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3: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综合与实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35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他特别强调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已经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如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有失偏颇等不少问题,因此,设计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它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是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课程标准》较《大纲》新增加了综合和实践领域。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设计与研究课题研究目标一是摸索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二是通过研究引导教师形成理论扎实、教风朴实、严谨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三是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
教师在课前设计时,要认真研读教材,搜集资料,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晰训练重点,同时,在学生明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活动环节,放手不是不管,而是在关键方向上把握。
一、创境导入,激情引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着眼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时,先用课件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六年级五个班选出的5名运动员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加跑步比赛,运动员们谁先跑完自己的跑道一圈谁就获胜。”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都说这样不公平。一段视频,创设最佳数学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二、改编内容,突出时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很久之前的统计信息,内容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最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时效性。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比如,在教小学数学《简单的统计》时,事先我用手机、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些当今最鲜活的教学素材,然后将所拍的图片或视频存入电脑的“共享资料包”里。上课时,我打开“共享资料包”,一幅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大发。
三、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探索、实践,使数学课堂教学获得生机。
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察物体》时,教师先用课件出示若干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然后让不同的学生随意拖曳,搭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每个立体图形,再将从正面、上面、左面将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学生的兴趣高涨,这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要好得多。还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中,要求教师利用七巧板教会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现象。教师可让学生在一体机上通过移一移、转一转的方式尝试变换图形,将七巧板平移到相应位置,最终让学生知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运动方式只改变其位置,不会改变图形大小,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寓教于乐,培养能力
作者 牛国翠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在实践中能不断创新发展,以达到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我认为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应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高,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呼唤,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迫切需要。具体分析如下:
一、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如何让英语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每当学完一节新课,我都会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情景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如我们学习了许多水果、动物、食物类的单词,我鼓励同学们回家后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在校多用英语和大家交流。其实英语教学是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的,如在学习新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我让学生们课下当小记者去采访班上的同学,每人各采访6名,并做好详细记录,用英语写出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通过查看学生们的访谈记录,学生们都很用心地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并很详细地做了记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此次访谈活动的开展巩固了所学句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间组织会话的能力。
又如比谁积累的单词多,我们每学一节新课前,我都让学生们事先做出小卡片,图文并茂,用完后好好保存,定期开展“单词大聚会”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你做我猜”、“摘苹果”、“单词大接龙”、“抢拼单词”等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来巩固所学单词,增强了学生们的记忆力。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还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实践中学会了知识。
二、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践中创新,开展小组活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我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要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中都得到相应的交流机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操练、小组一般由前后两桌人组成,这样操作方便。每组里选出一名成绩好的同学任小组长。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对答、小组互测、小组帮差、小组竞赛、小组轮答等。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小组演示活动可以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3《How many》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数字11到15以及巩固1到10。为了避免枯燥,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小活动。如挨个报数,报完15后,从1再开始另报;到室外分小组踢毽子、拍球、跳皮筋等学生们喜欢玩的游戏来进行小组内的比赛,最先数到15的为获胜者,要求英语发音要正确。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的活动,但却让刚刚入门的小学生们快乐不已,并且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了本课的数字。这种实践活动不仅使书本知识融入了实际生活,还使更多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找回了学习英语的自信,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师生共同合作的默契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更能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还要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如编故事:教师先给学生们起头,让学生们每9人为一小组,根据给出的第一句话每人续写一句,直到最后一个人写出故事的结尾。要求要有创意,联想合理,注意前后句的衔接,所述故事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附优秀作品展示: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tree. They’re big and red. I want to eat the apples. But I can’t reach the apples. A monkey comes here. He climbs up the tree. He picks some apples for me. The monkey is friendly. We share the apples together. The apples are delicious. )
这次创新活动的开展,首先以讲故事为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由词组句、由句到篇的能力。在小组的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了英语故事带来的乐趣。但在续写过程中,个别学生的词汇不丰富,对组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出自己的优秀作品。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有差距的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强化训练,从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了词汇的积累和口语的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又如:在学习了很多的动物单词后,让同学们自编英语小谜语考大家,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不计较语法上的错误。小组内挨个口述自己编写的谜语,并让伙伴们抢说出谜底。每组评出最佳谜语,让编写者进行口述,并让其它小组抢猜。通过编写谜语,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复习所学单词的基础上,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既动了脑,又动了口。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形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同学在词语的积累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并要求这些学生平时注重口语交际,多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创新,我们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激活各种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会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在实践中提高
要使综合实践课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活动时间,才能真正实现活动自主性,有效性,使学生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不一定只在教室里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求把学生带到合适的场所。如:解除固定座位编排的限制,采用小组活动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离位,找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际,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超市,带到动物园进行实地教学,切实做到变静为动,动中有序。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并伴随学生的思维活动,肢体活动。可以是画画学英语,唱歌学英语,全身反应活动学英语,对话学英语,表演交际法学英语,练习比赛学英语,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的身心,以“动”促学,以“动”促用,把英语从学生嘴里“挖”出来。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意识到活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课不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的活动,仅在直观兴趣和课堂表演上下功夫。尽管有时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未真正习得语言。所以,我们在活动前一定要说清活动的目的,并要求学生们积极地完成任务,才能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要想让学生们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我们英语教师自身还应不断地学习、探究如何开展好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实践证明,自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增,组织会话和表演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气氛活跃。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些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得到了难以得到的表扬,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感觉自身的组织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拉近了和学生们的关系,学生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期待着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内容
一、“综合与实践”课的预期效果
“综合与实践”课与传统课堂乃至传统实践课不一样,“综合与实践”课更加重视和强调教育主题的多样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进行保护,并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具认知性和挖掘性。课程当中,学生获得了宽泛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掌握学习活动,在谋求自我独立兴趣的导向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开发,而教师则化身为一个完全意义的引导者。
1.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课应当具备鲜明的综合性,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锻造和培养,这主要表现在:①综合包含知识理论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思考、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②综合各种形式的教学,包含多媒体教学、合作式教学、提问教学、小组教学等,丰富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③综合了多种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是最为基本的,关键还在于锻炼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2.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课其主旨便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在行动中感知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作为”,而应当是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通过手脑结合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这是一种科学而且性价比高的实践过程。
3.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综合与实践”课更加开放。首先,它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且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课堂形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难产生排斥感和疲劳感;其次,它拥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内容,答案没有固定性,学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推断能力,而解答问题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更加灵活,正好符合小学生异想天开、纯真活泼的天性。
二、“综合与实践”课内容的设计
1.拓展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借此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确定具有价值的探究主题。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数个位一定为0,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1×2×3×4×5×……×
98×99×100的积的末尾零的个数?很明显,这个问题与上面的教学主题相对应,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拓展了教师教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探究了更具有价值的主题。
2.情境教学
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可以设定特定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让顾客自行选择商品,然后告诉顾客,现在巧克力在进行优惠活动,优惠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买一包巧克力优惠六元人民币,第二种每包巧克力价格19.2元,买两包赠一包,然后让顾客选择比较优惠的购买方式,这时顾客就会快速地计算优惠的价值,选择合理的优惠方式。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既使学生在浓厚的欢乐氛围中度过,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3.开放教学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去尝试认识社会,在情感中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2011年的春节,小明将三万元存入了银行,定期为三年,在存款到期的前一个星期,小明的母亲突发急症住院进行治疗,这使得急需用钱的小明非常为难,所以请同学们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住院费的问题。这时,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许多方法,在归纳出这几种方法之后,最后学生和教师再一起讨论,找到最合理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们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同时还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利息的有关知识。
三、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虽然在“综合与实践”课中完全处于指导者和旁观者的地位,但无可厚非的是,教师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堂中灌输何种理念,以及达到何种效果,都与教师能力直接挂钩。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将会对该课堂的实施和研究提供充足保障。一方面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课堂的设计和安排,对知识和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特点的掌握和开发,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另一方面,要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要让课外“综合与实践”拥有可行之机。
2.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学校方面,通过对网络工具(QQ、邮箱、视频等)的运用,将“综合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和教育优势传达给社会,初步博得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同之后,广泛地汲取外界意见和建议,以之作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革新的参考。班级方面,建立起以班级为主题的统一通信平台,如论坛、讨论群、微信群等,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外实践当中,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也能够一目了然。
3.改革既有教学制度
主要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机制的改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借此推动“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和升华。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对“综合与实践”课开展现状的评价,即考评教师是否转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采纳了新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既定理念;第二阶层是对开展结果的评价,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该教学模式,是否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第三阶层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评价,主要是查看是否积累了一阶段的教育经验,是否获得了一定的教育启发,并能够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革新。
四、总结
“综合与实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下的创新举措,它的产生与发展均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从现实角度看来,唯有推行“综合与实践”口号,才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学生的个体特点,创设出更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需理性地认识到该项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综合建设与发展的基点,发挥各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循序渐进地研究和探知教育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龚晓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1).
[2]刘 霓.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探索及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03).
[3]王秋菊.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之综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7).
[4]李秀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03).
一、提高理论认识,准确定位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不是在其它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践、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它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一块自由活动的天地,让他们去自主地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处理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程序,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意义。它的设立有助于转变教师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等知识观,接受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板块设置的意义和作用,熟悉每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实践与综合应用”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统筹安排,着眼全书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做”的课程,而不是“教”的课程,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做”、“调查”、“实验”、“探究”、“思考”、“测量”、“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它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综合性,它既是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素养的综合;既是数学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又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如与语文、美术、科学、道德、社会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在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实践、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主,通过活动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它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其数学的综合素质。
为达成教学目标,每册的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完成这些内容有的需要的时间长,有的需要的时间短;有的可以在校内完成,有的则必须在校外完成。所以,要完成每学期的“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学期初,根据全册教学内容,对全学期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拟订整个学期的活动计划。这样,才能在开展每项活动时,师生做好活动的各个方面准备,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线索,遵循教材提供的思路,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适当进行挖掘和拓展。事实上,即使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给教师留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
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也有师生自行设计的。另一类是结合教材的内容,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使数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这种活动一般经历的时间较长,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查找资料等工作,课中进行合作研究探索,课后还要反思或再深化研究。
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
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档次
在实践活动中,操作实验、自主探索是必要的活动方式,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推理、利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操作手脑合一,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活动操作上,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档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选题具有趣味性
好奇、向往、疑问是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前提。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所选择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数学综合实践课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活动要丰富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尽可能做到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如小调查、小制作、小实验、小设计方案等。
例如,在“购买门票问题”中,呈现这样的情景:50名学生和两名老师到公园游玩。购买门票有现金种方案:儿童票5元一张,成人票10元一张。也可购团体票(10人以上,含10人)6元一张。让学生根据有用数学信息多角度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在教师风趣、幽默语言的引导下,让学生觉得问题有价值,探索有趣味,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内容突出综合性
“综合应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基础上设立的,是综合应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体现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一定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促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考,激发创造潜能。
2.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思考水平。
3.教学内容最好有较为宽泛的数学背景,具有进行连续学习、探讨的可能性,促使学生从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食堂里的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统计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教师从学生对食堂的菜喜好程度入手:食掌的菜有时被同学们吃得干干净净,有时却剩下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析出这是因为同学们的口味不同。教师接着问:怎样才能使食堂里师傅们做的菜,让同学们吃得很香而不会浪费呢?学生说,要进行调查。接着,教师出示班上学生调查的情况(表格显示),问:我们是不是把这个表格提供给食堂的师傅们呢?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说,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再接着,教师让不家务事利用电脑绘制统图或统计表。学生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虽然有的还不太全面,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既应用了统计的知识,又应用了所学的电脑的知识。这样,数学学科与电脑学科联姻,知识与能力统一,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课上到这里,似乎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这位教师并没有就此收场,他接着又问:是不是只考虑同学们的喜好来安排饮食结构就是最合理的呢?我们还应该考虑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即想到还要考虑到食物中营养成分。教师趁热打铁,说:“请同学们到网上查询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小学生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量。第二,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学生立刻进行分工,很快就查出了所要的数据,在学生汇报查询结果之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导: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我们的饮食,来确保我们健康成长呢?请大家算一算,排一排,绘制一张学生食堂一个星期的食谱,看看谁的食谱最科学,我们把科学的食谱提供给食堂的师傅。”同学们情绪高涨,一张张食谱应运而产生。
数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我们要善于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充满实践性
数学实践课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广泛接触事物,在活动中深入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标准”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规定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不同学段的侧重点:在第一学段,“实践与综合应用”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亲身实践、生动有趣是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在第二学段,“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注重实践的同时,侧重数学的综合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认识时,安排一节实践课。课前,让孩子们统计20分钟内校门通过的车辆数,这是课前的实践活动。课上运用这些数据制订统计表和条形图。课上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球游戏,再把游戏结果制成统计表和条形图。课后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统计一些生活中和学习中有意义的事情并进行分析。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四、过程体现合作性
关键词:兴趣;自主探索;生活;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90-01
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而今日的数学却完全刷新了人的观念,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注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使当今的数学课堂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正因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全新领域的内容,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就会感到非常困惑,不知该如何教。近几年,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我将结合课例进行阐述。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的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开展了“计算能力我最强”“我是数学小法官”“我会解决问题”等活动,同时通过开设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二、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校的一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小熊分饼的情景,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提出半个饼该怎样表示的疑问,然后顺利地引出分数的教学。这里我们的教师就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操作模仿转化为探索性、创作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
三、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终达到“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与数字有关的信息,在上课时让学生一一汇报,学生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激烈。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校的教师设计了计算新建镇中心幼儿园草坪面积的活动,课前组织学生观察地形,实地测量,课上再来研究、探讨计算方法,使得学生在活动中 轻松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突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下数学教材有《摆一摆,想一想》实践活动课,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用孙悟空、猪八戒贴智慧果在数位表上比大小的故事导入,从而引发出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数不同的数这一小组合作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前准备一些画有数位表和汇总表的纸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学生在摆圆片的过程中,教师还随时提示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尝试找出各种不同的规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课堂随着学生火热的探索而精彩。
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在实践与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生活素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性体现为三个领域的综合 对比新旧课标,从原来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变为“综合与实践”,即将“综合”提前。由此,标准对小学阶段这一领域的教材做了全面分析,侧重理解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例如:五年级《粉刷围墙》这一课的教材,从“面积的计算、常见量的使用及统计表中信息的获取”这一实践活动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将其他三个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于一次实践活动中。
综合性体现为“四基”的综合 数学教学回归教育原点就是落实“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例如: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再用3个表示不同的数,用4个、5个……分别表示不同的数,直到最后不用摆,直接说出用9个表示不同的数。学生们在摆和想的实践过程中,既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又建立了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落实了知识的技能,积累了活动经验,获得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综合性体现在“课程”的综合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综合了数学学科其他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四基”的综合运用于实践,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多学科课程的综合性。例如:三年级《设计校园》一课,距离学生正式学习比例尺知识还很遥远,所以学生就需要用到美术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综合与实践”课程打破了原有的学科本位思想,建立了新的教学观、知识观,具有明显的课程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与实践”的实践性特点
多种感官的协调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体验和积累。学生在体验与积累时,借助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而首先就是学生多种感官积极的、充分的、自主的参与实践活动。例如:二年级上册的《看一看、摆一摆》,学生在用小棒摆图形的过程中,用眼观察角的变化,动手摆、操作、测量、画图,动脑思考,用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多种感知途径获得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体验,也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积累,更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实践。
实践方法和步骤的明确 组织学生活动容易造成失控低效的局面。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尤为重要。简单地说,实践分四个步骤进行:一看、二想、三做、四思。例如:在教学《制作年历》这一活动课时,就要^察生活中的年历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研究“制作年历”的步骤;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年历;通过小组互评进行教学反思,促使活动经验进一步积累。杜威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通过教学中明确步骤的实施,学生在“经验唤醒――合作思考――实践操作――反思提升”的实践过程体验和发展。
小组合作方式的与众不同 常规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而在实践领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更为特殊、复杂。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粉刷围墙的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小组人员的分工。在分工实施的过程中,调查外墙涂料的组员遇到了现实问题,如何根据涂料的规格、价钱、耐用期等选择既经济又实用的涂料呢?对此,我们开展了第二次小组合作研究。在这个领域的教学中,笔者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关注度要更高,跟踪指导更及时,遇到问题随时进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综合与实践”的问题性特点
教学的组织环节中,以“问题”贯穿始终是“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最大特点。“综合与实践”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小学阶段24节综合实践课,蕴含了24个活动主题。我们对这24个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问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主题式,如摆一摆、拼一拼,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数学规律;二是情境式,如小小商店,主要是在商店中体会购物的方法,从而感受元、角、分的换算;三是游戏,如一年级在数学游戏中运用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等知识。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以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它既注重综合,也注重实践。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会“数学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条理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概括化,而这便促进了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智慧的生成。
一、“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实效性不大。主要表现在:选材内容不符合本地实际,学生操作、理解有困难;无相应的配套教学用具及资源;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课时完不成指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内容的本质:综合性与操作性,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有的学校干脆不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或者是室外活动根本就不进行,整体现状令人担忧。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这一内容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它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可以说对师生双方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实施,提高教学实效性。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和教学研究,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不要因为这一内容不考试,就不引起重视,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重视实践操作,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就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参教材,弄懂综合与实践这一内容的编排意图,把握其本质。但是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开展相关的专题教学研究,组织相关培训,组织赛课及其他形式的观摩交流活动,建立相关专题研究的资源库,借助网络平台,让所有数学教师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在选取综合与实践的素材时,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人,有的素材适合城市学生实践操作,有的则适合农村,有的又都觉得不是很适合,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解决:(1)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参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可以大胆对教材进行改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可以自行设计和选取适合本地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认真组织并加以实施;(3)教材编写者、教研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素材,设置一些不同的题材供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4)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
3.教学中把握本质,有效实施
“综合与实践”其本质是重在实践与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以及知识应用的综合性,它不是单一的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2)教学中选好问题,做好活动的规范设计,注意活动的操作性,注重细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可以相机点拨加以引导,活动过程中进行正确评价,因此,绝不能将这一内容上成“看图说话”。
(3)活动过程要明确体现探究性,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包括思维的经验以及操作的经验,让学生逐步形成技能,师生共同进行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5)实际教学中,操作探究活动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部分内容在教学参考书规定的一课时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师尽可能灵活处理,有的内容可以提前准备,有的内容可以在后面再思考、补充再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拓宽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平台,不要认为一堂综合与实践课就必须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确定起跑线”,一课时时间就很难完成,课堂上需要先出示运动场及跑道情景图,提出问题并思考: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远呢?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合作探究,实地细致地观察、测量直道、每条跑道半圆的直径以及道宽各是多少米,最后还要再次回到教室,小组合作画图分析数据,列表计算,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受圆的知识的实际价值等,这个活动过程是最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积累了活动经验,这就是需要的结果,并不是一定要在一堂课内完成这个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