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8篇

时间:2023-06-01 08:53: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篇1

一、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我国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与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水体调节功能弱化与水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健康等诸多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保持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解决此问题。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提高用水门槛。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二)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的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是保护水资源的根本出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紧紧抓住当前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的机遇,在制订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发展。

不断完善工业用水价格调节市场化。应尽快改变现有工业用水体制,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价格机制,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对水价实施分类管理,按其质量优劣,分类计算,使用者要合理的缴纳水资源费,包括供水投入的成本费,排放污水治理成本费等,适当拉大各级水量间的差价,利用经济杠杆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发挥其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三)狠抓污染防治,维护水生态环境健康。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比重,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排污许可、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二是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尽快实现乡镇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在没有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的农村地区,采取人工快速渗透、接触氧化技术等简易处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土地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缓释可控化肥和有机复合肥的生产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以处理好人畜禽粪便。三是大力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按照次级河流区位和水域功能要求分类整治,重点实施截污控源和严重污染河段清淤,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坚决取缔肥水养殖。四是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站网布设,实现监测全覆盖,丰富监测项目,提高检测水平,统一和规范监测信息体系,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水是生命的源泉,动植物离不开水,人类更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但是能够饮用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所以,要想有充足的水资源,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节约用水。水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事实,无数有识之士为此忧心忡忡。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把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行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篇2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对策;研究探讨;建议措施

近年来,全县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管并重,大力推进水利事业发展。根据山区县实际,以水源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蓄水工程的新建、除险、配套工程建设;以解决和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农村饮水因难和人饮安全为重点,认真抓好烟(农)田、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依托水源工程,大力发展山区水利。通过多年的建设,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69亿立方米,水资源的保护也取得一定成就,编制出台了《富源县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富源县水功能区划》。但是总体看我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是较低,水资源的保护投入也相对较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我县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水利化程度低。一是水利化程度低。全县现有蓄水工程163件,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7.6%;有效灌溉率仅15.63%,。二是蓄水工程病险突出。大多数蓄水工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不同程度的存在病险问题,降低了蓄水能力,不能满足旱季用水需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二)矿藏资源开发加剧,改变水资源现状。我县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采补失衡,少部分地区水源出现枯竭,人畜饮水面临困难。

(三)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率低。只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忽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区域内河流、小溪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一是工业污染严重,全县采矿、洗选等相关企业逐年增加,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还有少数企业因为考虑成本没有按环保要求排放,导致全县主要河流受到污染,水质不同程度超标,有水不能用的现象突出。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使用高残留农药和滥用化肥导致水源受到污染。

(四)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森林植被与水资源唇亡齿寒,植被好的地方往往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全县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植被破坏严重,需治理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大。少数一些地方还存在乱占林地的现象,特别是林改后,经营主体分散、数量剧增、规模缩小,管护难度加大,植被受到破坏,土地涵养水源效果差,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减少。

(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富源县南北降水不均,北部(上半县)年平均降水900毫米左右,南部(下半县)年平均降水1300毫米左右,从时间上讲,富源全年降水集中在6至10月份,在这段时间内的降水又集中在主汛期7至8月份,占全年降水的70%左右,降雨量因地域和时空分布不均致使供需矛盾突出。

(六)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体制机制不活。一是水资源的整合不好,上下游之间,乡镇之间在水污染治理、相互协调上缺乏长效机制,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二是水源区的规划保护措施滞后,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机制不全,建、管、养、用脱节。

(七)群众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突出。部分干部群众对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麻痹,盲目乐观,法律意识、水忧患意识和商品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广大农村虽然建设了许多人饮工程,解决了部分群众“吃水难”问题,但因为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很多人仍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从而缺乏爱水、护水、养水和节约用水意识,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二、如何做好我县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的同时,采取增加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二是继续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水利建设项目规划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为下步建设水源工程奠定基础。三是搞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大力开展以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沟、小泵站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二)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科学排污。切实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力度,逐步健全水资源监督管理机制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认真落实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科学有效的配置水资源。逐步探索对矿山企业实行资源消耗和排污总量控制考核标准,对不达标的企业一律限期整改,取缔水源地周边排污,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建立国土、建设、煤炭、经济、水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

(三)加大植被保护管理力度,确保水源区生态良好。林业、环保、水务等部门要与水资源的整体保护结合起来加强合作,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水源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在水源保护区内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止供水水源水量衰减。同时,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落实矿山采区绿化负责制,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加大对水源工程的保护力度,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水务所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县小(一)型水库在完成“定性质、定编制、定补助、定供水价格”四定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小(一)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清理水库固定资产和管理人员。小(二)型水库按照“四有”目标要求做到有管理房、有管理人员、有管理经费、有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的正常发挥。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转换运行机制,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方式落实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互助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搞活使用权和经营权,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五)对集镇供水水源划定保护区,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一是环保和水务部门将对34个集镇供水水源点划定保护区,并设立饮用水保护区标志,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职能对水源点进行监督管理与保护。二是除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点)外的已建其他水源工程(水库、塘坝)和规划拟新建的水源工程(水库、塘坝)的径流区禁止新建与水源工程建设无关的项目。三是已取用的农村供水工程取水水源的保护范围由乡镇划分,按“一事一议”原则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进行监督管理与保护。

(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确保严格执法。提高水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规范执法程序,努力打造一支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采取集中整治和重点查处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执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确保水利设施、防洪设施安全,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节约用水是在确保合理用水,不降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无效损耗为目的,所采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行为。针对富源县的实际情况,一是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做固定标志牌等形式大力宣传,教育群众树立节水意识和水患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应坚持“一水多用”和“用多少放多少”的原则节约用水。二是宣传使用节水器具,改变落后用水习惯。提倡使用符合国家节水技术标准的卫生洁具,如水龙头、水桶和其他卫生洁具,从点滴节约用水。改变过去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不良习惯,逐步实现人水和谐和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社会对水资源的量和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加大水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应该做好水资源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就需要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加予研究和分析,合理规划,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曹永凯,曹世掀,李延辉等,山东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综合研究[J],Vol.13,No.4,2002.12:39~43

篇3

摘要: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

>>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宿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浅谈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石家庄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大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保护问题浅论 丽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分析 澄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方案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浅谈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思路与建议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焦作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佳县毛一渠渠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罗闸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马龙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思想, 从绍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绍兴市水资源供需的趋势,并根据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 规划,提出了绍兴市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供需;生态用水量;水资源调控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4―0025―04

篇4

水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人口增长,环境破坏,水资源局面日益紧张。本文在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简单分析基础上,提出合理策略,以确保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保护;可持续利用;策略

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2420m3,远小于世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而大量农业、工业上的污水不断排入到自然水体,让水资源供求更为紧张。水资源的这种紧张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大不便。近些年随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淡水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在未来极可能出现严重水危机。

1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水资源多来源于降水,总量丰富,但是在分布及开发利用上存在如下问题:

1.1人均水量少我国当前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108m3,河川径流量27115×108m3,在世界上位于第六位[1]。但是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2420m3,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1/4;亩均水资源量仅为1770m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及亩均水量数字却不容乐观。

1.2水土资源组合、时空分布不均衡我国的水资源在组合及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南方水资源在总量上为全国水资源的81%,但人口总数却占全国的54.7%,耕地面积占35.9%[2];而北方四区水资源在总量上为全国水资源的14.4%,但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我国降水及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度差,年际变化显著,每三年就会出现一次严重水旱灾害,旱涝灾害比较频繁。

1.3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鉴于自然条件限制及人类活动破坏,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2%,而水土流失面积却达到了150×104km2,是全国国土面积的1/6,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这种状况下,河流含沙量很大。

1.4各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各地并不平衡,南方水资源利用率低,长江、珠江分别为16%及15%,闽浙地区不足4%,西南地区不足1%。但是北方少水地区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却很高,海河、辽河、淮河、黄河的利用率分别为67%、68%、73%及39%,内陆河开发利用率为32%。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上海河浅层地下水的利用率为83%,远高于黄河流域的49%,北方也是高于南方。

2水资源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2.1可持续发展策略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1)完善水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流域水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机构性质、权力、职责;(2)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国家需要对水政策、法规、监管等方面进行宏观管理,流域机构对水资源直接监管,进行体制创新;(3)在平等协商、资源共享原则下,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条件下共同参与,对水资源权属关系进行划分,确定水资源使用方式及使用范围,推行水资源有偿转让及有偿使用政策,建立水交易权许可市场,在经济手段下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机制上的创新;(4)建设信息采集传输基础下的综合数据库,对水资源的调度运行进行全程监控,完善水情信息系统及防汛指挥系统,在此基础上建成多目标管理的综合决策调度系统,完成科技创新;(5)在节水导向下建立需水管理模式,对需水增长按照需求管理进行控制,通过用水结构调整还满足需水要求。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2可持续利用策略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做到:(1)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建水利工程需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完善供水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供水的基础条件,加强配套工程的建设力度,对带病运行工程加快改扩建进度,提高工程效益。对规划中的水利工程,需要做好科学调查,并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价,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开发利用节水性的水资源:农林灌溉中要推行微灌、滴灌、喷灌等科学灌水技术;城镇中限量供水,最大限度减少供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优化配水,科学管理,为节水提供保障;(3)保护水质,治理污染:划定出水源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之内不能进行废物堆放,限制渔业开发,禁止进行植被破坏,确保水源清洁;加强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让经过处理后的达标水能够按照需要二次利用,提高水利用率,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2.3综合开发利用策略要确保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需要做到:(1)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日常生活中能自觉节水;(2)严格参照新《水法》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管理中将水高效利用,优化配置作为核心;建立并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法规保障体系,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实现人同自然的真正和谐共处;(3)加强植物造林,利用山区优势,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最大限度净化空气,涵养水分;将区域城市内湖泊充分利用起来,加快湿地建设,对水源不断净化;加强建设清洁能源,将农村养殖污染、生活污染问题彻底解决,田间严禁进行秸秆焚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3结语

总之,我国水资源紧缺,对水资源的高需求同水资源的天然分布间不相适应,有必要对国家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变水资源开发及利用中的不合理状况,解决水源紧张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赵丽娟.汉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159-159.

篇5

文献标识码:A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相比有着很多突出的优势,其分布广泛、水质可靠稳定、具有多样性的赋存状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周围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易发生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问题,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协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平衡,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地表水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系统,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与下游水、上游水和地表水资源的统筹规划,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水质恶化,自然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另外,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近郊井群越来越密集,农业和工业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出水量锐减,存在着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污染等问题。2、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当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用水矛盾日益尖锐,现代化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环境不协调,很多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超出当地地下水承受能力,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地下水资源系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最主要是受到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只是局部性的,没有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宏观经济调控有效联系起来[1],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并且对于地下水资源系统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3、缺少健全的政策支持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分散型模式,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系,使得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健全的政策支持,很多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混乱,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地下水资源布局不合理、水体污染、用水浪费等现象。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不花钱,很多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节水措施,特别是工农业用水量逐年上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使得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策略1、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地方政府应加大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评价和勘查力度,全面掌握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结合当地实际用水情况,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确保开采井布置和当地水文地质环境相适应。并且,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关系,注意涵养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地下水,实现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例如,我国塔里木河流域,积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按照责权统一、层次管理清晰、事权划分明确、隶属关系清楚的原则,建立了高效、统一、权威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同时,在有条件的农业区,采用井灌和渠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减少地表水的浪费,同时减轻由于地表水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2、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其是有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应符合经济规律,由于供水也有成本,因此应改变当前这种低偿供水甚至无偿供水的局面。按照经济规律,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展人工补给地下水[2],妥善处理污水,将地下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合理进行开发利用,有效缓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紧缺的问题。3、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污染在全国范围内提倡节水农业,实行计划供水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确保农业粮食总产量。对城市和工业用水设定用水限额,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人力、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全局流域,根据地下水资源特点,合理规划设计,减少地下水污染。4、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篇6

[关键词]水资源;水文监测;开发利用;问题对策

辽宁本溪市境内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环境,据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显示,市域内平均每年的地表水径流量在35亿m3左右,而可供市内居民应用的水资源总量达到30亿m3左右。丰富的水资源为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开采力度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表现出较多的矛盾之处[1]。基于此当前加强区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意义。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水资源动态变化状况,从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指导,保证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整体来看,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起到以下三点积极作用:1)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水资源监测结果,能够从中了解到区域水资源的自净化能力,了解到区域内对水资源的需求,然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做出合理的调配,避免局部区域对水资源需求过大,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发生,促进区域产业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2)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避免洪水灾害。通过加强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区域内水量、水位的变化,及时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3)提升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区域内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程度超过水资源自净化能力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开采应用,而在严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形成对水资源的良好保护效果[2]。

2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从辽宁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上仍旧显得较为不足,以致开发利用表现出较多的矛盾之处,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十分不利,辽宁本溪市可供开采水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

2.1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缺水

地域性缺水是辽宁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西部区域是该市主要经济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聚集较多的人口和产业,但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却相对较少(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西部区域每年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在330mm左右,东部区域每年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在448mm左右),在此种情况下辽宁本溪市西部区域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呈现出地域性缺水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3]。

2.2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辽宁本溪市在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仍旧显得较为不足,整个开发利用体系表现出较多的缺陷。从具体来看,首先市域内水利工程主要以水库、塘坝为主,并以此为农业灌溉提供所需水资源,但许多水利设施都显得较为老旧,在引水灌溉的过程中造成较多的水资源浪费,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其次,缺乏节水方面的宣传,市域内居民普遍节水意识不强,对水资源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造成日常生活用水量普遍较高;最后,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但是在具体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的落实,以致在对水量管理、水污染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进而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4]。

2.3水污染情况严重

在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市内工业数量、畜禽养殖点与日增多,城市居民数量呈现大幅增加,相应的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在此过程中不仅加剧对水资源的开采应用,同时各种废水的大量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水库蓄水、区域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呈现出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造成较大的阻碍。

3本溪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措施

从辽宁本溪市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目前已经呈现出过度开发利用的情况,尤其是在本溪市西部区域,地下水位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较为明显,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区域水资源短缺现象将更加的明显。为此,当前应高度重视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监测,并结合监测数据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以此来达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3.1完善水文监测内容,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出现较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开展变得更加高效、全面。在此种情况下,辽宁本溪市内各水文站应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引入更多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从而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地表径流量、年降水量的实时监测和记录,为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坚持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作为基本原则,制定对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5]。如:从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应用监测结果可知,在对太子河、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相对不足,而在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面对此种情况应适当转变水资源开采渠道,适当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加大对太子河、浑河水资源的应用,以维持水资源开采应用平衡,构建良好的水生态循环。

3.2利用水文监测数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现代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已基本实现数据信息化,各水文站在监测过程中收集到较多的数据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这些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和挖掘,以统计表格或折现图的形式将一些潜在的规律表现出来,以此能够对水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对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产生较大的帮助。如:通过监测到的水文水资源数据,采用按需配置水资源的措施,以形成对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的约束和管理,从而达到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6]。例如在面对工业用水方面,可根据国内同类性企业用水情况、该企业既往用水数据等,对企业用水量做出限定,超出部分将收取较高的费用,以此将促进该企业降低水资源利用量。以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对居民用水、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平衡性,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3.3加强水资源污染程度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各地区水资源都面临着污染程度加重的现象。从辽宁本溪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遭受较为严重的污染,水生态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间接降低区域内可用水资源量,同时也对区域内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面对本溪市水资源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还需针对污染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针对区域内乱排乱放做出处理,从而保证具备良好的水资源环境。而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常表现出后知后觉的情况,往往当流域水体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时,才着手调查造成污染的来源,由此在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效率较为低下。基于此当前应当利用先进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在监测区域内水量、水位的同时,对市域内各主要污水排放点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不达标水质的排放,对相应工厂、污水处理企业做出惩处,并要求其做出整改,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此外,考虑到农业生产中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较容易给水资源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还需积极联合农业部门,号召区域农业生产降低对农药、化肥的应用,改用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方式[7]。

3.4利用水文监测数据,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本溪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工作,还需区域内广大水资源应用者共同来完成,为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积极利用水文监测数据,对区域内居民展开节水宣传工作,通过直观的数据信息,让广大居民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从而提升广大居民的节水意识。从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在居民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当人们具备较高的节水意识后,将自觉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做好节水工作,由此将能够达到较好的节流效果,对促进本溪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有较大的帮助。

篇7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国际国内水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但是,什么样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就是可持续的,如何衡量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却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技术性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进行了粗浅的分析。1导言

最近十几年,随着可持续思维模式的普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主要是指有限的水资源在不受到破坏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所利用,支持现代以及今后人类的发展。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兼具利弊功过于一体。这里主要从资源的角度探讨其可持续利用问题。

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基本已经形成共识,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和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展开和实行的。但是,什么是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如何衡量一种水资源管理或利用模式属于可持续的还是不可持续的?这类问题是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水资源研究人员还是水资源管理决策者都感到困惑的大问题,也是进行水资源科学合理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技术性难题。针对这类问题,国际上也在做积极的技术探讨和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倡导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就属于这类努力和尝试,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积极肯定和支持。中国有关研究部门也在进行类似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研究方面,有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展开。在本文中,作者根据从事水资源研究的经验和国际国内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上和相关管理模式上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即将到来的21世纪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衡量指标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2水资源的属性与功能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水资源利用管理指标的简单累计和组合。这种体系首先应体现水资源的各种自然与人文方面的属性和功能,并能够反映各种主要的人、水、自然环境三大系统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是建立在水资源各种属性与功能的保护和三大系统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基础上的。

2.1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问题

水资源具有多重属性。在制定指标体系来评价水资源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这些属性才能实现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衡量。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水资源具有通常所说的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资源属性是指水资源系统提供淡水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相当于为人类的各种生活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这种资源属性还包含很多其他间接功能如渔业水产等;环境属性包括更丰富的内涵,如水资源系统能够接纳稀释和净化人类各类活动排泄出来的污染物质、为人类提供美好的生存景观、改善和维持局地气候、支持植被发育、保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等等。水资源具有的这两种属性也代表了水资源的两种功能。这两方面的属性或功能应该得到很好的维持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有限的淡水资源能够为人类永续利用,而不至于出现枯竭、退化甚至功能完全丧失的严重问题。

2.2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问题

除上述各种功能或属性外,水资源对于人类还有两种重要属性,即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水资源属于大自然物质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为人类能够生存繁衍提供的物质基础。每个人都有利用水资源维持生存和繁殖的权利。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以水资源的占有和获取作为生存发展前提和基础。任何地区的任何人或社会阶层都有权利得到基本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这种属性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应该得到具体的体现。然而,到了近代社会,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驱动着水资源的需求不断盘升,而水资源尤其是优质淡水的数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处于季风气候区的中国,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地区性水资源紧张。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活动中出现了对水资源的竞争,包括人类和人类之间,上下游、左右岸、城乡、工农等区域或部门性的竞争。在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时,应该考虑到水资源的社会属性和人类甚至动植物拥有基本生存所需的水资源的权利。

水资源系统具有时空分布和变化的属性。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就要对水资源进行时空上的调节和分配,同时,由于用水有水质要求,又存在水质净化和处理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人类投入了资金、物质、人力和时间,劳动的投入使开发后的水资源具有了相应更高价值,具有了某种产品的属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有价值商品的原因。在水资源可持续指标体系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这种经济属性。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这种经济价值能否得到实现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3选择指标的原则

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是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服务的。因此,制定指标体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

可操作性:对某种水资源利用模式的可持续性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支持。这些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是指标体系可靠性的基础。而我国现实条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的监测监督和资料信息等方面还十分薄弱。因此,在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时,不应脱离资料信息条件的实际,盲目地建立看似全面实则不可行的指标体系。同时指标系统应简洁明确,易于计算和分析;

独立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活动中包含了多种指标,一些指标所评价的范围具有相互重叠的区域。例如,一个地区的水资源耗水率(如按耗水量/取水量计)、水资源利用效率(如按有效耗水/取水量计)之间相互有重复部分。因此,所选定的指标不应面面俱到地包容各种用水指标,而应抓住关键性独立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灵活性: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属性,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地区对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出发点。指标是随地区变化的。对于不同的地区按照一个通用固定的模式计算出来的水资源利用管理评价结果可能得出某些地区属于可持续的,某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等结论,而实际情况可能恰好相反。因此,指标体系应具有灵活性,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允许进行相应的调整。

问题导向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应该能够体现人、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主要过程和矛盾,从指标体系中能够看到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后果,从而,为决策者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支持。

从这些原则出发,可以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非一些孤立静态的数字集合,而是人、水、自然环境三者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结果的一幅数字展示图。其中应有驱动性指标、核心指标、表征指标,例如,驱动性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能够衡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但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枯竭、植被退化等都属于表征性指标,属于水资源过度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描述。在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时应分清驱动性指标、核心指标和表征性指标的界限。在试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时,宜先局限在核心指标上。随着工作的深入,再向两边扩展,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全面评价。

4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水资源可持续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如表1所示的体系框架。

表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

在表1所示的框架中,驱动指标与核心指标间以及核心指标与表征指标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相互作用和联系。例如,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模、用水定额等指标对水资源利用形成推动,社会公平性的管理通过水资源空间及部门的配置影响用水者的相互关系等等。

水资源利用是否是可持续的主要通过核心指标来衡量。表征指标可以对核心指标进行验证并进行影响评价,对利用和管理政策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而核心指标又可以对驱动指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其他类反馈意见。这三方面是有机的整体。

5核心指标分析和量化

根据前面的分析,人类对水资源的作用过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开发利用和保护;另一类是分配和用水管理。前者发生在水源区;后者发生在社会经济用水系统内部。因此,可持续 利用核心指标中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开发利用程度不应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可利用量,而水质的保护可以从质量上支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分配中要考虑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保护脆弱阶层或地区的利益,而用水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促进其利用效益。

开发利用指标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否是可持续的可以看开发利用量是否超出当地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但这里开发利用量和可利用量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仔细推敲的问题。

首先,水资源利用量的概念十分模糊。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存在重复利用问题,利用量甚至超出水资源总量,而这并不能说明这种水资源利用属于不可持续的。如果更明确一些,应分清取水量、耗水量和排水或退水量。如果退水水质没有下降,则实际利用量就是耗水量。但是实际上,人类用水后的排水大多会有严重的水质问题。这样的退水与取水比较不仅使用功能降低了很多,而且有时会污染原本清洁的淡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如果以取水量作为用水量又掩盖了很多排水被重复利用的事实,夸大了用水水平。因此,进行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量分析时应该分析耗水量和退水水质和当地用水对水质的要求。能否将质量惩罚函数的方法应用到水资源利用量中目前是一个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次,水资源可利用量也是难以定量的。按照目前一般的解释,可利用量是在不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会对自然的水文循环造成很大破坏的情况下,人类能够利用的水资源量。理论上,技术经济条件可行的情况下,所有水资源都可以得到控制并为人类所利用,甚至包括雨水。但是,过度的开发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泥沙淤积、土地沙化、植被退化、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丧失等。这些问题会反过来限制和危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违背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衷。因此,必须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足够的水量,避免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要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循环的影响。这些都是重要的技术性难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投入,制定相应的技术导则。

除上述现状性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之外,未来新的水资源开发技术将使水资源可利用量发生很大的改变。包括雨水资源化、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等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大大提高。这种技术进步因素应在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展望中给予充分的重视。

水质保护

水资源的环境属性能够服务和支持资源属性,如果没有水体的自净能力很多用水和排水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反过来,水质的下降会降低甚至丧失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中的另一种指标是水质保护指标。这里可以用水体的水质类型来衡量水质安全问题,而水质是否符合用水要求和水体功能的发挥又要结合用水。

水质的好坏受纳污量和水体自净能力或环境容量的影响,而水体自净能力与水量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也就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排污和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对水质指标形成驱动。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保护时,不仅要进行污染总量控制,也要进行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

社会公平性

人类的每个成员均享有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权利,包括获得生活所需的基本卫生供水。这种水资源的社会属性应在指标体系中给予应有的重视。根据世界资源研究院的1997-1998世界资源报告,目前全世界有24%的人缺乏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中国的比例会更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有限的淡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地区间、部门间以及社会各阶层间对水资源的竞争愈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用水竞争中,保障那些易受侵害的地区、群体或社会阶层,维持水资源分配的平衡与公正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上,我国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的社会属性认识过度而经济属性受到忽略,导致了各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正严重阻碍着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现在又有另一种趋势,就是过度强调水资源的经济属性,这种趋势同样潜伏着危险,会造成水资源分配的不均并造成社会动荡。如何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和文化发展历史与特点在上述两大属性的实现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水资源的社会公平性指标包括多种类型,包括流域尺度上的上下游左右岸、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间的分配等。由于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双重属性,决定了水资源的总量中应该区分出从社会公平出发进行分配的部分和可以通过经济调节或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的部分。前者要优先考虑,其目的是在用户支付能力的范围内能够在水量上和水质上满足用户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我国各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很多水事纠纷不断升级,有水量之争也有水质引发的问题。社会各个收入阶层对用水的支付能力不同,现有的大一统式的供水用水价格体系继续发展下去会损害低收入阶层的利益,违背水资源社会属性原则。地区性水资源分配更是当前和今后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升级会严重影响团结和社会稳定,危害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从社会属性出发,进行水资源的福利性分配,其作用主要放在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来考虑,具体的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经济价值

水资源是有价值的。其经济价值能否得到实现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这里存在着考虑水资源开发等因素的水资源价格和用水效益的两个方面。价格方面的指标可以选用供水部门的成本回收数据。而用水效益对水资源开发和供水行业的成本回收具有重要的影响。用水效益方面目前有两类指标:一类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为耗水量占总取水量的比例;另一类是利用效益指标,即单方取水或耗水所形成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多采用前者而轻视后者,重效率轻效益。其实二个指标相互关联及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对不同的用水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如社会福利性用水可以采用效率指标衡量,而经济性用水要用效益性指标来衡量。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衡量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标志。这类指标又受开发利用类指标的影响,例如,水资源严重匮乏或开发利用程度高的地区,对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促进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效益指标和效率指标的管理属于需水管理的范畴。

6主要驱动性指标分析

前面分析了各种核心指标。对应这些核心指标的是驱动性指标和表征性指标。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说,认识这些驱动因素十分重要,因此在此作简要探讨。

水资源利用受地理、气候、人口、经济规模和结构、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影响。除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其他均属社会经济因素。人口数量和增长率、居民支付和购买能力、经济结构和规模等加上各类用水的效率指标驱动着水资源利用量和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对于不同的用水部门在总用水中的分配又可建立相应的重要性指标。在此基础上,还可建立节约用水潜力性指标。这几类指标的组合构成水资源利用核心指标的输入端。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时除进行核心指标的评价外,还可以结合驱动性指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潜力进行预测和展望,从而,主动地调整水资源管理战略并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预警性反馈信息。

环境容量指标同样受着多种指标的驱动和影响,例如,人口与生活污水排放、经济发展和污染负荷量、水处理与投资能力、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容量变化等指标。因此,环境容量指标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之间息息相关,不可孤立地研究和评价。而社会属性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资源管理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应明确水资源的区域配置方案、用水的社会福利性程度、易受危害群体的保护等内容。

水资源利用效果性指标的影响因素和技术进步及水资源监督管理有关。包括用水计量能力和比率、成本与价格比、逐级累积进价制度的实施范围、奖惩制度、社会对水资源有限性和稀缺性认识普及程度、决策部门的管理水平、用水系统的工艺水平和更新改造技术经济能力等等。同时,技术进步和革命会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发生质的飞跃,例如,世界 农业专家目前正在研究耐旱抗病虫害作物的基因生物工程研究。如果取得突破,作为水资源的最大用户的农业用水效率将大大提高。

7结语

篇8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恶化原因;保护策略

1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世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提高,由于发展经济导致的水污染以及其它水资源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水资源的保护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焦点话题。水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化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国水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对于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其中既有自然原因,也有实际因素,我国本身就存在人均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种种因素导致了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对于水旱灾害问题,尤其是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有水涝灾害以及旱灾,由于我国存在地域性差异,每年都会出现水涝威胁。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缺水总量很大,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争采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以及挤占生态水等现象,并且存在加剧的趋势。我国的水体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我国的水资源有着重大的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都会有360亿t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也就引起了我国的水体污染,导致无法饮用,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可知,我国很大比例的水资源属于劣五类,并且很多的淡水湖泊以及城市湖泊的水资源都存在中度污染。

2 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水资源恶化,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制,三是没有合理的利用机制。对于水资源的认识,主要在相关的水利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没有足够地认识,缺乏生态观念,仅仅是兴建单纯的水利工程,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绿洲面积不断缩减。近年来,随着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我国水资源的破坏更加严重,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已迫在眉睫。

对于我国的制度管理,尚需要完善,没有健全的法制,水资源的保护就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虽然我国当前存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但是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法律滥用现象,缺乏合理的管理,导致我国水资源保护落不到实处。而且,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没有指定切实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水资源利用带来的后果,对于存在的利与弊,没有做出完善的处理,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利用以后,出现水资源被破坏的不良后果。所以,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立法,通过法律有力地保护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是粗放式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初期,一般都是片面地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更为长久的生态价值,违背了生态规律,不利于我国的水资源保护。

3 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创新策略分析

3.1 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开发资源、增长经济、保护环境和发展社会的协调与持续性为总的指导思想,同时应注意确保生态系统用水。

3.2 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是遏制水资源恶化的重要手段。为了遏制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对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加大经济和行政处罚力度,强制新建企业配备污染物处理设施,建立水的消费和可持续利用的新机制。同时,要培养节约用水的理念,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3 不断通过合理的市场政策管理水资源

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以对价格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逐渐形成节水和水价相互协调平衡的机制,起到很好的约束效果。

3.4 积极地发展开源节流以及净化技术

这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创新,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先进的技术不断地应用到实际水资源保护中来,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利用,构建节约型社会。

3.5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为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受污染,将相应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出台饮用水源地管理办法,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 总结

只有各部门不断努力,加强立法以及技术创新,同时加快先进科学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的速度,创新各种水资源保护策略,才会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