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26: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普体验室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年来,为了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技术,提高村民科学素养、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村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提出开展科普示范工作的思路:增加科普投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氛围,“让辖区村民的素质高起来,引导村民想念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指导生活”。采取健康有益,动静结合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摒弃陈规陋习,提高生活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先后获得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市级敬老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健康村、市级文明村、市五好党支部称号等荣誉。村创建科普示范村,具有相当大的提升潜力和拓展空间,也具有说服力较强的科普示范村示范作用。
一、科学规划、发展现代农业
村在年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对全村土地进行了集体流转,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由于过于分散的问题。村两委通过认真的学习、考察、研究,引进了几家有资质的企业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在村内发展现代农业。
时值今日,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各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能在温室、大棚中看见生机勃勃的有机、反季节蔬菜、仙人掌、花卉等作物。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既加快了村的经济发展,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学习农业新知识的热情,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现代农业的发展把村民带上了集体奔小康的道路,同时通过村班子的科学规划,村的村容村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村被纳入了3.65平方公里的新农村建设范围,在完成了第一期新农村建设的河道清理、墙面白化、污水纳管、低压水网改造、道路黑化等项目的建设和改造之后,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增加投入,实施长效管理,如今村河道清澈、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道路整洁,环保意识深入民心,文明素质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二、领导重视、营造科普氛围
(一)良好的科普组织:
党支部、村委会历来重视科普工作,建立了村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把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以两委班子及村民组长组成科普工作小组,以有文化、有特长、有热情的村民,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科普工作网络,为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良好的宣传平台:
一是以村民学校为平台,聘请教师开展对村民的科普宣传教育。二是以科普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作为平台,向村民宣传的科普知识。三是以二月一期的《村简报》在向村民宣传各种科普知识以及环保知识。
三、组织有力、策划科普活动
(一)良好的经济基础:
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不动摇,坚持走深化改革之路,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全村的土地进行了全面的合理的结构调整和总体规划,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增加了土地的产出。工业方面,全面实施租赁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各类企业家。现村年可支配财力达万元,可为科普村的创建提供物质基础。
(二)良好的科普设施基础:
为进一步为村民满足健身、求知的需要,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于年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平方的村民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科普体验馆、农家书屋、电脑信息室,健身房、舞场、曲艺厅、多功能厅等活动设施,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建有统一规格的科普画廊,画廊全年更换不少于6期。居民家庭上网率达25%以上。
(三)组织有序的科普活动: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 赛事机制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共青团荆州市委等五部门联合举办,荆州市科技馆为赛事承办单位。至2015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
一、坚持“三公”原则,有序开展赛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至今,赛事规模日益壮大,参赛选手不断增多,竞赛项目不断增加。一个赛事的健康发展,只有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赛事才有生命力,才能获得社会各界认可,才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
市科技馆在研究全年工作时,就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前与相关部门联系赛事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大赛活动给予保障。聘请市教科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各主办单位均参与终评活动。评委会根据大赛章程和“三自三性”原则对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在评选结果上签署评审意见,将评审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详实的宣传报道,借助市科协公务网站、荆州市科普网站、科普长廊等科普平台的作用,宣传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展示参赛青少年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风采。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为青少年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推行分级赛制,层层落实责任
荆州市所辖有8个县市区及1个开发区,约有670万人口,2015年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28所,在校生85.9万人。每届创新大赛都会收到大量学生作品,涉及参赛作品的筛选、指导、申报、初评等工作。如果仅只组织一次全市大赛来完成评审,不仅时间仓促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参赛作品质量,也不利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推广。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行的是分级竞赛制,即参赛选手先参加所在辖区(县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由各辖区组办单位对本辖区的参赛作品进行评比筛选,所产生的优秀作品再报送参加市级竞赛终评活动。各辖区大赛基层组织单位指定的联络人就是本辖区赛事的责任人,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每次大赛前我们都组织联络人学赛章程和工作动态,使他们能够按规则组织赛事活动,从赛事源头就开始规范各项要求。这样既保证了作品在参加上一级赛事时,申报的资料格式符合要求,也便于参赛项目的评审、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并要求各县市区对本辖区参赛作品进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前来观摩,启迪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大赛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各辖区赛事的联系人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联系人不仅是各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者、责任人,也是科技馆平时到县市区开展科普活动的联系人或负责人。通过联系人我们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高校科学夏令营等科普活动,以及各类青少年科技培训,有力的落实到各县市区,将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点对点精准科普服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三、秉承大赛宗旨,提升创新活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竞赛只是结果,不是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手段。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入开展了许多深受欢迎的科技活动。
一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开展了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七巧科技竞赛、无线电制作竞赛、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影像节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等系列青少年科教活动,使我市青少年科技蓬勃发展,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科学魅力。
二是组织科技教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西南片区青少年科普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湖北省青少年无线电制作竞赛器材选定会、湖北省求知计划年会、科技教师恳谈会、科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交流学习活动,汲取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同行的先进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积极推动我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求知计划培训、机器人竞赛培训、机械科学工作室培训、无线电制作培训、七巧科技培训、科幻绘画培训等各类校外科学素质培训,促进科技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相结合,走馆校结合之路,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大赛为指引,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和培训;以科技活动和培训促竞赛,为大赛打下良好基础。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创新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储备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庆自然博物馆;老馆的历史;新馆的创新;陈列展示
[中图分类号]G265[文献标识码]A
重庆自然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办展历史,其前身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都把创设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作为传播科学、普及知识、服务民众作为己任。经过80余年的历史进程,重庆自然博物馆即将建成新馆,新馆的建设,应秉承传统,努力创新,新馆的陈列展示,应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重庆自然博物馆老馆的历史
1.1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的公共博物馆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30年在中国西部创建的中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设有理化、地质、生物、农林4个研究所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兼善学校等。
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的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3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在四川巴县北碚成立。中国西部科学院下设的博物馆是在峡区博物馆的基础上创办的。
1930年3月由北碚峡防局拨款筹建峡区博物馆,利用火焰山东岳庙旧有殿宇略加改建而成。陈列各方征集物品,分动物、植物、风物、卫生、煤炭等陈列室对外展出。同年10月,中国西部科学院成立后不久,峡区博物馆由拨交科学院办理。
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成立以后,设有4个陈列室,1个动物园,1个剥制部。陈列主要分为风俗、工业、矿产等几大类,并饲养有生活动物。博物馆一开始就是一种馆园结合的模式。
博物馆在藏品收藏上颇下工夫。其主要来源,一为野外采集,二为社会捐赠。
大规模的采集在筹设博物馆之初就有几次。从1928年至1930年,卢作孚派少年义勇队随同入川的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以及德国专家傅德利等中外科学家到川西等地进行自然科学调查采集,带回大批动植物及风物标本。
社会捐赠每年都有。卢作孚在计划成立科学院之初,早就有动机,从各方募集捐款,多方设法采集标本,催促建筑博物馆。
征集标本的范围也不仅限于本地、本区域,还扩大到境外。在中国西部科学院1933年将来的工作计划中,拟征集全川煤矿,设一煤层标本陈列室,并收集各处社会自然各种标本分别开室陈列;拟花费一万元购置世界各国动、植、矿物标本。
博物馆注重专家学者办馆,将“敦聘博物馆学专家”列入工作计划大纲。博物馆主任黄子裳修业巴黎大学。
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的公共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力求“造成功一种社会的环境,以促使人们的行动发生变化”(卢作孚)。的确如此,在上个世纪20年代,北碚以及中国西部封闭落后,经济欠发达、文化未建设、科学不普及,博物馆的建立,开创了以科学启民智、用知识促发展的新局面。
1.2中国西部博物馆
中国西部博物馆创建于1943年,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其科学性在多方面得以体现。
科学的宗旨:在筹备委员会时期命名为“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后更名为“北碚科学博物馆”,最后定名“中国西部博物馆”。其宗旨一直未变,推广科学教育,提倡专门科学研究。
科学的内容:陈列分工矿、农林、生物、地质、医药卫生及地理(原称气象地理)六馆,涵盖科学的许多方面。
科学的人才:在其筹建和设计过程中,有一大批抗战内迁重庆北碚的科研机构和国内顶级科学家倾力协助,其规模与起点堪称国内一流。博物馆所从事的是面向大众的科普活动,精英从事科普,既可保证科普质量又能产生巨大影响,极有利于科普事业的高端发展。
科学的精神:其创建“鉴于科学教育之亟待普及,学术研究尤待发扬”,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把宣传科学、提倡科学作为基本任务,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艰苦创立、顽强发展。
2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创新
纵观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历史,科学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新时期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应传承历史、创新未来。
目前,重庆自然博物馆正面临新馆建设的重要时期,应在运行、管理、服务、办展、科普活动等各方面提高创新能力,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科学构架、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2.1组织形式上创新
从组织形式上创新,建立专家主导的科学决策领导机制。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科学决策强调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决策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专家意见,凡遇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请专家提方案、拿意见,充分进行科学论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专家主导的领导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专家咨询制,汇集各学科专家,把握政策方向、业界发展动态,提供领导决策信息的专业化、科学化,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对主要业务进行指导,提高决策质量,实现正确规范的决策,促使本馆业务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对于陈列大纲,由专家进行编制、并提出建议,编制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系,即: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的关系、展陈标本与展陈内容的关系、文本的逻辑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展陈理念与现实操作的关系。注重把知识文本转化为展陈语言,在大纲编写时突出重点、特点、亮点,突出公众感兴趣、易接受的内容,突出地域特色和生物多样性,突出标本和通过辅助陈列手段表现的标本。
2.2工作方法上创新
在陈列大纲的编制上,可考虑采用委托制,委托设计方案,委托既可在本馆、也可在馆外进行。在前期准备阶段,为充分论证,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一旦达成共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决策下来。
在陈列实施阶段,应充分介入基建工作的相关环节,施工方、业主方建立交流机制,相互沟通、充分理解、及时调整、共同建设,以达到建筑与陈列的契合。
2.3展陈观念上创新
“以人为本”,适应观众需求。其一是对展览本身的需求,展览内容上要丰富、具有知识性、要时常更新,形式上要活泼、富于表现力、经常变换。其二是对展览外的需求。博物馆除了展示功能以外,还应注重配套设施的服务。在主要展览区域外,可以设置培训、娱乐、餐饮、休息的区域。
在培训区,应把向少年儿童传播科普知识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开办少儿科普培训班,组织小学员撰写科普文章,进行演讲比赛等,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休闲性于一体。
在餐饮区,要创办有博物馆文化、尤其是有自然馆文化的特色餐饮。主要是在餐馆的陈设布置上,比如把岩矿奇石、把奇花异草、把小桥流水等陈设在厅堂的周围,形成视觉和味觉上的文化大餐。
2.4展陈主题上创新
体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不仅关注自然发展史,还要关注现代科学最新成果,不仅关注生态系统,还要关注环境污染。
新馆陈列,室内展项上确定的几个主题包括:序厅――人与自然奏鸣曲、地球奥秘(地球厅)、生命激流(进化厅)、恐龙世界(恐龙厅)、生物万象(生物厅)、生态家园(环境厅)、西部富源(西部厅)、山水重庆(重庆厅),共8个部分,7大板块。
室外展项,作为新馆项目的特色之一,鼓励设计者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巧妙构思,营建多种可以观赏、学习、体验的自然空间。拟设①动物观察区,在露天或建筑物的天井部分,设置一系列网罩,分别养殖蝴蝶和鸟等,构成“蝴蝶谷”、“鸟语林”等项目。②植物观察区,设置专门区域,专家辅导,公众参与,种植、认种濒危植物、珍稀植物或重庆地区的主要观赏植物。③恐龙生态园,配植裸子植物,陈设仿生机器恐龙和恐龙复原雕塑,模拟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再现“失落的世界”。④名人雕像园,设立卢作孚以及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历史相联系的著名科学家雕塑,缅怀先辈功绩,突出项目文化特色。⑤儿童乐园,设置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益智强体游戏项目,让儿童在乐园中体验、学习、发现自然。
2.4展陈形式上创新
展陈形式上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直观性、可视性和互动性。打破传统展示以静态陈列为主的被动局面,以标本为中心,进行博物馆与观众的展示与欣赏、传授与学习、观看与动手的互动、参与、体验型展陈方式,改变单一标本和展板的简单陈列,采用高科技的融声、光、电为一体的场景,烘托展览气氛,造成互动场面,形成形式上的创新。
3结束语
新馆的建设正在紧张推进中,新馆陈列,更多地关注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因地制宜地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架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庆自然博物馆通过建立创新机制,进行项目引领,促进我馆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形成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重庆自然博物馆必将在继承科学的传统中、通过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结出科学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概况[M].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1933:15.
一、学校重视是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保证
1. 健全机构,确保科学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制订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计划、工作规范、活动制度和考核表彰制度,做到组织机构健全、计划安排落实和管理制度完善,并保证每年数万元的经费投入,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了场地、设备和器材等物质基础,确保课内外教学、辅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多管齐下,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路子
学校努力营造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氛围,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创设了科技画廊,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张挂介绍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科学名人和科技成果等内容的画板,在校园科技活动月中通过校园网向各班学生播放科幻片等,这些都对学生的科学启蒙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学校选聘了方淑婉等20多名专业素养高、有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前往省内外各地参加科技辅导员培训、科学小当家培训等相关活动,以便开阔视野,借鉴先进地区、学校的辅导方法、经验和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导活动方案。除此之外,学校还十分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重视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的整理建档,重视社会资源力量的整合,多方位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路子。近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科普类文章十多篇,并整理编辑了一组供校园广播使用的科普稿。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并重
1. 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管理之中
科学教育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勇于实践和献身事业等科学精神的教育。例如,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力量。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各学科(尤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逐步形成“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2. 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之外,教师还注意适时地介绍生活中的最新科学动态及前沿科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周末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科技小创作和小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课外活动是搞活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1. 编写教材,组建科技社团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编写了一册(共五章)切合学生实际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供课外辅导活动之用,并组建了科技学社、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化学科技活动小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科幻画创作小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科技社团或科技活动小组参加活动,并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科技知识学习、开展科技创作等,既培养了特长,又张扬了个性;既培养了刻苦研究、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深深地明白科技要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道理。
2. 专题探究,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月
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重视通过专题研究和实验,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学习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科学教育特色文化的形成。例如,我们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知识培训和挑选有价值的课题(例如,“酸雨的形成”“家居污染”和“城市光污染”等),让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学校在每年11月的校园科技活动月中,对学生的优秀科技作品按照科学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幻绘画和科技创新成果四种类型进行集中展示、问辩、评奖和表彰,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体验到活动的紧张与快乐,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喜悦,并在体验中锻炼成长。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技小制作和科幻绘画等参加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屡有斩获,在潮州市更是首屈一指。2011年,城南实验中学率先成为潮州市首所被省科协、教育厅和科技厅联合命名表彰的“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科普工作总结1 科学技术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基地科普工作汇报总结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员参与
基地领导层高度重视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卫成主任亲自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基地工作要为科普工作开绿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大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力度。
基地全体员工能将科普工作渗透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广泛开展科普类实践活动,有专职教师对科普类实践活动做指导,每组实践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基地、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证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基地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做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工作的开展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二、加大投入、营造氛围基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宣传橱窗、班级板报、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馆、环保馆等的教育资源,基地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学生实践活动,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活动科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基地的灵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基地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普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普教育,争当科普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二)专家引路,培养骨干。
基地积极与县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作学术报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来基地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这样一批科普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导航,开发科普资源
为了丰富基地内涵,整体推进科普工作,倡导研究之风,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普思想,围绕科普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大批教师在科普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师队伍。以他们为主体,不断开发新的社会实践课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约有4万中小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科普课程,有《生态调查》、《急救自护》、《航模》等十余门实践项目。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开放科普教室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各科技活动室的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各类科技活动室包括对学生免费开放,每天有人值班,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讲解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XX年9月14日,基地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了为期7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在这七天里,教师开展案例设计、模拟课堂、环保演讲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南黄海一日行、海鸟观察、儿童科普画创作等竞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科普工作。组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提高教师从事科普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科普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总结2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
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起初的我带有几分忐忑、几分憧憬。但是此时的我是满怀着建设我国新农村的热情。这样的一年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各位导师的辛勤指导教育中,自己不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学到了新知识,而且我很快的适应了农村环境,熟悉了基层工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科普宣传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传基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人才兴国。这样就要求我们结合科普工作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这样,科技长廊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就是我的科普宣传工作的基地,充分运用这一有利优势,积极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并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来带动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每个月在宣传栏中更换相应科学宣传画,补充宣传单以作发放之用。使农民兄弟月月有新技术学、有新知识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农村科普学校开展农民培训。
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农村科普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培训工作:XX年3月,我的农业技术辅导老师、县动监局鲍杰老师来我村为养殖户进行培训,鲍老师解说了科学化的饲养。其中介绍了: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详细的讲解了各种养殖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简单明了。同时将种养殖业结合起来,让农户看到发展的前景。并发放相关材料:《绒山羊人工受精技术手册》(附光盘)、《养猪实用技术》、《种草养畜禽生产技术手册》等。通过组织这样的培训,我深深认识到,农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们需要的是好项目,好方向,好环境,我要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为农民兄弟开拓眼界,树立致富信心。同时,我将向鲍老师学习相关农业技术,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长,更好的为农民兄弟办实事。
三、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做好实用技术和党员培训工作。
科技兴国,同样的科技兴农。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也带动着农业的发展。当代的农民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原有陈旧的观念,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远程教育在这里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党员的定期集中学习时,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对党员进行转变思想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以党员带动,扩大到村民范围中去。实用科学技术也是在科技示范户带动下集中进行学习,学习远程教育中播放的内容。
四、做好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为农民服务。
我作为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就是要将相应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农户手中,并将农户的有关问题传递给农业项目的专家。起到一个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真真切切的了解农民兄弟的问题和困难,将这些实际的问题系统地总结起来及时的向农业项目专家反应。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个深入了解、认识农村和农民的锻炼机会。在此,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广大村民在进行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反馈农业专家的回应信息。
(2)根据需要,定期收集广大农民对致富项目、新型科技成果、突发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3)协助农业专家做好农户调查、实际成果反馈等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
(4)参加农业专家的培训,积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时至今日,在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年头,这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于我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一年。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做好自己的“六员”本职工作,即科普知识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便民服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为农民兄弟办实事、办好事。
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县、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学生村官各项管理制度》来进行自我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导师对我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实际工作来报答你们。
谢谢大家!
科普工作总结3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校园资源优势,坚持把科普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我校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校重视,组织机构和组织队伍健全,校园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普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为检验新课改工作成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定当月的科普工作计划,规划创建市科普特色学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项兴趣小组,并配备专任辅导老师,形成学校三级科普教育网络:校长、分管领导——科普工作小组成员——科普工作科技辅导员,下设各科普兴趣小组、各学科竞赛小组等,各机构分工明确,制定科普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进行科普推广、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学校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调动了辅导老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非常重视对科普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专业资源,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开设了校园网站、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还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动档案,除了活动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定期对学校科技成果活动进行展示,为全校师生创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动平台,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
二、科普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配有与科普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活动设施:科技活动室、科普展览室、电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各个学科功能室都已配上电脑多媒体电教设备;全校有学生电脑100余台,教师办公电脑,学校还有学生电脑室1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并设有科学探究室,科普宣传栏。学校的网站建设完善,设有专门的科普教育网站,实现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三、健全科普活动运行机制,打造科学创新型科普教师队伍
1、建立科学的科普评价体系,保证科普教育落到实处。
科学的科普评价机制是科普活动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把科普活动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科普活动实效和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
2、“走出去,请进来”,培养科普教师骨干队伍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从考评制度方面、对科技骨干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外,还多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学习,学习他校的科普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每年派出辅导教师先后到省、市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校园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内外科普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
1、组织各项科普活动兴趣小组
我校采用选拔和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挑选了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科技苗子,组建了各类科普兴趣小组,占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一半以上,参加学生达300余人,。如:科技创新小组、小记者团、环保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等。
2、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减灾”、“我与合肥”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上开展征文、演讲、绘画、知识竞赛,到科普活动基地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举行科普讲座,组建科普志愿队参加社会科普服务。在神七发射之际,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现场直播。然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神七飞天的介绍给广大学生,把航天知识普及开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和学习热情。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我校地理小组的老师们录下了整个过程,开学后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广播讲座,从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向学生阐释了日食这一天文奇观产生的奥秘,及观测日全食的科学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天文地理知识。
3、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科普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展示学校科普教育成果,让学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我校李清容同学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吴文海、张庭赫两位同学科学小电影《挂包器的秘密》获得全国二等奖,张钰同学获得市科幻画比赛一等奖,陈天泽同学的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太地区二等奖,多名同学的电脑制作和科技动手做作品获得上级表彰,张慧芳老师获得最佳辅导奖,我校也荣获最佳组织奖。
4、校园科技节活动
科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就谈不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更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我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的阵地。面对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新期待,我区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和工作手段缺乏;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一些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营造社区科学文化氛围,让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科学素质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对象,切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必须把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失地人员等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老年人反对愚昧迷信、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养成科学文明生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的积极作用,动员、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开发、开放和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普惠广大居民。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提高。以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为居民提供贴切、丰富、便利的科普服务。
三、以“站、校、网”建设为重点,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
(一)建设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支持和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园、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设施和场所中增加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功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好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科普设备设施检查,及时更新科普展示内容,保证站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有计划地利用科普益民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活动频率、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受益面。
(二)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学校。整合社区内及周边教学资源,建立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学院、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学校,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立足实际、贴近居民,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居民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制定和完善社会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办学机制。支持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热心于科普事业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三)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科普网络。推动建立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网络书屋、数字科普视窗等社区科普阅读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实现居民科普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加社区移动电视的科普功能,定期更新内容。
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切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科普事业的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筹集社区科普工作经费、集成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社区科普活动。同时,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科普工作。配备社区科普员,引导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科普员,保障社区科普有专人负责。要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传媒单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作为社区的兼职科普员,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引导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的科学老师成为社区科普的专兼职科普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要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站、校、网”要为社区科普员提供开展科普活动便利条件。
五、丰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居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
社区要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针对老旧住宅社区、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新建住宅区,商务楼宇聚居区等不同情况,根据社区常住居民的组成、文化背景、科普需求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营、科技竞赛、科普游戏、科学体验、动手做科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爱好。针对老年人对科学生活、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的科普需求,开展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消遣式科普,通过讲座、报告会、现场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学生活等科普宣传,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和城市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采取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文艺、科普影视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态环境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科学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社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2022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重体验、内容针对性为目标加强活动建设。德育活动要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要点
1、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继续完善德育制度管理机制,以严格的制度进行常规管理和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首先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开展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指导作用,通过班主任例会学习、经验交流、班队会的参观等,促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次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三心一访,与家长常沟通,形成施教合力,严禁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三、工作目标
抓好德育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主要是规范语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正确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规范学生日常活动,不在走廊跑跳、不打架,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队列、早操、各种集会做到快、静、齐。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学校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专项检查评价,每周一评,每月一小结。
2、加强科普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从小讲科学,爱科学的培养,开展好学生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知识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图片展览、观看教育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把这些知识灌输到孩子们心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4、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继续以“弘扬和培育民(幼儿园小班秋季学期计划)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
各月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以争创文明学校为目标,严格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而不懈努力!
2022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以学校工作规划为指导,以儿童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深入落实“绿色德育”为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绿色”教育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力争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目标
(一)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创设“自主管理、全员育人”的氛围;
(二)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四)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有特色的“绿色”学校和“绿色”班级;
(五)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六)继续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建设,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当作教育之本,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二)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的治理: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树立班主任的服务意识,着力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三)抓好常规管理:
1、抓好班级文件建设。继续推行“完美教室”建设,树立班训、班规,推选小小朗读员,规范“教室三表”,争创班级特色。各班成立“自管小组”,指派专人对班级纪律、环境卫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加强少先队的培训与管理。继续规范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礼仪、卫生习惯、教室清洁区、餐厅卫生、集会站队等情况的检查。继续进行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每月表彰公布五星班级评比情况;
3、规范升旗仪式纪律,保证国旗下讲话质量,进行有成效的国旗下教育活动;
4、落实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检查,早晨到班、晨检、早中餐、阳光体育、夕会、班队活动等常规工作的落实。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利用夕会时间交流一天来班集体中的闪光点,对好的人和事提出表扬;同时找出集体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班级正气。
(四)抓好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1、抓好开学初的礼训工作,主要学习《西斋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各班成立“自管小组”,挂牌上岗,对本班各项工作进行自主管理;
2、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继续认真落实《西斋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夕会、班会时间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规范行为,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上下楼梯秩序,用餐纪律和放学路队纪律等是我校本学期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的重点;
4、弘扬中华美德,评选“孝心少年”进行表彰。
(五)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1、关爱留守学生,开展“彩虹桥”活动;
2、管理好家校通,切实服务好学生;
3、建立班级xx群,加强家校联系;继续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
4、除了做好常规性的家校联系工作以外,还要把学校的很多新的做法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都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和制定对学生的教育措施。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增加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2、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通过讲座、思品课、班队课、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等,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班主任要结合班队具体情况,开展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的活动,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思想,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合理地处理班级偶发事项,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丰富安全教育内容,拓宽安全教育的领域;
4、健全门卫值班、巡逻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做到出入登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2022年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精选范文
对于刚刚接触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思想首先教育的重要程度远大于知识教育。因为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工作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学校也为这一工作能完整做好,特将小学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小学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中指导思想: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文化育人,和谐发展”,切实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全期德育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本学期班级德育工作基本要点: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在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行规方面: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将在班级设立“值日班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每天在放学前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3、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1) 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
(2) 指导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组织和举行读书会,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底蕴。
(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行教育,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情做好协调工作。
4.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乱扔、乱吐、乱画。学会清理书包、抽屉,学会打扫教室卫生。培养学生讲卫生,重礼仪,守纪律、爱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把每一个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要求各班干部严以律己,主动做到模范带头作用,督促班中的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力争上游。
6、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晨会、集会、升旗、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平时多深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安全。通过班会课,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懂得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抓好两操的教育,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8、继续作好行为规范示范员、行规之星、行为规范示范班的申报、结合少先队优秀队员的评比,开展“群星闪耀”评比活动,以评比树榜样,促发展提高。
9、家庭教育指导方面:
召开学年度第一学期三级家委会会议,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使他们全面发展。
10、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