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节能相关知识8篇

时间:2023-05-31 08:34: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节能相关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节能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 阶段式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78-03

doi:10.14033/ki.cfmr.2016.28.04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畸形矫正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的适应证包括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无论何种疾病只要X线片显示有关节破坏征象即可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术后也会出现肌肉萎缩、感染、髋关节脱落等并发症[1],为此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21例,年龄55~85岁,所有患者均为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文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9±2.4)岁;致病因素:股骨颈骨折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11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3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35例,骨水泥固定11例;术前Harris评分12~42分,平均(31.09±2.15)分;病灶位于左侧者29例,右侧者27例。对照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60.6±2.8)岁;致病因素:股骨颈骨折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8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2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29例,骨水泥固定7例;术前Harris评分10~43分,平均(30.84±2.38)分;病灶位于左侧者19例,右侧者1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良肢位摆放干预,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其能够使术后关节相对稳固,从而预防预防术后关节出现病变模式,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2-3]。(2)早期康复干预,早期康复主要在于恢复关节功能,在康复锻炼和治疗中预防髋关节内旋超过中立位等过大禁忌动作,锻炼方法包括踝泵部、臀肌收缩、足跟滑动、髋关节屈曲等,康复锻炼效果较好者可逐步练习高椅坐位[4-5]。(3)巩固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切口愈合、肌力恢复及疼痛等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期间可增加柔韧性综合功能训练,期间指导患者避免双叉上楼等易导致人工关节受力过大动作,同时指导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蝶式牵引、提踵练习、哈壳式运动及坐位曲髋等训练[6]。(4)术后晚期康复干预,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可视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交替性上下楼梯,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可逐步增加至90°,亦可进行单膝贴近胸壁练习,完成较好者可进行托马斯式牵引训练,在不引起疼痛前提下进行仰卧位直抬腿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髋部伸肌、外展肌肉等抗阻训练,逐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及日常生活能力[7-9]。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1)术后12、24周采用MX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测定,通过骨盆倾斜角度评价髋关节稳定性,倾斜角越大说明髋关节稳定性越高,通过运动弧度对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弧度越大说明关节活动度越高[10-11]。(2)关节术后功能采用Harris标准进行评价,该评分标准分别从疼痛、日常活动、步态、行走辅助、行走距离、畸形、活动范围共计7个维度进行评价,各维度及总评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越佳[12],总分在0~100分,90~100分表示关节功能优,80~89分表示关节功能良,70~79分表示关节功能可,70分以下者表示关节功能差[13]。优良=优+良。(3)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康复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等,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三类。(4)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5个维度及74个单项,每个单项分为5级,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1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GQOLI-74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趋于成熟,但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则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与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有显著相关性,传统护理模式过多关注于手术风险,而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重视不够,此指导思路也导致临床护理路径中功能康复干预措施不足,而本文采用的阶段式护理干预措施,则将早期康复锻炼及巩固康复锻炼作为护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阶段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置换术后关节功能,这主要源于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关节部位血液循环[15],促进手术部位炎性物质重新吸收,进而减少粘连、炎症等导致的手术部位损伤[16],而分阶段康复训练则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逐步恢复,避免训练强度不足导致的关节功能康复不佳,亦可避免训练强度骤然增大导致的关节功能受损[17],因此阶段式康复护理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林斐.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0(11):145-146.

[2]韩碧园.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31):51-52.

[3]吕勤,李冬梅,别春娟.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60-261.

[4]岳淑梅,靳红娥,武爱华,等.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9(2A):132-133.

[5]李彩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40-241.

[6]王春红,樊星虹.因时护理联合全期护理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6,14(6):602-605.

[7]金巧玲.延续性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4):473-474.

[8]张雪晖.围术期护理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2):168-170.

[9]陈湘岳.舒适护理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10(1):56-57.

[10]吕汐妍,王跃,谭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康复干预对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6):653-656.

[11]田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77-278.

[12]张炎珠,王秋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循证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5):477-478.

[13]张笋.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33-234.

[14]肖素萍,古紫云,李晓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1-63.

[15]钱思琪.康复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100-101.

[16]何雅玲.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14-115.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1 例,女21 例,年龄55~85 岁,所有患者均为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文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6 例,男34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61.92.4) 岁;致病因素:股骨颈骨折19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 例,创伤性关节炎5 例,股骨头坏死11 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3 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35 例,骨水泥固定11 例;术前Harris 评分12~42 分,平均(31.092.15) 分;病灶位于左侧者29 例,右侧者27 例。对照组36 例,男27 例,女9 例,平均年龄(60.62.8) 岁;致病因素:股骨颈骨折17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 例,创伤性关节炎3 例,股骨头坏死8 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2 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29 例,骨水泥固定7 例;术前Harris 评分10~43 分,平均(30.842.38) 分;病灶位于左侧者19 例,右侧者17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

(1) 良肢位摆放干预,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其能够使术后关节相对稳固,从而预防预防术后关节出现病变模式,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

(2) 早期康复干预,早期康复主要在于恢复关节功能,在康复锻炼和治疗中预防髋关节内旋超过中立位等过大禁忌动作,锻炼方法包括踝泵部、臀肌收缩、足跟滑动、髋关节屈曲等,康复锻炼效果较好者可逐步练习高椅坐位。

(3) 巩固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切口愈合、肌力恢复及疼痛等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期间可增加柔韧性综合功能训练,期间指导患者避免双叉上楼等易导致人工关节受力过大动作,同时指导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蝶式牵引、提踵练习、哈壳式运动及坐位曲髋等训练。

(4) 术后晚期康复干预,患者在术后3 个月后可视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交替性上下楼梯,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可逐步增加至90,亦可进行单膝贴近胸壁练习,完成较好者可进行托马斯式牵引训练,在不引起疼痛前提下进行仰卧位直抬腿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髋部伸肌、外展肌肉等抗阻训练,逐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及日常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1) 术后12、24 周采用MX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测定,通过骨盆倾斜角度评价髋关节稳定性,倾斜角越大说明髋关节稳定性越高,通过运动弧度对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弧度越大说明关节活动度越高。

(2) 关节术后功能采用Harris 标准进行评价,该评分标准分别从疼痛、日常活动、步态、行走辅助、行走距离、畸形、活动范围共计7 个维度进行评价,各维度及总评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越佳,总分在0~100 分,90~100 分表示关节功能优,80~89 分表示关节功能良,70~79 分表示关节功能可,70 分以下者表示关节功能差。优良= 优+ 良。

(3) 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康复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等,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三类。

(4) 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 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5 个维度及74 个单项,每个单项分为5 级,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__ (%) 表示,比较采用字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2.3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4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GQOLI-74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关键词】 自理模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78

本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自理模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选择本院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研究经过和结果进行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最大88岁, 最小63岁, 平均年龄(75.13±7.25)岁, 10例为股骨颈骨折, 14例为骨性关节炎, 6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实验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86岁, 最小62岁, 平均年龄(74.86±7.15)岁, 6例为股骨颈骨折, 16例为骨性关节炎, 8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即在手术前后均进行外科常规护理, 在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型等;在术前1 d进行备皮, 抗生素静脉滴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引流管保持通畅, 对患者皮肤肿胀程度、色泽、皮肤温度进行观察, 对患者感觉情况、血运进行密切观察, 指导患者为去枕平卧位;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并发症进行预防, 主要包括压疮、感染及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等[1]。

1. 2. 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理模式, 即应用Orem自理理论, 以患者的病情、健康需求及护理问题为依据, 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和综合判断, 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均贯穿自理模式, 指导患者自理理论, 将自我护理的目的、意义进行讲解, 同时告知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及患者本身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 以患者病情为依据, 对护理方法进行调节[2],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在术后第1天, 患者完全缺乏自理能力, 要给予患者完全补偿护理, 对患者自护需要进行满足, 主要包括呼吸道清理、基础生活护理、生命体征测量、翻身、受压部按摩等;术后第2天直到患者出院期间,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术后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以患者自理能力为依据, 给予部分补偿性护理, 让患者做能做到的事情, 将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将其行为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最后给予患者支持教育护理, 将自我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 使其独立生活能力尽早恢复[3]。

1. 3 观察指标 应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人体病变髋关节用人工假体进行替代, 以此对其疼痛进行缓解, 对髋关节功能进行改善,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将生存质量提升[4]。然而在其治疗中因为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受到限制, 对其活动能力有所影响, 康复锻炼有较差的依从性, 因此, 必须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理模式, 对患者自理能力加以提升, 对髋关节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了以患者为核心, 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中, 实现自我护理, 自主调节心理状态, 主动学习自我保健知识和康复训练, 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显著[5]。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自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 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小康. Orem自理模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评价.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1):335.

[2] 朱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自理护理模式的应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2):108-109.

[3] 陈淑玲, 潘练, 董胜男, 等.早期ADL自理能力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4(22):114-116, 119.

[4] 李伦兰, 甘玉云, 张丽娜, 等.基于Orem自理理论构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延续护理模式.护理研究, 2016, 30(14):1735-1737.

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需求侧管理 规划 实施

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为DSM,主要指的是利用有效措施,保障用户合理用电,促进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达到环保和降低成本的目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节能宣传、电力使用、用户需求等几个方面,管理目的是通过加强用户引导,促进电力能源节约,减少浪费,最终促进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

1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效益,除了可以显著提升电力公司的效益之外,对于实现电力市场的有效控制也有一定的益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降低电网公司的成本,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实现,还可以促进用户合理用电。另外,项目实施还可以降低电网负荷,为稳定供电提供保障,带动电网设备运维成本的降低;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促进用户节约用电,因此,能够对电能用量大或者供应能力不足的地区提供一定的支援,满足当地的实际用电需求,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2 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分析

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本质上也就是电力需求和节能宣传等项目的实施规划。节能环保宣传难度比较低,因此,本文不再做过多叙述,重点探讨电力资源项目和电网需求项目的规划。这两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提供支撑,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实施起来比较麻烦,难度相对较大。电力资源项目在具体规划时,一般来讲需要经过三个环节,才能形成一套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方案。三个规划阶段是:

2.1潜力分析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于项目潜力的全面分析和科学评估。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帮助明确电力资源项目的实施目标,还能够实现对于后期成本和效益的科学预估。总体而言,通过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于规划区域用电情况的有效估测。

2.2入选企业和技术筛选

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之后,就可以基本明确入选企业以及技术措施。因此,这一环节的筛选应以其潜力和成本、资源效益为参照,进行评定结果的科学分析,筛选的企业应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较高的技术。对于这个环节来讲,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企业成本效益的综合评定应结合用户、企业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合理进行,确保评测结果的科学性。

2.3方案确定

方案确定是电力资源项目规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信息收集、分析和合理筛选的基础上,电力资源项目已经基本成型,方案确定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前期的信息分析结果和筛选结果,本着节能原则,开展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技术等的科学计算,待得出结果之后,就可以定下实施方案。

电网需求管理项目规划与电力资源项目规划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需要经过潜力分析和方案确定阶段,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电网需求管理项目规划不仅过程复杂、内容多,其实施目的也不局限于简单的节能,而是要兼顾节能和安全、负荷等。电网需求管理项目规划的两个阶段包括:① 需求和潜力分析。分析电网需求的目的,是寻求能够实现用户引导、促进实现用电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通过影响个别用户的用电情况,以点带面,进而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电网需求机理的研究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多智能体模拟法等,即将其看做进化系统,通过智能分散过程,实现对于用电行为的科学模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② 确定方案。这个环节的实质是分析电网需求管理项目的外部效益,其中包括节能效益和安全效益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效益分析应将其要素和评估模型等作为切入点,综合进行效益评价,确定实施方案。

3 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探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虽然属于公共物品性质,但是现实却是其被划入了私人物品投资范畴。所以,鉴于其具有的特殊性,在其实施时,政府必须重视主导功能的发挥,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完善相关法规,为其顺利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其有效实现,提升电力效益。节能效益的实现离不开电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过合理制定和保障实施才能顺利实现。同时,政府对于项目实施的影响力十分重要,政府作为其中的主导,除了要在政策上进行扶持、财政上给予照顾之外,还应对相关企业顺利实现贷款提供帮助,必要时应作为担保或者进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也是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监督者,应注重监督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政府和电力企业、相关银行等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资金帮助,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电网公司利益的降低,因此,实施时应尽量赢得电网公司的配合,使其支持项目实施,确保项目的科学性,促进健康发展。最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带来很大益处,不仅能够促进电力能源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其健康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4 结语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智能电网建设正在稳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显得格外重要。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还可以显著提高其社会环保效益,对于提升电力服务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极大。

参考文献:

[1]周伏秋.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17(02):01-04.

篇5

【关键词】矿石制酸;硫磺制酸;工艺比较;节能分析与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硫酸工业大型化的迅猛发展,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首先分别对矿石制酸与硫磺制酸工艺进行了论述,并对硫磺制酸与矿石制酸工艺的优势与提高硫磺制酸节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二、矿石制酸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2)过程分析

(1)矿料

矿料为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矿料平均含硫为30%,各矿区的含硫量波动大,且含有砷、氟元素。因为生产1It硫酸需耗1t矿料,故矿料需求量大。由此造成运输量巨大,运输费用高,且堆放场地大的问题。

(2)粉碎

因为进厂的矿料大小不一,且有部分块料。在进入沸腾炉焙烧之前必须进行破碎,以达到3.5mm×3.5mm以下的要求。大块料采用腭式破碎机破碎,再用反击式破碎机进一步破碎。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能耗也大。

(3)焙烧

破碎合格的矿料投入沸腾炉焙烧,二硫化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4FeS2+llO2=8SO2+2Fe203+3305.36kJ

生产1 mol SO2产生0.25 mol Fe203

S的原子转化率为100% , O的原子转化率为72.7%。

(4)水洗净化

沸腾炉出口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固体悬浮物和气体组分:矿尘、二氧化硫、氧、三氧化二砷、氟化氢等。需要的是二氧化硫和氧,二氧化硫和氧在转化器

内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通过吸收塔生成硫酸。而其他的杂质均应除去,否则影响生产。

炉气中矿尘浓度高达150-300g/m3,将使管道堵塞、触媒结块失去活性、转化器阻力上升。三氧化二砷使钒触媒中毒。氟化氢引起触媒粉化,活性下降。因为对气体状态的砷、氟,目前工业上尚不能进行干法净化法将它们从炉气中分离出来,故仍须用水洗涤来进行分离,将砷、氟化合物吸收溶解到洗涤水中,达到二氧化硫气体净化目标。故在这一过程中需用大量水洗涤,从而产出大量污水,平均每吨酸产出污水10-15 t。从沸腾炉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温度在9000C左右,通过除尘、水洗净化后,二氧化硫气体温度降到400C左右。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能量被消耗,没有被很好地利用,且要增加许多动力设备,增加能耗。

(5)干燥以后工序变化不大。

三、硫磺制酸工艺流程

(1)液硫

来自日本石油工业提炼后的液体硫磺纯度高,含量达99.9%,无其他杂质。储存场地小,运输量小,硫磺约5万t/a。

(2)焙烧

S+02=SO2热量

生产1 mol SO2产生零废物,S,O的原子转化率都为100%,这样就提高了提高原子转化率。

四、硫磺制酸与矿石制酸工艺比较的优势探讨

(1)减少工序,消除污染源

硫磺制酸工艺少了粉碎、水洗净化两道复杂的工序,同时也消除了三大污染源----粉尘、污水、矿渣。

(2)能源消耗下降

(1)矿石制酸电耗为110kWh/t,硫磺制酸为70kW・h/t,下降了36%:深井水用量从100万t/a,下降到20万t/a。

(2)硫磺制酸工艺能源利用更加合理。硫磺炉出口的10000C温度的二氧化硫气体经中压锅炉、过热器、省煤器充分利用热量后,二氧化硫气体降温至4200C进入转化器。

(3)生产场地缩小,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硫磺制酸生产用地小,且节省了大量矿料和矿渣堆场,这对企业的发展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极为重要。

(4)效果

表1、矿石制酸与硫磺制酸工艺比较的效果

悬浮物

/t・a-1 砷

/t・a-1 氟

/t・a-1 污水量

万/t・a-1 排污费

/万元・年-1

矿石制酸 670 1.01 12 430 87

硫磺制酸 116 0 0 168 27

五、提高硫磺制酸节能的主要措施

(1)优化系统,降低系统压力降。优化系统的关键是处理好投资费用与能耗的平衡,工艺技术参数定得越高、设备尺寸越小,投资费用降低得就越多,但能耗也增加得越多,硫酸的生产成本会随之增加;反之,为了降低能耗而选择较低的工艺参数,所需的设备尺寸庞大、投资费用高也是不适宜的。在设备方面,推广应用一些阻力小、能耗低的设备,如净化工序用电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增设减阻杆、板式酸冷却器取代间冷器、选用新型填料塔等;转化工序采用高活性催化剂,从而减少装填量、减薄床层厚度,催化剂的形状从柱状改为环状、大环状和菊形等,有效降低了催化剂床层的压力降,采用了低阻高效气体换热器降低了管程和壳程的压力降;干吸塔采用新型填料,降低填料高度。

(2)选用高效风机、酸泵。在硫磺制酸系统中,除熔硫蒸汽消耗外,风机、酸泵电耗是主要的能耗,其中风机的能耗占全部能耗的60%-70%。在硫铁矿制酸系统中,除原料破碎、电滤器电耗外,风机、酸泵的电耗也是主要的能耗,其中风机的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5%-45%。因此,选用高效风机、酸泵是硫酸生产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风机、酸泵的效率是其固有的特性。在输送介质流量、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风机、酸泵的效率越高,则能耗越低。如德国KK&K鼓风机的叶轮采用全开、自洁、三维背弯式设计,使叶轮更加符合流体力学规律,大大提高了风机的效率。据称,在相同风量、风压的条件下,德国KK&K鼓风机与国产鼓风机相比,至少节电20%以上。此外,鼓风机设置导向叶轮的气体调节装置等节能设备和配件;根据工况变化用变极调速、变频调速、串极调速和电磁调速等方法随时调节电机转速,从而降低风机、酸泵的能耗。

(3)提高废热回收利用率。对于硫磺制酸,除散热外,理论上反应热及其输送空气的风机压缩热均可回收利用。目前,硫磺制酸高、中温废热基本上都得到了回收利用,只有个别厂对低温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在低温废热回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重视低温废热的回收利用,从而提高整个制酸系统的废热回收率。在低温废热回收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一方面应尽可能将低温位废热转化为高、中温废热,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转化工序的中温废热向低温位废热转移。同时,硫磺制酸可采用空气鼓风机干燥塔后布置流程,从而既可回收利用风机压缩机械能转化的热能,相应中压蒸汽回收率提高3%-4%(生产每吨硫酸副产蒸汽产量可增加0.03t),又可减少冷却水的消耗。

六、结论

总之,硫酸生产中的焚烧、转化、干吸过程产生的大量热量是硫酸工业得天独厚的宝贵能源,高效利用这些热能资源,将其转化为蒸汽或电能,是硫酸工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接触法硫酸生产两大工艺的能源利用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硫磺制酸工艺体现了现代化工生产清洁、节能的发展方向,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沙业汪.硫酸工艺和设备选择中的节能问题[J].硫酸工业,2006(5):5-11

篇6

[关键词]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麻醉;膝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14.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1-90-0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went Knee Replacement

WU Liangyo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Xinch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Xinchang 312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after knee replacement in elderly. Methods All 90 ASA Ⅰ~Ⅱ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knee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9 to October 20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epidural anesthesia alone(group A),general anesthesia alone(group B)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group C). MMSE test was applied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esthesia and 1 day and 7 day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Results On day 1,POCD occurred in 5/30 patients(17%)in group A,in 10/30 patients(33%)in group B and in 6/30 patients(20%)in group C. On day 7,POCD occurred in 3/30 patients(10%)in group A,in 6/30 patients (20%)in group B and in 64/30 patients(13%)in group C. On day 1,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ree groups significant(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C. Compared with group B,the incidence rate of POCD group A and group 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The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after surgery 7 day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alone,epidural anesthesia alon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CD after knee replacement 1 and 7days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Anesthesia;Knee replacement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或手术后出现精神活动、人格、社交活动以及认知能力等功能的变化,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理解能力等的损害和社交能力的降低,常见于接受大手术、急诊手术后的老年患者[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进行复杂手术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其POCD的发病率亦明显提高。POCD可导致患者康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增加,所以研究POCD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体质和机体对物的反应和代谢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合适而有效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2月~2010年10月ASA评分Ⅰ~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65~79岁,平均(68.25±4.76)岁,体重45~75kg,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6年)。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n=30)、全身麻醉组(B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n=30)。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A组L2~3穿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平面控制在T10~12,布比卡因75mg+利多卡因100mg。B组依次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1mL/kg、舒芬太尼0.0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及丙泊酚1.0mg/kg诱导插管;C组在L2~3硬膜外阻滞成功后行全麻诱导,用药同B组。A、C两组术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追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B、C两组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调节通气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于30~45mmHg,潮气量(8~12)mL/kg;全麻维持:丙泊酚(3~6)mg/(kg・h)、维库溴铵(0.08~0.10)mg/(kg・h)泵注维持麻醉。术中间断吸入异氟醚,手术完成后停吸异氟醚、停注丙泊酚和维库溴铵。

1.2.2 指标测定 (1)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1天、术后第1天及第7天分别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MMSE评分标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最高分为30分,依据受教育水平的不同,文盲小于17分、小学文化程度(受教育≤6年)小于20分、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6年)小于24分时即可判断认知功能缺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术后与术前基础值比较,评分低于术前基础值2分,即可认为有认知功能下降[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所有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当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或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全部病例系我院骨科2009年12月~2010年10月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年龄>65岁),共90例。三组患者麻醉前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三组患者手术与麻醉时间及麻醉用药量比较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布比卡因的用量显著大于C组(P<0.05),B组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大于C组(P<0.05)。

2.3 三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A、B、C各组第1天与第7天的MMS评分与各组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麻醉前1d比较,*tA组=2.37,P=0.020;tA组=0.85,P=0.041;*tB组=2.87,P=0.005;tB组=2.38,P=0.019;*tC组=1.20,P=0.032;tC组=1.14,P=0.024

2.4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术后1天A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5/30),B组33%(10/30),C组为20%(6/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第7天时,A、B、C各组患者均有所恢复,A组发生率为10%(3/50),B组发生率为20%(6/30),C组为13%(4/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

3 讨论

POCD是由多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手术过程对生理机能的干扰、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的作用、遗传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因素等,都可以影响术后POCD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退行性改变、功能储备进行性下降、术前多伴发其他疾病,因此术后容易发生POCD。衰老所引起的中枢胆碱能系统退行性改变可能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重要联系,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随着老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而且功能减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期和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3]。物(特别是抗胆碱药物和全身)是否通过诱发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改变而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定论。

目前老年POCD患者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清楚,因此只能从可能引起POCD的相关因素着手,在围术期加以预防。本研究比较了单纯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是近年才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除减少全身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外,术中、术后复合硬膜外镇痛还能更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为老年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术后镇痛[4],理论上更有利于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本研究也发现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组术后POCD的发生率较全麻组明显下降,但和硬膜外麻醉没有明显差异。

虽然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醉操作的复杂性,但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则意义重大,可明显减轻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Rasmussen LS.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10):1573.

[2] Yao FS,Tseng CC,Ho CY,et al. Cerebral oxygen desat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neuro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04,18(5):552-558.

[3]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689.

篇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临床特征是远端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严重者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对患者生活影响极大[1]。自我效能是指人们成功实施并完成某一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难情景所具有的信念,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心理障碍会导致自我效能低下,因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我们对RA患者给予充分心理评估,制定并实施了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RA患者4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4±11.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金制剂在内的综合治疗。

1.2心理护理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经过专门的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存在问题后,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为期6个月。主要内容包括: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药物可能并发症及如何配合治疗;说明各种精神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疾病、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促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每个月定期随访复查,了解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理性信念面对现实生活,增强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意识,摆脱悲观消极情绪。

1.3 自我效能评价

心理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0个条目,各项目均为1~4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5]。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分)×100 。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比较。P

2 结果

2.1 RA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

本组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1)抑郁34例,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懒散、不愿活动、对病情预后持悲观、失望。(2)焦虑32例,主要表现为紧张、焦急、忧虑、担心等复杂情绪反应。(3)恐惧10例,主要表现为对害怕病情进展而产生的紧张状态。(4)不坚持功能锻炼8例: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有差异、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一些患者在疼痛状态下不愿意坚持功能锻炼。

2.2 心理治疗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心理治疗6个月后自我效能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心理治疗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7.90±1.48 vs 6.44±1.12,P

3 讨论

RA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治疗上无特殊药物,病程长、病情复杂、致残率高,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进而加重RA病情[6]。本研究发现,RA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历程最初反应为震惊,不接受事实;随后是期待,希望有医术高明的医生或灵丹妙药可以治愈自己的疾病;到最后是屈服和接受。RA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对关节的损害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极为重要。

Bandura于1977年最早提出自我效能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是人们对成功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所具有的信念[4]。自我效能反映了个体采取适当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心理适应能力大都越好,越勇于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其生活质量就会越高,反之亦然[7]。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要改善教育对象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此理论后来应用于护理,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来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强调在护理过程中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进而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8]。

篇8

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肌力训练、膝关节常规关节松动、中药熏洗活血化瘀,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功能牵伸。在治疗前、治疗10周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且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0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改良式功能牵伸; 下肢骨折术后; 膝关节活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8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数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后往往需要保持膝关节伸直位的持续固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骨折的良好愈合[1]。但是长时间固定会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加上患者术后自主功能锻炼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2]。因此,在确定手术质量的同时,早期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如关节松动术、临近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训练、中药熏洗等,但笔者在治疗中发现功能牵伸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从而影响康复治疗效果[3-4]。本院采用改良式功能牵伸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明显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25~72岁,平均(35.3±3.8)岁。手术前骨折情况:股骨干骨折62例,髁上骨折36例,髁间骨折22例,髌骨骨折46例,胫骨平台骨折34例。术后病程7~78 d,平均(36.2±2.5)d。经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差异、骨折术后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确诊为骨折术后者;伤口周围干净干燥,无感染无愈合不良;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完成检查、治疗者;膝关节被动屈曲活动度≤35°,存在功能障碍,且膝关节处于静息状态伸直位无明显疼痛者[5]。排出标准:具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评估、治疗者;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者;伴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结核、骨肿瘤者。

1.2 方法 (1)对照组:中药熏:选用透骨草、防风、荆芥、五加皮、当归以及伸筋草各20 g,水煎后药剂后待温度适宜后熏洗膝关节,1次/d,30 min/次,促进周围组织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如股四头肌、N绳肌进行肌力训练,遵循在不影响膝关节功能前提下,大负荷少重复的原则;膝关节松动:治疗师对患者膝关节行长轴牵引,各个方向滑移髌骨,使胫骨与股骨前后方向滑移,然后缓慢保持膝关节屈曲位,有节律的小范围缓慢摆动小腿,30 min/次,然后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师一只手紧握膝上固定股骨远端,另一只手放在胫骨远端前方,力量与胫骨长轴垂直向后方用力,进行功能牵伸,20 min/次,6次/周。(2)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取改良式功能牵引,即在股胫关节屈曲位功能牵伸的基础上增加股骨与胫骨的前后方向滑动,以患者能够耐受不引起膝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为度,20 min/次,6次/周。两组患者均行康复治疗10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6]。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膝关节Lysholm评分总分为100分,包括是否有跛行、是否需要支持、关节是否出现绞锁、关节是否不稳定、是否疼痛、上下楼情况、是否肿胀、下蹲功能等八项内容,超过84分以上者则视为膝关节功能正常,66~84分范围内者视为系关节功能尚可,低于65分者为膝关节功能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1,P=0.036;t=3.273,P=0.032);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48;t=3.017,P=0.039);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0周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P=0.046;t=2.658,P=0.042),见表1。

3 讨论

靠近膝关节的下肢骨折手术后为了保证骨折的愈合,需要将膝关节长期制动于伸直位,但制动后肌肉维持同一姿势,丧失了肌肉的血管泵作用,局部的血液、淋巴液无法有效地回流,造成浆液渗出增多肌肉亦得不到有效锻炼,出现废用性萎缩。而膝关节内软骨营养需要靠关节的活动形成挤压力,从而得到关节液的营养,长期制动软骨失去营养,出现褪变,同时渗出的浆液不断机化,关节囊、筋膜粘连,最终出现挛缩,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7]。膝关节主要的活动就是在矢状面的屈伸,维持站立膝关节伸直就可以,但是要完成步行动作膝关节需要屈曲到67°,而日常生活中的登爬楼梯则需要屈曲到83°,疲劳后维持正常的坐位则需要膝关节屈曲到93°,而为了完成下蹲排便或者系鞋带,膝关节至少需要屈曲到106°[8-9]。由此可见,如果膝关节发生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恢复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是术后的康复基础,通常采用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手术等方法[10]。

膝关节主要的功能就是负重、行走,因此恢复关节活动度是最为重要且关键的,临床上通过治疗师的操作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其中关节活动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关节功能牵伸可以直接作用于发生挛缩的纤维结缔组织,使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拉长,长时间的作用使结缔组织发生蠕变,从而增加活动范围,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1]。但是常规的功能牵伸不可避免的以骨骼为力臂,牵张已经紧缩的关节囊,增加了骨骼转动方向上的压力,不仅造成患者的巨大痛苦,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严重损伤到关节[12]。而改良牵伸使关节的滑动、滚动相结合,更接近于生理活动,通过滑动减少了对关节的压力,同时亦增加了关节活动度[13-14]。

本组研究中发现,采用改良式功能牵伸的观察组其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功能牵伸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奇,王磊,郭青川,等.改良式功能牵伸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55-1157.

[2]周晓东.膝关节创伤术后患者行滑动牵张术对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3):63-64.

[3]曹秀芬,戴文艺,郭静.CPM机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130-132.

[4]万桃红,黄志荣.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76例[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0):66-67.

[5]沈虹.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24.

[6]钟秀凤,陈伟莲,曹秀芬,等.连续被动运动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214-215.

[7]刘孝东,陈俊武.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64-265.

[8]沈良册,杨秋红,吴玉玲,等.等速训练在股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62-164.

[9]徐平,白岩.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30-3331.

[10]张秀花,王晓梅,刘冰.等.下肢骨折内阎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49-55.

[11]宋连新,彭阿钦,吴春生,等.冷疗在胫骨Pilon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74-l75.

[12]吴晓华.中药熏洗在四肢关节内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l,26(24):2298-2299.

[13] Kettlekamp D,Johnson R J,Smidt G L,et al. An electrogoniometric study of the knee motion normal gait[J].Bone Joint Surg,1970,52(4):775-79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