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34: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教育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新特点;选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9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式由实验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每个学习方面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还分别添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加强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体育教师的指导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准确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1 构建了基于大课程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编排中,通常以运动项目为主线来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这种做法便于体育教师围绕运动项目来设计体育教学,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体育教师把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进而片面地把体育教学演化为运动项目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这一变革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教材观转向大课程观的嬗变,全面渗透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有助于促进“三维健康”目标的整体达成。
1.2 进一步平衡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和灵活性
新世纪课程改革伊始,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比较迷惘的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稿)仅仅列出了内容标准,这给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也使得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适当加强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对明确的内容要求,使得体育教师选用教学内容时有例可循。
例如,随着初中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强和体育学习经验的增加,他们逐渐具备了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技术及运用技术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学习目标下编制了兼有指导性与灵活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参见表1)。
1.3 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是体育教材的简单执行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例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动技能包括六大类,即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六大类中,每一大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每一运动项目中又包括多种运动技能,因此,尽管新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大类运动中都例举了许多的项目,但这是“例举”,不是要求“必学”,主要目的是供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学校和体育教师完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大类运动中的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后的某一项目中应该教什么技能,怎样教技能,完全由学校和体育教师决定。[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需要体育教师在准确分析本校具体课程情境和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2 选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 处理好学校特色凝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不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凝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事实上,体育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校具有特色地选用和持之以恒地凝炼,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在深圳市龙岗区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游泳、乒乓球、跆拳道是其校本教材,凡是这所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三项运动技能。也就是说,游泳、乒乓球和跆拳道是这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真正体现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理应处理好学校体育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2 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关系
以奥运会竞赛项目为代表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表明了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因而不少国家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动机和目的与运动员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一方面要精选深受初中生喜爱的竞技运动项目,对它们进行教材化改造,使之适合初中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武术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因为这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分别独立作为运动技能学习两大类别的出发点。
2.3 处理好学生身心健康与中考体育成绩的关系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其内在意蕴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4]事实上,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任务是体育中考,为了扭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把体育纳入到中考的范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自然是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绩效评定和职务晋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并不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明确了“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想,这在为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如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及重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在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践性、健身性、娱乐性、可替代性和非阶梯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37.
[2]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二)[J].中国学校体育,2012(05):14-17.
关键词:初中生物;语文特点;课堂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因此,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语言营造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科的融合,发现生物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课堂语文特点
课堂教学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渗透的主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方面,教学语言基于学科的特点要求严谨和科学;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又对课堂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语文特点主要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艺术性营造课堂氛围上,具体表现为:(1)科学性。生物知识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例如,对细胞结构的阐述就是历代的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细胞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其语言不仅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更要符合科学的精神,而这与语文表述的逻辑性密切相关。(2)严谨性。生物学科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的语言通常都有深厚的逻辑作为支撑,因此,生物语言在实验的基础上,为知识论证找到了大量的事实根据作为论据,以有效地确保了生物现象、生物规律解释的严谨性和逻辑性。(3)生动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许多生物规律包含着深刻的抽象逻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发,在保证知识准确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缓解知识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的热情。(4)情感性。生物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这与语文学科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陶冶情操、进而激发其心灵共鸣,提高对知识的感悟,并树立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
二、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创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中常常脱离人文理念,使教学过程陷入僵化单一的困境:(1)课堂导入不够准确,即有些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往往不能抓住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的语言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在简单、乏味、缺乏针对性的语言中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教学切入点选择不恰当,即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找到生物与语文学科的切入点,就可以让整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抓住时机切入语文教学,从而错过了教学的良机,使学生难以顺利实现知识点的突破。(3)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情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却忽视学生的情感,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讽刺,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一)找到教学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知识切入点,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难点突破找到思路。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实验语言,让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物品以及观察任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在任务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教学实践既是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是情感的融入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对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影响了学生情感的调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通过对语文特点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激励
课堂上的语言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并通过融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语气中得到情感的安慰和思想的启发。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自信心理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指导,从而帮助其突破心理障碍,树立主动学习,敢于挑战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特点,生物课堂语言也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生物的学科语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发现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代玉杰.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9.
[2]黄日顽.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6(11):32.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内容 新特点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多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改进。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新课标对教学体育的要求出发,教师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一)以大课程观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摒弃了原有的教学传统,不再拘泥按运动类型进行教学安排,反之将内容体系重新构建,将体育学习的范围不断拓宽。初中体育教学具有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更注重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变革达到了大课程观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健康”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
(二)使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与指导性的特点
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初中体育教师普遍陷入迷茫的境地,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并没有给教师以明确的指示,这就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问题,虽然给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余地,但是使习惯按照大纲进行授课的教师对教学充满困惑。因此,新教学内容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求,具有更高的指导性的同时保证了教师选择的灵活性。
(三)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智慧
体育教学新内容对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将体育教材的文字转化成实践活动的操作者。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实践智慧。新课程标准给学校及体育教师列出了很多教学的项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明确选择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及意义,能否真正使学生受益。
二、体育教学内容新特点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1.实效性
从体育教学的本质看,其教学内容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因此,体育课程内容一定要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时,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在上课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科学性
体育教学新的内容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之处,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独特的发展特点,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做到保障教育内容的安全可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受益者。
(二)方法
1.从现有的教学内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发现其中存在的老旧内容及时地予以取缔,从而发现现阶段教学内容的问题所在。例如跳高项目,教材中将跳高定位在竞技化体育上,教授学生跨越式、背越式等高难度的动作。从实际情况讲,跳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性质只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基本体能训练,但是教材的要求已将超出初中生普遍能接受的水准。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在进行新一轮的选择时,应该多纳入符合学生情况、能够其实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现存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大部分都源于竞技体育,但是进行竞技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学生得到身心发展,而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就要对现有的竞技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要摒弃竞技体育中对成绩过于追求的这一弊端,发扬竞技体育对学生的鼓励精神,充分展现竞技体育的本质。
3.在内容选择上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向学生的生活贴近。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三、结语
体育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内容与综合效应相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在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也要深思熟虑,这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是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对其价值与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心理健康发展,更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新教材 教学 方法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初中英语新教材突出了交际性,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 ,接近现实生活。新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实际和教学认知规律 ,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新教材看似简单,但涉及的知识面广。它举了许多接近生活的例子,并在课文中插入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它适用于当代中学生,同时,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 新教材的优点和缺陷
1.1 新教材具有的优点。①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语法具有超前性和重复性;②新教材注重东西文化的差异。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③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新教材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④新教材紧扣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大致表现在关注西都大开发、注重科学发展、关注社会、关注环境;⑤新教材趣味性强。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贴近时代生活。
1.2 新教材存在的缺陷。新教材除具有以上优点外,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②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③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则需用上2~3个课时。
2 新教材下教师的做法
2.1 教师要端正思想。教师要在思想高度上认识新课程,同时也必须接受新课程,进行新课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师在思想上不能以任何理由来否定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否定新课程、新课改。教师要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新课程、新课改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符合当今学生的特点,符合“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2 教师要积极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新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习惯而达到学生最终掌握的目的。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这样的“新”更是没有意义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积极主动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勤动脑并及时分析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之上创新,才是真正的新课堂。
2.3 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新思想,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习。许多教师用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主动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实践证明,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不思考就不会进步,更谈不上有所提高。教师只有静心学习,用心探索,才能更新观念,提高自己,适应社会。
3 使用新教材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3.1 新教材词汇的教法。在学习生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①集中学习单元生词,分散学习目标,逐步消化掌握词汇;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自体词汇。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③“词句文”结合教学,即把词汇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学,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去学。
3.2 新教材课文的教法。新教材系统性高,因此提倡整体法教学,即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入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再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在具体教学课文时应注意三个方面:①遵循短文阅读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②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由于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按照自己教学的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删除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③主动订正语法错误,在新教材中出现的明显的语法错误,一定要根据正规的语法教学书在课堂上把它给予纠正。
3.3 多操作练习,少语法教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的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得不到重视
我国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希望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的人才。而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提供、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时期,以后则难以补救。而体育的教学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供他们身体的免疫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他们的意志、毅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体育的教学都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认为运动是浪费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许多学生在重大考试来临前,常常因学习过度而生病,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但却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目前的体育教学,大多以锻炼学生毅力、意志为主,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输的精神。而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速增长,如果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则会影响其以后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由于体育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动中的情节也变化多样,学生的角色也随之要变换,因而提供了多种发展学生个性的机会和场合,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方法。然而,能够利用体育活动的优点来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师并不多,即使有相关了解的教师也难以创造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的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初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性质,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教学,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仅只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开展体育选修课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层次,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进行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选修的锻炼项目,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在中学阶段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更好体现“教学相长”。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为他们文化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做一名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新课标倡导实行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在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合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师;情绪表现;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3-0044-03
1.研究目的
情绪表现是指一个人情绪的外显行为,其对自我和他人都具有重要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初中教师的情绪表现积极与否,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初中生的积极情绪情感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但是,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关于教师情绪表现的研究并不多见,已有的研究又多以理论描述为主,尚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为了解初中教师实际的情绪表现状况,为学校管理者进行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此项研究。
2.研究方法
(1)被试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4所中学(绥化二中、绥化三中、绥化四中、绥化六中)选取初中教师210名,其中有效被试170名(见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测量工具主要是两种问卷。
①情绪表现问卷。该问卷共分为5个维度:表达性自信、正性情绪表现度、负性情绪表现度、冲动强度和掩饰。
正性情绪表现度:指个体兴奋、愉快、欢乐、满意等积极情绪的表现。
负性情绪表现度:指个体愤怒、沮丧、不满、忧郁、紧张等消极情绪的表现。
掩饰:指个体对其真实情绪的隐藏。
表达性自信:指个体对其情绪及情绪表现的肯定。
冲动强度:指个体缺乏理性思考,在情绪冲动下行动的频率和程度。
②教师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申继亮、辛涛编制的教师自我效能感问卷。
(3)数据收集
研究人员在征得校方同意后,发放问卷,待教师答完后马上收回问卷。
(4)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人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初中教师情绪表现的性别差异
如表2所示,初中教师的情绪表现除了在表达性自信上没有性别差异外,在正性情绪表现度、负性情绪表现度、冲动强度、掩饰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在正性情绪表现度、负性情绪表现度、冲动强度上,初中女教师的均值明显高于男教师;在掩饰方面,初中男教师的均值明显高于女教师。
初中教师在表达性自信方面没有性别差异,说明男女教师对情绪表现的自信体验大体相同,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认为他们有能力以灵活、积极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表现,能够很好地适应其所处的环境。
初中教师在正性情绪表现度、负性情绪表现度、冲动强度上,女教师明显高于男教师;在掩饰方面,男教师明显高于女教师。我们认为这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这与男女两性对情绪的生理体验不同有关(Halberstadt,1986)。有许多研究表明,女性在情绪意识上要高于男性,女性比男性对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强烈(Fujira,Diener,sandvik,1991),因而,情绪表现度也要高于男性(Shields,1987)。第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特殊的文化和群体标准规定或制约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情绪表现。在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下,人们一般认为男性不应该有太多的情绪化的表现,但是一般可以接受女性的各种情绪化表现。第三,社会期望的影响。一般而言,社会对男性的成功期望较高,为了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男教师对于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可能就表现为掩饰的行为。
基于此,建议初中学校管理者更加关注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宣泄、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因负面情绪的累加而影响身心健康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时,管理者应引导女教师注意把握情绪表达的适度性,学会情绪控制的一些方法。
(2)不同教龄、职称的初中教师情绪表现的差异比较
我们以情绪表现的各个维度作为组内因素,以初中教师的性别、教龄段、职称作为组间因素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性别有显著的主效应;教龄段、职称没有显著的主效应;性别与组内因素的交互效应显著;职称与组内因素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教龄段与组内因素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由此结果可知,不同教龄、职称的初中教师,其情绪表现的差异不明显。对此,我们认为可能是初中教师的个性因素对教师的情绪表现影响比较大。比如:性格外向的人正性情绪表现比较多,表达性自信也高;而性格内向的人负性的情绪表现会比较多,掩饰的表现也会多一些(Gross,John,1998)。同时也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教师是以国家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是为人师表、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要求教师在学校中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对学生。大部分教师也的确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包括情绪表现的。
上述结果提醒学校管理者,在关注教师情绪表现特点时,要更多地关注其稳定的个性特征。
(3)教师的情绪表现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表现的表达性自信、正性情绪表现度、掩饰呈显著相关,与负性情绪表现度、冲动强度没有显著相关。这说明初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内部情绪与外部情绪的表现越一致。在很多情况下,掩饰多与负性情绪相联系,人们对正性情绪一般很少加以调节和控制的。一个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就会越趋向于正性情绪表现。
这个结果提醒初中管理者,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养成其健康情绪表现行为的关键。
(4)初中教师的整体情绪表现特点
对被试进行的整体分析结果表明,初中教师在情绪表现上更倾向于正性情绪表现和一定的冲动性。
初中教师更倾向于正性情绪表现,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笔者认为,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期望效应。社会期待教师具有积极健康正性的情绪表现,要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因此,教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或是在公共场合都非常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初中教师更倾向于冲动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教师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有许多教师虽然口头上赞成师生关系应民主,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是把自己当领导者、权威,所以,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凭个人的情绪来控制课堂(欧小松,2000)。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个性特点使然。有些教师性格比较急躁,难以有效控制其情绪。
初中教师情绪表现在统计学上没有倾向于表达性自信、负性情绪表现度、掩饰。负性情绪表现、掩饰都是我们不希望教师表现程度太强的维度,这两种情绪表现越少越好。如果教师负性情绪表现的程度强,那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掩饰多是与负性情绪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想要隐藏负性情绪,才会有掩饰的表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语言艺术;特点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位水平接近的初中物理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差无几,教学内容也相同,但教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一个教师讲课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学得兴致勃勃;另一个讲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而教学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所以说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下面就语言艺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作初步探讨。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物体惯性时,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没有“受到”一说。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二、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无论实验再准确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因为它太抽象了。这是就要可以适当夸张举例:长度,横截面积一样材料不同的电阻,不就像大家走两条长度宽度一样的水泥路和泥水路吗?哪个走的快一些?长度,材料一样横截面积不同的电阻,不就像走一条公路和过一条钢丝吗?而材料横截面积一样,长度不同的电阻不就像去食堂和去桂林吗?哪个先到?这样生动形象的知识就深深的印入同学们的记忆里。
三、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语调是表情达意最好的工具。入适当配以肢体语言,便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曾经尝试用过高音和低音语调上课。发现做好是结合起来效果最好。例如在讲到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笔者忽然由高音转为低音,浑厚的男低音配以食指向下指的肢体语言。极其形象的表演了这条规律。同学议论纷纷,后面没有听到的同学忙问前面的同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如笔者在讲分子的动理论时,由于过于抽象,就讲了一句话“像癫子一样到处乱跑”。拟人化的表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认识。教学语言幽默的表达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亦庄亦谐,可思可乐。有时就一句话或几个字,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磁力线的描述“北出南归”;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振动而不“随波逐流”等。要注意运用幽默短语时,把握好语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适当配以肢体语言,便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物理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在旧中见新、易中见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循循善诱。就是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问题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课的始终都处在带着问题、解决问题、再重新带着问题、再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形成师生共同活动。例如在讲解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的原因时,学生对于“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的原因”感到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适度运用夸张手法,描绘这样一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在做完课间操时,同学们在玩,这里几个,那里几个,自由电荷一样乱哄哄的。上课铃一响,同学们接到命令了,一起往教室里跑。这是就形成了人流。这个命令不就是“电压”吗?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教材特点 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在优化地理教材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好教材的资源引导功能,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必然需要,更是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探究、社会实践等技能,不仅仅发挥了教材的资源引导作用,更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方法的运用应该是对课程教材资源的一种体现和升华。
1.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
1.1优化了课程知识结构。
新课程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组合安排特点,让学生在学习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样的教材安排,一方面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有机融合,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另一方面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1.2课程内容层层相扣。
在教材编排上,该套教材非常注重各个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围绕标题、紧扣重点、凸显难点”的特点。在课程章节标题的设计上以“人类与地球关系”为中轴线,层层铺开,反映了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使得课程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究性。
1.3教材内容图象多彩多姿。
新教材从青少年的地理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出发增加了大量的图表、漫画,体现了直观形象的特点。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应有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2.依据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
2.1发挥教材栏目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尤其注重对“阅读”、“活动”等小栏目的优化和运用,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予以灵活探究和运用,以便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素养。我们不妨利用上述小栏目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情,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以提高学习技能。
例如,在《一个小国是怎样变富的?》阅读中,我们不妨运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建议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从文章的核心词汇中概括出与表达意思相关的语句;(2)要求学生从“世界政区图”中,日界线西侧赤道附近找到太平洋上岛国――瑙鲁,并思考:该国致富的秘诀是什么?(靠开采磷酸盐矿);(3)要求学生以此为例,就该章节中相关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质疑精神。
2.2借助图像资料辅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图像资料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深化的有效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图表和自行绘制的地图及制作的教具辅助教学,简明达意、教与学兼用之。填图、读图能促进学生学习感官的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运用能力。
如我在《大洲大洋》一节的“活动”栏目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拼积木的形式来鼓励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理解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略图,从而提高看图运用能力。图像的辅助,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
2.3关注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是课内知识的延伸,而且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理解和感悟更具有意识性,便于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班级黑板报上刊登有关地理知识,在班级活动中组织猜地理谜语,做地理游戏。如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我就建议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将自己对“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感受及亲身所见所闻予以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3.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思考
3.1教学应该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为根本,努力探寻其中的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材的支持和保障,以知识结构为根本,帮助学生探寻其中的规律,不仅容易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
3.2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取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进行深入理解感悟,以积累丰富的学科素养。
3.3教学应该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应该在激活他们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将他们的认知和教材进行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
在围绕教材资源特点基础上的课程教学,就是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技能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综合知识技能的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王周勇.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探讨[J].中学文科・综合版,2008,(4).
[3]蔡运龙.地理教师教学法用书[M].星球地图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