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2: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房地产金融战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房地产金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64-02
一、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参与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而对房地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保险公司等还未真正出现
仅有的两家专业信贷机构――烟台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在2003年底前都已转制为商业银行,目前唯一正在运作的是成立于2004年2 月的天津市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虽然业绩增长强劲,但由于服务地域受到限制,对全国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力尚且有限。可以说,商业银行主宰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格局依然坚固,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金融合力远未形成。
(二)市场深度仅限于一级市场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产品主要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等,这些都集中在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一级市场,对于房地产投资基金、个人住房抵押支持的证券(MBS)、抵押担保证券等处于二级市场的金融产品,除去MBS正在建设银行进行试点外,其他产品目前还于理论研讨阶段,距离市场操作还相差甚远。
(三)金融产品主要为银行信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有55%的资金直接来自银行系统,如果将施工企业垫资中来源于银行部分加上的话,这一比例将高达70%以上。虽然近年来政策性住房贷款得到了较快增长,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249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为2096亿元,但也仅为同期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13.1%。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商业银行就是我国房地产业的“幕后大老板”。
(四)延伸服务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是:二级抵押市场没有建立,住房贷款证券化、房地产信托及房地产基金等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产品单一,基本上只是为个人办理住房贷款进行的房产险,而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品种还未开办。住房置业担保虽然在全国早已推出,但进展缓慢且担保范围受到限制,部分地区甚至尚未开展担保业务。个人信用信息还不能实现共享,银行、税务、保险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对涉及个人信用的信息系统还未统一搭建完成,需要进一步努力。
(五)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违背普惠制原则。住房公积金缴纳对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在职职工,而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农民等目前尚未纳入公积金缴存范围,相当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权益未得到有力的保护。从2006年开始,这一现象虽然在某些地方得以纠正,但还未真正在全国铺展开来。二是分配不公。由于目前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职位的收入差距已拉开,甚至有两极分化的倾向。而公积金的缴交,即住房工资的分配仍沿用老办法,使得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又完全投影到住房分配方面,造成二次分配不公。三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据统计,2004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4893.5亿元,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6138.5万人,只占在岗职工数的58.4%;个人公积金贷款余额2096.2亿元,只占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42.8%,沉淀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住房公积金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弱化。
(六)制度建设缺位
一是信用制度不健全,大量资质低、信用差的开发企业和个人充斥其中,难以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优效果,这样一方面造成房地产金融整体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又出现银行“惜贷”现象,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房地产金融制度不健全,房地产基金、信托、票据等基本上无法可依,现在的一些司法制度,如最终高法院对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处置的司法解释,也不利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存在以上不足,导致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一方面使本来就比较脆弱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更加畸形,另一方面将整个房地产业捆绑在商业银行身上,也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构建符合国情的房地产金融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定性的运作模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住房金融建设,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成功的运作经验,加强对住房金融制度安排、机构体系、产品种类、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勇于创新,努力构建我国安全高效的房地产金融运作模式。
(二)积极培育房地产业金融市场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银行信贷资金。必须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以政策性专业住房金融机构为主体,商业性经营机构为补充的住房金融机构体系。一是组建政策性专业住房信贷机构。按照专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对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改造,并纳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体系,主要经营政策性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和政府廉租房项目的开发贷款;二是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利用其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成熟、人员素质较高的优势,积极开展经营性业务和互业务;三是吸纳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参与,通过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信托抵押业务,提高住房贷款的流动性,努力维护房地产金融安全。
(三)加强监管,规范住房公积金运作
一是增强公积金缴交弹性。根据不同情况,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和单位的公积金缴交率。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应逐步提高职工个人和单位的公积金缴交率,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应降低单位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二是进一步理顺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避免政出多门和“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伸手”,把公积金当成部门“小金库”现象;三是所有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全部委托商业银行办理,努力减少住房公积金管理费用成本。
(四)加快创新,提高投融资能力
一是管理创新。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公积金管理机构应努力放宽对个人住房贷款条件的限制,简化申办手续,合理降低申办门槛,提高资金使用率,推动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贷款品种创新。根据社会不同需求,设置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公积金与商业性混合住房抵押贷款等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新品种,有效满足社会住房消费的多种需要;三是金融工具创新。通过向社会发行住房建设债券、可转换房地产债券等金融工具融通长期资金,大力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业务,推动不动产证券化。
(五)推进改革,积极建立住房抵押市场
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的住房金融运作经验,将资本市场机制引入住房抵押市场,增强住房抵押贷款的流动性。一是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构,增强金融机构对住房抵押贷款的信心;二是利用现有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允许他们进入二级住房金融市场经营住房抵押贷款权证和票据;三是积极引进中介保证机构,通过对其进行强力的资质监管,增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维护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战略转移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006-01
1 我国房地产企业战略转移动因分析
1.1 环境动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行业整体正在走向衰退,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从而使我国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压力往往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转移,转变经营思路;另外,我国房地产业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市场进入者非常多,形成规模的大企业较少,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规模,因此市场竞争环境非常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整个行业必定面临这一轮新的洗牌,只有重新分析环境和市场,调整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最后,我国整体经济环境也在发展变化,国家的政策在逐步调整,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化过程出现了新的特征,劳工结构和产业体系也在发展明显的变化,区域间发展模式和其之间的联系也在悄然改变,在这种大的背景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必须根据整体政治经济环境形势做出新的判断,加强解读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下,适时转移战略方向。
1.2 企业内部动因
我们了解到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别于其它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前期投入资本特别大,而且是间歇期的投入。不需要持久投资,但是每期投资都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房地产企业负债率都较高,融资受阻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当投机产生的虚高的房价和虚假繁荣的市场破灭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和资金链断裂的困难,这种困难也让房地产企业必须要进行内部调整,从整体上重新确立战略方向,在业务、市场和产品上都重新定位。企业为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短期内获得高利润回报,往往选择并购方式。兼并方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整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其它资源,作为被兼并方,应配合兼并方的整合方案,从兼并方的整体利益出发,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兼并方整体发展战略。
2 我国房地产企业战略转移的几种思路探讨
我国国内环境稳定,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速度仍然较快,因此在可以看见的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将面临一个长期的繁荣。我们既要认清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总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打击是很大的,人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心理预期和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不足,但是,我们也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现在这种局面正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转型的时期,金融危机只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添加剂,我国房地产企业不必盲目恐慌,更应该做的而是认清形势,认真分析环境和审视内部资源和能力,顺势而上,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机会,只要重新对资源和能力进行调配,适时进行战略转移,就有很大机会走出泥潭。在此,我总结出几种可供参考的战略转移思路。
2.1 房地产企业服务对象转移战略
服务对象转移战略是指对企业服务的顾客群体进行重大调整。为了适应新的顾客群体的需要,企业必须调整其业务结构,推出新产品。前面分析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从2002年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内我国房价上升速度远大于银行利率,因此很多投机者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炒房,曾一度形成专职的炒房族。而从2008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政府政策约束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降,成交量萎缩,投机者逐步退出市场。因此,在房地产是一个主要的投资市场还是消费市场的问题上曾讨论不止,不过从长远来看,房地产业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主要还是以消费市场为主。现在购房的大多数是刚性需求者。我国房地产企业必须认识到这种转变,重新看到现在市场上真正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从户型、楼层和区位选择上都应该考虑这种转变。
2.2 房地产企业区域转移战略
西部经济结构受整体环境影响不大,而且每年都有国家支持。因此虽然整体经济形势不好,但是西部省份经济仍然以较快速度上升,而经济发展必然也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现在这种区域不平衡的情况必然要调整的,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东部和中部污染严重情况下,西部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都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会逐步认识到其优势。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也应该看得到东边不亮哪边亮,从而撤出一部分资源流入到西部去,打好根基。
受劳动法影响,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而中部一些较靠近东部或者在铁路和河流旁的城市为了发展,在政策执行上相对于东部肯定较松动,而且最低工资也低于东部,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始向内地转移,这也必然会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也肯定随着繁荣,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个机遇,慢慢转移资产到这些地区进行开发。
2.3 房地产企业向产业链转移战略
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只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开发完一个地区就实行资本转移。其实很多人都犯了远视错误。不能看清身边的商机。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企业,也同样犯了这个错误,掌握户主信息是房地产企业的一个巨大的优势资源,知道每个户主的家庭状况、职业、偏好、热爱的体育运动等各方面全面的信息。很多企业认为物业工作难做,盈利不高,因此在开发销售完后就放弃对物业的管理。其实最开始可以通过建设小区社会,把开发区域的基础设施都构建完善,特别是教育和老年中心,能够以此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物业在我国还算是个新兴的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真正具有实力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的物业公司还仍未存在,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可以扩展产业链,利用销售与房主建立的关系,开发物业项目。之后通过进一步对户主有进一步的了解后,企业再拓展新的业务,具体如资产管理,帮业主做产权证,还有诸如房屋租凭、托管幼儿、煤气运送等等延伸业务领域,这些都是盈利非常好的业务项目。这也是当今我国房地产企业可以考虑的战略转移方向之一。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金融支持 政策研究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酵升温,阳泉市房地产业也呈现出量增价升、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并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伴随着房屋由消费居住属性向投资属性转化和整个社会对房地产投机炒作风气的兴起,对阳泉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自2010年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阳泉市房地产市场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1.201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回顾
针对全国房价的快速上涨,2010年1月份,国务院于出台“国十一条”要求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40%,以此抑制投资性购房,加大房地产贷款监管的力度。紧接着,4月份又出台 “新国四条”将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提高至50%,并要求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4月17日明确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加大对炒房的打击力度。11月起,全面取消房贷七折优惠。10月下旬央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011年1月,国务院又出台“国八条”,明确5年之内转让住宅全额征收营业税,继续提高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地方政府要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上涨幅度。央行三次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012年,中央房地产调控定位于抑制投机、增加供应、引导需求,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并且央行两次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从而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在整个房地产调控和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始终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从货币政策调控和房地产发展进程来看,货币政策的实施,无一不是在对房地产发展态势进行的反向性调整,当房地产周期过冷时,则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短期而言,当房地产周期过热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2.阳泉市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金融发展情况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有三:人口增加、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支撑阳泉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阳泉市是典型的资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8%。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阳泉市城镇人口占比为63.74%,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与2000年相比,阳泉市城镇化水平上升了18.15个百分点。而城乡居民收入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直接导致住房需求由基本型向改善性转移。在此轮房地产调控中,阳泉市房地产市场表现为以下特点:
2.1持续调控之下阳泉楼市“淡”而不定
2010-2011年,阳泉市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增幅由37.2%降为33%。商品住宅施工面积由34.8%下降为4.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由21.5下降为-3.5%。房地产投资出现明显下滑,房地产销售萎缩,观望情绪浓郁。尽管持续的调控明确传达出从紧信号,但调查发现,阳泉房屋成交量下降,但房价仍未回归合理区间。普通楼盘均价2010年尚不足3000元/平米,到2012年上半年已达到4000元/平米,黄金地段部分楼盘甚至超过5000元/平米,而阳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为20253元,比2010年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677元,增长17%,房价与普通居民购买力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2.2房地产开发渐归理性
由于中心地段房屋开发潜力明显不足,而市区土地供应量越来越少,开发热点逐步向延伸。面对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更趋理性,既要保持一定的土地资源,但也要灵活掌握,更要以销售的情况为准。如市区某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尝试综合用地,即住宅、商业和保障房用地相结合的模式。
2.3租赁市场持续火爆
市区主要地段百平米租赁价格已突破1000元/月。商业中心、学校周边房租金上涨异常活跃,精装房百平米月租金接近3000元。从广义上讲,租金调控应该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楼市调控并非直接作用于住房租赁市场,而是首先作用于住房买卖市场,再间接影响住房租赁市场。导致租金上涨压力加剧。但目前由于租赁市场管理仍属空白,给楼市调控增加了不少压力。
2.4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
国家各项调控政策出台后,各商业银行总行陆续制定了相应的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执行首付比例和利率执行标准。一是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首套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二是消费性贷款禁止用于购买住房。三是对于盲目扩张、拖欠土地出让金、高价拿地、资金链脆弱、过度融资、屯地、炒地、屯积房源、土地闲置两年以上、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控制对其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和贷款展期。四是继续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和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需求。
2.5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措存在困难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模式单一,规模较小,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财政性资金难以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资金需求;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利润薄且回报期长,且缺乏明确、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或投融资平台,阳泉社会资金进入情况并不理想,由此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资金缺口大。
3.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潜在挑战
3.1长期持续的房地产调控可能增加银行业住房消费贷款的潜在风险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在售楼盘虽未出现明显价格下降,但打折促销愈演愈烈,赠送配套费、赠送家电、VIP客户一万抵三万、一次性付款9.8折等等。人们对房价下降的预期不断增强,那些在高房价期间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可能出现还贷意愿下降,贷款风险将会大大增加,严重威胁银行的贷款安全。
3.2长期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使房地产市场销售冷淡,房地产开发贷款安全受到威胁
在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背景下,商品房预售减少,去库存化使现房销售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难以继续长期大量占用购买者垫付资金。由于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支持,那些资金实力不强、负债率较高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断裂,威胁银行的贷款安全。
3.3长期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会对房地产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建材、装修、家具等行业形成冲击,继而对这些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造成影响,银行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贷款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阳泉,近年来受钢铁企业减产等因素的影响,耐火行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导致银行贷款潜在风险增长。同时,房地产市场冷淡,使得家装、建材销售、家具市场等第三产业受到冲击,不得不通过竞相降价吸引消费者,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贷款偿还出现困难。
3.4长期持续的房地产调控可能导致银行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贷款的担保条件发生不利变化
住房是当下企业和个人重要的不动产。随着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银行依托商用房和个人住房发放了大量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居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及大量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担保的其他用途贷款。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下降,用于贷款抵押的房屋价值缩水,在银行贷款出现不良时,银行处置这些抵押物也将面临困难,加剧银行贷款损失。
4.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4.1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分析、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
宏观层面上,要认真分析区域内各个阶层居民收入、住房需求变化、城市发展、土地政策等要素与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从总量上控制房地产贷款的增速。微观层面上,银行机构不仅要了解房地产企业本身的生产销售行为对贷款的影响,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税收、金融等调控政策对各类房地产贷款的影响程度,做好对房价下降的压力测试,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确保银行业充足的风险补偿能力。
4.2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细分,制定合理的择优扶持和低效贷款退出制度
重点支持资信等级高、成长性高和效益好的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积极支持政府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要积极支持有还款能力的居民购买自住房,严格控制第二套住房贷款,禁止明显的投机性购房贷款;严格控制对大户型、豪华别墅房建设项目的贷款。同时,商业银行要积极关注国家政策调整,贷款投放与政策调整步调一致,避免出现政策性风险,不断优化房地产贷款结构。
[关键词] 房地产金融 信贷 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剖析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
1.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者按揭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中小型的开发商就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还款困难,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将集中于商业银行,转变为信贷风险,最后损失的将是商业银行的利益。
2.土地储备贷款存在隐性风险。由于各地城市开发和改造的规模都很大,土地的资产价值较高,因此,土地购置的融资要求十分巨大,而土地储备属于政府行为,使得土地的购置和开发非常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土地收购和开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而还款则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
3.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开始进入国际上公认的违约风险高发期。我国住房贷款的规模发展才持续几年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进入风险暴露期,银行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个人购房资金的70%~80%来自于银行,而贷款的偿还则依赖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一旦经济形势或购房者自身等因素导致未来良好收入预期没有实现,最终的风险将转移给银行,因此其潜在的金融风险较大。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
1.房地产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近几年,由于利润的诱惑吸引了众多企业涉足房地产市场,但真正能达到上市融资标准的企业数量很少。大多数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全国房地产银行贷款依赖水平在50%左右,而部分大型城市开发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已高于80%。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承受了房地产市场各个环节的风险,一旦房地产市场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风险会向银行传递,带来逾期贷款和呆滞资金。
2.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与否取决于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政策能否刺激房地产的发展。但目前出现了一种比较极端的倾向:一些地区片面追求GDP增长,强调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样就造成当地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过分依赖。而当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信较差、竣工期限与房屋质量无保证时,现行的以虚拟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做法会给银行带来更大风险。
3.银行与开发商信息不对称。在信息源的占有上,开发商与银行相比具有优势。由于银行客户行业的广泛性和离信息源头比较远等原因,银行对开发商的信息只能通过间接途径了解。而开发企业不仅直接掌握自身的全部信息也深知房地产开发的风险,但是由于房地产高收益率的特点和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容易产生房地产开发企业“空手套白狼”向银行借款。如果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商可以以小博大、牟取暴利;如果开发项目失败,银行则要承担亏损的大头。
三、房地产企业对金融主要风险的防范对策
1.广泛拓展融资渠道。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在于发展市场化的直接融资,即是让投资者直接承担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将过度集中在银行系统的风险分散给全社会共同承担。为此,应发展完善适合我国的房地产融资方式。将目前集中的银行贷款融资转化到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住房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渠道模式,这是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在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贷款的融资不仅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而且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一级市场以外,存在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通过各种投资者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对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自主购买,二级市场把集中于房地产信贷机构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有效地分散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各种投资者中。
2.不断调整和优化房地产贷款结构。企业应专设部门对住房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商用房开发贷款等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对于开发项目的潜在开发风险认真分析研究。积极拓展各种融资渠道和合作伙伴,降低自身的资金运作风险。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贷款区域结构和客户结构。在潜在客户的选择上要认真分析,充分在开发策划期间就要对销售情况进行预测,对资金回收流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
3.建立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业务监管机制。首先,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房地产行业风险监控、评价、分析机制及报告制度。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及时了解与行业相关的信息。如果发现了可能影响房产经营的政策变化、土地政策调政、市场动向、市政建设、城市发展战略动向,应该及时地加以分析,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4.建立健全与房地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企业必须确定房地产经营的法律意识,积极学习各法律法规条文中新增有关开办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法律条例,用法规的方式约束规范企业自身与银行的金融行为。要重视政府的监督职能,主动配合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宏观调控职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维护企业自身和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谭霞:房地产金融风险浅析[J].时代财会,2007,(11)
关键词:房地产 金融 风险 对策
现代房地产研究学家普遍认为,房地产金融最简单的含义就是房地产资金的融通,融资是房地产金融的其中组成部分,房地产的融资,包含的内容很多,因为门类的繁多,衍生出的房地产保险、房地产信托、房地产证券、房地产典当等等房地产金融组成部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评估。论文以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现状、解决房地产金融业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思考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其对消解我国房地产金融业的风险,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 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金融涵盖房产金融和地产金融,是研究房地产经济领域内资金融通的运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大学科。房地产金融对于吸收房地产业存款,开办住房储蓄,办理房地产存款等等一系列金融市场行为,都有其自身规律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态势,同样房地产金融体制也处于逐步探索和建立之中。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事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房地产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因为相应机制的不健全性,使得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而防范系统的风险难度就愈加大了。
房地产金融风险,是由于在实施一系列的房地产金融活动中,遭遇到可预知却不可抗拒的风险因素,或者本就是不可抗拒的因素。房地产金融交易活动中,因为各种渠道引发的资金回笼困难风险,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政策风险、决策风险、自然风险和财务风险。
国家地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性,是房地产金融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行政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中的漏洞,对于金融违法和犯罪,仍然没有合理且有意义的政策法律法规依据。因为政策的弊端,助长了金融犯罪活动,滋生了许多金融事端。
自然条件影响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涉及的法律和社会问题,使得房地产金融同样被殃及。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房地产竞争的激烈,使得房地产金融事业的发展,交易市场的复杂性,都使得房地产金融事业的交易市场复杂度加大。房地产金融中,因为经营行为的不理性及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管理的能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金融房地产的风险。
房地产金融行业中,融资是保障其资金有效安全运行的最重要途径。融资的来源使得资本市场的发育,仍然处于较低的程度。利润的诱惑,使得企业在涉足房地产市场时,将利润作为其追逐目标,然而,能够实现融资的企业数量极少。房地产金融事业全程依赖于银行贷款,使得房地产开发中意外情况下,银行承受其压力幅度增大,资金回笼都成为主要难题。
二、 解决房地产金融业发展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房产金融业中融资的困难问题,我们可以将资金存入房产银行,通过抵押变现,避免交易带来了交易带来的风险,对于风险理财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减其融资的压力。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能够更大程度上为消减金融风险提供约束机制。为了形成规范化和完善化管理,对于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有了良性的约束机制。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对于刺激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实施和制订政策法规时,要避免企业的极端倾向。制订的政策法律法规,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束,对房地产的虚拟抵押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健全我国金融信息信用制度,将房地产金融的风险和收益统一到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去。
对于消减自然风险的对策,主要在于拆迁风险和房地产建设风险。对于处理这些风险,在于回避和转移风险及风险的控制问题上,都需要房地产开发上对此作出充分的分析。
对于市场风险的解决办法,就是健全竞争机制,扩大房地产企业规模效应,提升行业市场形象。就是对融资平台的构建和利率水平的变革上,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金融事业的发展。在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可持续发展中,要考虑到企业发展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房地产金融管理中,解决效益的问题,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融资平台上金融风险的规避和解决对策,应将房地产金融融资渠道的单一性扩大,解决其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约束机制,对于融资的期限和融资的额度,都要由相关部门的授权。对于银行的贷款,可以从各大行中进行综合融资,实施银团贷款。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困难的局面,从根本上就应该立足对分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化解房地产融资困难问题。
对于财务风险的解决办法,要实现其企业的高度转型,利用政策和法规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将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其抗危机和抗风险能力。加快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进程,降低银行按揭贷款风险。商业银行要保障其自身安全,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房产的低抵押上,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三、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思考
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基本任务是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筹集和资金融通,保障房地产事业的顺利进行,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和实现房地产业的资金合理流通,对房地产的开发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房地产行业竞争的加剧,要有自身的形成机制。中国房地产金融事业的健全和发展,因为有其发展实力和上升空间,在未来的金融行业中,消减其风险,是仍然可以作为企业和个人投资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
因为房地产金融业的高收益高风险性,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受金融业的波及而一度呈现动荡性。我国房地产开发中,地产价格的一度飙升,吸纳的更多信贷资金从而造成流动性潜在风险或资源配置机制的扭曲。国家要消除房地产金融风险,除了利用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外,还要准确掌握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情况。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抑制土地投机,将金融业税收改革刺激房地产的不合理发展力度。
房地产卖方的信贷扩张和需求的增加,为房地产金融业迎来了新生,同时也为银行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管理难度,要想形成健全的调控机制和合理的消减对策。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消除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瓶颈,实现资金的融通和现金的安全回流。
四、总结
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房地产开发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支持居民住房消费能力的提高。因为政策、决策、自然、财务方面的制约,使得房地产金融事业的发展和人民住房资金的投资项目风险在哦进一步加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政策作为外部推动力去真正推动房地产金融事业的发展。对于房地产金融业的融资渠道,要在金融体系下建立完备的房地产自控调配体系,要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工具和手段,挑战和消解房地产业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新阮涛.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5)
[2]雷鸣.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企业导报;2010(1)
[3]肖元真.张天;戴骏冬;2010年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与战略抉择[J];广东经济;2010(3)
[4]金立新.房地产金融的断想[N];金融时报;2010
[5]黎鑫.论我国现行住房政策体系的缺陷及其矫正[D];南昌大学;2010
一、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状况
继2014年再融资开闸之后,2015年监管层进一步放松公司债和再融资限制,房企融资渠道再度扩展。在利好政策驱动下,上市房企直接融资加速,融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融资成本更低的公司债、定向增发、中期票据等日渐替代银行贷款、信托等高息负债成为房企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融资成本重心不断下移,具体表现如下:
(1)公司债市场异军突起,公司大规模发行债券。在公司债发行主体扩容、审批程序简化、融资成本降低和融资需求增加等因素,2015年公司债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尤其是2015年7月以来房企公司债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井喷,共计326笔和4068.22亿元,占全年规模的91.57%和93.53%。截至2016年4月22日,房企公司债发行频次和发行规模分别为233笔和3175.33亿元,分别达2015年全年规模的65.45%和73.01%。随着大规模发债热潮的推进,房企融资结构及成本均有所优化,部分优秀房企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稳健的经营特点以及突出的商业模式等吸引了资本市场广泛关注。
(2)中国证监会宣布取消再融资、并购重组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事前审查,进一步降低了房企定增门槛。自年初以来,不仅大型上市房企定增融资动作频繁,中小型规模上市房企亦纷纷加入再融资大军,先后公布定增预案,再融资呈井喷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按发行日期计,2015年全年上市房企定向增发融资规模超1500亿元,单笔融资额超50亿元的6起,涉及金额981.8亿元,筹集资金用途除用于公司项目建设和偿还借款外,投资股权和收购并购也成为重要方向。
(3)银行间市场仍是房企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在2014年9月交易商协会放开主体评级为AA级及以上上市房企的中票融资限制后,2015年6月中票融资限制再度放宽,发行主体扩展至AA级上市及国有背景房企,并优先开放国资委下属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集团或其下属房地产企业和省级政府(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地產企业,进一步拓宽了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务融资的主体范围。
二、房地产金融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和房地产金融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在共同经历过“黄金十年”以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房地产金融作为房地产提供“服务”的行业,其发展命运也是和房地产捆绑在一起的。结合房地产的宏观环境和发展趋势,以及金融创新的内生性需求,未来的房地产金融将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
(1)融资类向投资类的转变。随着房地产行业普涨时代的落幕,房地产行业已不可能如发展初期那样维持高利润水平,所以房企对财务成本变得十分敏感。例如传统的房地产金融贷款合作模式为:开发商有项目需要融资,金融机构作为借款人提供资金。这一双方的关系基本上处于对立面,开发商需要降低融资成本,而金融机构则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会造成逆向选择的问题。(开发商不愿意拿高收益的项目合作,而差的项目又无法获得融资;或者金融机构只愿意选择排名靠前的开发商,而排名靠前的开发商又不愿意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如果双方的合作安排能由简单的融资关系变成投资利益共同体,发挥各方在不同领域的优势,通过挖掘深层次的需求,金融机构获得部分最终利益分享权,开发商也无需因负债过高而担心现金流问题,实现了风险共担,造就了双赢。从近几年的房地产信托中投资类业务比重的增加可以看出这一趋势。
(2)资产证券化的探索。目前国内房地产金融多在项目开发期介入,而在物业的持有阶段介入的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在开发阶段介入方便资金快进快出,资金回报高,存续期间也较短。然而,这一模式在进入“存量房”时代不可能延续。其中缘由是由于收益率的降低,通过传统的债务型和股权型融资工具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从而使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
资产证券化能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以实现可交易的特性,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现金流。其次,资产证券化能将存量的银行按揭贷款证券化。例如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的联合通知中,除了放开限贷外,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鼓励银行通过发行MBS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等盘活资产以增加贷款投放。截止2014年,我国个人房屋贷款余额以达到10万亿元。MBS对于整个房地产金融流动性的提高是极其明显的,而流动性提高带来的是风险的分散和下降,资金面的宽松,而这又反过来促进房地产的发展,使得两者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3)房地产并购业务。在房地产行业格局持续分化,市场整合加速的背景下,并购已成为中小型开发商退出市场的一条有效渠道,同时也成为大型房企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根据清科的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2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共发生327起并购,涉及金额171.2亿美元。并购项目的主要来源为:资金趋紧或不具备开发能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开发商、非房地产类企业的退出以及大型房企的战略调整和资源整合。预计未来几年并购业务会成为房地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组合投资理论的实践—基金化。普涨时代结束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单体项目的风险加大。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并不是项目在投入之初都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率。以往由于房地产单个项目体量较大,除银行贷款外,项目融资的金融工具通常只投单个项目。即使如房地产私募基金,尽管打着“基金”之名,由于受到募集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局限,也经常采取一单退出再做下一单的模式。这种运作方式不利于风险的分散。而采取基金化模式后,首先带来的就是整体组合风险的降低,其次,由于有多个项目存续在组合其中,资产的收益分配和终止期限能最大程度的打散,这也为制成不同期限、不同开放度的金融产品创造了可能,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降低了募集难度。
三、中国房地产“大金融”战略布局
(1)在传统融资渠道之外,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成为年度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房企通过涉足传统金融业务、开展新兴互联网金融以及发展资产证券化,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实现快速去化,也为房企创新更加灵活的融资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2015年,随着资产证券化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房企对资产证券化项目热情高涨,以鹏华前海万科REITs为起点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打破了我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困局,有效拓展了房企融资渠道,改善了企业资金流。
(2)近年来,房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房地产金融化呈现加速态势,众多企业开始涉足银行、保险、券商、交易所、信托基金等金融领域,逐步形成大金融战略布局。
房企大金融战略布局,能够在投资收益、业务支持、融资渠道以及社区增值等方面获益。首先,房企不断强化规模扩张和业务延伸战略促使其必须构建稳定的大额低成本融資渠道;其次,房企需要寻求高收益回报业务投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再次,利用金融资源可以更好地支持养老地产、产业地产、旅游地产等多个业态;最后,通过金融化布局抢占社区增值服务先机,针对性布局社区金融服务,获取增值收益。
四、总结
随着国家资本市场的放宽和货币政策的稳健宽松,房企融资环境逐渐改善,以公司债、定向增发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获得了迅猛发展,正在逐步替代银行贷款、信托等高成本融资渠道,行业融资成本重心也不断下移。同时,房企及服务商也应积极利用新三板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市场,加快业务重组与分拆,壮大房地产相关重点板块业务,在巩固传统融资渠道的基础上,积极迎接行业发展变革。未来,利用金融资本推动行业和自身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更为房企整合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了无限可能,以房地产为中心、融合传统金融业务、新兴金融业务等多业态协同的“大金融”格局将逐渐形成,房企未来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1]林锦.中国指数科学院[J].中国房地产金融生态分析,2016,(05).
[2]圆桌一.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J].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2016,(10).
[3]王金龙.新浪房产[J].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天使还是魔鬼,2016,(10) .
[关键词]银行利率 房地产金融 利率调整
近段时间以来,央行进行了多次的利率调整。利率作为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价格,它的变化对房地产金融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何为房地产金融呢?房地产金融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的总称。重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特别是在成为直辖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近几年重庆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通过对银行利率调整和重庆市房地产金融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银行利率调整对重庆市房地产金融的影响。
一、重庆房地产金融现状
1.融资渠道单一
在融资方式上,重庆仍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采取依赖银行的单一融资渠道。商业银行的信贷几乎介入了房地产运行的全过程中,是重庆房地产市场各种相关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自筹资金、定金及预付款、国内贷款之和已占据着房地产开发资金总量的九成以上,而企业自筹资金中有大约70%来自银行贷款,房屋定金和预收款也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股权融资、房地产债券融资在重庆房地产金融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房地产资金信托近年来虽然有显著发展,但仍不能与银行信贷相提并论。
2.银行信贷向房地产全面渗透
据统计,重庆个人住房贷款已占同期全社会个人消费贷款总量的83.1%,显示出住房消费已成为广大居民的消费热点。住房信贷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住房金融品种也在不断创新,重庆的多家银行开始推出公积金与商业资金的组合贷款业务,有的银行还推出了二手房按揭、住房二次抵押贷款等业务。银行信贷向房地产行业全面渗透,进一步推动了重庆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
3.商品房信贷增长迅速表一
――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以来重庆商品房开发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2007年1到7月中,重庆商品房销售额高达407.22亿元,同比增长 92.1%。
重庆商品房信贷有着如此迅速的增长,除了本身广大消费者对重庆商品房有着强烈需求以外,近年来重庆市各家商业银行在商品房开发、经营、消费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优惠。以及重庆市政府也多次出台了居民住房保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推动了重庆商品房信贷的发展。
二、利率调整情况
自2004年以来央行不断地进行利率调整,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四次利率调整。每次的调整幅度不大,有规律可循,但是调整的频率过快,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
近一步分析,央行最近几次的利率上调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当前过于火热的股票市场。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要比股市市场大得多。利率是资金使用的成本,而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的行业。在整个房地产的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商、商业银行、消费者、投资与投机者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三、利率调整对重庆市房地产金融的影响
由于住房是一种流动性差的投资品,利率的变化对住房的投资者十分敏感,特别是当住房的投资者预期到央行货币政策让利率进入一个上升的通道时,投资者不会贸然地进入房地产市场,甚至会把手中的住房尽早出手。对于住房的消费者来说,利率进入上升的通道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多数人都是通过长期住房按揭贷款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银行利率的调整对不同的房地产金融主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1.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其开发资金来源主要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渠道:一是注册资本金、资本公积金及其他自有资金;二是银行贷款,它包括企业信用贷款和项目贷款;三是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四是发行企业债券;五是房地产信托,它包括资金信托和资产信托等形式;六是房地产基金,基金的收入来源包括资产增值、房租收入等等,可分为私募和公开发行两种;七是商业信用,如建筑施工企业的短期垫款。
在重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定金及预付款、国内贷款。其中,企业自筹资金中也有很大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利率上调给重庆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比较大
(1)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提高。目前,重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还是少数,多数企业还是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实现间接融资。因此,一旦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则房地产开发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使用资金,融资成本就会相应上升。而对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信用较差、开发资金来源单一的小公司,由于其开发资金几乎完全依赖于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十分狭窄。利率上调后,他们所受到的影响会比那些实力强、信用好、开发资金来源较多元化的大型企业大得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2)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有所下降。由于银行利率的提高,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要从获得的收入中拿出比原来更多的部分来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其利润就会有所下降。但近期以来,重庆房价仍然不断向上攀升,重庆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因为利率的上调而降温,发展势头依然很强。开发商因为加息所损失的利润可以通过提高房价转嫁到购房者头上。因此,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虽然有所下降,但其利润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巨大影响。
2.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为房地产行业筹集、融通资金,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是由银行房地产信贷构成的,银行信贷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在重庆,房地产的开发和消费贷款也同样严重依赖于商业银行。近期以来的几次银行利率调整给重庆的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提高银行贷款收益率。贷款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随着贷款利率的上调,银行新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贷款利息收入都会有所增加,从而提高银行的贷款收益率。
(2)导致房贷客户提前还贷。自2007年以来,央行前后调整四次利率,使得贷款利率上升了0.9%。为了不用偿还由于贷款利率上调带来的利息增长部分,重庆的住房消费者掀起了提前还贷的热潮,部分个人住房贷款经办机构还出现了排队提前还款的场景。新的利率要明年一月才执行,所以许多房贷客户选择在明年一月前部分或全部提前还贷。提前还款量普遍增大会打乱银行的经营战略,影响银行贷款的质量。
3.利率调整对购房者的影响
由于收入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消费目的不一致,利率调整对购房者的影响也不一样:
(1)增加普通消费者还贷负担。对于普通消费者,他们购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居住,他们选择购房的方式也大多是住房按揭买房。一旦银行加息就会直接增加他们的贷款购房成本,引起月供增加和支付能力下降。面对此情况,有的消费者会选择提前还贷。此外,利率的提高也会打击潜在消费者购房的积极性。
尽管央行近期以来进行了多次利率调整,但每次调整的幅度并不大。以现行的利率水平看来,多次加息也不过使重庆普通消费者每月多负担几十元的房贷。对于重庆一般家庭而言,这样的月供仍是能够接受的。对于那些沿用旧利率还贷的消费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选择赶在明年一月前部分或全部提前还贷。部分新申请房贷的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自有资金或首付款比例。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从重庆2007年1至7月商品房的销售情况看来,尽管在这未到一年的时间里央行先后提高了四次基准利率,但重庆商品房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下降。其销售额高达407.22亿元,同比增长92.1%。其原因在于,广大消费者对重庆房地产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由此看来,虽然银行贷款利率的上调增加普通购房消费者的还款负担,但调整后的贷款利率仍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以内。因此,在一段时间以内,重庆的普通消费者若仍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住房购买。
(2)购房投资者更加慎重投资。对于那些以购房为投资的投资者,受加息的影响较大。他们的情况与普通消费者不同,他们购买的房子不是用于居住,而是用来赚钱,他们所讲求的是投资回报率。银行利率的上调,会直接增加他们的投资成本,如果租金价格或者房价上涨幅度不足以弥补加息导致成本的增加,影响就会很大,不仅投资收益减少,投资风险增大,投资行为受到抑制,可能还会考虑重新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重庆房地产近年来进入“黄金发展期”,吸引了大量房地产投资者。银行利率的上调会引发一些依靠银行贷款投资者降低其投资重庆房地产的需求,使得购房投资者更加慎重理性地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房地产投资热。
(3)购房投机者炒房受到限制。对于购房投机者来说,由于贷款利率上调,资金成本上升,房价涨幅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确保收回本金,他们的投机风险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持续加息对资产价格泡沫有挤出效应,投机者很可能改变房价走势预期,因考虑到房价可能下跌而纷纷撤离房地产市场,改变其投机行业和投机产品。
无论对于何种购房者,在重庆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利率上调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出房地产消费中的非理性因素,从而推动重庆房地产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地产金融.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龙胜平,方奕,徐钢.房地产金融与投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房地产业是指,是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维修、管理,土地使用权有偿划拨、转让、房屋所有权的买卖、租赁、房地产的抵押贷款,以及由此形成的房地产市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上将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行业称为房地产业。
房地产金融风险是指银行为房地产业提供资金的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服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即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包括单项业务、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包括整个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风险。房地产业本身是一个高投入、高利润的产业,先天就具备高风险性,金融业介入房地产业之后,如果支持过度,容易引起信用膨胀问题,从而诱发危机。
众多周知,房地产与金融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重要关系。并且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周转时间长、利润大的特点。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房地产行业尤其对于银行信贷有很高的依赖性。虽然房地产的资金渠道很多,但都是依靠专门组织进行筹集,再投资于房地产事业。因此,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体。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类
1.信用风险。它是由于借款人(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住宅消费者)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导致房地产贷款本息不能按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的风险房地产企业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企业偿还能力没保障;而银行信用评级方法和贷款决策存在问题将面临信用风险,它可能是贷款前对借款人资信审查评估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贷款发放后情况变化造成的房地产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或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而无力还款,以及借款的住宅消费者失业收入减少意外支出增加死亡等原因导致无力还款。
2.流动性风险。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和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资产,以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风险房地产金融中的流动性风险。中国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过快,贷款比例失调,又存在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资产质量恶化的状况,将面临流动性风险。一种是原发性的,即资产结构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现金和国库券等不足以应付提款需要,又缺乏及时融入现金的手段和渠道,导致流动性不足;另一种是继发性的,是由信用风险带动的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金融中人多以房地产作借款的抵押物,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贷款银行要处分抵押房地产从中求偿,如果卖不掉房地产而使银行缺乏现金来应付提款等需要,也会形成流动性风险。
3.资产负债结构风险。由于房地产资金融通中资产结构通常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如果金融部门的负债结构中以活期存款为主,就可能形成流动性风险;如果负债结构中多一些公积金存款住房专项储蓄存款等来源较稳定的成分,结构风险就能缩小。
4.资产质量风险。如果贷款中质量差的贷款(逾期不还的无力偿还的和无法追索的等)较多,贷款银行就面临效益差的风险。房地产金融中的资产质量风险与借款人信用有关,与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具体的贷款业务处理(如以什么方式作还款担保以房地产抵押时该房地产是否容易销售对抵押房地产的估价是否过高等)有关。
5.利率风险。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或者贷款利率下降,或存贷款利率同向变动但利率差缩小,都可能带来经营效益方面的风险。房地产资金融通,尤其是住宅金融的期限往往较长,在长时期中利率变化越频越大,利率风险也就更大。
6.通货膨胀风险。由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才是实际的利率,在名义利率不变时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甚至可能为负数,就使银行面临风险固定利率下通货膨胀风险。
二、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现状
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中国申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需要有几个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持有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具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来源;抵押房产有房地产证,产权明晰、可上市流通;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虽然中国各银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个人信息档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欺诈风险,银行无法真正核实客户的真实信息情况。由于中国银行连续6次上调人民币利率,其中五年商业贷款利率提高到了7.7%,这使得一些客户提前偿还贷款,但是这也给银行带来了提前偿还贷款的风险。
2.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假按揭就是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的典型。有些房地产商本身并无资金,但是会假借他人名义向银行申请巨额贷款。这样下去中国的不良按揭越来越多,银行收不回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假按揭是一个风险转嫁过程,开发商通过假按揭,提前收回成本,变现利润,把包袱和风险悉数丢给银行,自己进退自如,完全占据主动。由于房价估值越高,假按揭从银行套取的资金也就越多,开发商自然倾向于提高价格。假按揭会使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会受到伤害。消费者的贷款最终违约的话,将导致个人信用记录上会有不良记载,导致其个人信用的负面评价;假按揭还会导致银行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的下降,将对银行经营产生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假按揭将造成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严重危害住房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假按揭将滋生职务侵占、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 3.一些房地产商炒作使房地产市场过热。自从2005年开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涨幅较快,其中最为明显的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房价超过了市民能够承受的范围。而这产生的泡沫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
1.完善房地产信贷评估体系。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房地产也是最容易产生泡沫经济、引发金融风险的行
业,因此,作为联系银行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纽带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体系的健全就显得极为重要。(1)借鉴国外的评估理论和方法。中国由于在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上的滞后,在抵押评估实务中几乎都采用所谓保守原则下的市场评估,忽略了贷款对投资者现金流量引起的种种变化,缺乏科学依据,主观性大。(2)对现有评估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在中国由于抵押物评估和抵押物处置存在着脱钩的关系,因为一般规定抵押评估报告的有效期为一年,而在这一年当中房地产市场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打破单一渠道。(1)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组织,使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参加到房地产建设中。不再仅仅依靠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真正让人民管理自己。(2)中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来励外国企业、资金加入到中国房地产这个大市场中。改变投资者主体的单一化,使市场主体更多元化、国际化。
3.项目管理与期限管理相融合。房地产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分类,是房地产项目的管理者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使用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实现生产要素在房地产项目上的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在实际实施以及运作过程中,房地产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和不可移动等显着特点,可能会导致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而贷款期限越长这种风险越大。因此,银行应缩短资金借贷的期限把风险降到最小。
4.高度重视房地产金融风险,增强防范意识。房地产企业要密切注意政府关于房地产政策的变动,要做到积极反应,积极响应。适时调整房地产业务的经营方向与策略,促进住房自身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要认真进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对市场需求有准确的了解。对于风险较大的开发项目要谨慎进入,仔细评估;对已有不良记录、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型开发企业、自有资金明显不足的项目不得介入。做到既要把握好的有前景的房地产项目,又要严防房地产泡沫积聚的潜在风险。要逐步建立以房地产金融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规范操作、降低风险、保障运行出发,扩展房产经营业务范畴,有步骤地推进住房自身业务向多元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