资金支持不足,地方上也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本地的农民也拿不出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资金,高效节水农业无法真正迅速的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个人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带来的社会效益要高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它作为一项具有较高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拥有一个健全的投资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其发展壮大。
之所以节水农业投资力度偏低,国家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关于节水灌溉的规章政策的颁布实施都比较滞后,无法满足节水农业发展的需求。国家没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来鼓励调动企业及农民实施节水农业,水资源的粗放利用就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约束。
2.2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品种不足
我国目前主要依赖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等灌溉技术,整体的灌溉技术水平较低,节水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实施节水灌溉的设备种类较少,节水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当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要求。
2.3农业节水意识不正确
很多人对节水农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错将农业工程上的节水当成了节水农业。过去普遍人为,只要在运输及灌溉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就可称之为农业节水,因此滴灌、喷灌以及渠道衬砌等技术就成了仅有的几种节水措施。其实不然。只要能够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使水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减少无效损失,就可称之为节水。节水农业不只是单一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一项综合的节水技术,包括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两方面的技术措施。只有综合农艺和水利两个方面,密切配合联系,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节水效率,使水资源最大程度得到有效运用。
高效节水的重点技术措施
3.1工程节水
所谓工程节水,就是指从输水到灌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目前的工程节水有以下措施:1.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灌区里原有的工程设备,实行技术改造,发展配套设施。农业节水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在高效节水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大中小灌区的工程改造更新。2.加强渠道衬砌、防漏防渗。这是当前推广较为普及的主要节水措施一直,不仅成本低,而且极易获得成效,是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改造的关键内容。3.输水采用低压管道。管道输水是最受好评的节水灌溉措施,其高效的节水效率、低廉的资金投入及便利的管理方式被人交口称赞。4.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改进。平整土地,并改造田间工程,两者并行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5.更多的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喷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效果明显。
3.2农业节水
农艺节水技术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上,如灌溉制度,化学制剂,种肥,耕作栽培等。不同的地域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有效的节水方式,能有效提高节水效率。常用的农艺节水技术有如下几种:耕作保墒技术、地面覆盖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节水、设施农业技术。这些都需要合理使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3.3管理节水
有了好的节水技术和措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首先,要加强节水农业的宣传,树立广大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要加强统一管理,以一个流域为基础。科学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要加强科学管理。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创新节水农业的体制管理。政府及各地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法律规章的制定跟上节水农业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完善对水资源利用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完善节水农业的技术支持。
3.4合理开发,科学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科学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才能真正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其中,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点开发部分,应该科学合理开发,不能无节制的乱开发。过分开采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都会为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联合开发多个水源,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不能忽视劣质水源的价值。将劣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不仅能够缓解当前淡水资源的缺乏困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节水技术的一个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2(4).
[2]高航 宋浩.浅析新形势下农业高效节水的技术及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8).
[3]陈新萍 袁利.浅析发展农业高效节水[J].内蒙古水利,2010(2).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开发利用程度的加深,水资源的紧缺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水资源较为匮乏,当前在农业、工业和人们生活用水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业节水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用水在全国的总用水量中的比例达到七成,主要是灌溉用水的方式粗放,造成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二、当前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大水漫灌来进行农作物灌溉,此种灌溉方式水不仅在运输的沟渠中产生渗漏和蒸发损失,而且在田地中产生深层渗漏和流失现象,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灌溉效果较差,灌溉不均匀,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灌溉后土壤被水浸泡,抑制作物根部呼吸,影响作物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粗放式的水管理办法,并没有针对各个部分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和设计,而是对农田进行大面积的统一的灌溉,这样就导致了水的利用程度不高,因此也就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分配。
2、水资源供应紧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也调高了。为了实现满足农业生产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作物品质的要求,需要增加灌溉用水量;同时工业和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压缩农业用水,使农业用水更显紧张。
3、缺乏严格管理机制
我国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河流区域跨度较大,在水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水源特点和地质特点,又要考虑到河流流域的整体特点,在对水资源整体行政政策中体现差异,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的水源利用十分不合理,不仅导致了江湖的水源枯竭,还造成了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难,所以在对农业用水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周围水源的治理和管理,对于一些受到严重的污染的水源,应该在治理合格后再进行使用,避免由此导致的水源农业污染。
三、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意义
1、缓解水资源压力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但依旧是用水大户,尤其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比重达到70%左右。从农业的灌溉发展上来看,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且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进行效益农业的发展同时,还需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努力。从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
2、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灌溉劳动的生产率,从人工作业转变为机械化作业。“两高一优”的农业发展目标与现代化农业不但需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要强调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以及上市时间等。因此,对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灌水位置、时间、数量、空气湿度、土壤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科学的管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对传统的粗放型灌溉方法进行优化,可以大幅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同时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可以对作物施肥,喷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可以对作物洒药,使种植结构与耕作技术发生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使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等技术模式,大幅提高保水节水、增产增收能力。按照“统一技术模式、统一种植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灌水模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在灌溉农业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进用水结构趋于优化。同时,要转变发展方式,最终走出一条水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路子。节水与增收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找到化解这个矛盾的方式方法,就等于找到了节水的切入点。选择调整结构这个根本措施,以农业向设施化转变为目标,适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调整与水资源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有效化解了节水与增收的矛盾,使节水与增收双赢。
四、高效节水技术措施
1、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主要指合理的利用不同品种作物的耐旱特点,即耗水系数低,水分利用率高等,在水分供应较少的情况下,不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也能获得较为稳定的高产量,这是旱地增产的主要措施。根据作物的植株外形、生态特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对自然的适应度,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耐旱生态型;非抗旱生态型;耐旱品种生态型。
2、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主要有以下内容:耕作与栽培、合理节水、适水种植、农田保水蓄水、水肥耦合作物合理布局、抗旱作物品种选育、培肥等技术。其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对农业用水量进行有效调控,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学制剂调控等措施,可以有效节水30%左右。此外,农艺节水技术还有保肥、保温、保土、调节田间气候、改善土壤结构、均匀灌水、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可以使农作物增产20%左右。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工程,结合深松深耕、以肥调水、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等农艺节水技术,确保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与高品质。
3、工程节水技术
所谓工程节水,就是指从输水到灌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目前的工程节水有以下措施:第一,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灌区里原有的工程设备,实行技术改造,发展配套设施。农业节水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在高效节水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大中小灌区的工程改造更新。第二,加强渠道衬砌、防漏防渗。这是当前推广较为普及的主要节水措施一直,不仅成本低,而且极易获得成效,是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改造的关键内容。第三,输水采用低压管道。管道输水是最受好评的节水灌溉措施,其高效的节水效率、低廉的资金投入及便利的管理方式获得了极好的效果。第四,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改进。平整土地,并改造田间工程,两者并行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第五,更多的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喷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效果明显。
4、水管理节水技术
有了好的节水技术和措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首先,要加强节水农业的宣传,树立广大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要加强统一管理,以一个流域为基础。科学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要加强科学管理。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创新节水农业的体制管理。政府及各地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法律规章的制定跟上节水农业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完善对水资源利用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完善节水农业的技术支持。
5、资源合理开发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科学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才能真正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其中,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点开发部分,应该科学合理开发,不能无节制的乱开发。过分开采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都会为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联合开发多个水源,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不能忽视劣质水源的价值。将劣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不仅能够缓解当前淡水资源的缺乏困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节水技术的一个新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发与利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也不断加强,促进了节水农业的发展,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现代农业需要提升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国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I].农产品加工。2006.(6l
[2]梁亚超.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干旱特点及防御对策研究[A].粱亚超.科学论丛[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发展
前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准。高效设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减轻农民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
1 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到合作化时期,农机化开始起步,推广新式农具。
第二阶段,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农机化得到一定的发展,建立了大批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机耕队、代耕队,大型国有农场的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大中型农机具发展较快。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比较特殊,大中型农机具发展几乎是停滞的,而适合农家小户使用的小型农机具则大量发展。由于适应了分包到户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这种小型农机具,使得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机装备和农机服务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数量急剧增加,马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大马力农业机械,增长极快。
第五阶段,以2004年为界,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大马力农机具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农垦系统,一些农场、管理区机械化作业率几乎达到了100%。
2 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力带来巨大变化
自197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一种新的经营土地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去种植自己负责的土地,农民开始关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途径。
农业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减缓了农民在农作上繁重的劳动,挖掘出人们农闲时间的剩余价值,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使农作物抗御天灾祸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农业机械化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重要前提,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农业机械化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将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3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
3.1 劳动力转移困难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
3.2 资金困难 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4 发展农业机械化应注意的问题
4.1 实事求是,有差别地发展 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
4.2 加快工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吸收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条件。
4.3 拓宽投资渠道 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离不开国家的帮助。
4.4 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的发展为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5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要根据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多渠道增加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提升效益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沛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在沛县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菜农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多数农民认为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的质量,不愿接受。二是菜农在核算成本时,并不考虑自己劳动力成本,认为机械作业成本较高,一时接受不了。三是对于购买机械的机手来说效益不突出。四是设施农业对作业机械的要求较高。
针对如上问题,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的好处,提高对生产机械化的认识。二是建立示范基地,为设施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提品示范表演的场所。三是协调政府各部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积极改善设施条件,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六是要求设施农业机械各生产厂家加强技术革新,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让用户满意。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深入及发展,农业机械越来越智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可以说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的农业生产设备。农业机械分为大型机械、小型机械以及非动力型机械和动力型机械等。无论哪类型的种机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都会产生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农业机械的寿命,甚至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应加强农业机械的使用与保养,保证其使用寿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效益。
1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特点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在我国北方,季节性尤其明显,由于农忙时间长,作业力度大,导致农业机械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农忙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一般都是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高峰期,就是说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随着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农机维修与保养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技术水平逐渐上升的特征。尽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但随着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2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维修与保养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形势看,农业机械保养与维修十分关键,切实做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针对当前的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工作措施,对于农机维修与保养工作的人员也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也存在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宣传力度小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本身不是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常识也知之甚少。再加上部分地区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不足,发挥不出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而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2.2农民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新时期的农民不再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是一种职业。新时期的农民应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例如针对农业机械常见故障的识别和维修保养问题,就应该知晓,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但由于当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学习能力有限,从传统的农民过渡到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机手还不具备维修农业机械的能力。一部分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不按规定使用农业机械,最常见的现象如拖拉机的超速超载行为,就十分危险,但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
2.3维修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很多地方都存在维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上岗资质,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书,全凭经验开展维修与保养工作。加之部分地区的维修点设备简陋、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都是影响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3提高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水平的具体措施
3.1加大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力度
建立一体化的农用机械维修管理部门,并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大农用机械体系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使用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推动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的展开;加强基层维修站点的建设。根据村的大小和人群聚集度相应的设置维修站点,定时对农用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3.2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进行指导
大力培养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并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指导工作,确保农民掌握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技术。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向农机手讲解农用机械的功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技术人员可以现场操作,进行演示指导,然后让农机手进行操作,并纠正农机手的操作误区,确保农户正确掌握机械的操作方法。此外,技术人员需要向农机手详细介绍机械的一些日常维修保养方法,例如在机械使用前,要检查机械各零件是否完好、有无磨损现象,机械是否需要涂抹油等。对广大农户进行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指导,可以让农民正确操作机械并及时对其维修保养,减少机械的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3.3加强维修人员培训,严格上岗准入门槛
加大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脱产式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农机维修与保养质量。对于维修点的技术人员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条件选拔维修人才。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对策
我国新疆东部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最多的,在总体水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需要实施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样可以减少我国新疆东部用水紧张和工农业用水之间的供需矛盾。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管理方法,来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所以,需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来合理、科学地运用水资源。
一、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1、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通过最小的用水量来达到最大的产量,在节水灌溉中包括在灌溉中的节水措施以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其他措施。
2、节水灌溉技术
在我国新疆东部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低压管灌、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等等,首先是喷灌,通过运用管道把压水传到需要灌溉的区域,再利用喷头把水分散成小水滴,让这些水充分地洒入到田地中,在对田地间的作物进行灌溉。其次是是滴灌,滴灌是运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大概约为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者滴头将水送入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或者温室大棚中,在一些比较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对大田作物进行灌溉。运用滴灌不仅可以节水、节肥、生工,还能保持土壤中的结构,改善品质和增产增效,同时也能够控制湿度和温度。第三是低压灌溉,通过利用管道将水直接在田间进行灌溉,这样在输送的过程中减少水资源出现蒸发和漏水的现象。采用低压软管输水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节省物力、人力。最后是节水型地面灌溉,在一些比较平整的田间,不断的改进灌水畦的规格,让灌溉的区域更加地均匀,这样来达到节水的目的。由于传统的地面灌溉灌水不够均匀,蒸发量也比较大,地面中的土壤也比较容易形成板层。
二、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不足
1、节水灌溉的灌溉技术水平不高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灌溉水的利用率整体都比较低,和发展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喷灌技术中,由于喷头和一些其他设备的型号和规格都比较小,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没有较强的耐久性,在灌溉中喷灌的也不是特别的均匀,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导致了喷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其次是滴灌技术,滴灌的系统造价比较高。由于一些杂质、矿物质的沉淀会造成毛管滴头堵塞,对滴灌的均匀度也不能够更好的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面积运用和推广滴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滴灌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优点,但是,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而且滴灌灌水量相对比较小,这样长期以来就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
2、节水灌溉中的投入不到位
由于在节水灌溉中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满足节水灌溉的需要。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度,没有较高的资金投入能力,国家和相关的地方部门的补助也不是很多。
3、农户的节水意识不够
在农业的灌溉中很多都是采用的以电计量,由于水价比较低,一些农户没有较强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也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缺乏将带来的严重性,这就会造成农户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出现了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状况。
三、加强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1、加强对节水灌溉设备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在农业方面进行节水灌溉,就需要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也进行改进,不断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研究各种新的技术设备,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让节水灌溉技术持续发展。
2、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资金投入
由于农民的经济有限,收入不高,国家和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一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存的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来筹集节水灌溉资金,让节水灌溉技术更好的运用。
3、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
为了让节水灌溉技术更好地被应用,就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让农户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和紧缺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让农户知道节水灌溉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农户也不断地树立节水意识,来促进节水灌溉更好的实施。
结束语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系统、长期的任务,将传统的灌溉技术向现代灌溉技术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就需要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在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节水意识,不断研究新的节水灌溉技术设施,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让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大庆,姜红.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