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5-31 08:35: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对策

前言:在建筑工程中,风险控制与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长期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控工作也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工程项目的风险问题,充分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与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

1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特点

1.1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且在实施时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风险有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及自然灾害等风险。

1.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延后性。

通常来讲,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可以测度的风险、测度有困难的风险和无法测度的风险,施工人员不论风险程度如何总能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是在对于可测度的风险时,而对测度困难的风险,施工方一般采取增加风控成本和投资成本的方式来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无法测度的风险一般在项目施工结束后仍旧有可能对项目构成威胁,是建设工程施工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导致工程事故的重要元凶。

1.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限于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特殊性,会伴随自然环境风险的影响。一方面,这一类风险因素的形成原因多样化,温度、地形、气候等都可以导致其发生;另一方面,这类风险因为非人为因素造成,所以并不能为人类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再就是,这类风险存在不可预知性,其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或大或小,施工企业并不能预知和采取有效的替代性方法,只能采取弥补性的方法。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问题

2.1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长期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却忽视也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很少将风险管理的内容纳入到项目管理中,一些建筑单位虽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到有关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也只是局限于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并未指定具体的风险管控目标,也没有形成明确的风险管控方案,风险管理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风险管理工作也举步维艰。

2.2合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

合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比较薄弱的环节,在项目管理中国,因合同管理而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这方面的漏洞己经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瓶颈,不重视合同管理致使建筑单位往往要自吞苦果,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漏洞引发的纠纷会使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而建筑工程在后期出现的变更索赔等情形也会限制其他相关工作的额开展,工程停摆引起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这也是很多建筑单位难以承受的。由于缺乏索赔意识,对合同管理普遍认识不足,在客观上增加了建筑单位的施工风险,也难以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方面的作用。

2.3风险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一些建筑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建立科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缺少制度化的支持,很难发挥其实效,反过来也会制约工程项目管理,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因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引发的问题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缺少主动性措施,风险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风险信息系统又难以获取可靠的数据,决策过程缺少科学依据,风险管理的盲目性致使建筑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运行风险。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3.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有效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首先应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体体现为风险回避意识。对建筑单位而言,要想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风险管理意识带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环节,就必须加大项目工程风险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在项目管理中加大防范风险的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投入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将风险管理与施工现场管理结合起来,增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分别培训,使风险管理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l31

3.2重视工程合同管理

有效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必须重视对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绝不能忽视合同管理的作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应建立科学的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保证合同的有效利用。建筑工程合同是建筑单位实施项目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正常经营必备的法律依据,加强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的关键性措施,它不仅能够帮助建筑单位提高工程项目的利润,也能够在风险来临时帮助建筑单位实现风险转移或将风险进行再分配,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单位的经济损失。

3.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建筑单位做好内控工作的关键,应加强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控制,即加强对资金管理、材料设备采购、劳务使用管理的监督,加强这方面的惩戒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完善风险信息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建筑企业应充分发挥好现代网络管理的优势,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计划,提高内控能力,更好地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风险,使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险转移

建筑企业进行项目风险处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项目风险的转移。项目风险的转移主要是通过非保险或者合同与保险合同来实现的。其中非保险或者合同主要是指签订协议,把项目风险转移给非保险方,但在建设工程中经常是通过与高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协议或合同,把可能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因素而产生损失的危险,以较低的投入转移给保险公司。它可以把风险转移到有承担能力的人身上,减少自身的损失,在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转移是现在广泛应用对策之一,任何的风险由最有能力的一方承担,符合这个理念的转移均是合理的,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风险管理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在深入了解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向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新趋势―面向顾客的增值服务田.建筑施工,2003; 12 (3) :231-233.

篇2

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也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是多样化的,这也就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从实际来看,企业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违规风险

违规风险是指企业所发生的行为违背了现行法律法规,所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从实际来看,企业违规风险主要表现在:

(1)企业设立风险。如企业设立不符合法律规定,并存在不规范运行等问题。

(2)并购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行为中,由于并购涉及的法律面广,且程序比较复杂,这就增加了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3)用工风险。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既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也是确保职工合法权利的有力举措。但是,由于用工行为不规范,在违约、辞职等方面,存在违反法律的问题较多。

1.2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按交易的约定履约,进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违约风险比较频发,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企业违约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合同订立、转让以及生效、履行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企业难以履行约定,造成违约风险的出现。

1.3侵权风险

在法治社会,侵权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如企业在发展中发生环境污染等侵权事件,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侵犯知识产权等。

1.4不当行为风险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于对利益的追求,进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不当行为,谋求自身的利益,由此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并存。一方面,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在相关行为的发生过程中,缺乏对所做行为的正确认识。如在涉外反倾销中,缺乏应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缺乏自我保护,且对外部法律环境不是十分了解,进而在法律问题的处理等方面比较缺乏。

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现状

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这就强调法律风险管理的狠抓落实。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如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缺乏重视、管理机构职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步伐。

2.1法律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机构职能不完善

当前,不少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法律机构,未使法律风险管理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所建立的法律部门缺乏独立职能的体现,受制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或影响;另一方面,管理机构缺乏完备的规章制度,法律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一时之风,缺乏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因此,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流于形式下的管理状态,无益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作用的有效体现。

2.2法律风险意识不强,合同风险偏高

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提高,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基础。而不少企业缺乏法律风险意识,在主观能动性上缺乏行为的支撑。首先,企业合同法律意识薄弱,在合同行为的过程中,规范程度不高、内容漏洞百出,潜在的风险明显增加;其次,企业缺乏有效的合同审查论证,尤其是违约责任条款的落实,是合同风险偏高的重要因素。在实际中,一些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前期的调研论证工作不足、签约行为草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3法律风险管理缺乏重视,相应的投入不足

法律风险的发生,一方面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品牌的构建。因此,注重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内容。但是,企业领导层缺乏对法律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构建。首先,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法律风险管理的落实;其次,缺乏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构建。

3强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法律风险管理的强化,关键在于如何夯实其实施的内外环境,并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监督体系,从本质上优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那么,具体而言,强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强化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夯实实施的内外环境

良好的意识形态,是提高法律风险管理实施效率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提高文化素质,尤其是在法律知识、风险防范等方面,要提高相应的防范意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夯实法律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法律风险管理落实到位;其次,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上下参与其中的积极主动性;最后,企业管理层要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纠纷处理等纳入法制化轨道。

3.2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法律把关

现代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建立完善的、专门的法律防范管理机构,切实将法律风险管理纳入新的发展轨道。这就需要:

(1)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管理队伍;

(2)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全方位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3)立足企业发展改革的需求,严把企业决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的工作原则,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3建立动态监督体系,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解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并向复杂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其直接关系到风险规避与经济效益。因此,探讨建筑项目管理风险的预防及解决方法,对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种类

1.1工程承包商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

由于建筑项目管理风险的分类属性不同,其风险类别及风险因素也不相同,无法采用同种手法将其区分开来,只能使用某一种分类属性进行界定。例如以项目目标来分,工程承包商需要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主要为:①工期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材料的供应不及时或者工程变更等,从而使工程延期;②质量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没有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施工,其施工质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③成本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为了工程中标而使得工程报价不合理;④安全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违规操作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等。

1.2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

建筑企业面临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主要为:①合同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支付款项不合理,惩罚制度过于严苛,保护主义条款比较多;②业主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业主结算的意愿不强,付款的能力有限且诚信度不高;③施工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施工工艺和技术较为落后,施工措施和方案不当,技术管理不合理,没有按照规定标准与要求进行施工;④市场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施工设备的费用增加,施工人员的工资提高,管理费用也上升;⑤环境保护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因施工造成环境破坏而被罚款,社会民众对工程施工有较大意见。

2、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风险体系不完善

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没有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预防及管理体系,使得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无法得到落实,施工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工作中的侥幸心理居多,导致建筑项目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问题多多。同时,很多建筑企业没有组建风险管理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只有项目经理负责监督管理,使得施工中的违法违规操作行为比比皆是,降低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2.2 忽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薄

合同代表着建筑项目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为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和工程索赔等提供依据,其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了解合同内容,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借助合同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3、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的方法

3.1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这对管理风险的预防既解决非常重要。在进行建筑项目管理时,建筑企业需要树立风险规避的意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投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做好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知识培训,强化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帮助管理人员熟悉项目管理的措施,满足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要求。

3.2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是指导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可以保障工程承包商与建筑企业有效解决风险因素,所以在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建筑企业可以从监督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公开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专项治理与调查分析等措施,对建筑项目施工中的违法违规操作和腐败案件进行严格查处,并积极发挥举报的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的效果,消除建筑项目施工中的风险因素。

3.3加强建筑合同的管理

考虑到建筑合同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工程索赔问题的顺利开展,以及各参建单位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建筑合同的管理。工程承包商与建筑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合同的内容,明确双方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责任与权限,对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进度、工程变更、竣工验收和工程索赔等主要问题都要在建筑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保证双方对合同内容理解相同,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需要依据合同中的规定与要求进行协商沟通,并以此维护各自的正当权益,这样既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又有利于减少参建单位之间的矛盾,使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4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的管理系统

随着建筑项目向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在准确评估与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制定风险防范与解决措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依据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把握建筑项目的施工情况,客观分析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与分析各种生产施工数据,掌握施工条件、施工环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市场风险、用工待遇与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并对此做出准确预测与综合评判,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备案,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处理,最大程度地将各种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5注重风险的转移和分散

在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但是只有对风险因素有良好的预判意识,并做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大多数的风险都可以进行转移与分散,这样可以使建筑项目各参建单位形成整体,共同分担风险,从而大大减轻风险的危害性。例如在开始工程项目施工前,可以通过工程保险将单项工程以分包形式实现风险转移;在施工技术与建筑合同中,可以细化责任与利益内容,有效分散风险等。同时,在风险转移与分散的过程中,建筑项目参建各方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方面需要确保不能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样不但无法转移与分散风险,反而会给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造成阻碍,如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程工期、增加工程施工成本和耽误工程竣工验收等;另一方面在分散与转移风险时,既需要保证自身利益,又不能以损害他方利益为前提,这样只会增加工程参建各方的矛盾,给建筑项目施工带来不便。

结束语

总之,建筑项目管理风险既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又关系到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认真分析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了解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加强建筑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注重风险的转移与分散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预防与解决管理风险,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瑜荣. 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方法[J]. 江西建材,2014,22:265-266.

[2]张林. 论述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方法[J]. 门窗,2015,04:195-196.

[3]孙晓明.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对策

一、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指的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与较多的物力与人力,因此,建筑施工项目也承受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①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由于建筑施工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其项目风险何时发生、何处发生、是否发生都是无法进行预测与判定的。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不确定。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其风险发生后有可能是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人员损伤或是经济损失,也有可能会给起来带来效益,但该种影响程度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项目投资存在风险

项目投资风险是建筑施工项目的首要风险,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所以与其他项目投资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投资具有数额大、投资时间长、投资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因素众多、投资难度大等特点。由于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模糊因素、随机因素以及不确定因素,所以导致了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2、施工工期存在风险

施工工期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工期拖延的情况。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投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确定方案、确定工期、选择施工队伍时,设计或决策出现变更,从而导致影响项目施工进度。②在施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都较为复杂,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不利因素或计划以外的荷载都有可能会对工程项目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返工的现象,从而延误了施工工期。

3、资金使用存在风险

一方面表现在,部分承包单位或项目经理为了一己私利,在和项目监理或业主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直接从业主处获取工程款项,而避开合同专用账户,致使工程款项并未依照企业要求进行统收统支,从而产生坐支风险。一方面表现在项目款项没有及时到位,但材料采购费用、施工劳务费用以及机械班组等费用又需要结清时,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从而形成了三角债务风险,并且随时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4、项目合同存在风险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施工工艺、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情况都有可能会对项目合同的执行产生影响,从而会产生施工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有:合同权责不清,存在单方面约束性;合同条款不够严谨而引发的理解与施工失误;业主履约过程中变更或签证的风险;业主违约;发包人提出开脱条款而造成的风险等。

三、加强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首先,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应做好以下几点内容:①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高水平多学科的投资管理队伍。②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特点是投资管理队伍,更应提高其风险管控意识。③完善项目风险预警体制。随着项目实施时间的增长,其风险管控的成本就会更高,所以应增强事前控制意识与能力,对风险管理程度以及各个管理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一一明确,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对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其次,应全面分析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由于投资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并且常常会有各类风险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发生,因此,投资者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模式来对项目风险的层次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来进行评估与预测,从而达到合理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

2、通过工程索赔降低工程变化风险

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工期缩短或自然条件引起的工程工期变化等非乙方原因而导致的工期延误而产生的项目风险,可以采取工程索赔的方式来将项目风险转变为利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工期延误采取的索赔。主要是指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而产生的工期延误现象,建设方可对其进行索赔,要求施工单位支付工期延误的违约金。二是队施工缺陷而采取的索赔。主要是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或是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材料或设备与合同规定不一致等情况,建设方可以向施工单位进行索赔。

3、严格规范资金管理程度

首先,应完善项目工程款项支付审批制度。严格依照项目部初审--工程管理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成本控制部分审核--财务部复核--领导审批--资金专款专户的审批流程进行,从而实现对项目工程款项的合理控制,避免由于资金使用或支付不当而产生的三角债或坐支风险。其次,健全风险抵押机制。在项目正式建设前,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交付充足的承包风险保证金,并双方就施工人员风险保证金以及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的扣除方式与比例达成协议、要求承包单位明确施工工期等,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要求其为工程项目投保。

4、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首先,应细化合同细则。项目管理部门应指派专门的项目谈判小组,就合同表弟、承包方式、工程技术要求、工程价款、质量、工艺、数量以及结算、付款方式、变更条款、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其次,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计价式合同方式,并通过合同的形式将风险进行转移。最后,应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管控意识,健全项目合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志金.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07)

[2]顾军政.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03)

篇5

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以及投标者须知等都有潜在的经济风险,建筑企业需要仔细研究分析。(2)市场价格方面。主要是材料市场价格、设备市场价格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承包价格。(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工资、税率和税种等实施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经营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没有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尽管有些建筑企业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是还仅仅局限于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一些保证工程进度、安全和质量的措施,没有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缺乏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是重视工程数量和质量,忽视了施工技术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

2、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以及程序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主动实施风险管理的意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索赔意识淡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体现着其的利益,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对合同的管理和对索赔的管理是建筑企业相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范外界风险的关键性措施。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使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利润增加10%~20%,而通过优化技术使工程项目增加的利润不会超过5%,可见,合同管理在增加建筑企业利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4、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可靠性较差。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在投标期很多承包商都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施工期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估计不足,没有充分预测,使得风险到来时,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只靠经验进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风险管理的成效较低。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方面,建筑企业的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回避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熟悉新的工艺和方法,熟练掌握工作需要的技能;管理人员能够懂得新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严禁无资质企业挂靠和非法转包,对发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以及资信等进行严格考察,避免承担工程项目的连带责任。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应该选派不同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于那些风险较大、工程复杂的项目,建筑企业应该选派知识水平较高、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加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减少由于承包者自身原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从内部加强对工程资金的控制。工程款必须要进企业的账户,经企业审查后再拨付项目部,严格监控工程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问题必须立即进行纠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也与业主进行约定,工程款不打入指定的企业账户,产生的后果由业主承担;在选择投标工程和项目部时,对于那些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项目经理承担。

3、加强预测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加强对预测和决策过程的风险监控是建筑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投标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调查和预测,主要工作包括:分析并研究相关的文件,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条件,调研当地的原材料市场,研读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等,将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找出对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引发较大损失、出现概率较高的风险因素,针对每一类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并制定风险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的应急对策。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内部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定期进行分析,识别企业资金、财产和效益等面临的风险,此外,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还应该了解本企业公共关系网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给企业有效化解危机提供品牌支持。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首先,事前监控主要是建立起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采取超前或者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一旦在监控过程中有风险发生的征兆,应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控制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事中监控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抵御风险的机制,以施工项目为中心,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上设立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给项目的成功奠定组织基础。再次,事后监控是制定应对风险的应急计划,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工程项目管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不发生大的偏差,为了保持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应对各种风险的应急计划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应急计划包括对风险的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成计划假设、风险影响和适当的反应等。

5、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有些风险是可以转移、分散的,关键是处理风险的方法手段要正确,策略要得当。在防范和规避某些风险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减少相关损失。例如: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可以通过联合承包、工程保险、将某些单项工程分包等方式转移风险;承包商也可以在施工技术图纸和合同管理上,找一些有利于承包者的条款和数据,避免损失或者保证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管理;防范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he importanc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has strong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prev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工程风险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规模大、周期长、产品具有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的建筑工程来说,它比一般产品具有更大的风险。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风险管理在我国建设领域不但比较年轻,而且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承包商、发包商、咨询商工程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间题,有关政策措施制度也相对落后。随着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建设项目由拨款改为贷款,建设项目多元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深入研究风险,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己成为事关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中国已经加入WTO,一些实力雄厚、风险管理先进的外国企业己经开始打入我国建筑市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己成为国际工程交易中心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承包商、发包商,还是咨询商,如果没有购买相应的保险或取得相应的担保,几乎无法取得工程。我国施工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否则将难以长期立足。因此,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核心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

二、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项目投资来源已呈多元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风险管理越来越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所重视。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筑法》、《担保法》、《保险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为在我国推行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一些地方也陆续开展了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试点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相关法规措施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建设各方对建立工程风险意识淡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在建筑企业和金融业中缺乏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商业银行对政策性贷款投资的工程项目没有必须进行投保的要求,投资主体虽从所有制结构上发生变化,但提高工程风险意识依然不强,未能从工程风险管理入手,降低和转移风险条件。

二是担保市场尚未建立。银行虽然开展了一些保函业务,但在建筑业中的各类保险业务开展较欠缺,险种、保单形式单一,缺乏建筑业特点,不能适应工程担保需要,难以提供工程风险管理的必备条件。

三是缺乏中介机构。从工程风险管理角度讲,缺乏工程保险经纪人、人和工程保险管理咨询机构,由于承包商缺乏必要知识,社会性的担保咨询服务不普及,若没有专业机构为其风险后的索赔业务,投保人将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此,推动和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是开展工程风险管理的保证条件。

四是工程风险管理费用来源无法律保证。实行工程风险管理必然增加工程成本,担保费的支付是阻碍工程保险机制的关键问题,国家在制定工程结算时未列入此费用来源,客观上造成既无投保资金来源,又无投保压力。

五是缺乏强制性法律保证。虽然我国已出台《担保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但缺乏相应的必要配套法规和强制性监督机制,缺乏针对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对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中出现的纠纷进行技术鉴定和责任确认的权威机构,缺乏强制性保证。

三、工程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是管理体制的因素。推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运用利益机制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进行规范和制约,形成信用机制、从而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二是建设单位的因素。目前,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状态仍然在持续,“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多数建筑企业处于被动之中,建设单位种种不规范行为已人为构成了项目风险。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建设单位在主观上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建设单位拿到土地,就成投资商,没有资金开工,有建筑企业、有助于帮忙。建设单位把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和银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说到底是没有足够的压力与动力促使建设单位具有风险管理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建设单位缺乏控制风险的能力。尽管目前在一些项目已实行监理,但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影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建设单位,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并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控制好。

三是建筑企业的因素。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在企业资本构成方面,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建筑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的竞争者,比过去更加强调内部的经营效益,由原来的劳动转变成经营,在建设程序上建筑企业为揽任务,争项目,不能坚持原则,迁就、迎合建设单位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从而加大了工程风险因素。

四是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的因素

目前我国的担保主体尚不完善,随着《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的颁布实施,培育担保主体在法律上已有了可行性。当前我国主要以银行为背景,借助其遍布的网点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拓展工程领域的保函业务,没有形成银行、担保公司、同业公司三足鼎立的格局。提供的服务还不充分,还没有形成防止、避免、转移工程风险的工程咨询服务主体,从而工程一旦发生风险,对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没有避免、转移工程风险的方法和手段。

四、工程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都必须有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而风险就是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的;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依法履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

二是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由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在我国建立时间不长,许多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有些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细则。当前,最关键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要研究合理的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收费标准及费用计入办法。

三是加强担保市场培育,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顺应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和规避风险的现实需要,在推行中也需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市场建设加强培育和引导。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除继续发挥银行的作用外,还应当积极培育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任担保人,以形成有一定竞争的担保市场。

四是规范业主行为,使业务管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当前,在建筑市场仍不规范、法律法规又不健全的情况下,规范业主行为,行使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仍是一种基本有效的方法。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通过改革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推动业主支付担保制度,规范业主行为。项目实施后,承包商一般能较好地履行合同。但是,业主很少能按合同承诺去做,业主支付担保实质上是业主的履约担保,应当与履约担保对等实行,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的,也应同时向承包商提供支付担保,以防承包商利益受到更大损失。由于业主的违规行为实际上就是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违规导致,故其经济和法律责任还要落到项目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头上。

五是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由于风险具有掩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项目的风险规律。目前,绝大多数承包商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比较重视,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重视不够,有些所谓的“形象”特事特办,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有的根本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不可行也上马,企业只要介入就会遇到极大的风险。所以承包商要对参与的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进行分类并衡量对比,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总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既是我国建筑业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构筑市场新体系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关键在于尽快建立和推行工程保险和保证担保制度,不仅可以转移合同当事人的风险,还能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及市场运行机制的改善,我国建筑市场终究能够铸造起工程风险的防范屏障,在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陈洁,陈秉正.建筑业意外伤害保险需求研究.保险研究实务,2003(1):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任何行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因工程本身的技术复杂、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就决定了其是一项多风险的工程项目。所以,在工程管理中,对于风险管理就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其内容主要包括:

1.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2.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5.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风险同时存在。只有在了解工程项目风险分类的前提下,才能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项目风险控制目标,有效的控制项目风险。下面的表格为一个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类别原因: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通过程序化的决策,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损失,从而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最佳对策。

1、把握投资决策,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1)把握投资决策,预防投资风险。这就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投资管理队伍。二是树立风险意识。三是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防范风险的关键是预先行动,即主动控制。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间越长,控制风险的成本就越高。四是贯彻执行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投资者要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罚措施。

2)把握投资风险因素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因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多,而且各种风险经常相互重叠交叉,这就要求投资者应通过研究项目风险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来预测、评估,控制项目风险。层次分析模型可根据控制目标的性质和要求将控制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分目标,并按照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目标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综合得出需要的控制结果。如下为风险评估的流程:

2、明晰合同细则,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在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合同标的、工程承包方式、工程技术要求、工艺选择、工程质量、变更条款、付违约责任条款、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切,忌含糊不清。同时结合市场形势,强化项目管理者合同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3、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

“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企业作价的统一依据,由各企业自行制定每个分项的综合单价,反映了工程的消耗和有关费用,易于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计价,更能反映工程的个别成本和实际造价;实行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可以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又能避免由此而造成的合同纠纷与索赔,有利于施工合同的履行和管理。与“工程总价报价”的做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公正合理性,既可减少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又解决了采用定额加费用招标时定额缺项、特殊工艺计价无据可依,标底价与各投标单位报价很难统一,招投标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4、改变项目目标,回避项目风险

风险回避策略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例如,企业目前正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资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5、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在我国,许多制度尚在探索阶段,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WTO有关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我们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合理的工程担保、保险的收费标准及费用收取办法。

6、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因为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的项目的风险规律,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能够从容准确地应用风险分析技术去面对工程项目风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结语

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始终贯穿着风险管理,针对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企业项目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探索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任何一项工程,其项目立项及各种计划、设计、分析、研究都是基于对未知因素以及正常和理想的技术、管理、组织预测之上的。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原定的计划、方案受到干扰,甚至可能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对工程项目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干扰因素,我们称之为工程项目风险。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收益而完全没有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这些风险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因此,能否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项目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本身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

2、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项目过程中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普遍存在于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日常管理中,是项目日常管理所应该有的内容。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人参与的过程,参与者涉及到项目的各个层次的员工。

4、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融于项目策划。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系统相关联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程序

项目风险管理程序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的、循环的工作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风险对策的实施和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五个环节(见图1)。

(一)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最有效的方法是工序流程分析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从合同签订到交付使用,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逐个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并记录每个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往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即调查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

1、风险的度量: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值用来区分风险概率的等级。

2、风险评定:(1)划分风险后果等级。通常按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2)评定项目风险重要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指数乘以风险后果的等级等于项目可接受指数。(3)评定项目可接受程度。项目风险重要性指数评分值在8分以上的风险因素表示风险重要性较高,是不可以接受的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三)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

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是确定项目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风险管理中所运用的对策一般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并根据之前风险识别和风险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的结果并考虑风险利益攸关方的容忍度,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最佳的对策组合。

1、风险回避

当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或发生损失概率并不大,但一旦发生后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并且没有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的情况。应该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的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是否进行投资或投资方案的选择上应用。

2、风险自留

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分为非计划性自留风险和计划性自留风险。

(1)非计划性自留风险是指风险是非计划性的,是由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失误没有发现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风险发生后只好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对于工程风险管理是难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全部消除。

(2)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有些项目风险是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不可能回避的,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它的计划性主要体现在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两个方面。

自留水平主要是指以哪方面作为保留标准对风险进行选择,一般是选择风险损失期望值小或较小的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

损失支付方式对施工企业是为计划性风险自留提供解决风险所发生的费用,并对费用的安排提前做好计划。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特点制定。

3、风险控制

采用风险控制对策时,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该形成一个周密的、完整的损失控制系统。该系统一般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1)预防计划:通过制定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2)灾难计划: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在灾难性的风险发生后可以从容不迫、及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

(3)应急计划:事先准备好若干替代计划方案,当遇到某种风险事件时能够根据应急计划方案对原有方案的内容和范围及时调整,进一步减少损失,减小影响程度。主要内容有调整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等。

4、风险转移

转移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风险转移方法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1)非保险转移。又称合同转移。

1)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把涨价风险转移。

2)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承包商将项目中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而自己又缺乏相应的技术的、以自己的管理水平不能保证盈利的项目内容进行专业分包。

3)第三方担保。主要有业主付款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商付款担保、工资支付担保等。

(2)保险转移。

直接称为工程保险,但是保险并不能转移所有风险,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外有些风险是不宜保险的。通常将保险转移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

(四)风险对策的实施

针对风险因素识别表中所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为了有效的将风险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值,风险管理人员应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深入调查了解市场环境和施工现场的各项条件基础上,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后对各项风险因素要逐一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具体的措施。

另外,对已知的风险和制定的措施、对策,一定要将其付诸实施。付诸实施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落实措施、方法、对策执行的时间。对于风险管理建立考核制度,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罚额度。

(五)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

在风险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和发展乃至于消失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风险监控的程序如下:

1、风险跟踪检查。编制定期对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通过风险跟踪表记录跟踪结果。

2、风险的重新估计。

3、风险跟踪报告。定期将风险跟踪的结果制成风险跟踪报告,使决策者及时掌握风险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改进依据。

四、对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1、加强企业管理,设立风险管理部门。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此外,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2、加强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谈判。

施工企业的合同谈判人员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

3、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开展技术创新,紧跟科技潮流,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并打响企业的牌子。依据企业自身的先进的技术水平,在经济活动中争取主导地位,降低企业冒险经营的概率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水平。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积累。并且必须随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做到随机应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建筑市场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宋丽红;软件组织多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李向;遗传算法及在计划评审技术(PERT)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郭方铭;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关键链的多项目计划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