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32: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干部教育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随着部队科学化、正规化建设的大力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大学生走入军营,实现从军报国之梦。大学生干部队伍已经成为军队全面建设的主力军,在部队的各项建设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正能量”作用。然而,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我们对大学生干部教育培养情况作了调查,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大学生干部的主要特点及素质现状
一是文化基础好,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比较强。大学生干部都是经过严格高考取得的入学资格,本身就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再经过院校的系统学习和锻炼,普遍文化基础比较扎实,理论素养比较高,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到部队经过相应的培训和实践锻炼后,能够很快适应部队生活和岗位要求。
二是积极进取,初到岗位工作劲头比较足。调查反映,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后都有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希望在部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运用所学知识成就一番事业,工作中勇于吃苦,不甘落后,特别是在提高能力素质、体现自身价值方面热情高、劲头足。某单位101名大学生干部中,目前已有26人考取了研究生,还有不少在做考研准备。
三是知识面宽,个人长远发展潜力比较大。尽管大学生干部缺乏部队生活和当兵经历磨练,军事素养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但由于他们思维层次高,知识结构新,接收新事物快,一般经过部队3至4年的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后,能够很快成为本单位、本专业的“顶梁柱”。
四是善于创新,开拓精神比较强。大学生干部大多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比较强,对部队建设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在政治理论学习、高科技知识讲座、科研攻关、新纲目试训和文化活动等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能够积极发挥生力军作用。
二、大学生干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感到,由于受成长环境、培养方式和受训专业等因素影响,与士兵考学和提干的干部相比,大学生干部自身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思想行为容易失衡、军事素质明显较弱、管兵带兵能力相对不足、纪律观念和心理承受力较差。从组织领导的角度看,部分单位在大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认为大学生干部已经成为部队的主体,没必要再把他们当作新生事物来对待和研究;有的不遵循大学生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对他们求全责备,期望值过高,认为既然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就应该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甚至不能出一点差错。第二是培养帮带针对性不强。有的认为大学生干部不缺思想和知识,缺的是实践和经验,没有必要在培训上下太大功夫;有的把大学生干部岗前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培训内容上没有突出“第一任职急需”这个重点,方式方法上习惯于大课教育、讨论交流等传统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不注重抓好大学生干部的跟踪培养,对他们的现实表现不关注、对疑虑困惑不排解、对棘手问题不解决,一些大学生干部只能靠自己摸索成长,走了不少弯路。第三是不敢放手使用。主要是一些单位和领导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总感到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管兵带兵能力不强,不敢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摔打磨练;有的人为设限,认为大学生干部有专业特长,放在技术岗位用起来更顺手,由于发展受限,导致部分大学生干部不够安心尽责。从高学历干部自身的角度看,主要存在“四个落差”:第一是学历层次与工作能力的落差。大多数高学历干部基层经验欠缺、当兵带兵的经历不够,普遍存在着“三弱”现象,即军事素质弱、带兵能力弱、管理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发展。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近76%的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基层时,对带兵管兵感到茫然;46%的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工作不会做、管理工作不会抓、军事训练不会搞等问题。第二是理想目标与现实境遇的落差。绝大多数高学历干部想在部队上成就事业,但缺乏干事的拼劲、冲劲、韧劲,在部队打拼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心理失落感,想到大机关去、想到大城市去、想到工作条件舒适的单位去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三是个人愿望与工作岗位的落差。从调研情况看,当前高学历干部年龄大、职务低、岗位不重要的问题比较突出。90名在职高学历干部中,正连职31人,30岁以上的10人;副营职19人,33岁以上的11人,年龄最大的副营职已满36岁,除8名担任营连主官外,其余均为技术干部、营连副职或机关一般干部。第四是官兵期望与自身表现的落差。广大官兵对高学历干部抱有很高的期望,觉得他们受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理应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啥都能干、啥都会干,到了部队应该个顶个。但现实情况是,许多研究生干部进入角色较慢、适应环境较慢,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作用发挥不明显,处于“领导不放心、自己没信心”的境地。
三、加强大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要狠抓教育引导,着力打牢安心尽责的思想基础、使命意识和军魂意识。要结合岗位培训和理论轮训,组织大学生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制度规定,帮助他们坚定信仰,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要深入开展艰苦奋斗、理想信念、我军根本职能等教育,引导他们充分认清扎根基层是建功立业的最佳舞台、安心本职是成就事业的必经之路。要结合分配报到、任务转换等时机,广泛开展“工作图什么、进步靠什么”大讨论、“让青春在本职岗位闪光”主题演讲和“岗位成才建功”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热爱基层、建功基层的思想观念,增强干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要坚持量才使用,积极搭建才适其岗、展现才华的最佳平台。要注意针对大学生干部院校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和性格特点等,适当参照个人意愿,合理安排任职岗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坚决打破“一次分配定终身”、“一个专业干到头”的传统观念,对个别受专业限制,任职一年以上仍然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的,及时组织换岗调整交流,尽可能把他们放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要敢于大胆放手使用,对经过培养和考察,能力素质确实过硬的,尽量调整安排到营连主官、机关科(股)长、科(室)主任等重要岗位,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展示才华、实现价值提供舞台。
三要注重培养帮带,努力补齐工作实践中的素质短板。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学什么”的原则,扎实组织新毕业学员搞好岗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和融入部队。要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介绍、案例剖析等方法,认真抓好在职在岗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军政主官与他们结成帮学对子,
关键词:高校;青年干部;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99-02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 提高执教兴校能力是高等学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执教兴校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而高校青年干部代表着高校管理的未来,是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中发挥着积极骨干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有很强的示范引领效应。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既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新形势下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青年干部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青年干部的培养已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应培养一批青年干部走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目前,青年干部队伍在管理理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1.管理知识理论不全面
高校青年干部一般是从专业技术岗位转过来的,在专业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但对管理学知识可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少,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对工作中某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一定的警觉和思考;综合协调、处理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突发问题,没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部分青年干部对当前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校和本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意图不清晰不明显,对各时段中心工作把握不到位,对自身角色界定也不准。在思想观念上,对“应当干什么、应该如何干” 的认识不足,思路不畅;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实际问题,欠缺有效方法,严守教条,照搬照抄,无任何个人创意和智慧,存在着缺乏创新,只求稳的现象;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凡事等上面决策、怕担责任,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还有部分缺乏大局意识、整体利益观,只注重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
3.理论学习意识不佳
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组织安排的学习不重视,而对思想教育和业务管理等常规性以会代训的培训学习不感兴趣,经常缺席此方面学习。甚至有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到位,甚至僵化,没有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4.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有待提高
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干部素质的晴雨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反映在作风上,部分干部存在主动服务意识差、办事拖拉、作效率低和质量不高等现象;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深入教学深入师生中了解真实情况,工作浮于表面上。个别干部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以及与群众的关系,严重影响了个人以及干部的形象。
二、高校青年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重使用轻培养
高校对青年干部业务培训、进修虽然有,但是没有一定的规划,上级对各高校培训的名额有限,根本满足不了青年干部培训学习需要。一般都是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来完成对青年干部进行培训,这些都不是系统学习。根本无法触及青年干部的思想动态、内心需要以及工作诉求等,针对性不强。
2.青年干部教育培训与工作、生活之间存在矛盾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有71.6%的青年干部认为在工作、学习与家庭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第一,培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由于高校当前青年干部教育管理体制的不足以及部分青年干部对干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担心自己脱产参加学习影响到自身的职位晋升;第二,培训与生活之间的矛盾。青年干部一般都属于中坚力量,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在家庭中一般都是重要的生活支柱,双方父母需要他们赡养、子女需要他们抚养。这就使得青年干部就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来协调教育培训、工作、生活等关系。
3.激励帮扶机制不健全
激励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某些高校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或减轻,青年干部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得不到满足,工作乏力,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青年干部的岗位工作一般是放在不是很重要的辅岗位,未能将一些“急、难、险、重”工作安排给他们。评选先进的比例很低,并且评选多是正职,但对于进步较大没得到表扬,积极性必然受挫。
4.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现行的干部考核及年终考核,在考核的目的上不明确,考核的目的是开发多能力、提高多素质,并促进高校质效提高,现在很多只是形式,无实质厉害关系。考核内容笼统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体现在每年年终无从体现。考核方法不科学考核体系不健全,从而使考核工作失去意义。
三、高校青年干部教育培养路径探析
1.注重理论培养,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的青年干部一般是学历高、素质好,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但缺少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熏陶,在政治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欠缺。同时,人生经历比较单一,对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因而,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思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培训学习。针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青年干部成长,提高青年干部的内在修养,强化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2.强化组织培训,完善培训体系
培训是高校青年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下,应以“顶层设计”方式、创新培训内容,以青年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比如搭建网络培训体系、通过集中式开展校本培训、校外培训、选派优秀干部出国进修考察访问,干部轮岗培训等全方位提高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3.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干部队伍
高校青年干部处在职业的磨合期或事业的起步期,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角色身份转换、住房、家庭等。由于高校内外的各种原因,高校青年干部工作地位不高、生活待遇偏低、工作成果难衡量,职业生涯发展机会不畅等问题,直接导致高校这支青年干部队伍工作热情不高,工作积极性低。因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为高校青年干部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的提供必要条件。
4.完善激励、形成帮扶机制
根据激励理论,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对于青年干部聪明才智的培养及领导能力的发挥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工作,努力提高青年干部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向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培养青年干部。充分发挥老领导传帮带作用,所谓传帮带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或(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其形式和效果也一直被人们所认同。在青年干部培养中可以借鉴,形成帮扶机制。
5.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通过完善评优评先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调动不同层面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干部层面的考核应有别于其他层面,可以在每年的总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经费,用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表彰奖励等活动。按照选拔领导干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本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科学的科学考核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测评内容标准化、测评程序规范化、测评手段现代化等方面进行制定,有助于青年干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沈传华.高校青年干部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 新生班干部 教育培养 案例分析
作为同龄人,班干部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朝夕相处,互相了解,是上传下达,沟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班干部的作用不可估量。一个好的、有素质的班委集体,能够很好地驾驭班级、引导班级,促进班集体良性、健康地发展。所以,班委会的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班干部的培养,除了对他们进行常规性的思想政治引导、具体事务工作的指导外,对班干部培养中的难点,还必须善于抓住契机,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攻克。有时常规性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引起班干部的重视,效果不大,如果善于利用各种鲜活的实例进行教育,尤其是各种经验教训,则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下是我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对大一新生班干部进行培养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以案例分析为手段,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正面鼓励为主,及时表扬先进个人和团队。
新生初来乍到,对环境比较陌生,新任班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信心,最怕工作干不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得不到同学们的信任。对此,辅导员要热诚地关心、支持和鼓励他们,对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明确工作职责,培养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可以及时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入学不久,学校要求每个班举办迎新生晚会。由于我所带的班是大班,共有120名同学(平均分为三个小班),如果只有班长一人去做工作,发现和鼓励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晚会表演,恐怕会很吃力,于是他组织了三个小班长,共同去宣传和鼓励大家去参加活动,结果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在班委会上,我及时表扬了班长会做工作,能够与别人配合,共同很好地完成任务。帮他总结分析:善于分配工作任务,注重团结,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班长谦虚地说,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班里人太多,才分配小班长一起做的,没想到效果居然这么好,真是人多力量大,以后会更加注重集体的力量的。在鼓励班长的同时,无形中也帮助班委树立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班里的两个宣传委员第一次组织有才艺的同学布置了墙报,图文并茂,图画非常美,文字很整洁,我看到后,在班会上立刻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夸他们工作认真,还大力表扬了在布置墙报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帮助的其他学生。我又对班委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帮助班委提高了自信,树立了威信。受到了鼓励,大家都干劲十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认真,墙报越办越好,工作越做越顺畅,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二)反面教训为辅,明确是非得失。
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做事欠考虑,易冲动。在学校里,学生聚餐很常见,醉酒闹事、打架也是屡见不鲜。为了起到预防的工作,尽量减少因聚餐和喝酒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往往反复进行教育,但是简单地说教、苦口婆心地劝说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用实际案例来说话,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聚餐打架事件,与该校辅导员交流、了解情况后,我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班委会,向班干部叙述了这起事件的经过。原来,临近毕业,该高校某班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班委组织了全班同学聚餐,地点是火车站附近某自助饭店,时间是中午12点开始。结果聚到下午3点左右,饭店人员因为学生浪费饭菜而多收钱,学生不服,双方因争论而打架。叙述完毕,我让班干部们分析该校学生聚餐打架的原因。大家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临近毕业,情绪波动,人心浮躁;喝酒后口不择言,行为失控;火车站附近人多,环境复杂,饭店情况不明;浪费严重,并且聚餐时间太长,无组织性和纪律性,引起饭店工作人员反感。经过分析,大家纷纷表明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三思而后行,尽量不组织班级的聚餐活动,同学之间表达感情可以用更加健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喝酒误事且坏事,学生当以学习为重,不能鼓励和助长饮酒的风气,更要杜绝酗酒;无论组织何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事先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对时间、地点、要求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规定,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如果发生打架事件,要尽量息事宁人,必要时报警,第一时间送伤员入院诊治。班干部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积累了经验,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应该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预防为重中之重,保证师生之间沟通顺畅,未雨绸缪。
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状态必须要及时了解,善于发现不好的苗头,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有时,学生对于自己的事情不愿或者不敢告诉老师,有什么困惑更愿意向同学、班干部诉说,并且要求同学保密,尤其不要告诉老师。碰到这种事情,班干部左右为难:告诉老师,似乎有告密、打小报告之嫌,容易失去同学信任;而不告诉老师,又有失职之嫌。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老师也不会去探听学生的私事。但是如有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之时,班干部隐瞒情况则贻害无穷。怎样向班干部进行教育,不向老师隐瞒情况,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新生班干部没有经验,不知道事情轻重,单纯地要求他们有事要汇报,效果并不好。相反,如果结合实例来进行教育的话,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两名男学生打架事件,一名男生的眼睛被打伤,可是他们怕惊动老师,学校会给予处分,所以要求班干部私下解决,班干部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由于生活经验过少,虽然班干部尽心地进行了调解,打架的同学却都不满意,而受伤学生的眼睛经过几天的休养也没有好转。班干部不得已才向老师汇报。学校立刻安排受伤的学生去医院诊治,但是因为没有及时诊治,延误时机,不得不手术治疗。得知受伤学生的眼睛视力很难恢复,曾帮忙调解的班干部非常自责,后悔没有早点告诉老师。听完这个案例,班干部受到了震撼,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抓住这个时机,我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涉及违反纪律的情况,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之时,班干部有责任向学校汇报,不得包庇隐瞒,以免发生更严重、无法掌控的后果。这样,他们知道了什么事可以不汇报,什么事必须汇报。同时,向他们明确了汇报途径:若有事情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若辅导员恰好联系不到,马上向系领导、院领导汇报。
二、可喜的培养效果
新生班干部占班级人数的10%,基本上每一个宿舍都有一名班委。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对班级工作渐渐得心应手,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学会了很多工作方法,班级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对班级工作能够定期汇报;对学生中的贫困生、残疾生、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能够及时汇报,共同想办法解决,为他们排忧解难;真诚地团结和帮助同学,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班风正,学风浓。因此,作为辅导员,我对于班级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做到了成竹在胸。
三、案例举例
【关键词】四步故事教学 英语语感 小学生
很多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感教学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在不停地听听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感,但是,单纯的听只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感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低,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感,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不仅要让其多听,而且还要多练和多说,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英语语感,才不会对英语这门学科失去兴趣。[1] 故事教学正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
一、四步故事教学
四步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让学生倾听故事、演说故事、朗诵故事以及编创故事等四个步骤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
1.倾听故事
倾听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地获得口语语感,倾听故事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模仿故事中流利和准确的英语发音,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故事可以是原本就有的童话故事或者是教师通过教学目的和重点自己编造的小故事。故事中精湛而地道的英语口语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甚至在讲课的时候适当地加入形象的肢体动作,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玩偶、物体来帮助学生熟悉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中的情节印象,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2.演说故事
演说故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故事,然后再把故事带到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倘若故事情节生动逼真,还可以邀请同学一起来进行演说和表演,在语言的描述中,配上形象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有效地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演说故事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愉快的演说合作中能够间接地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朗诵故事
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故事,其实是为了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多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朗诵的基础是要富有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能够使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生动有趣的听觉能够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记忆,情感的基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和语言使用的频率。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诵、同桌互相配合朗诵、朗诵比赛等形式开展故事朗诵,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押韵的故事给学生进行朗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朗诵的技巧,加强学生的语感。
4.编创故事
编创故事是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来对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师给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合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得到一定的提高,帮助学生对句型的使用以及对知识的巩固、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采用四部故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英语当中的句子。在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不可能每一句都能理解,学生会自己结合上下文推断出不能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的意思,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去理解在英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语法,在尝试中渐渐地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并且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二、四步故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四步故事教学的意义
英语的基础教育阶段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故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地域风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四步故事教学法更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效果。
2.四步故事教学的作用
小学生对于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通过实施故事教学既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还能有效地启动其语言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应用故事当中的语言。教师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用故事中的语言来回答故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四步故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1.故事材料的问题
对于故事教学,教师应该对故事的甄选具有一定的判断力,选择的故事内容要以小学生能够理解为前提,这样的施教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故事当中所包含的地域文化和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都是选择故事的前提条件。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和获得故事中的宝贵信息,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间接地培养学生对他国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及口语的交际能力。适当的故事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不适当的、较深的、超过了小学生理解范围的故事,对小学生的学习会起制约的作用,当小学生理解不了的时候,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不想进行英语学习,这样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课外读物的问题
故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感能力。然而,课堂上的故事教学必定是有限的,只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部分,想要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感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去阅读和理解,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语感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上,使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而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和语言,能够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教师采用故事教学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进一步加强英语口语的语感。[2]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提前安排和策划授课的内容,根据授课的重点内容,来设计故事的情节,灵活地创设有意义和有乐趣的英语口语环境,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故事教学的场景中来。事实证明,四步故事在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口语使用的频繁性。因此,四步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语感教学中可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单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67)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民银行基层行;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薄弱;考核激励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5-02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基层行正面临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作职能调整以及构建和谐央行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民银行工会甚至全行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使之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重视工会干部素质、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对推进新时期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工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确保人民银行工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需要。工会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工会工作能不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键所在。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正在面临职能转换、地位和作用调整的关键时期,部分职工因“待遇”受到冲击,萌发享乐、拜金主义等腐化思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这就要求人民银行基层行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确保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将干部职工组织起来,并带领干部职工投身到各项工作建设中。这就需要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增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推动和谐央行建设的能力,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工会干部能够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正确分析和把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新探索,明确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需要。从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的现状分析,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总体上是适应工会工作需要的,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多数地(市)中心支行组织开展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还停留在以会代训的形式,没有针对基层行工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只是利用年度工会工作会议等机会,安排极少的培训内容或根本不安排培训内容,对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效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评估。这种既没有专职工会师资人员,又没有时间保证的培训,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二)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部门的岗位设置制约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基层行特别是县级支行工会干部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而产生的工会委员会,设一名主席和几名委员,只有极少数的支行再配备一名兼职工会干部,主要负责工会的日常工作。由于工会主席、委员对工会工作缺乏高度认识,他们将其他的业务工作作为“主业”,工会业务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他们的“副业”,这种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岗位设置,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积极性来经营“副业”,必将严重制约着工会工作的开展,也将影响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走过场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多为以会代训的形式,专门组织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班近些年来一直没有举办。以会代训形式的培训由于程序化的内容相对较多,真正用于培训上的时间寥寥无几。此外,参加会议、培训的工会干部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职务相对较高、对现代化的设备应用能力较差等实际,培训结束后没有完全掌握培训内容的大有人在,致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着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专职师资人员,每次组织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都要在培训所在地的地方工会聘请工会干部授课。由于所聘请的授课人员也属非专职的师资人员,水平自然参差不齐,所聘请师资人员对人民银行工会干部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针对基层行工会干部的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授课,也只能是把以往的工运理论生搬硬套在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中,其结果必然影响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质量。
三、构建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工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任务来抓,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制订教育培训工作的长远规划,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培训重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并与工会整体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纳入年度工会业绩考核。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定期听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抓典型,辐射一般”的教育培训效果。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要紧紧抓住每期工会干部会议、培训的有利时机,力争增加表彰先进、经验交流、典型发言和现场观摩等内容,使参加会议、培训的全体工会干部受到先进典型的感染和教育,以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很好地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工作的需要,基层行工会干部职位在不断变化,工会干部的流动也在所难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要建立逐级对新上岗的工会干部进行定期轮训的工作制度,分批对新上岗的工会干部开展工会法律法规、工会专业知识、工运理论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此外,还要对提拔、转岗的工会干部进行重点轮训,避免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一劳永逸”现象。
(四)注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培训工作师资力量的培养。基层行要积极主动向上级行汇报工会师资培养情况,争取得到总、分行对师资力量培养的指导和支持,逐步建立工会干部人才库,培养人民银行基层行自己的师资队伍。
(五)注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一套符合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点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质量评估和检查通报等制度,使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周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程序规范,并把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各级行工会工作的责任目标考核之中,作为考核工会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促进工会工作开展。
(六)注重转变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拓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空间。要积极探索将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由会议型转变为学习参观、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参观大型企业、股份集团公司的工会建设情况,学习全国知名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以不断拓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知识面,开拓工会干部的视野和工作思路。
摘 要:当前的中职生入学无门槛,导致综合素质偏低,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日益严峻,这就需要依托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从平均素质偏低的中职生中选出的班团干部往往也是良莠不齐,这支队伍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培养后才能起到一定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班团干部;自控力;执行力;责任感;团队合作;监督考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42-01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经济上也加大了投入。主要目的是希望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以满足日益壮大的劳动力市场。而高素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技能要求上,更是体现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但众所周知,多年来,进入不同层次的职教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同类学生中综合素质靠后的一批,所以职业教育的困难可想而之。
现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都是一个班主任管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多则四、五十个学生,班主任不仅要管学生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情绪、思想,甚至还有生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所以一支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事实是中职学生素养普遍偏低,要从这样的一个群体中选拔出一些能干、肯干的同学担任班团干部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二、班团干部的培养
1、自控能力培养
自控能力培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个人行为表现上的自控力。律人必先自律,班干部要能管理好班级,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班级楷模。“群雁高飞头雁领”,一支正气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必然能引领班级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相反,如果班干部们懒懒散散,不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带头违反纪律,勿用置疑,这个班级将成为一盘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沙”。另一方面,要培养班干部在工作中的自控能力。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班干部们在对同学的管理中必然遇到一些阻力,甚至碰到挫折,这时候就需要班干部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去面对遭遇到的困难。
2、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的培养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定期开班团干部会议。会议上除了事务性工作的小结和布置外,班主任要有针对的对学生干部进行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而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能仅以老师的单向说教为主,可以有目的地推荐一些相关书籍给学生阅读并一起讨论交流感想、班级实例地分析和讨论、甚至可以采用一些团队活动的方式等等,强化学生干部对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意识,使责任感成为学生内在思想的一部分。其次,将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作为考核班团干部的一项指标,这项指标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打分。另外,班主任平时要关注班团干部工作中责任心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对于责任感不强的班干部及时帮助教育、该更换的时候应及时更换。
3、执行力的培养
要想提升班团干部的执行力,靠给他们灌输“自动自发”、“主动执行”以及“班级主人翁精神”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会起反作用。真正有效果的执行力提升方法,是让班团干部在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下工作。在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情况下,班干部们只要能够按照流程执行,其执行力自然而然就有了保证。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制定出一套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都是进入各类企业的一线工作,所以这套工作流程往往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管理流程再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这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流程,也为班团干部们在跨入企业后能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件事通过个人力量也许能够达成,但是通过团队合作可能效果就更快更好。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和班团干部们合作;而班团干部们在开展工作中,更需要相互间的合作。
而在合作能力的要素中、除了相互之间的尊重、宽容、信任等要素外,沟通协调能力国更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班干部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来说,培养班干部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他们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他们自身的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了解沟通过程中明确性、真实性是沟通的原则,真实有效的传递信息是沟通工作成功的基础;第二,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第三,提供一定的平台给班团干部们锻炼,例如在主题班会课上可以抓住班内的一些现象,通过角色扮演、再加上案例分析等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平台。
5、班团干部的监督考评
在班团干部的培养中,考核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考核方案可以从外部约束学生干部的行为,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但事实上是目前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一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在挑选班干部的时候往往只找能帮老师干活的,而对学生干部的表现和干活的方式会睁只眼闭只眼,导致有些班干部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考虑到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企业,所以本人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班团干部的考核效仿了某些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方法,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个人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列出相关条目构成一张评价表。评价采用百分制,由班团干部个人、同学、班主任三方分别进行打分,最后将三方评价按一定权重得出该学生的考核分。考核分可以分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每一到两个月评价一次,并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
三、小结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形势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班团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这就对班主任和德育干部都提出了不低的要求,也督促着班主任和德育干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探索造就高素质学生干部的新模式。只有建设和管理好班团干部队伍,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管理;职业素养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驱动和影响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亦越来越明显。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留学教育不断呈现新的发展,留学教育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集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于一身,成为各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利器。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纷纷重视并积极发展留学教育,开拓留学生市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提供的统计数据,自2002年至2010年,全球留学生人数已从210万增至360万。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已突破37万。
我国教育部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根据“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方针,提出到2020年,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要达到50万,“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学历留学生的数量应达到学校学历教育学生总数的10%。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跨越式增长,留学生生源和来华途径也呈现了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公费来华留学生到既有自费的来华留学生、又有享受中国政府或上海市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以及校际来华交换生和海外孔子学院的长、短期来华交流生等。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对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一)政治素养。是每位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应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是确保来华留学生工作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有利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局的根本保障。面对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应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体现应有的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具体体现在正确的信仰、法制、组织纪律观念,逐步提高把握国际形势的战略眼光,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事实求是、廉洁从政的作风以及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二)思想素养。是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认知等的水平和品质。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中的思想素质贯穿和决定管理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管理干部理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人生价值观。思想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根本,在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应通过加强教育、主动学习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达到文明、科学、高尚的思想境界。
(三)道德素养。 “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强调的是“德乃做人之首”。培养良好的道德是建设文化内涵的基本内容之一,要从自身做起。良好的道德素质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管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诚信、奉公、公平、正义、正直等等方面。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心理素养。是人的认知力、意志力、信心、情绪、气质和性格等的综合体现。在管理工作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几大要素是:①信心和勇气,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②理智和宽容,冷静处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顾全大局,体现的合作精。③恒心和耐心,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要做到目标明确、统筹安排持之以恒。④爱心和热情,在外事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包容性,架构中外友谊的桥梁。
(五)社会素养。就是要求管理干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具有相对丰富而又广博的知识和真、善、美的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感恩心回报社会,用同情之心去帮助发生困难的人。
(六)专业素养。是包括主观心理特征,专业业务技巧两大方面。虽然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专业背景有差异,但管理干部应保持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和良好的学习欲望,尽快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并主动承担重任和自觉完善工作环节。这也是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使用、锻炼、培养来提升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当下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校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和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共同努力的方向。
(七)文化调适素养。在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干部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了解外国的文化习惯,办事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二、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日益增长的留学生人数,存在管理上的不相匹配之处,以SHU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例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飞跃发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目前从事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无论在管理干部队伍的规模、管理干部的思想水平、管理工作作风和管理工作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仅以SHU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为例,呈现二多二少的现象:“二多”一是转行的多,无论是一般干部或是领导干部,大多是从别的专业,别的岗位转行过来的;二是短期应聘的多,学院工作人员中,临时聘用的人员占较大的比重;“二少”一是管理干部职业培训、进修少,甚至基本是无,二是系统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少。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我国社会转型不期而遇,在一些管理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浮燥现象,追求功利,精神迷失和虚脱。因此,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在机制上改革创新,突破阻碍自身发展的瓶颈,共同建设具有学院文化内涵的精神家园,是学院迫切的工作,需要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应该意识到,推进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是一大趋势。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素养培育的机制与措施
(一)逐步推进由专业化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发展。研究和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化发展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可以充实来华留学生管理理论,可以丰富高校教育管理理论。自改革开放后的来华留学生工作也已近四十年,随着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不断积淀与探索,对建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化制度,已具备一定的条件,也是今后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
(二)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且能直接影响到活动成效的心理特质,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养成的基础,是通过对职前、职后在工作实践及生活阅历逐步积累和沉淀的反映。拥有核心能力的管理干部,有助于在工作中的通力合作,引领团队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2)行业通用能力。是经过对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修养,使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得到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配合与支持。(3)行业职业特定能力。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除了储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外,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或缺。外语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以英语为最基本的国家语工具,亚洲国家仍然是以日语、韩语为主要交流工具。
(三)制定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岗位标准。岗位标准的制定首先要符合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人员的招聘要求,其次根据来华留学生岗位的工作特点(包括所在学院的管理定位),制定合乎管理岗位要求的条件,既要与时俱进,因岗而异,但也要防止滥权私利下的“量身定制”,从而破坏了党风、校风、院风建设。以高校管理来华留学生较多的国际交流学院院办为例,岗位的设定标准应为①具有较好的文书写作能力,以能完成学院的各种材料的写作任务。②具有活动组织能力,以保证筹办并具体落实完成学院各类教职工活动。③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工作思路,用以处理好人事及其它上传下达的工作。④有协调与对外交际能力,以利于在与外部部门工作上的沟通与交流⑤熟悉计算机的同时,具有基本的外语能力,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和管理。
(四)重视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还是很缺乏的,新的管理干部基本上以自己摸索或“传、帮、带”为主,来完成在行业中的自我成长。老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基本上对自我学习和提高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用多种手段来带动管理干部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各种方式的行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五)建立合理的来华留学生管理评价与发展体系。(1)对于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评价,不能简单停留在靠用电脑打分、领导不透明的打分形式上,还应该突破程序化的手段,实现更实用、更具体、更细节的评价标准。(2)对于行政岗位上的管理干部,目前除学校的定职定级、学院的定职以外,应有再向上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这样有利于管理干部队伍的再建设和合理流动。(3)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的、心理的、财物的等多方面。
四、结语
对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职业素养的培育机制的研究是长期的,就目前来讲,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要求、各种素质教育从领导层面及相关组织,都有较多论述。但是如何形成有效培育机制,切实培养和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素养,还需进一步地系统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学生干部 素质 能力
[作者简介]杨敏(1970- ),女,四川长宁人,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95-0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高校的学生干部又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的带头人,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不断深化,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教育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难度。因此,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更有利于高校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帮助管理者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与功利思想影响严重。我国的封建社会铸就了人们牢固的“官本位思想”,很多人追求“当官”,只要有一官半职,就拥有了某种权力。而大学生无形中也受到了这样的影响,有的学生干部认为只要当了干部就相当于“当官”,就认为高人一等,处处摆架子,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做;有的学生担任干部的动机是为今后入党、就业增加筹码;有的学生干部是为了个人利益,认为借此可以提高操行分、获得奖学金或“三好”“优干”的评比;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讲条件、讲报酬、生怕自己吃“亏”;还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开展中避重就轻,从简就便。所有这些现象,都不同程度反映了高校学生干部价值取向多元化、实效化和功利化的特点。
2.团队精神不足,协作力差。目前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社会不良环境与家庭的宠溺让很多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前途,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个人名利,淡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中只想做主角,不愿意当配角,协调能力较差。
3.抗挫力弱,心理问题不断。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一般比其他学生要高。但是,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方面作为学生干部,要兼顾好学习和工作,但往往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存在冲突,有的把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却冷落了学习,导致学习与工作没有协调好,学习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在学生工作中,有许多问题要反复向同学们说明情况、讲明原因,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甚至发生误会,感到委屈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则是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觉得工作压力大,自己能力低,表现出自卑、不自信。因此,一些学生干部抗挫力较差,存在较多心理问题。
4.原则是非观念淡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很多学生干部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是非观念淡薄,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不文明行为持漠然态度,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些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搞“大团结”,工作中做“老好人”,缺乏对党、学校和同学的责任感;有些学生干部则拉帮结派,结兄拜弟,对不良作风不予制止,却代之以义气,原则性不强,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有个别的带头打群架或参加违法乱纪活动等,在学生中失去威信、信任和拥戴,失去榜样的作用。
二、提升干部素质与能力的策略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让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它要求管理者必须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思维。而团体辅导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它作为全新的一种教育方法,立足于“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心理品质、提高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1.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受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多功能性。可针对不同团体开展不同目标的辅导活动,操作简单,形式多样,效果却显著。二是感染力强。团体活动主要是通过交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团体成员间可以真诚地互动交流、沟通,在各种情境中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感情的真实坦露,彼此间相互感染。三是成本低,效率高。团体辅导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在整个团体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注或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节时省力。
2.开展不同目标的心理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品质与素质,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可以从自信心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建立辅导目标开展心理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第一,自信心训练。自信是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马斯洛(MaSlow)认为健康的个体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性,也能够接受与理想自我的不符之处。一个人能做到真正悦纳自己,是自尊的表现,也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成熟的体现。自信心欠缺的人,解决问题缺乏内动力,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的可能出现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或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可以开展自信心心理训练,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学生干部自信的认知及个人评价,提高其个人评价水平,培养自信、提高自尊,最终实现心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第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交往技能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理解、宽容、谦虚、真诚的待人态度和文明、大方、热情友好的行为举止,从而提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能力。训练内容分为六个单元。(1)人际认知、沟通无极限。通过暖身活动,让团员相互认识、融洽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2)团体形成与接纳。通过“按摩阵线”等增进情感,建立相互信任与接纳的团体氛围,让每个人体会被人关注的感觉,提高自信心。(3)自我探索。通过“上下求索”等引导成员敞开自我、在参与活动中逐步了解与认识自己。(4)信任之旅。通过“盲人旅行”让团员感受和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5)团体协助,引入人际交往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得到行为锻炼,辨别能力的提高。(6)解决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等增强思维的批判性,队员间集思广益互助解难,增强成员的自信心。
第三,团队协作力的训练。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学生干部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训练内容分为五个单元。第一,人际认知。第二,认识团队协作的力量。第三,体会团队凝聚力的力量。第四,认识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五,感受团队精神。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团员感受团队的温暖与力量,并积极投身其中。
第四,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所谓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满足当今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训练内容分为五个单元。(1)客观自我评价。通过“自画像”“生命线”学会客观评价,懂得自我探索。(2)关注自我体验。通过“人生之旅”学习情绪的管理。(3)增强自我控制,通过“脑力风暴”等学会对时间管理,对压力管理的理解和体会。(4)完善自我意识,通过“假如明天来临”了解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5)成功的人生。通过“启航”了解个体差异,分析差异形成原因和差异管理要素,并树立信心,展望美好明天。
三、心理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项目目标设计注意科学性。在设计训练目标时是要考虑有针对性、科学性,体现团员们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进行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认真把握他们的思想、人格类型、智能、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记录、是否志愿参加团体和心理动态等。了解成员背景资料,有助于活动的设计与过程的掌握,有助于辅导目标的科学性。
2.项目实施注意实效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后,都要进行谨慎的分析、精心的准备。实施前,特别要对团体成员进行认真筛选,尽管团体辅导有很多优越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辅导团体可分为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这样才有利于针对团员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作为指导师,要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和团体基调,良好的辅导关系能够促使团体滋生凝聚力,使团员在指导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因此,指导师不仅要积极与团员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更要对整个精心设计的活动全盘掌控,特别是掌握团体气氛的变化,了解团员的情绪变化,从而达到辅导活动的实效性。
3.项目效果注重辩证性。团体辅导虽然在很多方面效果显著,但也要正确对待团体辅导效果的有效性与有限性的辩证关系。任何心理咨询或辅导都有它的基本目标和对象,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最后团体辅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有很多因素在里面,除了与设计者和指导本身的水平有关以外,和团体辅导本身的特点也有关,比如场地、领导的支持力度、外界的干扰等。
4.团体辅导注重专业性。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独特方式,可贯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指导者可以针对不同对象与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相应团体辅导方案。另外,高校应着手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进行长、短期培训,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科研能力,尤其在组织管理、人员定编与设备建设问题的落实上要加大力度。总之 ,团体辅导是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和育人方法,它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陈华.团体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6).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