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安全家庭教育8篇

时间:2023-05-31 08:34: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家庭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家庭教育

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安全教育;意外伤害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医学的进步,幼儿因健康问题引发的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显示,“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1〕。在生活中,幼儿在家庭中的意外伤害事件频发,已造成一些幼儿伤亡。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但反思现今幼儿的家庭教育,发现其中的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家长需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家庭要有教育意识,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幼儿安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与家庭保护的角色相悖,也是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位的重要表现。近几年,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凸显,而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饮食安全问题、交往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游玩安全问题〔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缺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安全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尤其造成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而且在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潜在危险,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更不知道当危险来临时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家长安全教育内容仅限于书本,缺乏操作技能

部分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一些安全知识,尤其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时,家长会告诉其行为的危险性。如,当幼儿要将手放在插线板的孔中并去抠时,家长会立即制止并告知幼儿不能这样做。但仅仅禁止幼儿做这些行为还不行,应该进一步告诉幼儿,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不然有些幼儿会在家长不注意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再去一探究竟。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仅限于绘本或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缺乏成体系内容的教育,更缺乏一些必备技能的训练,如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中,溺水和交通事故占比较大〔3〕。倘若在幼儿时期就加大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其游泳技能的训练、交通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应急技能的训练,将会大大降低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三)家长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

家长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如,部分家长会在幼儿发生意外之后再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有的意外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具有随意性,家长随意的态度与方式会影响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幼儿产生不用重视安全问题的错觉,这也违背了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些教育方式反映了家庭中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安全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具有偶发性,不用采取正式的教育方式,认为随着幼儿的成长,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家长忽视了经验的增加有时会付出一些代价。如果家长在这之前就对幼儿进行系统、正式的教育,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幼儿面对危险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家长安全教育方式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其对安全问题的讲述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式,是命令式的,如“不可以动”“不可以摸”“停下”等,这样的方式一时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有时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关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长态度方面,同时也包括其知识层面及技能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以及对安全培训不重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家长忽视安全教育,究其根本还是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也是造成现今安全问题多出现在家庭中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也愈发隐蔽,也就逐渐弱化了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如,现今很多家庭住在高层小区中,一些家长认为高层建筑更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密,从而放松了对幼儿安全的警惕,从而造成幼儿从高层坠落事件频发,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家长不在场的几分钟之内发生。还有很多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家长玩手机而疏忽照看幼儿,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这些意外的发生都表明家长不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安全都有所忽视。

(二)家长安全技能缺乏

目前,不少家长对安全教育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些安全问题时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即安全教育“既需要理性传达,还需要动作传达”。〔5〕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中也存在缺乏相关技能训练的问题,这是因为有的家长自身对安全技能的掌握就有所欠缺。如面对幼儿不慎跌伤或是骨折的情况,有的家长就会移动幼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移动幼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对基本的急救措施,很多家长都是有所欠缺的,如面对异物卡住幼儿的喉咙时家长不知道怎么做;面对幼儿溺水时不知道怎样处置等。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都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不仅学理论,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以防万一。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操作经验更有价值。

(三)家长对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

面对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园和社区都高度重视,同时注重向家长传授相关知识,如有的幼儿园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对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相关措施予以展示或讲解;社区相关部门面对社区家长举行一些讲座或实践活动,向家长宣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比如防火防盗、如何预防幼儿疾病等方面内容。大多数家长都会参加相关活动,但部分家长在讲座或培训现场做其他事情,没有学到相关知识,这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及社区培训工作的不重视;还有的幼儿的父母不去参加相关活动,让孩子的祖辈去参加,如果发生一些意外,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可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弄错了一些急救措施,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一)家长要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意识是家长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安全对幼儿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教育意识。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一个对自身安全都不重视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其次,家长要优化安全意识,不应只把眼光放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上,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都要予以关注。不论是家长提升自身安全意识,还是优化安全意识,都是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够在脑中有安全这根弦,从而会有意识地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家长要增加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教育技能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家长提升其安全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首先,家长可以通过书籍或是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今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对相关急救技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自己的操作练习;其次,家庭重视与幼儿园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家长要重视园所及社区安排的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并有所反馈,切实提升自己在安全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建立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安全教育。此外,家长可以把一些简易的急救方法教给幼儿,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要重视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

目前,我国的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并不完善,应建立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家庭到教育机构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同时将国外好的安全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造,使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完整而有效。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其次,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平时教学中,如高校应该将急救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再次,卫生防疫部门可以连同医院为准父母提供相关培训,或是倡导产前培训机构增加这门课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系统,为家长的安全教育提供保障。家长对于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一定要重视,配合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工作,重视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认真参加各种安全培训,使自己的安全教育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源于家庭教育,安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长幼儿的安全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这些都与家长自身安全素质有关。家长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幼儿园的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慧渊,何敬瑜.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47-49.

〔2〕张荻金.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胡涵,郭琳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溺水、交通事故与被〔EB/OL〕.(2015-07-01)〔2017-03-16〕.

〔4〕来鑫.家庭中幼儿安全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5):40-41.

篇2

关键词:幼儿 家长 安全教育 策略

幼儿好奇心强,好动,爱探究,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弱,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家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据一项调查显示,65.4%的幼儿有过在家玩玩具摔伤的经历;44.7%的幼儿有过沙发上摔下的经历;35.4%的幼儿有过从床上摔落的经历。因此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目前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限制实践活动,轻视教育引导。家长往往偏重对儿童采取限制活动的措施,认为少活动就能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的确,这样做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幼儿是个活泼可爱的能动主体,限制活动不是上等之策。有的家长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让幼儿在户外跑动,不让幼儿互相追逐和玩耍,剥夺了他们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机会。虽然家长在全身心地呵护幼儿,已尽量减少危险的发生,但应该明白这一点:大人对幼儿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强化幼儿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重言语说教,轻行为训练。家长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时大部分就是给他们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忽视防护危险行为上的引导和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说教,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认知和践行不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环节,知和行有距离。幼儿知道如何做,但如果不加以行动、训练和巩固,他们是不会自然形成相应的安全举动的。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幼儿的行为不会自动生成,也不能由成人传授而获得,只能由幼儿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因此,幼儿安全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家长既要重视幼儿的的安全知识传授,又要及时强化行为训练,才能保证安全教育实实在在的效果。

因此,我们强调,加强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强化幼儿安全防护的同时,更要加强幼儿的防危险行为训练。

二.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探讨

1.预防性安全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所谓预防性安全行为,指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旨在保护自身生命的安全行为。在幼儿午睡前,家长要检查身上有无危险品(如:火柴、小刀、别针、扣子、小珠和玻璃片等),防止异物入口鼻。防止开水壶和烫水烫伤幼儿,开水壶要放在幼儿够不着的位置,幼儿喝的水,要提前凉一凉,等温度适合幼儿吃时再递给孩子。防止幼儿触电,室内电流开关要设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不让幼儿自行开关电灯、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器。教育幼儿不要爬到楼房的窗台阳台上,让他们知道会容易跌下去的。教育幼儿不要把大头针、图钉、曲别针、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进耳朵、鼻子等地方,这样容易落入气管,造成窒息。厨房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安全的地方,火炉、热锅、开水壶、刀叉等都是危险的,应教育幼儿不能在厨房里玩,要注意及时关闭好厨房门。教育幼儿不要玩塑料袋,一旦套在头上会引起窒息,因幼儿在情急的情况下,不会从头上取下塑料袋,若是将袋口拉紧则更加危险。

篇3

(一)两种极端的态度

1.护之心切,回避问题。如,孩子活动时摔跤擦破了皮肤,当教师向家长汇报真实情况时,有家长会马上拉下笑脸,转着孩子左看右看,然后絮絮叨叨地问:“疼不疼啊?有没有人推你呀?消毒了吗?以后这种游戏不准玩了……”再如,曾经有一位小班孩子的爷爷看到孩子在幼儿园使用剪刀,既震惊又担忧地对我说:“剪刀那么危险,怎么可以让孩子使用呢?我们家里都是把它藏起来的。”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对安全问题理解有偏差。使用剪刀能发展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就因为存在危险、害怕危险,家长就夸大、甚至曲解安全教育的一些概念,让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使教师产生戒备心理,在工作中患得患失。家长这种“防卫过当”〔3〕的保太平思想,是安全教育的误区,它不仅会遏制孩子的发展,也会影响教师在处理安全教育问题上的态度。

2.过度散养,漠视问题。如,中班一个孩子随奶奶外出,途中看见一个玩伴,就跟随着去了;奶奶忙着做自己的事,未留意孩子的出走,也没有向孩子提出按时回家的要求。孩子出走了一天,家长报警寻找了一天,他们为自己疏于管理付出了代价。在和家长的谈话中,我们知道该孩子在3岁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使此类事件重演,可见家长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家庭安全教育的欠缺。对这个孩子来说,家长完全可以利用此前发生过的真实情景引导孩子,一起建立安全玩耍的规则。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锻炼,但更需要在有规则和要求的情况下锻炼,这样才能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防止发生意外。

(二)教育措施的贫乏

1.方法单一,以堵代疏。孩子喜欢登高、走花坛的边沿,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家长总会絮絮叨叨地说教:“不可以……否则会……”或者“如果你再这样,我就……”禁止、恐吓孩子,试图“堵”住问题。结果是胆大的孩子依然充耳未闻,胆小的孩子却望而却步。这种以堵代疏的方法有可能会遏制孩子的天性,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可能会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偷着玩,反而让成人无法掌控孩子的安全状况,无法适时地教育。

2.忽视环境,缺乏安全教育的敏感性。例如,家访时,我们发现好多家长将一些药物、杀虫剂、打火机等危险品随意摆放,将电源插座在墙角,窗户没有设置防护栅栏等,这些都是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纠正,很有可能出现灾祸。再如:许多家长一味注重孩子的外表打扮或顺着孩子的喜好,让孩子穿镶满水钻的衣物,穿高跟皮鞋、蓬蓬鞋,给孩子佩戴项链、手链等挂件。殊不知,这些东西既影响了孩子日常的运动,更潜伏着危险。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分析危险的存在,从而防患于未然。

3.依赖教师,忽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进入幼儿园,一些家长就把教育当成教师的事。殊不知,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对孩子实施教育。例如:我班有个男孩,非常顽皮,常有危险动作,如,下楼梯时可以从三四阶楼梯上方一跃而下,还时常跨越花坛,后来通过观察和了解得知孩子是模仿其爸爸的动作。每个幼儿的运动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模仿是盲目大胆的。如果放任在无保护状态下的尝试,会给班级其他幼儿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需要给孩子安全活动的规则和意识,积极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主动做幼儿园教育的强有力的后盾和同盟者。孩子安全认知的建立和安全行为的习得,是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的,单靠教师群体和幼儿园的几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很难起作用。上述问题的根本成因是:(1)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在安全问题上寄希望于幼儿园教育。(2)在教养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包办弱化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回避安全问题的态度又使得安全事故更易发生。(3)家园间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沟通不够,家长得不到正确的引领与指导。笔者认为,要提高家庭安全教育的质量,必须发挥幼儿园的专业优势,科学地指导和带领家长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中,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的联合作用,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二、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家庭安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利用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长,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安全教育观

1.综合访谈,观点碰撞。要形成教育合力,必须从了解家长的需要和心声开始。首先要做好常规式访谈,就是每天利用晨检、离园等的时间主动和每位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一方面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和不同身份的家长的安全教育观点,分类归纳,寻找差异;另一方面积累第一手资料,为开展专题性的座谈打好基础。常规式的访谈促进了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使家长对教师乃至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定期开展专项式访谈,就是抓住某一共性问题召集家长进行交流。例如,对一些包办过多导致能力较差、时常会有安全事故发生的孩子,召集其家长进行一些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交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有就是组织研讨式的访谈,我们选择某一案例或观点设计成了一次安全教育研讨活动,组织家长展开研讨,各抒己见,在观点碰撞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共商解决的对策。一般而言,我们将此活动融合在每学期开展的班级家长会和幼儿园家委会活动中。

2.知识宣传,理念渗透。对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是改变观念的基础。我们利用班级“家长园地”、幼儿园公告橱窗、网站等沟通渠道开辟安全宣传专版,定期收集一些安全教育资讯,如案例解析、教养心得和最新安全快报等,制作成系列宣传材料,供家长阅读学习。我们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也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安全教育目标,在比对中发现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内容。我们巧用幼儿成长档案,建立家园安全信息桥,及时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和幼儿发展水平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及时、有目的地配合教育和开展教育,同时也鼓励家长将幼儿的表现和自己的教育经验及时反馈给幼儿园,以便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教育。每学期,我们还会聘请专业人士来园开展安全专题讲座,邀请幼教专家介绍家庭科学育儿知识。在知识的宣传中,我们尽量从幼儿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少一点“希望家长做”,多一点“指导家长做”,让每一位家长在有限时间里获得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让教师的指导深入家庭

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4〕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在指导安全教育时会更具目的性和可行性,也更能发挥实效性,所以教师的指导要深入家庭,切实为家长提供服务和帮助。

1.安全教育月活动。我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各年龄段的安全教育目标,并列出具体的教育活动安排表,形成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然后,以倡议书的形式告知家长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与要求,请家长协助观察并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每次开展安全教学活动,我们都会根据不同的内容制订家庭作业计划。例如,在“认识安全标志”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在活动前指导家长协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安全标志,用摄像、照片等方式收集资料,活动后会让孩子寻找家庭中的安全隐患,并做上安全标志,然后请家长协助孩子参与班级的展示和评比。每月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设计活动反馈表让家长给孩子打分,检验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还会收集家长的安全教育笔记,择优在幼儿园网站、橱窗中展出,供大家交流。每月根据各班教师推荐评出“安全小卫士”、“安全模范家庭”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切实提高了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

2.巧用“反射镜”。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地练习和不断地强化才能得以巩固和建立。我们巧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幼儿身上寻找家长教育的痕迹,如镜子般反射给我们;再根据反射获得的信息进行个别指导。例如:在集体教学“争当文明交通人”活动后,我们请孩子观察家长是怎样做交通文明人的。有孩子说,他奶奶老是喜欢不看红绿灯乱穿马路,于是,我们就通过访谈和这位奶奶交流,告诉她成人的言行是孩子的模仿对象,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借助孩子的力量,我们对不同的家长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个案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跟踪家访。让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开展具体有效的家庭指导,也是我们提高家庭共育的一项措施。我园借助“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要求教师每月有目的地走进两个家庭,观察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否安全,了解家长在安全教育上的方法和理念,给家长提供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教育指导。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确定目标定位和实施步骤,同时撰写好家访情况记录和跟踪反思,期末对被访家庭和孩子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共育质量。教师走进家庭,拉近了家园间的关系,使得沟通更有效,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依托家园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

在当代教与学的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学习环境的隐喻叫“实习场”,意思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境脉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5〕这种“实习场”的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和行动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学习特点,也能为家长提供一个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为此,我们将这一理念引进家庭安全教育中,利用真实情景或模拟场景巧设“实习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亲子活动,丰富孩子的安全知识,提高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

1.家长参与游戏的设计。例如:我们结合交通安全,设计了“我是交通小指挥”的游戏,首先,我们请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和搜集警察叔叔指挥交通所做动作及其含义,然后幼儿间进行知识交流和动作模仿。在家里,请家长做孩子的游戏同伴,在游戏中检测孩子对交通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游戏,在预设的模拟场景和游戏情节,请家长通过故意犯错的表演,进一步巩固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参与了整个游戏的设计,了解了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孩子也感受到了和家人游玩的快乐,懂得了简单的安全知识。

2.加强亲子安全实践。家长经常帮助幼儿加强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在幼儿园所习得和形成的安全行为,有助于幼儿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向,进而逐步形成习惯。安全疏散演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开展的常规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也让家长参与。以消防安全为例,我们首先邀请在消防队工作的家长讲解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然后邀请家长参与灭火接力赛;其次设计火灾场景,以可乐瓶等制作简易的灭火器,开展防火自救和安全疏散演习。孩子和家长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们在紧张有趣的演习中得到了技能的练习和获得经验,也让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功率 安全用电 家庭 教学

电功率不仅仅是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在学习电功率时感到的抽象、困难,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脱离困境,掌握好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 220V、 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 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3] 曾雕,刘勇.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检测试题[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4).

篇5

【关键词】“四二一”家庭独生子女教育

随着1980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至今,我国目前已积累了9000万独生子女人口。198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84岁,初育年龄为24.43岁,到1990年,分别降低到22.00岁和23.42岁,90年代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因此,从2003年起,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独生子女人群陆续进入婚育期,“四二一”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了一种现实的人口现象。据推断,在“未来中国城市中,‘四二一’或‘四二二’结构的家庭比例低不了”;“如果现行的政策不变,将来家庭结构必然出现‘四二一’的格局”。这种家庭结构的出现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的人口再生产进程,而且必将对此类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教育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

“四二一”家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特定组合群体概念。“这种家庭涉及了三代人,三对夫妇,七个人。其中‘二’特指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形成的中间一代,‘四’是指他们的父母,‘一’指这对独生子女夫妇所生育的独生子女。

一、“四二一”家庭教育的利与弊

1.“四二一”家庭教育中的有利因素。较第一代独生父母,这批“四二一”家庭即“61”结构中的“1”——孙辈,他们没有任何的堂、表兄妹——因为他们没有叔伯、姑母、舅父、姨妈,他们在家庭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亲属。无疑,这样会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更加强化,他们拥有更多亲人的关爱和呵护,日常生活被照顾得更加周到、体贴;当孙辈出生时,祖辈年龄普遍在50岁左右,部分已经处于退休年龄,他们愿意也有能力为唯一的孙辈提供经济上的扶持;作为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父辈,他们较自己的父辈们拥有着更高的学历,在教养观念上更新颖、更科学,工作收入也较其父辈更高,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大家庭人际关系较以往核心家庭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生活在由祖辈和父辈共同组成的家庭中,教育力量能兼顾大、小家庭之长,去两者之短,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2.“四二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初为人父人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除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以外,同时也对其父母特有的“天然”依赖。这时,希望享受天伦之乐而又有充足时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抚养孙辈的义务,成为孙辈生活的主要照看者。这类家庭中的幼儿除在父母工作之外的短暂时间内能与其共处交流,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因此,隔代抚养无疑就成了此类家庭的主要抚养方式。在隔代抚养中,祖辈的姑息纵容、包办代替、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成为了普遍现象。而“四二一”家庭较核心家庭的众多优势,如良好的经济支持和丰富的情感基础,在实际的养育幼儿的过程中,却往往由于利用不当而成为了幼儿教育问题的凶手,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如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性格两面,左右逢源;为所欲为、骄横跋扈、纪律性差;胆怯、孤僻、不善社交、不合群、合作精神差;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没有自理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怕苦怕累,经受不起挫折;即使在体格上,也由于营养过剩,患有“现代文明症”——肥胖症。

二、“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子女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孩子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由于城市居民现代住宅的主要特点是:高层化,封闭化。城市住宅每户居室和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各个家庭都过着彼此不相往来的封闭生活,这样大大缩小了孩子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使孩子大多时间都封闭在家中。

(2)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而一度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合理的社会用人制度似乎成了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家庭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家长(包括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即重家庭教育中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重知识的简单识记而轻创造性培养,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等现象比比皆是。

(3)社会宣传的不良趋势。大众传媒对早期教育铺天盖地的夸大宣传,偏重知识传授,导致很多祖辈、家长片面认为让孩子学认字、学英语、背诗词、会算术等,才是进行了早期教育,并视此为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忽视游戏、生活本身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作用;广告媒体大肆强调“关键期”的作用,受媒体宣传的影响,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家庭教育中出现了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及过分焦虑等现象。

2.家庭原因。

(1)祖辈维度。这批祖辈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特定时代背景的原因,其知识面相对狭窄,世界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祖辈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只会被动接受,对周围的事物一无所知,对幼儿的发展认识仅限于身体,对智力和心灵的发展所知甚少,导致对儿童观的偏颇理解;在教养观念上,祖辈们也仅限于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满足,他们关心孩子的饮食、睡眠,却经常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他们努力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却对孩子的心理需要和个体尊重方面相对淡薄;在情感上,作为唯一的孙辈而言,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尽自己所能满足孙辈的要求,这就势必会带来娇宠溺爱、百依百顺、包办代替的不良后果。

(2)父辈维度。这批80后独生父母虽然学历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专业的幼儿教育仍是知之甚少,他们的教育理念单一狭隘,仅仅把会算术、会唱会跳、会英语、会弹琴等作为好孩子的标准,以将来能出国、当博士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养技能上也大大缺乏,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强加自己的意愿,甚至为其规划人生;在教育内容上重智轻德,盲目攀比,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感需要、思想志向、兴趣爱好则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在这种环境里培养出来的人往往缺乏责任心、不善合作、动手能力差、心理脆弱;在教育方式上多以溺爱型、放任型、攀比型为主;家庭教育缺乏原则性、一致性,幼儿犯错父母批评,而祖辈包庇纵容,形成孩子的双重个性;由于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短暂,影响亲子依恋的质量和亲子关系发展。

三、“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四二一”家庭教育的问题,优化家庭教育质量,就需要在全社会的支持下,以家庭协调为中心,通过幼儿园和各类教育机构的相互配合,三方相互协作共同达到目标。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应通过各类媒体对此类问题的报道,增加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共鸣,增强大众对“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的意识。积极寻求专家的科学指导,提供可行的意见,防止片面夸大教育的不良趋势,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家庭教育体系。也可以由妇联、教育界、共青团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创办“家庭教育学校”,培养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和谐,且适合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

2.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应该对“四二一”家庭中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老师应该对此类家庭的孩子进行重点培养和个别教育,并组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在已有的家长会的基础上,增加祖孙教育和祖孙活动,如为更多的祖辈们服务,使祖辈更新育儿观念,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和原则。也可增设全家参与性的活动,如“全家总动员”、“三代亲情教育”等,有效调动全家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增进全家的感情凝聚力。此外,还可以举行“四二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请在“四二一”家庭中做得比较好的祖辈和家长们来做讲座和经验交流,相互传达体会感受,相互探讨有效方法。

3.促进“四二一”家庭和谐。独生父母们也应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真正成熟起来,履行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尊重长辈,积极和长辈沟通,及时和老人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祖辈也应听取子女的教育意见,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共同探讨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父辈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孩子的情绪、交往、行为道德以及性格等方面,增加与孩子之间情感交往,形成温暖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郭志刚等.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家庭结构[J].中国人口科学,2002,(1):2.

[2]杜亚军.代际交换与人类的养老制度?——人口老化与养老问题的国际化比较研究(博士论文)[D].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1988.

[3]刘鸿雁等.独生子女及其未来婚姻结构[J].中国人口科学,1996:3.

[4]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4.

[5]王因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7.

篇6

家庭教育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

家庭具有情感交往与教育功能,家庭成员之间最真实的交往对幼儿一生的性格发展、品质培养与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同样,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家庭成员之间的纯真交往,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完全不同于学校、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教育。

因此,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与幼儿的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幼儿的影响

 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有直接示范、榜样作用

 父母的品行、言谈、为人处世方向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我过著名的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生下来就是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的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进入了学校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毕业了来到社会上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第一道染缸是关键,底子打的好不好是关键。可见,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道染缸,父母角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极其深远的。

在日常的教学交往中,我发现如孩子的父母喜欢、会主动的问候别人,打招呼,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很有礼貌,遇见人会积极主动的问候。几年前,曾经见过一名孩子,在分区活动中,大家都在游戏,该名孩子在区域里,用象棋在玩"打麻将"的游戏,询问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其父母,在家天天成群结伙的打麻将,总是到晚上的深夜才停止,久而久之,孩子已经懂得了麻将的玩法,知道了麻将中每张牌的名称等等,可见,父母的正面或者反面对幼儿的影响都是巨大、深远的。

 1.2 父母对幼儿起到直接表率的作用,家庭和睦、父母的感情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 父母因情感关系组成一个家庭,孩子在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里成长,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特别是孩子的亲社会性能力比在不健全家庭中的孩子发展的更好,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懂得去包容别人、关心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但在不健全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他们在亲社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遗憾,特别是身心发展和与人交往技能方面,明显薄弱,遇到问题或是一味的发脾气,或是封闭自我,这是孩子在不健全家庭中却反关爱与缺乏情感交流造成的显著情况。父母和睦与否孩子能最真实、最直接、最快速的反映出来,记得有一天早上,刚到幼儿园不久,班上一名平常乖巧,活泼的小女生来了,一天都闷闷不乐的,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聊天,只是一个人趴在桌上,对谁也不说一句话,经过交流后才知道,其父母昨晚吵架了,孩子受到了影响。父母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幼儿,导致幼儿近一段时间的身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孩子处于焦虑与害怕中,影响孩子当天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她的整个情绪状态。可见,父母的情感、情绪、家庭和睦对幼儿的发展和心理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和放任的。

 1.3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幼儿的影响

 从教几年来,最经常听到父母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今天有没有作业。”而且是不分时间和情况的随口就来一句,更有甚者在幼儿刚进入小班不久就问是否有作业,家长对于有成果看见的内容才认为是作业,对于技能的、情感的培养他们不认为这是作业,尽管我们一再解释,到了幼儿大班后期,我们会为幼儿准备适量的内容,让幼儿完成,最好幼小衔接,以便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但是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小班时就能读会写的。

 2.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终身影响,不可忽视

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与家庭密不可分,民主的家庭教育会为幼儿塑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氛围,而生活在霸道、专制、责骂的家庭氛围里的幼儿,多数幼儿今后的人格发展多朝自卑、暴躁等方面发展,甚至给幼儿成年后的生活带来心理上的阴影,更别谈成为一个自信、出色的人才了。而且幼年的影响会终其一生,直至老去。幼儿出生时是张白纸在上面涂上什么颜色,这颜色就会跟随其一生,因此,每位家长都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真正做到民主、开放、充满关爱的家庭教育。

 3.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可采用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 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得其法,总是弄巧成拙,经常见到的场景:孩子不上学,父母将孩子打一顿,恐吓加威胁,或者就是买一堆的零食、玩具,哄骗孩子去上学,可是从此,孩子不是惧怕家长,就是一味的提出无理要求要家长满足,这样才愿意去上幼儿园。也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将孩子与其他幼儿做比较,从不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孩子永远是不满意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万千种,对于家长的盲目与过分溺爱等不妥的教育方式,我认为除了要保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的同时,教也是很重要的,如何才能做到教养并重,真正的教育好孩子呢?

 3.1 尊重孩子

 幼儿年纪虽小,但是也需要被尊重,有被尊重的需要,父母应该民主对待幼儿,不要以打、骂代替教育,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给予一定满足,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真正做到尊重幼儿。

 3.2 以身作则

篇7

为人父母,最简单,也最复杂。生而养之,不仅仅是让他衣食无忧、保他安全太平。人生的道路上,父母将与孩子一同遭遇各种成长的烦恼,并需要在各种难题面前寻求解决之道,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全的人格操守。为人父母,既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又要确保心理健康: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做到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既要教给孩子知识,又要教他学会做人。

为人父母,要律人,更需律己,要明白身教胜于言传。“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而要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人父母,是本能,更是学问。老鹰将小鹰踹下悬崖,陪它飞翔,大狮子带领小狮子奔跑觅食,逐渐成长。求生的教育似乎是一种天性,但成才的教育却离不开父母科学、理性的指引。正如这部规划中所提倡的,只有坚持科学引导、规范管理、依法推进,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了解家庭教育的奥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好为人父母的这门大学问。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主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近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部署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同时,围绕健全实施机制、落实部门职责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工作示范引导等方面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明确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

《规划》提出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课题研究、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着力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90%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农村达到80%。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规划》还要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每年至少开展2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规划》提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推进政府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力度,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规划》提出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网络家长学校建设,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借势借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到2020年,基本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规划》提出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依托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指导服务平台等,为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80%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孕妇学校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50%的婚姻登记处建立新婚夫妇学校或提供婚姻家庭辅导、婚育健康及育儿知识宣传服务。强化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要注重建立家庭指导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或台账,及时掌握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成长发展状况等,为他们提供常态化的、专业化的家庭支持服务以及所需的转介服务。

《规划》提出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确立“十三五”家庭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全国层面,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动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

孩子成长中存在“影子爸爸”:父亲角色缺失

一个男士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回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那里叫寡妇。”这个最近在网上流行的段子,虽然很刻薄,却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真实情况。

如今,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由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影子爸爸”不仅导致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还深刻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

“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当妈了,三是她孩子上学了。”自从有了孩子,35岁的外企女白领王女士对这个戏谑的说法有了越来越深刻的领悟。

孩子小的时候,她每天晚上多次醒来给孩子喂奶把尿,先生在一旁呼呼大睡。现在孩子3岁多了,王女士感觉基本还是自己一人带娃――几乎没有自由时间,逛街、美容,闺蜜聚会,通通取消,除了上班,几乎所有时间都围着孩子转。而先生,还时不时地和朋友小聚一下,每周六上午的踢足球,更是雷打不动。像王女士先生这样没有存在感的爸爸,正成为很多家庭中一种典型的存在。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感觉自己身边有“影子爸爸”,其中45.1%的受访者表示,这样的“影子爸爸”很多。只有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身边没有“影子爸爸”。

为何“影子爸爸”如此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和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被认为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52.9%的受访者认为是受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观念的影响,23.7%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当下的母亲太强大,父亲才会乐得清闲。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看来,“影子爸爸”的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是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二是现代女性全面崛起,从收入到学历,完全不亚于男性,甚至比男性还要强大,再加上怀胎十月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使得母亲在孩子的养育上会显现出天然的优势。

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游戏,很多东西都要不断地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不少爸爸本能地选择了回避、撤退、转移,放弃了责任。同样,很多父亲缺乏远见,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教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意识,以为自己只要负责挣钱养家就可以了,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完全没有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教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父爱的缺失,孩子会最敏锐地感受到。如何才能让缺失的父教重新回归家庭?除了从家庭内部着手,全社会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做好家庭教育立法的基础。立法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家庭教育的立法也必须回应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贵在让家长学会自我改变

“教要教人求真,学要学做真人”。而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显然不可能只依赖学校教育,担负言传身教责任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各种调查早已被教育工作者确认,缺乏家庭教育已产生了严重的子女性格障碍、家庭暴力和人格扭曲等问题。

“教孩子之前先教大人”甚至一度也成了共识。在中国一些城市,有关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实验也如火如茶,家庭教育的全面普及上升为国家意志。

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试图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放置在法律框架之下,成为强制性的教育模式。明确了相当精确的目标,着力规范了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和亲子活动的次数等,更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到达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要求就目前看来实际非常之高,而且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会遭遇非常多的难题。

应该说,即使在一线城市,家庭教育的普及都还有很多课题需要面对。首先,成年人的行为模式相对孩子更为固执,更难调整。即使在家庭教育执行较良好的深圳等地,很多家长凭借一年四次的课堂依旧难以改变什么。家长即使听课时吸收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教育子女这一关。

其次,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标准,家长的反馈流于书面,缺乏具体实践和个性指导。有关家长的教育仍需深入,并琢磨出沟通方法。

而这还是在条件优越的大都会,九部门关于家庭教育的规划还要深入广大农村。很多农村地区连相对不错的学校教育都缺乏保障,更不要说针对家长开展教育工作。部分地区的家长基本在外打工,要完成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可谓十分困难。

在中国最缺失家长教育的家庭有两大类,一是家长疲于奔命、无暇照顾孩子的贫困家庭;二是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成功有内心焦虑的家庭,可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信任度最低。

所以我们不单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实施计划在城乡的覆盖率,更要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际作用。针对家长教育效果不彰的现实,理应改革家长教育指导方法,增加实践性和家长在家庭中的责任感,让家长建立科学的家庭规则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教育好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接下来,我们要沿着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落实落细,让孩子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中,要求城市与农村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这一规划的出台,将引领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俗话说,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自古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纵观历史,古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被视为垂训子孙及家庭教育典范的《颜氏家训》,近代有“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当代则有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总结。可以说,家庭的一点一滴教育、培养、规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对孩子成人的塑造过程。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就行端人正,社会就风清气正,国家就魂强根正。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也逐渐进步。教育模式由过去的浅耕粗作到现在的精耕细作,方式由专制野蛮过渡到民主文明。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产生,有的家长借口忙,对孩子“生而不伴”:有的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对孩子“养而不教”。与此同时,家长的困惑也与日俱增。随着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传统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受到挑战:面对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家长不知如何把握教育尺度,比如重视学习成绩还是重视全面发展?诚实守信是不是就等于迂腐?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忍让是不是没出息?竞争激烈,还要不要协作互助……迎接挑战,解决困惑,必须沿着正确方向加强和引导家庭教育。

篇8

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非常注意细节的。当经过严格训练后的加加林和其他宇航员第一次进飞船实地训练时,其他人都依次进了船舱,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掉鞋后才进去。这一细节被总工程师看在眼中,最后他极力主张加加林执行登月任务。正是这一良好的习惯,决定了加加林的成功。可见,对孩子的生活细节培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细节是一种品格,体现于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的方方面面。注重细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活细节

孩子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关注孩子,最了解孩子的人,进行细节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父母应身教言教并行。一个和睦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潜意识地积淀下善良、文雅、平和、大度等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日常生活中凡事亲历亲为,经常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孩子“我有一双小小手,勤劳才是最根本”,“自己有的不挥霍,别人有的不眼热”。时时因势利导,如“餐桌教育”,从小教育孩子吃饭不浪费饭菜,不挑食偏食,懂得礼让;“床头教育”,早晨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讲卫生,不许躺在床上看书、写作业;“阅读教育”,家中的图书报刊,大人、小孩书架分开,每天晚饭后半小时,全家人读书看报且形成一种惯例;除此之外还有劳动教育,礼仪教育等等。注重细节,持之以恒,使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2、道德细节

良好的道德观将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孩子的善恶,美丑观念更多更直接地来源于家庭而非书本。家长不应该过多在孩子面前谈论名利,谈论钱财;家长应该杜绝从事不健康的活动,让孩子懂得洁身自好,不贪图小利,不追求非分之财(不要对孩子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话来诱导孩子对现实社会产生偏见);家长应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例如,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年人、残疾人,上车自觉排队不拥挤,上街不随便横穿马路;到公众场所保持安静,不喧哗;到影剧院、体育场按号就坐,不起哄怪叫;到公园,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攀折。在一切公共场所,都应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多讲同龄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使其学有榜样,也可向孩子讲述反面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当孩子某方面表现出色时,家长要及时表扬,使孩子身上已有的美德得到强化。家长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身教重于言教,关键在于“行”,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要将这些道德细节落实到孩子的具体言行之中。要知道,道德的力量会让一个人成为国王,或者阶下囚。忽视道德教育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3、文明细节

倡导社会文明,首先要每个人文明,“礼、义、诚、信”是文明的基本要素。家庭生活中,坚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和社交礼仪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不说脏话,保持衣着整洁整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关心父母,尊重劳动成果,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沉迷网络游戏,生活上不攀比,不浮华,不奢侈浪费,不猥琐局促。这种关注细节的长期性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4、安全细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