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3: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应急预案的制定不能联系实际,存在被动应急的行为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创新性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基层人民银行的工作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处置预案。但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仅仅是依照上级行下发的应急预案为模式版本,被动制定本行的应急处置预案,联系基层行的实际情况比较少。
2.应急管理工作中只重视预案的制定,忽视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的制定只是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步,预案的指导作用和完善只有通过演练来检验和实现。但从基层人民银行的情况来看,却忽视了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应急预案的出台时间不长,基层行普遍对货币押运、安全保卫、防火抢险等预案的演练较多,而对于金融风险、支付清算、外汇管理等预案因其涉及的跨行业、跨部门较多,且复杂性高,演练工作就显得相对滞后,应急处置演练亟待加强。
3.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了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处置效率,基层人民银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应急预案中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类不是很到位,应急预案中出现的风险等级标准也没有进行评估,只是凭经验划定应急响应类别;二是制定的预案,没有定期或实时进行风险评估,缺乏评估部门有力的风险评估报告,致使预案制度和实际情况、总预案和分预案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三是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但在培训中没有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大纲教材,也缺少通俗易懂的应急处置操作于册,对应急预案的内容、职责、操作程序和应急处置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应急管理工作滞后。
4.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做好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对于加强金融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安全高效金融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建立一支反应快速、指挥高效、处置妥当的应急管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总、分行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基层人民银行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处置指挥体系,充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增设应急管理专岗,落实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但是受人力资源的制约,基层人民银行的应急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专人专岗负责此项工作,兼职应急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十部职工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认真领会上级行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增强全行员工特别是领导十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2.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设 对制定的原有各类应急预案要进行全面的清理规范,从预案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人于,及时修订不规范、不完备的应急预案,并使预案的完善规范工作成为一种制度。同时,在制定预案中做好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从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积极推进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设。
3.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应急预案演练
预案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预设方案,因此预案一经制定,就要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注重实效。通过演练确保相关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程序和操作技巧,提高应急处置反应能力。
4.强化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基层人民银行要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结合工作实际,确立重点风险关注点,设立应急管理岗位,加强对岗位人员培训,增强岗位人员对预案风险关注的意识观念,及时发现各种风险隐患,做到提前防范,努力把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和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安全工作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家长的迫切意愿,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如校园暴力、食品中毒、疾病流行、火灾等等。因此,不断增强学校的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学校应急管理水平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县学校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15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49所),在园幼儿26382人;普通中小学314所(其中小学284所、初级中学25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在校生90294人(其中普通高中7241人,职业高中1852人,初中**0人,小学61279人,特教学校32人);现有小学教职工2543人,初中教职工1242人,普通高中教职工560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2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0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41人,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28人。
二、目前校园应急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学校领导主观上容易淡化对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对应急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够到位,忽视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局限于完成上级部署的规定任务;应急教育方法单一,局限于单纯靠学校系统传达落实文件条款。还有部分领导把突发事件看作一种非常态,事情平息即意味着事件结束,往往付出高昂的代价。个别学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还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应急干预机制还没有普及。
(二)应急管理缺乏全局规划,没有相应的预警方案
在宏观层面,目前没有将应急管理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微观学校管理层面,学校没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预警方案,没有应急管理的财政预算和物质储备,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处置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往往造成大的浪费和损失。
(三)应急宣传教育比较薄弱
就我县突发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学校安全事故大多是学生安全知识缺乏间接或直接引起的,受传统教育体制等因素制约,安全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学生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虽然学生随着年龄、学历的增长,具有相应的判断和识别能力,但多数学生对安全知识了解、掌握得不深,主观上存在过于自信或麻痹大意,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个别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高学分,对学生安全宣传教育重视不够,应急宣传工作仅停留在表面。
(四)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少数学校应急预案质量低,操作性不强。有的照搬照抄上级的和他人的应急预案,依葫芦画瓢;有的大部分篇幅是原则性用语,上下一般“粗”,可操作的实际内容少;有的执行主体不明确,预案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有的文字冗长,拖沓繁琐,没有结合实际与学校的情况来写。二是学校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滞后。有的学校应急预案制定后就束之高阁,对预案不公布、不宣传,对预案中规定的处置原则、要求、程序及技能等不进行培训,更不结合实际进行演练,使预案成为“摆设”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挡箭牌”;有的在预案实施后发现有不适应之处,也不进行修订、完善,致使预案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
三、推进校园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校园应急管理的组织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校园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对各学校年终考核的内容,并要求学校设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涉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工作组赶赴现场实施抢救、抢险并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其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负责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二是紧急状态下的具体协调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期,在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落实应急管理小组的决策,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收集和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并提出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5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发〔2012〕3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府发〔〕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秭归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重要阶段,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要结合各自实际,在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十二五”期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突出应急管理平台和装备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应急能力建设以及基层基础工作五大工作重点,全面提高我县应急管理水平。要通过不断完善“一案三制”建设,理顺体制机制,促进应急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和救援能力,全面增强应急管理工作实效,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县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预案存在与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预案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继续深化应急管理“四进”活动(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切实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努力扩大预案的覆盖面。要根据国务院应急办编制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部门应急预案每两年演练一次。要鼓励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实战演练,以检验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企业的应对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
三、抓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政办函〔2012〕151号)文件要求,县政府应急办、县电子政务办要抓紧制定县应急平台建设方案,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总体技术要求,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县级政府应急平台要在年底前实现与省、市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与乡镇、县直部门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功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向省、市政府应急平台报送现场图像等有关信息,接受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新建平台要遵循总体技术要求,已建平台要按照统一标准通过技术改造或转换等手段实现互联互通。要以“两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库、典型案例库)建设为重点,加快应急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建设满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数据库系统。
四、有序推进应急队伍建设
立足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公安消防大队为依托,以各专业、专职和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以应急救援专家为智囊,以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成套装备等为基础保障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力争用2年时间,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一专多能、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符合实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县直相关部门要不断充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重点加强防汛抗旱队伍、森林消防队伍、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卫生应急队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应急专家队伍及其数据库,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要积极争取民兵预备役、武警部队支持,充分发挥其应急救援的先锋骨干作用。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及基层组织作用,组建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和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
五、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一)加强灾害事故风险防范和监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各类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建立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防规划,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重点完成矿山、堤坝、滑坡体、贮罐、压力管道、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危化品、尾矿库及放射品等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分级工作。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的档案库,编制有毒有害危险品分布图。要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完善管理制度,扩大监测范围,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手段,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把应急值守作为政务值班的重中之重,确保24小时值班制度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重大信息。要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信息报告制度,强化责任主体,制定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手段,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公众预警信息,提供防范建议。要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报道有关问题的通知》(府办文〔2007〕32号)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道的政策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事态发展和民意动向,及时主动向媒体、公众信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三)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规划不同要求的避难场所。当前应重点加强县城4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民政部门要制定避难场所设施配套标准,配置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的生活用品和常用药品。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建设,接入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
六、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培训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有关预案要求,制定应急管理的学习培训计划。要积极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县行政学校培训内容。要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应急能力以及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未经培训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不得上岗。公安、消防、国土、地震、气象、水利、共青团、红十字会等部门、群团组织以及相关志愿者组织,应经常深入基层、社区、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七、推进综合应急管理试点与示范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安居示范工程和农村卫生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九畹溪镇界垭片区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同时选择1个村开展农村卫生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示范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开展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示范工程建设。
八、全面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行政首长负总责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各级政府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行政首长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地要把应急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首长要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部门职责,明确主责部门、辅责部门和各参与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快速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要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奖惩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机构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实行责任追究。
(二)充实应急管理工作力量。县政府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乡镇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设在政府办公室,应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安排部署的会议,也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刚才,树田同志代表区应急办汇报了前一阶段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会议审议了《区总体应急预案》,各位委员对部分条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区应急办要按照建议对《区总体应急预案》做进一步的完善,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上报市应急办备案;会议还讨论了《关于成立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工作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并下发了《顺义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工作规则》。下面,就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形势越来越复杂,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我们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危机的能力,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困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抓紧抓好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树立“首都新城理念”,必须站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高度去看待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当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版权所有
二是工作上要细致入微。从事应急管理工作要周到细致,注重做好基层和基础工作,只有将平时的工作做实、做细,遇突发事件才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各专项指挥部要按照总体预案的要求,抓紧编制和完善各专项预案,应急办要加强专项预案制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专项预案制订完毕后必须报区应急办审核。应急预案体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但要考虑到区属各个部门,还要考虑到驻顺的中央、市直属单位,要将驻顺直属单位纳入全区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之中。要加强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此外,应急工作的要害在基层,在第一现场,应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第一线员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否则,小祸也能酿成大灾。
三是落实上要责任分明。在应急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抓住“责任清”这一关键环节,严格明确区政府各委办局、各镇、街道办事处和重点单位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的职责、权力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级管理层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的职责和相互机制,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到人,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四是行动上要快速敏捷。应急工作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快”字。只有快速反应才能争取到处理事件的最佳时间,才能将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依靠科技,充分整合全区各部门、各单位信息和图像资源,不断提高应急工作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快建立起信息通畅、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第一现场控制有力,信息传递快速准确,上级决策与现场指挥有效结合。版权所有
20__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促经济发展和保安全稳定相结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照“以人为本、健全机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管理,快速应对、协同配合”的方针,围绕省政府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 工作,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20__年,我市始终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是彰显应急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四是必须认真研究工作规律,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五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六是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制度保证;七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群众基础。
20__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促经济发展和保安全稳定相结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照“以人为本、健全机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管理,快速应对、协同配合”的方针,围绕省政府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20__年,我市始终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是彰显应急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四是必须认真研究工作规律,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五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六是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制度保证;七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群众基础。
我国电力应急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全面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才陆续开展,应急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加大对应急的投入力度,逐步规范应急相关标识、地震信息共享等,了一些标准。但也应该看到,政府及企业当前应急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应急管理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应急相应的标准化组织以及对应急标准体系的完整规划;对应急技术的研究仅仅侧重于某些方面,缺少全面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在应急产品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导致产品规格及功能五花八门,产品之间互操作或者联合使用困难等。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应急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电监会、发电企业以及电网企业在电力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相继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电力应急工作中还存在应急管理基础薄弱、突发事件监测手段缺乏、应急队伍救援水平不足、应急救援手段装备缺乏、应急技术及产品标准缺乏且不统一等问题,而且随着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电力应急管理及技术相关标准欠缺的问题更加凸显,将严重影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国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研究
根据预防为主、重点突出、技术进步、国际接轨的应急标准体系建设原则,涵盖突发事件应对的各个方面,包括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基于我国电力应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研究覆盖的范围如下:术语(结合电力应急领域相关专业的特点,规范名词术语);电力应急标识规范(电力应急相关标识的标准规范);电力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应急预案评审技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设计、应急指挥中心互通技术条件);电力应急培训演练(电力应急培训基地设计、电力应急培训技术、电力应急演练技术等);电力应急物资(电力应急物资库设计、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技术、电力应急物资调度技术等);电力应急平台(电力应急平台架构、子系统分类、功能、接口、信息模型等技术标准);发电厂应急(发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发电厂应急设施、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电网应急(电网应急计划与准备、电网应急设施、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电力应急能力评估(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信息与通信等专业的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电力应急产品(应急发电设备、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应急救援装备、电力特种应急救援车辆、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用品等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电力应急标准体系范围确定后,将开展具体标准的拟制定工作。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应急标准,规范电力行业应急管理工作,笔者结合目前电力行业应急工作中出现的突出和紧迫问题以及基础标准或下位标准先行的原则,建议率先编制以下标准:电力应急术语;电力应急标识规范;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应急演练导则;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技术导则。
一、2014年应急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突发事件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4年区总值班室共接报并参与处置一般级别以上突发事件175宗/6569人次,同比宗数上升50%,涉及人数上升43%,死亡人数下降22%。其中,一般级别156宗/3779人次,较大级别19宗/2790人次,无重大和特别重大级别事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及早规划,制定要点指引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并下发《区2014年应急管理人民防空和防震减灾工作要点》,为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理顺了思路,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提升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水平、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开展宣传培训演练。
二是奖惩有度,继续以量化考核制度提升管理效能。完成了2012年区应急工作目标量化考核任务,制作了2014年的量化考核测评表,详细列出了本年度应当实现的各项具体目标,继续在全区各有关单位实行应急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制度,以明确的标准奖优罚劣,有效促进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五个创新,奠定城市公共安全季度分析会商模式。召开前三个季度的分析会商会和地面坍塌专题分析分商会。体现了我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五个创新”:1.制度创新,建立区城市公共安全分析会商制度。2.理论创新,与高校共创应急管理新模式。3.实践创新,编制《区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邀请社会调查机构,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社会调查。4.形式创新,邀请各界代表开门办会议。5.内容创新,邀请市应急专家专题授课。先后邀请气象、地震、急救、疾控、心理干预等专家学者,在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等公共场合,向市民讲授相关知识,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是开展应急综合演练,做好“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在沙头街道上沙村举办了区2014年5?12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包括紧急避险等9个科目。此次演练是全区首次,规模较大,参加演练的单位为11个,参演工作人员约400人,现场观摩的市民达3000余人,《南方日报》、《特区报》、《商报》等十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同时,在防灾减灾日,我区还印制了22万册《城市防震手册》,发放16万册至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做到每位学生人手一册;还通过城市U站,向市民进行派发。与华强北街道办在华强广场承办省第四届“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走进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降低突发事件数量和规模。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区分两个阶段组织应急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分两个阶段全面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按照排查登记、分析评估、整改治理、统计汇总、督查落实的步骤,层层推进,逐项整改,以有效降低辖区突发事件的数量和规模。制定了《区地面坍塌事故防范治理专项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推进方案的实施,督促检查相关单位是否按各自分工落实地面坍塌防治工作。
六是升级改造区总值班室,建立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以区总值班室改造为契机,拓展建设应急指挥、值班值守一体化的指挥中心。1.升级改造值班软件平台,实现值班、通讯、预案、处置等方面的智能管理;2.建设等离子拼接显示系统、多媒体投影机、高清录播系统、电子触摸屏系统和全数字会议系统,引入社会治安电子防控系统,接入全区3000余个监控通道视频,以实现突发事件的远程指挥和现场监控;3.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全区应急物资实时动态管控和跨部门、跨街道综合调度,目前该系统已经过各街道和部分职能部门试用,录入了大量的物资数据。
七是首创应急微信公众平台,架设密切联系群众的沟通桥梁。在全市党政机关率先开通官方政务微信“区应急办”,每天向辖区居民推送应急新闻资讯、预警公告和应急避险常识,提高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请市民及时向区应急办反馈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信息,以便应急部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目前,关注人数已达到1.3万余人,位列全市党政机关微信平台第一位。
八是提高应急干部素质。举办应急管理高级研修班,培养机关应急专业骨干力量。今年9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区首次应急干部业务培训班。请国内著名学者给区应急委成员单位的领导授课,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给参训人员灌输了前沿的应急管理理念和减灾防灾知识,着力提高我区应急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九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创建区应急移动指挥平台,实现现场视频和声音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补强应急物资储备,购置了25套通用物资,配发给区值班领导,提高了应急工作基础。
(三)2014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实施量化考核,完善考核指标。对考核中发现的难于实施或界定不清的指标进行修订,力求公平、公正、操作性强,能有效促进应急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与基层单位的沟通,认真实践群众路线。通过与街道相应科室建立直接对口联系,获取基层单位对我办工作的支持,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社区宣传栏、报纸、政府网站、应急微信平台等媒体,加大对群众的应急知识宣传力度,建立与市民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
三是统一街道值班室建设,规范基层值班工作。选择一个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建设较为完备的值班设施,规范应急值守程序。待试点单位建设成熟后,在全区全面统一建设其他街道值班室。
四是建议扶持成立壁虎城市救援志愿者队伍。该队伍是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属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志愿者组织,区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其主管单位,在业务上接受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在日常管理与行动中接受山地救援队的辅导和训练。
五是建议成立区应急救援特训队。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区保安服务公司选拔30名相对稳定、综合素质高的保安员组成区应急救援特训队,专门从事我区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队伍的训练、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由区保安服务公司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队伍由区应急办直接指挥。
六是建议建设全区应急物资仓库。我办已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市远望紧急救援供应链服务公司签订了《应急物资保障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以社会管理创新和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采取市场化的模式解决应急物资储备投资大、管理难、调度不畅等难题,切实提升我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我们建议采取“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专业储备与一般储备”相结合的原则,以“一街道一仓库、一行业一仓库”为目标,全区建设一个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应急物资大仓库,由区应急办采取“物流储备”的模式,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储备、管理、运营;各街道和民政局、住建局、卫人局、环水局、城管局、安监局等职能部门分别建设一个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小仓库,结合本辖区、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自行建设、自行采购、自行管理,为加强针对性,各单位可参考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目录,根据本辖区、本专业的需要予以采购应急物资。
七是建议建设市民应急救援训练营。利用节假日和志愿者的力量,按照每年培训1万人的目标,对辖区市民负责进行自救互救和各类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八是建议在园博园建设全区首个城市公共安全主题馆。全方位、高层次地集中对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宣传。
九是建议我区将应急产业总部经济列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建设全国首个应急产业园、应急产品综合配套市场、应急产品博览会和全国一线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安全高峰论坛。
二、2014年民防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依法行政,抓好人防“结建”工作
一是严格依法审核人防工程的报建审核和竣工验收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定和按规定程序实施,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未出现违规批准免建、少建和以缴费代建等情况。截止11月上旬,全年共计办理报建项目5个,新增报建建筑面积共计28921.15m2;新增竣工项目1个,新增竣工建筑面积4952.64m2。
二是易地建设费征收严格按《收费许可证》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本年度符合条件批准易地建设的项目1个,待缴易地建设费93576元,截止目前,在我办报建符合易地建设的项目共31个,共计收缴易地建设费6535025.84元。
三是规范行政审批和执法行为,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整理、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和明确行政审批和执法权力运行等工作。
四是配合市应急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人防工程执法大检查,对近三年竣工的人防工程进行随机抽检,发现问题现场即时发出整改通知书,从检查情况看,我区人防设施维护管理情况良好。
(二)有备无患,不断加强民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我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了上、下梅林文体公园室外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牵头制定了《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同步建设”的实施原则,目前已将16个区属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打包向区政府申请立项和下达前期计划。二是落实指挥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了区指挥工程建设任务,开展了区101工程LED显示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区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并购置了指挥区和口部管理房家俬家俱。三是开展了人防工程挂牌管理工作,区财政投资约100万元,于去年和今年分两批完成了辖区已竣工的349个人防工程的挂牌管理工作,并更正完善了工程档案信息。四是开发人防业务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委托了专业公司开发一套集人防报建审核、竣工核查、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及检查、防空警报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地图标绘等业务为一体的人防业务系统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开展香岭社区安全体验中心地震展厅建设,作为地震安全教育宣传点,向市民免费开放,通过参观和体验,使其认识地震,掌握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技能。六是落实人防设施监管职责,每半年对辖区已竣工的375个人防工程、138台防空警报器和168个警报设备间进行一轮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监管单位实施整改;建立了街道一级人防设施属地巡查监管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政府对街道的年度应急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同时,向物业管理单位普及人防工程日常维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法规及常识,编印了《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和《人防地下室常见防护设备维护保养手册》下发给各人防工程监管单位,促进其自觉按要求开展日常维护管理。
(三)四措并举,做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动,普及地震常识和应急避险技能,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收效良好。一是与区教育局联合,在下沙小学,上沙中学等11所学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变能力;二是与区教育局联手编印了《城市防震手册》,分发给全区16万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并鼓励大家既当受教育者、又当宣传者,把《城市防震手册》推荐给家长和其他的亲朋好友学习;三是在全区8个志愿者U站设立宣传点,向民众普及防震减灾常识,共计派发《城市防震手册》2万册;四是在上沙等5个城中村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置了70个宣传展板,过往居民积极主动围观学习,对区应急办普及地震常识和主动公开我市地震断裂带分布情况等做法给予了肯定。
(四)开展演练,检验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一是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检验和锻炼各专业应急部门应对地震等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和联动救援能力,5月12日,在上沙村组织开展了我区首次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11个单位约400人在区应急办统一指挥下,成功开展了紧急疏散、搜救、高空救援等9个科目的演练,充分体现了我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多部门联动作战能力,也使民众得到了一次直观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教育。二是结合9月7日我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在上步中学组织初二年级师生约500人开展了一次防空袭疏散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紧急疏散隐蔽、人员点验、防护设备启闭和通风设备联动检验、人防常识和紧急疏散隐蔽技能示范讲解等。通过演练,使学生掌握各类防空警报时应采取的行动,普及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熟悉疏散路线,切实提高在校师生应急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首善之区、幸福”的愿景,提速、提效尽快健全完善我区民防各项基础建设,为城市公共安全添砖加瓦。
一是全面铺开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尽快完成设计、概算申报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交由责任单位组织同步实施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16个区属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迎接省、市地震局联合验收。
二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建设。根据我市创建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的部署,完成10个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所示范学校和1个国家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并建设1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健全完善民防应急预案体系。一是区防空袭方案和地震应急预案已超过5年,需重新修订;二是指导街道制订防空袭方案和地震应急预案;三是制订16个区属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实操性。
四是构建应急文化,普及应急常识,提高民众应急生存能力。一是与区教育局联合,在区属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从小树立应急忧患意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二是举办市民应急救援训练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设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提高市民面对突发事故和灾害和生存能力,预计全年培训1万人;三是不定期举办城市公共安全市民大讲堂活动,邀请各方面专家对市民进行公共安全常识和技能培训;四是开展中小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夏令营活动,利用暑假,开设两期夏令营,组织区属中小学生学习、体验自救互救知识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