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8篇

时间:2023-05-31 08:34: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

篇1

一、了解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手段更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充分调动,面对教育改革,学校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学校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科研等工作,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学校档案工作记载学校发展历程,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保证。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促进学校日后发展提供扬长避短的档案信息。

学校档案汇集学校知识成果,记录学校传统和历史,是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力地推动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体现。学校档案是学校在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实物、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学校档案材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研究工作、编书修志、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也是学校工作实绩的证明。它涉及面广,包括学校党政综合管理、招生宣传、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资料。

二、学校档案的组成

学校档案由文书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基建档案、实物档案组成。其中文书档案是学校的综合性档案,包括学校党政形成的年度计划、总结和一些过程性工作形成的文字材料、上级对学校及教职工的表彰文件、职务任免、职称公布、行政和组织关系介绍信、合同等归档资料。学籍档案是学生三年的成长轨迹记载,有学生的日常学业水平检测成绩记载、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班主任评语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教学计划、教学考核、教师培训、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学校研究课及公开课的安排、记录、评价等文字资料及光盘等。会计档案是学校财务工作的账簿、凭证、年度各类报表资料等。

三、增强档案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档案工作首先要增强学校领导的档案意识,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传达到学校每位教职工,对每位教职工进行档案意识的培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其次,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把档案纳入,明确责任,使学校各处室在平日工作中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完善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管理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部门配合,积极参与,及时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这样完善了档案各种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了教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专门档案登记簿等,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首先注意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勤问,不能坐在档案室里等着收集资料,注意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分阶段经常深入科室联系,及时收集活动的档案信息资料,拓宽收集范围,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档案资源,使学校自身形成的档案资料内容充实丰富;二是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学校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及密级规定等;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利用,使档案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法制意识

争取领导的支持,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普法工作之中,打好依法管理好档案工作的群众和社会基础。“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是我国档案宣传的工作方针,继续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也是全社会的普法意识的体现。但目前档案意识淡薄,档案观念模糊,就我们来说通过学校会议、内部网络、座谈、学校公示栏等进行《档案法》宣传,还可以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以案说法,警示后人,使广大教职工真正了解档案的作用,依法制档,为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使档案工作从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管理。积极推进档案文档一体化管理,对文件、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后,文件信息的形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提供及利用实行统一管理,使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提供中心。

截至今日,年度归档的档案在政府局域网金宏网上操作归档,方便快捷。平日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实行了校内网络共享,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提供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管理 对策建议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开始不断加大,进而逐步扩大了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规模,使之招收到了更多的技校生。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身因素及班主任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实际工作水平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工作现状 

1.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而使得在实际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除此之外,许多班主任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对素质教育中所提出的内容及要求也没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导致了自身责任意识与管理理念的缺失。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班主任认为,教学活动才是中职学校的中心任务,而管理工作则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呈现出对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形。 

2.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观念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忽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象。综合看来,部分班主任对成绩较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存在忽视的行为。班主任对于这类学生会出现懒得管,反正管也管不好的思想观念,长期以往下去,便会形成怠慢与懒惰等不好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班主任没有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而不是尊敬。 

3.中职学校的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较深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信息开始扑面而来,部分消极的信息影响了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不够完善,自制力不强,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会出现盲目跟风、随大流的现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或成为受害者。 

三、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1.要将严格要求与耐心坚持有机结合起来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细致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让学生信服,让学校领导认可。班主任不仅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强化对中职学校的归属感、对班级建设管理的凝聚力。班主任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应的管理方式,明确学生的具体诉求,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 

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与指责,更应该采取合理的谈话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在哪里,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班主任要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高高在上不利于对学生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在课堂上,班主任是师长的身份,在课后,与学生便是朋友的关系。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达到一个协调配合的目的,从而不断改正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3.有效协调学生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 

网络在促进学生交流沟通,拓展学生学习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像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缺乏相应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容易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误导,进而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协调好学生的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可以在班上组织召开班会或是以讲座的形式来向学生宣传网络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用网、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进而有效规范学生的用网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够让家长协助学校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的具体诉求,能够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得与失,从而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落实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化考核、奖优惩劣”的管理原则,通过定岗定责、量化考核,真实反映一个阶段内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水平,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

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加强教职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岗位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四部分。

(一)设置工作岗位

每学年初,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教职工自身条件,按照“按需因事设岗”的原则,给全体教职工设置工作岗位。在教职工工作岗位设置中,可以“一人多岗”,不准“一岗多人”,确保“人人有岗”、“岗岗有人”。

(二)明确岗位职责

各学校根据工作岗位要求,按照“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不漏不重”的原则,分别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目清楚,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要求,便于对照实施和考核评价。

(三)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各学校按照“从上到下一级管理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逐级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1、县教体局与各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和县直学校校长签订《任期岗位目标责任书》;

2、各学校与每个教职工分别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3、《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学校和教职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4、各单位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情况于每学年上学期开学后报县教体局。

(四)量化考核

1、考核办法

①各单位成立“教职工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小组成员须有通过民主推荐产生的教职工代表参加。考核小组全权负责本单位全体教职工的考核工作。

②各学校根据《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制定《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③考核依据是各级签订的《岗位目标责任书》;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以工作实绩考核为主。

④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民主”和“量化到人”的原则,对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充分量化,以百分制形式计算出分数。

⑤考核工作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年末进行综合性考核。

⑥为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各学校要重视平时各项工作的检查和记录,建立健全教职工考核档案,做到事事有记录、分分有依据。

⑦考核是对每个教职员工过去一学年德、能、勤、绩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经张榜公示无异议后,作为教职工竞聘上岗、职称评聘、确定人事部门年度考核档次、实施绩效工资制以及评优选模的依据。

2、注意事项

①凡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都要定岗定责、参加考核。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的考核结果,作为实施绩效工资制、职称评聘、评优选模的依据。

②对没有教学成绩和确实不能量化的岗位,在教职工完成《岗位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其考核取具有量化成绩所有教职工考核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考核基数,然后由全体教职工在基数上下一定分数之间,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打分,上下浮动幅度掌握在10—15分。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其它原因不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的教职工,一律按旷工对待。

③对以教学工作为主,同时兼做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教职工的考核,以专职工作为主、兼职工作为辅。凡圆满完成兼职工作、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在考核中予以适当加分,加分标准掌握在5—10分。

三、严格教职工考勤管理

(一)教职工要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出满勤、干满岗,认真完成《岗位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任务。

(二)教职工因事、病、婚、产、丧等原因需占用工作时间处理的,须向相关部门或部门负责人请假。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履行请销假手续。

(三)各单位要坚持教职工每日考勤记载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考勤档案,与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紧密挂钩。教职工考勤使用规范的《考勤登记表》和《请(销)假单》。

(四)事假:

1、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和县直学校校长请事假3天以上的,须经县教体局主要领导批准。

2、中层以上干部请事假3天以内,须经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3、教职工请事假3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领导批准;3天以上7天以内的,须经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五)病假:

1、教职工请病假7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批准;7天以上60天以内的,须出具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由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2、教职工连续请病假超过二个月,又不符合病退、退休条件的,须经本人申请,所在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

)同意,凭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报县教体局审核批准;符合病退条件的,应按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3、教职工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按下列标准执行:

(1)连续病假在二个月以内的,工资照发。

(2)连续病假超过二个月不满六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工龄不满十年的发90%;工龄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3)连续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工龄不满十年的,发70%;工龄满十年的,发80%。

⑷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教职工,其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的工资,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15%,但提高后的病假工资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

⑸教职工在病假期间可以继续享受所在学校的生活福利待遇。

(六)教职工请事、病假一年内累计30天以上60天以内的,年度考核按不合格计,同时不享受当年绩效工资。

(七)婚、产、丧假:教职工请婚、产、丧假以及请假期间的生活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鼓励支持教职工通过成人教育和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教职工离职(脱产)进修学习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县教体局批准,同时与所在单位签订协议。离职(脱产)进修学习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进修学习期满返回原单位上岗的,返还进修学习期间工资;不返回原单位上岗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九)对组织纪律涣散,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或逾期不返岗上班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教职工一学年累计旷工7天以内的,由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并按规定做出相应处理;一学年累计旷工7天以上15天以内的,当年工作考核定为不合格;教职工旷工或无正当理由超假期离岗超过15天,或一学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按有关政策规定,一律作为自动辞职处理,其人事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县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人事、编制部门销除编制。

篇4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23-01

在高等院校,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学生管理工作是不仅管理学生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所以"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对做好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以生为本"是指"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在管理中做到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以生为本"一是要以学生个体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二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即把学生看做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出目标与手段,结果与过程的统一,在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以,以生为本就是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生为本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只有紧紧抓住"以生为本",努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以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才能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真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2"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新形势下现实所需。

2.1坚持"以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就是要"以生为本",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和管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创造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需要转变以往的治校理念,即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以领导和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生为本"。

2.2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理念是指按照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现代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教学的功能、对象、目标、结构、过程和方式等根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改革和教育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作用。新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学生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管理,而应深入到学生灵魂深处,体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宗旨。

2.3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自身来看,在以前学校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和学生成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基础,而且也是社会现实向高等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血神管理工作理念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跨入大众化的现实需要。在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规模上的扩带来的不仅仅是量的增大,而且是质的变化,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各个层面均需要进行适应性的变革。

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的现状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抓两头、放中间"的工作状态。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两头"一头是指先进分子,即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另一头指后进学生、问题学生。但是学生占大多数的还是中间一部分,只抓两头容易忽视更多的学生情况。抓骨干本身是对的,但时间久了容易把学生干部这部分活动当成学生整体的活动,把学生干部的表现当做全体学生的表现。把奖励、荣誉都给了学生干部,其实学生干部只是学生群体的一小部分。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学校只有学生出了问题时才提出解决的的方法和措施,而没有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时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把一些苗头扼杀在萌芽当中。比如:学校可以经常进行调查问卷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查跟踪,做好预防工作。我们没有做到以全体学生为本,没有照顾到大多数,没有让广大学生分享成果。

4新时期坚持"以生为本"的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落实"以生为本",关键是要做到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为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4.1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先,就是要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正当、合理的需要,要把学生工作想在前,资源配置相对倾斜。以学生为先,就是要认识到学生与学者同样重要,学生活动与学术活动同样重要,学生工作与科研等其他工作同样重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仅包括教学,还包括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学生就业、学生资助等各个方面,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学校都应该优先考虑。

4.2要以学生为重。首先,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包括广大教职工,都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因为突出科学研究、突出社会服务,突出国际交流,突出师资队伍,而忽视学生工作。重要、重视不能只说不做,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学生,重视学生工作。其次,高校学生管理要树立服务为本的理念,突出服务功能,坚持从服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服务。同时,大学生对学习时间和空间选择的自由度增大,这对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3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是指除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外,还要把事情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大学生都已成人,不能把他们在当做孩子护着,要适当的放手让他们锻炼成长。一是确定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巩固这种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其中。二是强调学生本身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多开展学生真正需要的、自主自愿参加的、体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精神和原则的活动。

4.4要以学生为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还要积极嘉奖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要以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为荣,积极,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各种学术、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以学生为荣。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牢牢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改革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之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要求意义重大。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以生为先、以生为主、以生为重、以生为荣是高校管理工作理念转变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邵晓枫等著."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2]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

[3]查有梁.教育与管理模式[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篇5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学校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学校应当确定一名消防安全工作“明白人”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学校应当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志愿消防队,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学校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开展防火检查。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校园防火检查,并在开学、放假和重要节庆等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火检查,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是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二是日常防火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教职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四是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五是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情况;六是厨房烟道等定期清洗情况;七是电气线路、燃气管道定期检查情况;八是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九是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十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记录纳入校舍消防安全档案管理。

三、开展防火巡查。学校应当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加强夜间巡查,并明确巡查人员、部位。食堂、体育场馆、会堂等场所在使用期间应当至少每两小时巡查一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并做好记录。重点巡查以下内容:一是用火、用电、用气有无违章情况;二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疏散通道及重点部位锁门处在应急疏散时能否及时打开,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三是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四是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五是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变配电室、体育场馆、会堂、教学实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或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四、加强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和管理。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依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护保养,每月出具维保记录,每年至少全面检测一次。

五、规范消防安全标识。学校应当规范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消防设施、器材应当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并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等处应当设置消防警示、提示标识;主要消防设施设备上应当张贴记载维护保养、检测情况的卡片或者记录。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应当每年至少对教职员工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教职员工新上岗、转岗前应当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所有教职员工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自救。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进行授课,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幼儿园应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中小学校要保证一定课时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并针对各学龄阶段特点,确定不同的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篇6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校学生的成才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的高低。然而, 高校学生的管理也渐渐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话题。笔者认为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 应该坚持学生自我管理为主, 高校的监督为辅。这不仅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总体目标的外在需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实现自 我管理, 提出了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新理念。

当前,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和发展, 高校学生的管 理也面临重大变革, 以往的“鞭策式” 的管理模式已经不 再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也不适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 要。在此,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应对高校学生实行自我管理, 加强高校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这不仅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的客观要求, 也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什么是“自我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 就是在高校学生接受教育阶段, 在提 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加强学生自制力的前提下, 让学生进 行自我教育, 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自我教育包含三个方 面: 一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学生有教育自主权, 对自己实行必要的教育手段; 三 是自我教育与他教不同, 自我教育显得更实在, 更符合学 生的实际需要。 现代高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 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不实行强制性的规章制度, 而是将管理这把抓手放在隐形 地方, 强调学生自治, 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起到一定的监 督作用。

二、学生自我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自我管理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重要的一面, 具有显著的作用。

首先, 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解决实 际困难的能力。“自我管理” 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 大学生扮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重身份, 学生主动参与管 理, 又接受来自自己的管理,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 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独立性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 实质上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在高校规章制度的监督下, 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感, 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 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

再次, 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自我管理” 是一种软性的管理, 学生在学校制度的约束下, 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 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 有效地弥补自身的不足, 实现自我发展。

最后,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 力。学生如果自我管理, 更能积极地去开展校园活动, 丰富 文化生活, 增强交际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三、高校学生实行自我管理的实践途径

(1) 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加强对“自我管理” 的认识

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同时, 高校学生管理正凸显一些 问题。比如说, 学生管理仍实行一种强制性的管理模式, 学生只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自 我发展;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 包括班主任、辅导员 整天都在忙于日常事务, 或从事自己的工作, 没有时间去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不知道学生的真正需要, 把握不了 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对学生工作不够重视, 整天忙于学校大大小小的事务中, 把学生管理置之度外; 有的高校不断修建新的校区, 后续的工作没有跟上, 对新 校区的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闻不问。

以上的这些情况, 在很多高校都很常见。然而, 这种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 因此学校 学生管理者必须转变这种观念, 接受新思想, 树立以学生 为主体的学生自我管理理念。

(2) 创造大学生自我管理环境, 实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环境的作用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环境包 括人和物两方面。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建设文明校园 的主力军。高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 才能 建设文明校园,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宿舍是学生主 要的生活场所, 因此, 宿舍氛围的营造是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良好的宿舍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发 挥巨大作用; 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保持教室的安静是每 个学生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3) 制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制度, 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要使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就必须有相应的制 度来约束。实行自我管理, 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 而必须 有一些制度作为底线, 否则, 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违背高校人才培养的初衷。因此, 相关制度的建立, 对于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起着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总之, 要想有效地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全体师生必须意识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班主任、辅导员或学 生管理工作者的指导下和一些相关制度的约束下, 充分挖 掘学生的潜力, 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在自我管理中全 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纬明, 余达淮, 曹菱红, 姜晓平.高等教育管理.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2] 王威.浅析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辽宁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 2005.

篇7

关键词:学生发展 高校辅导员 管理工作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82-02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基本落脚点,立足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竭尽全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优质的环境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管理工作模式,不但要求辅导员要善于教育引导学生,设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可持续发展潜能,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懂得理解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到关心服务学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判别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其次要明确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和职业生涯辅导五个方面因材施教,注重创新,与时俱进。这是构建高校辅导员创新管理工作模式的基本方法,也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保障。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实现高等教育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高校辅导员应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遵从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发展学生,集合学生的需求、创造、智慧和力量,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2]。

2 构建辅导员管理工作新模式

2.1 辅导员管理工作新模式的构建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在此思想和众多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先进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原则,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为要求,采用系统科学整体性、有序性、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的手段,注重突出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从宏观出发设计出适合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发展的战略方针。然后把辅导员管理工作分为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和职业生涯辅导五个维度,形成一个系统的五维立体辅导模式,内容涵盖大学生成长发展和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辅导员工作系统。

2.2 建立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的运行机制

首先由学校建立“大学生辅导发展中心”,来承担全校大学生发展辅导的研究和指导任务,并对其进行部署和数据分析、研究。然后建立校、院(系)、班三级辅导联动机制,在全校各班级中建立学生辅导委员会,在学生中积极推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辅导、自我教育。校、院(系)、班各级分工合作,及时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发展要求。然后确定“五维立体辅导”模式的核心内容并进行优化。采用“启发式”、“交互式”、“对话式”等创新辅导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增加辅导的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建立专业化的辅导队伍是“五维立体辅导”模式的保障,高校通过考察培训的方法选聘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从管理能力、沟通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学习能力出发要求辅导员,并对辅导员进行培训。

2.3 “五维立体辅导”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学习、学生思想作风建设、公共道德品质的培养、思维理想的建立等。为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的优质青年,注重思想教育的感化作用,通过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灌输,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为成为思想进步、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作L优良的有志青年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业指导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术和科研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养成等。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为主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方式,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心理疏导包括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人际关系疏导、学生情感的宣泄、心理咨询等。近年来随着学习、情感和就业的压力增加,高校又疏于心理疏导,导致学生的心理容易走入极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塑造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高校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干预咨询室,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以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情面对生活。

生活引导包括健康文明生活、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宿舍建设等。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大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一些消极的生活方式也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组织各种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彰显大学生个性展示,引导大学生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辅导包括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职业生涯的目标、职业生涯的咨询等。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科学生涯发展观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 “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素质与发展需求为核心来设计辅导内容和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本,“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各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该模式可操作性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以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并将学生素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形成一体,构成五维立体结构。通过这个模式,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为全体学生成长发展辅导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核心,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生导师。可见,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创新模式,就是辅导员针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进行多维立体全方位全过程引导的辅导模式。不断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才能适应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不断扩展“五维立体辅导”模式的特色并发展其特色,不断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一、台湾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模式介绍

从基本上来看,台湾高校学生工作在管理架构上,一般是学务部门统领全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院系以导师制为主开展学生工作。比如,世新大学在校一级设学生事务处,学务处下设几个工作小组:生活辅导组、课外活动组、咨商中心、生涯发展组、卫生保健组、军训室。这些小组直接面向广大学生工作。当然各班会有班代(班级代表),学务处会定期组织各个工作小组跟各班班代开沟通会议。台湾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方面。内地高校的学生辅导十分注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养成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心理辅导工作也较为薄弱。

专任老师也同时担任学生的导师,院系以导师制开展学生工作。在世新大学每个专任老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空间,学生平时跟导师的沟通接触比较方便,所以也比较频繁。

另外,台湾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的高度自治管理。在世新大学设有学生自治团体,全校学生都是会员,含毕联会、学生会、学生议会、学生评议会。另外,还有学艺性、服务性、联谊性等各类学生社团。学生们自主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很强。在世新大学有专门供这些学生自治团体及各类社团日常开展工作事宜的场所。该场所内各个学生组织都有自己布置的个性鲜明的办公场地,彰显着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比较

从学生工作管理者方面来看,通过跟一些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台湾老师的亲身接触,以及从在台学习的同学们的口中,都可得知台湾老师管理非常人性化,管理更像是服务。他们能真正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真诚、耐心地跟学生沟通,并且可以做到能解决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而他们的工作理念也正是:“服务重于管理,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而且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乐于为学生服务。相比之下我们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不免带有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管理与命令形式,学生工作者服务意识不够,且缺乏敬业精神。

打开世新大学的官网,可以看到上面的各项信息详细、清晰:“世新资讯通”、“学生事区”、“主题性网站”、“一般事区”,各项内容可谓应有尽有。而且为了进一步方便学生及时获知最新信息,学校还开发了官网APP,体现出了这些背后管理者们的用心,还有一点就是专业。能把工作做到这样细致、有条理,是这些管理者专业化水平的体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也得知,台湾高校都拥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多数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硕士以及以上学历,具备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相比之下,内地高校辅导员大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工作年限较短,阅历经验不足,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各方面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比如在职业生涯指导、心理方面等。

从学生层面来看,在台湾高校,在学生活动方面,自治特色明显,所有活动以学生为主导,经校方审批后,由学生自主开展。在这样更加自由、自主、灵活的环境下,学生的热情、主动性、创造性很好地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会自发地思考每件事情该怎样做,哪些地方需要向学校提议改进。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活动该如何开展,怎样更有吸引力,以及如何通过募捐为自己的组织储备实力。相比之下,我们内地高校的一些学生活动很多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通知给学生去开展的,导致一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活动新颖性不够,创新不足,甚至流于形式。

三、对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感知台湾高校(世新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做法,从学生管理者的层面,从学生自身的层面都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从学生管理工作者层面来讲,应该从观念态度上更加注重服务意识;从专业技能层面来讲,应该要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从学生主体层面来讲,应该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一)在观念态度上更加注重服务意识

这种工作理念值得我们借鉴。逐步落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及重服务的观念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比于国内公立院校受各种传统体制机制影响较多,我们独立学院可以在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中迈的步伐更快、更大一些。我想每一个进入学生工作岗位的老师,都要有清晰的目标,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带着目标工作,带着服务意识,富有坚忍精神,真心、耐心地对待学生,力争通过走进学生的内心而真正帮助到学生,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感染学生,给学生较好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二)要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专业化水平

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要努力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争做专家型辅导员。比如根据辅导员日常工作涉及的内容,可以努力做思想政治教育型专家、学生事务管理型专家、心理健康教育型专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型专家等。当然要成为专家型辅导员需要做的努力还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辅导员群体要学会在处理日常学生事务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方法,不断学习理论,并跟学生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有时候学生可以原谅我们的态度不好,但不能原谅我们没有水平和能力。

(三)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借鉴台湾高校学生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如何通过给学生一些大方向的指导,逐步养成学生的自治能力,让他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心,真正成为高校的主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尤其是高校的辅导员要切实摆脱对学生“保姆”式的做法,而应致力于教会学生做事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去完成,把握好原则和度,不可“溺爱”。不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因为这样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敢想和敢于尝试。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要致力于为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供平台与条件。比如在校园学生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避免自上而下的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而要鼓励他们自发地去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引导他们出于自己的意愿跟热情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从而极大地展现自己的创新与创造活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