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2: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止技术就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力学、光学等都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杀各种害虫,如可以在田间使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2)利用害虫喜欢聚集的特点,把病害虫积聚到一起诱杀。(3)使用障碍隔离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病虫害习惯活动的区域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止病虫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设置防虫网,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田地管理,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施肥或翻耕,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
目前,我国已经是现代化农业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直接与经济挂钩,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也会直接影响我国食品和粮食的安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提高,这使得市场对农作物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追求高产,而且还要高质量,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也只依赖化学防治,而且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有些农民会出现错选药剂,没有及时用药防治,在用药时把握不准剂量,更或者是不能正确用药的现象,这些不当的防治手段不仅使防治效果得不到好的保证还会导致农作物被污染,产生危害。农民对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接受,认识不到位,有些农民甚至对一些先进的防治技术都不了解,更别说病虫害发生是有规律的,农民防治时只能简单地进行局部防治,这样的防治效果不高而且不彻底。
2.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
农药对于农作物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农作物发生重大的病虫灾害都需要农药来控制,农药可谓是农作物产量的基本保障,但是,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所以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更可能污染环境。目前,我国的农药市场还存在这些弊端:一是农药经营户自身对农药认识不足,法制意识浅薄;二是农药的质量不高;三是市场上还有国家严禁使用的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还在销售。
3.技术服务落后
在一些小的乡镇,政府对其提供的技术人员较少,服务手段比较滞后,农民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根本得不到满足,就算有些地方有技术人员,可是技术人员的素质也不高,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样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这些问题中,提升防治手段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一个先进的、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防治工作的灵魂,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就是这个灵魂,它是集化学、农业、物理和生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治技术。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化学方面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规范化学防治措施,是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所在。在防治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不使用国家的禁药和谨慎使用国家的限药;同时要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期,这样就可避免多次用药或者是用药过量;对同一农作物不能同时使用多种化学药剂,应该交替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延缓农作物上病虫的抗药性;最后,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完全不使用农药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是很现实,可是我们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无毒的或者是毒性较弱的抗生素、杀虫剂等,尽量将化学农药带来的反面效果降到最低。
2.农业方面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之前,我们应该要选用一些品质优良的而且能够抵抗当地病虫的品种,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的污染,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防治手段。一块土地不适宜一直只种一种农作物,应该实行轮作制,这样就会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对栽种农作物的土地要适时地施用有机肥,补充养分;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也要进行合理的浇灌等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农作物的发展情况,须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
3.物理方面
病虫和农作物对温湿度、光照等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性进行防治。对于那些适应低温的病虫,我们可以用温水浸泡种植一段时间或者利用大棚,将温度调高,保持大棚关闭;又或者对于那些还未成形或未分散的病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再将其消灭。
4.生物方面
生物技术能够促进农药的改革,是研究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就是利用对病原菌有抗体作用的蛋白加工成杀虫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能够抑制防治病虫的药物。使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而言无毒无害,对环境也没有污染,而且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当然,除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外,还有一些管理上的措施,比如:
4.1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技术服务,扩大农民服务范围,形成技术服务网;
4.2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农民的防治能力,使得防治效果得到保证;
4.3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要定期地进行培训,让其能够最快地了解最新的农作物病虫害的信息以及防治措施。
三、总结
农作物是农民的根本,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所以本文立意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从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和技术服务落后等原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是目前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中,防治手段落后是最重要的,也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要使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从化学、农业、物理、生物四个方面阐述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沼液是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杂草等各种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的液体残余物。沼液作为厌氧发酵残留物的液态部分.不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铜、锌、锰等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而且含有17种氨基酸活性酶,其中,所含的乙酸、丁酸、丙酸、乳酸菌、芽胞杆菌、维生素B,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较高含量的氨、铵盐和一些抗生素等成分是沼液抗病防虫的主要因素。另外,沼液中产生的乙烯、脱落酸等物质会激发作物抗逆性反应,再加上沼液本身的营养作用,使得作物植株强壮,从而极大提高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和水平。因其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而被称为“生物农药”。
1 喷施沼液防治病虫害效果显著
(1)喷施沼液防治病害
1)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在盛花期喷1次,隔3~5d再喷1次,防治率可达81%;与药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相当,发病率比对照下降20.71%,相对防治效果可提高44.88%。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采用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的沼气池中的沼液(澄清、纱布过滤),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无需投资,便于推广,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优点。
2)沼肥防治小麦全蚀病。资料查证,小麦喷施沼液防治全蚀病效果显著,其发病率仅为6%,而对照率高达40%。
3)沼液防治西瓜枯萎病。首先用沼液浸西瓜种子8h,催芽中棚育苗移栽,667m2施沼渣2000~2500kg用做基肥,在西瓜生育期叶面喷施沼液3~4次,若6h以内遇雨,则应补施。如果发现瓜田有个别病株,应及时用沼液原液灌根,方可治好病株。实践表明,连续3年西瓜田施用沼肥,第3年几乎没有发生枯萎病而死亡的西瓜秧苗。
4)沼液防治黄瓜白粉病。通过试验发现,用沼液原液喷施黄瓜效果最好:其中调查78片黄瓜叶片,总病斑数为191.1个,每叶平均病斑数为2.45个,病情指数为13.8%;而喷施25%沼液,55片黄瓜叶片,总病斑数为413.6个,每叶平均病斑数为7.52个,病情指数为47.1%。通过试验发现了喷施沼液的黄瓜表现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厚实,叶脉粗壮,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所降低,这些特征大大增强了植株的抗病性。
(2)沼液防治虫害
1)沼液防治韭蛆。韭蛆一年发生4~5代,以取食韭菜叶鞘基部和嫩茎,使根基腐烂,地上部叶片枯黄而死,严重时造成韭菜成片死亡,为了使广大菜农能生产出无公害韭菜,我们于春季扒开韭菜根部土壤,在有韭蛆白色幼虫出现的地方,用沼液顺韭菜行垄灌和沟灌并使沼液下渗土壤深度为10~15cm,结果发现韭蛆白色幼虫明显减少。
2)防治玉米螟。玉米螟以幼虫危害玉米嫩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同时玉米幼虫还咬食雄穗、雌穗、茎杆,致使玉米籽粒千粒重降低,形成早枯和瘪粒,导致减产。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生产更多的无公害玉米,我们在玉米螟幼虫孵化盛期,用沼液50kg,加2.5%敌杀死乳油10ml配成药液进行喷施,玉米螟防治效果良好。
3)防治果树螨蚧蚜虫。取沼液50kg,2层纱布过滤,直接喷施10天~次,发虫高峰期连治2~3次。气温25~C以下全天可喷,气温超过25℃应下午5时以后进行,如加入1:1000~1:2000吡虫啉,或1:1000~1:3000灭扫利杀虫效果更显著,持效可达30d以上。
二、沼液浸种
1 沼液浸种的优越性
(1)营养全面。沼液含有作物种子所需的水溶性多种养分,如氮、磷、钾和铜、铁、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还有生长调控物质如维生素、生长激素等。在浸种过程中,种子吸收了沼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分泌的多种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激化种子体内酶的活动,促进胚细胞分裂,刺激生长。
(2)温度适宜。沼气池出料间内的沼液温度比清水要稍高一些,种子处在适温的环境条件下,新陈代谢活跃,有利于促进种子萌芽,提高种子发芽率。
(3)无毒无害。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的沼液,病菌和虫卵被杀灭,无毒无害;沼液中的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对种子表面的有害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沼液中的氨离子也能杀灭种子病菌,起到药物浸种的同等效果。
2 浸种技术要点
(1)种子包装。将种子装入透水性较好的塑料编织袋内,装种数量根据品种及袋子大小确定。一般每袋装10~20kg,留出一定空间,以备种子吸水后膨胀,有壳种子留1/3的空间,无壳种子留1/2的空间,然后扎紧袋口。
(2)浸种位置。将装有种子的袋子用绳子吊入正常产气的沼气池出料间中部料液中,在出料间口上横放一根竹棒,将绳子另一端绑在竹棒中部,使袋子悬吊在固定的浸种位置。
(3)浸种时间。根据种子类型和出料间沼液温度的不同而不同。有壳种子浸24~72h,无壳种子浸12~24h。沼液温度低时,浸种时间稍长,反之则时间相应缩短。
(4)浸种后处理。提出种子袋,漏干沼液,把种子洗干净,然后催芽或播种。
3 浸种前的准备
(1)晒种。晒种时间,一般1~2d,每天约晒6h,选择晴天的中午前后几个小时的阳光。为使种子接受阳光均匀,应将种子在晒席上薄薄摊开,每日翻动3~4次。
(2)清理浮渣。用于沼液浸种的沼气池要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并将沼气池出料间内的浮渣和杂物清理干净。
(3)揭盖透气。加有盖板的出料间应清渣前1~2天揭开透气,并搅动料液几次,让硫化氢气体跑掉。
(4)浸种时间以种子吸足水分为宜。沼液浸过的种子,都应用清水淘净.然后催芽或播种。
(5)及时给沼气池加盖,注意安全。
(6)由于地区、墒情、温度、农作物品种不同,沼液浸种时间各地可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比试验后确定。
4 沼液浸种农作物效果显著
(1)小麦经沼液浸种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即可播种。如在土壤干旱墒情差时,则不宜采用沼液浸种。据资料显示,小麦经沼液浸种后比对照田早出苗1d,且苗齐苗壮,叶色浓绿,比对照田基本苗多0.7万/667m2,单株分蘖多0.3个,永久根数多0.7条,返青期早2d,拔节期早3d,抽穗期早2d,且秸秆粗壮。小麦成熟期平均穗长多0.5cm,穗数多1.3个,千粒重多0.5kg,667m2产量增加了49.5kg。小麦浸种还能提高小麦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
第二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服务组织。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接受植保专业机构指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管理。
第五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一般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型、协会型、基层组织型、合作互助型四种类型。鼓励发展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组建机防队,委托机防队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公司(协会)与被服务对象签定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人事管理、财物管理,负责购买施药器械和农药,支付机防队队员工资,协调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基层组织(合作组织)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乡镇、村基层组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与农户签订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收取承包费,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定承包服务合同,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并建议适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产量损失赔偿暂行标准。
第七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属民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以服务为宗旨,实行面向农户的有偿服务。根据农民意愿,可选择全程承包或代治等服务方式。全程承包服务是指农户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订承包服务合同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保证施药防治效果,承担相关责任;代治服务是指农户自购药剂,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施药,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施药防治效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按照植保专业机构下达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在三天内开展统一施药防治,并在施药三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防治效果不达标,需查明原因后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第八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组建的机防队,对机防队队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机防队队员需在熟悉并掌握机械性能、喷施技术和基本的机械保养维护知识,懂得安全用药常识后方能上岗,实行有偿服务,按劳取酬。机防队队员需对每天的施药情况(包括农户姓名,大田基本情况、施药时间,所施农药的数量、用量、种类、喷雾量等)进行登记归档。机防队队员实行的安全操作规程、用药技术规程等,需遵从《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所需的器械,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行购买,按照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的有关规定,享受农机补贴。所需农药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根据植保技术方案优惠配送。
第十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收费标准在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益状况,由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农药器械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和保存机防队人员的进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机防队人员档案内容包括机防队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机防队配备施药的器械等。
第十二条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妥善保管病虫情报、承包合同、机防队员记录的田间施药情况登记等档案资料,完善档案管理。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31-01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而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大面积的板结、盐碱现象;农药使用的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从而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的平衡;连年的重茬种植使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也是造成病虫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对全面、综合防治的认识是比较狭义的,仅仅是认为采用多种的防治技术与手段就行了。但是现在对全面、综合防治的定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农作的生长规律、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从而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达到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全面、综合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局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措施与手段之间的协调,确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个重要措施
1、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4、推广非化学防治
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p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5、增强应急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农民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另外也应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作物虫害防治的依据。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区域条件,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建设,充实物质储备,将防治病虫害工作逐步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频率,增强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6、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四、 结语
综上,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
1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的重要性
1.1 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粮食安全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粮食生产过程而言,无论是农作物的育苗时期、生长时期还是成熟时期都必须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感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程度较深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专业化防治方法,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问题的出现,危及粮食安全。
1.2 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提。
优质的农作物产品能够有效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优质高产的农作物产品一方面来源于对种子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如果把握好各个环节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众所周知,病虫害一旦产生就会直接作用与作物的植株,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要确保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注重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1.3 能够有效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优质合格的农产品而言必须保证不受任何外在或是潜在的病虫害影响。一方面,农作物的病虫害一旦出现,很多农民采取直接喷洒药物的方法,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病虫害的出现既使不会给农作物造成灭顶之灾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因此,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缺乏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农村有效的劳动力转向城市务工,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有效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留守的剩余劳动力多为“386199部队”,当农作物的病虫害来袭时,他们应对的能力有限。
2.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又一原因在于技术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存在着种植面积小、种植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现象,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病虫防治的知识,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现象,不仅不能准确的保证药量,还存在盲目用药,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适得其反,加重了病虫害的程度。最关键的是不合理的用药方式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2.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信息匮乏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信息的不关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仅管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有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缺乏信息的现象,使得农民不能及时的掌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信息,有效地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总之信息的缺失对农业生产而言将不利于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工作。3如何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3.1 培育专业病虫害防治组织。
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立预防小组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农作物的生产,建立和健全农村服务机制,协同各界为专业防治病虫害服务。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全面提高农村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3.2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对于农业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地协同民政部门、工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一道积极的扶持农村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引导农民采用专业科学的技术进行防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全面引导农业生产。
3.3 要强化农药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制造假农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药市场。不仅损害了正规农药生产企业的利益,还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农民由于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而购买到劣质农药,给农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强化农药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措施维护企业和农民的整体利益。
3.4 要全面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时,主要是通过运用植物性农药与天敌昆虫的防治等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充分利用有益生物与植物的抗性基因相互配合,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农作物具有较好的绿色性,生物防治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较为科学的治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
1.1利用天敌精准防治害虫
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过程中,需要根据害虫不同生长阶段存在的不同天敌,大量引进和繁殖害虫天敌,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天敌的最适防治时期和有效防治种群量,这样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进一步降低防治成本,实现天敌防治害虫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2利用杀虫活性植物
作物抗虫性是其自身具备的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利用杀虫活性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害虫无法在寄主作物体内进行栖息、产卵、取食和正常发育,也可利用害虫嗜食有毒植物来对害虫进行诱杀。目前在生物技术支持下,可以将杀虫活性植物的基因导入多种作物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品种,以此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1.3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具体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来培养病原微生物,并制成微生物农药制剂,将其在田间喷施,能够防范害虫。目前研制的多种防治害虫的生物制剂在田间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部分制剂能够在田间自然繁殖,起到长期保持防治效果的目的[1]。
1.4特异性昆虫控制剂的利用
具体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或是昆虫生长调节剂来进行害虫防治,但此方法只能防治害虫种群的特殊群体,无法达到全面防治,还需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
1.5微孢子虫的利用
微孢子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其能够感染所有动物,利用微孢子的特性使其在害虫种群中传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为害的效果。利用微孢子虫进行害虫防治,具有持续、低耗、环保等优点,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而且人畜无毒。
2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2.1运用生态微系统防治病虫害
农业害虫种类较多,且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针对农作物种植方式进行合理改变,摒弃传统的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布局,基于品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采取有效的种植措施,提高农业病虫害防治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提高植被覆盖面积,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且通过引入多种微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抗虫害水平[2]。针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间距进行有效调整,增强农田抗虫害的能力,避免病虫害传播,通过合理布局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另外,还要科学对农作物进行组合种植,能够对病虫害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2.2多品种混种或间套种植
采用农作物多品种混种、间作和套作的种植方式,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防止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业生态的稳定性。具体制定农作物混种、间作和套作的技术指标,宜在同一田块上分行或是分带种植2种以上农作物,且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中播种后季农作物,可以实现生态空间的集约利用。另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农作物存在的主要虫害、昆虫、寄生虫和天敌制约病虫害繁育的因素,科学把控农作物生长,促进低层农作物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生态的稳定性,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3]。
2.3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
该项目是目前较为新型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具体可以通过运用农业生物遗传技术,将能够杀死病虫的基因移入到农作物原生质体内,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其是利用植物病原菌来对农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具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可以通过微生物、生物遗传、移入抗病基因等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2.4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优化生态体系
在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针对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全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考量,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过程中,针对害虫、环境和温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到农产品生存条件,从而综合运用各种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调查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宜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农作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方式来改善土质问题。具体还应根据不同区域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以此来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