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4: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中职学生安全事件的特點
1.1中职学生安全事件主体较为复杂
虽然很多中职学生都属于成年人了,但是很多学生可能是初中都没有结束就直接步入了中职学校,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甚至有很多学生都是参加工作了之后进入到了中职学校,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冲突,所以中职学生安全事件主体较为复杂,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充分了解每一个中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困惑。
1.2安全事件较为多样性
由于中职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把实践操作作为主要的内容,所以实践操作的技术性、安全性也成为了中职学生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并且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所以发生的安全事件也呈现出的是多样化的现状。中职学校在安全教育管理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中职学生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2.目前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管理制度较为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意识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管理制度较为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中职学校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没有设定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课程,教育工作不到位,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够受到相应的约束,比较放纵自我,发生严重的安全事件问题。
2.2安全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中职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存在误区,很多情况下学校总是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对象,只是一味的去约束学生而已,但是其实在中职学校安全事件中,很多都是由于治安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非法人员进入到校园内对学生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
2.3安全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内容单调
目前在中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很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现状,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宣传一下安全教育管理知识内容,并且没有让学生对安全教育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导致学生对于安全问题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只有在发生安全事件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
3.提高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
3.1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其次在教育工作中还要结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制约,让中职学生能够明白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学校还要设定安全教育管理的考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严肃对待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学校不仅仅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其次还要加强学校周边安全设施的建设,包括校园周边禁止开设游戏厅、酒吧等,还要加强对校园护卫队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校园护卫队人员能够提高责任意识,防止校外人员对中职学生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规范校园护卫队人员的各项行为。
3.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在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因为网络现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是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耽误了学业,甚至做出非法的事情,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教师要不断的引导中职学生实现安全上网,利用网络去做和学习相关的事情。学校要在校园网页中多多一些安全上网规范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要定期对校园网页进行检查自动屏蔽一些不良信息,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3.3创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
目前很多院校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较为传统,根本无法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所以中职学校需要不断的创新安全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配合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的选定一个时间让学生观看专题录像,也可以开展校园橱窗、网络的方式实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其次,还需要提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设立相应的奖罚措施,让每一个安全教育管理人员都能够做到高度负责。
4.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需要不断的创新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教师要充分的尊重中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习困惑,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安全教育管理方案,让中职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观,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调查发现,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在心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自我意识不完整,部分学生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
⒉人际关系较差,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
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⒋耐受性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不能把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由于心理安全感不强,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患有以下一些心理疾病。
⒈抑郁症: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甚至绝望。
⒉疑病症: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上的任何轻微变化。
⒊考试综合症:考试前心慌意乱、烦躁不安等。
⒋神经衰弱:头疼、心悸乏力,睡眠不深或失眠,情绪易激动。
⒌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孤独,淡漠,缺乏爱心。
一、形成原因
那些父母外出的学生,监护人往往是临时的或者是隔代的,重养不重教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留守学生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顾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逆向监护的现象。当他们面临外在危险或困难时,他们多是独自面对,来自父母或长辈的帮助相对少了许多,因此造成留守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不强。在2009年我当高一班主任期间,我班上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一件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她初三时,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盗贼,当时只有她和卧病在床的奶奶在家,父母外出到广东打工,为了保护奶奶,她紧紧靠在奶奶身边,任凭盗贼在家里翻箱倒柜,当时她心理异常害怕。此后每到晚上她心理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由班上的第3名下滑到班上的36名。上了高中以后,这种一到晚上就莫名恐惧的心理仍然存在,只是由于住进了学生集体宿舍,加之一些专业的心理疏导,到了高二终于消除了这种晚上的心理恐惧感。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社会支持,缺乏基本的心理安全,造成了西部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失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在雅安地震捐款中,我当班主任的班共61人,捐款人数43人,全班城区留守学生17人,未捐款人数14人。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在父母、自己、曾关心过自己的人三类人中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人,结果全班44人选择的是父母,2人选择的是曾关心自己的人,15人选择的是自己,而这15人全部是城区留守学生。可见与父母隔离留守在家是造成情感冷漠、心理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城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父母隔离因素结合,更加剧了城区留守学生心理不安全感。城区中汇聚了犯罪、暴力等大量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理构成威胁的因素远远高于农村,学生如缺乏父母必要的保护就非常容易造成心理不安全,时常感到孤独无助。一但这种心理不安全感日久存在,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特质,内心深藏恐惧,外在充满攻击。加之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约束,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家庭大多经济收入不高,有些甚至无力承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父母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心理状况。部分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学校教育的影响。经过调查,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高中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教育,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中留守学生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二、应对策略
⒈大力发展西部经济,使城区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教师要关爱留守学生,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⒊家长应努力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加强心理疏导。其次,父母外出打工前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第三,作为监护人,应该认真负责。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 成功教育 高中学生 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指的是人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面对安全景况,如其所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应对心理机制,则其外显行为是和谐友善的。反之,其外显行为则会表现成为一种安全事故。因而,如何构建学生心理安全保障,让学生建立起良性心理反应机制,就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影响,怎样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安全并健康发展呢?利用“成功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成功教育就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挥和发展的教育,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成功教育也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姚灵光曾说,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期望,是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成功之信心,唤起自信心,用成功去孕育成功,用成功去成就成功。正如“成功教育”之父刘京海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成功来促进成功才是这一理论的本意。”宋成富曾说:“成功教育追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取得初步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进而尝试成功,直到自己去争取成功,不断地走向成功。”成功教育强调给予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成功心理的培养。
教师可以用很多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现就几个案例来看看利用成功教育构建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的探索。
案例一:陈某,女,成绩优异,上课不开口说话,如果请她回答问题,她会脸红耳赤的低着头站在那儿。平时基本上只与关系好的同学讲话。对教师很有礼貌,但这种礼貌基本上是面带微笑地向教师做一个鞠躬。究其原因,是她的普通话发音不准,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时,没能把声母f和h区分开来(方言影响,她家乡的人基本上就没把这俩声母分开),而被同学笑话,从此,她不再开口说普通话。
案例二:谢某,男,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进高中后,由于数学的难度加大,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对初中以数学见长的他很失落。班上有的同学数学要强于他,这让他很难接受。曾有一个不太难的数学题,他向老师请教,老师点拨之后,开了他一个善意的玩笑,让他觉得老师瞧不起他,对数学渐失信心。
案例三:曾某,女,读书很努力,但自信心不足,总担心成绩搞不好,患得患失的,如果一次考试不理想,她就会感到前途渺茫。
(案例一)对于陈某这种情况该怎样来帮助她呢,我思考之后,决定用成功教育(未来可以取得的成功)来试试,先让她找到自己的未来成功,并让她明白她的未来就掌握在现在的她的手中。我找到她,先给她讲明普通话的重要性――说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底蕴的体现,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和谐,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要求她的礼貌不能只在行动上,也要在言语里体现。再给她阐释普通话对她的意义――普通话将是决定她这一生过得怎么样的条件之一。给她设置一个成功的假设,如她的工作在北京,她每天都得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如果普通话不标准她的话别人不能很好的理解,有很多好机会别人(老板或上级)也不会给她,怕因她的表述不准而蒙受损失。退一步说在读大学时同学之间都是用普通话交流,那时你必须用普通话,你就会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受到更多人的嘲笑。
在我的启发下,她明白逃避不是办法,唯有面对并攻克难关方为上策,她今天的奋斗就决定着她明天的成功。于是我们在一起制定解决的办案:首先是纠正声母f与h的发音,第二是根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把字典上关于f的汉字记下来,第三是回寝室后全寝室的同学都用普通话交谈,室友当面指出她读错的地方;最后是上课时敢于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经过两学期的努力,她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提高,虽然有时她还有fh不分的情况,但她基本上能面对了,难能可贵的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她竟能两次上台面对全班同学演讲,这让我很欣慰。
(案例二)对于谢某,我从他父母那里了解到中考前夕他很着急,曾经一段时间,有点神志恍惚的感觉,初中的班主任请来他的家长,对家长说谢某神经可能有问题,恰好被谢某听见,从此,谢某就坚信自己神经有问题了。这使得他心思变得多疑。我该怎样来帮助他呢?我还是选择用成功教育(他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功)来试试。由于他多疑,我先让他明白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他,进入高中以后他作为新生代表做了军训发言,在高一的英语演讲中他拔得头筹,他能够流利地与外籍教师交流,在全校语文公开课上需要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都推荐他,他还能打一手好篮球等等。他明白他在很多方面是很成功的,其实影响他的是他的心态。
鉴于他在英语上的优秀表现,我就以黄的例子(2008级学生,现就读美国某大学)与他交谈,殊不知他关注黄同学的事例很久,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黄的成功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就想成为下一个黄。他决定抛弃一切杂念,在自己的专长上做一个突破,在往后的日子里,他的心态和行为明显发生很大的转变。
(案例三)曾某对成功看得很重,我想还是从成功方面来和她谈,她接受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我先用爱迪生的失败让她明白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经过近千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了钨丝可以用作灯丝,这些失败恰恰使他成功地找到了近千多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这就真正应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训。孟母面对孟子的辍学而归,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不动声色的用剪刀剪断快织成的布匹,从织布的角度说,孟母是失败了,可她最大的成功就缘于此,她收获了一个亚圣。所以成绩上稍有失败不能灰心,这些失败告诉了你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找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种成功,你再将这些缺陷的地方加以改正并完善,岂不就走向更大的成功?
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对她的触动很大,她再也不为自己出了一些错误而深深地自责,而是坦然地面对,从容地解决,出错的地方越来越少,心情变得越来越好!
利用成功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他们逐渐达到心理安全。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成教育能倡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自己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积极健康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达到心理安全,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尧、傅军、崔建平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教育构建学生心理安全的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47―50.
2、杨元畅、崔建平 心理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J].校园心理,2009(1):48―50.
3、侯永炎、何泽艳 高中女生心理安全问题之个人原因初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50―52
一、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凡已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按照当地学制的规定,学习到毕业,而不能中途辍学。只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一些学生不中途辍学,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
2、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莲~山 课件]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的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中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3、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与生俱来就有优越感,攀比之风日盛。当愿望不能实现时,少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把手伸向了周围的同学。造成许多学生宿舍内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有许多学生的钱物也被抢劫。有些女生为了钱,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为“友”。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碍。由于心理状态不好,导致个别学生面对缤纷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等束手无策。
4、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校中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和校外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被拦路抢劫或被他人伤害,学生宿舍内钱物丢失、女生宿舍内遭流氓滋扰、酒后滋事、斗殴事 件等屡屡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中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己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学校一再三令五申宣读《学生校内外安全公约》及处罚办法,给学生发放并学习《安全事故手册》,但在学校总有学生追逐打闹、滑行楼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门、围墙的,有体育课上不听从老师要求的,实验课上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触摸药品进行违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闯入施工现场的,有结伙斗殴、盗窃的,有滋事寻非的,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思想麻痹,钱物随意乱放,离开宿舍不关门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等,骗取中学生财物。还有的中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夏天不注意游泳安全,冬天不注意滑冰安全,平常不注意饮食安全,购买廉价过期食品和饮料,心存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违纪事件,没有关系到自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不采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92.81%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还有7.19%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反应出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了解和掌握应急自救常识和逃生技巧。在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问题的认识上,75.51%的中学生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来的,3.77%的中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握手、进餐、拥抱、共用马桶等一般的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各级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和载体广泛宣传安全知识。
在对火灾如何逃生的调查中,86.64%的中学生知道应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但仍有13.35%的中学生做出不恰当的选择。在对地震时首先应保护的部位调查中,91.27%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头部,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宣传普及地震逃生知识有关。但还有分别3.77%、2.57%、2.40%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双手、胸部和双脚。因为绝大部分中学生并没有相关经历和实际经验,调查到的是行为知识,而非实际的行为和能力。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应激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还需加强在实践中准确运用的演练。
2中学生对学校校园安全的认知情况分析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打架斗殴居校园安全隐患之首,其次是违章用电,学生私藏凶器和外出上网也会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8.05%的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包括宿舍、教室、食堂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67.98%的中学生认为存在一点安全隐患;16.44%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内和学校周围环境非常安全,但有8.39%的中学生认为很不安全;49.83%的学生知道学校曾出现过安全事故。因此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学生管理与教育,加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中学生对学校体育中实施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3.1中学生在体育课中接受安全教育情况在被调查的584名中学生中,80.31%的中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接受过安全教育,19.69%的中学生坦言在学校体育中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表4)。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强调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养,而对人心理、行为价值观、情愿态度、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培养不太重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与特点:教学直观性强、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接触范围广、开放性大。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我防护、救护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灾害时有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灾难的发生,这是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
3.2中学生认识的学校体育中安全教育的内容表5显示,学校体育中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地震逃生(43.84%),消防安全(41.95%),交通安全(38.53%),运动损伤的预防、扭伤的处理(36.47%)、网络安全(29.11%)。而对自卫防身术、野外生存、心肺复苏术等不经常进行。除了野外生存技能少于一半的学生不会处理应对外,其他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地震逃生、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和包扎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扭伤等均有超过70%的中学生表示会处理。但仍反映出学校体育比较强调安全意识的灌输,忽视了安全教育的技能训练,体育课程也根本无法包括安全教育的所有内容。
3.3中学生认识的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安全教育内容进入体育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表6显示,中学生认为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课和课间操/大课间时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与安全演习等安全教育。在课余活动时间开设拓展课程的训练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突发事件有积极应对的心理准备和身体素质能力。
在体育游戏中组织和开展了小型的安全竞赛活动,将前滚翻运动、跳山羊、跨栏跑等应用在障碍跑的比赛游戏中,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可融入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演习,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及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课间操/大课间时间可以进行安全演习,将安全教育的实践内容通过变相的设置(比如规则、器材、场地等的变化),使之成为课间操的拓展内容。只要体育教师探索开发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体育课程资源,一定可以找到好的结合途径,以实现安全教育的内容与体育课程进行整合。
3.4中学生认识的影响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因从表7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影响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因排列依次是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法去实际操作、学校对体育的要求是不受伤就行、难以体现体育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安全教育、体育教师不重视安全教育以及体育教师不会进行安全教育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促进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间接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应急能力对自身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如果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教育,那么体育教师自然对体育课程的安全教育也相应的重视;最后一些体育教师不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体育的要求是不受伤就行,以及体育课程无法承担安全教育的重任,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这里面有学校重视程度的问题,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结论与建议
(1)新疆中学生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总体上良好,对一些应激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仍有一部分中学生不了解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可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如报告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体育图片展、辩论会、黑板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安全重要”的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其重要性,了解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加强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中学安全教育;缺失;原则;对策
一、中学安全教育滞后和缺失的原因
(一)当前人们过于看重中学生成才而非健康成长
目前,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希望学生能为了通过考试而努力,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形成的价值观都是以成才为标准,成才是第一位的,健康成长是第二位的。这对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二)迫于升学压力, 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为了提高升学率而焦头烂额,因此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同时,也有一种错误观念如加强保卫人员队伍的建设,限制学生的活动就能解决安全教育的问题,是非常不明智的。
(三)教师安全意识薄弱, 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对于教师来说,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更是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老师的工作重心只是在学科教育上,是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最终目的的,因此,安全教育的工作在中学较难开展。
(四)家长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知识轻技能
对于家长来说,家长自己也是对安全教育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家长把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完全寄托在学校上。况且,家长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考一个好的学校,对于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则是相对不关心的。
(五)中学生, 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 用能力尚显不足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属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未成熟,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加上安全演练的次数完全不达标,造成难以掌握安全技能的结果。同时,中学生受到网络媒体、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易出现崇尚暴力等行为。
二、开展中学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的中学安全教育体系
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学校要占主导,要把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和科学化, 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学校要与家长配合,建立畅通无阻的家校沟通渠道,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校外和家庭安全教育。社会要参与和监督的中学安全教育体系,规范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和谐社会。
(二)开设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课程, 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学校要定期开设中学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第一,安全观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养成;第二,安全知识的学习;第三,安全技能的培训;第四,安全心理学的学习。中学生因自己没有成熟,也没有成熟的安全观,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三)加强德育工作, 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
要认识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中学安全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消防官兵、交警、医生人员等进校开展讲座或者进行实地演练等活动, 帮助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有效地掌握安全技能。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主题班会等多种活动, 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中学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学校要对中学教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方面让老师增强安全意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是让老师对校园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有一个充分了解。更重要是让老师正确掌握安全技能,能在特定场合实施救人和自救,并把安全教育适当地加入在学科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 中学安全教育滞后和缺失的原因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教育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但是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一幕幕悲剧的上演,促使我们必须反思:中学安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吗?中学安全教育改革了吗?中学安全教育依旧滞后和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1.1 当前人们过于看重中学生成才而非健康成长。
中学生是这个社会中庞大而又脆弱的群体,也是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同时又面临着选拔性考试,压力巨大。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关注程度高度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而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成长。换而言之,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1.2 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必须承认,现在中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安全教育大多被束之高阁,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总之,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1.3 家长对中学生教育重知识技能而安全意识淡薄。
谈到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没有哪个家长不重视、不关注的。毕竟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和使命。但是对于具体的安全教育措施,恐怕绝大多数家长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基本上只是介绍简单的安全知识,而忽略了中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部分家长甚至全部依赖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却又缺乏与学校、与教师之间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造成中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匮乏。
1.4 中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尚显不足。
中学生还处在未成年阶段,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中学生接受了安全教育,但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也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另外,由于中学普遍缺乏安全演练,使中学生难以正确地掌握安全技能。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影响,一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崇尚暴力极端行为,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极少数中学生甚至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 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2.1 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个学校虽然重视安全教育,树立了 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也采取了一些安全教育措施,但是安全教育工作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安全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涉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不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2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组织及学生家长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等。
2.3 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学校要成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实行责任分工,要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完善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制度,如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细则、日常检查和预防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制度、教师值班制度、门卫值班制度、防水防电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体育器材检查制度、健康体检制度、计算机的管理制度、楼道管理制度、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和责任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的评价方案等,做到责任到人、群策群力、人人抓落实,形成良好的学校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保证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4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首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养成教育在细、严、实上下功夫,找准找全问题,加大改进措施,突出交通、饮食、用电、用气、校产的使用与管理及体育课、实验课和教学区及生活区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消除隐患,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其次,开展各种安全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通过举行这样演练活动,全校师生的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学生的自救求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再次,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2.5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
中学安全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社区、进监狱、进安全隐患地(水库、交通事故高发区等地)实地学习安全知识。要开展警校共建工作,聘请警察驻校维护学校安全,指导安全教育。学校还要定期邀请交警、消防官兵、医生、食品监督专家、地质专家等专业人员进校开展讲座、座谈、实地演练等活动,帮助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安全技能。学校还应通过图片展、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主题班会等多种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促使中学生知、情、意、行相结合,从而在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已有的安全知识内化为长久的安全技能。
2.6 社会、家庭、学校 合力,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一 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不适合的几个方面
1.明哲保身的学校安全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从我们学校教育自身来说,今天,中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在认知学习领域我们大刀阔斧的高举新课改的旗帜,不断推陈出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取得一项项丰硕的成果。可是,我们校园安全教育却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单纯靠老师做思想工作的状态,没有谁大胆提出安全教育改革的口号。因为,改革是要冒险的,安全工作本身就是要避险,谁愿意因为自己提出改革的建议而承担校园安全的风险呢?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其实就是安全教育最不适合当今时展的地方。
2 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安全教育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的确,没有成长的学习是可怕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新课改把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提升到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目标,就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发展是离不开成长的。目前,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3.重智力教育轻校园安全教育不适合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校园安全的文件材料不少,相信去检查也是可以顺利过关的。表面的文章相信每所中小学都会做好。必须承认,中小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许多校领导会在会上三番五次强调老师们如何做好安全教育材料以便自保。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老师们又有多少精力去贯彻执行安全教育呢?这些制度与预案大多被束之高阁,成为检查的材料。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以及家长会的提醒上面。整体说来,中小学缺乏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取消对中小学很有成长意义的春游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当做宠物关在校园,甚至关在教室。许多学生因此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错误的做法使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这样的安全教育是不适合学校的长远发展的。
二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袭击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恶性案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类矛盾日益突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就促使学校必须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以适合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学习适合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打造和谐安宁校园。
1.建立安全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
安全工作必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冯恩洪老师在学校安全管理上讲究建立一个管理上的标准,以标准来规范管理行为,做到精细化管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各方面力量的协调沟通?我们认为,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只有全力配合,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才能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四者的沟通方面,学校是关键,它一方面直接面对受教育的学生,另一方面,它能够组织学生与家长通过活动方式做好安全教育演练,也可以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校园安全教育的相关技能。学校虽然对社会大环境无法解决,但学校本身是一个小社会,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可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的中学安全教育体系。
2.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培养校园安全意识。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的调查,有59.1%的教师报告中小学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无从下手。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应该尽快组织编写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笔者认为,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校园安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观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养成。促使中学生认识和避免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2)安全知识的学习。促使中学生了解人身、财产、交通、食品、卫生、消防、、溺水、电击、雷击、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
(3)安全技能的培训。促使中学生掌握遇到安全问题之后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
(4)安全心理学的学习。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并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与新课改理念相呼应,各地中小学校还要因地制宜,制定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突出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并保证每学期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适合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国家课程要校本化,才能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样的,我们的安全教育也要有校本化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