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贸易的基本流程8篇

时间:2023-06-01 08:53: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贸易的基本流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贸易的基本流程

篇1

1.1运输成本

从国际贸易物流全流程的成本控制来审视运输成本,具有如下特点:其一,运输成本占国际物流总成本的比重最大,若有效控制跨国阶段的运输成本,将有效控制整个物流成本。其二,运输成本的控制弹性较大,这是因为国际贸易的运输活动涉及跨国物流活动,环节众多,影响其运营效能的因素不胜枚举,每一运输细节若不能细致考虑,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运输成本显著增加[2]。其三,运输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上述三项特征源于国际贸易运输是一项过程型管理变量,其各管理子对象内涵的风险都较大。例如燃油等能源耗费直接影响运输成本高低,其价格由于受到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其的控制也超出具体物流企业所掌控的能力。虽然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中间商的任何成本负担增加都将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给具体的消费者来承担,但是具体到个别承运商而言,价格机制的作用力及作用时间并非严格依照其所承担的增加成本的时间而同步转移,故此导致其成本负担在时间轴线上的严重不均衡性,由此将直接恶化企业运营绩效水平。

1.2仓储成本

与运输成本相比较,国际贸易中仓储成本的构成要素相对稳定,主要涉及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折旧、仓储设施的土地使用成本、仓储日常开支、人工成本等。作为国际贸易跨国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的仓储运营商,仓储各项子成本的投资决策一旦实施,一定期限内的仓储总成本则可较为准确地预估出来,因此其仓储成本通常被视为具有较高的价格刚性,故而不应当作为国际物流成本的重点。事实上,国际仓储物流成本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一,供应链中的长鞭效应会扰乱供应链终端的价格及信息传导机制,并将供应链中终端成本变动量向上游转移,从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资源配置能力的降低[3]。因此,基于供应链的各仓储决策的相互协调有助于提升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传导机能,降低其成本。其二,国际贸易中仓储活动的系统管理有助于降低其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多间仓库及其货物调配,不同国别的仓储成本存在显著差异,若能有效协调不同仓库货物的收发节奏,在提升货物在单位仓储成本较低的仓储区的存储时间的同时,降低单位成本较高仓储区的存储时间,可有效降低国际物流全程的仓储成本。

1.3清关成本

国际贸易的物流活动涉及海关环节,通过合法规避海关各项税收,可以有效降低国际物流活动成本。由于各国关税结构较为复杂,适用不同关税税目的商品其应缴关税税率有高有低,关税构成各不相同。例如,各国出于对本国高端工业的保护考量,对机械类商品的整机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较高,而对零部件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较低;以农产品进口为例,各国海关一般对于农产品的初级产品制定的进口关税税率较低,而对于农产品加工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制定的较高。通过报关人员的合理设计,可有效降低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中清关成本。具体的降低清关成本的方法如下:其一,通过在不同税率国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方法,优化内部结算价格。对于高关税国家而言,可以采取降低高关税国家的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价格的方法来合理规避关税缴纳数额;对于低关税国家,则可以通过提升其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价格的方法来接纳高关税国家的产品转移,合法规避应缴的高税率。其二,通过有效设计商务合同的方法合法规避高关税。例如在机电产品报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将一单机电产品拆解为硬件、软件及工程服务等三项进口单据进行关税申报,这是因为在我国关税税则中上述三项税目的关税税率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分别申报,可以规避应缴关税;如混合申报则海关会依据从高不从低的原则,按三项税目中较高者进行征纳关税。其三,通过对物流系统的网络分析,合理设计转运路线图,在转运过程中规避部分高关税国家。若在转运路线图设计过程中无法避开高关税国家,则可以考虑在高关税国家或其周边国家的保税区或其他关税优惠地区建立物流中转基地,有效利用该基地降低物流转运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成本。

1.4汇兑风险成本

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结算中的汇率风险是一种与物流业务跨国结算活动相关的特殊物流金融风险,其风险成本不可避免。国际物流活动中的汇率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及双向性特点,同一笔物流业务的汇率波动给外汇持有者所造成的损失水平取决于持有者的货币类型选择。例如欧元对美元汇率的上行波动将造成持有欧元负债的物流商的资产贬值,而持有欧元资产的物流商的资产升值。控制国际贸易中物流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如下:其一,通过正确估量国际政治及宏观经济变动趋势,选择恰当的计价货币作为交易结算货币。结算货币品种的选择是交易前能被交易者有效掌握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通常作为收款方的物流商应当选择币值较硬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而作为支付方时则应当选择币值较软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其二,通过变更外汇结算时间可以转移汇率风险。一般做法是当物流商收汇完成后对外汇汇率作出一个价格趋势判断。若预测其汇率上行,则应当推后结汇,若预测其汇率下行,则应当及时结汇。但鉴于外汇价格波动趋势的不确定性,依靠该预测来有效管理外汇资产以实现其价值增值的可靠性并不高,从随机概率角度分析每笔外汇发生后立即结汇所导致的外汇汇兑损益并不比该预测下调整结汇时间而引致的外汇汇兑损益大。其三,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外汇资产的方式来熨平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外汇资产风险。该方法操作手法是在确认一笔远期外币资产产生的同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步贷款一笔等额的外汇资产,并将其投向外汇市场转换为本币,通过这样的外汇反向操作,可以剔除在确认该笔远期外汇资产收入与实际收到该笔外汇资产时的汇率波动,物流商仅承担相应的交易手续费成本。

2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2.1提升国际贸易物流资产专门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活动包括跨国仓储、运输及销售等若干环节,各物流环节的运作需用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其对物流技术及物流设备的专用性资产要求水平高。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的物流业务多由跨国公司承担,本土物流承运商的物流资产的软件技术及硬件设备相对落后,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国际贸易中物流资产专门化水平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其一,由于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的最终价值由物流活动来实现,而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品种繁多,各种商品的存储条件及运输要求各不相同,如果缺乏专用性物流资产的有效支持,必然抬高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物流成本[4]。其二,通过提升物流资产专用性来控制物流成本,须确保在一定物流活动规模下提升特定物流活动的频率。这是因为随着国际贸易交易总量的提升,交易边际成本下降;而特定时期内物流活动频率的波动会导致物流强度分布不均衡,从而推高单位物流成本。当物流活动频率增加,则可熨平一定期间内的物流强度波动方差,提升物流业务的均衡性,降低单位物流成本。其三,通过提升资产专用性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需要以国际贸易中物流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关系为前提。国际贸易中长期交易所形成的信任关系可带来比传统短期合同更低的物流成本。这是因为交易的不确定性及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制约了交易者事先无法断定对专用物流资产的需求量及需求类型。通过交易双方的长期合作磨合及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信任关系来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可使得物流供应商较为准确地把握物流需求商的需求特征,并据此备置专用物流资产,以降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

2.2改进国际贸易中物流网络结构设计

国际贸易的跨国运输距离相对较远,若物流运营商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不合理,将直接抬高物流仓储及运输环节成本。国际贸易中的物流运输网络是以物流设施为物流网络节点,并以国际货运线路为物流网络连线的,具有一定时空层次结构,并且与特定的政法、军事、地理、物流基础设施等环境因素相适应的复杂网络系统。其一,国际贸易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若干因素:一是包括起点和终点在内的国际物流节点的选择,二是经由各物流节点的物流连线的选择。国际贸易中物流节点的选择应当在考虑节点所在地区的政治、法律、经济、地理、交通等全方位影响因素后作出有效选择。只有全面了解与掌握特定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区域的物流路网结构,方可找到恰当的物流节点位置布控及物流连线设计方案,以通过有效规划运输线路来控制物流成本。其二,应当正确把握运输距离与物流成本间的数理关系。直观上,运输距离与运输工具的运输时间及油料耗用等运输成本正相关,因此通过物流网络的最短路径寻优设计,可以缩短物流运输成本。但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并非仅受物流运输路线长短所左右,不同口岸物流节点的进出关境的各项税费支出不尽相同,各港口的物流承运商的单位物流报价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设计国际贸易物流网络结构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的各项因素来作出物流路线寻优决策。

2.3系统控制国际贸易物流的供应链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活动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构成环节,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考量国际贸易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作用机制,以提升物流活动速度,降低其物流成本。其一,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成本管理问题的首要制约因素是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水平问题。国际贸易的物流管理的本质是确保其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的过程。通过建立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将处于不同时空状态中的货物及运输工具、物流商及物流需求者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中,通过有效地传递信息来实现相互间的高效行动协调,从而控制物流活动成本[5]。其二,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要点在于合理分摊物流诸项费用。国际物流是多间物流公司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统一的物流任务的过程,分工协作水平是决定国际物流运营成败的关键所在[6]。而不同利益主体的物流公司若能有效聚集为一体,实施有效的分工协作,其前提是合理分担物流活动的费用及公平分享物流收益。由于物流各项子系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特点,难以清晰界定各环节的成本及费用担负比例,因此要求参与国际物流活动的物流商之间建立相对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以实现国际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及收益的合理配置。

2.4以国际物流战略联盟为平台整合资源

篇2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今天的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国际物流业也有较快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物流业务涉及到生产物资管理、运输领域,以及配送调拨流通和消费服务等方面。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高物流成本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其中,运输费用3.36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5.3%;保管费用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8%;管理费用0.7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库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70%。而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和实现桥梁,我们必须将国际物流运营成本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

1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结构

从概念上分析,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包括:货物的实际流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成本费用;完成的物流信息传递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发生的信息处理费用、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对流通和信息处理环节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发生的有关费用。这样,也就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

1.1库存成本

主要是为了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除了包括通常意义的仓储(主要包括有配送调拨费、运输装卸费、仓储保管费、倒短费等)、货物损毁、力资、保险和税收成本,还包括有库存物资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即库存积压物资占用了的资金利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资金成本列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成本与传统物流成本最大区别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将降低物流成本与加快资金周转率这两个方面进行基本统一。此外,物流成本应考虑由于物资积压所造成的物资贬值、报废和其他费用,例如,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电脑、消费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类商品。

1.2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公路和其他运输方式产生的运输成本费用和货主费用。公路运输成本主要是指汽车运输方式的成本,其他运输费用则包括铁路运输、海运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费用。

货主费用包括在物流涉及的运输部门协调处理和装卸费。

1.3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物流公司和企业物流业务管理部门在从事国际物流时发生的管理性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明确区分管理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

2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2.1物流成本影响对贸易国的选择在国际贸易中,从国际市场选择产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选择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也就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另一方面,进口国考虑到地理位置因素,因为它涉及到商品运费和仓储费计算。在贸易方面规定的情况下,货运和库存方面承担方可以自动确定,而买方和卖方要对交易的利润进行全面的衡量。在原来只考虑价格的比较优势之外,需要在价格方面增添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考虑。只有将价格、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比较优势的修订。

2.2物流成本影响贸易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构成中,有一个关键部分是库存费用。因此,进口商品的公司将选择最优的商品进口的数量,即使货物在运输和库存运费最低情况下,企业的库存物资能够满足销售需要和库存成本。对于贸易量的选择,可以采用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经济订购量的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即已知企业某种类库存商品在整个一年中的总需求情况下,减少订货量一定会增加订货批次。这样,可以使库存商品的库存成本随平均库存量降低而降低,还可使同批次有序增加订货成本。

2.3物流成本影响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

贸易术语,用来描述商品价格、贸易双方确定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交易地点、交易处理手续,成本负担和风险划分责任等概念,按照惯例通常采用英文缩写的表达方式。由于贸易术语与交易价格直接相关,因此,也被称为价格术语。国际贸易术语对于运输费用、库存费用、装卸费用和其他费用都有相应的规定。因此,买家和卖家除关注商品价格,也将特别留意随之产生的相关的物流费用和对应的责任。在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费用是物流成本在贸易方面的核心组成部分,费用承担方应尽可能降低这些成本费用,从而提高投资回报。

3物流成本控制政策建议

3.1物流主要成本控制

(1)库存成本控制。由于库存成本与库存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控制库存成本的中心环节是选择一个适当的物资库存数额。这是适当的数额,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满足市场一段时间的需求量,二是不会导致产生过多的库存成本。对此,企业可以借助财务管理的经济订购批量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合理的库存成本。

(2)运输成本控制。运输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国际贸易双方运输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对货物运输数量实现最大化的追求,或在所运输商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运输距离的最小化。

企业只有遵循这一运输成本控制准则,才能实现物流的最大利润。

3.2对出口企业进行物流知识宣传,促进国际贸易中的物流合作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许多出口企业以节省成本为由,开始将物流业务从外包的形式转为自营物流。事实上,自营物流不但增加了物流的间接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以及物流效率。

在我国实施物流振兴规划之际,国际贸易企业应逐步提升相关物流外包的商业意识,对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应该更加关注,而将物流交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只有建立起物流外包的理念,才能给企业带来更理想的物流服务,同时也给物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改善企业的质量服务体系。因此,必须鼓励国际贸易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从而释放物流需求,提高物流体系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现代物流和外贸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3建立并完善保税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

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下,中国与世界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将主要依靠港口进行物流活动,港口则是维系中国与世界物流贸易关系的重要载体。培育港口物流产业为重点,使之越来越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是当前物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在制定国际贸易的发展蓝图时,应加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国际海运集装箱、具备多用途的国际货运物流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港口物流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由于港口提供的各项物流功能发挥和保税园区的建设、海关工作效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建立并完善保税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同时列于海关的监管之下。

3.4建立区域性物流体系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国际区域间合作,促进建立区域性物流体系,积极促进跨国际、跨区域的物流业务的发展。例如:西南地区与东盟物流合作在各国的多方努力下正在逐步成型,而在我国渤海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环渤海经济圈向北靠近东北重工业中心、可幅射至日本和韩国,向南是广阔的华北市场,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上的战略要地。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建立围绕经济发展核心地区物流合作机制。

4结语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从世界各地企业都有可能参加全球贸易进程中的国际分工,而且这个队伍还将继续增长。着眼一个国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否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物流服务网络的能力与效率。无疑大部分国家物流业是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都是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个国家高效率的国际物流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与全球物流网络对接。只有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才能使内部和外部需求影响一个国家扩大进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邓敏.国际贸易实务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成本分析;优化措施

一、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分析

1.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说,国际物流成本是指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产品在从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所需支出的成本总和。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清关成本和汇兑风险成本四部分。运输成本指产品利用交通运输工具在两地之间转移而涉及的费用。一方面,主要以海运和空运为主,还有公路、铁路以及油气管道运输等等;另一方面还包括运输部门的运作成本和产品装卸搬运时的费用。仓储成本是为了保管库存产品而产生的费用,属于相对稳定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仓储,如仓管库存费、产品调配费和税收费用等,还包括了库存产品的资金成本和积压物资所占据的资金利息以及因库存时间过久而产生产品贬值甚至报废的成本代价。清关成本一般由报关费、提货费、仓储费,还有出口关税和海关代征税等海关费用组成。各国出于对自身发展的保护考虑,对不同产品有着相应不同的关税。汇兑风险成本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影响收益增减变化而产生的,是国际贸易交流中极为特殊的物流金融风险成本。2.物流成本构成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2.1影响贸易国的选择。对于贸易双方来讲,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选择产品一般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二是地理位置。贸易双方需要在原先只关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进行综合考虑,方能得到具有最优利润的方案。2.2影响贸易量的多少。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高低与贸易量符合微观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化趋势。另外,从仓储成本出发考虑,一国在选购国外产品时必须严格衡量本国的需求量。企业可以利用经济订购批量的数学模型以确定最优订货数量,使得当运输等费用最低,仓储产品仍能可以满足正常销售。2.3影响贸易术语中的成本核算。用来描述商品价格构成和贸易双方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叫做贸易术语。其中,运输和仓储费用是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国际贸易双方除了关注产品价格外,还要对伴随交易产生的运输、仓储负担和相关责任格外重视。对于贸易术语中承担运输、仓储费用的一方而言,要尽可能地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收益。

二、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分析

国际贸易的成本控制不但能够直接增加利润,而且还可以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合理优化物流运作系统。因此,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1.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以少的费用实现好的服务,以确保贸易双方的整体利益最大。换言之,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之下,物流企业一方在单位产品和服务工作中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产生最多的经济成果。同时,增强物流总成本的意识有助于物流企业不单单把降低成本的眼光停留在某一项活动环节上,而是放眼整个物流过程去控制各项成本,提升了自身的整体效益。2.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控制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通过正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向,能够相对灵活地应对物流变化,从而不断进行物流创新。有效控制物流活动成本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物流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3.合理优化国际贸易物流运作系统。控制物流成本是把物流活动的各阶段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和管理,以追求过程最优化而进行的。改善和优化国际贸易物流活动的各个功能环节可以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协调将使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并且逐步走向合理化。

三、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优化措施分析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物流运输途径可以分为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大类。涉及物流的一方要根据特定的业务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特征,综合衡量产品的各种情况,从而选择最优的运输工具,科学决定具体的运输方案,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2.减少产品库存量。仓储成本和库存数量之间存在一种正比关系,所以进行控制仓储成本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产品库存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使一定期间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库存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提高仓库的利用程度。对于仓储面积相对富裕,空置程度较高的贸易公司可以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实施流程化和标准化生产。3.依靠信息技术,减少物流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其为现代物流业向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国际贸易物流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它使各种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贸易主体,根据物流不同状况适时调整物流计划,同时极大降低显性或隐性的成本费用,从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绩效。4.保税物流园区及物流港口的运用。保税物流园区成为沟通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为国际贸易物流创造条件。同时,港口则是维系国际贸易物流关系的重要载体。所以,各方应建立并完善保税物流园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物流成本。5.优化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贸易的运输距离相对较远,不合理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会直接增加贸易成本,因此必须优化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贸易的物流网络设计需要考虑若干因素:一是对物流节点进行适宜的选择。只有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物流路线,结合时空层次结构,考虑各种环境因素,才能找到恰当的物流节点位置。二是正确把握运输距离与运输成本间的数理关系。客观上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所以通过国际物流网络的最短路径设计,可以缩短物流活动的运输成本。6.构建国际物流战略联盟。当下中的国际贸易活动深受高交易费用的困扰,构建国际物流战略联盟迫在眉睫。物流战略联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合理运用运输资源,实现规模化运输。物流企业应把运输任务集中于范围内有能力的交通运输承运商处,同时该承运商应根据产品特质确定经济高效的运输线路。其二,整合物流仓储资源,优化链接点布局。采用资源整合机制,实现仓储成本各个链接点的畅通。其三,统一物流标准,提升物流运作的标准化水平。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其物流活动往往有着自身特点。通过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车辆和装卸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作业水平的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多余费用消耗。

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篇5

 

关键词:物流 成本美国 中国途径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篇6

[论文摘要〕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贫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明确课程来源,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基于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合同的实训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并采用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工作流程是指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的一系列具体的工作项目。基于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就是根据该课程所针对的特定职业的职业人,在该职业岗位上,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形成的工作项目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介绍进出口操作流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环节:

一、确定课程来源

课程的设计要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安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基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定的。通过对国内及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状况、外贸专业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解构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该环节可以发现,尽管外贸岗位众多,且各自所要求的核心技能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对进出口操作流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学习外贸操作的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进而形成该专业需要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结论。

二、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核心职业岗位技能,设计出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介绍外贸操作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的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直接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实务》的开设也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货运》、《外贸单证制作》、《国际结算》、《报关与报检》等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并应在前期学习阶段中开设。同时,本课程也将成为国际贸易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课程,起着指导和培训的作用。

三、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介绍操作流程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为线索,将课程设计为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引领,将教学内容分为出口业务流程和进口业务流程两个操作流程,并分别以一票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工作项目,并为各个项目的完成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过程中可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进口业务流程则侧重于对进口合同履行的介绍,如表1所示。

四、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设计

校企合作是平台,工学结合是形式,教学做一体是过程。课程教学应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围绕每一项工作任务将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工作过程,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训练环节。《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采用“能力分块、虚拟任务驱动、实战演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从低到高逐级递进整合课程实验、仿真模拟综合实训、见习体验、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校内进行课程实验、仿真模拟综合实训,校外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示范教学、顶岗实习,在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方面既遵从业务操作流程,按顺序设计实训项目,另一方面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实训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小综合再到大综合,分阶段进行,如表2所示。

篇7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服装贸易公司在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和盈利模式三个方面的分析,基本解释了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模式,并结合现有的行业经验,给出若干种可能的变化,以及公司进一步发展可供采取的方向策略,其别强调加大产品款式开发设计能力和提升流程效率是今后服装贸易公司提升自我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出口大类。在中国的服装品出口贸易方式中,通过贸易公司出口海外客户是其中的常见的方式之一。这些贸易公司有内资的,也有外资在华设立的。本文就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设计、盈利分析等方面对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供业内外认识参考。

一、业务流程分析及变化

(一)业务流程分析

在贸易公司的参与作为下,服装产品批量出口海外的主要流程为:贸易公司接收海外客户的服装订单,选择国内合适的工厂转嫁下单,经项目流程的运作,包括款式设计确认、样品成衣审核、商务签单、收付款及交付货运等,完成全部的项目运作。以项目管理的角度,业务流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等样确认。客户向贸易公司提出大概的服装款式需求,这个需求有时为文档形式(1ib装结构图,尺寸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有时以一个实际的样品做为参照,要求基于此款基础上仿制或改制做出对等样。贸易商会安排内部的打样人员制作样衣,对于没有打样问的贸易商,会直接找自己的合作工厂安排款式样品的试制,并将样衣最后交付给客户手中,同时给出此单的一个意向报价。一般样衣的制作数量2—3件左右,客户、贸易公司、工厂各留一件用于评估和款式细节讨论沟通。此阶段客户主要考察款式设计能力。若客户不满意样衣,会要求再制作一次样衣以确认;或取消此次基于此款的意向合作;若满意样衣,则会与贸易商商讨确认正式款式并讨论商务条款。当然,若报价离客户期望差距过大也会导致跑单。

第二阶段:产前样确认及订单确认。此阶段一方面,客户与贸易公司之间要基于对样衣的审核评估,达成对批量交付的成衣的规格定义,并以此做为对生产样衣的评估依据;同时客户也会基于贸易公司的初步报价就商务条款不断沟通并在此阶段达成比较一致的约定,包括订单的数量、价格、交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内容。另一方面,贸易公司与工厂之间也在同步进行类似的工作:生产样衣的定义、制作交付和评估;价格的商榷及最终生产订单的约定和初步下达。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贸易公司会在交期允许的条件下及时更换工厂。

此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评估工厂批量生产时成衣是否与需求一致及商务条款是否能达成一致。该阶段的结束以客户与贸易公司就生产样衣正式确认、封样,以及客户给贸易公司签订正式的订单为结束标志。若任意一个条件无法满足均不能结束。如果是因为样衣无法确认,贸易公司通常会迅速安排重新打样,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如果是因为商务问题贸易公司会一直就商务细节条款持续谈判直到拿到正式订单并完成对工厂的下单为止,否则会取消订单,终止项目。

第三阶段:生产成品,订单交付。此阶段为执行完成正式合作的阶段。其目的就是完成订单,如期交货、收款。通常以贸易公司完成与客户方的生产样衣确认,并获得客户的正式订单为开始。贸易公司同时会向合作工厂签订正式的订单,跟踪督促生产进度,并协调相关货代安排运输(国际物流向客户交货),直到客户收货付款为止。

上述三个阶段定义,基于顺利和无意外发生的情况。在经营实践中,最后的催收付款经常问隔比较长,有时也可另定义为一个阶段。此外,难免会有延期、拒收、索赔等事情发生,出现这类情况时,需要业务、质量、财务、甚至法律方面的人手参加,重新定义项目目标。

(二)实践中的几种变化 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各个公司在各经营要素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如合作工厂资源构成、客户关系及渠道、经营产品种类、自身能力等。一个相对稳定经营的公司,其业务流程必然是基于该公司的经营要素现状,在严谨和效率两个方面取得较好平衡后的结果。所以,上述流程只是一个大致的基本流程。在实践中,会有以下几种变化。

1.在对等样确认阶段,若贸易公司预先准备若干款式的样衣,请客户选择,即变客户开发产品为基于公司已有款式选择或变化来定义产品。这种情况下,流程就不是客户首先发起寻求样品了,而是业务人员定期请买家到公司看款,选中后可直接开始进人第二阶段的合作。

2.同样,对于对等样衣的制作,完成方法也有两种:自己打样报价,或转合作工厂打样自己报价。前者利于了解样衣制作具体的单件消耗量和工艺,利于准确估价控制成本,及自由的选厂,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后者利于节省自己的内部人力资源。

3.有的贸易公司在其合作工厂在批量制作成衣时,生产所需面料不是由工厂方面自行采购的,而是由贸易公司采购后供应工厂的。贸易公司在拿到客户的正式订单后,会启动生产用面料的采购并协调供应合作工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来说几个因素:一是海外客户指定的进口面料,工厂没有能力采购;或贸易商有便宜的渠道和货源,自行采购可以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或贸易商为控制成衣质量而为;有时也有工厂因经营资金不足而采取完全代工的形式。

4.批量成品的检验工作,对于设置了QC人员的贸易公司来说,会派出自己的QC人员到工厂去做成品检验。而有的公司,会将交付检验外包给第三方检测公司,由检测公司判定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交付质量要求。

二、组织架构建设及变化发展

(一)基本参考架构 从上面的流程描述中,可以看到一点:无论是客户与贸易公司之间,还是贸易公司与国内工厂之间,工作交流通常都包含两个方面,即样衣制作检验方面的技术类和商榷具体交易条款的商务类。所以技术类和商务类人员构成了贸易公司的主要职能部门。对于有设计能力的贸易公司来说,其组织架构大致可分四块(部门):业务部门、技术质量部门、设计部门,以及行政人事财务IT系统等综合平台部门。其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大致如下:

业务部:负责公司所有业务的完整业务流程,包括与客户、工厂间的商务合同,交期价格的总协调,物流协调,协同财务进行催放款操作等。一般来说,将一次订单为一个最小业务项目。在业务部的人员配置中,一个业务员会负责一个项目的从开始到最后结束的所有的对外商务和对内的工作进度协调,确认,保证从意向、订单开始,能按计划交付并回收所有货款。业务经理负责所有项目的总体关键节点的监控,并分配给业务员合理的项目。一般一个业务员同时做好几个项目。分配的原则基于工作量饱满,同时项目效率尽可能高。基于一家客户的多个单子,一般被安排同一个业务员负责,或者按产品类别如毛衣,夹克等同一工厂的若干项目由一个业务员负责。

技术质量部:负责样衣的技术质量检验包括样衣的适体度,尺寸规格,工艺及安全环保等环节的把关。在实践中,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变更是经常发生的,其规格,工艺也会相应的调整,所以样衣往往也要反复制作多次,对等样和产前样均是如此。尤其是产前样,要经过QA的检验确认后,才敢放行让工厂量产。另外,对工厂的量产出货,贸易公司也会安QC人员到工厂验货,或委托第三方的检测行负责验货。设计部:负责产品的款式设计,设计依据一方面是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自己依据市场趋势和相关资源自主设。一般来说每一个设计师都要加入一个项目的团队,根据户的下单习惯和款式风格,在其每季下单之前预先设计,样,准备。设计主管负责设计师的人力资源与项目间的调,技术培训,共同设计要素资源的掌握与分配等。行政人事财务IT系统等:这些是一个公司的基本配支撑部门。.

(二)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上述的组织架构示意,已经体现了矩阵式架构的基本概。即以业务部为龙头,横向跨部门组织面向一个个具体业的业务团队,完成一个个项目。

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不是僵死的,是会随着外部条件、身发展程度和方向等而变化的。即便是同样结构的企业,于发展机会的不同,各个部分的成长程度不同,也会导致织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职能部门的减,一类是因某一单一业务的业务量成长远超过其他业务时而剥离成为单独的部门。具体到对于服装贸易公司来说,这些可能的差异化有以下几种可能:无设计部门:常见于初创的小贸易公司,因业务量不稳定,或经营的产品类别尚不稳定,或因合作的国内工厂本身有设计实力的。同时有QA和QC部门:在贸易公司中,QA和Qc的工作差别在于QA负责产前的技术质量确认,Qc负责量产中和出货时的质量检验。有的贸易公司因业务量大种类多,所以QC的工作量较大,配置人员较多,因而将质量部分为QA和QC两个部门。

另有单独的某个产品部门: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中,可能有某一单类产品发展很快,业务量逐步加大,此时通常将参与此类产品的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抽调出来,就此产品组建单独的部门,一般为内部独立核算的事业部性质(Bu);支撑部门的外包与强化:有些小型的贸易公司,会将支撑部分的一些工作外包,比如会计外包,人事外包,IT外包等,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但有些公司,也会强化一些运营支撑部门,比如公司的IT系统。有的公司对IT部门投入较大的力度予以建设,为公司的项目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在这样的IT系统上,经理层能随时看到项目的具体进展和每个人完成工作的情况,每个员工都能看到项目的最新进展和需求,以及自己要在何时完成何事,使得项目的推进得到很严谨的保障与记录追踪。

三、基本盈利方式分析

(一)进出价差

这是贸易公司的最基本的盈利方式。大概贸易公司一年做的单子总数乘以平均进出价差,基本上就是其年度经营毛利了(未计运营成本的)。目前在中国大陆从事服装贸易的公司,其产品的进出价差大概在1O%——15%之问,少数可达到2O%。一般高端品牌服装的价差会大一些,低端的则反之。

(二)帐期差

不少已经有一定运营时间和稳定的营业额的贸易公司,会在对内和对外的收付款的时间上做一些差异。例如,接到客户订单时,会收取10%~20%的预付款,而转单下给国内工厂的时候,往往没有预付款。工厂完成交货并经贸易公司转客户后,客户给贸易公司的货款一般是收货即付或一个月后。而贸易公司对国内工厂,则经常是交货后1—3个月才付款。比如,一个20人左右的贸易公司,每月的营业额如果有200万元,按帐期差2个月计算,则每个月会多出400万元在贸易公司的帐户上。这些钱对贸易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不少便利,可以做一些短期的进出口项目盈利,甚至直接进行短期的金融类投资获利。

四、发展之道

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不断的发展,是每个公司都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个在经营中的服装贸易公司也是如此,从实践中总结,可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业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拉单子,是简便的思路,通过加强营销能力,多配销售人员跑客户,多参加相关展会等来提升业务量。这个方法常见于初创的贸易公司,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达到一定的均衡关系,简单地多拉单子,必然意味着其他职能部门要以齐步走的方式同步增长,而在实践操作上则不容易,因此不以此为主要的发展方法。

(二)加大差价 加大差价,一方面是尽量寻找有信誉的能出高价的客户;一方面是尽量将工厂的出货价格压低或以保障给单量的长期协议方式、或代购面料、持续寻找新的可低价供货者工。目前服装的国际贸易市场,已经非常开放和充分竞争,贸易公司之间、工厂之间的竞争激烈,价格大多比较透明,加大差价的方法给贸易公司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已经非常有限。

(三)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服装是非常感性的消费产品,一个好款式一旦推出,可能立刻激发市场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但仿制产品的推出也很快,同时产品过时也很快。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依靠客户定样启动项目的贸易方式其产品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自然偏慢。有些贸易公司在竞争中初步站稳后,即开始产品开发能力的建设。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使自己的公司更直接地感受市场的脉搏,及时推出适合市场口味的款式,大大增加获订单的概率。另外,服装款式常有周期性的重复变化的特点,贸易公司保留曾经做过订单的款式样衣尤其是为知名品牌代工的样衣,及其相关制作资料(图档、供应商、料单、价格交期等信息),当有再流行趋势时或风格和新客户类似时,也能吸引客户及时下单。产品开发做得好的公司,会定时邀请客户来看款,或向客户推荐面料,一方面获得原本没有的订单,同时也大大维护了客户对自己的依赖和忠诚度。投入的是研发,降低的是公司的营销成本。

(四)提高业务流程运作效率 现代制造业,拼的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更需要厂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供货能力。有一定规模的贸易公司,更会在业务流程运作效率上下功夫,缩短订单交付的时间,加快投资回报周期。一年多做一个回合,年度的利润率就多一个回合的利润率。要提高运作效率,必须持续优化内部以及与上下游的业务流程,而一个好的IT系统是业务流程的强大支持。

篇8

一、实习目的:

通过simtrade上机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fg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方法:

上机模拟操作

三、实习软件:

simtrade软件

四、实习时间:

XX年年12月10日——2010年1月20日

五、实习心得:

经过一个多月的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现在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

在头一两个星期里,我们处理起业务是不知从何做起,填写单据那是相当的慢,算一笔进出口预算表都要算上一个多小时。经过两个星期的不间断联系,早后来的操作练习中我们处理的是得心应手,可谓从容自如。

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sdf这两年学习的一个大总结。从国际贸易理论,到国际贸易实务,再到上学期的外贸函电及本学期外贸合同的制定、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通过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有了一次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我们可以发现以前学习中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会实际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此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彼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充分利用了simtrade提供的各项资源。我们充分使用邮件系统进行业务磋商,这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模拟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模拟中对不同的业务和角色我们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和方式,我们可以掌握不同价格术语在海运、保险方面的差异。在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是我们在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simtrade的检验系统可以在我们做完每一笔业务后对我们实习过程的结果计算出准确的误差及正确的结果,让我们明白正确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在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

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将面对各种f们要培养适应环境、应对各种角色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simtrade模拟训练中同学们分别扮演五种角色,而工厂、进口商、出口商是我们未来工作时将会扮演的角色,simtrade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说一下在角色扮演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出口商

出口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在扮演出口商的角色的过程中,经过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善后几个流程。准备阶段,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工厂和进口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业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根据信息确定目标er准备,同工厂建立业务关系,为备货做准备,这都是一名国际贸易者所必备地素质。磋商阶段,根据成本、税的情况准确计算成本和报价,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就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更是体现我们业务能力的地方。在交易过程中市场是变化的,作为出口商需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

在贸易术语上,我们分别采用了cif fob cfr的术语,结汇可t/t l/c d/a d/p等等方式,信用证结汇可以保证出口商及时得到货款但是费用高,多笔业务的开展,不同术语的运用可以加强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费用上的不同核算和支付更是对我们关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签订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完成了一半的业务,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外经贸合同课程的学习,对于合同的制作我们已是得心应手。本次实习采用的是成文合同,为我们省去了很多细节,成文合同rgret同存在着不到这出,文本中没有涉及到贸易纠纷等问题,而现实中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履约意味着合同进入实质性阶段,以cif为例,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装船、制单、结汇等环节,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一环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业务无法顺利完成。simtrade系统的在线帮助为每一步的进行在线指导,业务日志提醒我们需要做什么,单据的检验系统更让我们及时更正单据中的错误。当业务结束时需要进行善后工作,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事情,其实善后非常重要,这可以为我们创造新的商机。在业务进行中,我们还通过银行借款或同行间拆借得到更多的资金,以便业务的开展和做大做强。 (1)

进口商

进口商的利润来自于对产品的销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寻找交易产品和对象,同进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进口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simtrade的业务中心的消费市场为进口商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使进口商可以及时查询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方可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同时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签订合约关系到进口商的利益。cif cfr fob交货dfgdfg均在货物越过船舷后转移,这就要求进口商及时办理投保业务,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低风险损失。国际货运风险和保险为我们着实上了一课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进口商要在市场上及时将货物销售出去,方可实现利润最大化。进口商的业务流程虽没有出口商的那么多那么繁琐,可每一步的操作关系到自己最后能否及fg为价格条件的合同为例,进口方需要开信用证、租船订舱、投保、审单付款、报检、提货等环节,如果不能及时投保一旦出现损失是自己的,后果不堪设想。

工厂

工厂扮演的是供应产品的角色,作为供应商我认为应该做到主动为先,确定目标市场,寻找交易产品和交易对象,同出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销售做好准备,这都应该及时主动。供货商的交易对象是多家的,在simtrade模拟系grf中心的工厂里查询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期获取最佳成交条件和价格,这如同显示生产中,工厂的厂长要及时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状况一样。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从事的业务主要是信用证业务、单证业务、贷款业务,一笔国际业务的顺利完成是离不开银行的,尤其是以信用证结汇的贸易,有了银行的信用担保可以确保进出口方的利益的顺利实现。核算方面能够很大程度

我认为本次实习时间虽不太长,但是我们对国际贸易的了解程度已不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业务流程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基本实现了如下基本目标:

1. 交易前的练掌握回顾,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8. 为未来的实际业务的开展大下了坚实的,交易的准备工种贸易术语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能够灵活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在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的减少误差;

4. 能够正确、熟练的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签订内外购销合同,并能在结汇方面掌握基本流程;

5. 在单据填写方面,能够比较流利的填写各种单据,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要点;

6. 能够掌握进口商、基本工作已经熟出口商和供应商的基本业务流程;

7. 对两年来所学的国际贸易作已经知道如何去做;理论基础。

2. 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磋商,建立业务关系并掌权往来函电的书写要点和技巧;

3. 对各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还fdg模版。虽然实际业务的开展远没有模拟系统如此顺利,但模拟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平台现的问题均有所涉及,通过今天的模拟操作,我们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为今后fdg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英语基础的薄弱、基本知识的不熟练等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指名了方向。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在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实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总体来说,simtrade贸易模拟系统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贸易实习系统,对我们在实际业务中的流程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对可习指导fdg芳老师,伍卓,詹京老师,以及一个大四的学姐。正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大家热情耐心的指导,才使得我们对simtrade能更快的掌握,谢谢你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