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2: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工实训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起源于儿童认知理论,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知识建构的观点,此后在维果茨基、科尔伯格等研究者的探索和推动下,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有着独特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培训师不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学员的引导者与“合伙人”;课程不应是知识本位的,而应是学员本位的;知识不是固定的、唯一的,而是基于经验的建构,故建构主义倡导学员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因此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而对于教学而言,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学习过程的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引导学员进行协作交流,最终在无形中转移知识的“所有权”,进而改变学员的生存状态。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饭店培训的软肋
虽然饭店企业的培训较其它许多行业来说已经做得相对成熟完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新一代员工(90后,甚至95后)的到来,传统形式的培训的软肋已愈发凸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师与学员角色定位不准,忽视学员自身经验与需求。
受传统培训方式和培训思维的影响,不少饭店培训活动(尤其是室内进行的知识性的、讲授式的培训)中,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角色定位往往是“知识的输出者”与“知识的接收者”,这种单纯的角色定位不仅轻视了信息时代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也忽视了学员自身知识经验的储备。学员不是空着脑袋前来参加培训的,有些学员甚至有着比培训师更丰富的行业知识、技能及经验储备,所以培训不应忽视学员自身的经验和需求。在结合饭店期望和员工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员工,培训师与学员的角色定位应有所差异,培训师也应灵活的利用互动式、启发式等各种教学方式,以促进双方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从而灵活的掌握“主导的力度”。
(二)技能培训占主流,较少涉及员工的态度培训。
由于饭店行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饭店员工的服务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饭店员工培训更多的是注重技能的培训,而对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对客态度;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及他人等态度的培训涉及较少。建构主义强调个人主动的意义建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在对新知识、新事物进行认识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无法脱离个人原有认知水平和思想态度的影响。因此,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员工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饭店员工培训也应更多的考虑员工情感态度方面。态度培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员工的态度涉及其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情感冲突时,对工作、自身及他人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正确的态度便是化解情感冲突的良方,是员工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的剂,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自己的成就感的重要因素。此外,饭店最有特色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便是其服务,因此,态度培训不可忽视。
(三)培训过程学员缺乏体验,导致培训后学员的改变程度低。
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学员能够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学员个人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升、态度的端正,也可以是饭店企业新技术的顺利推广、企业绩效的提高,无论是何种改变,能够比原来做的更好就是培训的初衷。而我们却常发现员工在培训之后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比如,饭店为了让员工更好的为客人介绍各种葡萄酒,组织餐饮部的员工进行了一次关于葡萄酒知识的系统培训,但事后却发现员工在向客人介绍和推销葡萄酒的水平依旧和以前一样,依旧回答不出客人提出的类似“这几种葡萄酒有什么差别、哪种比较适合我”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收了很多关于葡萄酒的知识,但却没有仔细看一看、亲自尝一尝这样的体验,所以对学员而言,这些知识难以进行内化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自然在行动上也难以发生改变。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饭店员工培训改进之道
(一)树立新的培训观,提升内训师素质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获取也相当便捷,当新一批伴随着信息科技长大的年轻员工走进饭店行业时,就意味着饭店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去对待这批年轻活跃又个性张扬的年轻人,传统的培训方式也许就无法再驾驭他们了,树立新的培训观、采用新的培训方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用电检查;服务功能;意义;对策
1 新时期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的意义
1.1 能够及时有效解决用户用电中的各种问题
供电企业对用户供电并不是简单的提供电能,而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在供电企业营销的过程中,用电检查是最后的一个工作环节。用户的电能使用过程通过采取用电检查的方式就能够了解,且针对用户用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以制止违规用电,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1.2 推动供电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实施用电检查对促进供电企业健康而持续地发展非常有利。用电检查可以对供电中所存在的电网故障问题及时发现,并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电能用户的用电更为安全。用电检查事实上是供电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服务项目,不仅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运行,还降低了窃电现象的发生率。
2 当下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量对供电部门的用电检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从目前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层次和技术层次来看,尚不能将管理与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以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往往在发现窃电行为的时候又不能取得确凿的证据。另外用在用电检查工作程序中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等等这些都对用电检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2 反窃电的困难
一些用电管理部门和供电企业在宣传力度上做得不够,对有效打击窃电行为的宣传还不到位,导致了供电区域内的用电群体在思想上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对窃电行为构成的法律责任问题认识不清楚;有些供电企业的管理和用电监管方面不够完善,如人员素质问题、设备缺陷问题等;一些用电群体采用高科技窃电手段进行窃电,而供电企业和用电管理部门依靠技术措施(如依靠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监察跟不上来;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窃电行为没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甚至有些法规出台显得滞后,管理部门很难有效掌握证据进行遏制和打击。
2.3 用电检查工作的专业技能培训没有落实到位
供电企业运行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专业技术都在不断升级,供电企业会定期地开展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操作水平。但是,在培训工作中,并没有将用电检查相关内容纳人到培训计划中,即便是第三方培训机构受供电企业之邀对企业工作人员实施培训,也没有从企业工作实际出发展开用电检查技能培训。在供电企业中,从事用电检查工作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水平不够,在检查工作中,往往凭借经验而缺乏科学性,使得各种检查问题存在。此外,供电企业的检查工作人员还存在没有按照规范的检查程序展开检查工作,缺乏责任感、缺乏法律意识、没有采用信息技术全面检查等问题,导致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是有出现。
3 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的实践对策
3.1 在实际中落实电检查
电力企业一定要按照用电检查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规,制定合理、科学且具有规范化的用电检查流程,然后在按照该流程认真、严格的做好用电检查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规范、流程,进而完成用电检查工作,确保相应问题能够被及时且有效地处理,保证各企业用电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首先,在进行用电检查工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自身和带电设备之间预留出相应的安全距离,禁止离带电设备过近。其次,要禁止对企业用电设备进行随意操作。再次,在用电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就一定要通知企业进行相应的整改,进而将安全隐患消除。第四,要做好用电检查的各项记录,对整改时间和情况等进行相应的标注,进而为后续的用电完善提供参考。第五,要对用电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存档以及妥善保管,同时还要对其中的相关记录进行更新,一旦企业出现用电类别的改变,就一定要与其进行沟通,进而确保在供需双方达成一致后,再重新签订供电以及用电的合同。
3.2 与用电企业共同解决用电事故
想要强化用电检查的服务功能,就需要供电企业主动融入并参与解决相关企业的用电事故中去,进而保证服务功能水平得到提升。而一旦用电企业自身发生用电事故,就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将事故情况告知相应的供电企业,而供电企业在获得事故报告以后就要及时委派相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始终秉持查清事故原因、完善整改措施的原则来对用电事故进行解决,配合用电企业做好引发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工作,然后对受损设备进行修理和复原工作,将不能够修复的用电设备进行拆除,避免因为用电设备的短路而导致其他用电设备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确保在处理工作完成以后有效恢复企业用电。此外,用电检查人员还要协助企业完成事故原因分析以及处理方式的总结工作,进而为后续可能会发生的用电事故提供相应的参考。
3.3 严厉打击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确保用户安全使用电能
供电企业每年都会因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而经济损失巨大,同时还会导致供电市场秩序紊乱,严重影响其他电能用户的安全用电。中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就已经明确,要严厉打击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为了确保正常供电,用户能够安全用电,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安全用电宣传力度,要求将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严厉排除。这就需要供电企业重视并做好用电检查工作,认真指导电能用户安全使用各种设备。同时,还要以宣传作为重要途径,加大群众监督的力量,培养电能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调动广大的电能用户对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予以监督,以规范用户正确使用电能。
3.4 加大反窃的宣传和普及
利用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各种形式,加大宣传《电力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告诫群众窃电的罪责程度,摆脱错误的认识,不要认为窃电事小,加强社会人的依法用电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实施用电检查工作,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可以确保供电质量,避免出现违约用电或者窃电的现象;对于电能用户而言,可以确保正确用电,避免用电过程中出现不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韬.基于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分析及防范措施[J].电测与仪表,2016(7):87-89.
关键词: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模式;建设方案
一、概述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正是顺应当前技工院校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的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理论兴趣,促进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当然,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为了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的需要,各院校都在不断探索研究,寻找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合一体化教学呢,当前得以认同的观点是建设一体化实验室,因此,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以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现有模式存在时间、空间冲突和实训设备缺乏真实性、先进性等弊端,远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对实训场地的需求。因此,本文以我院维修电工专业技师培养所需实训场地为蓝本提出一种新的实训室建设思路,能够改善原有的实训室建设方案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以期节约经费,提高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二、现有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模式及存在的弊端
2.1现有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模式。
我院维修电工专业招收6年制初中起点技师班,每年两个班。学生下厂实习一年,在校时间五年,在校班级数10个。每班配备一个“一体化”教室,使用带有电源的“一体化”课桌,在教室中可以完成电子焊接实训,配电板安装等基本实训项目,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另外,整个专业配有多个专业实训室,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训课题。现有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模式占用实训场地19间,一体化教室10间,共计29间,实际投资500万左右,具体实训室配置情况及其功能见表1。
2.2现有实训室模式存在的弊端。
以往的实训室建设思路都是在设备上投入巨资,认为设备的到位就能实现“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多个技工院校实训室建设方案和案例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维修电工专业建设的研究,本文认为实训室的大投入现状并不乐观。虽然现有实训室设备资金投入很多,但整个实训室的配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存在时间冲突:不同的班级可能在相同的时间需要使用同一个实训室,这就会造成使用冲突,需要通过编制场地安排表来解决,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冲突,造成了实训室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2.2.2存在空间冲突:很多专业课程的理论讲解在教室进行,而实操又要换到实训室进行。其原因是实训室不具备讲课条件,教室不具备实训条件。这就造成教学过程被人为割裂,不能面对实物讲解,也不能在实训出现问题时及时讲评,无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鉴于现有实训室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针对维修电工专业提出一种新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一体化教学对实训场地更高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经费,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室的效率,改善实训的教学效果。
三、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3.1一体化实训室模式构思。
实训室建设是技师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我院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技工教育特色,以达到培养高技能技师人才的目标。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本着节约费用的原则,其设计将在原有实验室和教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重组和配置。为了解决原有实训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训室利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建立“一体化”实训教室,该实训教室既能够完成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大部分的专业实训。另外,我们将保留部分公用实训室和规模扩大的仓库。在新的模式中,一体化实训室配置情况及其功能见表2。
3.2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实施。
在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模式中,整个实训场地建设需要10间实训教室、3间专业实训室和2间仓库,共计15间。其中,专业实训室和仓库的建设是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当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训课程,以提高实训效果。该实训室建设方案的重点是10间实训教室的建设,要求该实训教室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完成维修电工专业大多数的实训课程。因此,该类实训教室需要更大的空间,我们考虑将原有的两间教室打通,成为一个厂房式大教室。
要实现在实训教室完成大多数实训项目这一目标,我们列出了实训教室的基本配置:
1、带有电源的单人课桌:提供220V电源,放置各种仪表。单人课桌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电子焊接实训,单片机实训,配电板安装实训,变压器制作等教学需要。
2、配电柜:提供三相四线电源,可通过导轨或者网孔板安装电器元件,安装以铆钉板或者环氧树脂板为基础的电子线路板,如图1(a)所示。
3、铝合金导轨工作台:可安装仿真机械臂,两维运动数控装置,分拣装置,气动装置等通过导轨安装的仿真自动化装置或实物,如图1(b)所示。配电柜和铝合金导轨工作台相结合可以满足PLC、变频器、触摸屏,RS-485通讯,CC_link通讯,机床安装与排故,调速系统排故训练,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数控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电机拆装与维修等实训。
4、可移动电脑桌:用于编写程序,绘制电路图,编写说明书,幻灯片等,如图3所示。
(a) 配电柜 (b) 铝合金导轨工作台
图1 控实训教室基本配置
按照我们所设计的实训教室布局如图2所示,左侧为学习区,配置讲台、黑板、投影仪、一体化课桌,用于讲课、电子线路焊接、控制板制作。中间为实训区,放置配电柜和铝合金导轨工作台组成的实训装置(计算机根据需要调配)。配电柜通过金属网孔板、环氧树脂板或导轨安装电气设备;铝合金导轨工作台用于安装执行部件。右侧为准备区,放置一人一门的工具柜、台虎钳、台钻等辅助设备。
在实训教室附近应准备一间较小的教室,放置砂轮机、烤漆箱、热转印机等教学需要的公用设备。图2 实训教室意图
四、小结
经过多年的实训教学实践和深入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的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不仅满足维修专业技师培养模式对实训场地的需求,而且大大节约了经费,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什么样的实训室模式更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投入更多的经历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一体化实训室的设计和建设,力争把我院维修电工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具有我院特色的实训中心,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室的效率,给学生提供更广、更深的实训机会,实现我院提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表1 现有维修电工实训室配置及其功能
序号 主要场地名称 用途
1 机床室 机床排故
2 半实物机床室 机床排故
3 模电/数电实训室 电子技术、模电、数电实验
4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及模拟通车
5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简化)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及仿真
6 技师高级技师实训室(柜式) PLC、变频器、触摸屏实训
7 技师高级技师实验室(台式) PLC、变频器、触摸屏、通讯实验
8 电机实训室 电机拆装和维修
9 电力电子实验室 电力电子实验,电机实验
10 直流调速排故实训室 直流调速系统排故实训
11 高配、低配实训室 倒闸操作实训
12 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 机械手,下料盘,加温罐等自动化设备
13 数控设备维修实训室 数控维修实训
14 钳工实训室(借用机械专业) 钳工实训
15 气动、液压实训室 气动、液压实训
16 网孔板实训室 多用途
17 单片机实验室 单片机实验
18 仪器仪表仓库 存放仪器仪表
19 材料仓库 存放电工电子器件
20 一体化教室(10间) 理论课和部分基本实训项目
表2 一体化实训室配置及其功能
序号 场地名称 用途
1 实训教室(10间) 完成理论教学和大部分实训
2 半实物机床室 机床排故
3 仪器仪表仓库 存放仪器仪表
4 材料仓库 存放电工电子器件
5 高配、低配实训室 道闸操作实训
6 钳工实训室(借用机械专业) 钳工实训
参考文献:
[1] 周龙军. “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7).
[2] 王新年. “教、学、做”合一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8).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 培训与教育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7).
论文关键词:供电;培训;内生动力
2011年是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局”)“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为了适应广州局发展和管理的转型需要,增强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广州局从分析员工队伍现状和教育培训现状入手,剖析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有效破解现有培训难题。
一、现状分析
广州局员工年龄构成比较合理,总体态势是“中间大、两端小”。30-3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8.01%,40-4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1.84%,有利于维持员工队伍稳定、发挥局人力资源优势。同时,50岁及以上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比较高,为12.15%。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高学历人才缺乏。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0.71%,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23.33%,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量与我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试点单位的地位不相匹配。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比例偏低,仅为2.35%,无职称人员占有总数比例偏高,为77.59%,不能满足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分别为35.32%、4.14%和0.88%,初、中级工的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比例偏高,为59.65%,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的储备与局发展所需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广州局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基础投入,有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编制2010~2015年教育培训规划和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建成1个综合培训基地和6个专业技能培训基地,10千伏带电作业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开发完成17个主要生产工种、超过5.2万道题目的培训考核题库、25类共205个岗位课程教材及基于班组长能力素质模型的课程体系;组建覆盖通用管理岗位和主要生产岗位共188人组成的内训师师资库;建立常态化网上培训及考核机制。面向企业发展的应用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及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分类分层的培训,2007-2010年,局共举办培训班4339个,培训员工21.9万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全员培训积分达标率达到99.5%以上,逐步解决员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问题。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相比,在员工培训意识、人才密度、高级技能人员数量、人才培养速度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总体还不高,员工培训的主动性也不强,人性化、差异化的培训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工作的全员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训职能部门组织的居多;各级管理人员在培养、训练下属方面的意识有待增强;教育培训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业务部门和各级员工对参与教育培训设计和实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培训对执行战略调整的响应速度需进一步加快。各层、各类岗位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不能够完全适应战略及业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上,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定位、职责特性、工作经验的差异设计课程做得相对不足;课程体系及内容调整与业务要求和执行战略的变化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针对性不足;开展的培训项目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局创先工作需要。
教育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互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培训课程的安排缺少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被培训人员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现有制度对引导、纠正或优化业务部门的自主培训需求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培训课程实施的差异化、人性化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过于通用,不能更好地切合管理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持续提升培训“知识化有余、能力化不足”,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丰富。
究其原因,主要有:广州局一定程度存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的认识误区;教育培训没有完全做到“因需而变”和“因材施教”;尚未建立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体系;课程体系与企业执行战略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培训课程设计依靠经验和管理,没有共同和统一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课程实施效果评估需要加强;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的系统性需要增强;各专业组开展的培训项目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差异较大,有待优化、调整和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严格按照“PDCA”的闭环管理进行运作;培训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掌控教育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业务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培训资源的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等。其中,根本原因是员工参与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 转贴于
三、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局为了弥补教育培训管理的差距与不足,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角度考虑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集中于关键性环节;形成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培训与评价中心具体实施的教育培训格局;不仅注重传授特定技能、标准、流程,而且注重培养员工自我学习、知识共享及创造性;重视个体项目培训的同时,特别重视组织绩效的提升;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构建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员工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
广州局培训激励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分散激励、单兵作战,实施联合化激励,协同作战,将已有的各种培训激励加以系统规划和整合,强调各种培训激励的内部互动,建立各种培训激励之间的联合,通过多个方面对基于分层分类的目标群体进行激励,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
1.明确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取证要求和时限
对于生产人员,应按照岗位规范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初级工资格证上岗,工作满3年应取得中级工资格,工作满12年应取得高级工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生产岗位工作满5年应取得中专(中技)及以上学历。对于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应持岗位规范规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资格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4年内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6年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2.有效激励员工参加学历(学位)进修
经局审批同意推荐外派进修或者经局人事部审核备案的员工参加业余学历(学位)的,每学期所学科目成绩全部合格的,学杂费及书本费给予报销或者按50%给予报销。同时,对员工业余进修取得学历(学位)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取得大专学历者,奖励1000元,取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者,奖励1500元,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者,奖励2000元。
3.充分激发员工参加更高等级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审工作的热情
员工申报或报考各系列(专业)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执业)资格的报名费,由局教育培训经费支出。为进一步调动员工在普考(调考)考出优异成绩,局对专业普考和竞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除工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同时给予以下表彰和奖励:对局级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各专业普考第一名,由局按程序向省公司申报授予高级工职业资格,并给予在原有工资岗级基础上提高一个薪级的待遇,下一次竞赛或普考未能获奖者取消增加的薪级。上级组织的普考视同我局的普考,同样进行排名,参照上述进行奖励。参加上级组织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者,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另行奖励。并且,在局教育培训目标考核中设置普考(调考)排名指标,排名的靠前会有相应的加分。
4.进一步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职系发展通道
常态化开展助理技术专家选聘工作,选聘变电运行等10个专业20位助理技术专家,其中2人为15级助理技术专家,18人为14级助理技术专家。作为省公司试点,开展助理技能专家选聘工作,选聘11位助理技能专家,全面了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这对鼓励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勤奋钻研、爱岗敬业发挥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转贴于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一、牢牢把握住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适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
第一,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步实施、保证质量,整体推进。第二坚持积极进取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第三,坚持以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双语教育质量。第四,坚持按照民汉兼通的要求,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抓好民族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第五,坚持国家支持、内地支援和自身努力相结合,形成推动双语教育工作的合力。第六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以加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基本功为抓手,以提高师德水平、强化汉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为温泉县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和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三、双语教学管理工作
(一)科学推进,提高质量,不断提高学前双语教育水平
1、按照《温泉县十二五双语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坚持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注重学段衔接,确保教育质量,科学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育研究,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覆盖面。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督导评估机制。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改革试验,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大双语幼儿园,特别是农牧区幼儿园教育教学督导和管理工作力度,巩固和提高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做好学前5-6岁幼儿入学工作,对于牧区不能按时入园的幼儿,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按时入学入学率每年均有所提高;认真落实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强管理,提高办园质量。加快学前双语教学基础建设和标准化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
(二)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1、积极为教师的培养培训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继续开展以校为本的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汉语教学水平。尽可能的鼓励和吸引内高大学毕业生和民考汉大学毕业生进入到双语教学第一线,缓解双语师资紧缺的压力。分学段、分学科选派少数民族骨干教师到汉语类学校进行一年或两年的跟班学习培训。
3、充分发挥城镇双语学校(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农村、城镇民族教师同步提高、均衡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资源和教学设备的配备力度,做到远程教育网络进学校、多媒体教学进教室。把少数民族教师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到教师考核当中。
4、创新体制,实施强弱结盟、“捆绑式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和互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联合体”办学模式,将一所双语教育优质学校与对应学段的两所薄弱学校捆绑成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联合校,建立专门考评机制,对优质学校帮带薄弱学校的成效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捆绑评价,以此不断缩小学校间的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严格执行自治区教学模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工作
按照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双语班课程设置还主要采用模式二。并且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小学民考汉学生从三年级加授母语课,要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初中学校结合本校民考汉学生实际主要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设母语课教学。
(四)做好教研引领作用
1、配齐主要学科双语教研员,加强对教研员的管理力年初与教研员签订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奖惩分明,提高教研员对蹲点学校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引入教研员听课当堂检测机制、分学期学年进行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跟踪监测机制。重视教研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研员指导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2、开展好双语课题的开发研究工作。加强对被自治区、州和县级立项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广大教师走教科研之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达到以课题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目的。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培训工作
确立“自修为主,面授为辅,以校为本,校长负责,持之以恒,学以致用”的汉语强化培训工作原则,并对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明确要求,要确保汉语强化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1、学校积极开展“校校互动”教研活动,校与校之间结对子,结对子的学校之间互相听课,及时进行听课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活动要体现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
2、每学期开展三次以上全校性双语观摩课,并进行一次双语公开课比赛。
3、学校要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学习双语活动,民汉合并的学校,要掀起“一帮一”学习双语的活动热潮。学校要成立双语听课小组,由主管双语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汉语言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双语教研主任。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听课小组每星期至少听2节课,每星期至少要检查一次帮教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每位汉族教师与同学科一名或多名民族教师结对子,民族教师要坚持每天听一节帮教老师的课,汉语言教师也要听双语教师的课,及时进行指导,并做好听课记录。课下进行个别交流,互帮互学,共同学习双语。充分发挥汉语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完成较好,学习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年终考核时将帮教成绩纳入汉语言教师与民语言教师的考核内容。
4、初中要求非双语班民族教师尝试用汉语备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1节双语公开课。
5、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利用多媒体上课10节,在自己所任学科范围内制作一个汉语课件。学校要订购一些对双语教学有帮助的教学参考资料,为了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学校要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电脑培训,提高教师们的电子备课能力。
6、要求民语班主任每周在班级中必须用汉语开班会,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的汉语班会观摩课,要求所有民语教师观摩学习。
7、学校每学期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3-4次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
8、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天保证教师一小时时间学习双语,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自学,要求教师制定自学计划,做好自学笔记,学校要定期检查、检测学习效果,并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要加强教师的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计算机运用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尽快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各项技能。学校要对学习进步快,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营造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生活质量日趋上升,人们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再者,技术产业是带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模块,因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这导致社会各阶层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中,许多阶层人民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工电子上,而在实训教学中忽略了非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分级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得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较为缺乏。因此,为苛求非电类电工电子专业更大跨度的发展以及消除实训教学分级化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职非电工电子的实训基础以及创新能力,寻求非电工电子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更大发展。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2]刘浩,解宁,吴建华,沈兆奎.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06).
本培训计划依据《汽车维修漆工》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汽车维修漆工(四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推荐教材仅供参考,各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实际情况选择。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熟悉汽车维修漆工相关电工、有机化学、涂装工艺常识,熟练使用喷涂设备、喷涂方法与涂料检测方法。
三、培训建议课时
本职业等级的建议培训课时:300课时。各培训机构可以在不低于建议课时的前提下,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做适当的调整。汽车维修工工作总结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电工基础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掌握直流电的基本概念及电路的常用连接方式;
(2)熟悉交流电产生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电的各种安全措施。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直流电路
1.2交流电路
1.3安全用电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2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区分开链化合物和闭链化合物;
(3)掌握芳香烃性质,了解链烃的各种衍生物;
(4)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合成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合物
1.2链烃
1.3链烃绗生物的化学性质
1.4环烃及其绗生物
1.5高分子化合物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3汽车涂料认知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涂料的组成;
(2)识别常用汽车涂料品种,安全使用涂料。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涂料组成
1.2树脂颜料的分类与特点
1.3溶剂的种类与功能
1.4汽车修补涂料的种类与特征
1.5修补涂料的种类和安全环保
3、培训方式建设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4喷涂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和了解涂装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熟悉和了解喷涂设备和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烘烤设备的分类及原理
1.2空气喷枪分类及原理、常见故障的排除
1.3空气压缩机分类及维护、空气分配系统
1.4打磨设备
(2)技能实训内容
2.1喷烘房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2.2喷涂与打磨设备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法。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喷烘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打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实训项目。每位教师带10名学员。
模块5涂装工艺及检测技术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1)不同底材的涂装方法;
(2)各种不同涂料的施工工艺;
(3)汽车整车喷涂、板块修补、局部修补的方法和技巧;
(4)汽车颜色的特点和调色方法;
(5)涂层质量检测方法;
(6)涂膜病态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金属底材涂装
1.2非金属底材涂装
1.3喷涂技巧
1.4调色基础
1.5车身图案和原厂涂装工艺
1.6涂膜病态及检测
(2)技能实训内容
2.1喷涂技巧
2.2调色方法
2.3图案制作
3、培训方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