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建设项目风险8篇

时间:2023-06-01 08:53: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设项目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设项目风险

篇1

根据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框架,建立相应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见图2所示。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罗列全部风险,对控制框架中所有潜在的审计对象进行风险分析,从中找出主要风险事项或过程。其次,针对主要风险事项或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并对实践中的风险应对措施和控制活动进行测试、评估和再改进,运用内部控制措施解决大部分风险问题。最后,安排对投资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关键事项或过程以及容易合谋舞弊的事项安排专门审计,以进一步降低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和重点审计,逐级逐步降低风险,最终保证剩余的管理风险和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与传统的审计模式不同,风险导向建设项目过程审计的计划、实施和报告,都是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来展开,以风险分析为起点,以风险的有效控制为最终目的。

二、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程序

在实务中,通常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过程可能跨越几个年度,难以简单地将审计过程划分为计划、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为提高实务中的操作性,可将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概括为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协调和重点事项审计等三个审计基本程序,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协调两个程序也可通过管理审计或内部控制审计完成。

(一)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确认过程,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核心工作,并贯穿整个审计过程。风险分析包括: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所有主要风险加以判断和识别的过程,重点要关注内、外部风险是否获得充分、适当的确认。在审计方法上,为防止重要风险点的遗漏,可以依据风险管理整体控制框架,综合采取观察、检查、询问、测试、案例剖析和流程分析等方法确定工程建设中主要风险事项或过程清单,如表1所示。2.风险来源分析。分析风险来源要剖析风险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寻找风险产生根源,确认风险的归属。主要运用SWOT、PEST等综合分析方法,调查行业监管情况、竞争状况和习惯做法等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等内部影响因素。3.重要性分析。对已识别风险就其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重要性分析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要运用A—FA综合分析、风险度计算和鱼刺图等分析方法。重点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的舞弊、决策失误和资料不完整等风险的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分析报告,为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二)风险管理过程协调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协助制定和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并对实际管理情况做出评价,预警和改善剩余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1.制定和落实风险应对措施。对已识别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按风险归属在组织层面进行分配。风险应对措施包括控制、转移、规避和接受等。最重要的措施是内部控制,即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业务控制流程来防范风险。在必要时,内部审计可以协助基建管理部门建立风险管理框架。2.开展风险应对措施适当性和有效性测试。运用突击抽查、针对性测试等方法,判断风险影响因素是否真实存在,检查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适合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实际效果和效益如何,评估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及时反映风险事项的最新情况。比如,突击检查本单位的工程现场代表和监理人员是否在岗并按要求履行职责;进度款支付是否与实际工程进展和合同约定一致等。风险管理协调过程可采用“风险应对措施及其效果表”反映(以“工程重大变更”事项为例)。如表2所示。

(三)重点事项审计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当基建项目的控制环境和风险控制措施不能有效保证风险在合理水平时,为减小审计风险,应相应扩大审计的检查范围,审计事项涵盖决策、设计、招投标、变更和决算等各个重要环节。反之,当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合理、有效,风险应对措施对舞弊行为等重要风险起到了较好的防控作用时,审计力量应集中于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即便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内外部团体和人员实行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也应安排对造价、质量和进度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事项进行审计,以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持续的监督。重点事项审计的范围和先后次序主要依据风险管理结果确定。从近几年工程领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风险看,风险的内部来源因素可以粗略地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非制度化管理。工程建设是建设单位阶段性任务,管理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少,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内部认同程度差,常常出现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二是博弈能力不对称。如果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看作是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为主的两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建设单位在信息、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并不占优势。1.工程量清单审计。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依据,其准确、完整程度也影响工程招投标的成败。同时,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程也是对设计质量的检验过程和进一步完善设计的促进过程。另外,对工程量清单审计还是防范清单编制单位和投标单位串通舞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采用工程量清单编制“双轨制”模式(即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负责编制一份清单,反复核对、调整确定最终工程量清单),效果良好。2.合同审核。通过有限信息招标选定施工单位,类似于单次博弈,一旦确定了施工单位,没有重大情况不会也不能重新选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排他性,没有了竞争。建设合同成为制约施工单位并警示其舞弊行为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合同的审核极其重要。签订前,要审查合同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核对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施工期限和工程质量等是否与标书一致,检查质量保证、工期保证等承诺是否在合同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要重点检查违约条款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在执行过程中,重点检查合同遵守、违约处罚情况,如有变更,要检查变更合理性以及是否与原合同协调一致。3.决算审计。决算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最后审查,重点要在工程结算审计的基础上,审核包括工程前期规划费、勘察费、设计费、招标费、监理费、配套工程费等项目全部投资情况,评价目标完成情况,要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实施的全部审计程度进行回顾和总结,做出总体评价,为今后项目的管理提供借鉴和警示。

三、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篇2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

1概述

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投资持续增长,铁路建设管理更加精细,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传统审计模式为推进铁路建设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1],在注重审计效益的基础上,强调风险防范。它是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分析审计项目的次序,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项目,通过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内部控制、治理程序、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独立、客观的确证和咨询活动[2]。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铁路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导向审计特征如下。(1)凸显组织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将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项目实施前应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审计实施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组织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等,分析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3]。(2)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融合。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均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体现了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融合。(3)体现效率与价值。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强调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促进组织增加价值。

2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分析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承担铁路大中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建设单位应围绕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进度、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管理目标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越来越大,技术标准更加精细,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高速铁路项目大规模投资建设,一个建设单位往往管理几个在建项目,有的建设单位还同时管理已开通运营的项目,无论是管理难度还是管理的复杂性,都变得比以往更高,建设单位在作出管理决策时,面临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这已成为影响建设项目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而控制风险对实现建设管理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审计模式下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是针对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收入、支出、成本费用及验工计价等方面,以纠错防弊为主,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合同招投标等资料,审计内容比较单一,对风险管理领域的内容很少涉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路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项目,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关注风险,并利用技术手段评估建设项目管理中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存在的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管控好风险,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相比传统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审计的增值作用。目前,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如下。

2.1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其管理者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建设项目管理考核目标,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作出相关决策时,往往忽视了对风险的关注,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上级单位或有关政策要求被动执行,而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目前对风险导向审计大多还停留在概念上,对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风险管理知识,并掌握风险评估等专业技术。在没有强力推动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主动参与风险导向审计的积极性。

2.2审计信息和数据有限

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风险量化分析。目前,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和数据的了解主要依赖自身以往开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资料的积累,掌握的审计信息和数据资料有限,而且大部分比较滞后,不能适时反映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在信息获取方面,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2级审计机构之间的纵向信息沟通,以及2级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比较有限。2级审计机构之间主要是通过“下达和上传”的形式,上级审计机构下达需要提报的信息内容和要求,下级审计机构按照报告工作制度的要求向上级审计机构提报有关资料,沟通渠道单一,缺乏时效性。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与建设单位在业务方面有着更多的信息沟通。因此,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对口业务方面掌握着建设项目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但由于审计机构与各部门信息不互通,使得信息资料比较分散,不能发挥信息整合的优势,限制了审计机构从其他部门获得更多信息。由于对建设项目风险信息掌握不够,审计机构在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主要是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考虑项目是否在建设期内已审计,以及对各项目已审计的次数选择审计项目,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2.3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否则就难以得出有效的审计结论。受传统审计指导思想的影响,铁路内部审计目前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风险领域关注还比较少,内部尚未建立对风险的量化标准,没有形成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审计过程中即使涉及对有关风险的分析判断,审计人员也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资料和个人经验作出主观判断,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将难以保证,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除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工程、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风险技术手段,有效识别风险信息,评估和分析风险的大小及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建议。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主要是以财会专业为主,具有铁路一线财会工作经验,熟悉铁路基层财务管理流程和生产业务,但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审计队伍缺乏具备工程、计算机、管理及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综合人才,难以满足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要。

3推进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3.1加强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更新审计理念,主动推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试审等形式,探索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在审计实践中自觉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为管理者实现既定目标服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建设单位应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培育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风险意识,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来。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风险理念贯穿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全力支持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

3.2建立完整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

充分把握当前推进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结合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和数据按照一定层级和类别进行分类[5],如纵向可以分为铁路建设行业风险并具体到单个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横向可以根据业务分为财务、质量、安全、技术等类别。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架构如图1所示。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分级负责的原则,铁路2级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应有明确分工:中国铁路总公司审计机构应主要负责对铁路建设行业风险信息及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并指导、协调铁路局审计机构对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梳理;铁路局审计机构负责对本级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筛选,及时录入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积极推动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与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对接,实现审计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有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根据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动态变化,应及时更新和维护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对重要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6]。铁路2级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实时了解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有关风险信息,在提报年度铁路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时,在遵循“全覆盖,无遗漏”的前提下,根据风险大小选择重点关注的审计项目并设定审计频次。

3.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审计实际情况,应逐步建立符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1)建立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2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7]。风险导向审计开展初期,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积累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试审。试审阶段可以借助外部智力或引进人才进行,后续通过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适合铁路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并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全面开展不断改进和完善。(2)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质量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及政策风险5大类风险指标,每一类风险指标包含不同的具体风险指标,如财务风险应包含税务风险、抵押担保风险、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利率风险等,在对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具体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重要、低重要性、中等重要、重要及高度重要5个不同的等级标准。风险指标及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并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风险的能力相匹配,以便通过科学评价风险,揭示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3.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全面掌握风险、战略管理、计算机及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运用风险理念思考问题,用风险语言描述问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题的培训班,使审计人员通晓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加强内部交流学习,如选派审计人员到建设单位锻炼,或向相关业务部门轮岗工作、学习[8],使审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以扩大审计人员的视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充实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以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增强审计力量。邀请外部风险管理专家参与现场审计,指导审计人员掌握对重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审计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的技能。

4结束语

风险导向审计为铁路建设项目审计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铁路建设管理实际,深入研究,建立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方法体系。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YANHui.ResearchontheIntegratedFramework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04.

[2]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PhilGriffiths.Risk-basedAuditing[M].Beijing:ChinaFinancialPublishingHouse,2014.

[3]谢忠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运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XIEZhong-gui.TheTheoryandPractice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D].Beij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09.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13.

[5]黄文佳.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5):38-43.HUANGWen-jia.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InvestmentAnalysisFunctions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RailwayConstructionProjects[J].RailwayTransportandEconomy,2015,37(5):38-43.

[6]冯安平.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73-74.

[7]王长峰.现代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WANGChang-feng.ModenProjectRiskManagement[M].Beijing:ChinaMachinePress,2008.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1前言

工程建设管理就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满足或超出工程项目利害关系各方的要求和期望。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拉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设计变更等,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因此在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中,已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建立了起来。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辨别、风险文档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过程,这里主要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

2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风险管理

2.1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是桥、房子、飞机场等实物,也包括建设可行性报告、设计图纸,实物模型、建筑规范等。

(2)要受经济与法律约束。任何建筑工程项目要在一定投资资金,质量要求,作业空间下完成目标任务,使项目参与各方满意,并且项目进展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性建设法规和安全规范。

(3)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项目批准、设计规划、施工监理、投入使用都具有单一性,一旦实施难以改变。

(4)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设计方、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业主、项目管理公司、政府等共同协助完成,他们之间的沟通协调过程很复杂。

(5)存在风险。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充满风险,风险指项目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产生坏的影响使其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内外干扰困素,它包括政治、法律、市场、自然、建造、设计技术运营等风险。

2.2风险管理

按照建设工程要实现的目标将风险进行分解,主要分解为投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设立直线制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提高意识,形成项目全过程、全部、全方位风险管理的观念。注重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在各目标范围内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从而进行风险控制。在整个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各风险管理小组都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标、任务,并且应明确划分职责,权利范围,做到责任和权利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机构正常运行,使项目风险得到有效的预测和控制。

3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

3.1风险的合理分配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是时刻存在的,这些风险必须在项目参加者(包括投资者、业主、项目管理者、承包商、供应商等)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每个参加者都有一定的风险责任,他才有对项目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合理的风险分配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项目的高效益。合理分配风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从工程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因为项目参加者如果不承担任何风险,则他也就没有任何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控制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搞好工作。若简单采取完成工程量加酬金合同,承包商虽没有任何风险责任,但承包商会千方百计的增加工程量以争取工程利潜,最终将损害构成的整体效益;若采用承包商要承担全部的风险,为防备风险,承包商必然会提高要价,加大预算,而业主也因不承担风险将决策随便,盲目干预,最终同样会损害整体效益。因此只有让各方面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通过风险的分解以

加强责任心和积极性,达到能更好地计划与控制,实现双盈。

(2)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一是风险的责任和权利应是平衡的:有承担风险的责任,也要给承担者以控制和处理的权力,如果已掌有某些权利,同样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风险与机会尽可能对等:对于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者勇于承担风险;三是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风险承担者应该拥有措施的时间、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性,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条件,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

(3)符合工程项目的惯例,符合通常的处理方法l0若采用国际惯例FIDIC合同条款,就明确的规定了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风险责任,比较公平合理。

3.2常用的风险对策

(1)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这在项目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确导致亏损的项目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担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

(2)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对管理的项目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工作,抓紧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等。

(3)购买保险或要求对方担保,以转移风险。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如果由于合作伙伴可能产生的资信风险,可要求对方出具担保,如银行出具的投标保函,合资项目政府出具的担保,履约保函以及预付款保函等。

(4)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这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做准备,在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的风险费,以抵消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5)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个企业或部门共同合作,则必然有风险的分担,但必须考虑寻找可靠的即抗风险能力强、信誉好的合作伙伴,以及合理明确的分解风险的方案,必须通过合同明确。

3.3在工程实施中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

(1)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底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风险。

(2)在风险发生阶段,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这是降低损失,防范风险的有效办法。

(3)在风险状态下,依然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成预期的目标,以防止工程中断和成本超支,唯有如此才能有机会对已发生和还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争取获得风险赔偿,如向保险单位、风险责任者提出索赔,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损失。

篇4

1高校校区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1.1建设项目的财务风险

高校校区建设投资巨大,虽有国家、地方共同支持,但是财政拨款确是杯水车薪,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从世界范围看并不高,2000年财政对教育拨款占GDP的2.4%,2008年为3.47%,2012年为4%,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财务状况既是高校校区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还易于转化为其他风险(如工期风险),如果财务状况良好,项目容易完工。(1)政策风险。大多数高校属于全日制公办院校,省市财政每年划拨的款项,基本足够支付高校日常开支。目前,我国在大力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府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实行利息贴息、追加财政拨款,开辟“绿色通道”,降低风险。从2007年开始,我省高校招生指标受省教育厅统一管控分配,所以招生名额受到限制,因此,在影响财务风险的诸多因素中,招生政策的变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在扩建时,往往需要征用土地,在市政府的协调下,与各方斡旋谈判协调,完成选址、原居民拆迁等繁琐工作,应尽快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减少风险。(2)创收风险。高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每年几千万至上亿不等,加上校区建设动辄上千万的项目,自行创收每年要达到一定水平才不会导致财务危机。创收主要来源于学生学杂费,因此,足够的生源是创收风险的关键。从办学层次这一视角来分析可以得知,各高校的办学活动主要涉及了如下几个层次,例如中职、高职院校、成人专科、本科院校,又或者是自考、短期培训等。有统计显示,在2008年至201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生源实现最大峰值,但是,随后又呈现出逐年递减的发展态势。根据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应充分考量和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要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符合省教育厅的招生条件,才能扩大生源指标。当然,也要加强市场调研,研究风险,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既要扩大校区建设,也要保证生源稳中有升。同时学校要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在市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发展职教集团,联办“五年专”,与企业联合举办“订单班”、“定向班”、“函授班”及各种培训班,摆脱招生困境,推进多元化办学开辟了新的路径。(3)融资风险。高校校区建设投资,除政府投入一部分,大多以学费和银行贷款等筹资方式筹集资金。据专家分析,贷款金额控制年收入的1~1.5倍是安全的,否则将导致金融风险[2]。目前,高校运营具有的稳定性和增长性优势,促使银行以主动的态度与高校合作,最大程度满足高校贷款的要求;财政部门为高校提供的贴息政策,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高校债务融资的完成。当然,如果高校建设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一旦国家紧缩货币政策,银行降低贷款规模,或停止发放新贷款,那么资金链断裂,影响着高校建设和发展。(4)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严格财务管理。必须严守会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省市财政局要求,每年定期公布上年的预决算说明,公开、透明,依法治校。

1.2建设项目质量风险

工程建设的关键是质量安全,一旦项目质量不合格,不但影响工程进度,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高校校区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和施工水平不达标,致使工程竣工期内不能竣工验收。如有些教学楼楼板出现裂缝,渗水,导致教室下部的水泥漆吊顶脱落,需要定期保养,这是由于质量控制不好,施工没有做好防水措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风险,而对大部分的高校来讲,由于缺乏自己的建筑公司,工程都对外招标,第三方只要没有重大的安全事故,都会想方设法去实现利益最大化,导致质量风险。(1)客观因素。①自然因素,如火灾、泥石流等。②在开展前期工作过程中,缺乏详细的调研和勘察。例如,未能对项目地址的地质条件展开详细的勘察活动,这样一来,倘若在施工后才发现,增加工程质量风险。③资金发放没有及时到位,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使用假冒伪劣材料;承包方如果不及时发放薪酬或随意剥削工人,势必会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出现怠工现象,从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风险隐患。(2)主观因素。通常是人为因素①技术原因:竞标时没有技术资质或技术资质弄虚作假;又或者是承包方缺乏专业的技术工作者,或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不够认真,做事草率等。②相关工作人员的权责未明确界定和分配,缺乏有效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遇到问题,相互推脱,影响工程质量。③项目监理人员或应付了事或与承包商狼狈为奸,任由承包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1.3建设项目工期风险

校区建设工期较紧,大多都要求在9月之前竣工结算,以便新生入住使用,当然过渡追求工期进度,也将影响工程质量。(1)项目规划方面。前期调研不透彻,反复修改设计方案,耽误工期;工期没有全面估计,未注意雨季带来的影响;过分追求进度,影响工期。(2)项目经理方面。良好的管理水平和对项目的熟悉了解是优秀项目经理的必备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倘若项目经理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能够对各相关部门和承包商之间实现有效的协调,那么,必然会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同时,项目经理善于利用高层授予的权限,如奖惩权,用合同约束工期,实时监督承包商如期完工。(3)承包商方面。一旦承包商承接项目后,发现其施工水平有限,方案不合理、措施不当、组织散漫,必将耽误工期。

1.4建设项目安全与法律的风险

安全是最大的利益,所以,在项目执行期间,人身和财产安全是生命线。有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施工方安全意识不强,不按规章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如设置围栏时没按要求设置[4]。校区建设项目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合同上,责任界定不清,需要用完整合同来相互制约。这些合同的签订,既要保证学院的利益,也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若出现问题,双方无法协商,则诉诸法庭,形成法律风险。

2高校校区建设项目风险防范与对策

风险管理的关键是风险防范,其成败的关键在于防范措施。要针对其风险因素,分析成因,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策略。

2.1建设项目财务风险防范

校区建设的坚实基础是高校财务管理。校区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倘若出现资金链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导致工程出现停工甚至作废,这样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校区的建设,通常需要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上。故而,高校一定要实现开源节流,争取上级财政、当地政府的支持;在保证正常教学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当地的成人教育和中职教育,走与高校联合办学之路,扩大财源,不断挖掘资源优势,为企业输送人才、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办学。在校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加强校区建设规划费用预算,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预先估算每个项目支出,严格把控施工期间的成本、人工核算,制订招投标方案。同时充分发挥风险决策的作用,有效的实施风险管理。高校校区在建设过程中,为有效的转移风险,可以采用项目融资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最近几年间的实践经验中,这一观点就已得到有效证明,但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贷款规模及管理。高校务必全面认识到贷款利息支出造成的负面影响,全面实施效益第一的理念,基于这一观点,高校应该重视内部潜力的提升,在融资方式的选取中,而非将贷款作为重点,应对自身的各类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对资金展开合理的调度和使用,尽可能的减低贷款所占的比重,从而不断缩减高校成本。(2)融资方式与风险管理。目前,在项目融资手段的选择中,主要存在如下两种常见模式,一是BOT(建设—经营—转让),二是TOT(转让—经营—转让)。通过融资商投资建设某一项目,经营一段时间后,归还经营权,这是一种双赢模式,可根据学校营运情况进行选择[5]。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公共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是以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一模式被普遍应用于高校校区建设中,是降低新校区建设风险的有效途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学院面临一定程度的资金压力,基于这一现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通过融资来进行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贷款比重并非愈多愈好,否则,高校自有资金的使用和效果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如此,必将影响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进而给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损害。

2.2建设项目质量风险防范

项目建设的关键是项目质量问题,其首要任务是规避质量风险,这是因为质量风险会造成一系列其他风险的产生(例如重复建设风险、安全风险等),严重时,甚至会对项目的整个工期产生影响,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小处着眼,防微杜渐,应从小事做起,重视对物资采购、施工各环节的监控,在项目完工之后,还应该重视对现场清理的监控,避免出现质量问题。(1)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制。伴随着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把事后检验变成以预防和改进为主,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诸多影响因素查出来,进行科学管理,虽然是针对施工企业,但是高校可以参考。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专业技术基础、工作踏实、有大局观念,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施工质量。(2)以合同形式保证工程质量。无论是在招标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合同的签署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均应该重点关注,根据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界定,以此来约束承包商的行为,迫使他们确保项目质量。与此同时,还应该明确界定违约责任,并将其纳入合同。一分为二来看,第一,当由于受到质量问题,而使得院方受到严重的人员或财产损害时,院方通常会借助合同的法律效率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确保自身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害,除非在招标过程中未进行严格审查,亦或者是对方不能承担相应的理赔。一旦发生,院方遭受的无形损失还是巨大的,如建筑物倒塌,就需要重建,这样就会造成工期延长。因此,即使签署了有效的质量合同,院方也不应该放松警惕,应该充分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力,借助这一效力,对承包商实施监督,使其能够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而不是在出现违约行为之后,再去追究各方责任。第二,承包商对一些辅助工程偷工减料,一旦没有监督到位,后期发生维修可能无穷无尽。(3)由管理人员来保证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国家工程质量标准和合同要求,严格监控材料和施工过程。即便是在质管工作人员缺乏全面的建材质量检测工具的情况下,也不能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建筑物,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建材抽样送检。毕竟宿舍楼和教学楼通常都会集聚大量的人员,质量是否合格,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只有严格把控质量,才能够确保实现最佳的质量效果。

2.3建设项目工期风险防范

工期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投资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回收,因此要引起重视。(1)合理的施工工期安排。工期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项目经理应按照整体规划实施,有条不紊安排工期,胸有成竹。尤其是当出现多个不同项目共同施工时,应尽可能的协调各工程之间联系,确保各个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倘若未能有效处理好各工程之间的联系,很容易导致矛盾的出现,如此一来,势必会给工程工期带来严重影响。(2)保证资金到位。项目的运行,不仅需要技术和施工人员,还需要购置相应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倘若资金链缺乏,必然会影响工作人员薪酬的发放,影响施工材料的购置,由此导致工人罢工、工期延长等现象的发生。(3)由管理人员保证工期。为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应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相应的监管工作者,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当承包人未能按期交付项目时,应向学院赔偿一定的违约金,但是,尽管学校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由于工期未能按时完成,必将影响学院的发展,而这一损失确实无法估计的。因此,当工期存在延迟交付时,应积极同项目经理沟通,尽快制定合理的措施予以补救,追加人力或施工机械,确保按时完工。

2.4建设项目合同风险防范

工程项目合同,不仅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法律依据,更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点所在。签署科学有效的项目合同,不仅有助于规避风险,更有助于双方树立正确的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对合同当中所约定的款项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有助于全面把控项目所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

3结束语

将风险防范理念引入到高校校区建设项目中,对其进行风险管控,能够确保高校校区建设顺利进行。探求一条符合现阶段国情、可持续性的校区建设项目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高校校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现实要求。因此,针对校区建设项目风险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尤其是应用在教育相关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刘玲 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彬.高校负债筹责办学风险问题探讨[U].现代商贸工业,2011(10):57-59.

[2]郭智辉.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3]解建新.某学院新校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市场都是先竞标确定价格,再开始施工,施工后验收,时间跨度大。这种确定成本、未来一段时候交房的模式决定了建筑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同时,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成熟也增加了该行业的风险,一是对于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具体,未能及时更新补充,监管部门出现多头领导,不能全面完整的监督,二是建设者的法律意识不强,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风险防控;三是随着市场化的展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钱权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使得没有资质的企业中标,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未来,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一是可能,就是说可能不会使效益减少,也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会不会减少主要是看人们怎么处理风险,但风险一般都会让效益减少;二是未来,就是说不是现在效益减少,是未来,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时间,是一种现在的理想和以后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因为一些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然后使工程项目建好后和以前的规划不一样。在设计工程规划的时候,都会设定一些合理的可能,在这些可能的基础上去研究。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些假设条件并不是一直变化的,这些因素的改变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设计规划出现不同现象,这些不能准确控制把握的因素就是风险。

2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特性

(1)风险一直存在,无法消灭。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天气、地理位置等,这些因素从工程项目的设立就一直存在,风险也跟着一直存在,在工程建设周期里显得更加明显,这些是人类无法改变、无法消灭的,也就是说任何地方都有风险,任何时候都有风险。人们一直希望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大力研究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化解方法,努力做到在风险未发生前去防范,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补救。

(2)风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施工建设中,各种因素的改变和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处理能力不同,这些风险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好的可以变好,坏的也可以变坏,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风险点,管理者要运用科学技术,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处理风险,控制新的风险点发生,化解现有风险。

(3)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工程建设的时间跨度大,一般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涉及的范围也广,涉及到项目设立、征地、材料采购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施工中出现风险的数量也越多,这些风险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往往存在相互的联系。

3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

(1)决策风险。项目设立的决策,也就是开展什么样的项目,在哪里开展,怎么开展,是项目开始建设的第一步,也决定着项目计划能不能成功。一个好的项目决策方案是建筑工程项目成功的一半,在项目设立决策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在具体执行项目决策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人们考虑到方方面面,寻找最好的处理手段,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2)预测风险。在项目设立时,施工单位都会做一个项目规划,包括施工规模、施工时间、经济成本、投资收益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参考指标都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同时由于施工的时间跨度长,影响建筑项目施工的因素多,在实际中的效果往往和当初的预期有出入,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3)技术风险。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不能按当初设计的方案实行的风险。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在规划的时候,只求创新,忽视了当前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是当初设计人员的大意,没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当初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没能严格审查他们的资格,让没有过硬技术的施工单位承接了工程项目。

(4)责任风险。在建筑工程开建合同中,各方都在合同中签字确认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项目的各方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要对合同的各方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施工安全,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有关单位也因此会承担重大责任。

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多向国外学习,加强建筑法规的制定。现在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整,很多地方还存在空白,容易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实现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提升法律的执行力。中国的法律完善力度还不够强大,与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无法对接,也无法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当前要用开拓、发展的眼光学习外国的法律法规制定。

(2)企业要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①树立风险意识,建筑行业的风险随时随地的存在,而且这些风险难以控制和处理,我们要有风险意识,在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通盘考虑,处处留意风险;②加强处理风险的能力,要设立特定的风险处理机构,这些专门的机构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来提早发现风险,在风险来临时能镇静处理风险,降低损失。

(3)要正确认识工程保险,降低自身的风险。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可以把本应该由自己独自承担的风险让保险公司来承担,在风险来临对企业照成损失时,保险可以为企业承担一部分风险,避免企业的损失。在其他国家,有大量的施工项目保险,有的是保证不出现“豆腐渣工程”的,有的是保证不出现“僵尸工程”,有的是保证工人上班安全的,还可以保证项目设立正确性的保险。在许多国家都鼓励企业购买这些保险,同时企业也情愿出这些钱,一是可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按计划运作,不会因为企业的原因让项目计划的流产,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质量不好的工程,也让保险行业更加有市场。在中国,这些保险制度还未实行,但依照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实行工程保险制度是必然的。

(4)加强自我维权意识,当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加强索赔。加强维权意识是指当自己的权益因为其他人的过错而发生损失时,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自行承担损失,要指定专门的人员采取合法手段尽力挽回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付出的各项费用、人力物力成本和投资成本。一是要指定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负责索赔,在索赔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不能采取非法手段;二是要及时采取措施,提前预见对方的违约风险,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时果断采取措施,减少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因为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的时间延长,提高建设成本的,要及时向设计方提出赔偿,同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索赔的具体情况提供给设计方;三是要注意整理有利于索赔的材料,这些材料不能在要索赔时才整理,在平时就要注意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包括合同、会议资料、施工牌、设计方案等,这样有利于我方的索赔,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和效率。

(5)提高单位的整体水平。只有自身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和其他组织竞争,才能承受、处理好危机。一是要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更加认可企业,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二是加强组织员工学习,人在任何时候都取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组织员工技术学习,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施工技术;三是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完成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取代人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博.浅谈我国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

[2]郭焕超.工程建设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

[3]於敏.浅谈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

篇6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1.引言

工程项目在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进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常出人意料,有时结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受到损失。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2.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2.1 风险不确定性大

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很多观点来自于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工程项目相关数据来源于其他工程项目,其中存在主观臆断的局限性,数据缺乏针对性,对于工程项目建造以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未做出详细的解答,这为日后的建造与运营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2.2 风险可预测性更弱

工程项目涉及工程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污水处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由于各类资料描述较粗糙、偏差较大,故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时,难度比较大,也较难准确预测项目风险所能带来的损失后果。

2.3 风险来源的多样性

工程项目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化学废物降解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建成后以企业的形式持续经营其中又涉及到经济、管理等方面。所以,工程项目的风险来源多样,且各风险彼此影响。

3.工程建设项目主要风险管理对策

3.1 应对施工风险

在施工质量管理上应尽可能贴近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并通过ISO9001体系验证,强调有创新的开展质量管理的策划、保证、改进,通过强化质量培训机制与聘请专业质量管理员,对指导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起到积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提高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能力。

由于项目的设备、厂区、技术较为复杂多样,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均存在。例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消毒技术安全、抗浮设计等。采用风险预防的无形教育手段,在工程项目运转之前,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制订风险后备应急措施和相关的安全预案,编制和执行各种有关施工安全的政策大纲以及各方面应负的责任。依据风险减轻策略,制订安全工作措施,增加安全设备配备;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员;施工时尽量避免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管理人员也应该时常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好坏进行调查。在运行管理期制订紧急事故处理措施;制订安全管理体制;配发和使用各种安全用品。制订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减轻风险发生造成的危害。

3.2 应对经营风险

工程建设项目易受到政策环境、园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然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工期的掌握与工程的衔接,应采取风险转移策略,根据工期进行阶段性风险转移,即将风险转移给参与该项目的其他单位。

管理经营能力会影响工期的长短,而工期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必然较大,影响工程进度的前导因素是工程技术、材料等的选择与实施,而影响整个项目过程的则是资金运筹、财务规划问题,例如前期设计和实际需求考虑不符合,对项目的施工顺序的先后不明等,工期如果延长无疑会造成资金耗费。而工程项目本身就存在诸多资金风险,包括工程投标让利风险,资金托管单位拖延付款风险,承包商减少安全资金投入风险,施工设备、设施风险等,以上的源头无疑是工程衔接问题,强化技术衔接是确保项目工期降低的硬性条件。

当工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后果较严重,又没有应对策略备选时,可将总项目进程中的子项目主动放弃,或直接改变行动方案。另一方面,将风险转移给参与该项目的其他单位,可以采取小规模的子项目BOT、TOT项目融资模式,既可分担风险又能融资,但承建商和供应商的筛选需谨慎。

3.3 应对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面临人员能力风险与人员流动风险,两者关联性较强。由于建设项目施工生产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各工种工人人员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并在施工完结后撤离。这类人员基本上是承包或外包单位的工人,甚至大多以招募临时性工人组织的形式负责建设,往往在没有工程承接的时候就解散。此种临时性聘用关系往往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施工单位一方面应该改进教育方式,多利用间歇时间进行培训,同时多采用中长期合同式聘用关系。此外,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技术涉及面较广,对于核心成员的聘用、培训、激励、监督也应该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以防核心成员的流失或者工作任务偏离。

其次,在进行招投标后,承包商们为了追逐单纯利润最大化,基本不会对其属下员工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容易造成管理、作业、后勤等多级人员能力风险,另外若员工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如精神过度紧张、闹情绪、犯险心理等,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安全行为,而且由此引发安全事故。对于人员安全与工程进度都是不可忽视的损失,故应进行统一的员工培训,而后进行施工作业多项测试。

应对人员能力风险与人员流动风险,也是依据风险预防的应对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人员能力,降低人员流动。工程项目的人员管理应该具有权变功能,同时又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离而不分,但其工作应更加具体细化,适应建设环境。为确保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对负责生产管理和设备操作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操作和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建成后能正常运行。

3.4 应对设计风险

项目设计风险主要来源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程度、质量标准差异、建设环境不可逆风险、其他变更风险四个方面。设计风险具有系统性,往往不可分散,故最好采取风险回避与预防策略。其中风险回避是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由于项目设计风险较大,一旦发生风险,会超过投资人自身的承受能力,故而需引进更新更高效,风险更低的技术与创新,从而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以免造成巨大的损失与灾害。

在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管理及技术要求方面可以按照风险预防策略,对工程项目设备操作工,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上岗专业技术培训,制订健全完善的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聘请有资质及有丰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并直接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安装调试及项目验收等全过程;及时整理汇总,分析运行记录,建立运行技术的人事档案。建立人事信息系统,定期总结运行经验。考虑到工程项目技术的进步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参照国内同行业定员的情况,制定基本与可变的工程项目人员编制表。

3.5 应对财务风险

公司的管理绩效发展情况、经营状况以及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项目等等都会对项目造成财务风险,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收支的平衡,给工程项目带来财务风险。而且财务风险一般发生在项目后期,使得项目停滞乃至流产。

根据风险转移财务转移的原则,可以寻求商业伙伴,开展多种融资方式,可以进行风险融资协议,内部引进资金,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并且力求政府能够提供一定的担保。另外,对财务资金管理实施全面预算,不能随调随用,应依据预算管理设立专款专用,余款活用的体系,严禁私自挪用资金。

参考文献:

篇7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摘要: 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土地获取、建设、租售与物业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好坏直接决定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先定性后定量,力求构建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22-03

作者简介:刘显萍(1990-),女,贵州安顺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工程经济管理。

0 引言

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不可移动等特点,加之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土地获取、建设、租售与物业管理阶段及项目全寿命周期都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划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土地获取阶段、建设阶段、租售与物业阶段,本文将建立贯穿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指标体系,以便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取决于风险管理的好坏,因此构建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一些新兴的学科方法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也都引入到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中。由于建设风险的复杂性、不易定量性和评判模糊性,本文选取模糊层次分析法为主要方法进行风险指标体系的研究。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在于,评判逐对象进行,对被评价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该方法虽然运用了模糊数学理论,但并不复杂,容易掌握和使用,其优点是: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效果较优。

1 FAHP评判法的模型和步骤

1.1 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为建立一套全面精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经过参阅相关

参考文献、资料等,秉承全面性和集约性原则、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2 建设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合理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也即是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把决策问题的主要因素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具有层次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依次如下:①最高层(A):即总目标层,表示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即层次分析法要达到的总目标。②中间层(B):即基准层,表示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即采取的方案所涉及的中间环节,是方案的属性。③最底层(C):即方案层,表示决策时的备选方案。建立的指标体系如下:

B1投资决策阶段风险:C1选址风险、C2区域风险、C3物业风险。

B2土地获取阶段风险:C4土地风险、C5拆迁风险、C6融资风险。

B3项目建设阶段风险:C7招标风险、C8合同风险、C9工期风险、C10质量风险、C11成本风险。

B4租售与物业阶段风险:C12市场风险、C13价格风险、C14营销风险、C15物业风险。

1.3 构建判断矩阵,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

请有关专家采用1-9标度,对各指标两两比较打分,标度的含义为:标度1,i因素与j因素同等重要;标度3,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标度5,i因素比j因素重要;标度7,i因素比j因素重要得多;标度9,i因素比j因素绝对重要;标度2、4、6、8,用于上述标准之间的折中值。反之亦然。

1.4 计算出各层次中各个功能指标的相对权重

也即是将判断矩阵的打分按行相乘,对乘积开n次方,再将方根向量归一化,就可得到各相应功能指标权重。

1.5 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λmax和一致性指标CI。

依照表1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n*为矩阵阶数)

一致性比例:CR=CI/RI;若CR≤0.1,则评判过程是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须对矩阵中的打分进行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经计算,以上判断矩阵的CI值均小于0.1,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1.6 层次单排序

根据排序向量W=(W1,W2,…,Wn)T得到某层上的元素相对上一层某相关元素的相对权重。

1.7 层次总排序

风险因素层次总排序指计算所有元素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这一过程从最高层开始逐层向最底层进行。如上一层A包含n个风险因素A1,A2,…An,在本层次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a1,a2,…an,下一层次B包含m个因素B1,B2,…Bm,其对于上一层风险因素Aj的层次单排序重要性权重分别为bj1,bj2…bjm。B层总权

由表2所求的权重可知,建设阶段风险最大,投资决策阶段次之,再是土地获取阶段和租售与物业阶段。二级指标中,风险最大的是建设阶段中的成本,其次是投资决策阶段的中的选址风险。因此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寿命周期中,投资决策阶段和建设阶段为重中之重,重点把控土地获取阶段和租售与物业阶段,在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把风险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8 模糊评语的建立

建立模糊变量集合为:C=(c1,c2,c3,…,c13,c14,c15),建立模糊评语集:Y=(y1,y2,y3,y4,y5),其中y1为风险很大,y2为风险大,y3为风险一般,y4为风险小,y5为风险很小。再次构造模糊关系矩阵R,根据以上步骤求得的准则层指标权重Wi,求得,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B中权重最大的所对应的风险程度即为所评估。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贵州省遵义市某建设项目进行评价。选择该领域专家组成专门的评分小组,针对此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各个指标方面的风险度进行打分,于是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再根据表2中已经得到的权重关系,所以: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建设项目的风险度为y3(风险度一般)。

2 建设项目风险指标体系建立思路

笔者认为,风险因素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因此采取从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风险把控。项目的建设一共有如下四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土地获取阶段、建设阶段、租售与物业阶段。这四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均存在大量风险,于是又将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细分为:选址风险、区域发展风险、物业类型风险;将土地获取阶段风险细分为:土地购买风险、拆迁安置风险、融资风险;将建设阶段风险细分为:招标风险、合同风险、工期风险、质量风险、成本风险;将租售与物业阶段风险细分为:市场风险、价格风险、营销风险、物业风险。由此一来,形成了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估体系。

2.1 投资决策阶段风险

选址风险。房地产项目的选址好坏与后期项目是否达到理想效果有直接关系,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地点应当选在具有投资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地点,若选址不当将会造成后期项目开发难度以及销售难度增大。

区域风险。房地产项目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区域发展的影响,易导致周边房产价值波动,若项目所在区域经济、交通、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发展良好将会提升该项目建成后的价值,反之将会造成消极影响。

物业风险。房地产项目所选择的物业类型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也是影响房地产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使用功能差异,物业类型可分为,居住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其他用途物业等,只有选择符合大众,顺应市场的物业才能使房地产项目盈利。

2.2 土地获取阶段风险

土地风险。房地产开发商获取土地有出让、转让、划拨三种方式。土地价值与房地产开发商为获取土地付出代价高低决定了房地产项目后期盈利程度,而土地价值受一段时期国家政策与市场供需影响。

拆迁风险。房地产项目的拆迁安置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拆迁范围,拆迁人群,拆迁方式,补偿方式等因素,存在不少风险。

融资风险。房地产项目的投产运作,需要大量资金,确保资金充足是房地产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房地产企业通过各种合法渠道融资,如预收房款、银行信贷、房地产信托、建设单位垫资、上市融资、联合开发、融资租赁等方式。受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的影响,房地产融资将面临考验。

2.3 建设阶段风险

招标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由于招标方式选择等招标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有可能给房地产开发商造成不利影响。

合同风险。在建设项目施工运作等阶段,需要签订大量合同,由于合同的不完善或合同执行不力等多种合同纠纷问题,不仅会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甚至会影响到项目最终成败。

工期风险。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房地产项目也是如此,尤其是商业地产,工期的延误,不仅会增加建设成本,影响到房地产项目的最终的运作,造成房开商的巨大损失。

质量风险。建设项目的质量关系重大,若质量控制不当,轻则返工、拖延工期,重则造成人身危险、危害社会,造成不可补救不可挽回的严重局面。

成本风险。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越好,成本越低,最后房地产开发商盈利越可观。建设项目的成本涉及到人力、材料,机械等诸多方面,受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

2.4 租售与物业阶段风险

市场风险。房地产项目建成后,进入租售与物业阶段,房地产市场受该时期区域房地产供求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消费者喜好、消费能力、周边竞争对象等因素的影响。

价格风险。伴随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众消费者在关心房地产商品品质的同时,最关心应当是房地产商品的价格了。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实现盈利目的,将根据相关标准及政策、项目自身品质、竞争形势、市场状况、消费者喜好等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商品进行定价。

营销风险。房开商依据当前的市场情况、消费者状况、房地产商品特点等制定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以利于房地产产品的租售。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营销方式,直接影响房地产产品租售状况。

物业风险。物业水平高低,也是决定房地产产品品质的一大重要因素,售后服务做得完善,不仅利于建设产品的租售,且建立良好信誉口碑,利于房开企业的长远发展,反之,将会造成消极影响。

3 结论

①本文是站在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贯穿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进行研究,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相关统计软件求得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模糊评语集,对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价,以期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决策依据,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风险规避措施,将风险降低,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②由表2可知,一级指标中,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与项目建设阶段风险权重值较大,因此,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与建设阶段应当引起重视。二级指标中,成本风险的权重值最大,所以在兼顾重点把控其他风险的同时,应当重点控制建设阶段中的成本风险。

③本文以统一框架的形式建立一套针对于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这仅仅只是项目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建设项目的差异性与个别性,结合能反映一段时期市场政策变动等指标权重集,才能对建设项目作出客观、合理的风险评价。由于研究者知识水平和时间限制,未将风险因素继续完善和细化,今后将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峰.基于大系统控制的房地产预警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元云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3.

篇8

【关键词】大型风电工程;风险因素;合同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减少,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由于其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具有很大风险。我国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而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刚刚兴起,人们对风险管理不甚了解。因此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为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发和使用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根据项目风险的类别,寻找影响项目正常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并依据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评估。(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影响后果分析和评估[1]。(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指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防范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因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危害和损失。(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指对项目工程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后,对该风险方案措施进行及时监控,保障该风险能够控制和管理,保障项目安全实施。

2我国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现状

(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差。虽然我国在其他大型工程项目中已具备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但很多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能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导致后期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2]。(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统一风险管理标准,一般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诸多单位参与,这些单位具有不同的职能和工作模式,对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不能明确对该风电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3)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不具备有效管理模式。自2006年来,我国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大规模建设。因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不同施工环境下的风电工程项目,风险因素也不相同,因此传统风险模式已不能满足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3风险管理与控制举措

3.1决策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项目定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投资进行风险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建设单位要考察该大型风电场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文字报告,详细编制工程项目的确定、对资金进行融资和投入、项目的审批程序流程等内容;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施工目标,并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良好依据;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报告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并审查该可研报告的经济、技术和建设方面的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最后相关人员根据审查后的建设性意见进行修改,并上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决策。

3.2施工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招投标管理及施工合同管理。其风险管理和控制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进行招标,应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保证设计规范、科学、合理。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设计出现变更,提前做好防范措施。(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时,要科学合理划分标段,避免后期施工阶段各分包单位的扯皮和相互干扰,选择符合招标条件和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设置投标控制价,避免出现投标最低价的单位中标。同时采用科学合理方法进行评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单位后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按照国家建筑范文规定拟定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施工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谨性,确保合同的正确实施。此外要加强合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合同实施,保证合同的正确与及时履行,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能源管理

3.3施工阶段

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主要阶段,该阶段风险因素包括施工进度风险、施工质量管理风险及周围环境影响的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制定施工风险管理和控制机构(如图1所示),加强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还要注意施工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响应“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方针,在确保工程安全零事故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由于大型风电工程规模大,占地面积较广,因此会选择在空旷远离居民的地区修建,这就导致需要占用人民的耕地或林地。在与人民协商占地补偿时,许多人未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漫天要价,组织工程开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此过程中须及时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合理补偿条款,让政府有关部门对征地补偿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同时要注意各施工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施工人员的团结和责任心,为工程施工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报告进行施工,把施工进度的总目标作为施工目标。在不影响总目标的前提下控制好各施工阶段进度,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严肃性。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工程建设总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台账的全面、清晰、详细,将合同索赔事项控制在最低水平。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的监理单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上岗资质要求及合同要求,进而提高监理单位的专业性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施工现场的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对现场的每一道施工程序进行监督,做好防范措施,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不仅保障我国风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正常实施,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促进经济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昭东,周宏胜,刘锦国,等.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模式探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8(4):30~3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