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环保知识小课堂8篇

时间:2023-06-01 08:53: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保知识小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保知识小课堂

篇1

关键词: 环保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素质化教育大潮的推动下,环保教育不断融入教育改革之中。在高中各项课程中,生物课程与环保事业联系更加密切,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环保教育与日常学生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推动文化教育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日常生物教学中

在高中课堂上,课本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第一面镜子,教师是科学知识传授的第一人。一个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将课堂内容准备充分完善,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高中生物课本中与环保教育联系密切的知识包括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环境保护、社会人口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该充分将课本知识与现实中学生熟悉的例子相结合,充分做好教学素材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举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危害环境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课本内容讲述生物多样性时,可以讲述人类乱捕滥杀青蛙,造成鼠虫类泛滥,危害正常生物链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生物链的重要性;在讲述资源多样性的生物知识时,可以讲述人们乱采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沙漠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危害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具体的环保例子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既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又强化环保意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注重学生环保兴趣的培养

学生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群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生物环保知识时,应当采取良好的、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对生物与环保的相互联系性产生兴趣,主动了解生物环保知识。

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讲述与环保联系密切的生物知识时,可以留出一部分谈论时间,提出生物课本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积极思考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酸雨课程时,可以将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应对保护措施作为课前讨论问题,让学生小组谈论回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阐述酸雨形成原因时,有的同学会回答工厂排放超标废气的原因,有的同学会回答汽车尾气的问题等。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酸雨危害视频及图片,让学生加深对酸雨的危害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大气,排斥乱排乱放的恶习。在阐述应对措施时,学生就可以根据之前总结的酸雨形成原因,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参与,认识到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认识到保护大气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环保观念的加强,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保意识在生物实验中的渗透

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自身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物元素与环境的碰撞,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

在进行酸雨危害实验时,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将一定程度的与酸雨酸度相同的酸性液体及实验的小植物等试验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一定量的酸性液体滴露在植物叶面等不同材料上,观察不同材料表面的变化过程。随着液体酸性的加强,实验材料表面受到的破坏的程度越大。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感受到酸雨对于不同材料的破坏性,体会到酸雨对事物的破坏程度,从而加深学生减少酸性气体排放、植树造林、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实验结束时,让学生将未用完的实验材料归纳整理,合理放置,既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资源的有限性,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活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树立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意识到环保事业不分大小,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环保小事做起。

四、结语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将环保教育融入生物知识教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将环保教育与日常学生科学知识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教育为切入点,推动环保事业的不断进步,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环境保护 绿色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绿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一、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二、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道德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

(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2、充分挖掘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关心天气》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植物的一生》、《它们怎样延续后代》、《生命之源――水》、《我们周围的空气》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结合2007年9月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篇3

在李淑兰校长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该校创建于1910年,现今占地15876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84名教师,2500多名学生,在办学中,学校在以人为本,铸就一流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使具有传统的百年老校焕发青春,跻身于全国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学校不懈的耕耘着绿色希望,不仅使学校建设春色满园,更开了一朵朵刺眼的教坛奇葩。环境指导教师辩明培桂的具体介绍,让我们对该校如何创建美丽育人环境、荣誉“四川省绿色学校”殊荣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熟悉。

一、确立生态观念,落实组织治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为了统一熟悉,学校行政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设立了由校长牵头,到学校环境领导组、教研组、大队部,再到全校师生的创建绿色学校组织。使全校师生熟悉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学校在:“学校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环境教育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层层落实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强化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学校一方面积极鼓励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环境教育规划;另一方面,努力做到环境教育“四个一”:每年一个环保教育目标,每期开展一次环保小卫队,学校建立健全的治理制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随时督促,具体记载,直接与奖惩挂钩。

学校为努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每年从有限的自筹经费中划拔上万元用于环境教育,订阅、购买有关环境教育的报刊杂志、书籍、图片等;建立健全了环培教育档案;购买花草树苗,专人治理,定期定季巧造树型,精培鲜花,护绿草坪,并组织学生对绿地进行保护监督。

二、耕耘绿色教育,整合学科渗透。

树立绿色观念是实施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害,整合学科教学,撒播绿色种子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不断求索,才能赋予绿色教育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1、开发校本课程,撒播绿色种子,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学校购置了许多环境教育资料,教师们从资料和网站中获得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动手,开发校本教材,利用每月的队日活动,统一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专栏等集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请看、学、用”等方式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增强教师进行环保教育的底蕴和热情;请环保专家到校讲学,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共建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对环保知识学得更扎实,爱好更浓厚。

2、软化学科边缘,整合渗透绿意,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小学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为了有效地将“教师、课堂、环保、学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校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理性熟悉,让各学科都渗出绿意(绿色意识)。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自然课上使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原因,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方法……

三、开展绿色活动,辐射周边环境。

钟小在第一课堂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同时,还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绿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采取大课讲座与小组研讨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组建爱好小组。钟小环保爱好小组的活动,每周一次专人负责。在辅导老师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极大激发了同不穴的爱好。开展了《爱我家园,从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新世纪,我能行,我是绿色小主人》等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收集征文稿共达4500余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学到了环保知识。

2、开展护绿活动。校内,利用春季组织学生爱树护林,种草栽花。校外和有关单位签定了护绿责任书及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担负着周边上万平方米的护绿任务,定期组织清整环境卫生,捡脏护绿的社区活动振动了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3、突出主题教育。为了强化师生对环保工作的熟悉,替深化创建生态学校的进程,学校约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把环保知识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主办环保宣传专栏,坚持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积极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环保的热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了幽雅整洁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探知保护环境的奥秘。

四、规范绿色行为,推进绿校发展。

为了规范绿色行为,学校建立了绿色档案,形成了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料,记录下学校在环境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历程。每一次环境教育活动都有详实的记载。为推进“绿色学校”,不断发展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绿色档案专人治理中,各类环境教育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教材、教案、录像、活动记录和获奖情况等一应俱全,真正体现了省级绿色学校的规范化治理。

篇4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致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不但是化学学科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之所在。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环保,是现在目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或许这也是永远的话题吧。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国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各国政府对环境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传授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避免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灾难。

一、列举事例,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以来,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发生在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911爆炸事件、我国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云南滇池的水污染事件、天津滨海的大爆炸事件等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今,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淡水资源匮乏、核泄漏等诸多污染使得森林和农作物被破坏、江河湖泊酸化、皮肤癌变、冰川融化、洪水泛滥、旱魔横行、土地慌漠化……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仍在上升,污染由城市蔓延到了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列举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具体的环境污染事例,如清吉淀粉厂排污污染渭河的事件等,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阐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起学生环保的忧患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和环境有联系素材,找准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生动形象地将环保的知识渗透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责任心。如学习“空气”时,通过播放典型的环境污染的多媒体图片、视频,部分城市环境监测报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改变了空气的组成,造成了大气污染,导致出现温室效应、酸雨等。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如大力植树造林、种植花草,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化学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初三化学课本的每一个单元都涉及环保知识,并给出可供学习情景素材,如空气污染指数、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三废的危害、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光化学烟雾等。新课标同时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化学知识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突出环保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然而,化学实验总会伴随着许多有害物质的产生,有些会直接扩散到空气中或排入水中造成环境污染。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机会。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将一硬纸片浸上浓氢氧化钠溶液串在燃烧匙上盖在集气瓶口,集气瓶内装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以防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在做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时让学生设计尾气处理的多种方案处理尾气;实验过程中反复强调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量或取最少量,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废物污染环境,对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演示实验,我还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演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各种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5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环保意识的研究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保教育也不例外。环保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保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的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教育目标的确定也要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层次。

2、确定综合发展的观念

环保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保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贯彻系统教育观念

学校要把环保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保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是环保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保教育使命,言传身教,创造一个教育环境。从制度方面看,要形成一个管理系统。从环保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二、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新兴的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中小学的诸多学科又都蕴含着环境教育因素。因此,应依据学科特点,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各学科泛出"绿意",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保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因此,学科渗透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现行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环境教育的内容,确立以自然科学为主、团支部、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部分班主任和具有科研型教师参与的少而精的环保阵容,集思品、地理、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社会实践学科为主研学科,然后再扩散至所有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深入研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遵循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

2、编写校本教材,深化环保教育

开设环境课程和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是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在获得一定的环保知识后才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我们拟分别在本校不同年级、利用每周的研究课开设环境教育,我们开设环境教育课,并从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建构学校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并充分挖掘本地所蕴涵的环保教育因素,组织教师展开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知识、数据、事例和故事,提出一些治理环境的方案和措施,确定各年级段学生所应掌握的环保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有本可依,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形象性,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有些不可估量的作用,能直接让学生学会辨别身边的发生的是不是环保的行为,是不是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环境教育课程教师经常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活动,探索校本课程有效的教育手段、方法等。教学中坚持基础性和系统性,小课堂和大课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够运用各种媒体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开展主题活动,营造环保氛围

进行环保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意识渗透外,还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学生个体——班集体——校园”为主线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他们保护环境的应有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1、环保知识宣传与竞赛

充分利用学校局域网、广播、厨窗、校报等手段,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由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老师联合,开展“环境问题与环保知识”专题讲座;邀请环保机构、环保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聘请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安排相应的专题讨论会、“环保知识”竞赛等;由学生会、政教处组织开展“我是地球小博士”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等,并由信息学科老师牵头举行绿色网页制作大赛等。

2、参观访问与社会实践:充分整合社区环境教育资源,多渠道地丰富环境教育内涵,建立起相应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开展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通过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如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组织学生走上街道、走进社区、参观工厂等,目睹一些环境问题与生态环保方面的操作过程,开展环境污染的具体调查、考察、分析,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研究性调查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并针对目前学校环境建设提出实施建议。

篇6

一、广西高中环保教育的现状调查

广西是进入新课改最晚的一个省份,新课程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但目前广西高中在环保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高中只注重各种考试,教师也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忽略了环保教育。我对本校高一390名学生发了一份关于环保的调查问卷,经统计与分析,学生对环境基本知识的了解不容乐观,平均答对率约为75%,而对环境保护和未来理想能源方面的题目答对率则更低些,只有68%。这说明环保教育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也没有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渗透。另外,从学生做实验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环保方面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尽量节约药品;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没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等。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环保意识还很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从以上的现状调查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首先,学校教师只关注升学率,对环保教育不够重视,在课堂的教学中对环保知识的渗透较少,课后有关的环保小活动也不布置,学校更是很少开展关于环保的课外活动和宣传活动。其次,初中化学涉及的环保内容较少,对能力的培养也不如高中要求的高,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强化,因而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探索

环保意识差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不相符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来保护环境,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特别是我们广西高一刚进入新课改,我们教师可利用这有利时期,在教学中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实施环保教育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探索。

第一,在课堂中结合新教材进行环保教育。高一新教材中涉及许多有关环保的知识点,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环保热点,进行有层次、适当难度的教学,用一些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将高中化学与环保知识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觉得生活处处有化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能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开展高中化学课外活动,进一步延伸环保教育。现在高中化学新课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有时教学任务都难完成,如果再加深内容和难度,有可能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并且课堂上都是以讨论为主,学生没有得到亲身的感官体验,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因此,将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化学课外活动,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另外,学校也可举办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竞赛及宣传活动,或组织学生参观本县的工厂环保情况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对环保有更深的体会,大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三,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环保要求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高中化学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做实验时,总会有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产生,扩散到空气或水中,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中教师应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处理好各种废弃物,优化实验流程,改良实验装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技能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好机会。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贯穿环保教育。例如:①在教室中注意要随手关灯,节约电能;使用其他电器也应选择低能耗的,倡导低碳生活。②节约用水,少用含磷的洗涤剂,减少水污染。③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厉行节约,减少垃圾排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篇7

关键词:调查;公众环保意识

一、中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环境和生态出现了一系列危机,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每年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4%左右,数字令人触目惊心!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已使众多生物的生存岌岌可危,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自然财富。(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三)课堂是培养中学生环保公众意识的主阵地,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堂,通过发挥德育功能,使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公德意识。

二、中学生公众环保意识欠缺的原因分析

(一)调查数据显示,看到乱扔垃圾,45%的人视而不见,15%的人无所谓,仅有40%的人制止;所在小区周边有污染现象,40%的人无所谓,30%的人视而不见,仅有30%的人举报。说明大部分人“敢当环保卫士,纠正他人不当行为”的精神欠缺。(二)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其中不可回收垃圾又可分为可降解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及有害垃圾。垃圾分类是为了回收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处置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利用资源。图1中调查数据表明,仅有25%的人每次进行垃圾分类,35%的人只能偶尔做到。说明大部分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图1(三)调查显示,95%的人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说明学生已初步储备了一些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四)调查显示,85%的人白天看到楼道灯亮着选择立即关掉,无论在旅游景点还是在教室内,90%的人选择把垃圾放进垃圾箱,说明基本能自觉维护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在某些方面已具备较强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且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五)加油站产生含油废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易导致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图2中调查数据表明,85%的人不认为加油站是污染源,说明加油站是污染源对初中生来说是个盲点。图2(六)调查数据显示,90%的人认识绿色环保标志,然而,图3和图4中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仅有30%的人会注意商品上的环保标志,只有10%的人会优先考虑购买绿色产品;当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的0.5倍时,只有10%的人愿意接受。说明绿色消费现状不容乐观。(七)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使用过程中有益于公众健康的产品都是绿色产品。图5中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认识到包装袋和食品是否绿色关乎身体健康,对于衣服鞋帽、报纸书刊、电子产品,只有10%的人认为这些产品是否绿色关乎到健康,90%的人没有把这些产品归入直接关乎健康的绿色产品之列,说明大多数人对绿色产品的概念认识不足。

三、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中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充分利用思品课的课堂阵地,深入浅出地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及世界的环境形势,帮助他们理解环境方面的国策战略。从而使他们真正认同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从调查的结果看,初中生普遍了解一些环保知识,也已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自觉运用和主动参与不够。对此,我们可开展“环保小标兵”等评选活动,并把此作为评优的一个要素,同时,录入学生的成长足迹档案袋,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公众意识。

(三)初中生对绿色产品的概念认识不足,我们应利用课堂,帮助学生增强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四)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该在利用课堂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建议学校在教室内放置分类垃圾箱,从身边着手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五)初中生对某些领域的专业环保知识和政策欠了解,可请专家进课堂,增加专业环保知识的受众面,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拓宽眼界,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公众意识。(六)还可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请媒体参与,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增加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潜移默化培养中学生的环保公众意识。附件: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1.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部分初中学生调查目的:旨在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与参与情况2.样卷(1)看到乱扔垃圾(单选)A.制止B.视而不见C.无所谓(2)平时垃圾分类装的习惯(单选)A.每次B.有时C.偶尔D.从来不(3)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A.很了解B.了解一些C.没听说过(4)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环境保护与我无关A.同意B.不同意(5)阳光明媚,但楼道灯还亮着,你选择A.立即关掉B.视而不见C.从不留意(6)如果有同学在教室里乱扔垃圾A.你也跟着扔,因为反正很脏B.制止同学C.自己坚持把垃圾放进垃圾箱(7)如果你所在的小区周围有污染环境的现象,你的态度A.举报B.无所谓C.视而不见(8)外出旅游时,零食吃完后,食品袋的处理A.景点有许多人乱扔垃圾,我也随大流B.趁人不注意扔到一边C.带走,到有垃圾箱的地方扔掉(9)对污染源的认识A.汽车尾气B.工厂排污C.烧烤麦秆燃烧D.加油站E.施工扬尘(10)在购买商品时,是否优先考虑绿色产品A.会B.不会C.偶尔会D.无所谓(11)购买商品时,是否会注意商品上的环保标志A.会B.不会C.没听说过(12)你认识绿色环保标志吗A.认识B.不认识C.没听说过(13)若绿色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价格,你可以接受的涨幅A.0.2倍B.0.35倍C.0.5倍D.1倍(14)听说过绿色印刷吗?绿色印刷产品与食品安全、身体健康A.有关系,但影响不大B.有直接关系,且关系紧密C.无关(15)平时消费中,你及家人特别在意且认为直接关系到健康的绿色产品有A.衣服鞋帽B.食品C.包装袋D.报纸书刊E.电子产品

作者:黄青凤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峥.绿色印刷公众意识调查报告[中印调查].

篇8

由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看,所选内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环境知识,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和有效的资源,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空气质量与健康》、《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等等.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挖掘环保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生物知识,形成环保意识.譬如,教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知识;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时,可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恰当地渗透水资源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资源保护意识;讲解有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环境污染与保护内容,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预防手段,促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思考探究,有效加强环境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实例,加强环境教育,灵活渗透环保理念,提倡绿色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尽绵薄之力,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比如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材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类存在哪些影响全球的破坏活动?如水资源浪费、酸雨、土壤荒漠化、沙尘暴、汽车尾气、湖泊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工厂废气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温室效应;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等.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治理?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深化巩固知识.接着,设计小活动,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请你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习惯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我为环保献一策”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样,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责任,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活动,强化亲身体验,全面践行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局限,注意拓宽教学渠道,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全面践行环境教育.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对学校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统计,并指出其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课外,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体验中切实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组织学生开展公园、社区植树造林和水资源短缺、害虫鼠的危害、环境污染等情况实践调查活动,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以展示学习成果.第三,可以借助某些特殊日子,诸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世界水日”、4月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等,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专题讲座,通过手抄报、演示文稿、校报、墙报、板报、网络论坛、贴吧等形式加大环境教育知识宣传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或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活”的主题班会或者辩论会,组织“变废为宝”的环保创意制作比赛、“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共建绿色生活环境,提倡健康有机生活.

四、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