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8篇

时间:2023-05-31 08:34: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供电企业;科技创新

一、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必然之举,也是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有效措施。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活动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借助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工艺,对新的产品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科技创新又被分为技术、知识、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板块,涵盖着资金、知识、制度等多个不同的要素,是创新元素以及创新的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支持,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提供出科技创新的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工伤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工商管理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所设计的领域以及主体较为广泛,因此政府在对组织作用进行发挥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倡导企业对自身进行科技创新的职责进行明确,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为科研人员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流程,科学地支配科研资金,做好科技成果的测评工作。与现代经济市场结合起来,站在内部以及外部体系中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判。而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为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指路明灯。

(三)工商管理文化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工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层次上,企业有必要营造出尊重知识、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带动企业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需要逐渐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促使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站在企业内部体系构建的角度上,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完善科技创新的流程,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除此之外,以科技创新构建起的企业文化体系将创新的元素充分融入科研活动中,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连续性,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挑战。

三、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一)强化科研队伍创新意识在供电企业内部,对工商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与科技人才息息相关,因此科技创新体系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企业逐渐关注高端科研人才的引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人才招聘的渠道进行有效优化,为企业招聘更多高科技技术性人才;其次,对目前在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其打造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而这些高水平人才在对工商管理内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工商管理体系内容以及模式的改革。

(二)用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体系创新供电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平稳运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随着科技创新机制的出现,科技促进生产的理念得以实践,也是对科技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思维拓展、科研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随着科技创新带动工商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核心技术得到了升级,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推动力。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在创新以及思考中实现前进。供电企业需要正视工商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工商管理的内容带动科技创新,并且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两者成为互相促进的个体,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君.浅析工商管理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J].工商管理,2018(7):82.

篇2

【关键词】QC小组活动 科技创新 企业管理

烟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管理。优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依靠优秀的管理方法与科技创新。通过两者结合,将能够促进烟草企业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培养人才队伍,实现烟草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但如何使优秀的管理方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转化为烟草企业发展的推手,需要慎重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本文的相关分析与研究将为近年来蓬勃开展的QC小组活动与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一、QC小组活动促使烟草企业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烟草企业能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回报,但仍需要不断健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不仅用于保障烟草企业科技进步创新管理的发展,亦能够使烟草企业各方面资源、资金、人员等得到良好的配置和规划,提供有效的管理体系依据。

QC小组活动,是一种让员工吸收新知识、灵活应用老知识,发挥创造力和潜能的活动,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启发思路,创新改革,对完成的课题进行总结归纳,实现共同的目标。烟草企业推行QC小组活动能够对质量问题进行预防和改进,以点带面促使企业健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二、QC小组活动完善烟草企业科技创新运行机制

烟草企业当前的科技创新机制还不完善。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能力不足原因非常广泛,宏观、微观、外部、内部、政策、体制等方方面面。因此,完善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就是构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这是完善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提高烟草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依靠统计方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通过对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现有管理机制的数据采集进行科学分析,逐步形成了系统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在QC小组活动中跨单位、跨部门的运行方法,能够将企业内各个单位、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共享,使用QC小组活动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科学、合理的分配运行,综合实施能够为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注入新鲜的血液。烟草企业推行以员工为主体的QC小组活动能够迅速的深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提高烟草企业的科技管理运行理机制。

三、QC小组活动规范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经费管理

在烟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烟草企业能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烟草企业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虽然烟草企业对固有的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能够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科学的分配与规划,但是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经费管理的有效利用率一直不高,如何加大科技资金的利用率,是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PDCA循环,强调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直到解决问题,不能仅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取代全部过程。通过QC小组活动的深入推进,从企业历年来科技创新经费管理利用率着手调查,从获取的历年科技创新经费管理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通过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等一系列QC小组活动,进而改进科技创新经费管理办法,细化科技创新投资经费管理方法,固化科技创新经费管理流程,采用第三方审计等方法,解决现有的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漏洞。通过QC小组活动实现规范科技创新经费管理的目标。

四、QC小组活动畅通烟草企业人才成长通道

烟草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通道还不够畅通,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是否成功,科技创新的成效是否卓越,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才成长通道是否畅通。烟草企业缺乏适合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健康机制和良好氛围。

QC小组是一种尊重人、开发智慧、调动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通过QC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其提倡自主性,自觉自愿的围绕各自岗位存在的问题开展改进活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激发烟草行业科技创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完善了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综合管理、科技创新开发研究、科技创新技术支撑的创新小组分级管理。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学习、指导实践、交流研讨、成果推广分享,增强现场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烟草企业员工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跨级别、部门的交流研讨与成果推广分享,打破了烟草企业原有的行政管理藩篱,在提高员工个人素质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员工展示平台,激发了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畅通了烟草企业创新人才成长通道。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发展,必须将优秀的管理方式与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理念相结合,QC小组活动不仅健全了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完善了烟草企业科技创新运行机制,规范了烟草科技创新经费管理,畅通了烟草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通道,还更新了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QC小组活动的不断深入将为烟草企业最终改变科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意达,盛雅蓉. QC小组活动中的PDCA循环[J].电子质量,2009,(1).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 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2 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1.3 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2 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 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2.3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3.2 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3 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 0 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J].河北企业,2019(7).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理性效率模型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成本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及制度运行所花费的成本是体系成本。它是为实现科技创新功能和目标而支付的组织管理成本和与组织制度有关的成本,包括:

1.组织机构管理的支出,包括管理手段的费用,日常实践费用等。

2.科技创新活动的直接投入,包括实验环境与材料的资源消耗,支持性经费投入,社会实践调研的经费支出,学习培训费用,奖励成果与交流访问费用等。

3.动员、组织、调配组织内部资源所损失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收益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采用了某种体系而使产出成果增加的部分是体系收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Y)由投入因素(I)、体系(O)、人文环境(E)、政策差异(P)等多种因素决定。函数关系式表示为:Y=f(I,O,E,P)从衡量体系功能发挥作用的程度入手,来间接衡量体系收益。任何一所高校采用某种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是因为该体系具有竞争与激励、约束和配置等功能,如果体系成本保持不变,功能加强或放大,那该体系是有效的。

1.竞争与激励功能

有效率的体系,当事人为稀缺资源、利益或机遇展开公平竞争,使个体努力同个体回报与组织目标建立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采用两个指标度量:

(1) .相关系数即

成员努力工作的回报率与组织目标达成度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体系的激励竞争性越强。

(2) .赫菲德尔指数H.I(HerfindahlIndex)

该指数本来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用于衡量某一产业中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度,这里用以衡量体系的剩余收益(如奖励、补贴或待遇等)分配的集中程度,如果剩余收益长期以来过分集中到几个成员或团队手中,构成垄断,或如果趋于平均分配,每个成员或团队所得份额无显著差异,则激励竞争性就会逐渐消失。

H.I 的数学公式为:H.I=∑ni=1RtT2

T=∑ni=1RI

其中,Ri 为体系内单个成员或团队的剩余收益个体占有量,T 为体系内总体剩余收益量,n 为成员或团队个体数目。显然,H.I 的

值处于0 与1 之间,当体系内的成员或团队均不占有任何剩余收益时,H.I的值为零;当全部剩余收益都归一个个体占有,即R 1= T ,R 2……Rn 的值均为零时,H.I 的值为1;当剩余收益在成员中平均分配时,公式变为:H.I=n(1/n)2=1/n。由此可见,当H.I 的值处于1/n 与1 区间的中间值时,体系的激励竞争功能就可能放大。

2.约束功能

有效的体系需要扼制组织成员的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分利性努力”,提升成员对体系收益的追求,约束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约束功能的衡量可以采用某种制度结构的形式实施,历年来人均违反该制度的累积趋势分析法,如果人次数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则说明体系的约束功能越来越弱化。

3.配置功能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稀缺,不同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多样化。体系要努力使具有不同人力资本质量、不同创新偏好、不同

个性特征等的人员找到最适合的团队或组织,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是有活力和生机的,是开放、有弹性的,这就要求体系允许人员自由搭配与组合,为人员寻找合适的实践与理论指导环境并提供激励和途径。能把不同创新意识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团队或组织,允许把资源投入到锐意创新、配置合理并对科技创新的预期成本较低的团队或组织中。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效率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系效率(E)是指体系收益(R)与体系成本(C)之间的比率。公式表示为:E=R/C如果 E>1,说明体系也是活动的投入因素(I),有成本,也有产出成果(Y),因而,体系是有效率的。

1.在制约活动产出成果的多种因素不变时,可以比较增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前后的活动总产出成果或总收益的变化。如果总产出或总收益增加的部分超过了为建立、维持和实施该体系所花费的成本时,该体系是有效率的。公式表示为:E=(TR-PR)/C,E>1 其中,TR:采用了某种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后的活动总产出成果或总收益,PR:之前的活动总产出成果或总收益。

2.同一所高校,在制约活动产出成果的多种因素保持不变时,采用体系成本大致相同的两种体系,比较所带来的产出或收益的增加量,如果前一种体系下的产出或收益增加量大于后一种,则说明前者比后者更有效率。

3.增加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后,导致增加的收益与成本,即比较体制变动的边际收益(MR)与边际成本(MC),观察两者的边际效率(ME)。公式表示为:ME=MR/MC 如果ME >1,说明这种新体系有效率,进行体系创新在经济学上具有合理性。如果ME =1,说明该体系已达到体系收益的最大边界,没有创新收益了,采用这种新体系没有经济意义。如果存在多个ME>1 的新体系可供选择,则应该首选ME值最大的新体系。

四、策略及建议

1、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制度保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可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成绩评定,设置科技学分,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指导、评审、验收、奖励和转化等制度来解决活动中的科研经费、指导教师、实验设备、成果认定、专利申请、产权所属和成果转让等实际问题。

2、统筹管理

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网络为防止出现X- 无效率,改进体系效率,提高X- 效率,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在政策、经费和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决策和协调。(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E・科恩.教育经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篇5

一、科技创新视角下企业财会管理的挑战与影响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财会管理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企业的财会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信息技术在财会管理中的应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为财会管理工作提供巨大便利[1]。科学技术在企业财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办公,管理层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与员工进行交流,方便对人员的管理。科学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对新的财会管理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的进行获取。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影响,其改变企业的财会管理模式,运用高科技进行财会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财会管理效率。

(二)科技创新给企业财会管理带来的挑战

科技创新在给企业财会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其带来挑战。科技创新给财会管理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挑战。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平台与交易方进行合作,双方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询价、谈判、交易、付款等。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展示,或材料进行询价、选择、订购等。一系列电子平台的交易,需要财会管理部门对支付体系进行更新,建立更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财会管理人员,需要足够了解电子商务,并且懂得网络交易知识,才能做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2、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度的完善,企业财会制度也需要进行完善,从而去跟随时代的脚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财会制度的完善,需要财会管理人员,针对时代的特点,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去构建适合的财会管理制度。

二、科技创新视角下企业财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财会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财会管理体系不完整的现象。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够全面,管理方式单一,导致财会管理水平较低。不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无法适应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普遍将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对于财会管理相对疏松,使得财会管理容易出现漏洞,部门间协调性较差,容易诱发重大问题。企业的财会管理体系不完整,使得财会管理无法发挥效用,影响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增加未来决策的风险性。

(二)企业财会管理模式、观念落后

我国的企业财会管理模式落后,较多企业仍然采取?魍车牟苹峁芾砟J剑?使得科学技术无法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多元化,财会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变得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无法解决财会工作中的难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未树立先进的财会管理理念,导致财会管理工作与时代脱轨,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视角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对策

(一)创新财会管理方法

科技创新视角下,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需要创新管理方法。根据市场行情与国家政策,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财会管理方法,创新财会管理理念,从而去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创新财会管理方法,将科学技术与管理制度相结合,建立适用于科学技术办公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建立管理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电子设备进行财会工作,充分利用电子设备解决财会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不仅能够提高工作质量,还能帮助工作人员减轻负担。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市场分析与财会运算的精准度。创新管理方法,构建符合科学技术应用的财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确保财会数据的准确性。

(二)创新财会管理网络化与信息化

科技创新视角下,企业的财会管理,需要进行网络化与信息化创新。企业财会管理信息化创新,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有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将财会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分类进行创新,依次建立符合信息化标准的财会管理制度。财会管理信息化,需要制订整体的架构,在分部进行实施,有机的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联合,从而实现财会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企业财会管理的网络化创新,能够通过网络系统,对财会工作进行监督。将传统的静态财会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的实时监控,提高监管力度,降低误差出现的频率,提高工作质量,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科技创新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电子技术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高财会工作的准确度,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依据。

篇6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023-01

1 科技管理体系要适应“两个转变”的新形势

科技活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发展十分迅速,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则往往滞后。科技领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这种不适应状况,使科技管理体系成为社会变革的前沿地带。这种改革或转变应是根本性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进入”、“放宽”、“放活”等现行政策上,如不从根本上改变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要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是困难的。

2 科技与教育、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融产、学、研为一体的新体系

科技与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他们诞生之后,又称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支柱力量,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交流协作,共同发展。教育为科研活动培育大批英才,为科学发展提供最主要的人力资源。科研活动从探索自然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成为教育进步的源泉。科研与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融合为一体的阶段。当时,科学研究只是少数科学家、发明家(其中许多本身就是大学教授)个人的活动,科学研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建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其后出现了专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使科学和教育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特点,在工作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分工,形成了彼此优势互补又相得益彰的格局。

尽管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工作有所分工,但由于科研和教育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重要的。科研与教育的结合点是人才,而不在于机构。人才是科研与教育结合的载体,机构是科研与教育结合的依托。新型科技管理体系要鼓励并实现研究所和高校人员相互兼职、协作科研,包括人员交流、换岗等。这在基础研究方面尤为重要。关门科研、关门教育,不仅是人力、智力和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利于科研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过去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就与大学、厂矿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实施全面合作,这表明融“产、学、研”为一体的新体系正在形成。

科技研究单位、高校和企业从经济工作的热点、难点中,选准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和中长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办几件大事,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一条惠及科技、教育、厂矿企业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科技与经济结合,如果是简单地将科研院所并入企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以什么样的机制和利益关系沟通科技与企业,真正做到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就要从这些问题着手,一个一个地解决。要从宏观策略上制定能够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积极性的政策,一步步深入解决科技与企业存在的结合难问题。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需要调整,建立一个能够协调科技、高校、企业关系的高层领导机构,制定战略目标,抓好宏观政策调控,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3 新的科技管理体系要引导科研大院、大所抓好三大基地建设

篇7

[关键词] 科技管理 体制创新 信息化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涌起,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公司之间竞争的前沿已从资本、规模等逐步转移到科技实力竞争,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管理体制问题是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中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应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制。回顾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二十几个年头,探索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管理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社会力量的发挥,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职能的定位,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仍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二,科技创新的宏观决策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科技管理体制官僚化,科技和经济在国家层次上的决策机制中存在许多弊端;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不能就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的总体设计、战略重点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意见。第三,各创新主体适应制度变革的基础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科研活动多样化的特点。科技管理僵化,人才活力难以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

分析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的问题和制度变迁引出的问题。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科技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走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科技管理之路, 我国的科技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建科技体系、促进科技自身的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对科研活动分层次管理,以商业运作模式促进科研活动的发展应该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从其核心内容来讲,主要是设定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理清政府、市场和科技创新主体的定位与功能,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构建具有灵活的、可调整的科技宏观管理的作用机制。

在确立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确立政府与市场在科技发展中的职能界限,通过立法维护科学技术活动的正常秩序,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及社会资源配置,确立国家在重大平台技术、共性技术、公共技术领域的供给作用,确立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制度,规范科研机构体系,建立起对科技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制度。同时,动员社会资源发展科技,包括科学共同体或各级科协的作用,利用企业家和富有的个人的捐助资金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补充,鼓励非营利研究机构和民营科技单位从事科研。

在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让人实现“人尽其才”的和谐状态,也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使命。适应体制完善、经济转型和新科技革命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 在设定行为主体关系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全面的覆盖性与强有力的粘合性、以及比较宽松、有容忍度、开放性等特征, 有助于加强科技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 促进创新活力。

三、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的科技管理体系是基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来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必然会由于手段的创新而有创新的科技管理方法,这将导致科技管理改革,提升相关部门的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个信息化的科技管理体制,既能实现对科研管理信息的高效、全面管理,满足决策者对科研信息的把握决策。同时又能了解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动态,提高科技竞争的能力。因此,科技管理信息化除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科技人员生产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外,必将起到引领未来的作用。

信息化战略思维是推动科技管理创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实现科研机构高绩效的直接动力,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增加了有效的手段。

综上所述,科技管理创新应遵从市场经济法则,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等。依靠市场导向,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为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条件。在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信息化构建了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系,也为科技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建伟 马文建: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6

[2]张克军 科技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篇8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系 两个转变

1 科技管理体系要适应“两个转变”的新形势

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给科技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粗放式的、扩大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社会资金、人才等稀缺资源的无视和浪费。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科技造成了强烈的需求,也会腾出更多的资源支持科技发展。能否适应两个战略转变的新形势,关键在于观念更新和体制转变。科技活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发展十分迅速,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则往往滞后。科技领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这种不适应状况,使科技管理体系成为社会变革的前沿地带。这种改革或转变应是根本性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进入”、“放宽”、“放活”等现行政策上,如不从根本上改变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要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是困难的。

与“两个转变”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系,有两个立足点,其一,通过市场对科技资源进行分配,它的活动遵循价值规律。市场依据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快速、灵敏而有效地把资源投入到经济效益好的领域或缓解,获得最大利润,借此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市场是它的归宿和主要出发点。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市场运作的机制,将应用和开发研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其二,由于自发的市场力量具有追求短期利润、忽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弊端,因此,那些关系国家长远和整体利益的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及重大工程攻关,必须通过国家意志进行宏观调控,并支持其健康发展。

2 科技与教育、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融产、学、研为一体的新体系

科技与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他们诞生之后,又称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支柱力量,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交流协作,共同发展。教育为科研活动培育大批英才,为科学发展提供最总要的人力资源。科研活动从探索自然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成为教育进步的源泉。科研与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融合为一体的阶段。当时,科学研究知识少数科学家、发明家(其中许多本身就是大学教授)个人的活动,科学研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建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其后出现了专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使科学和教育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特点,在工作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分工,形成了彼此优势互补又相得益彰的格局。

科技研究单位、高校和企业从经济工作的热点、难点中,选准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和中长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办几件大事,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一条惠及科技、教育、厂矿企业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科技与经济结合,如果是简单地将科研院所并入企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以什么样的机制和利益关系沟通科技与企业,真正做到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就要从这些问题着手,一个一个地解决。要从宏观策略上制定能够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积极性的政策,一步步深入解决科技与企业存在的结合难问题。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需要调整,建立一个能够协调科技、高校、企业关系的高层领导机构,制定战略目标,抓好宏观政策调控,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3 新的科技管理体系要引导科研大院大所抓好三大基地建设

中央要求,中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它揭示了再当代综合国力竞争中制胜的基本要素,为大院大所指出了奋斗目标。作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就应当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强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科技创新的基本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还要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出大批高技术产品占领市场。生产力发展了,经济上去了,又会对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关注的目标是出成果、出人才,毫无疑问,这仍是我们的目标,但仅此是不够的。当前还要特别注意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科研院所要从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既要出在科学前沿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成果,也要出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科技企业家和规模化、国家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

要引导大院大所抓好三大基地建设,就要理顺管理体系,以解决谁来管、怎样管的问题。例如,对地方大院大所的管理,是否需要在国家科委设地方司院;政府职能部门、财税金融部门如何管好科技产业,以及怎样协调解决好地方院与地方科委、地方综合大院大所与行业研究机构的关系,等等。

4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是否注意市场导向,是新旧管理体系的本质差别

学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丰厚的学科积累,是持续地产出高水平成果和接触科技人才的基础。因此,学科建设对当代科学、教育机构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生产实践的需求驱动和学科前沿的学术带动。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以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建设的应用任务导向。纯粹从学科、学术观点出发去选题,会形成这样的结局:国家、市场急需的工作,我们做不了,我们辛苦研究出来的应用性成果,市场、社会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在学科建设中,要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和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战略。在基础与应用、长远与近期、大科学与小科学、自由选题与重大项目选择和安排上,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任何偏颇或失误,在不久就会自食其果,影响科技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新的科技管理体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因势利导,加强组织,推动科研机构和学科建设顺应这一潮流。

5 既要跟踪、学习,更要创新、超越,新型科技管理体系才有生命力

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跟踪学习是完全必要的。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一切依靠自己从头摸索的方式,完全不适应当代开放社会的发展。但是,跟踪和学习决不是目的。学习、借鉴的目的,职能是不断创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在工业战线上,引进只是起步,引进之后的改造、创新,才是判断引进是否成功的关键。在科技工作中,创新更是生命线,是灵魂。科研的创新标准,要看是否获得发明、发现和知识产权。科研论文的数量是评判标准之一,但不是最重要因素。发表了大量论文,不一定说明科研有成就。长于模仿,缺乏创新,是我国科技界当前的关键弱点,排除创新的障碍时当务之急。缺乏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循守旧、论资排辈、近亲繁殖是重要原因,而在观念上缺乏自信更是重要原因之一。新的科技管理体系是观念创新、条件创新、组织创新的产物,其最为宝贵的品质就是突出一个“新”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在一次次创新成功的实践中去建立新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唐五湘.中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贺善倪.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和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8):105-1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