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疗纠纷总结8篇

时间:2022-11-13 23:25: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疗纠纷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纠纷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R74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66-01

饮酒是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依赖患者逐渐增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篇对我科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4例酒精戒断综合征(D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0~59岁,平均37.5岁。持续饮酒史12~40年,平均25年,饮酒量150~250mL/d有10例,250~750mL/d有24例。有8例开始饮酒的年龄在16岁,其他均在20岁以后开始饮酒。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10个月~5年。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标准。其中有15例因躯体疾病在内、外科住院,因限制饮酒而出现戒断症状转来我科。临床表现为幻觉(多为幻视)25例,妄想16例,四肢粗大震颤、发热、心动过速18例,意识障碍10例,抽搐发作4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行B超检查30例,发现脂肪肝30例;行心电图检查12例,以窦性心动过速占首位,其次是ST-T改变、室内传导阻滞,与文献报道相似;行脑电图检查14例,轻度异常9例;行头颅CT20例,脑萎缩16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检查肝功能34例;肝功能异常34例;转氨酶升高34例,总胆红素升高21例,白蛋白降低9例,高脂血症11例;发现肾功异常1例,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轻度蛋白尿,还发现心肌损害1例,心肌酶谱升高。

1.3 治疗

对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常规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1、B12,促进大脑代谢的治疗及补充能量等;精神症状明显,表现为幻觉、妄想者可用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等;抽搐持续者静脉滴注地西泮、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症状控制后可口服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等;震颤发作者可应用地西泮,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赛乐特、劳拉西泮等;兴奋躁动严重的可给予保护性约束,症状控制后可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疗,逐渐达到戒酒的目的。

2 结果

本组经过7~15d的治疗,所有患者戒断症状均完全控制。

3 讨论

酒精依赖的发生取决于饮酒时间的长短和饮酒量的多少,同时取决于年龄、性别、个人素质,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对经常饮酒者,男性饮酒量超过400mL,女性饮酒量每周超过280mL,经过5~10年或更长的时间会产生酒精依赖[2]。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妄想及震颤性谵妄为最常见的症状。

本组均为男性,饮酒与我国传统文化和工作生活环境相关,多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患病以后严重影响家庭生活。通过本篇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幻觉者占73.5%(25/34),这类患者多为视幻觉,有的“看”到墙上有小动物,要去捉,将墙上挂的东西都砸了;有的“看”到恐怖的东西,常东躲,甚至跳墙、跳楼;有的因“看”到有小偷入室盗窃而将家里的东西乱砸;出现四肢粗大震颤、发热、多汗、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易怒者占53%(18/34),出现妄想者占47%(16/34),这类患者多认为家里人在他的饭里放毒,因此拒绝吃饭,认为有人要害他所以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钻到床下等;出现意识障碍者占29%(10/34),这类患者有谵妄、意识模糊、嗜睡;出现抽搐者占11%(4/34)。

以上的所有临床表现说明长期大量饮酒之后,大脑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就如同长期大量吸毒后的成瘾现象一样。一旦人为地停止饮酒,就会出现戒断症状。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的心理渴求以及精神症状。而精神症状又以感知觉障碍的视幻觉为主,由于在视幻觉的支配下,患者会出现伤人、伤己、毁物等严重的危害社会行为,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病情严重的还出现妄想症状,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呈现谵妄状态。对自身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是严重的,包括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及皮肤肌肉,而周围神经受损最为常见,本组几乎均有周围神经受损表现。所有患者均发生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加重了社会的负担,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本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年住院人次近万。本组有15例是因其它躯体疾病在内、外科治疗的,其中有肺炎、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损害等在内科住院的;有痔疮、骨折等在外科住院的。住院后由于限制了饮酒,大多在48h内出现早期戒断症状,以幻觉、兴奋躁动为主,其中有的患者在幻觉支配下跳楼摔伤,转来我科封闭病房治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酒过量者越来越多,酒精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大家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会越来越多,需要提高对它的认识。

由于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的强烈渴求和身体依赖,以致不能自拔,因此应在住院条件下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最佳方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酒精依赖和中毒的严重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轻者可尝试一次性戒断,严重的可采取递减法逐渐戒酒,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避免因严重的戒断症状而危及生命[3]。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杨德森,姚芳传,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篇2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矛盾纠纷受理时间: 2020 年 4月 30日

案例报送时间:     2020年6月1日

矛盾纠纷类型:   工伤意外事故赔偿纠纷

调解组织名称:   甘州区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供稿:          甘州区司法局上秦司法所 卢靖中  

审稿:

检索主题词:  工伤意外事故 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案例报送单位:上秦镇人民政府                 

地址:   甘州区上秦镇金秦路556号

邮编:   734000                              

电话:   0936-8671204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情简介】

张某与张掖市某公司系劳动雇佣关系,2020年4月22日早10时许,张某在张掖市某公司承包的位于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内某施工工地上突发意外事故经医疗抢救无效身亡,经公安机关排除他杀后进行死因鉴定,最终鉴定结果为张某系意外高压触电死亡,张某家属要求张掖市某公司就张某意外事故进行经济赔偿。

【调解过程】

此案发生后张掖市民乐县应急管理局及时介入开始组织张某家属和涉事公司法人和授权人进行调解,商议赔偿事宜,从4月24日至4月29日,民乐县应急管理局行业调委会组织双方进行了4轮调解,均因赔偿数额问题未达成有效调解协议,因触电死亡的张某和涉事公司法人均系甘州区上秦镇人,4月30日民乐县应急管理局授函至上秦镇人民政府,请求由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继续出面继续组织调解处理,随后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调解开始介入此案。

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遣精干力量组成转班,调解员第一时间对案情进行了研判分析,依据外围调查情况分析了双方矛盾的症结点,制定了调解方案。4月30日到5月8日,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组织张某家属和涉事公司法人代表进行了连续九天调解。

第一天到第四天的调解中,主要采取“面对面”的调解办法,当事人张某家属不冷静漫天要价,涉事公司也已各种原因不提高赔偿金额,双方就赔偿数额分歧巨大,后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改变调解方式,开始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从第五天的调解开始后,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逐个做工作的办法,从人情、法治等各个方面对双方进行劝解,终于在第六天暨5月5日下午时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认可为65万元,但在最后商议赔偿的付款方式和期限时,双方又再次爆发冲突,张某家属强烈要求涉事公司法人必须一次性付清,但涉事公司法人顾虑张某家属是否会按照协议约定妥善处理死者张某安葬事宜及是否会按照协议约定转移公司给张某买的意外伤害保险受益人手续,强烈要求必须制约性分期付款...第六天调解暂停。

从第七天开始,调解员对张某家属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劝解工作,仔细将涉事公司的顾虑对张某家属进行了分析,第八天张某家属态度有所松动后,依靠经验,调解员立即要求涉事公司抓紧筹钱,约定5月8日暨第九天进行最后一轮调解,并告知张某家属和涉事公司法人,如果第九日调解仍然未达成一致性协议,将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终止人民调解程序,双方只能通过人民法院起诉解决该赔偿纠纷,终于在5月8日下午7时达成书面赔偿协议。

【调解结果】

按照人民调解协议约定涉事公司赔偿张某家属张某的死亡赔偿金、埋葬费、家属精神抚慰金、处理事故人员误工费等全部费用共计65万元整,赔偿款分3次付清;张某家属自行结算清死者张某在殡仪馆内产生的全部费用并妥善处理死者后事;张某在收到前2批赔偿款后,将涉事公司为死者张某购买的意外保险受益人由死者父亲变更为涉事公司法人。

【协议履行情况】

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跟进,5月8日协议签订后,张某家属领取到了第一批赔偿款5万元,在5月9日协议经甘州区人民法院确认后,张某家属领取到了协议约定的第二批赔偿款50万元,随后张某家属按照协议约定开始积极配合涉事公司的相关保险手续。5月18日,在张某家属妥善处理了张某后事后,张某家属领取到了协议约定的最后的10万元的赔偿款,5月30日案件追踪了解到涉事公司已完成了保险收益人转让手续并领取到了张某意外事故保险款30万元。

至此在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的不懈努力下,此案得到有效化解,张某家属在一个月内即领取到了全额的赔偿款,也是上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近几年调处类似赔偿纠纷案件中落实赔偿款最快的一次。

篇3

【关键词】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01-02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生存质量。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1]。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及分期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0~82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52±8.25)分;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3~80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19±8.47)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疗法,包括控制血压、脑水肿、改善脑循环、防止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汤(处方组成:地龙15g、全蝎15g、黄芪20g、当归20g、半夏12g、天麻15g、红花10g、丹参20g、川芎15g、香附10g、三七10g)。l剂/d,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14剂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采取用药前及治疗7d、14d各评分1次的方法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l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P

2.2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14例,无变化8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78.3%,治疗组分别为20例、28例、6例、4例、2例和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通脉汤能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建立和微循环的自动调节,保护脑组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全身血瘀症状[4,5]。本研究应用维脑路通与本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疗能显著增强,降低了致残率,毒副作用少。同时选用中药药物价格低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我们根据老年脑梗死不同分期及老年人病理、心理特点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期护理体会:①急性期护理:嘱患者安静卧床,避免躁动和情绪激动,每日记录24h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保持良肢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同时,要使患者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对易受压部位,要勤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保持大小便通畅,对患病48 h以后不能进食者,及时给予鼻饲流质软管,输液速度根据病情适当控制,使用脱水剂时避免药液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②康复期护理:康复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由医护人员给予正确指导和一定的帮助,如翻身、按摩、坐起、站立、走路等。避免瘫痪患者肢体障碍的诸多不良姿态。早期投入康复训练,坚持锻炼。失语患者每日上、下午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方法有对话、读报、听收音机等。③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语言障碍的患者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患者,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反复练习坚持不懈。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2~4次/d,每次5~30min。④心理护理: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认识、感情、行为的护理,进行有效的引导。根据各阶段病情变化,掌握患者心理需求,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解除患者顾虑,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自觉主动配合治疗。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稳定因疾病带来的急躁情绪。对治疗期间的症状及急躁心理,要查清原因,精神上多给予同情和安慰。

参考文献

[1]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2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4] 黄立斌.西医常规疗法结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广西中医药,1999,23(5):12.

[5] 丁立东,郭俊华,茆华武,等.疏血通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3:187.

篇4

关键词:医疗纠纷;法医病理;检验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医疗后果,医患双方对诊疗死亡的原因发生分歧而产生的纠纷,并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要求其进行民事赔偿的就被称为医疗纠纷[1]。这是广大民众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增强的表现。随着社会对于医疗纠纷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医疗纠纷成为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在众多医疗纠纷中,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成为棘手问题。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尤其是解决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安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而解决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法医病理学检验,即尸检,查明死亡原因,有助于解决对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医疗纠纷事件。本文选取120例医疗纠纷尸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们收集到的120例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尸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女性、56例男性;年龄0岁(新生儿)~88岁,平均年龄(48.7±9.7)岁;死者年龄分布:6例

1.2方法 对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历资料、死因鉴定结果、死者家属及医院方陈述资料、尸检和组织病理学检验相关记录等。并进行分类汇总,使用描述性、图表统计方法对尸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医疗机构分布、纠纷原因、科室分布、死亡原因等。

2结果

2.1死因分布统计 120例死亡医疗纠纷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57例,占所有尸检例数的47.5%,具体分布:心肌梗塞5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冠心病19例、肺动脉血栓栓塞26例。其次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死亡20例(16.7%);消化系统疾病17例(14.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2例(10%);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6.7)%,其他类型死亡原因6例(5%)。

2.2被投诉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基层乡镇卫生所或个体诊所87例(72.5%),区县级医院21例(17.5%),12例地市级医院(10.0%),见表1。

2.3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比较情况 与被投诉医疗结构的地区分布情况相一致,基层乡镇卫生所或个体诊所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仅为47.1%,未确诊率为20.7,误诊率达到32.2%;其次为县级医院,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57.1%,未确诊率为14.3%,误诊率为28.6%;地市级医院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66.6%,未确诊率为16.7,误诊率为16.7,见表2。

2.4医疗纠纷科室构成分布 医疗纠纷发生科室以外科室最多,达到67例(55.8%),其中,2例麻醉科(1.7%),17例普外科(14.2%),44例骨科(36.6%),4例其他外科(3.3%);其次为内科室共45例(37.5%),其中,4例呼吸内科(3.3%),30例心内科(25.0%),3例神经内科(2.5%),8例消化内科(6.7%);妇产科共5例(4.2%),儿科共3例(2.5%)。

2.5纠纷解决途径 120例医疗纠纷事件中,31例为双方协商解决(25.8%),53例由卫生局行政部门协调解决(44.2%),36例经过法院诉讼解决(30.0%)。

3讨论

随着我国法律意识的普及和宣传,广大民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中,运用法医病理学检验的比例增大,也说明了以上观点。在本研究中,120例医疗纠纷事件中有59例为未确诊和误诊导致,这是诱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要解决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进行法医病理学检验是明确死因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为有关部门提供解决纠纷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总结分析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原因有:①未确诊和误诊导致患者死亡,家属要求医院给予赔偿;②患方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③患方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④患方自身素质欠佳,无理取闹。

3.1死因分布分析 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但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患方对于医院给予死者的临床诊断结果或医护措施存在疑问或不满。由于医院方出现失误导致患者死亡最为常见有未确诊、误诊、延误治疗、医德医风、用药不当、严重失职等情况[2]。但需进行相关的医疗事故技术奠定才能判断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解决此类纠纷,其核心问题就是确定患者的死亡原因是否与医院诊疗有关。而采取法医病理学检验是查明死亡原因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手段。可为有关部门解决纠纷提供有力依据,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3.2被投诉医疗机构、科室分布分析 在本组研究资料中,医疗纠纷多发生在基层乡镇卫生所或个体诊所,占据所有医疗纠纷中的72.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医疗水平、医疗设备相对落后,技术条件差;②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形成不良的医德医风;③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包括医护水平、道德素质等相对较低;④卫生资源配置相对缺乏,尤其是知识机构、医疗信息资源方面与地市级医院存在较大差距。

3.3法医病理学检验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分析 法医病理学检验作为查明死者死亡原因最有效,最权威的诊断标准,受到医患双方、病理学医师以及法医等的高度重视。对于解决医疗纠纷有很大作用。总结尸检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尸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可为缓解医患双方矛盾提供时间缓冲,利于协商调解;②尸检为医疗纠纷事件提供有力依据;③通过尸检信息的反馈,有助于医院改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机制、管理能力等。因此,法医病理学检验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为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医院方应十分注重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并秉承对患者负责、服务患者的态度,做好医护相关工作,在出现医患纠纷时,不应逃避,而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节,并尽早安排法医进行尸检,以尽量减少医患纠纷事件和避免纠纷扩大化、严重化。患方也应保持理性,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问题,而不应采取非法或暴力的行为争取权益。

参考文献:

[1]宋晶莹,王健伟,张维平,等.医疗纠纷尸检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10):1974-1975.

篇5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处理方法

一、现今社会医疗纠纷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医疗纠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这个也是最棘手的。因为这主要由于医者在进行医疗过程中出现某种意外导致的,这个是很难避免的,然后患者家属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从而产生医疗纠纷。其次,由于医疗费用产生的医疗纠纷,因为有的患者很难担负高额医疗费用,所以肯定会有拖欠现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还有由于医疗产品质量,医疗合同等都有可能引起医者和患者之间的纠纷。所以对于医疗患者在有专业的医疗技术之外,还要准确的处理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针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提出建议

(一)及时做好医疗文件的书写,做好医疗法律证据

现在有些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进行医疗的时候对患者及本身的利益维护意识不够强,所以医疗纠纷的发生就会越来越多。在医疗纠纷的发生时,法律意识淡薄的医者就会手忙脚乱。医疗管理机构要对医者进行更多的法制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处理,用明确的法律依据处理医疗纠纷,同时不影响患者的利益,做到文明公平解决问题。

(二)尊重患者权利,抓住患者心理

在面临医疗纠纷时,作为医者我们要先明确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同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在想解决方案时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利益不受伤害,要抓住患者的心理,必要时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安慰。因为患者本身身体就很虚弱,精神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摧残,所以患者此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小的,作为医者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先解决好患者的心理问题,让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先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然后和家属进行理性的协商,尽量在不走法律程序的前提下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实在协商不通就要依靠法律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了,但不管怎样,患者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所以一定要多维护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宁可自己多承担些责任,也不能损坏对方的利益。

(三)提高医者素质,建立良好的服务态度

首先医疗这个行业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作为医者也要保持好的服务态度,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展现出医者应有的素质,不能对患者家属进行语言上的抨击,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不管患者家属态度有多恶劣,医者都要保持良好的态度面对患者家属,对家属进行安抚工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耐心的解决医疗纠纷,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这是医者必须具有的素质,而在面临医疗纠纷时一定不能在为双方增加烦恼,所以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最为关键。

(四)准备合理的医疗纠纷方案

在没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就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并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就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解决一切在医疗纠纷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多对医疗人员进行医疗教育,要让他们每个人都对医疗纠纷加以重视,多给医疗人员灌输正确对待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利益的思想,只有这样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才可以合理的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五)强化医疗纠纷管理制度,实现医疗纠纷责任制

由于一些医者对于医疗纠纷的发生的不重视,所以医疗管理机构要对医疗纠纷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强化,改善医疗纠纷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加强医疗纠纷的管理,同时要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要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落实到个人,实行责任制,这样既可以让医者产生适当的压力,在医疗上面就会更尽职尽责,同时也减少了医疗机构的负担。这是对患者负责,对医者负责的好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言而总之,医疗行业就是一个为人民高度服务的行业,就是集中对人民身体健康服务的行业,而现在的人们珍爱生命的理念最为明确,所以作为一个医者一定要对患者负责。医者要善于发现医疗纠纷苗头,尽量及时遏制纠纷的发生。医者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责任,以患者为中心,规范执业,建立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患者有效沟通,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者和患者只有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诚信对待患者,使医者和患者的关系更和谐。

参考文献:

[1]主编徐运全.《医疗事故应对与医疗纠纷调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2]姜伟.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仁.中国当代医学,2014年7月

篇6

【关键词】妇产科;医疗安全;医疗纠纷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就医中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妇产科椎管内,患者对服务质量要求更高[1],因此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较高,并且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对事件重视度不够,则会导致事件持续发酵,对医院以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我院对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产科医疗事故的原因以及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总结,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3.6)岁,包括初产妇63例,经产妇21例;顺产59例,难产25例。1.2方法从患者入院开始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且对其采取的措施给详细记录。

2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84例患者中由于医院设施引起的有12例14.28%,由于管理因素引起的有9例10.71%,由于护理人员因素引起的有39例占46.43%,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有3例3.57%,由于产妇及家属问题引起的有21例25.00%,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是比较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之一,所以对于医疗安全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产生纠纷的主要涉及到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对于产妇病情观察不细致[2],对产妇的服务态度较差,对于产妇的指导以及健康宣没有落实到位,引起患者以及家属的不满,导致纠纷发生,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产妇不能得到全面、良好的诊治,如果不妥善处理医疗纠纷,轻者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重者则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有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中持续发酵,对医护人员以及医院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甚至对整个医疗行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以及整个医疗行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而言,纠纷处理得当,能够让患者对于纠纷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并且对于医护人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给予认可,对工作给予理解;及时得当的处理,能够让医护人员及时认识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改正[4]。对于医护工作人员,平时需要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真正的做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在服务中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要迅速处理,并给予高度重视,避免事件扩大,对个人、医院甚至是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处理事件时,要安抚患者情绪,更不能有过激行为,医疗纠纷是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所以在临床上要给予高度重视,以承担起医院对社会的责任。通过本次调查发现,84例患者中由于医院设施引起的有12例14.28%,由于管理因素引起的有9例10.71%,由于护理人员因素引起的有39例占46.43%,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有3例3.57%,由于产妇及家属问题引起的有11例13.09%,目前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但是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妇产科医疗安全上需要总结归纳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并给予高度重视,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和就医舒适度。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一年整医疗纠纷是否增加相关报到还不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建设发展客观上起了负面作用。医疗纠纷是客观现象不容回避。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和遵循其规律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妥善处理之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些问题我们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以资交流。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篇8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为措施,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前瞻性干预。结果单病种临床路径应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后,有效降低了医院投诉、纠纷和医疗事件的发生。结论在单病种临床路径中应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患者投诉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实现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临床路径;前瞻性干预;队列研究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单病种的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诊疗标准化模式,是一个有严格工作秩序及准确时间要求的规范化医疗护理计划,是通过减少患者住院诊疗无效支出、严格规范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紧张医患关系而达到持续改进医疗环境与质量的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为规范的诊疗护理模式,而且可促进患者及家属理解医护诊疗全过程,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促进医学常识传输、医患和谐交流沟通,还有利于医疗服务态度及质量提升。20世纪90年代至今,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成熟,并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2]。近年在我国也开始探索性地研究与运用,并逐步开展。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教学医院,近年来也受到医疗纠纷的困扰和危害。我们从医学、管理、伦理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医院投诉纠纷、医疗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总结制定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以此作为前瞻性干预措施运用到临床路径当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1300余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5个,职能科室34个,住院病区25个,30个教研室,5个科研机构,16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在门、急诊量及手术量等医疗接诊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每年投诉量在百例左右。通过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对其产生的原因、矛盾的焦点、处理的过程、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对纠纷的性质、每年发生的例数、补偿金额等进行归类比较,由此初步总结制定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从管理角度入手进行前瞻性干预。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以医院全年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入选并分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个研究对象的表现数值。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作为前瞻性干预措施实施到单病种临床路径中,自2008年起进行为期7年的调查研究。

1.2.2干预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核心内容: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将查对意识与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②严格执行检诊制度,落实好接诊、三级查房、会诊及病案讨论等制度,降低误诊漏诊概率;③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客观真实反映诊疗全过程;④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从法律层面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全体医护人员要学法懂法,并运用到医护实践中,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⑤严格监督管理,协调各科室部门工作,填补医院沟通管理漏洞;⑥转变服务观念及医疗作风,重视患者权利,双向净化医疗执业环境。

1.3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4年每年门、急诊量及住院量,以全年就诊人数(门诊量+急诊量+住院量)为分母,以该年份全年投诉数、纠纷数及医疗事故发生数为分子,计算每千人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绘制折线统计图。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比较

自2011年起全面推广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各项措施并将其实施到临床路径后,前瞻性干预诊疗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降低了医院投诉、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医护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人身安全(表1)。医院投诉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可分为2个阶段,2008—2011年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基本维持较高水平,其中投诉率呈起伏波动状态;2011—2014年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图1)。

3讨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