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诚信档案8篇

时间:2023-05-29 08:32: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诚信档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诚信档案

篇1

一、企业城建档案管理的特点

企业城建档案管理即为所有与城市建筑相关的资料和文件,作为一种纸质的证明,在企业、在生活中被广泛利用,并有保障城市人们正常生活秩序,使执法人员顺利工作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就是:1、城建工作繁琐复杂,产生大量的资料和文件,所以城建档案数量大,档案信息载体单一,为了将当前建设圆满完成,也为了建成后的复查,城建档案要妥善保存;2、城市的建设过程由多个不同单位合作完成,每个单位都会产生自己的资料和文件,因此要将这些档案完整不遗漏的收集起来并且有序的分类保管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来源广、内容多、范围大;3、企业城建档案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若是不及时分类并保管,就会越集越多,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4、城市建设是一个多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工程项目,因此产生的资料和文件也会涉及到各个专业方面以及各行各业,例如地质、气象、设计、施工等等,专业跨度很大并且覆盖范围面广,需要不同行业的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也是造成城建档案数量大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特点,城建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的困难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内部在管理城建档案时,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科学的管理制。

二、企业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问题

1.编研质量不高,成果利用率低

对一个工程的初步数据进行了统计后,分类再加工,选择重点部分,进行再次的统计,这个过程称为档案的编研工作,使城建档案变得更加的深入,突出重点,也使城建档案的信息能够更容易的被利用。但对于目前的情况,大多数的编研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编研质量无法达标,无法满足对信息利用的要求,也不能有效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完整凭证。除此而外,由于档案存放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档案丢失的情况,从而影响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让本来就低的编研成果利用率变得更低。

2.收藏结构不稳妥,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企业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有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也就是工程积攒的糊涂档案居多,地下的隐蔽工程档案几乎没有。这样的收藏是不全面的,对城建档案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使其利用价值局限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之中,而达不到城建档案应发挥出的作用。而企业不重视城建档案管理收藏效果,不注重平时细节信息的收藏,就不能稳妥地进入对城建档案的鉴定与保管、开发和利用,由其在对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或者对城建档案有资格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差异的制约,主观思想的不同,造成城建档案管理的差异和不规范。而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城建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库房建设不标准、管理的业务建设和保护措施不规范,另外在城建档案的服务对象上也是狭隘的。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就造成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工作缓慢。企业应积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城建档案制度,促进城建档案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有效开发城建档案信息。

3.资料内容不规范,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由多个单位合作,造成城建档案数量大且难以保证完整正确的问题。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经验的缺乏也会导致档案收集不全面、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建设单位一味的重视施工过程、进度、质量的现象,就更加剧了上述情况,造成了人们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档案工作无法与同期的建设工程同步,即使同步也无法完整收集档案,无法妥善管理,甚至会出现为了应付建设完成后的验收,而临时的赶制造假档案的情况。城建档案的管理意识稍逊于普通档案的意识,是缘于城建档案的信息价值更加广泛,不对其进行高效的利用与深度的挖掘,只能被动管理,工作方式是麻目地接受移交的档案资料后再进行整理,最后归档。不具有一种主动去探寻档案完整的意识,单纯的接受传输过来的档案,只在有人需要查阅时才能对档案进行利用就会浪费档案的信息价值,不能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

1.加强设施建设,提高编研质量

想要使城建档案中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必须有一套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做保障,即计算机和网络。同时,要保证编研工作的质量,就要投入更多的专项人员来研究编研工作,对编研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每个编研人员都具有合理的编研能力,在编研时能够快速进入状态,不犯低级错误同时保证编研内容的深度和质量。企业对这种编研工作中人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确保了编研工作在进行中不会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约束,使编研人员在选择编研课题时,根据社会需求等实时情况,合理的选择最具针对性也最能体现编研目的的课题,促使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利用率变得更高。

2.优化信息资源,确保信息安全

在档案建立后,档案信息的保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保证档案信息不外泄,就要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要同时在管理人员和管理系统两方面下功夫。对于管理人员,要培养他们对信息保密的职业道德;对于管理系统,需建设档案数字化、数据库管理等制度来保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社会认识

企业只有转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从而拥有一批具有现代先进技术以及精湛业务技能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才能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为企业服务。就城建档案的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做的就是不断找出与其他地方在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差距,寻求城建档案管理的纰漏,也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的的途径。不仅如此,为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就应该坚持城建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而承担起我们自己的责任,和社会一起,把我国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和更高水平的城建档案管理接轨,让城建档案发挥作用。在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同时,使企业能顺利快速地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认识。

四、城建档案信息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会计档案 管理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尤其在财务会计活动中的诚信问题日渐突出,作为记录和反映市场主体经济业务的重要证据和史料的会计档案也出现了严重诚信危机。某些民企管理者出于损公利己的目的,而置《会计法》、《档案法》于不顾,任意伪造财务报表、篡改会计记录及伪造或变造票据、凭证,导致会计档案信息的严重虚假,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制约了民企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混乱

这是个体私营企业会计档案出现诚信危机的源头。一些应当建立会计档案的业户不建档或资料混乱,不按《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的规定进行立卷、归档和管理;一些业户在“档外设档”,采取真资料内部归档,而以虚假会计资料形成伪档案应付调查,建立两套档案,分别管理,分别存放,因工商和税务机关无搜查权利,因而可以瞒天过海;对基础性的会计档案资料如企业原始凭证、会计记帐凭证等不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填制不符合规范,通过夸大和缩小的方式达到隐匿事实的目的,并且不能按要求把有关账簿完整归档,而全凭自己的利益需要,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生产经营和经济业务活动缺乏必要的原始会计记录、计量、确认等基础性工作制度,使会计档案信息源建设缺乏可信的基础。

2、档案资料不符合会计规范

表现有:转帐凭证后面不附据以说明转帐理由的原始凭证,无根据肆意进行转帐和调帐现象严重;记帐时不记摘要或记录模糊不清;借贷方发生额在双方互相以红兰字进行串位,使得累计发生额严重脱离业务发生的实际数额,给利用档案资料进行分析者带来极大不便;帐、表、物互不相符,尤其是往来帐目因挂帐或列帐不符的情况更严重;不及时处理应处理的款项而长期无原则挂帐;混淆长期投资与应收款项的区别,其管理与核算极为混乱和随意,等等。

3、业主短期利益思想严重

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业主出于短期行为和对经济利益的不当追求,为了近期、局部的利益,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在会计档案资料上弄虚作假,会计人员作为个体私营业主的雇员,不得不奉命造成假档案,作假会计资料,使会计档案信息严重失真;有些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或知情不举,甚至为业主的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与业主串通作弊。

■二、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1、法律与自律问题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尤其是财务会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民企会计档案应从法律与自律两方面着手。我国目前已有《会计法》、《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条例》等一些可对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起指导作用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形成具体针对民营企业特点的规章或制度。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法律机制的不完善,势必妨碍企业在对密切关系自身根本经济利益的会计档案资料管理上自律机制的形成或有效运行。故应在尽快构建有针对性的法制体系的同时,由作为民企管理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作为会计档案管理者的财政部门颁发自律准则,逐步让民营企业为了切身利益而规范自己的会计资料建档行为,建立起政府监管与民营企业自律监管相结合的会计档案监管体系。

2、真实与信用问题

真实性是档案的生命所在,会计档案尤其如此。但目前由于民企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和部分民企管理者素质不高,导致民企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极其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自设三套帐,即面向工商一套,面向税务一套,自留一套,这必然造成企业会计档案的信用危机,背信者得益,守信者吃亏。为此,国家工商、财政和档案部门必须建立起民营企业会计档案信用评估体系,运用科学方法,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财务信用、财会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内对外会计记录等各方面做出全方位的评估和预测,从而确定民营企业会计档案资料信息的信用级别。工商部门应定期对民营企业各类会计档案资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并做出具体明确的会计信用调查评估报告,根据报告进行量分评级。调查报告经审核后,也必须归档备案。

3、服务机制问题

一方面,民营企业内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要定期向工商、税务部门及其他国家有关的利益方提供本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信用报告,为做好对民营企业运行监控和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应用户的要求,编制财务会计信用报告,为用户是否与其发生经济关系提供参考。此外,可利用会计档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其无形的监督作用,可促使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家族式民企摒弃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管理体制问题

迄今为止,民营企业会计档案还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民营企业管理档案时,只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标准,往往是各家有各家的管理体制,各自为政,没有一定的管理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为此,需要探讨建立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开展档案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将制度和规定纳入企业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从民营企业整体角度来看,除财会部门自身之外,民企领导层、经营管理部门等也都或多或少地会形成一些会计资料或与会计工作有关的资料,资料形成分散,往往会影响档案的收集。这就需要一方面提高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归档,配合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会计资料的传递、登记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一旦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查找和补救,以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5、档案意识问题

篇3

[关键词] 信用档案;中小企业;助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18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0029-0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在企业自身信用缺失、法律政策、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及银行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在借鉴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在思想观念、立法、政策建设、信息担保体系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奖惩制度建设,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对策。对于融资,大型企业的选择几乎完全集中在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含信用社)这三类正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虽然也对这三类金融机构有较多选择,但对其他资金来源的选择也不在少数。有9%规模以上企业的选择指向亲戚朋友;微型企业的这一数值达到15.7%,甚至超过了其对城市商业银行(含信用社)的选择(对后者的选择为12.4%)。微型企业还有9.4%的选择归于“向上游企业申请延期付款”,6.8%的选择归于“催缴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在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中,以上两个数值分别是6.6%和7.2%;大型企业则分别为3.1%和1%。

1 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成为中小企业展示自我的平台,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状况

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试点以来,各级人民银行加大信用档案建设的意义及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吉林为例,累计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培训和宣传1 997次。如通榆县吉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因未建立信用档案,企业及股东信用状况难以有效把握,向建设银行通榆县支行申请的300万元房地产开发贷款遭拒。在阅读人民银行分发的《建立信用档案敲开融资之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材料》后,该企业主动询问应如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并于次日就到柜台填报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项》。之后,建行通榆县支行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子系统,较全面地掌握了企业的信息,经多次实地考察后,决定提供信贷支持。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其叩开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之门,并愿意向其他同行企业广泛宣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2 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积极沟通银企,筛选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推荐

2010年,吉林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项》增加了“是否有贷款需求”项目,省内各级人民银行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项》在手工台账中增加“备注”栏,统计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并将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名单提供给各商业银行,引导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贷款营销。部署辖内各商业银行积极利用已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发展前景较好、符合环保政策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且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从中择优进行重点信贷支持。通榆吉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期间建立了信用档案。随后,工商银行通榆营业部发现该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主动与该公司接触,了解到该公司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景看好,但尚有资金缺口,经充分调查后,为该公司提供了7 800万元的开发贷款,解决了该公司的项目资金需求。建行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挖掘潜在客户群,加大中小企业营销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银企双赢。

3 商业银行创新信贷运作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商业银行结合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情况,开发针对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贷品种。在全国率先推行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的“林权证”抵押贷款;通过“抵(质)押担保+企业业主或股东保证”形式,为中小企业发放“速贷通”贷款;为信息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成长型小企业量身定做了“成长之路”贷款;推行“小企业简式速贷”和“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

4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增强信用透明度

2010年,通榆信用联社经发局合作继续开展“通榆县第二届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企业初审工作,要求参评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信用等级达到“A-”级以上的中小企业才具备参选资格。通榆信用联社指导评级中介机构在原有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继续采用联合评信模式,商业银行和中介评级机构在评信过程中有效沟通,信息共享。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对150户中小企业的评级工作,其中“A-”级以上企业均被纳入第二届成长型中小企业候选名单,将向商业银行进行推荐,同时将评级结果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同时当地政府在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和监管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篇4

关键词:建设行政相对人 诚信档案 操作与实施

近年来,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诚信缺失的问题尤为突出。

建筑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建设项目的任何主体都是构成建筑市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行为,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从而引发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直接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恶性循环;一些建筑主体受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有的建设单位搞虚假招标、签订“阴阳合同”,建设行政相对人的失信行为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失信会使其信誉大大降低,人为造成经济纠纷增多,动摇其与社会之间的信用基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严重影响了建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诚信建设势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建立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对于提高建设管理效能,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

建设行政相对人是指在建设领域内从事各类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是指建设行政相对人在从事有关建设行为的档案资料。其档案的内容涉及立项审批、资质等级、承揽范围、合同订立、施工许可等多项原始信息。

我们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建立一种开放式的诚信档案。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可视为相对人的从事建筑活动的通行证,以个人或单位项目为单位,应包括名称、资质等级、执业证书号、涉及的具体行为等等一系列详细的记录。

二、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操作

1、首先成立相关部门,确定有执法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建设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记录的登记和管理工作,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为部门负责人,明确档案收集整理及系统操作人员,配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列出诚信档案记录范围,及时填写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行为记录工作联系表。

2、制定和建设行政相对诚信档案权限目录。依法收集对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行为认定的有关依据。专人负责管理诚信档案,及时收集、整理、补充和更新诚信档案信息,以保证诚信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管理

1、建立健全信息采集、行为记录、数据传输、系统维护、行为证明、舆论宣传等各项工作机制,保证诚信体系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违法行为记录的登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档案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对纸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编号、装订后,进行打印目录,分门别类,妥善保管。采用“保管期限―年度―单位”三级分类方法。将归档文件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类,对每一类再按年度分类,每个年度按企业单位分类。

2、建立诚信档案数字化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建筑市场的诚信行为,可以建立诚信记录数据库,然后再将不同的建筑市场、实施主体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连网,从而建立诚信数字档案,同时将各建筑主体的其他信息实行信息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

四、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实施

1、制定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包括统一的信息收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由此得出可利用的评价结果,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诚信管理。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诚信档案作用切实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建立诚信档案的重要性。诚信教育是深化建设行政相对人素质教育,加强建筑市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做好诚信档案的组织管理工作。

3、建立信用激励机制。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制定一套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诚信奖励制度,使监督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及招标投标过程中,建设系统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在开展业务工作之前,首先查阅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从事建设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如果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仅受到行政的处罚,其违法违规行为还将记入“建设行政相对诚信档案记录系统”,列入建设行业联网的“黑名单”,对以后参加工程项目竞标和资质升级等行为都将受到影响。

4、建立诚信信息制度。记录有关诚信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定期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诚信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对建筑市场中各方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建设行政相对人一律上黑名单,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失信行为(对其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另组成行政处罚案卷)。其信用信息各相关单位可以资源共享,并在以后工作中对这些主体予以重点监控。

总之,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设领域相对人的诚信教育,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时代风尚,是一个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通过建立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体系,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焦青,从高考考生电子档案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兰台世界,2006(3)

[2] 谭磊,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推动高校诚信教育,云梦学刊,2006(4)

篇5

这里所说的“诚信人才”,实际上是指有关资讯中反映出来的人才状况,真实准确,实事求是,不掺假。某些大学生为了谋求到一个好岗位,便用“自制简历”把自己包装成“顶尖人才”,不惜夸大其词,弄虚作假。有的在学习专业栏里,填写了外语、计算机、韩语等多个专业,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的甚至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两个毕业生,都在档案中说自己是学生会主席,让人哭笑不得。遇上这样的情况,招聘者感到一时真假难辨。如果逐个到学校去查实,成本上也耗不起,无奈之下只好弃而不聘。一时间,人才市场上真才与赝品混杂,使正常的招聘受到困扰。

而在有别于学生“自制简历”的“诚信档案”中,据了解,学生的各科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在校期间的品行情况等内容都确保真实;另外,对于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档案中还更有其需要还贷的时间和金额,以供其将来就业的单位监督。对于符合“诚信人才”条件的,由大学生毕业院校和人才管理部门共同在“诚信档案”中盖章,用人单位只要提取“诚信人才”的档案,即可了解到应聘人才的所有真实情况,不用再担心聘到“以次充好”的“赝品”了。

应该说,这样的“诚信档案”既解除了招聘者的后顾之忧,又使应聘者得以展开公平竞争,双方共赢互利,无论对于人才本身还是人才环境的培育和净化,都可谓善莫大焉。因此,“诚信档案”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问题在于,建立人才“诚信档案”同样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回到以往传统计划体制下学生档案“保密”的老路,更要防止一些学校为赢得虚高的“就业率”而。为此,还必须建立与“诚信档案”配套的监督机制,以便“诚信档案”真正做到诚信,更好地顺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篇6

 

关键词:社会诚信识别体系;社会信用制度;信用缺失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客观上要求建立社会诚信识别体系,以限制不诚信者的社会活动空间,制约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在我国目前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必须从居于道德基础地位的诚信重建开始。因此,建立社会诚信识别体系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诚信识别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诚信识别体系是指通过对当事人相关社会活动表现的记载、记录或评价,使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查询了解、辨识当事人诚信情况的系统。社会诚信识别体系以诚信档案的形式记录记载和披露诚信活动主题的诚信信息,只要当事人在社会诚信识别系统建立了自己的档案,社会各界便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很方便地查询到当事人的诚信档案信息,作为选择交易对象、合作伙伴、雇员等活动的参考。

    社会诚信识别体系由征信组织、诚信活动主体、诚信信息使用者、诚信识别网站、诚信档案等构成。

    征信机构是指从事诚信或资信征集、调查的单位或组织。政府不宜直接设立和经营征信机构,以避免政府企业垄断信用市场,应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征信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信用信息服务。在目前法制不够健全、人们觉悟有待提高的社会环境下,宜首先成立社会诚信自律联合会,然后由社会诚信自律联合会设立社会诚信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征信活动比较合适。

    诚信活动主题是指按照一定的诚信规则参加社会活动的单位、个人或社会组织。

    诚信信息使用者是指查询、了解他人的诚信信息,为自己选择社会活动的相对人提供参考的单位、个人或社会组织。

    诚信识别网站是社会诚信识别体系的技术基础。在现代通讯技术条件下,诚信识别系统必须借助于网络通讯工具,将当事人的诚信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在网站上建立成档案,才能使社会各界方便地查询使用诚信信息,社会诚信识别体系才易于被大家接受、认可。

    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识别系统的核心。诚信档案是指对单位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诚信的有关信息材料系统地记录或记载。诚信档案按行业应分为个人诚信档案、企业单位诚信档案、事业单位诚信档案、社会中介诚信档案、民间团体诚信档案、政府部门诚信档案等。将文书档案复制到计算机数据库中形成电子档案,可为社会各界查询使用诚信信息提供便利。

    二、建立社会诚信识别体系的整体操作思路

    (一)坚定信心,以正面引导为出发点

    公民个人或社会组织建立诚信档案有以下好处:

    1.向世人展示出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经商、诚信做官的决心。

    2.自愿建立诚信档案,公开自己的诚信信息,本身就是高度的诚信。如果社会活动主题连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接受社会监督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其诚信度就会首先受到怀疑。

    3.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形式,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使不熟悉自己的人通过诚信档案认识自己,并可以通过向社会诚信服务中心提供不诚信信息的方式制约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把自己同那些不诚信者区分开来,从而博得社会的信任。

    另外还可以通过由社会诚信信息服务中心对各方面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查、信息披露前必要的沟通、档案建立者发表保留意见、提供信息的可证实性材料及披露信息提供者的身份等方式来防止不正当竞争及对档案建立者的恶意攻击,减少建立诚信档案的负面影响。

篇7

关键词: 高校诚信档案 诚信缺失 档案建立和管理

目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给社会精神以极大冲击,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严重挑战,构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既是人事档案材料的补充,更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基础前沿工作,很多高校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现我就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内容、特点作初步探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它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高校普遍采用了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奖学金、评比先进、入党、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有的学生在这些利益面前就失去了信用,靠作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获得更好等级的奖学金,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表彰。抄袭作业甚至抄袭论文的时有发生。

(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有少数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他们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是他们却把父母给的学费挪作他用,大肆挥霍,并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不交学费,既欺骗家长,又欺骗学校。还有一些大学生弄虚作假,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加上学生生源所在地方政府的某些办事人员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心态,出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给学校特困生的认定更增加了难度。

(三)交往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一些大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做人不真诚,心口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功利思想日趋增长,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动机不纯,虚荣心强;对他人不开诚布公,言行不一致,隐瞒欺骗。

(四)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有效地推销自己,违背诚信,挖空心思编造“辉煌经历”,造假证书,伪造优秀履历,以吸引和打动用人单位。少数大学生缺乏诚信观念,契约意识淡薄,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后,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不辞而别,而且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对于毁约的学生,用人单位最多只能追究他们的经济责任。人走岗位在,为了填补空缺,又必须从头再来,可是时间晚了,毕业生多半已经与别的单位签订了合同,而一旦选中了那些有约在身的,等于挖别人的墙角,新一轮违约由此产生,造成恶性循环。这些违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一方面使自己的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用人计划的完成,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秩序,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再愿意承担起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责任。

二、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诚信问题,我认为,改变目前高校诚信缺失问题应该采取“两手抓”,一手抓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这属于软件范畴,另一手抓大学生诚信考核档案,这属于硬件范畴,也是最能见效的途径,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构架。

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有利补充,既与普通学生档案有联系,又与之有区别,为此,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应侧重包括:1.基本信息:包括大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特长、学生证编号、家庭信息、个人联系方式等。2.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如学费交纳记录、学生承诺书、助学金贷款及还贷情况、获奖学金情况、借阅图书归还记录、勤工助学情况、考试作弊记录等。学生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等,以及参加重要实验、科研论文获奖情况。如有恶意欠费、骗贷及骗取他人钱财或借钱不还的行为等需重点记录。3.实习就业信息: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业绩等状况;在求职过程中向用人单位提供信息真实情况等。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升学、就业、待业等毕业去向信息。

(二)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诚信档案作为一种偏重于学生日常行为的考察,记录大多数为动态数据,将学生诚信档案与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应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的填写应由学生自行填写,辅导员予以审核,审核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诚信的一个审查,初步建立诚信基础档案。2.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动态数据的采集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由辅导员负责采集本系(院)学生诚信信息,并进行填报:对获得奖励、助人为乐、捐款捐物等诚信记录,应及时记录;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由辅导员深入细致地调查核实后,实事求是在学生诚信档案中作记录,做到慎重、细致、公正,并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和反省到自身违背诚信的事实,避免以后在诚信档案中多增加一条不光彩记录。3.毕业时诚信档案的处理。诚信档案是学生在高校入学期间的诚信情况反映,对以后的学习工作起了重要参考作用。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学生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应装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推荐的必备材料之一,供用人单位查询。学校有义务告知学生本人诚信档案的记录情况,如果对记载的内容产生争议,由学生工作部门认真审核并负责协调,对属实的记录坚决予以保留。4.实现电子化管理。由于学生诚信档案为一人一档,数量庞大,内容繁多,如果单纯采取纸质档案卡或档案袋,则无法清楚和及时记录随时发生的动态数据,为此,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辅导员有不同权限的账号进入,更新基本情况和诚信考核数据,既便于档案的及时更新,又便于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用人单位的查询,搭建一个高效、互动的平台。

三、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目前,我们在上海、重庆、云南等地区的高校对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反映得到的积极意义如下。

(一)学生诚信档案可以规范助学贷款管理,防范和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

学生诚信档案是申领助学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和通道,国家教育助学机构及学校通过学生诚信档案可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品德、信用状况等资料进行分析,为助学贷款提供依据,了解发放对象的情况,有效控制助学贷款风险;通过学生诚信档案可以对贷款学生进行全程监管,在出现违法诚信现象的情况下,有权改变发放的贷款,这样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学生诚信档案放入个人档案进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可以此敦促学生还款,避免出现恶意拖欠的情况,使国家助学贷款进入良性循环,使助学贷款能服务于更多的贫困学生。

(二)使高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作为重头戏,是高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出现的种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高校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到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中,一些用人单位面对学生虚假简历、从业后的不诚信行为等,对该校毕业生乃至这所学校的认可度降低,不敢也不愿意引进该校毕业生,导致该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影响高校的招生工作与正常发展。学生诚信档案作为筛选合适人才作依据,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等,形成完整配套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既能让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的真实信息,又让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使用,为毕业生提供比较权威的鉴定材料,成为第二个“身份证明”。这样,毕业生的就业信誉度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更好地推进学校声誉度。用人单位通过档案材料的获取,及时将素质培养方面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可使学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各种人才,形成毕业生爱校护校,用人单位更满意学校毕业生的良性循环链条。

(三)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局限性。

1.目前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遍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相对孤立的工作,在今后如何把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和个人档案、人事制度及社会的整个信用体系紧密联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诚信档案管理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目前现行的法律对信用档案管理还没有规定,在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也没有提及。诚信档案在建立、管理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学生的一些个人隐私,为此带来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由谁来承担?诚信档案记录的情况,是否可以作为发行贷款、经济处罚等的依据,其权威性和真实性由谁来鉴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立法予以明确规定,否则诚信档案就只能是游离于主流档案管理的一种探索。

3.高校诚信档案作为一种高校诚信教育的配套手段并不是万能的,诚信缺失是全社会共同出现的问题,高校诚信档案从管理对象、管理阶段上来说都是有局限性的,期冀于一种手段是相当单薄的,只有在社会各方面建立起诚信的基石,才能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诚信社会。

参考文献:

[1]许勤.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对策[J].甘肃教育,2008,(1).

[2]马凤仙.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之我见[J].兰台世界,2008,(6).

[3]欧阳琳.建立诚信档案搞好助学贷款[J].云南档案,2009,(1).

篇8

一、国外诚信档案的管理模式

(一)欧美模式。欧美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通过中央银行或者是金融监管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对信用档案进行管理。政府是主要使用这一信息的部门,并且为商业银行的防范贷款风险和央行金融监管等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出资建立信贷系统及全国的数据库,其属于非盈利性质的。以法国为例,政府在信用档案管理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央银行建立了中央信贷等级体系,它在国家的信用体系中是主体,有政府出资对全国的数据进行建立并且收集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档案,在该数据库作为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提供无偿服务。因此各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义务向中央银行申请获得信息。这种形式的诚信档案建立有着较强的国家强制性,对国家的权利进行了充分利用。由于能够获得国家支持,信用档案的建立成本很低,国家信用档案的管理可以成为一种非营利性活动,并且这种模式能够获得十分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很少会涉及法律问题。

在欧美,大学生申请贷款十分容易,并且政府无需担心不还贷的问题。英国和美国比较相似,每一名英国人生下来后就会获得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利用该号码来申请助学贷款、领取收入、纳税和申领退休金等。这就意味着这一号码等同于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是伴随自己一生的,欠债不还,就意味着放弃了同自己信用联系着的一系列的切身利益。

(二)日本模式。在日本,信用档案主要通过银行的帮助建立会员征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的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主要担负着建立信用档案和提供多种业务机构的责任,也就是说日本的诚信档案建立是由银行协会建立的,各个金融机构可以自愿参加,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会费,在会员的范围中,提供信用档案无偿使用,其是非盈利性质的。这一中心付费手机信息,提供有偿服务,保持中心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收费并不是盈利性的。同时在日本还存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征信公司作为有效的补充,如帝国数据银行等。该模式中,会员必须对信息机构的规则进行遵守,并且自觉履行向信用机构提供全面的信用义务。

二、国外诚信档案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无论是以政府还是市场为主导都是存在一定的利弊的,以政府为主可以使得信息的获得更为便利,并且可以提供无偿利用,但是长期间的发展,会导致各个部门积极性不强。以市场为主导可以运用市场的主动性,防止出现政府的直接干预,提升管理的效率。我国实施的是相对集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基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基础上,对市场的主动性实现积极调动,将市场运作为主,政府管理为辅。当前我国的一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政府机构及商业征信公司共同建立和共享的个人信用管理系统,在当前的运行上来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国外的很多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会纳入到个人信用档案的范畴,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作为个人信用档案的一个子类实现管理。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档案的流向及管理不会出现问题,并且可以直接将其诚信档案转到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中。这种做法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当前,我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性,各个地区的做法不同,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设单位并不明确。尤其是对毕业生的档案该怎样管理,如何转换为个人信用档案等问题并不存在任何的定论,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作用发挥。

最后,国外的信用档案体系十分完整,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对此大学生的失信行为惩罚和激励十分完备,具有处理依据,社会信用文化十分的浓厚,公民对该惩罚以及激励机制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但是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对于大学生的信用行为惩罚激励机制并不健全,既使相关地区建立了一些机制,但是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落实。主要原因为:自身的贯彻力度不够;该惩罚及激励机制无法被社会广泛认可,操作性不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