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金融风控业务8篇

时间:2023-06-02 09:02: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风控业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风控业务

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金融危机虽说已经逐步云消雾散,但是留下的创伤和冲击对我国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诸多的中小企业一度面临着生存的重压,而这其中财务问题一直是困恼企业生存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加之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这其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控,构建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规避。本文的研究点也正是针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化解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风险是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而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很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存在错误的认为只要把资金管理的有条不紊,就能够杜绝出现财务风险,这种观念是对财务风险错误的认识,由于这种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存在,导致了财务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2合理的资本结构缺乏

通常情况下,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三大部分,即:购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亏损,在这三大块当中,若不能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那么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1.3科学财务决策不足

在诸多的财务风险案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财务决策失误,这是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当中,不乏广泛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这往往是导致出现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发生了财务风险危机。

1.4流动资产欠缺

在面对借贷债务偿还的时候,企业必须要有的保障就是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在正常的资金运作过程当中,资金流动速度过慢、变现能力不强或者缺乏资金,到期不能偿还应有的债务,这会使得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失,在给直接的借贷带来不良信用的影响,进而导致企业催生了企业财务危机。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策略探讨

2.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均会存在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这是需要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稍加不慎出现失误,极有可能将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将加强财务风险意识牢记于心,并积极的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在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尽量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各项基础性工作,在工作当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其次,企业应该将内部的财务关系理清楚,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拥有怎样的权力以便于确保各负其责,权责分明。最后,要财务处理当中应该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不仅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其他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热情,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结合,让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更加明晰。

2.2重视控制财务风险

总的来说,企业财务分线主要分为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要想对财务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提升到一个高度,将有效的管理手段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当中。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运作首先需要进行筹资活动,若出现不当的管理手段会导致筹集资金的收益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出现了筹资风险的产生。针对于此类风险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一,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根本上提升到新的高度,以降低投资风险;第二,在适度的范围内举债,不断优化配置买现资金的结构,以实现财务杠杆利益;第三,合理调整流动资产的流动速度,合理使用资金。

2.3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本文所提出的“投资决策科学化”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相关专家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者与实际投资决策的紧密配合,在不断的讨论当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以提高资金回收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当中,应该构建和执行严格的项目决策责任制,一旦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法律责任,同时还需要对投资项目实现科学客观的评价,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决策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逐步的来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

2.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进一步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发展,建立整套健全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审查企业内部往来账目资金,以杜绝出现由于监管不力而导致的、资金挪用等现象,进而在资金管理的因素上降低出现风险的几率。同时,要逐步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尤其是对于应收账款的问题上,可以采取相关的辅措施,及时的反应出所涉及到的账款变更信息。最后,要对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定出严格的标准,若相关业务单位发生违约后,所需要确定的责任划分、资金归还期限以及途径要给予明确的规定,一方面能够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同时还能够为更好的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下,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与之相应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需要企业在生产和经验的过程当中,加强重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贵云.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2

[2] (美)詹姆斯·C.范霍恩(JamesC.VanHorne),(美)小约翰·M.瓦霍维奇(JohnM.Wachowicz)著,刘曙光等译.财务管理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控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0-0019-04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nancial derivatives business has been a new-type business for bi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to evade and hedge against risks since 1970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derivatives and risk categories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vides the measures for their risk control from the angle of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derivatives business; risk control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金融衍生市场的迅速发展。衍生产品市场可追溯到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期权市场和日本的大米期货市场。而金融衍生工具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利率、汇率以及股价等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异常剧烈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转移和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问世得到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市场主体的欢迎,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商业银行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不仅是推动衍生品创新的主要动力,而且也是衍生品的主要交易者,多以套期保值者身份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此外,也有投机目的和出售风险管理服务,即通过货币和利率衍生产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其目的是赚取手续费收入。以美国为例,衍生品头寸集中在主要的大商业银行,有5家商业银行占整个银行系统96%的名义头寸,25家银行持有99%,而这25家所持有的衍生品组合中有97%是为了满足顾客的交易需求,有3%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风险管理需要。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以及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金融工具,其价值依赖于基础商品或标的资产的价格及其变化的一种合约。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作了较为准确的表述:“衍生工具是给予交易对手的一方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对某种基本的资产(或者是对某项基本资产的现金值)拥有的一定债权和相应义务的合约。合约须载明一定金额的货币、债券或实物,或是提供给一方履行与否的权利;可能是为资产和负债提供相应的转换;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上面定义中“某种基本的资产”就是指传统金融工具,亦称基础工具。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就是通过对这些基础工具,比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以少量保证金运作远期大额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产品、掉期或买空卖空的交易形式。

金融衍生业务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银行业拥有大量以各种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因而受汇率和利率变化的影响可能比其他经济主体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而金融衍生工具能有效地规避金融资产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为银行业提供了对冲风险机制和套期保值的工具,并通过以杠杆买卖为主的风险管理,使银行业以较少的资金签订大额的衍生工具合约。将其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并以此来获得高额利润的人。以此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达到规避市场风险,满足保值的需求。比如开办外汇金融衍生业务,大大丰富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品种,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满足国内客户日益增长的外汇债务风险管理和外汇资产管理需求,加强自身的外汇资产与负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银行稳定和争揽外汇存款、带动国际结算、外汇融资等业务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成为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和证券化率的提高直接威胁着传统银行的生存,威胁着吸存放贷的传统方式,也威胁着传统贷款的发起、融资、服务和监控四个功能,使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从而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以衍生工具业务为主要的利润来源,银行业应充分认识到未来的高端客户的竞争就在金融衍生工具的竞争上,应将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放在银行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上,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服务于银行业,为银行创造价值。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银行信贷业务日渐萎缩,为此,政府和美联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商业银行实行业务多元化。例如,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具有人、财、物优势的大银行,全面“转产”。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交易为主的附营业务。正是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美国银行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1990年代后半期,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的203%、1993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419%。到2003年,美国商业银行业更是取得了120578亿美元这一创历史纪录的纯利,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42%,当年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接近50%。需要强调的是,大银行从附营业务获取的利润,其实远不止占总收入的50%!榜样在前,一时趋之若鹜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已成为大约100家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衍生业务

按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金融衍生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交易类中间业务,具体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期权(包括股指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在国际衍生市场上,以上金融衍生类产品都被世界各大商业银行所采用,在利率衍生产品方面,短期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交易十分活跃;在外汇衍生产品方面,从本世纪开始交易逐渐从相对简单的远期类工具转向更复杂的工具,如货币期权和互换;股票和商品合约方面虽有所增长但市值较小,主要因为其风险水平较高,其波动率也远高于类似利率这样的衍生品;在信用衍生产品方面,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信用违约互换。20世纪9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ISDA的“基本成员”银行中,所持有的衍生合约量已占据了美国商业银行所持有量的90%以上。而我国的金融衍生业务始自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当时的市场条件不成熟、市场不完善,因而发展十分缓慢。随着金融全球化,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因此,使得国内企业迫切需要运用金融衍生品的功能来规避汇率和利率变化导致的风险。从业务品种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基本均开办了远期外汇买卖业务、互换业务及期权业务,从交易品种的成交量看,远期外汇业务居主要地位;从交易的目的来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衍生业务大体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代客衍生业务,商业银行在与客户进行衍生金融业务交易,即与其他对手进行反向平盘,以消除市场风险,商业银行从交易中赚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承担很小的风险;其二是商业银行为基础资产套期保值目的开展的衍生业务,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这类业务的交易量最大;其三是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三、金融衍生业务的特征及风险类型

金融衍生业务在实践中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征,其中投机获利性和风险性并存是最为显著的特点。金融衍生工具之所以具有投机性,一方面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杠杆性的特点,它能“以小搏大”,即能以少量资金控制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该资金的交易式合约。一旦成功,则可获得丰厚的报酬;与此同时,这种交易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金融衍生工具在流通中出现不畅,或者由于操作者行为不当或失误,或者出现了新旧法律法规不相协调的情况,使合约无法执行,甚至,出现金融体系的崩溃,不管哪种情况的出现,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金融衍生业务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五大类风险:1.市场风险,这一不确定性源于影响衍生交易价格行为的市场条件的变化。它是指由标的资产(如商品、股票指数、利率、汇率等)价格变动等因素所导致的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主要探讨总体组合的净风险敞口。2.信用风险,这一不确定性源于当事人违约的可能性,合约的重置成本是信用或违约风险的核心。它是指由衍生工具合约的某一方当事人违约所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是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 (issuer risk),它是指标的资产的发行者可能出现违约给衍生交易参与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这两类风险中,前者比后者更严重。3.操作风险,这一不确定性源于体系和控制的缺乏、人为的错误以及管理失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并在无意状态下引发市场敞口风险和信用风险。4.流动性风险,这一不确定性源于无法购买或出售一定的合约,在流动性不强的市场上交易,比在充满流动性的市场上交易所需的成本更高,价格的突然变化或其波动有可能引起流动性的下降。5.法律风险,源于无法执行合约,法律风险包括伴随着文件、当事人能力或权威以及银行破产而来的问题。

从金融衍生业务交易的实践看,操作风险发生的比例最高,危害最大。著名的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事件都是由于发生操作风险而造成的,可以说,操作风险控制是整个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四、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控制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是开衍生工具之先河者,目前已形成了对衍生市场的“三级监管”模式,即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自律和交易所的自我管理控制。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衍生市场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承袭了美国模式,实行“三级监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对衍生市场的监管基本上也在走这种模式,应在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建立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的有效可行的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保证我国衍生市场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防患于未然。

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业务进行风险控制,应该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

(一)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从事衍生业务的监管是防范风险的有力保障。衍生品的高杆杠率特点,决定了其名义价值往往数额巨大,某一家金融机构的问题,极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为此,中央银行必须严格对商业银行从事衍生业务进行监管,比如,美联储要求各银行将使用衍生工具的情况对其报告,此做法可为我们借鉴。具体内容包括:

(1)按预计到期日分类,列明预期现金流量表。

(2)根据假设市场价格和利率的变化,分析各种衍生品可能出现的亏损、合理价格或现金流量。

(3)根据一段时间内市场价格运动的概率,公布衍生工具的潜在亏损、合理价格或现金流量的风险值。

(4)报告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管理此类风险的措施。

2.银监会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关,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的控制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其权威性和强制力是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交易方面规避风险的有力保障。

(1)通过在金融衍生产品领域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使各商业银行在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时能够有法可依。

(2)加强对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使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做到有法必依。

(3)加快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的改革,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与国际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管理的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交易风险控制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

(5)督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使之做到全面、真实、及时、持续,以利于市场参与者客观判断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银行和客户之间建立更加良好的信用关系,有利于银行一定程度上防范信用风险;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建立一套互动协调机制,以消除信息披露规范上的不一致,避免由于监管标准的冲突而带来执行上的混乱,从而导致各种风险的产生。

(二)商业银行内部严密的风险管理系统

1.健全有序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设有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利用内部监控系统来掌握、控制、降低整个金融衍生业务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以达到控制交易的风险性和破坏性的目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应由银行决策机构构建,最高管理层具体负责风险管理决策,董事会对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制定和修改,按时听取实时风险暴露和相关政策及过程的评估报告。高级经理承担操作性的工作,保证有及时、适当的政策和流程来处理衍生产品的操作,有充分的风险管理强度,有足够的资源和管理人才。交易员严格执行决策层的投资策略,确保资产安全,有效控制风险,一切需依章而循,使交易、结算与监督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完善严明的内控制度

商业银行在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交易中,应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交易策略,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风险内控制度主要包括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监督机制。在实施金融衍生业务交易前,必须对各种风险做出预测,提出防范和应急措施,并作出书面评估报告,银行管理当局应认真讨论和研究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协调各个部门,制定交易方案,再交有关部门执行,其目的在于使银行上下在事前对风险具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同时,在风险管理中应重视风险的定量分析,有了量化分析,就可以在风险的识别、度量上精确掌握银行承担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情况,及时做出补救方案,规避风险。此外,银行内部应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业务人员应正确看待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自觉地识别风险和科学地评估风险,不要认为考虑风险管理就会阻碍业务发展。

3.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业务交易的过程中,应培养大量高素质的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应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特性、风险的计量方法和管理方法有深刻的认识,对银行有强烈的责任感。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应有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专家,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也应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及风险的基本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具体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有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专家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测量和控制,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对冲。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衍生品的交易技巧,能灵活地进行套期保值和投机等交易活动。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相对于银行其他业务而言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要求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交易和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拥有此类专业人才是银行开展衍生业务交易的基础和保障,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银行也采用足够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和稳定留住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定性、定量的风险测量技术

商业银行在开展衍生业务交易之前,应详细分析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选用有效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测量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1.市场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测量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通常可用三种方法:风险价值法(VaR)、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gsis)和压力试验(Stress Test)。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目标时段下某一投资组合或金融资产预期的最大损失,该方法是测量市场风险的最主要方法。敏感性分析指影响组合内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因子变化时整个组合资产价值的改变。压力试验主要针对那些不属于日常风险监控范围的极端市场变化。试验的基本方法是由风险管理者预先确定某些主要的市场变量,如利率、汇率等,然后假设这些市场变量未来的变动情况,再按照预想的变动对交易组合重新估值,就可以评估出特定市场变动幅度对交易组合价值的影响。对于衍生产品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根据交易员的不同级别设置不同的交易权限,并建立实时监督机制,从而保证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总是控制在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在进行定量计量衍生产品风险的基础上,银行应确定一个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风险限额,限额指标主要有衍生交易敞口额度、止损额、VaR、持续期等。这样可以在进行新的衍生品交易时保证风险总量不超过总规模,又会在日常市场发生波动时防止损失超过预定的风险限额。

2.信用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的历史记录表明了信用风险的重要性远高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没有进行分散化是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商业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首先应对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资金规模进行严格限定,并确定每个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其次,对于部分交易对手,银行会要求对手提供担保、备用信用证、保证金等方法降低信用风险,或与对手签订净额结算协议,即一般组合风险将比单个信用风险的总和小。再次,银行可在金融衍生业务合约中加入“降级触发”等条款,在交易对手信用评级下降时合约提前被执行,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信用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乘以违约金额来测量衍生产品信用风险。

3.操作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应主要利用风险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控制,明确交易员的权限和职责,建立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对衍生产品的实时监控。巴林银行的倒闭和大和银行的亏损案在一定程度上出在交易员既负责前台交易也控制了后台部门,这充分暴露了风险管理上的薄弱。对操作风险的控制,具体体现在:

(1)制定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政策,明确的操作风险政策有助于风险管理人员采取一致行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不同银行可制定适合各银行自身的政策。

(2)建立风险识别的统一标准,在一家银行内部,操作风险识别的标准应当是统一的,这有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理解。

(3)对每项业务绘制业务流程图将有助于风险管理人员识别出衍生产品交易各个环节存在的操作风险点和管理操作风险。

(4)对操作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有助于银行识别和评估操作风险,并使用标准框架来定期进行评估。

(5)准确报告操作风险敞口,并及时采取适当行动对风险进行保值。

(6)定性、定量测度操作风险。目前有分析收益波动法,此方法建立在操作风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这一定义基础之上;还有人提出使用VaR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测度,如同市场风险一样;此外,保险精算模型也用于操作风险损失的衡量,即损失分布法,操作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通过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来衡量,即损失发生的概率与损失严重程度的乘积。

4.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控制

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可进行现金流缺口管理,确保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保持平衡。由于银行持有的合约数量与合约的流通量和未平仓合约的比例大小直接影响到合约的流动性,银行都应设立持仓比例限额,规定在投资组合中拥有的某一期货合约的数量小于市场每日成交额的一定比例。

对法律风险的控制,可通过机构的立法委员会并与风险管理者及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后制定法律政策来控制。银行应该确信在协议到期之前与交易对方签订的协议能够被执行。银行还应与交易对手签订《掉期及衍生产品总协议》(ISDA协议)。ISDA总协议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双方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使双方的金融衍生交易能在符合国际共同遵守的协议下进行,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使用统一的法律协议进行处理。加之,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是全球化的,真正要对之实施有效监管,必须有各国货币当局参与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管辖和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乔瑞,陈跃等译.风险价值VaR[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2] (美)勒内M・斯塔茨,殷剑峰,程炼,杨涛译.风险管理与衍生产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3](美)约瑟夫・F・辛基,潘功胜,樊志刚,张伟武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5).

[4]潘淑娟.金融发展、开放与国际金融衍生工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何树红,王善民.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5,(7).

[6]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7]钟振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及其风险管理[J].华南金融研究,1998,(3).

[8]明交国.观西方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防范[J].中国外汇管理,2005,(3).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一、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是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致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企业经营中肯定会面临的财务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我们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以下分类: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偿付资金成本的风险。通常,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筹资,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然而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资金利润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分为两类:投资和借入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企业自有资产,这类筹入资金的风险,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这就会导致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宣告破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投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目标发生偏离的风险。企业以实物、现金、无形资产或者购买债券、股票等方式向被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行为,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因素产生变化,致使投资产生财务损失,而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风险就是我们所谓的投资风险。

3、资金运营风险。资金运营风险是企业由于没有优化配置资金资源,导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在时间上不一致,致使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不畅,资金链有可能断裂的风险。存货是资产中变现能力比较差的,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存货贬值、损毁和滞销等风险。

二、大唐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大唐公司基本概况。大唐集团是2002年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实施以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三级责任主体为基础的集团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了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7个省发电公司,成立了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江苏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云南分公司、广西分公司8个分支机构和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专业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拥有4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大唐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1、筹资风险分析。筹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偿债风险。由于借入的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方式、还款金额和还款期限,如果企业负债较多,再加上现金管理和经营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支付本息,就会引发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如果不能通过重整财务等方式及时得以化解,则可能进一步引发破产清算风险;二是收益变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使用效益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不确定性将会通过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发生放大效应。在一定条件的资本结构下,企业在息税前的利润里支付出来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在息税前利润升高时,就会相应地降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反之,在税前利润降低时,就会给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1)短期偿还债务能力分析。大唐集团2009~2012年这4年的流动比率都不到1,说明该公司的流动比率过低。速动比率一般维持在1以上为好。大唐集团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数值接近,这说明该公司的存货较少。现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极端保守和最为可靠的指标,表明在最坏情况下的短期偿债能力。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这种偿债能力非常弱,表现出一种现金缺乏,支付困难的现象。大唐集团从2009~2012年这4年应付账款的金额都很大,存在短期偿债困难的财务风险,在短期筹资方面将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2)长期偿还债务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均在参考值0.6左右,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般。资产负债率侧重的是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而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提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过高,反映财务结构不稳健)以及资金对偿还债务风险的承受力度。该公司近四年的产权比率为0.75、1.57、1.53、1.61,略高于参考值1.2,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结构合理,利用资金对债务的偿还的能力良好。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来看,公司的获得能力很差。从以上这三个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资本结构合理,自有资金对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较好,但获利能力较弱。

2、投资风险分析。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将进行项目投资,项目投资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使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

(1)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大唐集团2009~2012年的经营杠杆系数分别为5.09、3.23、4.65、2.32,经营杠杆效应都较大,财务风险也偏高。经营杠杆系数较大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较大;二是息税前利润较小。但到底是大唐集团的固定资产成本较高的原因,还是该公司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盈利能力不强的原因,或者是两者皆有之,那还得结合大唐集团的获利能力进行详细分析。

(2)获利能力评估。首先利润率是反映公司获得能力最直接的一个指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一个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获得能力。大唐集团的利润率2009~2012年分别为-1,472.07%、-11.74%、-5.59%、-1.65%,这四年连续亏损,其实大唐集团2009年以来一直是特别处理的股票。成本费用率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是对利润率的进一步修正,大唐集团从2009年到2012年的成本费用率分别为-19,143.53%、-13.23%、-6.40%、-1.84%,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中2009年的亏损很大。

总资产增长率与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是相对于上一年的一个动态的指标,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公司获利能力在增强。大唐集团的总资产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趋势是向好的,2012年大唐集团的业务在不断发展中,投资业务的获利能力在逐渐发展。

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分析发现,该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又经过上述获利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导致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固定成本较高;二是利润低下,盈利能力弱。

3、经营风险分析。经营风险的来源在财务指标上可以表示为:一个是体现生产、供销等方面的生产资料营运能力指标;另一个是应收账款回收方面的资金回收指标。

存货周转率反映公司经营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收账速度快,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节约流动资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之,则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大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管控。公司外部财务风险的操控主要是对于公司外部环境改动致使公司发生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发生改动的缘由及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然后操控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改动的进程及发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备外部财务风险,公司应对不断改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其改动趋势及规则并拟定多种应变措施。当今应调整财务管理方针和改动管理方法,树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装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作业,使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然后提高公司对财务管理环境改动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防备因财务管理体系不适应环境改动而发生的财务风险。

(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公司经营进程中因为内部不确定风险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实践财务情况与财务方针发生负面违背的可能性。公司可经过规范内部准则,完善法人管理布局,描绘合理的鼓励和束缚机制来削减风险。公司应根据本身的风险情况,选用正确的风险管理办法,在进行计划决议时,既要思考能够取得的收益,又要重视潜在的风险,经过运用概率剖析法等办法,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进程进行剖析,拟定办法,有效应对。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要树立完善的风险防备体系,就要按标准公司内部控制准则建设,保证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准则健全有效地运转。这就需求清晰公司财务风险监管责任,执行好分级负责制。要树立和标准公司财务风险报表剖析准则,做好月份流动性剖析、季度财物质量和负债率剖析及年度管账、审计报告准则,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公司需求树立实时、全部、动态的财务预警体系,对公司在运营办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体系贯穿于公司运营活动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财物评价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以公司的财务报表、运营方案及其他关联的财务资料为根据,使用财会、金融、公司办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选用份额剖析、数学模型等办法,发现公司存在的风险,并向运营者示警。该体系不只应包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负债率等财务目标,还应包含公司运营中比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目标,一旦发现某种反常预兆,及时采纳应变措施,以防止和削减风险。总之,财务风险是公司平常办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公司的运营分析者应全面剖析各种财务风险发生的缘由,增强公司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四)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收益与风险是一起存在且成正比联系的。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因而,公司应恪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准则,树立风险意识,不能只管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公司应立足于市场,树立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树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另外,财务负责人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财务活动中采用科学的决策办法。

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选用定量核算及剖析办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公司首先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经过对资金的核算剖析及各种筹资办法的风险剖析,挑选最佳的筹资办法,设计合理的资金布局,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议计划。再如,公司资金活动是循环往复地进行的。依照以上办法做出的财务决策,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王燕.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观念与方法滞后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观念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效果和长远发展。然而,实际中部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较为滞后,缺乏先进性,这将致使这部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尤其是部分规模相对较小的金融企业,其在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上更为滞后,并且缺乏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视,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开拓市场上。另外,还有部分金融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其实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方法自然较为滞后,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并且很难达到对当下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企业若想全面的落实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就必须具备健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并明确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重要性。不管是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还是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需要有健全的相应制度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只有这样,在实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时,才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然而,现阶段,部分金融企业依然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金融企业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而是直接采纳通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版本,适用性和契合性较差。第二,部分金融企业虽然构建了健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缺乏执行力,未对制度的全面落实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致使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在银行贷款融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银行贷款融资,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向银行机构申请办理贷款业务,以此为企业大经营与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一般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然而,部分金融企业并不具备有效的银行贷款抵押物,并且部分金融企业不具备合适的担保人,因此,这部分金融企业在银行贷款融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除此之外,由于金融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市场环境日益复杂,金融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其所需要的成本明显增加。再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随之日益加大,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会极大的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致使金融企业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加强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意识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其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较为复杂,金融企业必须全面的认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金融企业的管理阶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增加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关注,并大力支持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以此充分调动企业内部整体工作人员参与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并定期的组织整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以此不断的增强整体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并促使其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金融企业运行与发展的稳定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引发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较多,不仅仅有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因素,同时还包括一些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金融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等。外部因素主要来源于信托公司以及与金融企业存在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增强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意识,需要全方位的认识到企业内部存在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以此切实有效的实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二)建立优质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队伍

优质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队伍的建立对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具有着直接的影响[3]。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是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因此,金融企业应该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引起高度的重视,力争建立起一支优质的专业化内部控制人才队伍。首先,金融企业应该加大对内部控制人才引进的力度,选拔一些具有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并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以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注入新的力量。其次,金融企业应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金融企业应该不定期的聘请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到企业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还可以组织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其他金融企业进行学习,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金融企业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4]。结合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金融企业可以构建一套具有完整性特点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并在该体系建立相关流程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等。并将其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金融企业目前的实际运行和发展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以此不断的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近些年,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融企业同样应该全面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重要性,并将其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进行应用。例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业务工作质量,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检测,以此起到协助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并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1.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

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会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同时金融危机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项目,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整体上影响了经济体系的架构,使企业在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保守,这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进而蒙受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原因进行分析,掌握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生成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投资活动有所限制,某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风险来临,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将会直接地受到风险的影响,以致企业管理人员出现盲目投资、盲目管理等现象,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

2.财务风险的主要特性

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和经营中,应当被管理经营者重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中,逐步实现发展和增长企业效益。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综合型活动,因此,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也是十分复杂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运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可能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诱因,所以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企业各种风险现象的综合表现。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想正常经营,想要生存下去,每时每刻都有风险存在,只有处理好企业正常运营与各类风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此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企业在运营的同时,每一个发展的环节都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企业是否盈利,所以正是因为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一般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财务风险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甚至是造成企业的亏损和倒闭。

(二)企业的风险控制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的企业采取自认为有效的方式解决风险,认为只要在资金上进行长期的投入和支持,就会让企业顺利的度过。但是企业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和国际社会接轨,不再是原先的“闭关锁国”,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环境的改变会严重地影响企业合理地发展,所以虽然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企业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会使企业深陷于泥潭,从这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仍对外部环境有过分的依赖问题。此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一个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是需要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状态,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三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严重。即使目前国内的某些企业开始模仿国外治理结构,开始建立监事会,但是监事会的真实作用并不是很大,形同虚设。治理结构的不完整,会使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不稳定,财务风险几率大,企业损失率较高。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一)加剧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行为,由此造成了企业在资金方面很紧张。当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倒闭。当金融危机过后,每个企业都开始认识到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企业也开始对企业各项资金作出一些必要性的使用制度等,保证企业资金充足。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著名的雷曼公司破产是代表性的例子。同时在金融危机下,会影响央行的有关政策,不断地调整利息利率,进而使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在不断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会将国外的支付能力拉低,这就会间接影响到国内的出口贸易经济,导致国内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当市场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的时候,筹资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加深,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每次金融危机的覆盖面都十分广阔,几乎每个国家都会有所波及,我国企业也不例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国内企业也很受其影响,所以企业和政府都应当时刻的避免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筹资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所谓的投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财务投资的原因,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风险也随之而来,这种风险就被称为投资风险。我国内部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会造成企业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会造成企业一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投资风险会带来运营风险,最后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者需要以谨慎的态度进行相关的投资活动。此外,金融危机的到来,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房地产,原油,股票等一系列的金融问题。由此看来,金融危机会影响到投资者本身的判断能力,这样会让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剧投资风险,当企业没有办法承受风险的时候,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大,国内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极不稳定,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倒闭。所以,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要十分的注重企业的投资项目,不能进行盲目,没有预期的投资,这样会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要认真的思考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有计划的进行风险规避。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同时,银行,社会和企业的客户等也会无法保障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影响企业整个的运营生产计划。企业在有计划的经营时,在遭遇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就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没有办法让企业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流运转。同时金融危机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所以,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行业圈子,致使企业不能将结算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目前我们国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6万亿人民币,接近于总企业资产的30%,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更大,已经超过了60%。这就说明,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对资金流的控制力较低,使得企业受到资金流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坏账损失,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大型企业来说,也会影响其生产运营。金融危机还会导致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动,会使企业没有办法做好预算,在短时间内,企业的融资能力较低,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力减弱,因此,金融危机会影响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四)金融危机对汇率风险的影响

金融危机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外部环境,如国际汇率问题,就会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金融危机会使各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浮动,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判断,严重的可以导致企业在业务操作时,发生巨额亏损或者是破产。某些公司在国际交易的时候,由于汇率改变的问题,原本获利的交易,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元等货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交易时发生经济损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三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会改变当时的经济体系,汇率的上下浮动较大,同时还具有不稳定性,很多的公司在汇率问题上都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损失过多地资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国际性企业要十分注意汇率问题,尽可能的较少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针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对金融危机进行规避,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管理机制,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预警金融危机。财务预警机制指的是以企业的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并给与一定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提前处理危机和风险。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够使企业有更长的时间对金融危机作出应有的准备和处理,并能够在财务问题处理方面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效果。金融危机的本质属于一种货币危机,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企业过度的负债,致使企业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维持运转,进而造成企业损失或破产。合理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能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解决企业较差的支付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好的完成业务流程。企业在运作的时候,财务风险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进行监测和预警,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这是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保证。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当今国际市场经济体系随时都在变化,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也越来越多,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多,建立一个及时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机制十分必要,同时也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

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就是因为资金能够在企业中不断的循环和流动,这个过程中,货款回收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只有控制资金流动线的通畅,在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这样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营。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环境不断地变化,所有的商品没有很好的贸易流通,使得企业面临着资金不流通的困境,没有资金的周转,企业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所以,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要重点把握各类关键信息的收集,时刻对市场进行监测和观察,进而及时作出反应。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内部建立资金控制机制,时刻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监控并加以管理,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充足,防止资金流失或不通畅。

(三)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

负债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好事,在某种情况下同时也是企业的累赘,所以负债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当金融危机或是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很容易造成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使企业净资产收益降低,所以当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时,企业基本就处于财务风险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理,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因此,企业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一定要注意负债率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计算,设置企业负债底线,企业运营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都不能低于这个底线。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资本结构,并进行合理优化,当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降低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调整,降低负债比率,进而降低债务风险,当资本回报率升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增高负债比率。所以企业想要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及时的优化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资产负债率,让企业快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

(四)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做大做强,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机制。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要以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为主,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做到明确和了解,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方面,要做到尽职尽责,明确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企业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等环节上,不断降低出错率,并明确其责任,从内部逐渐形成监管体系。加强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会有效的较少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风险,间接地减少企业的损失。

(五)谨慎投资,规避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企业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同时市场竞争也势必会随之增加,变得更加的激烈。同时现如今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态势,在一些领域甚至是下跌的状态,所以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冲动和盲目,在投资的时候,以一颗谨慎小心的心去面对企业的运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可以肯定的是,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并且是与机遇并存的,所以,企业要严格对内部进行控制,同时保持当前良好的状态,寻求和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规模和业务上的突破。企业在经营的同时,也要时刻地注意资金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企业的经营更加得顺畅。总而言之,金融危机和财务风险都是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只有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控制和规避,才能使企业顺利地度过危险时期,并进入很好地发展状态。本文就金融危机条件下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进行简要的叙述,说明了目前企业在金融危机状态下存在的问题,同时还给予了几点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得以生存,并能良好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娟.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2]张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3]罗美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会计之友,2009(8).

[4]周恒芳.金融危机后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7).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101-03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1.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会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同时金融危机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项目,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整体上影响了经济体系的架构,使企业在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保守,这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进而蒙受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原因进行分析,掌握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生成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投资活动有所限制,某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风险来临,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将会直接地受到风险的影响,以致企业管理人员出现盲目投资、盲目管理等现象,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2.财务风险的主要特性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和经营中,应当被管理经营者重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中,逐步实现发展和增长企业效益。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综合型活动,因此,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也是十分复杂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运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可能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诱因,所以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企业各种风险现象的综合表现。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想正常经营,想要生存下去,每时每刻都有风险存在,只有处理好企业正常运营与各类风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此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企业在运营的同时,每一个发展的环节都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企业是否盈利,所以正是因为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一般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财务风险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甚至是造成企业的亏损和倒闭。

(二)企业的风险控制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的企业采取自认为有效的方式解决风险,认为只要在资金上进行长期的投入和支持,就会让企业顺利的度过。但是企业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和国际社会接轨,不再是原先的“闭关锁国”,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环境的改变会严重地影响企业合理地发展,所以虽然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企业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会使企业深陷于泥潭,从这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仍对外部环境有过分的依赖问题。此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一个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是需要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状态,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三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严重。即使目前国内的某些企业开始模仿国外治理结构,开始建立监事会,但是监事会的真实作用并不是很大,形同虚设。治理结构的不完整,会使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不稳定,财务风险几率大,企业损失率较高。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一)加剧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行为,由此造成了企业在资金方面很紧张。当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倒闭。当金融危机过后,每个企业都开始认识到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企业也开始对企业各项资金作出一些必要性的使用制度等,保证企业资金充足。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著名的雷曼公司破产是代表性的例子。同时在金融危机下,会影响央行的有关政策,不断地调整利息利率,进而使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在不断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会将国外的支付能力拉低,这就会间接影响到国内的出口贸易经济,导致国内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当市场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的时候,筹资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加深,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每次金融危机的覆盖面都十分广阔,几乎每个国家都会有所波及,我国企业也不例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国内企业也很受其影响,所以企业和政府都应当时刻的避免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筹资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所谓的投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财务投资的原因,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风险也随之而来,这种风险就被称为投资风险。我国内部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会造成企业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会造成企业一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投资风险会带来运营风险,最后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者需要以谨慎的态度进行相关的投资活动。此外,金融危机的到来,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房地产,原油,股票等一系列的金融问题。由此看来,金融危机会影响到投资者本身的判断能力,这样会让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剧投资风险,当企业没有办法承受风险的时候,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大,国内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极不稳定,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倒闭。所以,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要十分的注重企业的投资项目,不能进行盲目,没有预期的投资,这样会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要认真的思考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有计划的进行风险规避。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同时,银行,社会和企业的客户等也会无法保障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影响企业整个的运营生产计划。企业在有计划的经营时,在遭遇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就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没有办法让企业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流运转。同时金融危机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所以,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行业圈子,致使企业不能将结算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目前我们国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6万亿人民币,接近于总企业资产的30%,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更大,已经超过了60%。这就说明,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对资金流的控制力较低,使得企业受到资金流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坏账损失,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大型企业来说,也会影响其生产运营。金融危机还会导致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动,会使企业没有办法做好预算,在短时间内,企业的融资能力较低,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力减弱,因此,金融危机会影响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四)金融危机对汇率风险的影响

金融危机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外部环境,如国际汇率问题,就会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金融危机会使各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浮动,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判断,严重的可以导致企业在业务操作时,发生巨额亏损或者是破产。某些公司在国际交易的时候,由于汇率改变的问题,原本获利的交易,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元等货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交易时发生经济损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三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会改变当时的经济体系,汇率的上下浮动较大,同时还具有不稳定性,很多的公司在汇率问题上都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损失过多地资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国际性企业要十分注意汇率问题,尽可能的较少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针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对金融危机进行规避,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管理机制,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预警金融危机。财务预警机制指的是以企业的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并给与一定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提前处理危机和风险。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够使企业有更长的时间对金融危机作出应有的准备和处理,并能够在财务问题处理方面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效果。金融危机的本质属于一种货币危机,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企业过度的负债,致使企业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维持运转,进而造成企业损失或破产。合理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能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解决企业较差的支付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好的完成业务流程。企业在运作的时候,财务风险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进行监测和预警,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这是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保证。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当今国际市场经济体系随时都在变化,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也越来越多,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多,建立一个及时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机制十分必要,同时也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

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就是因为资金能够在企业中不断的循环和流动,这个过程中,货款回收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只有控制资金流动线的通畅,在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这样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营。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环境不断地变化,所有的商品没有很好的贸易流通,使得企业面临着资金不流通的困境,没有资金的周转,企业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所以,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要重点把握各类关键信息的收集,时刻对市场进行监测和观察,进而及时作出反应。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内部建立资金控制机制,时刻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监控并加以管理,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充足,防止资金流失或不通畅。

(三)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

负债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好事,在某种情况下同时也是企业的累赘,所以负债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当金融危机或是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很容易造成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使企业净资产收益降低,所以当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时,企业基本就处于财务风险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理,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因此,企业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一定要注意负债率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计算,设置企业负债底线,企业运营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都不能低于这个底线。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资本结构,并进行合理优化,当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降低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调整,降低负债比率,进而降低债务风险,当资本回报率升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增高负债比率。所以企业想要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及时的优化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资产负债率,让企业快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

(四)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做大做强,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机制。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要以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为主,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做到明确和了解,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方面,要做到尽职尽责,明确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企业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等环节上,不断降低出错率,并明确其责任,从内部逐渐形成监管体系。加强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会有效的较少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风险,间接地减少企业的损失。

(五)谨慎投资,规避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企业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同时市场竞争也势必会随之增加,变得更加的激烈。同时现如今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态势,在一些领域甚至是下跌的状态,所以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冲动和盲目,在投资的时候,以一颗谨慎小心的心去面对企业的运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可以肯定的是,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并且是与机遇并存的,所以,企业要严格对内部进行控制,同时保持当前良好的状态,寻求和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规模和业务上的突破。企业在经营的同时,也要时刻地注意资金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企业的经营更加得顺畅。总而言之,金融危机和财务风险都是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只有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控制和规避,才能使企业顺利地度过危险时期,并进入很好地发展状态。本文就金融危机条件下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进行简要的叙述,说明了目前企业在金融危机状态下存在的问题,同时还给予了几点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得以生存,并能良好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娟.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2]张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3]罗美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会计之友,2009(8).

[4]周恒芳.金融危机后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7).

篇7

(一)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概念及作用

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是指以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商业性担保机构以及其他关联服务组织为主体,为消费者、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汽车金融最初的职能仅仅是向汽车生产企业的经销商及其下属零售商的库存产品提供贷款服务,并允许其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的贷款或租赁服务。随着其业务范围和职能的不断拓展,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开始逐步向消费者、经销商和生产商提供多种形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产业链。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存在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刺激人们的潜在消费需求,拉动行业生产力,解决汽车生产、流通阶段的资金需求,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的变革。对生产商来讲,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是连接其同汽车经销商的沟通桥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经销商来讲,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可以增强其对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以提高资金收益率;对消费者来讲,汽车金融服务市场能够填补其自身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大扩宽市场需求。

(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概念

担保通常是指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债权人为防范债务人违约而产生的风险,确保债务得到清偿,降低资金损失,由债务人或第三方以财产、权益或信用提供履约保证或承担相应责任,保障债权实现的一种经济行为。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以自身财产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从而获利的企业法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原则运行,以自有资金来弥补所生亏损。

(三)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汽车金融市场中的服务运作模式

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汽车金融市场中主要依附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汽车信贷模式,扮演着为消费者贷款提供担保的角色。消费者先去汽车销售商那里挑选满意的车辆,待决定之后,向担保机构提供购车首付款和签订办理贷款服务及申请消费车贷所需的文件资料。担保机构首先调查该消费者的资信情况,符合要求后,担保机构会垫付首付款之外的剩余车款,将全部车款提交给汽车销售商以便消费者提前使用车辆,随后担保机构将消费者申请贷款的材料送交银行,并为该消费者所申请的车贷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银行审查同意之后,直接将贷款发放至担保机构的账户之中,虽然该笔贷款的借款方是消费者,但其也认可银行将贷款直接发放至担保机构的行为以抵付购车时担保机构的垫付款。

(四)消费者、商业银行与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法律关系

上述担保机构服务模式中,包含两层法律关系:一层是消费者同担保机构间的购车贷款服务合同关系;另一层是消费者、商业银行、担保机构间的消费贷款合同关系。第一层法律关系中,消费者是购买服务人,担保机构是服务提供人,双方订立的汽车贷款服务合同形成服务合同法律关系。服务提供人即担保机构的权利有:依约定标准收取服务费,要求申贷的消费者提供反担保措施,时刻关注消费者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要求在消费者所购车辆上安装GPS导航装置,要求消费者购买车辆保险,若代偿车款后向债务人追偿。义务是对消费者资信进行审查,为消费者申请的购车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当消费者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向债权人即商业银行承担担保责任,妥善管理和处置反担保物。购买服务人即消费者的权利有:要求担保机构依约为其购车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服务。义务是提供担保机构审核所需要的真实全面的资料,支付服务费用,提供反担保措施,在担保机构履行代偿责任后返还代偿债务。第二层法律关系中,消费者是贷款借款人,商业银行是贷款放款人,担保机构是贷款担保人,三方订立的贷款合同形成借贷法律关系。贷款借款人即消费者的权利有:依约收受银行贷款用于购车。义务是按时足额偿还该贷款本息。贷款放款人即商业银行的权利有:要求贷款人支付贷款利息,若贷款人未按时足额偿付贷款本息,则可直接向担保人主张该笔债权。义务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本金。担保人即担保机构的权利有:代偿贷款后向债务人追偿。义务是在借款人未按时足额向贷款人偿付本息的情况下,履行担保义务,代其向贷款人履行债务。

二、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提供汽车金融服务时的主要法律风险及产生的原因

(一)从法院裁判文书的归纳分析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提供汽车金融服务时的法律风险

笔者以“汽车贷款服务合同”“车辆”“分期付款”等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无颂案例等网站搜索相关判例,共查询到70余件判决书,若按年份划分上述判决,2016年10余份,2015年30余份,2014年20余份,即近三年占据了该类型95%的案件量;若按地域划分,河南省有50余份判决,在全国占据了70%的案件量;若按诉由划分,50余份判决均为担保机构主张向消费者行使追偿权的案件。故从以上对裁判文书的调查归纳结果来看,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提供汽车金融服务时的主要法律风险是消费者缺乏偿还债务的能力,但由于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担保合同,当消费者不能清偿到期贷款债务时,担保机构就不得不承担代偿责任,终而形成大量担保机构要求行使追偿权的纠纷案件。

(二)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提供汽车金融服务时主要法律风险的产生原因

主要法律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被担保的消费者,完善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担保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我国目前的社会征信体系却远不能适应担保行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来源于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由担保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担保的行为,实质上是为银行转嫁商业风险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资金资源优势地位,往往要求担保公司在银行押存高额保证金后才允许其为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的连带责任担保,消费者逾期偿贷的风险会完全转嫁到担保机构头上;三是来源于担保机构自身,担保机构归根结底为盈利性企业法人,故在从事担保业务时始终面临着审查严格盈利变少,审查松散风险扩大的根本矛盾,现实中众多担保机构不具备健全的规章制度,业务操作不够规范,担保业务人员经验不足、恶意操作等情况频频发生。

三、商业性担保机构在提供汽车金融服务时的法律风险防控

(一)加强、完善保前调研阶段的审核力度,建立起自身的信用评估体系

担保业务的保前调研,是指担保业务受理后,担保机构项目团队对被担保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合同信息撰写项目调查报告,并为下一步评审做好准备工作。保前调研工作应注意如下几点要领:第一,对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若为自然人,应注意审核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的年龄、行为能力、家庭婚姻状况、家庭住址的真实性等内容,若为法人,则应注意审核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的营业执照、出资协议、合作协议、验资报告、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第二,被担保人要有还款来源。商业银行要贷款给客户,担保机构为其提供担保,应考虑客户的还款来源。审查客户的还款来源,首先应考察其正常生活收入,现实中客户经常谎报收入,这时就需要业务人员通过实地盘查、查询工资流水估算其收入及支出,挤掉客户报表中的“水分”。其次要考察客户提供的反担保保证人、保证物,将其作为客户凭日常收入无法偿债时的代替或补充,但应注意,并非有了反担保人、保证物后就可高枕无忧,要从全局入手,全面防控风险。第三,查询被担保人的涉诉情况。消费者被牵扯进入诉讼(含仲裁、被执行),无论作为原告还是被告、第三人,通常多少能够反映个人的诚信程度及负债情况。通常消费者对自身的诉讼情况最为清楚,但依据民间“家丑不可外扬”的习俗,其并不会主动告知调查人员自身的涉诉情况,则调查人员可采用网络加实地的双重考察方式通过登陆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国法院被执行信息查询系统以及到消费者当地法院现场查询等方式来确定客户的涉诉情况。

(二)加强银保合作,健全与商业银行风险共担制度

同为汽车金融市场的服务方,担保机构及商业银行应该共享收益、同担风险,由于担保业务的特殊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本身即为自愿承担风险,并以此作为对价收取相应费用,因此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比例必然要高于银行承担的比例。但并非担保机构承担全部风险就一定对所有人都有利,银行分担部分风险有利于降低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过分依赖,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警惕心和责任感,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控风险。至于具体分担的比例,笔者建议,以担保机构的实力、银行同担保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谈判情况来定,通常以“2:8”较为常见。

(三)完善反担保制度

篇8

关键词:金融企业 财务风险 内控 管理

一、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我国的经济性质、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为调控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而实施的政策方针。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经济环境,那么必定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风险。

(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资金短缺,若资金匮乏,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央行为稳定经济也会实行加息政策,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筹资风险。金融危机也会影响投资者的资金行为,从而增加金融服务企业的投资风险,难以实现预期的投资项目。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容易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市场,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国内外消费者的资金行为,一旦消费者减少甚至停止购买行为,那么企业产品的销售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商品资金的转换。金融危机也会造成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计划,造成资金短缺,使金融服务企业无法将结算成本转换为货币成本。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各国商品价格,影响汇率,有可能因此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金融危机很容易使金融服务企业处于资金短缺时期,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银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贷款,筹集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主要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中小型企业抵押物少、折扣率高,评估部门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差的企业不能做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给自己添麻烦;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存有恐贷心理,害怕追究信贷责任;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遇到风险很容易逃债,所以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1、 货币政策紧缩

货币政策是由政府或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调控利率,影响国家的经济活动,从而稳定市场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投资行为及日常运营。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增加融资难度,若信贷额度受到控制,则银行为了优化贷款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就会提高贷款利率,减少可贷资金,加大贷款企业的审核力度,那么资金就会更多地流入信誉度高、效益好的企业,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金融服务企业就会增加融资成本,削弱偿债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缓投资进度,一旦企业融资行为受到控制,则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确定或即将进行的投资项目不得不因为资金问题而搁置,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金融服务企业的日常运营,若企业的预付账款及存货占用资金增加,则企业日常运营的资金流动性也会下降。

2、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管理及利益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则资金利用率就会非常低,且资金流失严重,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有效运用,无法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处于滞销状态,一些企业为销售更多的产品,不断使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和社会库存占有率,最终造成收账困难的局面,甚至有些公司还出现了因财务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投资错误,导致企业资金遇险。

3、 企业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决策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的财务决策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若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只凭主观意识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那么很容易就会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

,切忌主观臆断,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4、 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和重视

对于金融服务企业来说,只要进行经济活动,那么就会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认为管理好企业产销资金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这种财务理念是无法适应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有些管理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重视投资发展指标,轻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积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另外,管理者没有将财务风险意识灌输到财务工作人员的思维中,以至于忽视了日常经营细节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预兆。

二、加强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管理

搞好企业,简而言之无外乎“软硬结合、开源节流”八个字。下面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谈一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的措施方向。

(一)软件措施

1、建立独立的财务监控牵制的风险管控线条体系:

以经营高管为首的企业经营线条,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和执行中,应重点加强和践行“效费比”分析及反馈,以降低效益回报风险。与此同时,应建立以财务高管为首的独立的财务风险监控线条,进行日常定期式和对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的节点式财务风险分析及反馈,以降低财务运行风险。当两个线条的分析相冲突时,提交企业最高控制者,并优先依照财务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取舍。

2、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

在财务团队中,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的动态,分析各种变化所造成的现实或潜在财务风险,借鉴先进国家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技术,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对策,不断强化企业对经济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运行。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服务企业必须设置高效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对标式管理职责。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赊销管制政策,完善财务管理战略,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制度体系,针对关键环节,设置多层防范机制,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和防范能力,保证财务系统有效运行。

(3)加强资金流动控制

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应保证资金流的效率,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量,保证企业日常运营通畅,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还要科学预测中长期的资金流量,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另外,企业在进行借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做到合理负债经营,对于即期债务和利息应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差,不能按期偿债,则潜在的财务风险就会变成实际的资金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4)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企业的财务决策决定着财务工作的成效,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财务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分析,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当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应根据运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动态变化曲线,评估筹资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案,以降低决策失误。

(5)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必须时刻具备财务风险意识,熟悉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财务风险各个关键控制点,强化财务风险理念。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监测、评估、预警和决策。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统计和预测,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变方案;通过预警,可以根据当前系统运作情况以及专业知识规则,提示风险信息;根据不同的警报水平,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包括控制政策、控制程序及控制环节等,提高金融服务企业运营的安全性。

3、强化上游客户体系建设

(1)持续强化银企关系,提高企业信用评价水平

任何银行扩展业务皆需增加存款,企业在资金充裕时增加存款,可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加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改善财务状况,并实事求是地向银行通报经营情况,如实提供财务资料,

合理接受银行监督,给银行留下好印象。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一定要努力争取,一旦贷款成功,要按时还息,把握企业资产盈利率、负债率及信用偿还率等指标,提高自觉还贷意识,奠定企业的信用基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使银行真正感觉到企业经营目标明确,运营管理科学规范、信用等级趋向性良好,可以放心贷款。

(2)合理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利用率

金融服务企业不仅要防止资金链断裂,保证日常运营,还应增加融资渠道。金融服务企业的融资对象除了银行,还有民间金融组织、创业基金等,可以通过租赁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及商业信用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运营多角度筹措资金。另外,金融服务企业还应加强投资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持续跟踪、分析投资项目,及时处理闲置和亏损资金,清理贬值和不良资产,回收滞留资金,避免不当投资及扩张。

4、强化下游客户体系建设

金融服务企业应以专人专岗建立起针对下游客户的资料信息和经营状况的动态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商务回报评价和财务信用评价同步并行的双线模式对客户进行定期评级管理。该客户动态评级和跟踪管控体系在执行过程中,若双线评价结果相冲突,则执行以财务信用评价结果为主导的财务风险防控优先模式。

(二)硬件措施

1、强化电脑系统软件的建设和应用

随着电脑科技进步,金融服务企业均已普遍应用了fm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而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更进一步地应用crm客户管理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系统,把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硬件手段加以固化,提升管理的客观化水平,降低管理的主观性成分。在此条件下,应在系统软件中,以具体的量化指标,在不同端口环节设定财务风险数据的自动报警功能,一旦报警则按事先的程序设定,进行纵向向上和横向相关式地节点式提交,使管理层和独立监控人员得以及时、实时地知晓风险状况,并进行后续决策处理。

2、使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运营风险分析

随着管理科学的进步,金融服务企业亦应在日常运营中引入和利用好科学管理工具,定期进行运营风险的有效分析。例如,可以对整个企业进行麦肯锡swot对持矩阵分析,定性评估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方向;可以针对客户群或经营项目群,灵活设定纵向和横向数据体系,进行变种的bcg波士顿矩阵定量分析,在效益和风险的不同象限结果中进行决策取舍。而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执行过程,在整体层面和局部环节中,均应普遍贯彻pdca戴明环管控体系,以做到风险控制过程查无遗漏的循环及闭环控制。

三、结束语

在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市场动态的了解,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扩大企业筹资来源,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资金有效利用率,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孔晔.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

[2]刘娜,曹瑜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