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3: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际外汇交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外汇储备;外债;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45-02
截至2012年3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305万亿美元,同期,外债余额为75126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一边拥有巨额的外储成为世界头号外储国,一边是庞大的外债,目前我国在不缺外汇和资金的情况下大量借进外债,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以及通过外储内投来减少外债是否可行,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的外汇储备与外债分析
(一)我国外汇储备与外债发展趋势分析
1990—201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28577倍,其间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716%。1985—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非常之快,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大量外资流入。到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81148亿美元。1985—1995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起伏较大,随后起伏变缓,2004年受外汇储备非常规使用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速较上年有较大跌幅,2007年以后受我国主要储备外汇——美元的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速逐年减缓。
与外汇储备相比,我国外债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同世界其他债务国相比,我国仍是一个较大的债务国。1990—2011年我国外债增长了1223倍,其间外债的增速是1412%。截至2011年我国外债达到6950亿美元。
(二)外储内投减少外债,防止债务危机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即使不考虑其他筹资渠道,只将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相抵,2001年以来这一差额由负转正并不断扩大,至2011年底已经达到2486148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如果用外储偿还外债资金并不是问题,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庞大的外汇储备。在这种背景下,用外储偿还一部分外债,应该是一个符合一般逻辑的选择。
不同的借款方式其成本不同,因此我国外债的综合成本很难估计。但一般情况下,贸易信贷形成的外债是接近无成本的,因为贸易信贷主要是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是对对方资金的无偿占用;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具有援助的性质,多为固定利率,利率较低;商业贷款则为浮动利率,即在LIBOR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百分点,利率较高,商业贷款一般加300~500个基点。近几年,境外的资金日渐充裕,利率不断降低,而人民币贷款利率却持续走高。境外融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要小于国内资金成本,所以在有效利用外汇储备的前提下拥有合理规模的外债是有利可图的。
从一些债务警戒指标来看,1990—2011年我国负债率比较稳定,为15%左右,近年来有所下降,2011年为952%;1990—2011年我国债务率变化较大,2001年为679%,随后处于下降趋势,2011年为3331%;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率也在2001年之后以较快速度下降,2011年为1575%。所以债务警戒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内。
外储是否应内投以减少外债不能简单建立在单纯的经济成本效益的分析上,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经济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面对快速增长的外债,需要注意防范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而有可能导致的外债风险。可以通过实证分析更可靠地判断我国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1985—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外债规模数据为样本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多数时间经济序列是非平稳的,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为此,1988年Johansen提出了协整检验方法,以解决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问题。本文分析了外汇储备规模和外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并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其因果关系,采用Eviews60 版软件进行分析。
(一)指标与数据
本文模型分析中所使用的1985—2011年外汇储备、外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各年数据。模型中采用的指标分别用WC、WZ、GDP表示。为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现象,对变量采取了对数形式。
(二)检验结果
1单位根检验。在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前, 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查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平稳性。在此,运用Eviews60 版软件使用ADF检验法对LNWC、LNWZ和LNGDP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LNWC、LNWZ、LNGDP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LNWC、LNWZ、LNGDP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为此,先进行一阶差分,得到ΔLNWC、ΔLNWZ、ΔLNGDP,再对其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ΔLNWC、ΔLNWZ、ΔLNGDP检验值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认为ΔLNWC、ΔLNWZ、ΔLNGDP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LNWC、LNWZ、LNGDP是一阶单整。由于上述序列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且所有变量又是同阶单整的,这样就可以对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作进一步检验。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和外债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得到变量之间存在(1)式关系,即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是00596;外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是09899。从实证结果可知,我国外债规模和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正作用,外债规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而外汇储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
我国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庞大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首要任务是安全和保值。外汇储备管理始终遵循的是“流动性”原则,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除在国际市场结算中担负流通职能外,还应发挥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外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较大促进作用反映出我国对外债的利用效率较高,但是近几年外债所表现出的总规模增长迅速,短期外债占比继续攀升等特点,表明我国需要对外债结构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只有不断提高外汇储备水平和改进外债规模的管理手段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春玲外债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集, 2007
[2]魏清我国短期外债的增长及其风险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3): 60
前不久,马先生在纽元/美元中期大型下跌旗形中继的区间下沿0.7260位置满仓做多了纽元,谋求形态的反转。而接下来纽元在实际运行过程却直接跌破了形态下沿,展开了一轮幅度超过600点的下跌,马先生在这笔交易中损失惨重。可见,在行情运行节奏与预期节奏相反时,及时离场保存实力非常有必要。
当投资者进入一个未知的投资领域时,一定要对这个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只有充分了解这个市场的运行规则,明确哪些因素对收益有利,哪些因素不利,趋利避害,才能在这个市场活得更长久。不能静下心来对市场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交易者,将资金交给专门的公司进行打理是更好的选择。如果自己做交易,进场后马上能够见到利润是每一位投资者的梦想,这其中选择进场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利用中继形态判断进场点
中继形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有趋势的顺势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固之后仍然延续原来的运行方向。中继形态体现了顺势交易思维,投资者可依据中继形态自身的风险控制功能设置相应的止损和合理的目标预测。在凌厉的单边运行过程中,中继形态的出现非常频繁。如果配合均线、趋势线和通道等技术分析手段,中继形态的成功率可以进一步提高。由于中继形态为投资者的交易提供了更好的进场点位,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规划。
这个市场上的很多原理都来自于自然界,无论是外汇、股票,还是期货市场,其行情都是自然规律的反映。一段行情的运行过程与水的流动非常相似,当水流遇到阻挡的时候就会停下来,当水的力量积蓄到足够的强度能够突破这个阻挡时,水流就会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向运行。其实,中继形态也是如此,经过一段连续的涨势或者跌势之后,遇到了一些支撑或者阻力位,此时趋势就会以一段“横向”的图表状态运行,直到形成力量的充分积累,从而推动趋势的继续运行,这里的“横向”运行过程就是中继形态的构筑过程。
在以上述案例中,马先生的进场时点见图1,纽元对前期构筑的调整区间下沿形成突破之后,最低下行到0.7170,获支撑出现了一轮长达3个月的低位盘整,在重新回调到区间下沿附近反弹动能有所增强。此时,马先生主观认为纽元经历了连续的下跌应该已经见底,会形成中期走势的反转,所以在0.7260位置布局做多纽元,但没有设置止损。在买入纽元之后,纽元急转直下,直接突破了0.7170支撑,延续了中期的跌势,在纽元连续下跌的过程中,马先生损失惨重。
马先生这笔交易存在3个问题:一是逆势的交易思维;二是提前认定行情要发生转势;三是入场的同时没有设置止损。前两个问题导致了交易的亏损,而不设止损则导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交易成败是一个概率事件,中继形态和反转形态在运行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失败,所以在入场的同时一定要设置相应的止损。
2 操作要领
中继形态包括旗形和矩形中继、三角形中继形态、楔形形态。楔形形态在运行过程中有时能够起到中继的作用,而有时又会形成走势的反转,因此在这里主要对矩形、旗形和三角形中继形态进行探讨,图1中纽元的走势就属于旗形中继形态。
2.1 三角形中继形态的操作要领
三角形中继形态可以细分为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3种运行节奏。这3种类型的三角形都由6个点、5个边构成。
对称三角形中继形态(如图2所示)是由一些上下沿逐步收窄的调整区间形成的,在三角形构筑过程中需要在4个顶点确立之后才能认定为对称三角形形态雏形。接下来,e点的上方为对称三角形中继形态的入场点,形态上沿突破的同时也预示着一个入场点位的出现。三角形中继形态突破后的回抽机会点不一定会发生,一旦发生,则比突破点和e点进场更安全,下跌趋势中的对称三角形则刚好相反。最小目标测算线是三角形中继形态的短线平仓目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超过最小目标,在延续性较好的趋势运行过程中,还会形成三角形中继形态接中继形态的现象,不断扩大盈利。
对称三角形及上升趋势中的上升三角形都是以a点的突破作为止损,但是在上升趋势中的下降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的下沿基本上是水平的,因此这里a点和e点的价位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只能以下沿的突破作为止损。另外,上升趋势中的下降三角形及下跌趋势中的上升三角形其成功率略低于对称三角形及上升趋势中的上升三角形或者下跌趋势中的下降三角形,如图3所示。
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中继形态需要有6个点、5个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调整时间较长,而运行条件也较为苛刻,完整的三角形中继形态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在三角形中继形态雏形运行过程中直接在d点形成了突破,从而延续原来的运行趋势。如图4所示,美元/日元直接对三角形中继形态雏形的上沿形成突破,延续了中期的涨势。同时,三角形中继形态有的情况下并没有向上突破,而是对下沿形成了突破,演变成为旗形中继形态,然后再延续原来的运行趋势。因此,交易过程中三角形中继形态的止损尽量能够包含演变为旗形后可能的点位。
2.2 旗形中继形态的操作要领
无论是在股市还是在外汇市场中,旗形中继形态是最常见的,矩形中继形态其实就是斜率为0°的旗形中继形态,因此将旗形中继和矩形中继统一作为旗形中继形态进行简单介绍。文章开始的案例中,马先生的那笔纽元的交易其实就是在运行到下跌过程中的旗形中继形态下沿附近进行的反向操作。
旗形中继形态在中继形态中出现的概率是最高的,旗形在构筑过程中的震荡次数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最少为2次向下震荡,以构成最基本的参考点。投资者常常看到的震荡次数是3~4次,但并不是次数越多对于原来的趋势延续就越有利,重点是关注调整过程中斜率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一般建议选择斜率低于30°的中继形态进行交易,如果斜率在30°~45°之间,就需要降低仓位进行操作。
在旗形构筑过程中,有几个交易的提示点位。以上涨过程为例,旗形下沿第二次(含)之后的触及点位,其中第二次触及为博弈点位,如果触及3次或3次以上就为正常的交易点位。如果此时入场,止损应设置在入场点位的下方,以形态的突破作为止损。
另外一个点位就是对旗形上沿形成突破后的突破进场点,此时的止损应设置在最近形态下沿附近作为止损。
还有一种进场点位,不一定每一次都会形成,但是一旦形成,比突破进场点位更佳。这就是形态突破后的回抽旗形上沿的点位,此时的止损也是设置在形态下沿的下方位置。上涨过程中,旗形通道向上等距离平移1倍得到旗形的最小目标;旗杆向上平行移动1倍则作为旗形的“理想目标”。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投资者还需要考虑不预测超过前期的强阻力,如果是日内的机会,则不预测超过日内平均波幅。
3 结语
关键词:中国馆;晚清民国;建筑设计;博览会;艺术设计;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人对国内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活动的称呼有聚珍会、聚宝会、赛珍会、炫奇会、赛奇会、赛会、万国博览会、博览会、劝业会、劝工会、工艺会、国货展览会等,实际上可以通称为博览会,本文的关键词博览会即指这些称呼与活动。据文献记载,早在1851年到1853年首届英国伦敦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和美国纽约“水晶宫”博览会上就有中国人和中国艺术设计作品参赛。此后,从1866年到1911年的46年间,中国受邀和参加国外举办的博览会达80次以上①。1915年至1937年达5次以上。1937年之前国内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活动达250余次②。从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史的角度审视,博览会是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舞台,这一媒介与舞台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艺术设计与世界艺术设计交流,成为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史实。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活动,较大地提高了近代中国人对艺术设计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认识,促进了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近代中国政府与民间对艺术设计和中外艺术设计交流意识的严重弊端与不足。
一
晚清民国时期在国内外尤其在国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上,中国的馆舍建筑设计主要是传统的牌楼、宫殿、衙门、官厅、亭、塔等样式。参展艺术设计品主要是丝绸、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金银器、景泰蓝、藤竹器、草编器、服饰、地毯、扇子等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等。
在20世纪初期至1937年国内举办的劝业会、劝工会、工艺会、国货展览会等博览会上,除“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览会”等极少数馆舍建筑模仿德、法等设计,展出少量的印刷工艺品、电器和铜、钢等现代艺术设计品外,馆舍建筑和参展设计品类与参赛国外博览会情形没有大的变化,此不赘言。
在上述不少届国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上,中国参赛的馆舍建筑与工艺美术作品中有不少获得过特别奖、头等奖、金奖、银奖、铜奖和奖词等。其中1911年意大利都灵万国制造工艺博览会上获得卓越奖4项,最优奖46项,优等奖62项④。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参展单位和个人获得的包括大奖章、名誉奖章、金牌奖章、银牌奖章、铜牌奖章和奖词在内的奖项最多,共427项⑤。1926年美国费城建国150周年世界博览会上,中国获奖的工艺和工艺美术品与单位亦达到50项之多⑥等。此外,有些馆舍建筑和工艺美术品等还作为赠品赠送给主办国或个人,或作为永久纪念,或作为国礼,兼睦邦谊。
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活动和不少作品获奖并赢得世界赞誉,以及有些作品作为赠品流传国外等,表明了近代中国艺术设计走上了世界艺术设计交流大舞台,参与了世界艺术设计交流与发展,成为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史上的重要史实。同时,通过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活动较大地提高了中国人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认识,促进了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发展。
二
人类文化艺术交流从来就表现为相互借鉴、各取所需、共赢与互利的双向交流,不存在单向惠利的价值取向,这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交流的本质规律之一。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是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舞台,通过这一媒介与舞台不仅进一步促进了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而且较大地提高了中国人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认识,进一步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发展了中外艺术设计交流。前者在晚清民国时期一些外交官、留学生和知识分子等人参观或游览各种博览会的日记、游记、文章和著作中,可见一斑,后者体现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博览会活动上。譬如1866至1868年间张德彝、王韬先后参观游览了已被转移复制到伦敦之南二十有五里辛顿汉姆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场景,分别对博览会的占地面积、“水晶宫”及各国展馆建筑设计材料、结构、造型、色彩、艺术风格,室内展品类型、舞台表演、人物服饰、道具和整个环境、设施和功能设计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把英国“贵官出巡亦坐舆轿”与中国比较“仪从仿佛中华”等⑦。1876年李圭亲自参加了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对该届博览会建筑设施,美国铁器、木器、金银珠宝、连环枪炮、蒸汽机、打字机,英国玻璃挂灯、酒杯水瓶、金表、显微镜,法国各式马车、行冰车、服装模特、艳丽女服,德国钢琴,俄罗斯银器、绿石器,瑞士钟表等等域外各国“万宝杂陈、心目俱骇”的西方艺术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考察、记录;对“赛会之物,几于无物不有,无美不具”、中华陈物“甚有过于西人者矣”和“日本陈物,远甚中国”等中外艺术设计进行比较与评述。1878年郭嵩焘、黎庶昌、马建忠都亲自参加了第三届巴黎世界博览会。其中郭嵩焘不仅较详细地描述了“英人卜林斯创制机炉水汽筒”、“美人为引气夹轮之法,专用之汽轮车,遇有警急,立时可以止轮”等机器设备的结构、功能等,而且被“邀视传声机器(电话机)”,目睹“爱谛生(爱迪生)为之演试”过程等⑧。黎庶昌亲身体验了“升降时微觉身中发热,若有风则增头晕”的轻气球在空中游览,并对该次博览会塞纳河两岸“自西洋赛会以来,诧为未有”的各国场馆布局、建筑设计样式和物品陈列等盛况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感言⑨。1889年张荫桓、陈季同参观了当年举办的第四届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分别在日记和信札中记录了机器绣画、埃菲尔铁塔、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设备、木炭电灯和灯光喷泉等艺术设计⑩。其他如张继业、方守六、郭讽鸣、张元济、冯自由、沈亦云、郑观应、梁启超等等,都有论述。
关键词:金融市场 交易商战略 汇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2-0036-03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外汇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国际市场上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使得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数量下降,致使外汇交易商间市场出现一定程度萎缩;1999年欧元的出现,消除了欧洲货币体系内部的一些交易,导致国际外汇市场总体交易量的下降;此外,外汇交易技术也出现深刻变革,电子交易的兴起、电子经纪人地位的上升,对外汇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在这些结构性变化当中,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性变动对外汇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最为引人注目。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形形制定不同交易战略的交易商。
一、交易商战略概述
在实际交易活动中,交易商总是基于过去经验、现存条件以及未来预测制定行动方案,因此,交易商的主观判断――信念(belief)在交易商战略选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过程中,交易商经常出现认知偏差,这些偏差造成不同交易商对于相同信息的判断出现差异,最终导致在交易战略的选择上出现分化。同时,不同交易商的信息条件不同,也导致战略选择出现差异。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交易商战略是指,交易商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寻求利润和(或)规避风险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以及为实现交易目的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交易方式对外汇交易商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交易商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风险控制者与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
就单个交易商而言,外汇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交易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了控制外汇头寸的风险暴露,他们必须根据外汇市场交易实情不断调险头寸。而那些规模较大的交易商,在做市过程中,面临其他交易者所提交的大量买入和卖出指令,由于这些指令是随机的,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会产生不平衡,为避免破产,做市商必须保持一定的头寸,通过交易来平衡这种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这类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交易模式被称为存货控制型外汇交易。一般认为,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短期运行,造成外汇市场日内交易量、价差和市场波动性出现有规律运动。
(二)投机者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战略
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商拥有不同的信息集合,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投机,这类交易以投机为特征,其出发点是交易商的信息条件,因此被称为信息驱动型交易。交易商的信息驱动型交易也会对外汇市场起重要影响,它既可能起到稳定现有市场结构的作用,也可能驱使市场体系发展成一种新的稳定结构,这种稳定结构甚至可能会对应一种新的市场动态机制。例如,当所有的交易者就市场运动方向达成一致意见时,就会出现一个单向市场,即:当所有交易者都认为英镑下跌时,他们就会都想卖空英镑,所有人都想做相同的事情,最后英镑的价格会跳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噪音交易者与正反馈交易战略
噪音交易者是指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并按照这种错误理念选择交易战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中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形成预期收益的某一环节中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也有可能由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错误的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在交易中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他们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买入,价格下跌时卖出。导致交易者选择这种交易战略的因素有许多。首先,从交易者对外汇资产价格的主观预期来看,导致交易者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价格预期采用简单的外推或者追逐潮流的做法;其次,从外汇交易机制来看,在主动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买卖外汇资产的限价指令性质也可能会导致其选择正反馈交易,因为限价指令使得在外汇资产价格下跌时,交易者加速卖出;再次,从交易模式来看,在外汇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也有可能因不能满足债权人追加保证金要求,而被迫平仓,从而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此外,外汇交易商往往在外汇交易机制设计过程中,对交易员设置一定的头寸限额,鼓励其进行止损交易,这种交易结果也会导致交易商的正反馈交易。一般而言,在实践中,投资者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战略,因为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其财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套利者和知情者下注(Smart Money)战略
除了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噪音交易者外,另一类外汇交易商在市场中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根据自身优势,将外汇资产价格推回到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这类交易者经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经常性的在各个外汇市场间,吞吐各类外汇资产,充当噪音交易者的对手。一般而言,套利者具有更高超的交易技巧,更灵通的信息,善于捕捉市场中的各类获利机会,往往被认为是稳定市场的力量。具体来说,套利者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判断不准的缺点,在后者过分乐观,大量购买外汇资产时,向市场抛售存货;而当噪音交易者过分悲观,积极抛售外汇资产时,大量买进。这类建立在对市场信息有较为准确判断基础之上的交易战略被称为知情者下注战略。
这几类交易战略是从不同角度来刻画的,其中存货控制型交易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是从交易商的交易动机出发的,它们分别对应于外汇交易商的风险控制与投机行为,因此,这两类交易战略是最基本的。后两类交易战略是从交易商行为特征来刻画的,是前两种交易战略在实际交易活动中的体现。因此本文以前两种交易战略作为考察重点。
二、交易商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一)风险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投资理论认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战略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基础之上的,风险最小和收益最大化是行为准则。许多研究表明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是减小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国际间资产组合经营者,外汇交易商可以通过投资多个国际市场实现多样化。
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风险,外汇交易商采取改善交易机制、开发交易工具、加强管理等措施,推动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但在面临具体风险时的决策方式直接导致了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认知与行为的偏差,造成外汇市场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要算是“比索问题”。“比索问题”是指1976年墨西哥比索在预期贬值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比索就开始出现贬值的现象。尽管最后市场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实际贬值和预期贬值不一致,存在一个时间差,实际贬值提前。Krasker (1980)指出决定汇率的潜在变量较大变化有一个小概率,在无限时间的跨度内,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在一定限度的样本期间内,该事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这个小概率的重大事件在检验的有限样本期间内可能就反应不出来。这个小概率重要事件的潜在发生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预期有重要影响。“比索问题”表明一些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外汇交易商在从事外汇交易过程中,在其认为贬值风险将要增加的情况下,决策权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纷纷提前采取措施,导致比索提前贬值,而在看到其他交易商的行为后,另外一些交易商迅速改变自己的预期,最终形成羊群效应,导致整个市场波动。
(二)信息决策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活动是以其期望或预测为基础的,他们对外汇资产价格未来运动的看法是决策关键。交易商对汇率运动方向的预测是其可得信息的函数。一般而言,信息不仅包括事实,也包括评估事实所需的技术或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新闻报道,还包括有关新闻报道的意义价值。除了信息本身外,交易商对新闻的任何举措也都属于信息的研究范畴。通常情况下,市场中不同的交易商所获的信息不同,并因之产生不同的期望后才可进行交易。
交易商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便没有人会不辞劳苦、想方设法搜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如果没有消息依据的人在市场上可以和有情报根据的人一样应付自如,那就不会有任何人愿意阅读媒体消息、观看路透社行情并进行追踪研究。正因为信息是影响交易商战略的重要因素,很多理论都以信息条件作为划分交易商战略特征的重要标尺。
信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交易商行为实现的。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高度的日内相关性。例如Frankel和Froot(1990)指出,同期的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认为形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外汇市场用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信息。市场将单个人的微量信息加总,以相对较快且平稳的速度传递给每一位交易者。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比较及时,利用信息优势,有些交易商能够通过交易获利,外汇市场交易商信息条件存在异质性;第二,交易量自身能够产生“过度波动性”,市场存在大量的“噪音交易”(Goodhart, 1988; Frankel and Froot,1990)。
在外汇市场众多的参与者中,以交易商身份出现的各种市场参与者是外汇市场主导力量,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汇市场的发展。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根据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特征等来决定持有量。作为一个高度简化的理论,他指明了交易商在投资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但对现实的交易来说,交易商所考虑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具体说来,交易商在选择交易战略过程中受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交易商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层次;主观因素主要是指风险和信息对交易商决策所起的影响作用。后者,直接导致交易商交易行为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交易商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的交易需求,最终形成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使外汇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
三、交易商战略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外汇市场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否充分、信息能否在各交易主体间迅速传播、外汇资产的价格能否对信息做出充分调整、潜在的交易需求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交易等方面。具体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愿意并能够交易本外币的个人和机构之间的网络已经建立,愿意并能够卖出货币的个人与愿意并能够买入的个人相连接,对双方均有益的交易不会因为缺乏连接而不能进行;第二,交易得以安全、迅速和低成本地进行;最后,市场能发现外汇供求平衡的汇率水平,也就是市场出清。总之,外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是以外汇交易主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作为衡量标准,而外汇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的大小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因此,从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出发,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外汇市场效率:
(一)有步骤、按次序地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
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波动是发达外汇市场所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就外汇市场而言,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外汇交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就后者而言,汇率波动会给一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随着金融体系完善,外汇市场发展,这些冲击会得到部分化解。保罗.克鲁格曼曾在《汇率的不稳定》一文中指出,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因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真实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有轻微的影响。同时,对于资本过度流入和汇率过度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范。例如,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是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海外投资机构在国际外汇市场操作等等。
(二)培育外汇交易商,促进外汇交易主体结构合理化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外汇市场发展起不同作用。虽然说,外汇市场客户是外汇市场最终推动者,但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表明,外汇市场交易商在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外汇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规模大,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技巧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强,容易形成实际的推动力。
交易主体的结构决定外汇市场利益分配关系,交易主体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平稳。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来看,有些交易者,例如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外汇交易中一般充当知情交易者角色,对于稳定外汇市场、沟通外汇供求、传递市场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交易者,如规模较小的交易主体往往充当了噪音交易者的角色,往往是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作俑者。因此,不同交易主体的比例,及其构成对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外汇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效率
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循的交易规则,其主要功能是将外汇市场潜在供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价格发现过程是关键。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各交易机制在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可能发生的时间、交易提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市场信息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不同,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交易商实施交易战略的制度前提。外汇交易机制决定了外汇交易方式,而交易方式是实现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交易方式对货币价值的确定、供求关系的协调、信息的沟通、政策的传导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外汇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交易机制,提高外汇交易效率。
不同交易机制具有不同特征,对外汇市场效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按照交易机制与交易安排的关系,可以把交易机制分为集中化的市场安排和分散化的市场安排两大类。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安排对做市商集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外汇买卖价差较大,波动性较高,而集中化的市场买卖价差较小,波动性较低;另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要比集中化的市场面临市场崩溃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国外汇市场通过采用电子经纪系统和集中清算,缓解了信用风险,但市场流动性较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全外汇市场运行机制,2003年9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双向交易的通知》,决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双向交易。允许各会员单位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在同场交易中进行买卖双向交易。为引进了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四)促进外汇交易工具创新,满易需求
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获利要求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有效的市场应该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来满易主体的不同需求。因此,为了扩大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提高外汇市场效率,必须不断促进外汇交易工具的创新,满足外汇交易商的各种交易需求。
(五)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保证的,电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就外汇市场而言,电子交易的兴起改变了外汇交易方式,给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电子交易的发展促使传统的OTC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种交易方式趋于融合。
建立完善的电子交易系统不仅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我国外汇市场建立伊始,就以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手段,建立起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电子竞价交易系统。该系统采用上海、北京双中心异地备份的体系结构,公共数据网与金融卫星专用网互为备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实时电子交易平台,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以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市场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还会不断有新的变化。市场参与者会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1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凸显出来,而且受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固定汇率制度是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主要实行的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其所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来承担。近些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再不断改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外汇风险则由企业自身来承担。面对如此局面,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内部因素
首先,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在1993年,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没有加强创新,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并且还觉得很好,没有一点风险意识,长期这样,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高层以及财务人员对外汇风险并不重视,比较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从而对未来汇率的走势无法准确的判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些潜在的外汇风险的危害性,因此,也忽视了对外汇风险。长此以往,导致我国企业对于目前外汇市场哪种金融衍生工具能规避外汇风险以及这些工具的如何应用都不清楚,因此,外汇风险肯定会影响这些企业未来的国际贸易。其次,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比较缺乏。我国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较晚,专门的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没有设立。实际上,我国企业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财务人员来进行,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外汇知识和相关的外汇理财技巧,很难应对日益剧烈变化的汇率波动。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地制度保证。
1.2外部因素
首先,体制性约束。目前,在我国,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外汇政策的管制以及金融服务仍然对我国金融体系有一定的制约。目前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等。我国仅有的几家国有银行实施外汇交易时也仅仅只是针对少数出口型企业或者是一些大型国企,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它们没有充足的避险工具,可选择的避险工具也是非常有限的。
2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2.1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就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国际贸易业务特点通过对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来进行的一种策略。经营策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策略,它本身包括两种策略,即营销策略和生产策略。
2.1.1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主要是利用营销手段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营销策略也包括很多:第一,贸易市场选择策略。根据国际贸易对象所在市场的状况,企业对该市场经济下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外汇风险现状和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比较大的市场贸易数量进行控制,或加以战略性的有效控制,并注意把握交易时机,尽量选择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小的市场进行贸易。贸易对象所在国的政局是否稳定、贸易对象的财政状况、市场结构是否合理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潜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结算币种选择策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结算币种的选择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可以选择本国货币或者贸易对象国货币或者第三国货币。收硬付软或者折中地采用软硬币搭配或者直接用本币是结算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另外,要合理选择结算币种,企业必须在合同谈判前,对外汇走势进行分析,加强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第三,结算时间调整策略。对于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而言,能够决定它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汇风险暴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规避企业外汇风险主要就是通过调整现金流的收入和支付时间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对汇率波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而这个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要想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只能通过对汇率波动的时间结构的改变来进行。第四,贸易合同保值策略。在贸易合同制定中,国际贸易双方将保值条款订立起来并将其加入合同中,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的准确度决定了贸易合同保值效果的好坏。第五,价格调整策略。价格调整策略需要对价格调整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及价格调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2生产策略
生产策略就是对生产产品的地点、规格、结构、品种等改变来规避外汇风险。第一,转移生产地点策略。目前,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采取该策略,提高对汇率变动抵抗能力,并且使汇率波动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减小了。第二,改变原料来源结构。改变原料来源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而且还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而规避外汇风险。第三,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这种策略可以使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生产成本减低,而且也提高了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也使外汇风险得以规避。
2.2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是利用外汇市场和回避市场的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品策略主要包括:
2.2.1外汇期汇交易策略
第一,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营业日内交割来规避外汇风险。在各类外汇交易中,即期外汇交易量是基础,是外汇市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其交易量约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2/3,居各类外汇交易量之首。当汇率较为平稳时,企业如果采用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会减少很多损失,另外,这种策略也是非常适合那些业务量不是非常大的企业。第二,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策略是指外汇交易双方先签订交易合约,但并不立即进行货币的转移,而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汇率完成货币的转移,从而实现外汇风险的规避。在国际上,这种方式的策略是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这种策略将远期的外汇交易汇率锁定在当前,在进行交易时,其汇率都按照合约的汇率,不管汇率如何变动,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这种策略与即期外汇交易策略最大的区别在于交割日不同,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必须是在成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而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发生在将来。
2.2.2外汇期货交易策略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就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上以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外汇期货合约买卖来规避外汇风险。对于企业国际贸易需要收付的外汇,企业可以与现汇市场交易数量相同且与交易位置相反的期货合约,从而对汇率风险进行了规避,也就是说防止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2.3外汇期权交易策略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买方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同时期权的买方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在规避外汇风险上,外汇期权交易更加灵活和主动,根据国际贸易业务特点,企业将相应期权购买后,如果汇率变动对其有不利影响,则当合约到期时对期权合约进行指定,使企业能够很好地规避外汇风险,进而降低损失;反之,利益的获取不是通过执行期权合约而得到,而是利益的获取是通过汇率的有利变动来得到。这里也提出期权所付费用要远远高于远期交易。
2.3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规避策略都有其优势、劣势,每个策略都有其适应条件,根据企业国际贸易特点企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这些策略结合起来共同使用,也就是说对外汇风险的规避采用策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可见,组合策略是一种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一、交易商战略概述
在实际交易活动中,交易商总是基于过去经验、现存条件以及未来预测制定行动方案,因此,交易商的主观判断——信念(belief)在交易商战略选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过程中,交易商经常出现认知偏差,这些偏差造成不同交易商对于相同信息的判断出现差异,最终导致在交易战略的选择上出现分化。同时,不同交易商的信息条件不同,也导致战略选择出现差异。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交易商战略是指,交易商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寻求利润和(或)规避风险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以及为实现交易目的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交易方式对外汇交易商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交易商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风险控制者与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
就单个交易商而言,外汇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交易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了控制外汇头寸的风险暴露,他们必须根据外汇市场交易实情不断调险头寸。而那些规模较大的交易商,在做市过程中,面临其他交易者所提交的大量买入和卖出指令,由于这些指令是随机的,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会产生不平衡,为避免破产,做市商必须保持一定的头寸,通过交易来平衡这种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这类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交易模式被称为存货控制型外汇交易。一般认为,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短期运行,造成外汇市场日内交易量、价差和市场波动性出现有规律运动。
(二)投机者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战略
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商拥有不同的信息集合,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投机,这类交易以投机为特征,其出发点是交易商的信息条件,因此被称为信息驱动型交易。交易商的信息驱动型交易也会对外汇市场起重要影响,它既可能起到稳定现有市场结构的作用,也可能驱使市场体系发展成一种新的稳定结构,这种稳定结构甚至可能会对应一种新的市场动态机制。例如,当所有的交易者就市场运动方向达成一致意见时,就会出现一个单向市场,即:当所有交易者都认为英镑下跌时,他们就会都想卖空英镑,所有人都想做相同的事情,最后英镑的价格会跳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噪音交易者与正反馈交易战略
噪音交易者是指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并按照这种错误理念选择交易战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中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形成预期收益的某一环节中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也有可能由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错误的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在交易中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他们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买入,价格下跌时卖出。导致交易者选择这种交易战略的因素有许多。首先,从交易者对外汇资产价格的主观预期来看,导致交易者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价格预期采用简单的外推或者追逐潮流的做法;其次,从外汇交易机制来看,在主动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买卖外汇资产的限价指令性质也可能会导致其选择正反馈交易,因为限价指令使得在外汇资产价格下跌时,交易者加速卖出;再次,从交易模式来看,在外汇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也有可能因不能满足债权人追加保证金要求,而被迫平仓,从而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此外,外汇交易商往往在外汇交易机制设计过程中,对交易员设置一定的头寸限额,鼓励其进行止损交易,这种交易结果也会导致交易商的正反馈交易。一般而言,在实践中,投资者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战略,因为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其财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套利者和知情者下注(SmartMoney)战略
除了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噪音交易者外,另一类外汇交易商在市场中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根据自身优势,将外汇资产价格推回到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这类交易者经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经常性的在各个外汇市场间,吞吐各类外汇资产,充当噪音交易者的对手。一般而言,套利者具有更高超的交易技巧,更灵通的信息,善于捕捉市场中的各类获利机会,往往被认为是稳定市场的力量。具体来说,套利者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判断不准的缺点,在后者过分乐观,大量购买外汇资产时,向市场抛售存货;而当噪音交易者过分悲观,积极抛售外汇资产时,大量买进。这类建立在对市场信息有较为准确判断基础之上的交易战略被称为知情者下注战略。
这几类交易战略是从不同角度来刻画的,其中存货控制型交易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是从交易商的交易动机出发的,它们分别对应于外汇交易商的风险控制与投机行为,因此,这两类交易战略是最基本的。后两类交易战略是从交易商行为特征来刻画的,是前两种交易战略在实际交易活动中的体现。因此本文以前两种交易战略作为考察重点。
二、交易商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一)风险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投资理论认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战略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基础之上的,风险最小和收益最大化是行为准则。许多研究表明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是减小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国际间资产组合经营者,外汇交易商可以通过投资多个国际市场实现多样化。
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风险,外汇交易商采取改善交易机制、开发交易工具、加强管理等措施,推动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但在面临具体风险时的决策方式直接导致了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认知与行为的偏差,造成外汇市场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要算是“比索问题”。“比索问题”是指1976年墨西哥比索在预期贬值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比索就开始出现贬值的现象。尽管最后市场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实际贬值和预期贬值不一致,存在一个时间差,实际贬值提前。Krasker(1980)指出决定汇率的潜在变量较大变化有一个小概率,在无限时间的跨度内,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在一定限度的样本期间内,该事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这个小概率的重大事件在检验的有限样本期间内可能就反应不出来。这个小概率重要事件的潜在发生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预期有重要影响。“比索问题”表明一些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外汇交易商在从事外汇交易过程中,在其认为贬值风险将要增加的情况下,决策权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纷纷提前采取措施,导致比索提前贬值,而在看到其他交易商的行为后,另外一些交易商迅速改变自己的预期,最终形成羊群效应,导致整个市场波动。
(二)信息决策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活动是以其期望或预测为基础的,他们对外汇资产价格未来运动的看法是决策关键。交易商对汇率运动方向的预测是其可得信息的函数。一般而言,信息不仅包括事实,也包括评估事实所需的技术或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新闻报道,还包括有关新闻报道的意义价值。除了信息本身外,交易商对新闻的任何举措也都属于信息的研究范畴。通常情况下,市场中不同的交易商所获的信息不同,并因之产生不同的期望后才可进行交易。
交易商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便没有人会不辞劳苦、想方设法搜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如果没有消息依据的人在市场上可以和有情报根据的人一样应付自如,那就不会有任何人愿意阅读媒体消息、观看路透社行情并进行追踪研究。正因为信息是影响交易商战略的重要因素,很多理论都以信息条件作为划分交易商战略特征的重要标尺。
信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交易商行为实现的。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高度的日内相关性。例如Frankel和Froot(1990)指出,同期的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认为形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外汇市场用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信息。市场将单个人的微量信息加总,以相对较快且平稳的速度传递给每一位交易者。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比较及时,利用信息优势,有些交易商能够通过交易获利,外汇市场交易商信息条件存在异质性;第二,交易量自身能够产生“过度波动性”,市场存在大量的“噪音交易”(Goodhart,1988;FrankelandFroot,1990)。
在外汇市场众多的参与者中,以交易商身份出现的各种市场参与者是外汇市场主导力量,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汇市场的发展。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根据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特征等来决定持有量。作为一个高度简化的理论,他指明了交易商在投资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但对现实的交易来说,交易商所考虑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具体说来,交易商在选择交易战略过程中受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交易商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层次;主观因素主要是指风险和信息对交易商决策所起的影响作用。后者,直接导致交易商交易行为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交易商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的交易需求,最终形成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使外汇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
三、交易商战略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外汇市场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否充分、信息能否在各交易主体间迅速传播、外汇资产的价格能否对信息做出充分调整、潜在的交易需求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交易等方面。具体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愿意并能够交易本外币的个人和机构之间的网络已经建立,愿意并能够卖出货币的个人与愿意并能够买入的个人相连接,对双方均有益的交易不会因为缺乏连接而不能进行;第二,交易得以安全、迅速和低成本地进行;最后,市场能发现外汇供求平衡的汇率水平,也就是市场出清。总之,外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是以外汇交易主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作为衡量标准,而外汇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的大小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因此,从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出发,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外汇市场效率:
(一)有步骤、按次序地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
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波动是发达外汇市场所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就外汇市场而言,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外汇交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就后者而言,汇率波动会给一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随着金融体系完善,外汇市场发展,这些冲击会得到部分化解。保罗.克鲁格曼曾在《汇率的不稳定》一文中指出,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因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真实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有轻微的影响。同时,对于资本过度流入和汇率过度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范。例如,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是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海外投资机构在国际外汇市场操作等等。
(二)培育外汇交易商,促进外汇交易主体结构合理化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外汇市场发展起不同作用。虽然说,外汇市场客户是外汇市场最终推动者,但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表明,外汇市场交易商在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外汇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规模大,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技巧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强,容易形成实际的推动力。
交易主体的结构决定外汇市场利益分配关系,交易主体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平稳。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来看,有些交易者,例如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外汇交易中一般充当知情交易者角色,对于稳定外汇市场、沟通外汇供求、传递市场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交易者,如规模较小的交易主体往往充当了噪音交易者的角色,往往是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作俑者。因此,不同交易主体的比例,及其构成对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外汇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效率
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循的交易规则,其主要功能是将外汇市场潜在供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价格发现过程是关键。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各交易机制在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可能发生的时间、交易提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市场信息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不同,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交易商实施交易战略的制度前提。外汇交易机制决定了外汇交易方式,而交易方式是实现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交易方式对货币价值的确定、供求关系的协调、信息的沟通、政策的传导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外汇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交易机制,提高外汇交易效率。
不同交易机制具有不同特征,对外汇市场效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按照交易机制与交易安排的关系,可以把交易机制分为集中化的市场安排和分散化的市场安排两大类。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安排对做市商集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外汇买卖价差较大,波动性较高,而集中化的市场买卖价差较小,波动性较低;另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要比集中化的市场面临市场崩溃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国外汇市场通过采用电子经纪系统和集中清算,缓解了信用风险,但市场流动性较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全外汇市场运行机制,2003年9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双向交易的通知》,决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双向交易。允许各会员单位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在同场交易中进行买卖双向交易。为引进了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四)促进外汇交易工具创新,满易需求
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获利要求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有效的市场应该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来满易主体的不同需求。因此,为了扩大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提高外汇市场效率,必须不断促进外汇交易工具的创新,满足外汇交易商的各种交易需求。
(五)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这节课咱们要分享的,是外汇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外汇?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外国钱的另一种称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外汇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即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静态的外汇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而动态的外汇则意味着一项经营活动,
在我国,外汇有多种分类,如按外汇管制程度分为现汇和额度外汇;按交易性质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按外汇使用权分为中央外汇、地方外汇和专项外汇。
无论哪种外汇,一旦表现出动态含义,就被称之为外汇交易了。外汇交易是同时买入一对货币组合中的一种货币而卖出另外一种货币,主要可分为现钞、现货外汇交易、合约现货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等。
与其他金融市场不同,外汇交易市场没有具体地点,也没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过银行、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网络进行交易。
不论是否了解外汇市场,每个人已身为其中的一分子,简而言之,口袋中的钱已使你成为货币的投资人。如果你居住于美国,各项贷款、股票、债券及其它投资都是以美元为单位的。换言之,除非你是少数拥有外币账户或是买入了外币、股票的多种货币投资人,否则就是美元的投资者。
以持有美元而言,基本上你已选择了不持有其它国家的货币,因为你所买入的股票、债券及其它投资或是银行账户中的存款皆以美元为单位。由于美元的升值或贬值,都可能影响你的资产价值,进而影响到总体财务状况,所以,已有许多精明的投资人善用了外汇汇率多变的特性,进行外汇交易而从中获利。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单日交易额高达1.5兆亿美元。
在传统印象中,人们认为外汇交易仅适合银行、财团及财务经理人所应用,但是经过这些年,外汇市场持续成长,并已连结了全球的外汇交易人,许多机构组织包括美国联邦银行都透过外汇赚取丰厚的利润。现今,外汇市场不仅为银行及财团提供了获利的机会,也为个人投资者带来了获利的契机。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