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35: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节能降耗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环境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环境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愈显得迫切。
1972年联合国召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资源环境的核算研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建立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系。在这方面的进展,集中体现在联合国1993年SNA修订版中,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的发展。
在微观核算领域,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下称ISAR)对跨国公司环境报告进行了多年的考察。从1990年起,环境会计问题都成为ISAR每届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在ISAR带动下,“绿色会计”或称“环境会计”已成为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
1991年,ISAR调查了222家跨国公司,评估各公司遵循其环境报告披露建议的程度。1992年,ISAR出版了《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历次调查的结果和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情况为基础,总结了环境管理中的问题,记录环境影响的公司会计问题,提出了在当前会计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会计披露的变化,以及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
199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部下属的“跨国公司和管理”分部,对环境审计进行过调查,并开始了适用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1993年,联合国在印发的一份题为《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对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环境资料情况的调查。1995年3月,ISAR第十三届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环境会计。大会主要围绕会议秘书处提供的“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有利和有碍于跨国公司采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因素”、“跨国公司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资料的结合”、“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展开了讨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与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最早相连的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称环境报告,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披露。根据KPMG(国际五大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一项调查显示,披露环境信息的跨国公司,1994年为65%,1995年增长为77%,而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则全部编制环境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是体现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绿色化、节能化”意识日益被政府和公众接受并强化,也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大公司纷纷在年度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部分,以至单独编制环境报告。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并最终成为独立的年度环境报告。
同时,全球各会计职业团体也为建立和推行环境、成本管理作出努力: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6月颁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的考虑”,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的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5年6月颁布了其环境会计工作组提出的“环境复原负债”征求意见稿。文件涉及会计和审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资源披露信息方面可操作性方法。
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1997年“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10月提出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还有环境负债,资产损害复原,信息披露等方面。该机构2000年2月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告审计中的环境问题”,论述财务报告审计中由于环境问题而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法规、审计程序、专家意见等问题。
(二)各国行动
日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国之一,加之自然资源匮乏,大多数能源依赖进口,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建立节能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相应措施全面而细致。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但在资源消耗上,单位GDP消耗的石油不到中国的七分之一,消耗的电力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1年,该国制定《热管理法》,又于1979年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其间数次修订,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扩大适用范围。针对资源循环利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先后制定《包装容器再循环法》、《家电产品再循环法》、《建设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汽车再循环法》等一系列再循环专项法律,并于2000年制定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明确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和基本制度。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该国于2001年制定了《新能源发电法》,要求电力经营企业每年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电力,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此背景下,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此后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三十多年来坚持新能源战略,1993年,日本政府将上述三个计划合并成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
“新阳光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分七大领域: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系统化技术、基础性节能技术、高效与革新性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太阳能是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
实施新能源战略时,日本政府确定了激励导向、政策导向、价格导向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在“战术”层面确保新能源战略付诸实施。
(1)激励导向。日本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1997年至2004年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资助金。
日本政府成立的新能源机构的使命是为进行多种多样的新能源开发提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情报,同时负责就新能源政策有关问题向国家建言献策。以日本新能源机构为平台,日本各类企业纷纷就新能源合作开发展开了合力攻坚的各种活动。很多大企业都是这个机构的赞助会员,赞助企业会员遍及汽车、数码家电、钢铁、电信、银行、商社等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合力攻坚的成果为赞助会员优惠享有。由于赞助会员面非常广,因而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为各行各业所共享,从而惠及整个国家。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会资金也大量投入“阳光计划”项目,使日本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很快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2)价格导向。“阳光计划”实施期间,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消费者实施“直补”政策。太阳能发电在日本兴起时,由于用户少,导致成本高,功率3000瓦发电设备的价格约为600万日元,这够交几十年的电费。但是日本政府态度非常坚决,对每户住宅太阳能电
池板采取补助制度,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住户渐渐增多,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下降,新能源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目前,围绕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一些电器设施店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产业既从中受益,又成为整个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实施新能源战略,对于日本这样资源缺乏的国家,其意义自不待言。目前,日本进口的石油比1973年降低了16%,经济总量却增长了一倍。日本利用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8%。与此同时,该国工业大幅降低石油消耗。日本钢铁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从1974年以来,对石油的依赖已经降低了85%,目前的石油仅占该公司所用燃料的10%。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
德国
德国西南部有一家名叫维克托利亚的宾馆,这是德国首家零排放无污染宾馆,被评为“世界上对环境最友好的私人宾馆”。
“绿色”宾馆换装节能灯,仅此一项,电灯的耗电量就骤减80%;节水,淋浴龙头全部换成节水型的,浴盆也按人体形态重新设计,在不牺牲舒适度和洗澡乐趣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30%;采用集隔音、隔热、保暖三位一体的新型玻璃;以地下水循环系统替代空调;在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光板,承担为旅馆供热和发电两大任务。此外,宾馆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环保和节能措施。比如:房间的“迷你”酒吧就比传统的冰箱节电30%;厨房采购的食品全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店主人自豪地说:这种宾馆在当地仅此一家。维克托利亚宾馆减少了大量能耗,几乎不对环境造成一丝危害,同时也没有影响宾馆正常生意。
维克托里亚的“绿色”是德国全社会为努力节能降耗的一个缩影。
德国能源匮乏,除了水源较充足以外,其他许多重要能源基本依赖进口,石油几乎100%通过进口,天然气80%依赖进口。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90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发展,而德国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15%。
早在1978年,德国就修改过一次建筑节能标准,使得其后建设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减少60%以上。《能源节约法》还制定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其特点是将控制建筑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改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
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德国《能源节约法》。按照这个法规,新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4年8月,德国出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
为此,德国继续实行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还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逐年递增,2004年就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
除了行政手段,德国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控企业和公民的日常行为。
从2002年起,德国开始对燃油和电力消费征收生态税。这项举措起源于1998年,当年德国社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开始探索制定更深层的环保方针政策。1999年,德国开始实行生态环保税收改革,目的是降低能耗,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并创造面向未来的新就业机会。
政府适当地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环境税收改革的同时逐步降低雇主和雇员须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开始进行的,还将生态税与企业和个人的其他税收负担的优惠相结合。实行这样一套复杂而巧妙的税收杠杆政策,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价格,促进社会各界节约能耗的积极性和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也不增加消费者负担。
此外,该国的部分地区制定《水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水。在首都柏林,水费的70%用于废水处理,30%用于供水设施的建设。与废水的有害程度相对应,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目前,全德国抽用的地下水仅占地下水总量的10%。
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高压煤尘焚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等新的矿物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开发升级,从而使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1999年,德国电力生产部门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为39%,这一比率2006年已达到46%,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5%。
出于环保考虑,德国政府从2000年始逐步放弃已初具规模的核电,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到2010年使“生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0%以上。
英国
英国政府先后在2003年和2007年能源白皮书,预期到2050年将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并在2020年之前取得显著进展;保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英国的节能工作在企业层面,对高耗能行业已经实施了气候变化协定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对非高耗能行业将引入碳减排承诺方案。其他考虑中的措施包括所有商业建筑在建造、出售或出租时都要有能源状况证书,能源供应商在未来五年内为商业用户提供先进和智能的计量服务。
在家庭层面,将继续改善现有住房的能源效率,平均家庭每年可减少0.5吨碳排放,并计划自2016年起对新建住房实行零排放强制要求。此外,政府还建议提高家用电器标准,促进能源供应商与家庭用户合作开展节能降耗,推广智能计量表和实时能耗显示,以及对新旧住房引入能源状况证书。在交通领域,英国政府支持欧委会关于新车能效强制目标的意向,推动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同时加强与业界及消费者的合作。在公共部门层面,计划到2012年实现中央政府办公房产碳中和,并推动节能型福利住房和公共部门建筑资助计划以及政府采购能效标准。
致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中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微型发电、区域供热、热电联供和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的供热等技术,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同步发展是英国政府的发展方向。随着未来20年部分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陆续关闭,英国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到2020年达到20%的目标。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政府还鼓励对大型发电项目实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在化石发电项目中进行碳捕捉和储藏技术的商业化开发。为进一步发展新的低碳技术,英国政府将与私营部门共同建立能源技术研究所,至少投入6亿英镑用于资助未来lO年的研发项目。
保证能源安全。自2004年起英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06
年英国能源净进口量达5240万吨标准油。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是英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更经济地开发和利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鼓励小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强调继续使用本国煤炭对能源结构多样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支持建立有效和透明的国际能源市场,扩大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开放,同时加强多双边国际合作。此外,英国政府还努力改善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通过未来能源供需信息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好商业决策,并计划改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体制。为保障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安全,英国政府还将继续采取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优化和制度安排措施。
在英国,环境报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争议,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信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地域性和教区范围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一些专家号召企业要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审计和专门的环境审计。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是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正式表态。这个报告讨论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调在实现环境目标中的财务数量化和市场动力,这个报告还偏重于宏观政策的研究。
1990年,Rob Gray教授在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的支持下,对微观领域中的企业会计进行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出版了《会计人员绿色化:Pearce之后的会计职业》。这是ACCA“会计人员的绿色化”项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Gray在书中阐述,今后会计人员应是“环境管理”中的成员。“环境管理”的功能包括:环境审查、政策/目标发展、生命周期评估、BS7750标准及环境审计ISO、遵守法规、环境评估、环境标志的使用、废弃物最小化;发展和投资于更好的清洁技术。
英国的“环境管理制度”BS7750,作为“英国标准协会”的一项标准于1992年正式颁布执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环境管理法规。BS7750对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及维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促使公司实现其已确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
针对众多公司编制和披露环境信息没有共同的专业标准,英国政府环境部在1997年2月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份文件,自然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花园国家”新加坡历来重视节能环保。尽管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政府仍规定,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必须首先落实节电措施,否则不准开业。该国法规规定,商店卖场的照明最高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采用镜面反射板,安装时间控制开关,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和耗电量;建筑走廊的照明白天采用自然光,安装时间控制开关;一旦发现灯管出现黑化现象应立即更换,灯具、灯管每月应清洗一次,以维持灯管光的输出效率及美观。新加坡政府还特别规定,凡是购买省电装置的用户,可享受固定资产折旧期为一年的优惠,从政策上支持节电产业和优质产品发展。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耗资1000万新元进一步推展节能措施,以20万新元为上限,为当地超过半数的制造业公司和建筑物提供补贴,帮助他们雇用能源专家进行审计与顾问工作,目的是帮助制造业公司、建筑物业主和经营者了解公司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并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议和咨询。目前,当地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
印度尼西亚于2007年7月中旬颁布新的能源法,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同时签署总统令,号召全国上下开展节能运动,通过节油、节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缓解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燃油短缺危机。
新的能源法将与该国200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法及2007年的地热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互补。印度尼西亚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基燃料约占52%,由于原油产量下降,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石油等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减少到20%以下,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增加到33%和30%。可再生能源预期占比到17%。
关键词:压缩机;回流;并列运行
2014年初,杏区计划处理伴生气4.0051×108m3,占分公司浅冷装置计划总处理气量的25.5%。杏区浅冷装置作为生产主力装置和能耗大户,节能降耗在分公司降本增效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装置的管理中,通过总结和分析装置的运行特点,开展深入挖潜的活动,掌握设备能耗损耗的规律,制定技术措施和改造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装置的电能耗,避免电能浪费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实现杏区浅冷装置降本增效的目标。
1现状
浅冷离心式主压缩机回流控制产生的电能损耗不受控,回流控制不够精细。杏区4套浅冷装置的主压缩机均设有回流保护工艺流程,但缺少装置处理气量与主压缩机回流开度相对应的回流数值设定表。致使在浅冷装置运行期间,为确保主压缩机平稳运行,岗位员工手动控制主压缩机的回流开度,以压缩机不喘振为指标进行模糊控制。该方式直接导致岗位操作人员凭经验控制,无法做到回流控制精细,易发生回流开度偏大的现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压缩机的循环气量压缩,产生电能的大量损耗和不受控流失现象[1]。杏区6kV配电室变压器负荷率低,并列运行损耗大。浅冷装置中,变压器容量的负荷设计带载余量大,目前投运的8台变压器平均负荷率低于40%,投用变压器产生的设备电能自身损耗比重增加,致使变压器在分段并列运行模式时,变压器自耗电量的比重增加。清水泵功率无法实时调节和控制,电能损耗大。杏区浅冷装置中,E-502水冷换热器为天然气主压缩机级间冷却换热器,它是清水泵供水的主要用水负荷。2010年浅冷装置工艺改造后,E-502水冷器前方加装空冷换热器,原清水需求量大大降低。节水的同时,装置原设计清水泵负载已低于额定负载的50%,清水泵电动机的效率下降,产生载荷过低的现象,造成了电能的大量浪费。
2潜力分析
2.1降低处理气量单耗
杏三浅冷装置设计日处理气量40×104m3,杏九和杏V-1浅冷装置设计日处理气量30×104m3。杏区浅冷装置近5年的总处理气量波动较大,除去检修月影响,目前,装置运行期间负荷率最高接近0.9,最低0.6。主压缩机负荷率波动大,为回流开度的进一步优化控制提供了操作基础[2]。其中,近3年的杏三浅冷装置处理气量增加明显,负荷率较高。杏九则负荷率较为平稳。可以杏三和杏九2套浅冷装置进行各自的分析和对比。以杏三装置数据为例,2013年和2014年杏三装置运行参数统计如表1所示。表1中的7月份数值,均为装置机组检修或停机引起的月处理气量降低现象。但装置全年来气充足,负荷率均在0.80以上,该部分数据可作为回流开度控制考核的基础数据。取2013年和2014年杏三浅冷装置同期数据对比分析见表1。2014年3月份,处理气量1061×104m3,耗电量262.52×104kWh,负荷率为0.86;同期2013年3月处理气量1092×104m3,耗电量226.69×104kWh,负荷率为0.88。通过该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手动控制回流开度的能耗对比效果显著。两个月份浅冷装置的负荷率均在0.85以上,但电能耗差值近36×104kWh,折算电费成本约23.6万元(0.6581元/kWh)。因此,随着处理气量的波动,杏区4套浅冷装置的主压缩机回流开度若能够得到实时有效的手动调控,处理单位气量的电单耗可有效的降低,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杏九浅冷装置运行分析对比,表2的月份天数按9个月统计。2013年和2014年装置负荷率基本持平,略有偏低,如图1所示,但2014年杏九浅冷主压缩机回流控制出现故障,无法将回流关死。2013年杏九浅冷装置前9个月处理伴生气量7180×104m3,耗电量1627.56×104kWh;2014年杏九浅冷装置前9个月处理伴生气量6786×104m3,耗电量1654.62×104kWh。2013年前九个月运行天数较2014年多14天,多处理湿气394×104m3,节电27.06×104kWh。显而易见,杏九2014年因主压缩机回流问题能耗显著增加。
2.2减少变压器自身电能损耗
改变变压器运行方式,提高单台变压器的负荷率,同时降低变压器自身的电能损耗,可实现节能的目的。变压器空载损耗统计见表3。配电设施设计时,考虑增加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变压器本体故障带来的大范围低压设备失电的现象,杏区浅冷6kV配电所变压器,采用2台变压器分段并列运行方式。从配电设施多年来运行情况看,变压器设备的可靠性较高,但负荷率低,变压器具备一开一备运行条件。因此,改变变压器运行方式来节能,此方式具有极大的节电潜力和可操作性。
2.3减少浅冷清水供水泵所需能耗
浅冷装置用水主要由水泵提供,成本主要为耗水成本与拖动电动机的能耗成本2个方面。浅冷装置中,原E-502级间水冷器前加装空冷器后,装置用水量大幅度降低,对应的水泵电动机输出功率降低。因而,在能耗方面,对电气配套控制系统进行完善,根据浅冷装置中清水流程的工艺参数要求,在装置清水需求量降低时,适时调整水泵的水量输出可有效降低电能和水的成本消耗[3]。
3优化措施
3.1控制浅冷主压缩机回流开度
优化浅冷主压缩机回流开度控制,可以降低处理单位气量的电能耗,在压缩机不喘振的基础上,摸清压缩机临界喘振曲线建立压缩机安全运行节能曲线,应用装置外输气量对处理气量进行校正和核对[4]。从而建立与处理气量相对应的回流开度手动控制对照表。在日常的操作管理中,建立对应回流控制操作卡,岗位工人参照操作卡中的内容进行回流控制操作。从而,降低处理气量的电单耗,实现节电的目标。预计4套浅冷装置年可节电100×104kWh。
3.2优化变压器投运方式
完善变压器投运方式,可以减少变压器自身电能损耗,核实浅冷6kV配电所目前所带的用电负荷,计算后实践进行验证,改变变压器运行方式时,变压器的运行工况及其参数。考核变压器空载运行的电能损失,进一步核算变压器运行方式改变后的节电量。同时,做好电工巡检工作,改变运行方式后调整低压配套配电设施的运行方式,保证与变压器运行方式一致,从而实现变压器节能的目标。若变压器的运行采用一开一备的方式,经估算年可节电约32.42×104kWh。
3.3优化水冷换热器和清水泵的控制
引入电动机的负荷输出控制设备和无功补偿设施。根据水泵的负载变化调整电动机输出功率,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减少无功的消耗和线路损耗,从而实现节电的目的。同时,在浅冷装置的运行操作中,浅冷E-502空冷器运行为主,原水冷换热器内水压力不变的前提下,为减少清水的需求量,在E-502水管线出口处加装压力调节阀,控制水压和流量,有效降低清水的消耗量,经估算每套装置年可节水42×104t。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水泵的负荷,间接的实现了电动机的节能目标。
4结束语
浅冷装置的节能过程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该过程和装置的运行实时的工况密切相关。因而好的节能措施应和装置的实际运行工况相结合,精细化的操作和控制的是装置平稳、安全、高效率运行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成宝.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分析与控制[J].压缩机技术,2006,14(6):11-15.
[2]潘定,沈钧毅.时态数据挖掘的相似性发现技术[J].软件学报,2006,10(2):23-24.
[3]袁生斌,黑君.丙烯压缩机组联轴器改造[J].科技资讯,2015,35(31):12-14.
关键词:芳烃联合装置 能耗
一、芳烃联合装置概况
本项目是中国石油四川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与8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中新建的65万吨/年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本联合装置以直馏石脑油、加氢裂化重石脑油以及乙烯裂解汽油为原料,生产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等芳烃产品,以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优势,综合利用炼油和乙烯的芳烃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品的增值。
本联合装置由预加氢、连续重整、催化剂连续再生、芳烃抽提、歧化及苯-甲苯分馏、吸附分离、异构化、二甲苯分馏和PSA九个装置及相应的公用工程部分组成。其中芳烃抽提装置由CPE东北分公司负责设计。装置主要产品公称规模为65万吨/年对二甲苯、5万吨/年邻二甲苯,和90000Nm3/h纯氢气,相对应的各装置设计规模如下:
1. 100单元:预加氢装置 170万吨/年;
2. 200单元:连续重整装置 200万吨/年;
3. 300单元:催化剂连续再生装置 2041公斤/小时;
4. 400单元:芳烃抽提装置(CPENE范围)90万吨/年;
5. 500单元:歧化及苯-甲苯分馏装置 95万吨/年;其中苯-甲苯分馏部分 136万吨/年;
6. 600单元:吸附分离装置 347万吨/年(单系列);
7. 700单元:异构化装置 281万吨/年;
8. 800单元:二甲苯分馏装置 420万吨/年;
9. 900单元:PSA装置 90000 Nm3/h(产品气)及公用工程。
年开工时间∶8400 小时;装置操作弹性60~110%。
二、芳烃联合装置能耗
1.芳烃联合装置能耗
按照《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 (GB/T 50441-2007)的规定进行全装置能耗计算,其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装置总能耗为2172320.5MJ/h,对每吨PX的能耗为674.94kg标油/t。(41.86777 MJ/ kg标油)
2.能耗分析
对于某一特定装置来说,其原料来源、产品方案及产品质量要求的不同会导致装置流程长短的差异,使装置能耗差别很大。
本联合装置产品品种齐全,除生产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外还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苯、重芳烃、戊烷、液化气、纯氢、含氢气体等产品。因此,流程长、设备多、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多,这些对装置能耗都有影响。
连续重整装置为深加工装置,重整反应为吸热反应,重整苛刻度越高即反应深度越深,吸热量就越大。装置的能耗除与反应苛刻度及原料性质等有关外,还与产品方案及压缩机驱动方案有很大关系,所以即使同类型装置也会因上述原因能耗相差较大。
将200单元、800单元和其余100、300、400、500、600、700、900、PSA单元消耗公用工程介质量进行绘图比较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整个芳烃联合装置中连续重整(200单元)和二甲苯分馏装置(800单元)在整个芳烃联合装置的能耗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是35.2%和32.9%,共计68.01%。因此,连续重整和二甲苯分馏装置的能耗控制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装置。
以下分别将这两个装置的公用工程介质消耗进行比较。
装置各公用工程介质消耗分析
芳烃联合装置各公用工程介质消耗情况如下:
各装置燃料气消耗情况图
各装置4.0MPa 蒸汽消耗情况图
装置内重要设备消耗公用工程情况具体数据如下:
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炉每小时消耗燃料气13.342t/h(645449MJ/h),占总能耗的29.7%;芳烃抽提装置中的抽提蒸馏塔、溶剂回收塔和溶剂再生塔再沸器每小时消耗4.0MPa蒸汽合计41.47t/h(152780.5 MJ/h),占总能耗的7.0%;异构化装置中的循环氢压缩机每小时消耗4.0MPa蒸汽64.1t/h(236144.4 MJ/h),占总能耗的10.9%;二甲苯分馏装置二甲苯塔底重沸炉每小时消耗燃料气12.85 t/h(621181.9 MJ/h),占总能耗的28.6%。以上所述消耗的能耗合计1655555.8 MJ/h,占整个芳烃联合装置总能耗的76.2%(2172320.5MJ/h)。可以说,控制好上述公用工程介质的消耗是能耗控制关键所在。
三、 节能降耗措施
1.充分利用加热炉烟气余热
本装置中重整“四合一”反应炉由于其操作温度高,且为纯辐射炉,烟气排放温度高,为回收余热,在加热炉顶对流段用来发生4.0MPa(g)蒸汽,使加热炉总效率达91%以上。
为了有效的利用烟气余热,提高加热炉热效率,联合装置其余的加热炉设置了四套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甲苯塔重沸炉、歧化反应进料加热炉、异构化进料加热炉共用一套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二甲苯塔重沸炉采用两套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预加氢进料加热炉、预加氢汽提塔重沸炉共用一套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加热炉对流室烟道出口气体,进入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的空气做为加热炉的燃烧空气,使加热炉的整体计算热效率达到91%以上。
2.重整“四合一”炉采用立式炉,以降低重整临氢系统压降,降低能耗。
3.重整进料换热器、歧化进料换热器及异构化进料换热器采用纯逆流板式换热器,以提高传热效率,减小冷热端温差,减少进料加热炉的热负荷,降低装置能耗。
4.二甲苯塔、甲苯塔、重芳烃塔均采用加压操作方案,回收塔顶冷凝热量,二甲苯塔顶冷凝热用作抽出液塔、抽余液塔、成品塔、邻二甲苯塔、脱庚烷塔等塔底重沸器的加热热源,甲苯塔顶的冷凝热用作苯塔塔底重沸热源,重芳烃塔顶的冷凝热用作重整油塔部分重沸热源,该流程的主要特点是能显著的降低装置能耗。
5.吸附分离装置采用性能更好的ADS-37吸附剂,降低了解吸剂用量,且吸附塔操作温度降低至156℃,与以前采用ADS-27吸附剂,吸附塔操作温度178℃比较。能耗降低很多。
6.选用高效塔板,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回流比,减少塔底加热炉或重沸器的热负荷,以达到节能的目的。C-6001和C-8002塔盘均采用高效塔盘即MD塔盘。
关键词:质量;产量;节棉;节约用工;节电;机物料消耗;安全管理
纺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较多,当前又面临招工难,部分企业因开机不足,影响企业生产正常运行。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纺织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某公司借鉴许多先进纺纱企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质量、产量、节棉、节约用工、节电、机物料消耗、安全、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走访总结,现以一个4.7万锭车间为例简述,以期对纺纱界同仁有所启发。
1原有措施
1.1质量管理方面
坚持“5个机制”。一是不断完善质量要点及措施。凡生产中出过或用户反馈过的问题,都将其要点记录下来作为教材;针对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制定措施,每周进行修订并组织员工学习。二是及时制定质量预案。对新产品及曾出过问题的产品都要制定工作标准,在产品准备生产前就明确新的工作标准,并组织所有员工开会学习。三是明确上工序为下工序、上轮班为下轮班服务的理念,不让问题流入到下一环节,形成一个良性的把关系统,避免质量问题的蔓延。四是全员参与。重奖把住质量问题的员工,激励、激活员工自动自发把关的积极性。五是有问题快速发现,快速解决,快速回报,快速跟踪。利用微信群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沟通、解决、跟踪,杜绝质量问题蔓延。针对氨纶包芯纱无丝、断丝、偏丝、丝异常的情况,细纱工序各管理人员分区域每班检查两遍以上,细纱落纱后职工逐个拽纱查丝。定期试验和检查钢丝圈、钢领质量及使用周期;络筒值车工打纱时逐个检查;络筒落纱后由专人检查;包装工逐个检查。严格下脚管理,尤其是本色涤纶、莱赛尔、吸湿排汗涤纶、维劳夫特、莫代尔、本色粘胶及色纺黑涤纶、黑粘胶、黑棉、黑吸湿排汗涤纶和其他颜纺品种,必须做到类别分清、单独存放,班长亲自检验后送回花房存放,清棉三班班长责任区域明确,查出问题追究责任,避免了回花下脚混色混号。针对机台本色纺改色纺或色纺改本色纺频繁情况,制定各工序清车和铺车标准,调度员与各工序管理人员科学确定改纺台位,避免异纤附入,工序管理人员必须检查每台改纺情况并签字确定。针对用户反映氨纶包芯纱品种捻接头个数多、布面上接接头集中的问题,在村田络筒机上设立管纱b4报警功能,并根据b4报警纱追踪前工序。对每天出现的连续性疵点组织员工开现场会,及时采取措施;关注电清单锭乱切现象,改纺人员随时检查,有问题及时清洁并重新采样,处理不了要关闭单锭及时反馈,自动络筒电清切疵控制在百万米300个以内。针对自络单锭改纺采样后的纱车工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问题,改用设备倒吸100m。
针对特殊品种捻接强力低问题,积极与用户沟通,做好记录,为今后生产做参考;通过研究捻接头在布面显示长短来改善捻接情况。针对竹节纱断头多问题,保持车间温湿度稳定;检查消灭落后锭子造成的细节、弱捻等;优化纺竹节纱品种电清参数,减少切疵数;优化捻接参数,杜绝捻接头滑脱。对于特殊品种由原来条混改为盘混,杜绝了混和不匀造成的灰白异纤。针对甲配棉(破籽含量70%左右)转杯纺纱棉结杂质多的情况,梳棉出条速度由130m/min降到110m/min,转杯纺转杯速度由88000r/min降到85000r/min;上盘前认真挑拣破籽,按照配棉标准严格把关上盘,并对尾盘及盘地进行清扫;对破籽落杂点每2h掏一次,每天清一次梳棉排杂管,杜绝堵糊;每周抄针3次;对于断头多的锭子,检查输纤通道,擦车时保全工对分梳辊针布、输纤通道、分梳腔全部检查一遍,值车工巡回时随时做三角区清洁。针对乙配棉(破籽含量40%左右)转杯纺纱短粗多的情况,保全工每天早晨8:30通过面板检断头多的落后锭子并及时修复;改纺品种时,逐锭检查专件状态;随时清洁接头机刮片,不能有挂花、脱落现象;对木纹纱、条干CV值高的锭子做摇黑板试验,凡出现问题的锭子要立即修复;转杯纺揩车时,保全工逐锭子检查输纤通道、分梳辊针布、分梳腔等部件,消除挂花现象;值车工在巡回中发现有电清失灵的锭子,应及时通知电工修理,并对处理前后纱进行试验;对重新生头的锭子必须进行转杯清理;转杯纺车工随时做三角区清洁。
1.2产量管理方面
一是制定产量标准。制定每个品种的千锭时产量,每天汇总,低于产量标准5元/kg考核有关人员。二是精准计划。计划单注明下卷、下条、下粗纱、下细纱时间及数量要求。三是消灭长期机械空锭(包括电器空锭),随着空锭的逐步减少,有时达到瞬时100%效率,月产量突破500t。四是严格24h改纺要求,杜绝停台。
1.3节棉管理方面
对于色纺品种,清棉破籽经认真挑拣后上盘回用;梳棉落物调至最小1%,管理人员一天查一次。下脚料回送落实计量制度。每班回送下脚料必须称重,严格控制每品种的用棉量,班长及时掌握情况,有不正常下脚及时汇报并查出原因,严格考核。外卖下脚分类清楚,防止混入可用纤维;对一些特殊配棉品种,合理安排投料,将前纺梳棉下来的卷头卷尾及并条回用条子重新打卷,及时回用,尽量将原料全部用上,提高制成率。本色棉、化纤、色纺风箱花全部挑拣可用作回花。及时分析疵点形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疵点数量,根据用户要求优化电清工艺,减少切疵并优化捻接质量。降低回丝,每月节约回丝500kg左右。对各工序出现的坏条子、坏纱和控产不准,按1元/kg考核责任人。
1.4节约用工管理
制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制度,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竞聘上岗,去掉工段长4名,补充到生产一线。合岗并岗,先后减少清棉挑丝工1人,前纺扫地工3人,三班试验员3人,空调工3人,后纺扫地工3人,胶辊房和专件合并掉2人,前纺滤尘工3人,粗纱落纱工2人,细纱扫地工2人、清理纱管工6人,清理三班长事假人员,对技术差的进行培训调岗或淘汰。共减少用工63人。
1.5节电管理
清棉主避尖峰用电,前纺主避峰期用电,清棉、前纺和后纺尽量在尖峰期、峰期停车,谷期开满,使谷期用电基本达到总用电的34%以上。峰谷平、空调用水、压缩空气日统计,当天分析,当天公布奖罚。梳棉1#滤尘主电机由45kW改为37kW,3#滤尘主电机由55kW改为45kW,2#滤尘主电机由37kW电机改为22kW。转杯纺一套FA103型开棉机和FA108型开棉机之间加装三通,纺化纤时可以直接从FA006型抓棉机到多仓,跳开FA053型纤维分离器和FA103型开棉机,这样既节省了2个4kW的电机,又减少了短绒的形成。
1.6机物料管理
对外加工配件出入厂,主管领导亲自审批,严把机配件申报关,报计划要查库存,价值200元以上的原则上只存1个配件。建立修旧利废奖励办法,按原件价值5%奖励。
1.7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制度。一是新工的培训,认真执行7天培训内容,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二是对老工的培训,一月一培训,确保牢固树立“时时有隐患,处处防隐患”的思想。认真抓好“安全特区管理”,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查。每周检查消防器材完好和使用情况,每月各工序组织消防实战演练。规范、严查高空作业和梯子质量,凡超过2m高度的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并由监护人监护。对违章行为严惩不贷,重视薄弱环节检查,如节假日检查、吃饭时间检查、夜间12点至凌晨5点之间的检查。
1.8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
要求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眼睛向内,坚持5个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敢于否定自我和传统思维,工序管理人员一天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并改进这个问题,每天与10名员工交流,和员工交朋友,要学会倾听,让员工倾诉。继续加强夜班管理,中层干部24h轮流带班,各工序同时安排24h带班执行长,快速发现、跟踪解决问题,一直跟踪到解决为止。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质量管理方面
在继续坚持质量5个机制的基础上,坚持络筒纱疵分析、追踪、整改机制。络筒设定好b4报警把关,每天按样照进一步分析切疵原因,抓好清棉、前纺和细纱基础管理降纱疵,尤其是清棉、前纺连续性疵点、异纤、细纱飞花纱疵。优化络筒清纱参数减少切疵,力争百万米切疵数由300个降至200个以内,减少包芯纱品种因氨纶丝断裂形成的布面纱疵,减少回丝。针对竹节纱断头多,捻接头断头、滑脱、强力低、捻接头集中的情况,首先减少纱疵,同时要通过调整加退捻时间、气压,变换压纱杆,调整大吸嘴倒吸长度,减少纱线退捻长度,减少捻接断头。杜绝氨纶丝品种间断性断丝现象。针对配棉种类多的情况,做好台位安排、防护和品种分类,杜绝异纤和错混号问题。调整好梳棉隔距,杜绝锡林挂花、绒辊轴缠花,杜绝粗纱棉球纱。解决黑棉包白长丝、白棉包黑长丝时偏丝造成的芯丝外漏现象。具体措施:细纱车速偏低控制;加装长丝张力控制装置,防止长丝游晃;落一排纱,调一次丝。解决细号长丝包芯纱细节问题,对于细号双包赛络纱品种长丝外漏问题,在用户认可的前提下,改用普通环锭纺生产。针对氨纶丝小牵伸(2.0倍)游丝的具体措施:氨纶丝使用中小丝,换丝时要检查,不允许有塌边现象。每排纱值车工调两遍丝,杜绝氨纶丝跑出左须条。导丝轮的清洁随时做,防止小轮凹槽过浅过宽,丝来回游动形成偏丝。调丝员必须保证导丝轮无左右摆动。落纱后值车和落纱工逐个挑拣。细纱前罗拉速度一般控制在165r/min~180r/min。解决转杯纺电清失灵多造成的漏疵多问题。
有些锭子电清检测头在检测到疵点后,由于控制罗拉供电的三极管未起作用,给棉罗拉的供电板还在持续供电,致使罗拉齿轮没有脱开而造成继续给棉没有断头,致使疵点漏掉;罗拉齿轮中心孔及吸合面有积尘,致使电清检测头在检测到疵点时,虽然罗拉已停止供电但因齿轮没有脱开,纱线没有断头还在继续纺纱而漏疵;控制板、供电板、电清头、电清板使用多年,老化现象严重,致使电清失灵现象频繁。具体措施:随揩车逐锭用棉条塞入电清检测孔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并修复;随揩车逐台把罗拉齿轮拆下,将吸合面和罗拉轴用砂布抛光,以减少罗拉中心孔与轴之间的灰尘和吸合面灰尘造成齿轮脱不开出现的漏疵;车工每班把关电清亮灯而不断头的锭子,并查看纱的表面是否有疵点,保全工及时查找原因并修复;电工及时分析供电板和控制板、电清头、电清板,查找原因并修复以减少漏疵。转杯纺接头处细节问题。接头后细节主要与附加喂入纤维的多少和接头时抽纱与喂入棉条时的配合时间控制相关。喂棉时E1的喂入时间和E1的停顿时间也影响接头后的细节。接头过细容易在织造时断头,过粗又会形成疵点。接头机的传动配合间隙精度降低,造成接头外观不易调节。采取措施:从源头抓起,让每个设备人员知道参数控制和调节接头的部位;每天由设备负责人逐台检查接头并调整;改纺后逐一调好接头,方可让接头机接头。继续攻关转杯纺机械波,借揩车停台,把喂给轴重新用隔距定位后连接一遍,用隔距逐锭调节蜗轮与罗拉齿轮的啮合位置,更换车头喂给胶木齿轮等措施。
2.2产量管理
控制各工序改纺时间,做好品种衔接,杜绝脱节和细纱停台现象。严格检查细纱落后机台、落后锭子,杜绝空锭,减少断头。保证各工序设备运行状态,继续研究提升包芯纱品种车速以提高产量。重新修订产量绩效,提高员工对产量的重视。杜绝转杯纺空锭,研究改纺后有个别品种效率上升慢、接头机不好接头、调整时间过长等问题。
2.3节棉管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色纺下脚、车肚、抄斩量,梳棉落棉率控制在1%以下。对一些特殊配棉品种要一计划、一总结。一计划:计划准投料,精准到卷个数、筒个数、粗纱个数。一总结:单子结束,彻底排查剩余卷个数、筒个数、粗纱个数。对一些氨纶包芯纱纱样,在安排台位时,尽量安排在了机台位上,以达到节约的目的。细纱粗纱换纱必须控制在一层以内,减少粗纱头。各工序严格清车用料,减少浪费,细纱制定改纺、揩车调丝标准,减少不合格纱。
2.4节约用工管理
继续核算各岗位的工作量,看能否“兼、并、代”岗。提高员工操作技术,针对落后员工进行重点帮教,拉开工资差距,多劳多得,优胜劣汰。
2.5节电管理
随时关注室外温湿度,合理使用室外新风,保证温湿度情况下,调开空调室主风机和水泵电机,节约用电。每天关注滤尘滤网的透气性,减少阻力,节约用电。夏季制冷温度标准30℃,低于30℃停开一台制冷设备或者降低其频率。2.6节约压缩空气用量百万米切疵降到200个以内,提高捻接合格率90%以上,减少不合格结头。每天检查压缩空气管道及接口,有漏气时严格考核。2.7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实事求是、上心、细心、有责任心,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制定处罚规定。为了抓好节假日、夜班,坚持管理人员带班制。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一月验一次创新,利用各种办法让职工提意见、建议,鼓励全员创新突破否定,打破旧思维,以此来解决问题。
3结束语
2015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环锭纺产量8474.4t,同比增长8.6%,其中色纺2640t,同比增长15.9%,转杯纺产量5293.8t,同比增长2.9%。客户反馈3次,2014年反馈11次,反馈次数大幅度减少。节棉53.55t,节约生产用电216454.6kW•h,节约空调用电633840kW•h,节约压缩空气折合用电168660kW•h,节约用水折合用电90860kW•h,节约机物料10482元,减少用工63人。车间在现有设备、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产量管理、节棉管理、节约用工管理、节电管理、节机物料管理、安全管理、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等基础性管理,开展技术改造管理,在满足质量和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缩短了设备的运行时间,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用工,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章友鹤.积极采用纺纱新技术,对节约用工和提升纱线品质的探讨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1,19(5):24-27.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施工 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既是国家坚持持续可发展的政策要求, 也是企业自身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能耗决定行业生死的今天, 筑养路机械行业应在新形式下充分抓住机遇, 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资源、能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行动起来, 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节能降耗教育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并积极落实相关节油工作。
1建立健全符合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并尽可能将相关条文及制度量化。此外,笔者认为应该以公路路况、燃油消耗定额、车辆技术状况等为依据,编制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超耗及节油奖惩机制。
2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坚持“自主研发与积极引进”原则,全面提升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水平,以此确保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3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员工就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及操作等问题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并尽可能让每一个员工均树立正确的节能减排观。
二、促进施工设备节能
1采购节能施工机械
目前在中国高等级公路的施工中由于诸多因素,98%以上采用间歇式。间歇式虽有配比精度高、拌和质量好、对集料的要求相对较低的优点, 但也存在生产率低、投入大、燃油消耗率高、环保性能差等不足, 与中国现在所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观是不相适应的。
连续式在国外经历了30 多年的发展已拥有成熟的技术,其优势正在于生产率高、投入小、燃油消耗率低、环保性能好。据统计, 在同等生产能力的条件下, 连续式与间歇式相比设备投资可节约20%~25%, 操作维修费可降低10%~15%, 动力消耗可降低约25%, 设备的安装运输费用可降低20%左右, 燃油节约1.0~1.5kg/t。工地应该综合评价目前使用的工程机械, 对其的机械整体状况、耗油量、燃油的燃烧率进行评估检测, 把那些机械状况差、耗油量严重超标、燃油燃烧率低及没有修理价值的机械进行报废处理, 更换一些目前比较先进的设备,以做到施工机械的节能减排。
2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
“设备健康管理” 是一种新型的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模式, 它以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运用为核心, 通过为设备建立“自养护、自修复、自优化、自补偿、自监控” 的仿生功能和自我预防、保健、康复的健康机制,运用“人机结合” 的方式, 对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净化性、安全性实施动态优化管理, 以保障设备的技术性能、能源消耗和排放标准在全寿命周期中始终保持原设计状态。这种以现代检测手段配以新型修复技术而进行的设备管理, 针对机械微观和动态损伤的特点规律采用动态养护维修方式, 事前预防, 过程监控, 保证了设备持续的健康使用, 减少了维修, 节约了能耗, 控制了排放。学习和推广这种管理模式, 对筑路机械管理和节能工作取得真正实效是一种较好选择。
3促进设备改造
某公路工程队对沥青拌和机进行技术改造,施工使用的沥青拌和机, 原来配备的是燃油炉,由于油价上涨, 增加了施工成本, 且有可能影响工期。为此, 工程队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以燃煤炉替代燃油炉, 这样, 一台沥青拌和机一天就能节约成本900元。与此同时, 还为拌和机增添粉尘处理装置, 并加装隔音板, 可以有效地防止了粉尘及噪声污染。
4掌握节能操作
设备使用中, 燃油节约与否, 总是围绕着人-设备-作业路面这个系统相互制约, 又相互促进来完成的。要想节约燃油, 在这个系统中, 人永远是指挥者, 机手是这个系统安全运行和燃油节约的操作者。同一辆设备,采用同样先的节油装置, 在同样的路况下工作同样的距离, 由于不同的机手, 使用的操作方法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的节油多, 有的节油少, 有的甚至产生超耗, 机手的操作技术对设备的节油的影响贯穿了设备运行的整个过程。机手从起步、换档、转向、减速、制动、停车等都起到很重要的节油作用。因此, 为了完成国家的节油指标, 应确立机手节油的核心地位, 做好机手的各方面工作, 是工程公司节油的首要任务。
三、发展资源、能源节约施工方式
1 推广散装水泥
发展散装水泥是国家一贯明确的重要产业政策,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2 发展温拌沥青技术
温拌沥青技术较传统沥青混合料技术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功效,节能达40%,即拌和每吨混合料节省柴油约两公斤,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减少排放50%,有害气体(沥青烟)减少排放90%。此外,温拌沥青混合料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低,现场的摊铺温度控制在100°C 至130°C 即可,这样增加了年均施工时间。
四、利用废旧材料、降低筑路成本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中采用的石灰、水泥、石料等传统筑路材料,不仅筑路成本高、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突出。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取代传统的筑路材料,促进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节能措施。
1 石材加工废石料利用
近年来,各地石材加工业发展迅速,由于开采和加工工艺相对落后,产生了大量的废石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在公路建设中,两侧边坡的防护及排水沟和泄水渠广泛采用浆砌块石,边坡的绿化混凝土格栅也可用块石格栅代替,这样就会用到大量的块石。因此,公路工程建设在优先考虑使用路基石方开挖产生的碎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石材加工产生的废石料。
2 老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利用
(1) 旧路基层冷再生:冷再生基层是指把原路面的旧面层、基层用专用冷再生机按一定厚度进行破碎处理,同时加入一定规格和数量的新的集料和粘合剂,按一定配合比拌合,之后进行整形、碾压,使其恢复达到路面底基层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现有路面、路基材料,减少了碎石用量。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通常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冲击压实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打裂压稳。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面积破坏已丧失了整体承载能力,并且通过局部的挖除、压浆等处治方式已不能恢复其使用功能,或已不能达到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通常情况下的加铺方式存在反射裂缝等问题,而对旧水泥混凝土板块采用的处理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冲击压实是利用冲击压实破碎机的夯实原理,通过拖拉机牵引,带动一个四边形的滚筒,利用滚筒自身的重量和前进时的冲力,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破碎和压实。可以在旧路改造时破碎原路面并对整个结构层进行压实,并彻底消除脱空板的竖向位移。经破碎的路面在重新铺筑面层后能有效地防止反射裂缝而不需要加铺隔栅或土工布,并且其施工破碎进度高于人工的70~80倍,不但缩短工期,同时大大降低成本。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打裂压稳利用门式破碎机的破碎锤反复升降,将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路面。其门板式破碎锤可以通过调节提升高度来得到不同的冲击力。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是脆性材料,在破碎锤冲击力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板块发生断裂,通过调整行驶速度来控制锤头间距以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破碎板块。在确定打裂程序满足设计要求后应采用轮胎式压路机对破裂板块进行压稳,脱空的板块由于支撑较弱而向下发生位移,与基层密贴在一起成为更加稳固的支撑。从而解决了水泥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
(3)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添加适量的新骨料、新沥青,重新拌合成为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现在随着大型公路养护设备的应用,沥青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已经实现半自动化,甚至一台设备就能完成老路沥青混凝土的清除、加工处理、重新摊铺的使用过程,大大降低了沥青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的费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结束语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国家坚持持续可发展的政策要求,也是企业自身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能耗决定行业生死的今天,筑养路机械行业应在新形式下充分抓住机遇,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资源、能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方皓,张春霞,高成杰.低碳模式下高速公路的建设[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02)
[2] 焦双健,陈玉娇.基于价值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的管理研究[J]. 绿色科技. 2012(05)
关键词:火力发电 节能降耗 现状 措施
1.前言
我国的用电资源向来比较紧张而且发电企业中又以火力发电企业为主力军,由此可见火力发电在我国供电资源中的重要地位。火力发电拥有比较长的历史,发展时间最长并很有成效。然而,火力发电要想起真正作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煤炭资源供应,这就无形中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加大了对各种新能源、新替代材料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就给火力发电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的挑战。火力发电企业必须加快对自身体制的改革步伐,淘汰落后的体制,积极部署和调整新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节能降耗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便满足市场对其的需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火力发电企业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能设备仍然比较落后并且在供电时所需消耗的能源量也很大,造成很严重的能源浪费。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改善,所以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生活中用电的开支也不断增加,对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供电越来越紧张。而我国发电大多以活力发电为主,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就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煤炭能资源,再加上技术处理不当,大量污染物被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反而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排放的大量气体又导致了空气污染,使得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和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寻求解决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刻不容缓。
3.火力发电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策略
3.1 在输电时尽可能地减少电损耗和铁磁损耗
在输电过程中电损耗以及铁磁损耗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火力发电企业节能降耗能否起到效果。因此,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输电过程中的电损耗和铁磁损耗问题,尽可能的减少电损耗和铁磁损耗,保证在交变磁场中尽量不要使用钢材料以免产生闭合回路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应该严把材料关,以便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导体金具来说做好选择性能较好的非导磁性材料;对于电抗器以及附近区域一定要把钢结构的使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同时尽量在其附近区域尽量少用钢材料并保证电抗器和钢结构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以免超出规定的范围;如果是在强交变磁场的情况下,应该尽力满足钢结构设计要求避免出现闭合回路。另外,施工人员使用特高压输送电力这种方法输送电力,着样便可以极大的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3.2 提高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对火力发电节能降耗的认识
火力发电对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一直得不到人们的充分重视,这直接限制和阻碍了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的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提高企业及相关人员对火力发电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加强对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积极探讨和研究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不断总结以往火力发电的优势和弊端,以便在此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凝练出切合实际的节能减排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优化火力发电企业的运作方式
火力发电企业只有不断优化其运作方式,积极调整节能减排策略,在机组带稳定负荷的情况下或者是单机运行时应该采取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并不断调整锅炉的燃烧,以便减少不必要的热损失,提高锅炉的使用效率,降低影响空气污染等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就必须高度重视节能降耗问题。不仅国家要不福安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从整体上宏观调控以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火力发电企业必须不断优化运作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其重要发展战略,并不断革新并采用性能较好技术先进的输电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减排的产品,以便促进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戴日俊.火力发电企业节能降耗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12(3):84-86.
[2]潘志强.火力发电企业低成本营运策略初探[J].能源环境保护,2008,5(z1):44-46.
关键词:楼宇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TM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51-02
建筑行业一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同时也给建筑的智能化带来了巨大考验,智能化建筑也已成为现阶段信息化技术改造的直接体现形式。而从能耗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建筑能耗逐年增加,楼宇的智能化与节能化技术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为此,在今后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应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强化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彻底转变现阶段楼宇高能耗问题。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从设备配置及控制的节能策略、建筑设备的调试以及楼宇智能化技术的调试、优化等工作入手,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来提升楼宇能耗管理水平。
一、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应用现状与强化技术创新的意义
我国建筑智能技术在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受到智能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技术粗糙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楼宇智能化设备控制系统缺乏相应的设备运行策略,由于智能化节能使用策略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对于部分楼宇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而言,处于半自动运行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严重影响了智能化节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无疑造成了对能源的巨大浪费。
对楼宇智能化节能系统技术的创新不仅能有效提升物业安全管理,还能有效确保楼宇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楼宇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而言,是对各类能耗报警信号做出快速反应的智能化中枢系统,同时也是以计算机为主的控制管理中心。为此,应根据楼宇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包括材料节能、电力节能、中央空调节能、结构、监管节能等为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以便在降低楼宇能耗的同时,对楼宇内能耗状况进行实时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有效改善居室内决定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节能系统而言,还应充分体现出建筑与节能、健康以及环保的和谐,从规划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置入手,从楼宇周边环境、楼宇结构布局、气候影响以及人的行为因素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在实现高效节能的同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二、强化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建筑材料创新,利用节能材料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而言,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方面,我国能源紧缺,能源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建筑在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能源浪费,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为此,在今后的楼宇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耐冲击、高保温、抗折压能力强的新型节能材料,以有效提升墙体的保温效果。
墙体保温材料种类较多,分有无机类、有机类与其他种类的材料,有机类。对于目前的应用而言,发泡塑料板材、颗粒类、岩棉等材料应用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而玻璃发泡材料、水泥发泡材料、墙体字保温材料、保温装饰材料以及相变材料等材料的应用仍然较少,这些材料均是新型的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同时,还应加强如膨胀珍珠岩、聚苯板、岩棉、炉灰、炉渣、粉煤灰等传统保温材料的应用,这些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既节能,又经济环保,能有效满足楼宇建设可持续发展需求。
(二)建立只能照明控制系统,有效节约能源
为有效解决能源,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楼宇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符合总线标准的前提下,选择以弱电总线通讯的方式来控制强电末端设备,以强化对灯光设备、安全防范、设备、AV设备及HVAC设备控制的开光控制、分散集中控制、调光控制开关控制、延时控制、远程控制、红外线控制以及与其他设备系统的联动控制,控制方式方面灵活、易于维修与维护且自动化程度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新型楼宇建筑必须安装更为先进的智能技能照明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于智能使用与管理需求,为楼宇建设者、用户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技术创新,实现门窗节能
对于楼宇建筑能耗而言,门窗是最为薄弱的部位,在总楼宇能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冷风渗透约占门窗总能耗的三分子一左右,传热损失占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因此,在对门窗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强化技术创新,在确保采光、管径以及通风等要求的同时,尽可能提升外门窗的气密性,从而优化其自身的保温性能。在此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降低楼宇住宅外门窗洞口面积,降低冷风渗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门窗自身的传热损失。同时,除了应采取提升外门窗的气密性等常规的节能措施外,还应对住宅窗墙比,降低冷空气渗透,并充分借助建筑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门窗的自动开启,以降低由认为因素所造成的热损耗与冷渗透。
(四)充分合理利用能源,强化地热能源利用
为了提升楼宇能源利用率,还应加强对地热能源的利用。在冬季可“取”出地热中的热量,给楼宇室内供暖;在夏季,将楼宇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在现阶段的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加强智能化地热供暖和供热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提升地热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满足对于能源利用的生态化需求。
(五)合理利用智能建筑自控系统,设置机电设备的启停控制时间
在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于智能化启停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完善,通过对机电设备最佳启停之间的计算最佳启停时间的计算,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时间,以此来实现楼宇建筑节能的目标。对于实行阶梯电价的部分地区而言,应充分利用智能楼宇建筑自控系统,在用电高峰期选择投入应急发电设备,在用电高峰时,自动卸除不必要的设备。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实施,能有效实现避峰运行,降低用电高峰期用电负荷,从而减低楼宇用电设备运行费用
(六)构建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降低能源损耗
在对楼宇中央空调的设计过程中,泵型号的选择是由最大负荷所决定的,而泵的定功率往往要大于设计的最大功率,这就造成了中央空调设备选型的能源浪费。同时,受到内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实际负荷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多数时间内都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为此,应强化技术创新,在楼宇中央空调中加装“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对冷冻水泵、冷水机组以及冷却水泵的工作状态、楼宇室内外温度、冷冻、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冷冻水压差以及主机设备功率消耗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以提升设备运行的智能化运行。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整个楼宇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控,以有效提升楼宇管理人员对用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实现了楼宇空调系统的远程操作控制功能。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智能化照明能效管理系统、供排水电效管理系统等楼宇各项功能系统的建立,以达到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的目的。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的建立还可实现对整套楼宇节能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在系统出现异常运行状况时,进行异常信息自动报警,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的动态记录数据与所显示的多种实时参数来提升楼宇智能化能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与运行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楼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工作,对提升楼宇能效管理水平,实现楼宇运行管理的集约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楼宇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完善与创新,顺应时代需求,强化对于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在实现降低楼宇能耗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日常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聚氯乙烯(PVC);生产;节能降耗;措施;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聚氯乙烯(PVC)产业在全球在需求量不断提高,其市场竟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除了提高产品质量以外,降低产品制造的成本是不可缺少的举措。在当今能源日益紧缺的社会,节能问题一直以来在各行各业都是谈论最激烈的话题,毕竟开发新能源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是我们眼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正文:
针对聚氯乙烯(PVC)生产企业,节能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企业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因为这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到成本节约、减少浪费,就必须对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地方进行技术改造,使生产装置的消耗、能耗降至最低,以下是聚氯乙烯(PVC)生产中的具体节能降耗措施:
1、电石降耗法
可利用降低电石消耗的方法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尽可能的减少灰分及锡铁等杂质。提高发生器的反应温度,一般设置在85~90℃之间,因为发生器反应的温度越高,电石反应的速度就越快,从而使渣浆中生电石的产量就越少,排出河里浆中的乙炔溶解损失也相对减少。同时更应控制好排渣的频率,因为在排渣过程当中,一些未反应的电石会被排出发生器,这样会造成损耗,所以,通过发气量最高的电石,而这种电石的优点是杂质比较少,只需要控制好废水的温度以及保证溢流管路确保生产。最后在乙炔冷却塔排出的废液及清净塔排出的废次氯酸钠溶液中,把乙炔气利用密封回收工艺用泵将其送入发生器内循环利用,以加收其中溶解的乙炔气,降低电石消耗。同时采用双刀闸阀,在安装过程中,可将其中一个闸阀安装在发生器锥体的底部,而另一个闸阀安装位置尽可能远,这样使两个刀闸阀之间可形成一个管道容器。使用前,先将开启前一个刀闸阀,等到一定时间之后,关闭前一个阀门,待其放尽后,重复整个过程即可,通过改造以后,可消除了排渣对发生器液位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中某个刀闸阀因异物堵塞而不能关闭的隐患。
2、精馏尾气处理法
在聚氯乙烯生产中,精馏尾气中含有大量的VCM,可采用膜工艺吸收精馏尾气中的单体。同时在聚合反应结束后,可向釜内适当的加入一些消泡剂,这样可以减少浆料的黏度,从而降低回收VCM气体对PVC颗粒的夹带。但在安装膜工艺过程中必须设有旁路,这样的连锁停车的情况下,手动打开系统新增手动阀,可以使不凝的气体排入原排放系统,同时关闭膜吸收系统进出口阀门,使低沸塔正常运行。
3、VCM的回收利用
聚合反应的VCM及汽提的VCM直接进入粗单体气柜,对分馏系统操作十分不利,单体的排空量增加,单体质量却下降了,自聚物堵塞塔体和设备,同时气柜内的树脂也增加。为了改善这些不利因素,采用水环压缩机回收全部汽提尾气,聚合尾气进入了回收入柜,从面保证了精馏系统的平稳和设备的清洁,有效地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消耗,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精馏系统的乙炔通量也相对提高,同时减少了冷量消耗及树脂消耗。
加强对聚合釜的日常维护工作,严格工艺操作,以减少异常回收釜次,不得已发生时,在回收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减少回收分离器入口调节阀的开度,以减少气体中夹带的PVC颗粒量,在回收完毕后,要对聚合釜、汽塔加料槽、回收分离器以及回收管线进行彻底冲洗,清除粘附的PVC颗粒。
4、干式乙炔发生器
随着PVC工业的飞速发展,传统式的湿式乙炔发生器已经不能满足环保及安全生产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研发,现行业类大多采用干式乙炔发生器,干式乙炔装置与湿式乙炔发生器的区别及优点:
4.1干式乙炔生是用略多于电石理论反应所需的水、以雾状形式喷在电石上,使其进行水解反应而产生乙炔气。与湿式发生器相比,干式乙炔装置的乙炔收率高于2%,而且在排渣机出口处乙炔体积比利用湿式发生器的少。
4.2在运行安全性能上,湿式发生器电石储斗时需要用氮气将中间储斗中的乙炔气吹除置换,这样就会浪费大量的乙炔气与氮气,很容易使转换达不到要求以及下翻板阀关闭不严造成发生器内的乙炔串人中间储斗内,加料里容易发生爆炸等事故,而干式发生器在加料时属连续加料,是利用带有密封装置的螺旋计量将粉碎好的电石不间断的输送进发生器,整个加料过程不需要用氮气吹除置换,安全性能远大于湿式发生器。
4.3的环保节能及减排上,干式发生器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电石渣浆,只产生含水质量分数6%~15%的干电石渣粉,而这种干电石渣粉均可二次利用,用来生产水泥及修路等;而湿式发生器排出的渣浆未经沉降及压滤,就直接排放在一个占地面积相当大的露天渣浆中,仅回收一部分水进入发生器,剩余的渣浆中大量的水份在空气中自然蒸发以及向地下渗透后,对周边的环境及地下水造成非常大的污染;所以相比较之下干式乙炔发生工艺的环保效果明显。
5、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PVC生产装置中换热器的数量较多,所需的冷却水量较大,冷却介质不同,所需冷却的温度就不同。
5.1压缩机的采用。将乙炔工序送来的电石渣浆经渣浆池暂时缓冲后由渣浆泵打到压缩机内,经因液分离后,将固体用车拉走再利用,液体用清液送到乙炔工序再利用。
5.2水的综合利用。自离心干燥离心机分离后的母液水进入沉降槽中,水温控制在65~75℃,由3万t/及5万t/aPVC装置的空气加执器、蒸气尾气加热到80~95℃,由热水泵经Y型过滤器进入热器。预热使空气温度提高20~30℃,母液水温度测由80~95℃降到30~40℃。释放出热量的母液水借余压送入合成炉分配台,用做合成炉冷却水,回收温度达90℃。该水进入热水槽,用热水泵送到各部门供冬季采暖,多余热水 通过溢流方式排掉。
离心母液与原水水质的对比
总结:
创新是每个企业发展及生存的动力,在越来越激烈的竟争市场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存于不败之地,同时企业更应该注重管理,降低消耗,并提高环保水平,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邴涓林;李承志100m3PVC聚合釜的设计及工艺技术[J]《聚氯乙烯》2006.9;36-44
[2]杨秀岭;常炳杰;常青聚氯乙烯生产中安全、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聚氯乙烯》2008.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