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提质增效8篇

时间:2023-05-31 08:34: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提质增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提质增效

篇1

一、必须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凡事无趣则无爱,无爱则无学甚而厌学,更何况初中学生多视历史课为“副科”而轻视历史课。这就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学,这样才具备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搞好小组教学。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主要缺陷在于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生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缚,阻碍能力发展。为了上好、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启发式、学习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探讨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利用小组教学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精准设计教学方式方法

要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在备课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知识。二是要讲到点子上,条理清晰,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三是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培养学生联系已知历史,运用发散思维,将知识点串通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多媒体的使用,让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历史的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就是老师善于多做课件,有创造性地展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四、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课与政治课一样,也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比如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可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五、重视第二课堂,讲课本向课外和网络、社会延伸

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很好地收到实效。

六、加强学生课堂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七、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八、探索和创造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英语;减负;增效;提质

新课程实施以来,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提质成为关键。“减负增效提质”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减负的关键是增效,而增效的关键在课堂。但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学生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课外辅导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出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教师反而要增负,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教材、钻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尽最大努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减负增效提质”?

一、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却收效甚微,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实现角色的转变。因此,要真正实现“减负”,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减负增效提质”其本质就是要以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其次,必须规范教学行为。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达到“减负增效”,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二、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这是“减负增效提质”的根本,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应该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学生学会足够的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首先,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觉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撑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②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过程着眼“五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五要”,即“要有备而来”“要严密组织”“要生动活泼”“要注重基础”“要注重细节”。首先,“要有备而来”。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战如此,方能百战不殆。我想,教学也应该这样: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布置预习,根据不同课文选取教具及教学方法等,力求做到教学方案“预设”的充分性。其次,“要严密组织”。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教学,教师必须关注全体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宽松、民主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严密组织,善于调控,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预期效果。第三,“要生动活泼”。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要素紧密相连并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师生多向交流、反馈和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教材,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第四,“要注重基础”。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注重基础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思维方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我的学习谁做主”到“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转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当然要想真正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除了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外,这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当然对于“增效减负提质”这项系统工程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是哪种见解,只要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就会来到。

参考文献:

篇3

一、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激活学生课堂学习活力

有趣而新奇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感知数学精彩内容的重要窗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故事背景,创设具有新奇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制造惊喜和悬疑,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在上课之初的几分钟时间里,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会其中存在的矛盾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个富翁的穷亲戚到富人家来借钱,富人不想借给这个穷人,但又不好拒绝,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个穷亲戚要向富人借40万块钱.富人给这个穷亲戚提出了条件,这笔借款以40天为限,每天付给穷亲戚1万,同时,穷亲戚在收到钱的第一天开始要还款0.1元,第二天还款0.2元,第三天还款0.4元,以此类推.每天所还的款项是第一天的2倍.这样持续到40天,两个人的债务关系一笔勾销.那么,面对这样的借款条件,你认为穷人借款合适吗?40天借款期满后,这名穷亲戚应该还给富人多少元钱?请同学们帮这个穷亲戚算下账,这个钱借还是不借.针对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富有故事背景和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相比于冷冰冰的数学练习和例题,这样具有故事背景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情境,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和研究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精心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

数学的课堂提问要注意“少”而“精”.课堂提问要恰到好处,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在学习函数零点知识的时候,有这样的一道例题:要求学生判断如下这个方程的根的个数1[]x+1[]2x2=2,学生们在试图求解的过程中发现,应用自己的固有知识,无法求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此,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下面的四个方程.方程一:3x-x2=-5;方程二:-4x+2x2+3=0;方程三:5x+4x=5x+2x+5;方程四:x2+4+4x=0.结合给出的这四个方程,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问题1:如何判断出以上这四个方程根的个数?问题2:是否可以利用图像的方法来判断出方程根的个数?这两个问题一前一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指明了问题解决和思考的方向.学生在尝试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移项问题展开探讨.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逐渐地认识到求解方程根的个数内在规律性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三、利用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激烈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集体的智慧实现了良好的生成.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我组织了如下的课堂讨论.我首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进行分组,以就近原则把前后桌4个人归为一组.然后,给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根据纸上所画的直线来观察和判断一条细绳和这条直线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否一定会出现交点?问题二:是否一定不会出现交点?问题三:是否无法判断有没有交点?让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不时地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在经过有效的讨论之后,让每一组针对讨论的问题形成本组的共识,并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每一个小组进行观点阐述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小组的成员对这名同学的观点进行纠错和补充,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通过激烈而有效的讨论和观点的阐述,道理越辩越明,突显了知识的本质.

篇4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音像、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我运用了录像媒体。庐山很美,尤其是美丽奇幻的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但它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录制了云雾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腰、弥漫在山谷、遮挡山峰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学生观看后,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再通过对具体描写的语句进行有感情地配音朗读欣赏,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真正感受到庐山的美,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再如,一位教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先用动画演示出一座云雾弥漫的香炉峰,太阳光透过蒙蒙水汽照射在香炉峰上,峰的四周似乎燃起了五彩斑斓的轻烟,紫的、淡紫的、深紫的……瀑布如同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挂在山前,发出哗哗的响声……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浓淡相间,声音由轻渐响,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绚丽的一幅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想象,由于多种感官同时被刺激,自然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莫非是银河决了堤岸,汹涌澎湃从天而降”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毫不费劲地掌握了全诗,并且发展了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方面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名诗,写诗人登上鹳雀楼之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看图进行想象,但插图是静止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诗意,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时,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才能使插图活起来,从而解决本诗的重难点。该设计如下:

首先以课件插图为主,按诗句内容将某些静止的画面动态化。

(1)太阳渐渐的下沉直至看不见。

(2)黄河水滚滚向前的奔腾动化与咆哮的涛声音响。

这两处动态设计与声像同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大自然的变化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二行“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的诗意,感悟了诗的意境,他们就会分别以缓慢、激昂的语调读出太阳慢慢西沉与黄河滚滚向前的雄伟气势。

然后将鹳雀楼特写放大,并逐一按楼层做人物的远望对比。这一设计,既使学生整体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又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而且学生也发展了思维,学得有趣、轻松、实在。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文、声、像融为一体的优势,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意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时空限制,往往难以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使图与文紧密配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咏华山》一文时,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那直观而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简练的解说词把华山之高、华山之险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声像的吸引下,不由得进入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发出“哇!华山真高啊”的惊叹声。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再如《登鹳雀楼》中第二行诗句“黄河入海流”,这行诗句的句意不难理解,难的是怎样读出黄河流入大海的气势。因为学生对“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用多媒体声像同步显示“黄河流向大海”的情境,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感受“黄河流向大海”是怎样的气势。由于创设了情境,又凭借多媒体声像同步的动化优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朗读时以激昂的语调充分读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滚滚“入海流”的雄伟气势。

全诗教学结束时,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配以古筝乐曲,创设情境,带大家去山西省黄河边上登鹳雀楼。(音乐起)教师生动地描述:“啊!现在,我们登上了鹳雀楼。朝远处看,多壮丽的景色啊!看,傍晚的太阳……听,黄河的水啊……(太阳与黄河水声像同步显示)小朋友,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王之涣千古流传的名诗《登鹳雀楼》。”那奔腾的旋律和壮观的景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闻其声,见其景,不约而同地吟诵起来,情何其真,意何其切啊!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专业知识素养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随着新理念的贯彻,新教材的使用,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语文课堂教学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语文教学效率的地下,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下降,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不能不发人深思。心理学研究已表明,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但通过小学六年的教育学习后,到了初中字还读不准音、写不对,话说不通顺,读不懂文章,写不出作文,语文学习非常困难,这给后来的语文学习、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

课改的目标是科学的,合理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只有从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的主体中寻找。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语文教师的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广大的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呢?《当代教育》杂志做了一个调查,其现状可以说是令人惊心,小学教师队伍尤令人堪忧。从表面上看,学历层次基本达到要求,但实际能力上,由于受社会改革中的浮躁心理、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近些年的师范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而课程改革队伍中的主要力量,正是这一阶段的师范生。再加之环境条件、教师自身成长的特点、管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素质不高,语文教学的功底不扎实,何来的教学效率?所以出现了改革轰轰烈烈,教学效率仍就低下,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难以提高的怪现象。

篇6

关键词:嫁接;亲和力;空白区域;冲突;暗示;求同法;支点;生长点

课堂导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于是创造出了诸如悬念导入、情境导入、对比导入、实验导入等琳琅满目的各种形式。尽管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恒是一个“移新知之花,接旧知之木”的类似于园艺师“嫁接”的过程,陶行知先生那句精辟的“接知如接枝”说的就是这个含义。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接穗与砧木之间亲缘关系的近远,因为亲缘关系越近,接穗与砧木之间的亲和力就越强。因此,课堂导入中作为砧木的旧知,也不是随意的,而应该与作为接穗的新知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才能使课堂导入真正有效。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亲和力呢?本文拟就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梳理诱导,让新知萌发于旧知的空白区域中

有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可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引申或提高,课堂导入时可以先将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脉络理一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稳固的相关知识印象,然后针对先前知识中没有达到的高度(即旧知识的空白区域)进行设问,于是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期待感,从而进入一种积极的探研状态。比如,九年级化学中pH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稀醋酸溶液、浓醋酸溶液都呈酸性,那这两种溶液是不是一样“酸”呢?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这两种溶液的酸性强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pH。

上述案例中两种溶液都呈酸性是已有的知识,而如何衡量酸性强弱则是原先知识的空白区域,这样学生就会进入“想弄个明白”的状态中。

二、分析归纳,让新知诞生于旧知的规律中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可能有很多与新知识相关的信息,有时只需将这些信息重新展示出来,通过观察分析,就可能发现新的规律、得出新的结论。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导入,不妨先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将所有这些信息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然后用求同或求异的方法导出新的知识。比如,《烃的衍生物》一章的导入,可以设计以下的师生对话: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过很多的有机物,请大家不妨在黑板上写出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先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自由地到黑板上补充)。

生:甲烷、乙烯、乙炔、苯、硝基苯、溴苯、乙醇、乙酸、甲醇、1,2―二溴乙烷等等。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同学们写出的这些物质按照组成元素种类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呢?

生:一类是仅仅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另一类除此之外还含有其他的元素。

师:前一类我们称为――(学生回答:烃),后一类还是烃吗?为什么?

生:略。

师:这一类物质我们可以看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烃的衍生物》。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烃的衍生物概念的产生有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东西,并且通过对比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本质的区别把握很到位。其实在中学化学中,一些与分类有关的教学内容,诸如胶体概念的引入、化学反应的分类等用这种方法导入是很奏效的。

三、创设支点,让新知攀缘旧知顺势而上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很重视这种认知规律的。同样是有机化学,小学科学中的有机、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有机、高中必修2中的有机、高中选修教材中的有机,它们深浅难易判若云泥,尽管如此,这些内容彼此却环环相扣、相互照应。在课堂导入设计中,巧妙地以这些知识为支点,常能使学生轻松地从一个高度攀缘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比如,高中化学选修4中《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导入就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快有慢,镁与盐酸反应瞬间就会完成,而铁在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却很缓慢,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

师:硫黄在空气当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当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影响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反应速率不一样,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师:为什么工业上总是燃烧煤粉而不是燃烧煤块呢?

生: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师: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生:催化剂。

上述的设计没有任何灌输的性质,而是再现了以前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他们顺着这些知识,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入这些因素影响反应速率机理的讨论就显得自然而亲切了。

篇7

   11月3日,xx市教学校长工作室以“双减政策下教学管理工作新思路”为主题举办交流论坛活动。活动由参观建国小学“双减”成果展示和教学工作交流研讨两部分组成。

   11名工作室各位成员走进校园,现场参观建国小学师生的“双减”成果展示。教师教案既有个人备课的细致过程又有集体智慧的凝结,从备课的科学严谨便可见教师对课堂“提质增效”的用心精心。学生们培养思维能力的全学科思维导图,注重文学积累的读书记录卡和主题丰富的手抄报绘画彰显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创新能力。工作室成员忍不住翻阅欣赏,拿起手机记录精彩。

   参观过后,工作室主持人石绍莉做《课堂教学如何轻松“减负提质”》的专题讲座。讲座从解读“双减”政策大背景入手明晰政策落实的必要性;从精准锚定学习目标、必要练习不可缺少、正确开展学练模式以减少不必要的耗损来分析如何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每名学生要在12年的学习生活中上1.6万节课,一位从教35年的教师要上1.3万节课”,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痛苦与快乐,课堂教学必须提质增效的呼唤震撼每一个教育人的心。

   随后,外国语学校于荣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四个“加法”,给教师加点研、给课堂加点趣、给家长加点料、给学生加点餐的观点引得与会人员会心一笑;建国小学董淑馨把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是作为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得到各位教学校长高度认同;大栗子学校谢黎黎找痛点、破难点、促亮点,敢于直面问题、大胆探索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折服;花山中心校庄倩男从打造高效课堂和做好作业管理两方面结合学校实际,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经验。

   接着,工作室其他成员纷纷结合各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的困惑与各成员做了交流。进修学校曾云莹谈到,“双减”落地后出现的教师压力增大、家长沟通不畅、分层指导难题等问题,各教学校长应该从加强教学领导的教学常规监管力度、发挥学区带动作用和教研组集体智慧、教师观念转变方面下功夫,使“双减”成为撬动教师智慧、学生成绩、家长满意的杠杆,为临江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活力、贡献力量。

篇8

关键字:减负;增效;提质;途径

减负增效两手抓,面向全体促提质。当“五严"口号奏响时,我们要以《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确立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一些尝试:

思想上:转变观念、充分重视

(1)召开语文教师会,传达减负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负担过重给师生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号召全体教师加入到提高自己业务素质,自觉做到减负增效的队伍中来,要求老师对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增加学生负担的行为认真反省和纠偏。  

(2)召开语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会议,传达减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订我校减负行动计划和措施。

行动上:量化标准、落实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开学初,各备课组确定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确定每篇文章的主备者。集体备课时间用足、高效,一律不挪作他用,全员参加,一个也不能少。要求每篇课文的主备者掌握新课程标准,吃透大纲,研透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出教案初稿,并且要求统一初稿格式,特别要求初稿要留有二次备课的空档,增加教后记等栏目。初稿要在集体备课的前一周发到同组每位教师的手中。每位教师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初稿上进行二次备课,精心准备集体备课的发言内容。集体备课时,组内各位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毫无保留。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新同志学而不厌,老同志诲人不倦。这样,全组同志集思广益,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集体备课为我们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年轻的教师也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

(2)实施优化教学,构建新型课堂。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尤为宝贵,都不能浪费。教师要把这宝贵的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搞“花哨,繁复,低效”形式主义的教学,删减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关的、非文本的、非语文的教学活动。至于课堂上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突发事件,尽量放到课后去处理。课时的紧张,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得满堂灌。相反,我们老师更注重让学生讨论和研究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更注重培养学生感悟、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注重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诸多能力训练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兼有温故而知新的任务。尤其是基础知识,像文学常识、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文言虚词的用法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注重新知的讲授,又不忘旧知的复习和归纳。这样可以使知识逐步系统化地呈现在学生的记忆中。

(3)精心设计作业,扎实练习效果。作业是巩固拓展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开学初,集体备课时我们就提出语文作业的布置首先要要重“质”减“量”,?如学完新课时后,对于生字词不统一规定抄写多少遍,不规定抄哪几个词,而让学生自己选出觉得掌握不熟练的词语进行抄写巩固,直至记住为止,如果全会的则可以免去这些作业。当然,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还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及时的反馈。其次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课前预习得充分,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后的作业。我们要求课前预习作业要针对大纲的要求,要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针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来布置。作业设计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及时向学生反馈,肯定成绩,督促订正,增强作业的反馈性和有效性。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4)丰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水平。严格遵守“五严”后,学生的自由时间多了,为了不让学生感到迷惘和空虚,学校首先在图书馆上扩展了开放地方和加长了开放的时间,然后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并且让他们写读后感,通过课外阅读,很多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匪浅,不少同学在写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写的作文更加有深度、有思想,而且用词生动优美,想象丰富。

(5) 发展教师专业,拓宽教师视野。 

专家引领,提高师能。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专家的引领使教师的理论和水平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青年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帮教对子;要求青年教师每月开一节公开课,定期开展师徒公开展示课、说课、评课活动。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达到减负增效,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每组要确立本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优课率”上做文章、下工夫。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要定期组织组内听课,听课后在听取上课教师说课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评价意见,加强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切实提高教研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