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防知识8篇

时间:2023-05-31 08:34: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震预防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震预防知识

篇1

一、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了老人教版、人教大纲版和新课程准标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共六个版本的必修教材对地震知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详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现行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的地震知识明显偏少,有的版本几乎没有涉及。从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非常怀念20世纪八九十年使用的老人教版教材,那套教材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震知识,为学生了解地震灾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与国外相比,必修教材中的地震知识也有很大的不足。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 科学探索者·地球内部 》中的地震专题,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地震成因和危害、地震探测、地震强度、震中位置的确定、探索楼房防震的措施、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监测断层活动等方方面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现行的初中、高中必修教材中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很少,地震知识更是难见踪影。

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的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课是学生获取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地震知识)的唯一渠道,地理教材有限的篇幅决定了地震知识的“先天不足”。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强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由于地震知识不被视为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因此原本在必修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地震知识大幅缩水甚至消失,部分内容被调至选修教材中学习。

二、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的意义

1.满足学生知识渴求,促进防震减灾教育

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学生都会向我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袭来时该怎样逃生?我们这儿会不会发生地震?……”在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渴求,地理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遍寻不到,以至于学生对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特征、震源和震中、震级与烈度等地震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地理课程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方面“碌碌无为”,着实令人痛心。反观国外,2004年印度洋海底地震引发了海啸,一个英国小学生就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了海啸前的异常,从而让100多名游客死里逃生。鉴于此,笔者认为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渴求,也是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需要。

2.改变社会轻视态度,提升地理课程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唯一一门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学生获取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基本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门跨越自然和人文两大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地理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考不考地理,高中理科生不学地理,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考取消地理科目,导致中学地理教学出现了更大的滑坡。虽然地理科目后来重新纳入高考,但直至今日,中学地理课程仍然受到社会的轻视。地理课是国民防震减灾教育的主要渠道,必修教材纳入更多的地震知识,有利于其防震减灾教育功能的实现,可以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地理课程的价值,从而改变人们对地理课程的认识。

3.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理必修教材中鲜有地震知识,笔者认为这是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缺陷。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既然地震知识教材上没有安排,教师也就不会花时间补上这一内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更是无从谈起,直接影响到防震减灾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新课程标准选修教材虽然有《 自然灾害与防治 》分册,其中的防震减灾知识也较为全面,但是选修教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选学,在覆盖面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必修教材相比拟。因此,必修教材适当增加地震知识,可以使学生不再“谈震色变”,做到“临震不乱”,这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并不矛盾,而是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的对策

1.完善理论知识,科学认识地震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严重缺失,这与我国地震多发国家的“身份”极不匹配。防震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汶川大地震后,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今后要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科书和各级学校学生课外读物中。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今后应该适当增加地震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要素和种类、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性、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我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危害、监测和抗震等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地震现象,消除对地震的神秘感和地震灾害带来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注重研究型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篇2

我镇地处东南沿海,容易遭受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为减轻台风暴雨和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精神和《市防洪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防洪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一件大事,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汛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落实防汛防灾岗位责任制,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及实施办法,做好防御洪水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领导

全镇的防洪抢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总责。各部门、企业、村主要领导负责各地的“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电话见附件三)

三、各单位部门职责

1、镇“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贯彻执行上级防汛部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全镇的防汛(台)及地质灾害防治与抗旱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检查督促做好“三落实”工作。灾后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救灾以及处理日常工作。

2、武装部、民政办:组织民兵应急抢险小分队参加抢险救灾,及时掌握灾情并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申请救灾补助。负责接收、发放救灾捐赠款物,安排好灾民生活。

3、农办及水利站:做好防汛防旱的日常工作;及时提供雨情和水情预报,负责洪水、水资源的调度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活动情况,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意见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提出抗洪抢险、抗灾方案,做好镇党委、政府的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参谋。

4、党政办:负责抢险物资运输车辆的调度落实工作。

5、电信支局:在“三防”期间确保通信畅通。

6、综治办、派出所:负责处理破坏防汛防旱及地质灾害观测设施案件和灾区的治安工作。

7、镇机关各办公室:在接到防台、抗洪、及地质灾害发生预警后,除少数同志留机关外,其余一律到各自所联系的村、企配合做好抢险及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8、各联片领导:全面负责本辖区的“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9、对各“三防”及地质灾害重点地段实行责任到人。(见附件2)

四、防御重点

全镇应以镇所在地和各中心村为重点,做好水库下游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御工作。各片的基本任务:

马岙片:由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应必安同志总负责,各联村干部具体指导配合各村做好“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大洋滑雪场专门制定确保安全预案报镇“三防办”。

1、松木岭水库管理员俞益清,平时加强检查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当流域发生五年一遇洪水(24小时降雨量超过220毫米)时,村应派专人到工地检查水情、工情。当流域发生十年一遇洪水(24小时降雨量超过280毫米),即溢洪水深达到0.3米时,联村干部、村应有专人在水库24小时值班,并向镇“三防”领导小组汇报。当流域发生二十年一遇洪水时(24小时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即溢洪水深0.6米,定为警界水位。此时应一面向镇“三防”汇报,一面向新昌县巧英乡通报水情、工情,并组织抢险人员进岗到位。当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洪水(24小时降雨量超过490毫米),溢洪水深超过1.0米。此时,联村干部、村应随时向镇“三防”汇报雨情、水情、工情。并通知巧英乡要求他们做好转移沿溪群众的准备工作。当洪水超过百年一遇标准,水库大坝有溃决预兆时,一面向县、镇告急,一面通知巧英乡立即转移沿溪群众,并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拉出抢险队伍投入抢险。

2、全片12座山塘水库及马岙、大洋等村沿溪地段及罗丝潭电站,当流域发生廿年一遇洪水或上级气象部门台风紧急警报并有可能影响我县时,各联村干部及各村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到岗到位,做好沿溪群众及危房住户的转移工作,确保人畜安全。以敲锣作为预警信号。

3、旧路坑松树勇滑坡产生于1992年5月,近几年变化不明显,根据有关专家分析,由于坡陡,第四系厚度较大,渗透性较好,滑坡危险性继续存在。严格控制人员进入该地域,特别是阴雨天和暴雨过后2—3天。

4、重点监测(1)大洋村野猪坑泥石流隐患沟。(2)大洋村冠山泥石流隐患沟(3)马岙村茶坑泥石流隐患沟。

双湖片:由镇文卫副镇长赖其浓同志总负责,各联村干部具体指导配合各村做好“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龙宫村大庵坑水库电站已完成“千库保安”建设,由巡查员陈青林同志经常性对大坝进行观察,在汛期和台风季节负责向镇“三防”村汇报水情、工情、雨情,并及时报警,当上级气象部门台风警报或有大暴雨来临时,联村干部及村支书陈金海、村主任陈占盈等同志必须到岗到位。当本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或上级强台风紧急紧报并有可能影响本地,或溢洪水深超过2.0米,此时有关责任人应一面立即做好龙宫村横路下沿溪群众的转移准备工作,一律向山上撤退。一面向县、镇“三防”汇报。当洪水超过百年一遇标准,水库大坝有溃决先兆时,立即向县镇告急,一面立即组织群众转移,以敲锣作为预警信号。组织抢险小分队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抢险。主要是对不肯撤退的群众进行强制转移,并通知大雪潭电站工作人员立即上山。

2、全片16座山塘水库及上湖、河西、中湖等沿溪村,特别是桶坑村屋顶水库,大庄村山皇堂水库。当流域发生廿年一遇洪水或上级气象部门台风紧急警报并有可能影响我县时,各联办联村干部及各村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到岗到位,做好沿溪群众及危房住户的转移工作,确保人畜安全。

3、里家坑外水口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于挖坡建房加上地质条件较差,第四系土层较厚,于2001年6月30日出现小规模滑坡,据分析该处存在大规模滑动的可能,将影响村口约50米范围内农户10户、人口35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已于2007年7月治理完工。要求村干部加以关注敲锣作为报警信号,村民立即向上游村内转移。

4、密切关注三省村老屋泥石流隐患沟的活动情况。

大里片:由人大主席林华栋同志总负责,各联村干部具体指导配合各村做好“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柘坑戴村岭腰堂水库管理员戴章位、清潭村巴吉岙水库管理员竺新明,平时加强检查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当流域发生十年一遇洪水,即溢洪水深达0.3米时,联村干部、村应有专人24小时在坝区值班检查,并向镇“三防”领导小组汇报。当流域发生二十年一遇洪水时,即溢洪水深0.6米,定为警界水位,此时应一面向镇“三防”汇报,一面向下游溪边、上陈、清潭、大里、姜家等村通报水情、工情,并组织抢险人员进岗到位。当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或超过百年一遇标准洪水,即溢洪水深超过1米,水库大坝有溃决预兆时,一面向县镇告急,一面通知安排沿溪各村群众紧急转移,并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拉出抢险队伍投入抢险,再在大里至柘坑、孔家的公路上设卡,禁止车辆行人通行,以确保人员的安全,要做到水库大坝溃决也不死一人。

2、全片37座山塘水库及大里、溪边、赤岙、姜家等村沿溪地段和孔家马面岭、上张龙潭坑、柘坑张竺家等屋顶水库,当流域发生廿年一遇洪水或上级气象部门台风警急警报并有可能影响我县时,各联村干部及各村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到岗到位,做好沿溪群众及危房住户的转移工作,确保人畜安全,转移线路:各村向村边制高点转移。

3、下横山地裂位于下横山后门山东侧,曾于1988年7月30日发生滑坡。地裂近年虽没有大的变化,但尚不稳定,一旦出现滑坡,几乎将淹没下横山整个村庄,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危害。已于2007年5月进行工程性治理。要求村干部加以关注,禁止一切开挖、砍伐等人为活动,村后坡脚住户清理排水沟,做到排水通畅。在暴雨期间,村干部应昼夜值班,一旦山坡土体滑动,以敲锣作为预警信号,村民立即向村西南上游撤离。

4、大里乌央冠山脚大范围挖土建房,加上山坡较陡,存在滑坡的隐患,要求对挡土墙采用水泥浆进行加固。设立一定的观测点,长期监测,公路上设立警示标志,在暴雨期间,监测人员王南辉和村干部应昼夜值班。一旦发现险情,以敲锣作为报警信号,村民立即向山两侧撤离。

5、溪边村后门山由于挖坡建造环村路,出现高边坡,存在滑坡隐患,已于2007年4月进行治理。但在暴雨期间要求村干部在道路旁设立警示标志,车辆行人注意安全,坡顶水田改成旱地。

6、密切关注孔横山村泥石流隐患沟的活动情况。

深甽片:由镇城建副镇长童时杰同志总负责,各联村干部具体指导配合做好各村“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以镇所在地深甽村为重点,领导机构由所在地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杨君同志为总负责人,深甽村戴明军、胡均杰具体负责。防御目标:沿溪村民及单位职工、学生。抢险力量,以镇民兵快速小分队为主,小流域整治项目部积极配合,动员全体镇村干部及党员群众踊跃参与。村民及学生的转移线路安排:以五洞桥为界分南北二片,南片由李官国、胡均杰、胡安良、胡旭辉负责组织村民职工向前山转移,北片由童时杰、戴明军、陈邵龙、付万国、胡卫国、胡立军负责组织村民学生向月星山转移。并由我镇三防领导小组会同交警部门对深甽五洞桥及两座公路桥实行交通管制,并禁止水上游乐活动。

2、全办的15座山塘水库及赵畈、长洋、蒋家、沙地等沿溪各村,特别是蒋家村黄善坑、长洋村龙潭坑、百亩坑等屋顶水库。当流域发生廿年一遇洪水或上级气象部门台风紧急警报并有可能影响我县时,各联村干部及各村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到岗到位,做好沿溪群众及危房住户的转移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3、密切关注深甽村雷虎岩泥石流隐患沟的活动情况。

大蔡片:由镇党委副书记童东凯同志总负责,各联村干部具体指导配合各村做好“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高岭岗地裂发现于1992年,地裂近年虽没有大的变化,但尚不稳定,如发生滑坡方量可达12.3万立方米和大量的泥石流,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提出下列防御方案:A、禁止在山体裂缝范围内进行挖土作业,下雨天不得在其下游搞各种作业活动。B、防御目标为高畈村的东山自然村和大蔡村沿溪部分群众的生命财产。C、领导机构由镇“三防”领导小组牵头,具体由大蔡片联片领导镇党委副书记童东凯同志总负责,联村干部和大蔡村干部组织实施。D、高畈村村干部负责经常性观察。裂缝附近的山林、土地承包户协助提供反映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向镇政府汇报。E、遇特殊性气候,联村干部及村应派专人进行检查观察,行进路线必须绕道而行。F、大蔡村干部党员及民兵作为抢险力量,以敲锣作为联络信号,撤退路线一律向高处转移。

2、曹坑水库管理员胡为善平时应加强检查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当流域发生十年一遇洪水,即溢洪水深0.5米,联村干部及村应有专人24小时在坝区值班检查,并向镇“三防”汇报三情。当流域发生二十年一遇洪水即溢洪水深1.0米,定为警界水位,此时应一面向镇“三防”汇报三情,一面向下游良坑、长洋等村通报水情、工情,并组织抢险人员进岗到位。当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或超过百年一遇洪水标准,即溢洪水深超过1.5米水库大坝有溃决预兆时,一面向县镇告急,一面通知下游沿溪各村群众紧急转移。并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拉出抢险队伍投入抢险,要做到水库大坝溃决时也不死一人。

3、全片21座山塘水库及夏樟、大蔡、良坑等村沿溪地段,特别是杉树坑、上庵、王子岙、东山等屋顶水库。当流域发生廿年一遇洪水或上级气象部门台风紧急警报并有可能影响我县时,联村干部及各村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到岗到位,做好沿溪群众及危房住户的转移工作,确保人畜安全。

4、密切关注大蔡村东山泥石流隐患和夏樟村泥石流隐患沟的活动情况。

五、灾后恢复工作

1、地质灾害发生后,行政村应立即向镇防灾领导小组汇报。台风、洪水过后各行政村、镇属各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检查灾情损失情况,并在2小时内报镇防灾领导小组(二天内附详细清单报镇领导小组)。对受伤人员及时全力抢救,对遇难人员妥善处理,迅速安置灾民生活。

篇3

【关键词】 喀什; 结核病; 预防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105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被宣布“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将于2000年被消灭”[1]。历年来,全疆登记发现的肺结核患者中近30%都集中在喀什地区,喀什地区是新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为全面系统分析评价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和疫情影响因素,进一步减轻结核病疫情,并为制定当地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喀什地区结核病现状和患者的诊治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地域特点 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和1个自治县,地区行署驻喀什市。喀什市是喀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宗教中心,是中国最西边的城市。2010年,全区年末总人口397.94万人,人口出生率10.02‰,死亡率2.61‰,人口自然增长率1.41‰。喀什市为喀什地区政府所在地,具有飞机场、火车站、多处国内客运站、一处国际汽车客运站(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直接通车),人员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多。

1.2 抽样调查 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全地区调查点25个,对0~15岁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反应≥10 mm者进行胸透。对胸透出现异常、咳嗽、伴有咳痰症状超过3周的人群分别进行摄片、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呈阳性者要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相关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对25个点进行全人口感染率调查。

1.3 治疗措施 根据结核的类型和现阶段进展及活动情况,并检查肺以外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病的存在,确定具体治疗方法。(1)全身疗法:注意合理的营养和休息,饮食宜消化吸收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居住房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中毒症状明显的结核病患者,应卧床休息。对病情较轻者,可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在全身疗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抗病力,使特效的抗结核药物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2)抗结核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采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卷须霉素、紫霉素、环丝氨素及利福平对症治疗,也可以采用化学制剂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氨硫脲;(3)激素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中毒症状,降低过敏反应,减轻炎症和抑制结缔组织增殖,但具有耐药性,停药后症状易复发,副作用大,因此不应滥用;(4)外科疗法:需要肺段肺叶切除或一侧肺切除患者,可采用胸腔内淋巴结摘除术和胸膜剥脱术。

1.4 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X线检查病变被吸收,血象和血沉恢复正常,并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已经完成。(2)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痰结核菌呈阴性,X线检查病变比较治疗前吸收并好转,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3)未愈:发热、咳嗽、喘憋等呼吸道症状仍然存在,全身淋巴结、肝、脾呈现出肿大,胸部X线可见粟粒状结节影,血沉仍然很快。

2 结果

实检人口为15 097人,占应检人口的95%以上,发现结核患者488例,发现治疗分类错误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488例中,男361例,女127例,年龄0~75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0~25年。实际完成规定疗程465例,完成率95.29%;结核病患者全程督导管理176例,服药率为36.07%,自服药者312例,高达63.9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过县级人员督导的228例,占46.72%,接受过乡级人员督导的260例,占53.28%。

488例患者中通过治疗,痊愈326例,好转138例,未愈21例,3例为结核病晚期,救治无效死亡。

3 讨论

喀什地区是新疆人口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结核病高发的地区之一[2],农村疫情比城镇显著升高,少数民族比汉族患病率显著升高。曾有研究发现,新疆农村少数民族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患病后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及时得到治疗并控制传播[3]。医务工作者需要十分重视,根据地域特点,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做好有效防治,为百姓的健康提供保障。

首先,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其次,加强卫生教育宣传工作,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要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为了避免传染,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要经常换气,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

掌握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的情况,努力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掌握农村结核病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治疗管理,提高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是提高DOTS策略实施质量,是保证结核病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4]。围绕“控制结核、人人有责”这个主题,利用各乡镇集贸日,通过设立咨询台、设置宣传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在人群密集地深入开展疾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普及和加强,喀什地区结核病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由此可见,通过人为努力,宣传普及结核病知识,加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完全可以控制结核病的产生与蔓延,有效降低结核病疫情。

参考文献

[1] 卫理.宁波市江北区不同职业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探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4(4):100-101.

[2] 杨太华,王新旗,李月华,等.2005~2009年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探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3(3):12-14.

[3] 许丽,杨应周,谭卫国,等.深圳市大中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6,9(9):230-232.

篇4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多,在宏观方面有政策不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也存在微观上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房地产行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差和房地产行业业内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等。

(一)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制度的缺陷集中表现对没有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做出规定,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不明确或不科学。正是由于应用会计科目不合理及使用上的串项等一系列的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了房地产行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实,收入、支出和结余虚假。我国目前的《会计法》的规定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会计法》中只规定了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没有规定民事责任,降低了违法人员承担巨大成本的风险。此外,对会计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的法规还不明确。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在违背单位、个人利益而遵守《会计法》要求时,国家要从法律上给予保护。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保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房地产行业监督机制不健全

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可分为内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机制两种。第一,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房地产的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决策者,但是会计负责人又是由决策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薪酬也是由决策者直接决定的。也就是说,会计工作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企业的决策者服务,随着决策者的意志而变化。所以,不少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第二,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健全。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监督还是由房地产行业的主管部门实现的,而主管部门往往考虑到的是本部门的利益,对其下属的房地产行业采取保护的态度,不能够很好地监督。第三,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彼此间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或者是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差,出具虚假的会计验证报告。这就使有些会计信息即使被确认了但仍缺乏真实性。

(三)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总的来说,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并不高。会计活动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信息要经过会计人员对相关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后才能生成,必然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加以估算、推理和判断。所以,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提高,常发生原理性和操作性的错误。近年来,会计制度变化特别大,新增的内容很多,更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这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守了会计法规,但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也可能使计量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按会计法核算,迎合上级或自身利益需要,做假账、受理假凭证和编制假报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转贴于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极强,有它自身的工作规律。因此,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符合会计工作反映出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实施会计法规的细则和详细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提供明晰的法律依据,严肃财经类法规,切实贯彻好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整个会计法律体系。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加大了打击会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力度。有关部门在执法时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受到法律的惩罚,力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建立会计信息管理体制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建立起强化其内部管理的会计管理体系,制定内部稽查和财务监察制度,加强对内部的控制,为真实会计信息的提供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完善内部监督,还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明确相关责任,实行好内部监督岗位责任制,增强内部会计监督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大力倡导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充分突显出社会审计的客观公正作用。同时,也要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责任的监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审查鉴定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要明确,对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加以惩处。财政、审计和税务机关都要依法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审计监督和财务检查。各个主管部门也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要对所属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做好指导,监督和检查其核算情况,纠正其已经查处的问题,严肃处理有问题的会计人员。

(三)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过硬的会计队伍

房地产行业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遵守法律和业务素质等的思想教育,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牢牢树立起会计行业的诚信信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会计人员接受再教育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教育。对会计人员要进行职业化的管理,完善他们的从业制度,严格遵守会计人员的从业和任职资格条件,由专门的机构定期考察。其次,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全面的工作方式,逐渐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最终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并能与国际接轨。最后,要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将其会计职能充分发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发重要。房地产行业会计工作只有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经济管理服务。人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治理这一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在国家、社会和房地产行业的一起努力下,才能彻底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关雪.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审计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4).

3、啜华.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约束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9(2).

4、李益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1).

5、杨翠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的探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Z1).

篇5

关键词:真空堆载预压 钢板桩支护 开挖 淤泥 深基坑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在沿海淤泥地质进行诸如火力发电厂中设计基坑标高很低的循环水泵房、翻车机室、排水泵房等建(构)筑物施工时,开挖深度较深,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工期较长,因此既要保证此类建(构)筑物0m以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施工成本、施工工期等因素的影响。

本公司在印尼某燃煤发电工程施工中,对淤泥地质采用了真空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将淤泥质土进行固化改良,与钢板桩支护相结合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保证了工程安全顺利的进行,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工艺原理

真空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方法是将真空膜铺在需加固的软基表面敷设的砂垫层上,借助真空泵和埋设在砂层中管道,将膜下土体间空气抽出,形成真空(可达80%真空度),利用大气压力和上部堆载与土体真空的压力差,使土体受压,通过打入软基中的塑料排水板通道排水,逐步降低软土的含水量和饱和度,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减少地基工后沉降(可完成土体总沉降量80%)和差异沉降。

通过地基勘探资料,计算出可采用放坡开挖的深度,在此深度之上采用逐级放坡、边坡防护的施工方法,此深度以下的部分采用打设钢板桩、加斜撑支护的方法,均达到施工的安全系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钢板桩区域的土方采用分层分块开挖、分块换填、逐步加设支撑的施工方法。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沿海滩涂淤泥地质或透水性小,有条件进行放坡大开挖作业的深基坑工程项目。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真空堆载预压开挖钢板桩施工分块开挖和换填、钢板桩支撑施工

4.2 操作要点

4.2.1施工准备

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图纸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

2、所有人员组织到位,并对其进行了安全和技术交底。

3、所用机械均到场,并经检查试验合格。

4、所有材料均已到位,现场施工环境达到施工要求。

4.2.2真空堆载预压地基处理

施工示意图见图4.2.2-1。

图4.2.2-1 真空堆载预压地基处理示意图(水荷载)

1、清理表层泥浆

1)确定水源;

2)确定堆泥浆场地,修筑场地围堰;

3)清淤设备安装、排淤管道安装及高低压线路架设;

4)清理泥浆厚度为800~1000mm,将表层的腐殖泥浆层清理掉。

2、铺砂垫层

砂垫层铺设厚度为300~500mm,为使插板机便于行走,可在砂垫层下面回填400mm左右的粘土层,并夯实。

3、排水板施工

1)塑料排水板材料的选用:滤膜应采用渗透性好、耐腐蚀、有刻度、强度符合要求的涤纶衬布;芯板应采用变形小、截面周长长的材料。

2)排水板插设前应进行静力触探及小螺纹钻取样,打设深度不得进入淤泥下部砂层。

3)采用插芊法定位放线,在施工过程中,排水板与桩尖锚旋要牢固,防止拔管时脱离,将排水板拔出。

4)在每个插排水板的位置先开挖200mm×200mm的坑,然后在此坑内插板,插板结束后开挖砂沟,纵向砂沟尺寸为200×200mm,砂沟间距为排水板间距,横向砂沟尺寸为300×300mm,间距5~6m。详见图4.2.2-2、图4.2.2-3。

图4.2.2-2 砂沟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2.2-3纵向及横向砂沟剖面示意图

5)在转盘和打设过程中应避免损坏塑料排水板滤水膜,防止淤泥进入芯板堵塞输水孔,影响排水效果。

4、预压安装

1)板头处理:为避免排水板头刺破真空膜,影响密封性能,应在排水板施工后对板头进行埋设处理,保证板头下弯并埋入砂层。

2)滤管铺设:采用网格状设置,先在砂沟底铺50mm厚的砂,再铺设透水滤管,并与排水板连接,排水板与滤水管连接时,应绕在滤管上至少二圈以上,最后向砂沟内回填砂,为避免排水板向上穿透砂层,应使排板与水平滤管连接头向下,并确保埋入砂中至少50mm。

3)清理场地:为避免场地不均匀或者砂层面有尖锐石块刺破真空膜,应在铺设土工布前对场区进行整平、清理;

4)土工布铺设:采用200g/m2编织土工布,搭接不少于150mm,满铺;

5)真空膜铺设2~3层,安设膜下真空表和出膜器时应保证密封;

6)密封沟:真空膜边应埋入淤泥层300mm以上,并用粘土密封;设置沉降标志和沉降板,并测量沉降初值。

5、预压运行

1)运行前对真空泵需进行调试;

2)试抽真空,检查漏气情况,如发现漏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3)利用3~7天逐步提升真空度,平均稳压真空度应达到90kPa以上;

6、覆水预压

1)在保证密封完好、真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开始覆水;

2)覆水高度不小于2.5m,荷载重量不小于2.5t/m2;

7、施工监测

做好真空度、地面沉降量、深层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的现场测试工作,掌握变化情况,作为检验和评价预压效果的依据,并随时分析,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影响最终加固效果。施工监测过程中,膜下真空度要保持在90kPa以上。

8、验收

1)覆水荷载完成后抽真空的时间一般不小于60d,但以实测每天的沉降量为准,以当连续四昼夜实测地面沉降小于2mm/d,经监理验收,即可终止预压、停泵、卸载。但观测要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察卸载后的地基的沉降稳定情况。

2)卸载完成后,对处理完后的地基进行勘测,勘测的结果将作为土方开挖的依据。勘测的内容主要有对土质的十字板剪切轻度、重度、内摩擦角、土的粘聚力、地基承载力、标贯或静力触探值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或测试。其中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固结度≥90%。

4.2.3 土方开挖

1、在土方开挖前首先进行边坡设计,分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开挖的坡度大小以及坡级,计算出土方开挖的允许最大深度,即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最大开挖深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5.2.3-1)

式中:h――开挖的深度;

――土的重度(kN/m3)

――边坡的坡度角(°)

――土的内摩擦角(°)

c――土粘聚力(kN/m2)

2)根据开挖深度h/1.2进行边坡的稳定性验算,计算方法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验算,根据《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规定,采用圆弧滑动法时,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20,若计算结果小于1.20,应适当调整开挖的深度,直至符合安全系数的要求为止。

3)确定开挖深度后,规划周围的排水设施、边坡的防护、开挖的顺序和路线等。

2、土方第一层开挖

1)开挖前首先对开挖区域进行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开挖的上部边线、底部边线。

2)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大开挖,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挖出来的土直接倒入自卸运输车,运至堆放土场地。开挖时应安排专人进行边坡的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将机械及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经检查修复,确定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3)开挖完边坡要及时人工修理,覆盖土工布保护,同步进行排水沟和集水坑的施工。

4)在边坡上要设置位移观测点,在开挖过程中和后期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测量,检测边坡的位移和滑动情况,以便能及时了解边坡的稳定性。

4.2.4 钢板桩施工

1、钢板桩的选用和平面布置:钢板桩一般选用U型,长度为12m,钢板桩要沿着基础底板布置,离基础底板的距离要根据从钢板桩顶到开挖标高的深度确定。

2、为防止钢板桩发生弯曲变形,需要对钢板桩进行对称支撑加固,如图5.2.4-1和图5.2.4-2所示。

图4.2.4-1钢板桩支撑平面示意图

图4.2.4-2钢板桩支撑剖面(1-1示意图)

3、对钢板桩进行抗倾覆和抗隆起验算,根据规范规定,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小于1.20,抗隆起安全系数不小于1.10。

4、第一、二块钢板桩的打入位置和方向要确保精确,一般每打入1m测量一次。

4.2.5 分块开挖、分块换填、钢板桩支撑施工

1、一般建筑物的施工面积均较大,可将基坑分成3~4个分块进行施工。

2、由于淤泥的水平抵抗力较差,对于垫层下的1m范围内的淤泥可进行换填,换填的材料选择碎石或素混凝土。

3、若换填材料为碎石,在开挖前采用挖沟槽的施工方法将钢板桩的水平支撑梁先施工完,然后用斜撑将钢板桩与水平支撑梁进行加固,混凝土梁的顶标高必须要低于底板垫层的底标高。将支撑全部施工完后,再分块开挖、分块换填,开挖和换填要同步进行。

4、若换填材料为素混凝土,开挖、换填、支撑施工要同步进行,即随开挖随换填,同步施工钢板桩的支撑施工。若分块的面积过加大,还可以再分成若干小的分块,防止钢板桩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

5、此次开挖采用钢板桩垂直开挖的方式,人工清理基槽与机械开挖应同步进行,开挖后的基坑立即安排人工进行开挖整平,清理基槽过程中用水准仪随时检测标高,严禁出现超挖和少挖现象。基底标高质量验收标准为0~-50mm。

6、素混凝土与钢板桩之间要用塑料布或废旧的木模板进行隔离,以便于工程施工完后钢板桩能顺利的拔出。

7、桩间土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桩,应根据桩的排列顺序顺向开挖,开挖过后桩身及周围剩余的少量土采用人工清理,严禁用挖掘机直接清理,以免对桩造成破坏。

8、对开挖完的基槽要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6总结

本施工方法通过总结其他深基坑施工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土方大开挖和钢板桩支护相结合的方式较其他采用灌注桩和搅拌桩或者沉井等施工方法在成本上投入较少,可循环利用的成本占较大部分,仅为其他方法成本的50%左右,同时此施工方法安全系数高,不会发生突发性或不可挽回的事故,且施工工期较其他方法能够可控在控,低碳环保,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地震;液化砂土;地基;土体;建筑;剪应力;预防措施

0.绪论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6度以上地震区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尤其是近几年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等,大量的房屋遭到破坏和坍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面强烈运动震中产生的强烈横向及纵向震动,导致各类建筑物严重破坏。其中地基失效,即当建筑物地基内含有饱和松软的无粘性土及稍具粘性土,在强烈的地震震动作用下,土颗粒处于悬浮于孔隙水中的状态,呈现类似于稀砂浆的物体。使地基土体完全或部分丧失抗剪强度,在建筑物自重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使地基液化出现喷水冒砂,从而使地上建筑物产生坍塌,下沉等破坏性损失。所以,对地震时土体的可能发生的液化危害进行妥善的改善和预防,会确保建筑物遭遇强震时,免遭完全破坏,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1.土体的地震液化机理

在地震破坏的建筑物记载中,饱和松散砂土发生液化的情况是最多的。其次是塑性指数为IP=3-10的粉土、粉细砂。除此之外还与土的颗粒组成成分、土质的密实度及地震烈度密切相关。如平均颗粒D50在0.05-0.1mm之间的砂土为例。当土体的不均匀系数在1.8以下时都具有可液化性。而相对密度Dr大于20%的粉细砂不易液化。如粉砂结构性差的土体,其粘土颗粒含量小于10%,孔隙比大于0.85,且大于0.05mm颗粒占全重40%以上时,在七度地震烈度就可能产生液化现象。

饱和砂土之所以发生液化,主要是由于砂土抗剪强度的降低所导致的。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不仅取决于土体内部摩擦角的大小,而且与土体内的有效正应力成正比。土体(砂骨架)中产生的正应力,它等于外力在砂水体系中引起的总应力减去外力在水中产生的应力。因此土体的抗剪强度f可以确定为:f=tan?渍=(?滓-u)tan?渍

:土体内的有效正应力

?滓: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总正压应力

u:孔隙水压力

?渍:土体的内摩擦角

地震时饱和砂土地基在不能迅速排水的情况下,由于地震时地面的强烈运动影响。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总的正压力相等时。(?滓=u)有效应力为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于孔隙水中的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趋近于零(f=0);短时间内失去承载能力,即产生砂土液化。

砂土的液化是否发生,也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

地震的现场分析资料表明,液化与砂土的密实度有关,松散的砂土比密实砂更容易液化,对于密实度Dr为50%的沙层普遍液化,而Dr大于70%的沙层就不会液化。砂土的液化也与土层的深度有关,砂土动力三轴试验表明,侧限压力越大,就越不容易液化,地震的液化土层深度均浅于15m,更多的是浅于10m。

根据实际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上覆粘土层厚度,即在饱和砂或粉土层的上面覆盖比较厚的粘土时(3m以上),即使砂土层液化,也不会发生喷水冒砂现像,也会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减轻地基液化对上部结构的危害。

土的液化还与地下水位有关,地下水位浅的地区比水位深的地区更易于发生砂土的液化现象。饱和粉土的液化,大多数发生于地下水位深度在0.8m-1.5m地区。很少发生在水深在2m-5m深度的地区。

土体的液化还与地震烈度,震级有关,烈度高比烈度低更易发生液化现象。一般多发生7度以上的地区,烈度越高,液化发生越多,越严重。同时,震级越大影响的范围就越广。强烈震动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地基土的液化现象。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开工建造前,必须对拟建场地的土层做详细的勘察分析,判明该地区在遭遇地震时能否发生砂土液化现象。关系到地基是否稳定和建筑物是否安全。因此,必须加以正确的判别。地震时饱和地基土的液化,是由地震引起的周期剪应力使土体内产生了超静水压力所致。

2.砂土液化的判别

砂土液化的判别对房屋建筑前施工可行性,起到了很大的参考和辅助作用:

一:动力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

二:计算现场剪应力与试验确定的液化强度比较法等。

对于初步判断可能液化的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采用标准贯入式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液化。采用现场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值。小于计算值Ncr时,该土层为可液化土层;大于计算值Ncr时,为不液化土层。计算公式如下:

Ncr=N0[0.9+0.1(ds-hw)]*

式中 Ncr—饱和土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hw—地下水位深度(m)

Pc—饱和粉土的粘粒含百分率,当Pc(%)小于3时,取Pc=3

N0—当ds=3m; hw=2m; Pc≤3时,标准贯入锤击数。

在工程的实际建设中,根据场地液化指数ILE的数值大小划分,区别场地的液化危害程度,充分利用天然地基,当ILE<5时可以做为建筑的天然地基,当液化等级中等以上Ⅱ级、Ⅲ级则采用必要的、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使建筑物不至于产生破坏,从而达到经济安全可靠。

3.砂土液化的防范措施

地震时,砂性土发生液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饱和水;土疏松;不能迅速排水。所以采用人工方法改变可液化土层所具有的上述条件之一,就改变了土层的液化能力,减小沉降量。地基的加固方法如下:

(1)增密法:即减少土体中的孔隙,使颗粒尽量密实,减小压缩性,或使沉降量降低很小,对地基进行强夯,振动水冲,砂桩挤密,堆载预压等。

(2)排水法:按照渗透理论计算,在地基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渗透排水井,有砾石井法。提高排水效果,抑制地震发生时饱和砂层内孔隙水压力上升。避免发生液化现象。

(3)土颗粒胶结法:采用各种胶结剂,把土颗粒胶结,提高颗粒骨架的抗剪强度,并由于胶结料的填充,减小了土层的孔隙比,抑制土体的液化,消除土沉降主要有电硅化法、高压旋喷法、压力灌注、深层搅拌等来完成。

除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选择以下措施:

(1)设置沉降缝,缩短建筑物长度,减小建筑单元体的地基沉降差。

(2)采用筏基础或箱型基础,以提高建筑物竖向刚度,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选择适当的浅埋基础,使天然地基持力层避开可液化的土层,并使基础底部保留一定厚度的非液化层。或根据土层分布情况选用支撑桩摩擦桩及沉井深基础。避免浅层地基土液化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综上所述,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可全部消除地基土的液化,从根本上消除地基沉降对建筑物构成的危害,减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一种积极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凌冶平,易经武主编.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篇7

关键词 疏水 端差 低温加热器 改造

中图分类号:TM311 文献标识码: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Low Plus

Hydrophobic End too High in a Power Plant

ZHU Zhenxing[1], ZHANG Tie[2], ZHAO Guodong[2]

([1] Datang Changchun Third Power Plant, Changchun, Jilin 130103;

[2] Qi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Jiaxing, Zhejiang 3143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iagnosis of a thermal power plant back to the low pressure heater system running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phobic side issues, for exampl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Heater hydrophobic side difference increases, and by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low pressure heaters recovered to end poor conditions rated running.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energy saving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alysis.

Key words hydrophobic; end poor; low-temperature heater; reform

低温加热器是火电厂回热循环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投入率和健康状况对提高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和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衡量加热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端差、给水温升、压降、端差等。某电厂汽轮发电机组系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350MW汽轮机组,本汽轮机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式、单轴两缸两排汽、单抽供热式机组。自投产以来,低压加热器疏水端差长期大于设计值,降低了加热器的效率,使机组热耗率和发电煤耗率上升。某电厂通过对不同工况下低温加热器历史运行数据和额定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低压加热器的解体检查,对低加疏水端差过高缺陷进行诊断,并采疏水冷却器结构改造等措施,使其疏水端差接近设计技术规范,提高了机组经济性,对逐步推广精细化管理,秉承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的现电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加热器各传热区温度变化趋势

1 回热加热器端差的定义

某电厂使用的低温加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卧式布置形式,传热区由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三部分组成,其个传热区温度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其中T11为加热器给水侧入口温度;T14为加热器给水侧出口温度;T21为加热器汽侧入口温度;T22为加热器汽侧蒸汽冷却段出口温度;T23为加热器汽侧入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24为加热器汽侧凝结段饱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25为加热器汽侧疏水温度;为防止加热器汽侧蒸汽冷却段蒸汽过早凝结,引起汽水两相流对管路造成冲击,T22温度要略高于T23。加热器给水侧出口温度T14与汽侧入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23之差称为给水端差,加热器汽侧疏水温度T25与为给水侧入口温度T11之差称为疏水端差。某电厂低温加热器给水端差设计值为2.8℃,疏水端侧设计值为5.6℃,根据历史采集数据显示该加热器给水端差基本接近设计值,因此下文只讨论加热器疏水端侧过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 可导致回热加热器疏水端差过大的因素

该电厂机组低温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由疏水冷却段管束、管束槽壳、疏水冷却段隔板等几部分组成。给水通过疏水冷却段管束与凝结段产生饱和水换热,进一步利用饱和水中的热量提高给水温度,降低疏水端差;管束槽壳将疏水冷却段管束包裹在内,形成独立的换热腔室,凝结水从槽壳一侧流入,与疏水冷却段管束进行对流换热后从另一侧流出;疏水冷却段隔板将疏水冷却腔室与加热器疏水出口隔离,确保凝结水经过管束槽壳换热后流出。根据换热器疏水冷却段结构特点分析,引起疏水端差过大原因如下:(1)低温加热器运行水位低于设计值,即低于疏水冷却段隔板,凝结段饱和蒸汽进入疏水冷却段,导致汽液两相混合流入管束槽壳,在传热系数极大降低的同时,部分汽化潜热在疏水冷却段释放,导致疏水温度大幅度增加,疏水端差增大;(2)低温加热器运行水位低于设计值,即高于疏水冷却段隔板,大量饱和凝结水未流经疏水冷却段管束槽壳与给水换热,而直接溢流到隔板出口侧,导致疏水温度升高,端差增大;(3)低温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管束堵管率较高,换热面积减小,疏水过冷度降低,造成疏水端差增大;(4)管束槽壳接缝处密封不严,部分疏水未经入口流入管束槽壳,而是从接缝处短路流入管束槽壳,因换热距离减少导致疏水端差增大;(5)疏水冷却段隔板与加热器壳体脱焊,凝结段产生饱和水未流经疏水冷却段中的管束槽壳,直接从疏水出口管理流出,导致疏水温度大幅度增加,疏水端差增大。

3 某电厂低加疏水端差过高缺陷诊断

以某电厂5号低加为例,该加热器设计水位为270mm,疏水端差设计值为5.6℃,实际运行时各个负荷率运行工况下平均端差 为22.6℃,详细参数见表1(由于该厂机组常年运行负荷率在85%~50%区间内,因此本文未列举其它运行工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该厂5号低加运行水位长期超过设计值,通过上文可知,加热器疏水水位过高,疏水未经换热直接漫过疏水冷却段隔板直接流处疏水冷却端,会造成加热器疏水端差增大。为查明肯能导致疏水端差过高的其它原因,对该加热器进行解体检查,发现疏水冷却段包壳钢板接缝处存在多达19处漏焊部位,总漏焊接缝面积约为疏水冷却器入口的10%。根据上文可知包壳不严密,运行中饱和蒸汽或饱和水未经换热短路流出疏水段,会造成加热器疏水端差增大。

4 治理措施

(1)通过对加热器各个部件检查发现,该疏水冷却器包壳入口横截面积偏小,且入口处被管束固定管板遮挡,对进入疏水冷却器的疏水形成扰流,严重降低疏水排出量,可导致疏水水位过高,以此采取在疏水冷却器入口处扩大入口截面积的改造方式。(2)对疏水冷却段包壳钢板接缝处存在多达19处漏焊部位进行补焊,防止饱和蒸汽或饱和水未经换热短路流出疏水段,可有效增加汽侧疏水与水侧换热量,从而降低疏水端差。

5 治理后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该厂5号低温热网加热器已诊断出缺陷的治理,加热器疏水端差大幅度降低,各个负荷率运行工况下平均疏水端差 为10.4℃,更加接近设计值(见表2),加热器疏水水位过高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该厂机组承担电网调峰任务,因此负荷波动较大,下面仅对加热器治理后的经济性进行估算:

加热器治理前后疏水端差变化值: = = 22.6℃10.4℃=12.2℃

表3 哈汽350WM供热机组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

根据厂家提供的《哈汽350WM供热机组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可知(表3),5号低加疏水端差每偏离10℃,机组热耗增加1.18KJ/kW・h,则:

加热器治理前后热耗降低值为:(12.2℃℃)18KJ/kW・h=1.44 KJ/kW・h。已知该厂2012年加热器改造机组发电量138271万kW・h,标煤发热量29271KJ/Kg,则以2012年发电量估算改造后全可节约标准煤为:138271万kW・h44 KJ/kW・h271KJ/Kg=68吨。

6 保证加热器正常运行的措施

对该厂加热器进行治理后,疏水端差虽然与改造前相比以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偏离设计值,为继续降低加热器疏水端差,在今后的运行和检修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措施:(1)在低温加热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及时、正确开启低温加热器汽动排气和连续排气门,避免因未能正确排气,导致加热器换热效率降低;(2)尽量提高低温加热器抽气过热度,防止抽气在蒸汽冷却段过早凝结对管束造成冲击,严重影响运行可(下转第52页)(上接第33页)靠性和经济性;(3)将低温加热器打压查漏和除垢冲洗列为“逢停必检”项目,充分利用机组各类停运时机进行加热器查漏和冲洗,避免管束泄漏和传热系数下降;(4)低温加热器启停时,严格按照运行规程合理控制加热器温度变化速度,防止加热器管板和管束由于较大热应力产生形变,导致管板和管束损坏;(5)加强低温加热疏水调整门的日常维护,确保低温加热器自动水位调节及时、精确,杜绝出现水位严重偏离设计值情况的发生;(6)实时检测给水pH值和含氧量变化,避免出现换热管束表面结垢或腐蚀的情况,当加热器管束结构严重,水冲洗无法清理时,及时采用酸洗办法予以解决,防止管束堵死,当堵管率超过设计值时,应更换新的加热器或换热管束。(7)应制定详细的检修作业标准和检修工艺标准,确保在检修中及时发现并消除管束、管束槽壳、隔板、管板的缺陷,防止给水和疏水短路情况的发生,保证加热器给水端侧和疏水端侧在合理范围内。

7 结论

通过对某厂低加疏水端差过高原因的分析与处理,疏水端差过高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本文所提到的诊断方法和治理措施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值得在遇到相同问题的同类型机组推广。

篇8

关键词:各向异性地质模型; 反射式GPR; Matlab仿真; FDTD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8-0151-03

FDTD 2-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Undergound Heterogeneity Media in Reflective GPR

ZHOU Mei-li, BAI Zong-wen, LI Hai-jun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near surface of underground has Gauss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Therefore, when probing the underground with GPR technique, the Gauss random variables may add into the homogeneous space by which the heterogeneity space is created. Then those background signals may influence the GPR detection response, by which the responding geologic images are achieved. Theoretically, a complex geologic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method, which can enrich the geologic explanation data. The geologic model using the reflection-model GPR technical, and the simulating images are provided by FDTD simulation.

Keywords: heterogeneity geologic model; reflective GPR; Matlab simulation; FDTD

0 引 言

以往的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GPR均匀介质的建模仿真,然而近地表介质的性质经常发生变化,随着采样点的增加,这种异质性随之增加[1]。本文采用FDTD方法来模拟GPR地质数据,沿用了原有的PML空间边界模型,但是每种边界内的物理模型数据由高斯统计分布来决定,这种统计分布比传统的单值方法更能准确地表示近地表层物理分布特性[2]。本文提出的方法(正演模拟结果)是利用地下介质的分布特点对传统的均匀空间加入高斯随机噪声近似各向异性介质那样影响GPR响应,从而创建更加真实的地质模型。

文中改进后的各向异性介质模型与原有模型相比,能更真实地反映地下介质情况。为了描述简单,本文只讨论了二维空间的地质模型仿真图像,但这一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三维空间中,也可根据计算机视觉的研究方法实现二位图像的三维重建[3],从而得到其三维情况的信息。在文中引用了原有的模型和改进模型的仿真图像,根据仿真图像的比较就可判断相应的地质分布情况不再均匀。那么这样的模型如果应用到GPR探测仿真,就可获得更多的地质解释资料[4-5],理论上可以解释任何一种地质分布情况。这将对探测地下介质分布有很大的帮助。

1 原有的地质模型[6]

原有模型是一个用于TM模式的反射GPR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地下介质分为两层,宽度20 m,深度10 m,其中上层表示泥沙渗流带,其εr=9,σ=1 ms/m,下层表示饱和带的介质εr=25,σ=5 ms/m,上层中有三个大小互不相同的异质区域,其中εr=16,σ=1 ms/m。对于所有介质,μ的值设定为大小等于自由空间的值μ0,空气和地面的交界面包含在模型z=0的平面中,通过的向网格内部增加薄层来简单地实现,令其εr=1,σ=0 ms/m。沿空气和地面的交界面处可放置反射式探地雷达系统装置,即可进行GPR仿真。

这一模型与传统的均匀半空间模型[7]比较已考虑到地下介质中的快状障碍物或硬块的存在,可是实际情况往往不仅如此,近地表介质物理特性由于介质含水率差异,植被均异、材料类型差异等因素形成介质各向异性[8],即在同一点处沿各个方向上其电特性参数不同。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地下介质模型做彻底性的改进,使其更加接近实际。

图1 原有地质模型

2 改进的地质模型

如上所述在局部范围内由于湿度、植被等导致介质各向异性[9-10],对于介质的这种电特性可用高斯随机分布来描述。即在垂直z方向上加上高斯随机信号,使得沿z方向介质各向异性。

在加高斯随机信号时应该遵从的原则就是标准偏差应小于原有介质模型中一个元胞的长度以免发生空间色散,也就是对这种介质的改进从标准偏差0.1~1之间进行选择来确保原有介质参数的主导性,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加入高斯信号后各介质的电性参数为:

И

εrm=εr+st×randon(1)

И

式中:εrm是改进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是原来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st为标准偏差,random为高斯随机变量。改进之后的介质模型Matlab仿真下列图形。图2,图3分别是当st值为0.1,0.75时的各向异性介质的仿真图。

图2 st为0.1时的介质模型

3 反射式GPR仿真

模型中输入信号为Ricker子波,中心频率为100 MHz。位于空气和介质的水平交界面x=10 m处。本文利用FINDDX.M程序产生的最大空间离散步长为0.043 2 m,选Δx=Δy=0.04 m,最大的时间步长由findtt.m来确定,为0.080 1 ns,采用Δt=0.08 ns,采用PML吸收边界,用FDTDo(2,4)方案进行数值模拟Ricker子波,即所有的场分量的空间展开都保留四阶精度的有限差分近似表达式,时间展开保留二阶精度有限差分近似。模拟原理如下:

Ey|n+1i,j=Ca|i,j\+Cbx|i,j\+

Cbz|i,j\+Ccx|i,j\(2)

Hx|n+1/2i,j+1/2=Hx|n+1/2i,j+1/2-Dbz|i,j+1/2\-Dbz|i,j+1/2\(3)

Hz|n+1/2i+1/2,j=Hz|n-1/2i+1/2,j-Dbz|i+1/2,j\-Dcz|i+1/2,j\(4)

图3 st为0.75时的介质模型

式中:下标表示空间位置,上标表示时间,采用FDTD模型模拟这些方程就是通过电场和磁场在时间顺序上交替抽样向前推移。式(2)~式(4)中的更新系数Ca,Cbx,Cbz,Cc,Dbx,Dbz,Dc分别表示电特性和各网格参数,其形式给定如下:

И

Ca=\(1+σΔt/2ε)-1

Cbk=(Δt/ε)\(24kk+Δt)-1

Cc=(Δt/ε)(1+σΔt/2ε)-1

Dbk=(Δt/μ)(24kkΔk)-1

Dc=Δt/μ(5)

上述这些系数都是空间位置的函数,与介质的Е,μ,δ,kx,kzв泄,所以它们都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仿真模拟采用递归卷积技术转化为\式(2)~式(4),式中:

И

ΨHzx|ni+1/2,j=Bx|i+1/2,j\+Ax|i+1/2\ΨEyz|n+1/2i,j

=Bz|i,j-ΨEyz|n-1/2i,j+Ax|i,j

ΨHxxz|ni,j+1/2=Bz|i,j+1/2\+Az|i,j+1/2

ΨEyx|n+1/2i,j=Bx|i,j-ΨEyxz|n-1/2i,j+Ax|i,j\(6)И

式中:

И

Ak=σkσkkk+αkk2k(Bk-1),Bk=eΔtε0(σk/kk+αk)(7)

И

是PML更新系数,其随网格节点位置变化而变化。从方程(6)可以看出,在当前时刻的卷积因子的值是由前一时刻值计算得出的。因此,在FDTD仿真期间,П匦虢ΨHxA,ΨHzx,ΨEyx和ΨEyzAб约案鞒》至康那耙皇笨讨荡娲⑵鹄匆员慵扑恪

在对式(2)~式(4)进行FDTD计算机模拟仿真期间,为了引进电场源,在空间网格节点位置加入脉冲源来更新Ey分量。

综上是FDTD的二维建模与仿真原理,以下将对二维反射式GPR模型探测进行模拟仿真,软件仿真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GPR的FDTD仿真流程图

4 仿真图像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对简单异构介质模型当st=0.1时进行反射式GPR的FDTD仿真,模型中输入信号源为Ricker子波,中心频率为100 MHz。在空气和介质交界面沿x方向每0.2钻孔测量。利用finddx.m程序产生的最大空间离散步长为0.043 2 m,选Δx=Δy=0.04 m,最大的时间步长由findtt.m来确定,为0.080 1 ns,采用Δt=0.08 ns,得仿真图像如图5所示。

图5表示输入信号源位于x=10 m处进行的FDTD仿真效果。图中描述的是EyС》至拷孛嫱肌U饫锊捎玫氖PML边界吸收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到任意平面内都没有发现源自模型边界区域的反射,可见吸收效果非常好。

5 结 论

由上述仿真图像分析可得:在t=30 ns时,没有反射波,表明传播波还没有遇到地下异构介质;在t=50 ns时,很明显波在上层介质中部遇到了较大的异常块,部分波被反射回来。由于直达波在空气中传播较介质中快,所以此时源自空气的散射波也在这些点留下模型域的边界。在t=70 ns时,反射波已回到空气和地面的交界面。在t=110 ns时,发现源自两层介质交界面处的反射。图5所描述波的传播情况正好验证了上述异构介质模型结构,可见利用这种方法理论上可以创建任意的地质资料以供参考研究。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仅对图2这一地质模型进行仿真,即使对于如同图2这样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波的传播迅速变得非常复杂,可见在仿真其他参杂更大噪声信号的模型时地质图像会更复杂,下面的工作就可以从这一方向考虑。

图5 不同时刻Ey分量传播情况的记录

6 结 语

利用地下表层介质物理特性具有高斯统计分布这一分布特性在传统的均匀空间加入高斯随机信号,在进行探测时这些背景信号就会影响GPR探测响应,从而得到相应的地质图像, 建立了各向异性地质模型,理

论上通过这种建模方法可以创建任何复杂的地质模型,在最后用反射式GPR对所建地质模型进行了 FDTD的二维Matlab仿真,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仿真图像形象地证明了这一各向异性地质模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JENNIFER Jane Holt.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odeling of dispersion from heterogeneous ground properties 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USA: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4.

[2]DANIELS D J. Surface penetrating radar\. London: IEE Press, 1996.

[3]孙惠, 孙莉. Visual 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图像三维重建\. 微计算机信息, 2007, 23(3): 294296.

[4]PETERS J R, DANIELS D J, YOUNG J 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s a subsurface environmental sensing tool\. Proc. of IEEE, 1994(12): 1802-1821.

[5]曾昭发. 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6]周辉.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现状和展望\. 地学前缘, 2001, 8(2): 230-231.

[7]KNIGHT J I R. Numerical modeling of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in 2-D using Matlab\. Computers&Geosciences, 2005.

[8]葛德彪, 闫玉波.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9]JENNIFER Jane Holt.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odeling of dispersion from heterogeneous ground properties 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USA: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4:19-2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