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金融市场变化8篇

时间:2023-06-02 09:02: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市场变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市场变化

篇1

“表外”疯长

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供求双方自主决定资金价格的机制。完全市场化条件下,资金价格(市场化利率)的波动完全取决于供需形势。宏观意义上的利率存在一个上下限:下限取决于通货膨胀,低于通胀的利率意味着资金的时间价值为负;上限取决于资本回报率,高于这一水平的利率,其本息偿还无从保证。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我国金融管制不仅包括价格管制(利率、汇率),还有数量管制(信贷额度、存贷比指标)。在管制条件下,我国官方利率长期低于通胀下限,因此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在2004年以来的过去十年间,实际利率为负的时间超过一半,达64个月。宏观意义上的资金回报率可以用名义GDP增速表示,过去十年间,我国名义GDP增速在(8.6%,22.9%)的区间内波动,平均增速达15.3%,因此理论的利率上限可达15%,但过去十年官方贷款利率(一年期)平均6%,最高为7.47%。管制造成了一个消费者补贴生产者、债权人补贴债务人的利率体系,这是一个鼓励负债、容易滋生泡沫的体系,还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如图1所示)。

这种情况从2010年开始发生改变,通胀上升、理财意识的成熟使资金收益率要求提高,给银行负债端扩张造成困难,而信贷额度控制又抑制了银行的资产端扩张。于是银行为了竞争,不得不在“表外”进行业务扩张。银行表外业务往往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的渠道,这些机构的兴起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绕开传统的“存款-银行-贷款”的渠道进行配置。

从2009年到2012年的短短三年间,央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每年新增规模从16.8万亿元到19.9万亿元,总量波动不大,但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其他存款公司指的是除中央银行以外的,主要进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支票)转账结算等中介服务的存款性公司或准公司。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专门把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的储蓄机构等。)

从负债方看,传统意义上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的重要性显著下降:存款(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从2009年的71.5%下降到2012年56.0%,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占比从32.6%突降到7.5%,同业负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占比从7.7%上升到11.8%(2011年高达16.6%),其他负债占比从6.2%升至12.6%。

从资产方看,传统的企业信贷在资金运用中的重要性也大幅下降:企业信贷(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中比例从51.8%降至34.5%,而通过同业渠道运用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资产占比从13.0%上升到37.1%。

银行困境

如果仅仅怪罪银行“不听话”,显然有些偏颇。表外业务“疯长”的根本原因,是被管制的表内业务不能满足通胀抬升条件下资金配置要求:在负债方,银行以官方利率吸收存款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资产方,信贷扩张不仅受到直接额度控制,也受制于存贷比考核指标(因为存款增长放缓),因此,2010年以来的每季度末,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变得异常激烈。这种矛盾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而得到缓解,包括信托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子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连通银行表外资产和表外负债的桥梁。如此“里应外合”,才造成了上述“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给银行造成了两大难题。

一是息差减小,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是先贷款、后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当前受制于经济增速下行,上行空间有限,而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渐深入,银行负债成本抬升相对较快,银行息差面临向下压力。表1表明,自2011年利率市场化取得明显进展以来,我国主要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息差出现不同程度缩小,其中幅度最大的是民生银行,截至2013年三季度共缩小67个基点(如表1所示)。

二是风险增加。一方面,传统存贷业务息差的减少增强了银行进行“表外”扩张的动力。这部分“新”表外业务,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加上扩张过快,难以被银行内部正规的业务流程和风控体系所完全覆盖,这增加了银行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2013年3月份的银监会8号文(《关于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便是主要针对这样的风险。另外一方面是信用风险,这一风险与我国扭曲的经济结构有关。我国过度扩张的地方政府投资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是经济结构失衡的两大顽症,2010年以后,监管部门严格限制新增贷款投放到这两个领域,但是,由于房地产仍然是当前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多数地方投资项目有较为安全的增信措施,这两个领域变成了银行表外资产扩张的主要标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到2013年9月,资金信托中分布在房地产和基础产业(基础产业往往是地方投资项目)的占比达35.3%。虽然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短期仍有持续性,但银行表外业务扩张过快不利于经济再平衡,造成部分经济领域的负债率进一步抬升,无疑增大了经济的中长期风险。

政策钢丝

银监会的8号文似乎没有控住银行表外业务扩张的冲动。2013年二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同比增长34%和37%,持平或高于一季度的34%,信托资产余额增速分别为71%和60%,二季度增速创2009年以来最高。

这直接导致了6月份以来央行流动性操作趋紧。6月份的“钱荒”无疑是管理层给金融机构的一个惩戒,此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利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让以期限错配获取利差的盈利方式不再有吸引力,这对金融体系的资金空转问题有所抑制。

但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导致的另一个现象是,资金成本的抬升使得银行以债券为标的的资产配置行为变得无利可图。债券曾经是银行资产配置的主要对象,而银行也是债券市场的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这又进一步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使得银行转向倚重同业渠道进行资产扩张,银行经营风险没有下降,全社会融资成本抬升导致的经济系统性风险反而上升。

局部风险已经有所显现。2013年以来,包括四川信托、新华信托和中信信托的多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12月13日,中信银行申请将不良资产核销额度从20亿元大幅提升至52亿元,也反映银行面临不断上升的坏账风险。

政策如何破局?本质上讲,有供给、有需求、又有供需对接的渠道,导致了银行表外业务大规模扩张,政策思路无非从这三方面入手。如果不是逆市场化潮流,理想的政策效果应该是达到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从资金供给端看,当前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是,通胀中枢上升和理财意识增强使得居民对资金回报率的要求提高,这一点政策难以改变(否则利率市场化也不会拖延如此长时间)。

从资金需求端看,高利率的资金需求者(债务人)是银行表外扩张的源头。这样的债务人有两类:一是周小川行长所称的“软约束实体”——地方融资平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全面盘查地方债务的基础上,对地方存量债务分类管理,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让地方政府合理的资金需求以公开透明方式实现(比如债券市场)。二是高毛利的房地产企业。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房地产上市毛利率(整体法)高达37.3%,2004年以来年均毛利率为33.1%,而制造业相应指标为16.6%和17.7%,约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半(图2)。通常,资金流动会使所有行业的利润率趋于一致,但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利差不减反增,这导致资源过度流入房地产行业,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垄断和市场扭曲。对于房地产行业,实现城镇和农村土地同地同权,坚持差别信贷政策,对保有环节征税,消除垄断和扭曲才是根本。地方融资问题和房地产问题是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顽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医治。

从渠道看,虽然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为银行的表外扩张起了“垫脚”作用,但表内和表外监管差异才是银行如此热衷的原因,而银行内部关于表外的业务流程和风控体系尚未完善,导致了表外业务的野蛮成长。

金融演义

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因此利率市场化步伐不会放慢。

如果将视角从利率市场化扩展到范畴更大的金融改革问题,眼下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利率偏高和收益率曲线扁平化的问题,这虽然有利于去杠杆,但容易催生债务风险。二是周小川行长提到的金融机构“自我发财”,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欠缺。

在这样的政策目标和问题约束下,未来金融生态的变化将有如下特征:

第一,利率水平将长时间处于相对高位。高利率显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政策大概不会花大力气去压低利率。实际上,管理层对高利率已有心理准备,周小川行长已经指出,“中国目前相对来说资金的总需求偏大,发展的积极性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价格的均衡点就会偏高,这是中国经济的特点”。

第二,金融风险防控将更受重视。在通胀中枢上移和利率市场化方向既定的情况下,既然管理层不能压低利率水平,所以会更加重视由此产生的潜在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清楚地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不仅是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和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也将成为金融风险源头,这些将成为监管的着力点。

第三,直接融资将继续受到鼓励和支持。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新三板建设、资产证券化扩大、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加强中小企业债券发行的增信制度,以及拓展债券投资对象到企业和个人,这些制度创新将增加直接融资规模,极大改变融资结构。

这种情况下的政策应对,金融机构至少要做如下准备:

一是强化新业务的内控机制,谨慎选择融资合作对象,降低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包括同业合作对象和融资企业。规避激进的同业机构,在项目选择上对平台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设置更高门槛。

二是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研究与跟踪,培育新的产业群和企业群客户,提高融资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需要金融机构以较高价格把“资金运用到最应该用的地方,同时也是对国民经济最有好处的地方,而放弃掉一部分比较差的选择”。因此需要加深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甄别盈利能力较差和不计成本扩张的高风险项目,在对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性培育新的客户群,增加客户黏性,以此提高融资定价能力。

篇2

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动荡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从经济基本面着手以外,我们还应该使用高质量的技术分析方法来更精确快速地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化规律,寻找出它们发展的清晰脉络。下面,我就用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对美股、美元、石油、黄金的中期走势做一个简要分析。

美股处于阶段性底部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道琼斯指数的走势。道琼斯指数自今年以来一路大跌。特别是自九月末以来几乎是自由落体般的狂跌。不考虑美国政府出台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等经济基本面的因素,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道琼斯指数今后可能会如何发展呢?

从周线图的下方我们可以看到,道琼斯指数恐慌性跌破这一波下降趋势的扩展目标点(xOP)8997和支撑点位8789。8789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恰好是由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候的股市低点41与去年十月的最高点14198之间的垂直距离乘以黄金分割比率0.382所得出的点位。道琼斯指数在短暂跌破8997和8789这两个关键点位后迅速强烈地反弹,在两天之内就急速回升到了它们之上。道琼斯指数这样的表现充分反映出这是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区域。

值得指出的是,道琼斯指数在2002的底部就是在2000年市场的高点11750与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的低点41之间黄金分割比率0.382的位置7277处形成的。而这次道琼斯指数再次在黄金率0.382支撑点位8789处强烈反弹,很有可能预示着美国股市的阶段性底部已经出现。

从周线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道琼斯指数最近两周的柱线完全在图中超买超卖带状线的下沿之外。这说明道琼斯指数目前处于极度的超卖状态。从短期来看,继续向上反弹或盘整从而使它回到超买超卖带状线之内,脱离超卖状态,是道琼斯指数今后最可能的发展。

道琼斯指数很有可能在今后几个月里反弹上升到图中标出的“黄金叠加”10345/10296的位置。如果能够冲破并在这个位置之上站稳的话,则预示着美国股市彻底脱离了金融海啸的险境。但是这种情形发生的几率比较小。由于在季度线和月线图中,道琼斯指数目前仍然处于强烈的下降趋势之中,同时,美国经济也已经进入衰退状态。所以从中期来看,道琼斯指数很有可能在上述黄金叠加与它的最新的低点7844之间震荡徘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2002年几乎恰好在0.382黄金率点位7277处开始反转不同。这次道琼斯指数是强力穿透了对应的0.382黄金率点位8789后才反弹的。所以说,它在今后再次创出新低的可能性也是不能完全排除的。如果这种情况不幸发生的话,道琼斯指数有可能跌到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的低点41与去年十月的最高点14198之间黄金分割比率0.5的位置7079。

美元中期走强

美元的走势与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我再来分析一下它今后可能的发展。美元指数自从今年7月中开始攀升并突破盘整区域之后,一路高歌。至今已经是连续4个月上升。这创造了美元指数过去六年以来最强劲的上涨。从这波强力的攀升来看,美元已经形成了反转的势态。特别是从心理上来说,彻底摆脱了数年来萎靡不振的弱势。今年3月31日所创出的最低点70.81可能就是美元指数的底部。

从它的周线图中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在黄金率0.382阻力点位79.10处稍做回撤后目前已经到达此波上升行情的收缩目标点(COP)81.55,并且处于超买状态。它有可能进行短期回调。但是,从周线图上强烈的上升趋势来看,美元指数几乎毫无疑问地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到达目标点(OP)84.93和扩展目标点(xOP)90.38。

国际油价可能跌得难以置信

原油的价格在财经报道中几乎每天都会被提及。特别是今年以来,原油价格在急剧飙升后又急剧下跌。这种价格的巨幅波动对国民经济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的。从原油的周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油在下跌到109美元附近后短暂反弹,然后下跌到90美元。从那里回抽到1lO美元后,再次重跌,一直跌到了目前的位置。

原油目前处于强烈的跌势中,在今后几个月内将会继续下跌到图中标出的目标点(OP)52.79美元。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原油目前已连续两周处于极度的超卖状态之中,价格有可能随时出现反弹回调。

但从长线来看,原油在季度线图上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两根柱线构成了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里的一个重要方向性反转信号一“火车轨道”。

这预示了原油市场由过去几年的疯狂飙升到迅速下跌的根本性反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原油价格将持续震荡下跌,不会轻易反转。尽管可能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原油重新跌回到2003年的25美元,甚至更早时期的低位,也都是很有可能的。

动荡期黄金难保值

黄金目前已经是国内许多投资大众积极参与的一个投资市场。同时也是理财中投资组合的一个资产项目。很好地把握黄金市场的动向对于投资理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原油的情形类似,我在7月21日发表有关原油将下跌到109美元博文的同一天,也对黄金市场可能的大跌发出了预警。当时黄金期货的价格是958美元,但它在月线图中显示出“双重穿透”即将确认的形态。“双重穿透”是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反转信号。

从黄金期货的周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双重穿透”信号果然出现并导致了黄金价格的重跌。它一路跌破收缩目标点(cOP)882.9美元和目标点(0P)8 7.6美元,直到图中的黄金叠加点位735.1/726.2后才强烈反弹到904美元。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形势下,不少专家都预测黄金价格将大幅攀升,甚至创出新高,极力推荐买入黄金。

篇3

利率政策慢慢松开松动的信号从温州传来。

从今年10月21日,浙江温州农信社客户存贷款时可以讨价还价了,除温州县市所在地和柳市镇所在地外,信用社全部实行浮动利率。试点的357家农村信用社有很大的权力决定信贷资金的存贷价格。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利率改革的实验田,温州农村信用社可以对存款利率上浮30%,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70%,这比商业银行20%的浮动范围有了更大的空间。

更多的信息显示,一场以信贷资金存贷款利率为突破口的利率改革正在酝酿中,而放开存贷款利率正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其实早在去年,央行已经在全国8家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试点,但在近日,央行明显加大了利率改革的节奏。

近日央行行长戴相龙明确表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扩大利率浮动幅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随着外汇储备的上升,逐步放宽对资本交易的管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更为重要的信号是,银行利率市场化甚至被写进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利率市场化将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一位金融业人士评价,在加入WTO、金融市场面临全面开放的压力下,利率市场化正在消除利率政策化和照顾大型国有利益的色彩,原来扭曲的资金价格正在被纠正,资金的价格开始更多由市场资金供应量和市场需求量来决定。

但就在国内金融界对放松利率管治而欣喜时,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也悄然而至,金融改革显然迫切需要应付利率市场化风险的相关机构和。

为何选择温州?

“温州农信社利率改革关乎利率改革全局。”浙江金融业一位人士,根据央行利率改革步骤,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央行在温州进行357家农村信用社大面积的利率改革试点后,下一步将在金融业全面推进利率改革。

温州发达的资金市场为央行进行金融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温州进行利率改革试点,不仅能吸收民间高利贷资金,而且有足够的资金优势化解放开利率带来的风险和冲击。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今年3月,温州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650.4亿元,企业存款381.76(温州企业96%以上为民营性质),外汇存款余额16.1亿美元。在温州正规的金融渠道里,已经集聚了超出1000亿的民间可流动资金。

而在民间地下流动的资金则无法统计,人行温州支行今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温州中小企业的总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的比例约为6∶2.4∶1.6。按2001年末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中小企业借入的民间信用约为170亿。同时,在企业创业资本中,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占总资产的7.5%,即125亿元。此外还有个人之间的消费性、互借贷等,合计民间信用规模约300亿-350亿元。这部分资金长期处于不断的流转拆借当中,加上部分民间借贷,总的资金可能还要大得多。

大量的海外温州人成为温州财富的另一大提供者。截至2001年底,温州和上海比较两者的外汇储蓄额分别为15.6亿美元和120亿美元,然而两者2001年全年的外汇交易量分别是40亿美元和70亿美元。

“如何解决民间资金拆借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门思考的。”据一位金融业人士分析,能否将民间资金纳入正规金融渠道是检验利率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据悉在资金充足的浙江,利率放宽后,资金供大于求,贷款利率上浮70%对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吸引力,谁也没有调到70%上限,反而是农信社偏高的存款利率吸引了部分商业银行存款。自去年利率改革后,至少有20%的资金从当地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流向农信社。这也是选择温州进行利率试点的另一原因,资金充足可以减少农信社调高存款利率对周围商业银行的冲击,防止金融动荡。尽管是摸着石头过河,温州大部分农信社每月调整一次利率,有的调整时间更短,资金价格变化越来越体现市场的供需。

利率职能错位

“利率市场化更重要的意义是带动利率监管体系的变革。”深圳一位业人士认为,在过去利率管理时,人民银行并没有利率政策最终决定权。

这位人士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金融管理体系的重要进步是,制定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基本上不受地方政府部门的干扰,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利率政策最终决定权不是掌握在人民银行手中而是在国务院。

在这样的利率体制下,确定和调整利率主要是考虑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而利率政策引导和改变资金供求这一职能退居次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1999年间七次降息累计减少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2002年这次降息预计进一步减少企业利息支出600亿元,但对刺激投资和促进增长作用并不明显。

带有色彩的利率政策将给未来的利率改革造成什么现在尚难以给予评估。据介绍,利率作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资金的供求双方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但中国利率政策往往带有政治任务,如对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和下浮均不超过10%,对指定的512家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不上浮。

过分管制的后果是,人民币资金价格扭曲,并对国内外资金市场变化反映迟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并指定详细的结息管理办法。价格管制还使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与市场脱节,同资金供求没有关系。随着金融市场主体的变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走向市场,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和经营策略不同,资金成本不同,统一利率已制约其各自的。而银行企业化后,更需要根据客户资信和风险度以及自身经营确定利率浮动幅度。

加入WTO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资本市场和出口越来越大,随着外资并购和QFII等政策施行,国际利率水平的波动对人民币影响逐步加大,利率市场化已如弦上之箭。

篇4

零售基金的出现,如国内银行将来能设立基金公司,可尽享「银基合作优势,由基金公司设计, 再由银行分销,客户以定期定额供款方式购入零售基金,如客户每月供款1000元,可代表每月购入了0.05基金单位,这种配合对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项严峻挑战。

灵活存款期存款出现,银行为了锁定资金成本,应付利率上升风险,设置一些分别有封顶利率和包底利率的存款,每月或每季检视挂钩利率(一般为当地银行同业拆息息率)平均值是否超出封顶和包底利率,再按存款协议,在市场利率上升时, 只需付出封顶利率, 而当市场利率连续偏低时,银行会付出包底利率, 有些情况下, 银行甚至有权在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某一水平时, 提早赎回存款,而将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转嫁给客户。

浮息工具:如浮息贷款,按揭会出现, 来平衡资产和小负债的相对风险。

■品质管理。银行会更重视标准服务水平和产品的标准性(standardization with local adaptation),有差异性的产品。

■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国外银行有一套将产品分类,再计算在提供某种产品服务时,所花的时间,直接成本和分摊成本,然后将不同产品,按成本比例换成约当单位(equivalent processing unit),去评估某公司,某部门的表现效率,在利率和服务收费市场化后, 成本数据在处理跑量为主的中间业务会很有用。

■知识管理的重要。为避免某些部门员工,抱着掌握信息便是国王的心脏,影响银行运作的延续性, 因此, 银行内部应建立一套按工作性质授权而配置的中央资料储存系统,先把一部份人培育起来, 再透过他们去培育其他同事,部门更应编列部门策略和操作手册以保持运作的效率和延续性。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轿车营销;营销策略

一、金融危机形式下我国轿车营销市场的新变化

1.轿车从奢侈品向生活必需品过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凸显

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费升级,使轿车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在中国,轿车持续增长的需求潜力使轿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同时,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为未来轿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轿车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产业链的资源配置逐步调整

中国轿车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而金融危机使中国轿车市场逐渐进入到个位数低速增长时代。高速增长所形成的整个产业链资源配置将发生重大改变,具体涉及到生产制造、销售、市场营销和后市场等各个环节。

3.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小型车逐渐成为未来轿车消费的主力

中国市场预计今后几年都将是全球最好的轿车市场。国际跨国公司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厄运,必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同时,国内轿车生产企业轿车出口量直线下降,也必将加强国内市场的争夺。现阶段,国内国民平均收入水平还远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小型车是轿车普及的主要车型。燃油税的实施积极推动了小型车的热销,以经济、省油为见长的小型车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轿车消费的主力。

4.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

金融危机使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出现大幅下滑。而中国轿车市场的刚性需求,主要体现在尚未购置轿车的城镇家庭的购买需求,这部分家庭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

5.经销商面临行业洗牌,大型经销商集团加速成长

过去几年中,新增的渠道网络扎堆在一、二线城市,当市场增长率下滑时,经销商的盈利能力下降,大量的实力不足的经销商将被淘汰出局。金融危机加速了经销商整合的进程,从而促进了大规模经销商集团的加速成长。

二、我国轿车营销的新策略

1.加强轿车售后市场资源配置,售后市场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

国际上轿车售后市场服务业有“黄金产业”之称。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轿车企业间的竞争逐渐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传统的利润链模式的中心也必将会往后推移,这也成为轿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国内的轿车售后市场显现出积极发展势头。国内外轿车生产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加强客户关系,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积极拓展新业务,以延伸服务环节利润链,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

2.加快三、四线城市营销渠道建设,渠道模式将向大型化、多级化和多样化发展

随着轿车市场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消费者追求更加便利、高效、集约型的服务方式,单纯的“4S”模式的渠道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当主流消费人群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以及原有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经济性和便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时,轿车生产企业应根据形势对目前的渠道政策进行相应调整。目前轿车生产企业采取渠道下沉、加速拓展网络、加大对区域市场广告资源的投入的方法,这就使得营销渠道逐渐多级化,大型化。此外三、四级市场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影响渠道模式。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级市、每一个县城的消费者审美习惯、消费需求、媒介接触习惯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一套营销策略来涵盖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这样就导致渠道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成了必然的趋势。:

3.产品结构调整,精准营销成为轿车营销的趋势

小车型在国内市场的热销促使国内外轿车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进行客户细分,新车型不断推出且车型个性化趋势明显。同时,由于轿车市场进入低速增长的阶段,传统营销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营销方式上的创新,让营销更加精准则成为轿车营销的新趋势。轿车企业可以根据以前积累的客户资料,利用数据库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筛选、匹配和运算,以实现销售线索挖掘、客户价值细分和客户管理等功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营销成本,还将为企业未来发展创造巨大价值。

4.营销方式多元化,网络营销在轿车营销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

目前消费信心持续相对低落的情况下,轿车企业纷纷寻求新的营销方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些新的方式包括:体验式营销、激情互动营销、车型“垂直换代”销售到“多代同堂”销售。体验式和激情互动式营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各类车型特点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车型“多代同堂”的营销方式是为了瞄准市场细分,企业利用多款车型来重新细分市场,扩大产品覆盖面。目前,建立网站的方式进行轿车品牌营销已经非常普遍,网络营销的功能正在逐渐健全,各轿车生产企业正在着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群落性和较强的顾客定位能力,从网络产业链中寻找轿车销售的业务链,以求实现轿车销售中更大的价值链。

三、结论

金融危机逐渐转化为全球的实体经济危机后,虽然无法改变中国轿车市场增长的长期趋势,但无疑加大了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后的调整幅度,使中国轿车市场多年持续增长而积累的矛盾得以集中释放。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轿车市场必将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轿车生产商只有在认真分析轿车市场的新变化、新形势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轿车营销的新策略、新模式,才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汽车行业营销渠道变革的新思路[J].营销方略,2008(9).

篇6

■银行架构部门化。银行组织架构会逐步由传统地区报告制度,慢慢变为由总行、分行至支行,同一部门垂直的功能报告制度,透过总行对市场细分和风险集中管理,支行行长则专注于营销为主,而在总行部门统筹下,可对最优质的客户提供全国性标准服务,而中小客户则由分、支行在当地提供本地服务。

■部门对外在、内在客户服务意识要加强。针对不同等级客户(如钻石、白金、 黄金等不同客户分层)的需求,部门间应有协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协议。

■浮动工资比重增加。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尤以在对私业务方面,客户经理的浮动,工资比例会提高很多,并和每月业绩挂钩,一些香港的中小型银行,为了有效评估客户经理业绩,会将每季不同产品指标转换成一个约当分数,每月推出不同的主打产品,让员工在跑指标时,有明确方向。

■成本操作中心出现大区合并。为了节省成本,可以交给大区分行操作的业务,会由大区操作中心处理,支行慢慢变成只有营销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银行在一些跑量的业务下,透过操作合并可减低平均单位成本。

篇7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与风险;动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离岸金融市场是相对于在岸金融市场而言的,指经营可自由兑换货币、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内外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并享受一定优惠待遇的独立自由交易市场。其在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引导国际资本流动、调节国际收支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近期国内学者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离岸金融市场众多因素一起分析;二是研究单一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建议。缺乏对利率与风险的关系及影响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本文着重以经济理论及数学方法为基础设计一个利率与风险的动态模型来研究利率风险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离岸金融市场利率风险的研究

为了研究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与风险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一个利率与风险的动态模型,从而证明了利率与风险的关系。为了简化模型分析,而不影响分析结果,现做出如下假设:

1.由于现代离岸金融业务中存贷款业务依然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我们假设离岸金融的利率风险只涉及存贷款业务。

2.假定只有一个离岸金融机构,一个非居民贷款者,一个非居民储蓄者,其行为均满足理性人原则,即其行为均是利己的,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假定P是非居民贷款者的投资成功率,其影响离岸金融机构的投资成功率,离岸金融机构的投资成功率会影响非居民储蓄者的投资成功率(这里指储蓄),故P=非居民贷款者投资成功率=离岸金融机构投资成功率=非居民储蓄者投资成功率,(1-P)即离岸金融风险,P越高,风险越低,P越低,风险越高。

4.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存贷款利率差很小且不受管制,因此为简化分析,假定离岸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rs=贷款利率rl,从而rs与rl有相同变化趋势。

5.因非居民贷款者的投资行为对离岸金融机构的利益有影响,离岸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对非居民储蓄者的利益有影响,故假设非居民贷款者、离岸金融机构和非居民储蓄者的利益有正相关关系,为简化分析,都用Y来表示。

6.假定离岸金融市场利率遵循货币供需关系变化,即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利率下降,当货币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上升。

7.假定离岸金融市场非居民储蓄者的全部闲散资金都用来储蓄,离岸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储蓄全部用来贷款且无自身资产贷出,非居民贷款者的贷款资金全部用来投资且无自身资产投资,因此,离岸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用s表示。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由于离岸金融市场三方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得出三方的行为函数:

非居民储蓄者的行为函数 Y=p×s×rs+(1-p)×s

离岸金融机构的行为函数 Y=p×s×(rl-rs)+(1-p)×(s-d)

非居民贷款者的行为函数 Y=p×s×(ri-rl)+(1-p)×d

其中p、Y、s的含义分别在假设(#、(ィ、(В懈予解释,rs为储蓄利率,rl为贷款利率,ri为非居民贷款者的投资回报率,d为贷款抵押品的价值。

根据离岸金融市场的三方行为函数,把离岸金融市场分为借方市场和贷方市场,借方市场由非居民储蓄者与离岸金融机构组成,贷方市场由非居民贷款者与

离岸金融机构组成,通过对借方市场与贷方市场的分析得出r与p的动态模型:

图1 利率与风险的动态模型

对于此模型p与r的关系,可以通过4个象限来解释,第1象限解释了p与s的关系,然后通过第二象限s与r的关系,第三象限rs与rl同步变化,进而解释到第四象限r与p的关系。

图中第1象限ps的关系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p与s呈正相关关系,随着p的增大,s是增大的,反之亦然。对此可通过贷方市场的离岸金融机构行为函数与非居民贷款者的行为函数来证明。

离岸金融机构行为函数Y=p×s×(rl- rs)+(1-p)×(s-d)

=[p×(rl- rs)+(1-p)]×s-d×(1-p)

得到其关于s的反函数 s=

根据反函数对Y求导得 = >0

非居民贷款者的行为函数 Y=p×s×(ri-rl)+(1-p)×d

对p求导得=(ri-rl)×s-d>0 ,因为在信用风险中已经讨论过,由于离岸金融机构对非居民贷款者的不对称,以及贷款抵押品多为房产等财产,易有泡沫效应,因此d

>0 , >0

=×>0

通过上述证明可以看到,s与p呈正向变化关系,随着p的增大s也增大,很容易理解,当非居民贷款者的投资成功率高了,离岸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更高的贷款,非居民贷款者也愿意借更多的钱用来投资成功率高的项目。

图中第2象限srs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s与rs呈负相关关系,随着s的增大,rs是减小的,反之亦然。对此可以通过借方市场的离岸金融机构行为函数与非居民储的行为函数来证明。

离岸金融机构行为函数 Y=p×s×(rl-rs)+(1-p)×(s-d)

=p×s×rl -p×s×rs +(1-p)×(s-d)

得到关于rs的反函数 rs=

根据反函数对Y求导

非居民储蓄者行为函数 Y=p×s×rs+(1-p)×s

对s求导得 =p×rs+(1-p)>0

通过上述证明可以看到,s与rs呈反向变化关系,随着s的增大rs减小,很容易理解,可以把储蓄者的存款看成离岸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随着s的增加,当离按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会导致货币的价格下降,也就是说存款增加,会导致利率的下降,即s与r呈反向变化。

图中第3象限曲线的含义较易理解,在前面的假设ぶ幸丫说明,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存贷款利率差很小且不受管制,因此为简化分析,假定离岸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rs=贷款利率rl,且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有同向变化趋势。因此是一条以45°角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图中第4象限便得到了r与p的关系,其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r与p呈反向变化。根据动态变化,通过前三个象限的证明便可以推导出第4象限的rp曲线。前三个象限证明前面已经证过了,现在看动态变化,如图2-1,在第1象限中,离岸金融市场的最初状态在A1点,此时,随着非居民储蓄者的投资成功率p的提高,进入状态B1,而在A1进入B1的过程中,s增大了。对应第2象限,随着s的增大,rs变小了,因此,第2象限中由状态A2进入B2。对应第3象限,随着rs的变小,由于是以45°向右上倾斜的直线,因此,rl也变小了,第2象限中由状态A3进入B3。对应第4象限,随着rl的减小,相应的p增大了,至此一个循环结束。从而证明了r与p呈反向变化关系。

由于p代表非居民贷款者的投资成功率,因此其反面既代表了风险。前面已经证明利率与成功率呈反向相关关系,所以可得利率与风险呈正向相关关系。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是不受管制的,其水平是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一致,所以,当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控程度;而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下降时,相关部门的监控程度可适当放松。

二、结论及建议

通过利率与风险的动态模型的研究分析可知离岸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与非居民贷款者的投资成功率呈反向变化。另外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是不受管制的,其水平是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一致,所以,当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有所变动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利率水平的变动做出相关决策。例如,当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控程度;而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下降时,相关部门的监控程度可适当放松。

参考文献:

[1]鲁国强.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研究[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8(3).

[2]罗国强.论离岸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制[J].上海金融,2010(6).

[3]刘飞.新形势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及监管[J].企业经济,2012(1).

[4]司钰.从离岸账户监管看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13(2).

[5]闻岳春,程天笑.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2).

作者简介:

高莎莎(198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 ,财政学专业。

篇8

关键词:金融市场;传染风险;评判测度

近几年金融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化的背景驱动下,其自由化的发展之势日趋明显,形成了一个较为宽松、自由、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新金融体制。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金融风险在自由一体化的市场间快速传递,这样的金融风险会通过信息传递效应或者波动联运效应去扩大市场风险,有的甚至会演化为规模较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便触及全球的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的实施,世贸组织的加入,都使得我国与世界不断接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世界金融风险的破坏和冲击。我国政府针对于金融市场的风险测量和评估尝试了构建有利的风险预估体系,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并不完善,还需要后期的大量开发。因此,从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路径根源进行深度剖析,研究风险传递过程,度量风险的大小,对于我国金融部门的风险系统监管体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金融市场传染风险相关概念研究

(一)金融传染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金融机构给工商企业提出关于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度量评价和管理控制建议,并对企业提供较好的风险规避服务体系,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提高风险预估能力和评判能力,给工商企业以更好的投融资建议。本文将金融风险定义为市场参与者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可能在参与过程中存在决策偏差而造成的损失的可能。在金融市场的活动中,金融市场的任何行为都可能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导向性,从而与其所期望的收益产生偏差,并且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在某些风险到来之际可能给参与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参与者产生的市场行为,在某些市场驱动下会带来金融市场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1.风险传染性。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处于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产业链中,各种市场行为都会存在资金往来的情况,并且一些市场业务作为战略投资者相互持有股权,如果相关金融机构由于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问题,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则会因为整个资金链的断裂发生大规模的亏损或者倒闭,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得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不断发展,各种金融行为的关联性也致使风险传染的途径变得复杂多样化。2.风险隐蔽性。首先,金融市场行为涉及金融机构及国家金融体系等诸多高机密性的行为,如果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些金融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信息披露。其次,当金融信用体系的完善性不够,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也会使得基于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业务增加了一定的相关风险。最后,金融衍生工具和期权期货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很难把握金融市场体制的发展趋势,对整个市场的认知程度难以把握。3.周期性。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

(二)金融传染风险的分类

市场的同一化和因素的不确定性是风险存在的根源。金融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机构由于未来市场发展的导向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波动性。具体来说,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发生波动而对金融机构或者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成为金融市场的风险。一般而言,我们将金融市场风险具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汇率、股票债券以及基金价格、商品价值的市场因素波动而带来的金融损失的可能。2.违约风险:也称为信用风险,主要是指金融市场中交易对象之间因为一方信用存在问题而致使双方交易违约或失败造成的金融损失的可能。它的具体度量方式是一方失信造成的现金损失。3.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的资产(现金资产或者非现金资产)存在一定的流动风险。4.操作风险:表现为金融机构的人员因为管理控制存在问题,或者交易体系构建的不完善性,或者其他一些人为性的操作而导致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的损失。5.法律风险: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中,交易对象的任何一方存在非法交易或者法律不承认的交易权利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金融市场传染风险相关理论分析

金融市场在某些风险状况下,投资者存在溢出效益、季风效应、羊群效应行为。“溢出效应”的概念在金融市场中是指某个市场会因为自己或者其他市场的前期波动状况而波动,也即存在收益率条件二阶矩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市场的波动性变现为内部的风险性,因此波动溢出效应客观上是市场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的传递效应。“季风效应”在金融界具体是指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金融危机导致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风险性提高,从而导致无风险利率不断上升致使金融市场出现紧缩现象。无风险利率的提高最初是建立在国家货币调整政策致使基础利率的变化而产生的过程,慢慢延伸到整个国际化的金融体系。这种机制过程我们称它为季风效应。很容易可以看出,季风效应是某一国家的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高度接轨化、关联化,市场心理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季风效应在与国际同一化的过程中提高了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活动的风险,因此金融学者应不断完善本国的金融体系,增强其抗市场风险能力。资本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个概念内涵十分丰富。例如,一些学者认为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同时间内模仿其他投资者股票投资行为的过程。然而,广义的羊群行为不仅仅局限于股票的购买时机,交易时机的相近性,这种行为可能在金融市场的多个投资决策行为中产生。

三、方差视角下的危机环境下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模型度量研究

Markowitz(1952)在其研究中将风险定义为收益的不确定,并且指出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方差或者标准差来度量,这就产生了以“均值-方差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组合理论,也逐渐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重点。一般而言,我们认为风险资产的收益是呈现离散分布的,因此,单个风险资产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可以表示为:Markowitz指出用风险资产收益的方差来表示资产收益偏离其均值的程度,从而产生了风险资产收益率这个概念。但方差分析的虽然指出了收益率的变化程度,并没有描述其变化的方向,因此,也就不能区分其变化方向是正向还是负向的。一般来说,在金融风险的度量过程中,人们倾向于关注负向变化,即损失的情况。由于方差分析都是基于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是对称分布的这一假设,因此这就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从经验数据来看,市场收益率的分布是存在偏差的。此外,方差分析方法虽然表明了波动的程度,却没有指出风险资产组合的绝对损失规模,而且还不能反映波动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这也给实际的运用增加了不少麻烦。半方差以收益率的下偏差为风险度量指标,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然而半方差分析倾向于比方差分析更好的投资组合,但也不能绝对地认为方差分析的有效投资组合是不合适的。如果收益率的分布是对称的,则方差分析和半方差分析所得到的投资组合都是有效的。从实际操作来看,半方差能很好地度量下行风险,但是其统计较为麻烦,一旦投资组合的权重发生变化,偏差可能会发生正负较大变化,因此,在计算投资组合的半方差时,要综合考虑权重函数,这也造成半方差的计算要比方差计算困难。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Engle(1982)提出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为刻画波动率的时变特征提供了较为简便的方法,随后,Bollerslev(1986)又将这一模型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Nelson(1991)提出了指数GARCH模型(EGARCH),这些都很好地丰富了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性和相关性的模型工具。

四、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事件频繁爆发的今天,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本文研究,危机环境下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金融市场联动性是金融风险传染的基础;2.资产配置行为是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手段;3.投资者心理与预期的变化是金融风险传染的推动力;4.信息技术发展为金融风险的传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当危机发生时,相关监管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手段限制风险的传染机制。例如,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集中监管权限,统一监管系统风险,对现行金融行业结构进行改革,合理的危机处置机制,更多健全的市场基础设施等监管措施,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肖庆宪.我国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特征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11):78-79.

[2]周伟.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跳跃效应与传染效应研究———以SHFE市场金属期货为例[D].东南大学,2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