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账面价值8篇

时间:2023-05-29 08:32: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账面价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账面价值

篇1

摘要: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关系一直是会计中的难点问题,在会计处理中,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本文分相等和不等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在会计核算中能正确地理解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关系。

关键词: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 相等 不等

账面价值是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其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摊余成本是在实际利率法下产生的计量属性,是计量利息收入(或分摊利息费用)的基础。摊余成本是会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特别运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同时也可将以分期收款的方式销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情况下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确认理解为是对摊余成本的运用。下面分两种情况讲解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相等的情形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

2011年1月1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公司)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600 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8%、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包含交易费用)为620 000元。其他资料如下:(1)2011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630 000元。(2)2012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90 000元。假定华联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完成上述会计处理(不考虑所得税、减值等因素,小数保留到整数位)。(说明:本例题是根据刘永泽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例4-31]改编而成。)

解析: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在该资产入账时即计算实际利率。该题中,正常的现金流量如图1所示: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等式:48 000×(P/A,r,3)+600 000×(P/F,r,5)=620 000(元),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6.74%,则有如下账务处理:

(1)2011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 000

――利息调整 20 000

贷:银行存款 620 000

(2)2011年12月31日。因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所以题目中的公允价值是干扰条件。①确认“应收利息”: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600 000×8%=48 000(元);②确认利息收入:此时,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摊余成本即为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所以“期初摊余成本”=600 000+20 000=620 000(元)。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620 000×6.74%=41 788(元)。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78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 212

(3)2012年12月31日。①确认应收利息(每年不变)=48 000(元);②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600 000+20 000-6 212=613 788(元),则利息收入=613 788×6.74%=41 369(元)。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36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 631

(二)长期应收款

2010年1月1日,华联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M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设备的生产成本为400万元。根据合同约定,设备销售价格为6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2万元,M公司应于华联公司发出商品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支付全部增值税额,其余价款分5年、每年末等额支付。(1)2010年1月1日华联公司销售实现时的账务处理。(2)2010年12月31日相应的账务处理。(3)2011年12月31日相应的账务处理。假定华联公司按照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并选择具有类似信用等级企业发行类似工具利率7%作为折现率,且(P/A,7%,5)=4.100197,不考虑减值等因素,且小数保留到整数位。(说明:本例题是根据刘永泽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例13-12]改编而成。)

解析:该题目首先应解决“主营业务收入”入账价值的问题。600万元的销售款在未来5年内等额收回,故未来5年现金流量图如图2所示:

现在的时点入账,则“主营业务收入”应按照未来5年现金流量现值入账=1 200 000×(P/A,r,5)=1 200 000×4.100197=4 920 236(元)

(1)2010年1月1日:

借:长期应收款――M公司 6 000 000

银行存款 1 0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 920 236

未实现融资收益 1 079 76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02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4 000 000

(2)2010年12月31日,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收取第一笔款项。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此时摊余成本仍然与账面价值相等,而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应“坏账准备”=6 000 000-1 079 764=4 920 236(元),故第一年末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4 920 236×7%=344 417(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44 417

贷:财务费用 344 417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M公司 1 200 000

(3)2011年12月31日,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收取第二笔款项。同(2),第二年末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6 000 000-1 200 000)-(1 079 764-344 417)×7%=284 526(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284 526

贷:财务费用 284 526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M公司 1 200 000

除此之外,对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仍可采用上述类似方法进行。

相反的,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出租房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不等的情形

(一)可供出售金融债券

以上述持有至到期投资例题为例,假定华联公司购入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其他资料不变。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在初始入账时,会计处理相同,都要在初始入账时确认实际利率。因未来3年现金流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但实际利率仍为6.74%,初始入账时只需替换一下会计科目即可。具体解析如下:

(1)2011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0 000

――利息调整 20 000

贷:银行存款 620 000

(2)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因此,除了正常期末确认利息之外,还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①期末计息:期末计息、确认利息收入的过程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78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6 212

②期末计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主要通过比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大小进行。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意味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涨价,反之则意味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跌价,无论涨价还是跌价,若为正常的波动,将涨跌价的金额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以反映,同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时,首先要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期末计息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600 000+20 000-6 212=613 788(元),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630 000元,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涨价金额为630 000-613 788=16 212(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6 21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6 212

(3)2012年12月31日。

①期末计息。“应收利息”不变,仍为48 000元。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此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原因在于,期初摊余成本并不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明细的金额,而账面价值却包含这一金额。期初摊余成本不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明细的原因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入账计算实际利率时,并没有考虑到日后公允价值变化对账面价值产生的影响,那么,根据一贯性原则,日后摊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时,当然也不能考虑这部分初始入账时并未考虑的公允价值变动。该题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 000+20 000-6 212+16 212=630 000(元),即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600 000+20 000-6 212=613 788(元),则利息收入=613 788×6.74%=41 369(元)。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36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6 631

②期末计价。期末计息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 000+20 000-6 212+16 212-6 613=623 387(元),2012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590 000元,公允价值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3 387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3 387

(二)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

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而应收却不能及时收到的利息,也是银行在贷款当时尚未预料到的。如果银行预计应收的利息收不到,银行就需要把这部分金额推到以后期间去收取,要增加摊余成本,故此时会造成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不一致。

三、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比如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应付款,这类资产或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但也有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的特殊情况,主要为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和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

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由于确定实际利率时并不能精确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真实情况,所以在未预计到的情况出现或计价方法并不是按摊余成本计量时,会导致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不一致。Z

参考文献:

篇2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原价与计提的减值准备和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的差额。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公式: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本文所指的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是指高校固定资产从形成到处置的过程中,由于核算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原因,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列或少计。核算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高校基建项目等的核算方式,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特殊规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取得成本和存续期间的动态价值。管理手段的影响,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入账和处置不及时、不同步,或者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监管不到位,甚至为了某种需要而人为粉饰报表等,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核算方式和管理手段对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影响,可能是单独的影响,也可能是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具体分析。

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问题分析

核算方式和管理手段两个因素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影响,贯穿于资产整个存续期间。以下通过典型事件,进行具体分析。(1)高校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包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影响账面价值的准确、完整。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多家高校因资金不足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按现行的收付实现制,高校利息支出不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区分,而是在实际发生时,由学校财务会计直接列作当期事业支出,未按照具体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成本分摊。(2)高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法反映因自然损耗、技术进步等引起的价值减损,保持不变的账面价值,势必背离其实际价值,导致账实不符,资产价值虚增。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有形和无形损耗,高校固定资产也不例外。经过十几年的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实践教学任务增多,房屋、家具、仪器、设备等资产的使用更加频繁,有形损耗加速。另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中,仪器设备、电子产品众多,其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无形损耗愈加突出。这些都导致固定资产实物价值减少迅速,而其账面价值仍然保持为取得时的价值,造成资产价值虚增。(3)现行高校基建会计核算的特殊性,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少计。高校利用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进行固定资产基本建设时,首先通过“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将全部建设资金一次性转入基建会计,视为支出发生;建设资金在实际支出时,由基建会计进行独立核算。待工程完工决算并交付使用后,才能将工程支出反映到高校会计核算主体的“固定资产”科目,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从建设资金转入基建账户到工程投入使用,建设周期较长,实际支出无法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在高校财务会计主体反映,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记录不完整。(4)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高校购置的设备等固定资产,一般是在投入使用并验收合格之后,才通过财务部门支付款项,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自行建造的房屋等固定资产,即使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和移交手续的,也不能作为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款项支付可能会滞后,竣工决算、移交手续也可能会经过较长时间,这就造成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变动不同步,出现价值偏差。同样,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环节,资产管理部门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报废年限有明确要求,且许多都超出了实际可用的年限;实际处置时,审批手续也比较复杂。于是,在高校拿到准许报废某固定资产的文件之前,该固定资产可能早已进入报废状态,甚至在仓库堆积很久。这也造成账面价值失真。(5)管理缺失。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大,数量多,高校内部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分工不够明确,人员有限,无法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尤其像图书、桌凳等价值较低的大批同类物资,数量多,保存、使用相对分散,容易破损和遗失。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定期盘点不能落实,很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现象。(6)为了粉饰财务报表,人为造成账面价值失真。高校办学过程中,要接受本科教学评估等各类评估、考核,生均占有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也常常被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同时,高校为了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提高其偿债能力,也要求有较高的固定资产价值总量。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方面,力争多增加、少报废,甚至有些固定资产实际已经无法使用,但仍然不予报废,使账面价值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问题解决思路

解决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问题,需要高校和上级管理部门共同面对实际,完善制度、认真实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引入权责发生制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核算。高校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固定资产,将借款费用等初始费用计入取得成本,可以使资产的入账价值更合理、完整;在后续计量中,通过计提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既可以动态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又有利于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2)改变现行的基建会计独立核算制度,将基建项目纳入事业会计主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统一核算;在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即以暂估价计入固定资产,保证资产入账及时。(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内部资产管理部门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确保资产安全;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盘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高校内部和上级资产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资产入账和报废处置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操作效率,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随着实物的变化及时调整。(4)高校自身要明确办学方向和办学措施,合理规划,理性融资;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该修正高校考评标准,合理评价高校的办学水平。通过内外环境的变化,改变高校对固定资产价值总量的依赖状况,消除人为因素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

篇4

【关键词】 证券公司 资产负债 帐面价值 计税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帐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将通过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列示,分析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资产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等于其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情况下,资产取得时的成本税法都是认可的,所以此时资产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如果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那么资产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就会产生差异。当资产的帐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扣除,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若资产的帐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情况正好相反,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两者之间的差额可以减少为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交的所得税,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所有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

证券公司资产类科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应收款项坏帐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核算遵循谨慎性原则,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计提的减值准备,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谨慎、更及时的会计信息,以便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会计上提取了资产减值准备,则资产的帐面价值(成本―资产减值准备)一定会小于其计税基础(成本)。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于某一会计期末的帐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税法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这种情况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资产帐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取得成本)之间产生差异。

3、固定资产(包括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初始确认时其入帐价值都是认可的,即取得时其入帐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已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而其计税基础等于取得成本减去按税法规定以前期间已经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如果证券公司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的规定与税法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因素,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4、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其它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帐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无形资产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是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该无形资产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同时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确认期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需要调整该资产的历史成本,准则规定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准则规定,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情况,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但持有期间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外购商誉除外),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不予摊销,但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造成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因税法规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从面造成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5、其它资产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融出证券。与此类业务核算相关的资产科目为融出资金、融出证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其中融出资金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融资业务,均为应收客户款,在报告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充分评估业务的信用风险,计提对应的减值准备。由此产生了该类资产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融券业务则是在融出证券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核算,在报告期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资产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了差异。

二、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零,计税基础即为帐面价值。但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帐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是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形成的负债。几年前,交易所允许创新试点的证券公司创设权证,该项业务归结在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进行核算反映。资产负债表日,根据权证的市场价格,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进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负债,其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差异。

2、预提费用

证券公司预先提取尚未支付的营业场所租金、物业管理费等,税务上对于税前可以扣除的费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且取得了合法的票据的费用。而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在申报纳税时应作纳税调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由此导致预提费用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差异。

3、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是指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且结算该义务时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尽管预计负债在金额上不确定,但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会计处理上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预计负债一般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等。

证券公司预计负债多为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对于此类预计负债税务规定需在实际支付时进行税前扣除。因此会计上确认预计负债时,其计税基础为零,帐面价什与计税基础就产生了差异。对于债务担保,如果公司为非关联企业进行担保,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为正常市场下的交易,那么会计上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确认了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计提预计负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而在实际对外支付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如果公司为关联企业进行担保,并未就该担保事项收取费用,或收费明显与同类事项市场价格不符,税法规定,企业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即便是在实际支付时,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会计期末确认的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4、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税法上已经取消了计税工资的规定,对于企业合理的工资支出税法都是认可的。因为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利润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对于职工薪酬一般按既定的绩效政策进行计提,为了来年“以丰补谦”,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都有余额,而税务上只按收付实现以实际发放职工薪酬作为扣除标准。进而又产生了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5、其它负债

企业的其它负债项目,如应交的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即该部分费用无论是在发生当期还是在以后期间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三、其它特殊项目

除因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以外,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因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计税基础的,其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另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科目列示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理解由此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更加准确地确认所得税费用,避免因税务与会计标准不员而对各年净利润产生“不合理”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也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更准确完整反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5

2007年2月,LG-飞利浦、三星、友达、奇美四大液晶面板巨头宣布限产以救市。

“从3月份开始,各种尺寸的LCD显示器都在涨价,目前已经涨了120元左右”。北京一家三星、优派、飞利浦等显示器的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显示器价格上涨,是3月份以来上游液晶面板价格上调的连锁反映。根据Display Search最新的价格信息,从3月到6月中旬,PC用LCD面板涨价比较明显,其中19英寸宽屏从114美元涨到136美元,17英寸从103美元升到125美元,15英寸面板也小涨了18美元。

对于盈利状况不佳的面板厂来说,涨价无疑是个利好因素。但是涨价能否让LG-飞利浦这样的巨亏企业扭亏为盈,上游面板厂希望引导消费者转向大尺寸屏幕的愿望能否实现,尚未可知。

意料之中的涨价

据调研机构iSuppli的预测,在价格迅速下滑的刺激下,今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7520万台,比去年的实际销量增加42.7%,2008年的出货量有望突破一亿台。

“价格上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对整机厂商的影响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反映了上游面板厂商的竞争,以及上游企业的消费导向”。康佳集团平板营运中心市场部一位人士表示,上游企业的策略就是需求在增大,但是产能不增加,并把有限的产能用于切割盈利状况好的大尺寸面板,而对中小尺寸面板的产能进行控制。

Display 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40英寸以上的TV面板在总体TV面板中的比例已经达到25%左右,而去年6月的时候,这个比例还只有15%左右,可见其成长迅速。而最主流的TV面板仍然是32英寸,在总体TV面板中所占比例为37%左右。

“对于终端市场需求来说,消费者肯定是买跌不买涨,上游企业就是通过这个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该人士认为,这也是42英寸面板价格不升反降,从595美元降到590美元,而同期32英寸面板却从305美元涨到325美元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大陆液晶电视企业中,虽然厦华与中华映管合作,但是厦华董事会中的四席都来自中华映管,基本上还是受上游控制的。也就是说,整体上看,液晶电视厂商的议价能力都并不强。不过康佳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并不着急”,因为可以与上游协商解决,比如采购一批42英寸面板,就能以较优惠的价格拿到一定量的32英寸面板,以此解决紧俏的32英寸面板供应问题。

“企业总是为了利润而生存的,上游向大尺寸走,整机厂商也会跟着走”。上述人士表示。

面板厂减产 止血自救

造成提价的第一大原因,就是2006年面板价格大跳水,一批面板厂陆续出现亏损,为了避免亏损持续扩大,面板厂被迫减产、保证获利,也就是一种“止血自救”法。“去年面板厂基本处于生产多少、亏损多少的境地。各家为了竞争,互相杀价,别人降了你不降,别人就能多卖,也就能保住一定的利润。”水清木华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周彦武表示。

2007年第一季度,友达遭遇了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不仅营收较2006年同期减少了14.7%,毛利率也降到了0.4%,远低于2006年同期的16.7%以及上季的8.1%,整体税后净亏损达到51.05亿元新台币。

今年第一季度,LG-飞利浦的净亏损为1690亿韩元,虽然比上一财季有所降低,但是离扭亏为盈还是遥遥无期。

业内人士分析,面板厂主要是设备折旧和运营成本特别高,如果毛利率低于一定的水平线,就将导致亏损。

另一方面,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上游面板企业互相杀价造成了面板价格的快速下跌,有力地刺激了市场需求,然而面板厂却看好获利前景较好的大尺寸面板市场,在产能分配上向大尺寸倾斜,造成了供需的不平衡。

目前,面板企业普遍看好大尺寸电视面板的市场需求。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四代以下生产线以中小尺寸PC及笔记本电脑面板生产为主; 五代生产线将以17英寸及19英寸液晶显示器为主; 六代线以上以20英寸以上大屏液晶显示器及40英寸以下液晶电视面板为主; 至于七代以上则主攻大尺寸液晶电视。

因此,面板厂也加速了向大尺寸市场的渗透。2006年8月,夏普位于日本龟山二厂的第一条八代线提前量产,主攻45、57、65英寸等尺寸面板,转而将32、37英寸的面板订单释放给中国台湾省的面板企业,以提高获利率。奇美的7.5代线于5月正式量产,友达也加快了7.5代线的扩产速度。

景气能持续多久?

LCD面板业一直有“液晶循环”的说法,也就是面板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呈现出供不应求与供给过剩交替出现的周期现象。造成这种价格循环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液晶面板的市场需求难以事先预期,新生产线从投资建厂到量产又需要一段时间。

据了解,新建面板厂从用地及生产线规划、生产设备下单、厂房基础建设、机器搬入以及良率调整,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但是通常厂商是在看到面板需求大增后才积极扩产的,等到各家纷纷投入资金扩产、各工厂进入量产阶段时,市场又因为供给过多而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

至于此次涨价能够持续多久,业界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价格上涨肯定会持续到‘十一’,并且供不应求的趋势会更加严峻。虽然‘五一’期间某品牌32英寸液晶打出了3999元的价格,但是我们定价肯定会在4000元以上。”一位液晶厂商负责人表示。

篇6

继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之后,三七、金银花、冬虫夏草、太子参等中药材成为热钱的新宠。今年以来近九成中药材价格的上涨,让“药你苦”一时成为热门词汇,而半年价格涨幅达到500%的太子参更是让人叹绝。

中药材天地网10月报告数据显示,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再度高位抬升,由前期的4111.09点上升到4231.06点,上升趋势明显。

在中药行业与投资人士看来,这几年中药事业的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医改政策对中药事业的支持和宣传,加大了一直处于上涨通道的中药材上涨,吸引了很多游资进入炒作。对于用途最广、涨幅最大的三七,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炒股炒房不如炒三七。

“游资的进入说明,中药行业热起来了――大家意识到,中药材可以拿来炒作,但这种热法,并不是好事,会把整个行业搅乱。”业内人士的担心不无根据。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游资赚走的利润,最终会转嫁到企业和消费者身上。

据记者了解,虽然药材价格上涨,但中药价格却很少有暴涨的,“对于百姓日常用药,也就上涨不到百分之十”,比如同仁堂系列中成药只有少部分涨价;但也有人担心,这种状况会使涨价的中成药越来越多。

虽然中药材涨价不排除原料产地受干旱天气的影响,但游资仍然成为推动中药材价格疯涨的那条“鲶鱼”。受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已有企业出现成本倒挂并开始停产利润微薄的“价廉”中药成品,也有的企业开始减产。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等重要的中药材消费市场,离传统药材基地却比较远,不仅对成本上涨不可控,而且物流等成本也较高。“所以减产是很正常的选择,如果药材价格仍然不能上涨,恐怕还会造成假药横行。”

据记者了解: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价格早已放开,所以炒作肯定是存在的。原材料已“价格放开,随行就市”,但产品却要被严格限价,因为普药身份的中成药,尤其是那些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最终要接受国家发改委的政府定价,一放一限之间,让处在夹缝中的中药企业困难重重。

难言涨价

要利润,还是要市场?

涨价让北京华美达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馨婷感到为难:虽然华美达自己有中药种植基地,但药材涨价了,让种植的农民多少有些期待,同时,他们的单方药金薯叶止血台剂价格本身就偏高,利润却很有限,如果随着药材涨价,药品再涨价,不仅利润难以得到保障,也会让更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对众多中药企业来说,行业拐点开始出现:药企已经悄然进入“成本不断上升,效益水平不断下降”的阶段,在利润和市场的较量下,大部分中药企业选择了保留市场,致使部分中药的利润更是接近于零增长。

面对药材涨价困境,药品涨价似乎顺理成章。比如片仔癀在过去几年内就已经提价5次。但业内人士认为,没有“绝密中药”护身符的企业,恐怕谁也没有这种胆量。公开资料显示,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工艺均属绝密,几乎具有独步天下的垄断优势,片仔癀提高价格市场只能接受。而同仁堂、天士力等众多中药企业的产品,市场上有大批竞争者,涨价相对困难。

记者采访的一位中药企业生产商提到,西药的成本可以一降再降,因为其缘于工业化的生产,有批量的优势。而中药原材料必须通过农业化种植,从保护药效等诸多层次考虑,除非涨价,原材料成本降低的空间很小,这就无形中给中药企业“将”了一军。因此,与与西药相比,中药企业更有涨价的理由。

首先在于它的原材料具有无法替代性。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受重点保护的物种几乎一半是中药原材料,以这些物种为原材料的中药产品都面临寻求替代品的命运,无法寻找替代品的药品就只能消亡。如麝香一直是国家严格监控的药材,目前只有5家企业可以使用作为药品原材料,而一旦麝香被禁用,就只能用人工培育的麝香替代,药效肯定会受影响。再加上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的提高,再加上中草药种植时间长、成本高,一些药农改种粮食。如白芷、黄芪等中药材,就是因为种植面积小导致产量减少,供不应求。

其次,医改对医疗的普及也给中药大显身手提供了空间:对于很多疑难杂症来说,用中药治疗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效果很好,也不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甲流、手足口等时发疫情的治疗,中药功不可没,使得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金银花、板蓝根等需求量节节攀升。此外,随着公众对中草药保健效果认识的提升,中草药在饮料、食品、洗化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声名鹊起,面向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内外因素都导致中药需求量越来越大。

热钱炒作房地产,房价节节攀高;可是原材料涨价这把“双刃剑”让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大多数中药企业对药品涨价话题很是谨慎,“以内部消化为主”,不敢轻言涨价。他们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即涨价很有可能导致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市场。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和长期以来中医在国内积贫积弱地位密切相关。长久以来,西医大盛而中医萎靡不振,这使本身处于薄利的中药企业也只能以“价廉”来维持相对稳定的市场。虽然近年来中医复兴呼声渐高,但大批忠实消费者没有培养起来之前,很少有中药企业敢于拍胸脯涨价的。在竞争激烈的中药市场,涨价必然要冒痛失市场的风险,更何况国家近几年频发药品降价令,降价已成为主旋律,这让企业对药品涨价尤其谨慎。

从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类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业绩来看,基本都是稳中有升,但他们却很难笑得出来。东北证券对同仁堂点评道,该公司主导产品是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中药产品,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压力,估计同仁堂今年较难维持很高的增长。对此,同仁堂证券事务代表李泉琳表示,同仁堂已经明显感觉到药材尤其是名贵药材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一直是内部消化成本,目前尚未明确上调产品价格的信息,今年将主要采取扩大销售、加强原材料储备、发展种植基地等手段缓解压力。

在甲型H1N1中脱颖而出的“金花清感”研制生产厂家北京御生堂对药材涨价也有了很好的防御措施:由于公司旗下有自己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在药材大涨的形势下,“种植基地成立公司最赚钱的板块”,御生堂执行董事白建疆谈到,近年公司种植基地的效益都很好,仅以金银花种植为例,每一亩的产值逾万元,今年年初,金银花曾被炒至每斤900多元,虽然现在价格回落至每斤400―500元,但仍为公司带来不俗的盈利。

产生分化

“药你苦”对中药企业的影响首先从一些没有原材料基地、利润微薄

的药品减产或停产开始显现。这从同样生产板蓝根冲剂与感冒退热颗粒,在两个产品上占据北京和上海半壁以上江山的两个企业:同仁堂与雷允上两家企业不同变化可见一斑。

早在今年年初,雷允上就停产了这两款中药饮片,对于雷允上这样的企业来说,上游大涨的成本压力,下游却无法纾解。比如在涨价中遥遥领先、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的太子参,目前已达到300元/公斤,而在lO月10目最近的一次调价中,零售价被定为140元/公斤,售价与成本倒挂明显。对于雷允上这样储备不多的企业来说,稀薄的利润很难抵御较大的原材料涨幅;与之相反的是,同仁堂在不久前股价高涨,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而据记者了解,同仁堂大部分药价并未上涨,在一些投资论坛上,很多投资人表示很看好同仁堂的后市,原因之一在于同仁堂有强大的中药材储备和种植基地。

中投顾问的《2010-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也明确指出,为了减轻因为原材料涨价而带来的成本压力,很多中药生产企业采取到中药材种植地自行收购、或自家直接种植的办法,以降低对药材囤货大户的依赖。

早在2002年,为了解决解决中药原料药价格波动以及保证自己原料药的质量,同仁堂就在全国建立了七大药材种植基地。而这里面与拳头产品六味地黄丸直接相关的就有4个基地,种植和提供的主要有山茱萸、牡丹皮和茯苓等3个原料药材品种。截至目前为止,所生产的药材除供自家制药所需要外,剩下的20%全部转为内销。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做文章的也不乏其人。白建疆透露,除了新药研制和生产、销售,公司还进军上游原材料种植及加工领域,在适当的时候会注入上市公司,而医疗养生的连锁店、中医门诊等都会逐步注入。其“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中医门诊――中医养生”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成为了全面布局中药产业链的典型。

当然,也不乏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受益者。康美药业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长47%,而销售毛利率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利润率37.20%,同比增长10.58%,成绩大大优于该公司的西药产品。

再如康缘药业旗下热毒宁注射液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3.5亿,销售额较去年翻了一倍多,占了公司临床药品销售总额一半。东方证券分析师李淑花认为,导致康缘药业热毒宁热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该公司新厂建成,产能瓶颈解决;其次是热毒宁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热)适应症;另外热毒宁成为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品种。

一位医药证券分析师认为,在这次涨价潮中,如同仁堂、康美这样有自有种植基地或在药材产地有采购优势的企业不仅不会受损,反而因此得利。

“尤其是那些有独家产品的公司,本身议价能力就很强,如果原材料产地又在本地或本身就拥有原材料生产基地,这次涨价就对它有利。”

郭凡礼指出,那些不具有此类优势的企业又是另一番景象,对于储备比较多的大型中药企业来说,丰富的储备可使它们暂时免受上游价格压力,但是长此以往难免不受影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非常依赖现实药价。

篇7

举起“现实主义”的旗帜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贾樟柯,被视为中国第六代导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据说当年考大学他原本是想考美术院系的,没想到有天在家乡的电影院看到陈凯歌的《黄土地》,竟萌生了做导演的愿望,于是就真的转考北京电影学院,考了3次,才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电影学院学习。

追溯贾樟柯从出道至今的作品,你会发现“现实主义”这个旗帜鲜明的特征。可以说,贾樟柯的电影创作,深深根植于当代中国近20年的社会现实中。1995年,他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57分钟)荣获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片子在今天看来未免粗糙和不成熟,但日常的叙事手法和社会真实展现出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延续到他后来拍摄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中。贾樟柯是山西汾阳人,他善于在故乡的现实背景下描摹电影中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突出表现边缘个体在急速变化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他的电影叙事不急不躁,却有种动人的张力。2010年,《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结集出版。贾樟柯在序文《我的边城,我的国》中谈起3部影片的创作历程坦言道:“这三部曲的确是我不满现实的结果。汾阳,躲在吕梁山里的我的边城,那里的日日夜夜,无数难忘的人和事儿,让我落笔下去变成了电影。这电影又是我的国,里面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世界。”贾樟柯认为,电影是一面镜子,它能把人最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我愿意直面真实,尽管真实中包含着我们人性深处的弱点甚至龌龊。我愿意静静凝视,我们甚至不像侯孝贤那样,在凝视过后将摄影机摇起,让远处的青山绿水化解内心的悲哀。我们有力量看下去,因为——我不回避。”

2006年,贾樟柯创作的《三峡好人》再次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意涵打动了众多影迷,并荣获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三峡好人》以三峡工程移民和拆迁为背景,以现实结合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小人物的故事。通过男主角韩三明来三峡寻妻,以及女主角沈红来三峡寻夫的历程,形成两卷平行又交错的图景,从中不仅呈现了移民拆迁中三峡的人文和自然风貌,也反映出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深层问题。其后的电影《二十四城记》则将镜头对准国营工厂的变迁和工人的命运。通过三代厂花的故事和5位讲述者的真实经历,演绎了一座国营工厂的断代史。

除了拍摄故事长片,贾樟柯这些年也陆续操刀了几部纪录片《东》《无用》《海上传奇》《语路》。其中,以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马可为中心人物的《无用》,获得包括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12届米兰国际纪录片电影节Fnac影片大奖等多个国际奖项。米兰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评委称,《无用》以有力而富有诗意的深度影像,自觉而具有原创性的电影语言,呈现出当代中国崛起的事实及崛起时刻复杂而生动的现实状况。

体制内外,商业与否

说起第六代导演,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他们起初大多选择了一条体制外的路线,“独立电影”这个词和他们紧密相连。虽然比张元、王小帅、吴文光、娄烨等第六代导演“出道”晚,但贾樟柯因为其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也被列入第六代导演的队伍中。他曾在《贾樟柯: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一文中自述:“当时只有国营的16个制片厂才有财力、有权利去拍电影,其余都被视为‘非法’。跟那个时候离开国家单位下海做生意的人一样,那些离开体制、独立制作电影的导演,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觉的意识,就是我们个人要争取表达的权利。”作为一位曾经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中国导演,贾樟柯早年的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等都没有通过正式的渠道和观众见面,反倒是“墙内开花墙外红”,在国外获得不少奖项。直到2003年底2004年初,大部分第六代导演被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宣布解禁,这其中也包括贾樟柯。2004年,贾樟柯的作品《世界》添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以“主流电影”的面目进入一系列常规拍摄和宣传程序,贾樟柯就此摘下“地下导演”标签,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全新开始。

解禁之后的贾樟柯,常常被媒体问到关于商业和艺术如何平衡的问题,而第六代导演普遍被贴上的标签是“叫好不叫座”,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电影往往很难卖得动。贾樟柯的作品虽然频频在国际影展上获奖,但是在国内上映的票房同样惨淡。首部国内公映的《世界》总票房只有200多万,之后的《三峡好人》也只有300多万,国内观众对“悲苦”的现实题材似乎并不买账。《二十四城记》的情况比较好,上映一周就突破了百万,而在国内上映之前,《二十四城记》就已经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售出了发行权,国内票房只是“赚外快”。贾樟柯对于外界盯着票房这事颇有些无奈,“最讽刺的是每一次发片,媒体异常关心此类电影的票房数字,并喜欢提前宣判第六代电影的死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否认商业的价值。2006年,贾樟柯、、余力为共同成立“西河星汇”影业,致力于结合海外电影投资,推动华语电影的制作及发行事业。事实上,贾樟柯多年来电影的盈利颇丰,其主要的销售市场在北美和欧州。早年《小武》《站台》和《任逍遥》在欧州销售情况就非常好,甚至算是比较畅销的电影。而《世界》《三峡好人》的海外版权收入都很不错,盈利还相当可观。贾樟柯也并不排斥广告植入的商业手法,比如《二十四城记》里有华润地产的投资,《海上传奇》的首席赞助商是交通银行。对于贾樟柯来说,重要的是拍摄的题材和自己有共鸣,之后的事情只是水到渠成的商业合作。

2014年,贾樟柯的工作重点是拍摄《在清朝》,电影主要讲述1895年到1905年间发生在山西的武侠故事,这将是他的第一部古装武侠片,同时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提起家乡汾阳,他说:“对我而言,故乡就是世界。”细心的影迷会发现,贾樟柯创立的“西河星汇”中的“西河”正是山西汾阳的古称。他当然懂得:走向世界的前提,正是扎根在中国的文化和现实的土壤之中。

链接

贾樟柯语录精选

——我不会站在主流立场上来观察这个社会。

——方言、非职业演员、实景、同期录音直至长镜头并不代表真实本身,有人完全有可能用以上元素按方配制一副,让你迷失于鬼话世界。

——成功并不算伟大,伟大的是那些默默承受生活的人,那需要更大的勇气。

——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我到底想看看在这样崇拜黄金的时代,谁还关心好人。

——我觉得我们银幕上不应该只有一种电影。不应该只是飞来飞去,应该有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我觉得我选择电影不单单是因为喜欢这个媒介,可能潜意识里还是有一些社会理想。

——看了那么多中国电影,没一部是跟我有关系的,那我就自己去拍吧。

——如果拍故事片,我觉得一定要谨慎,他很有可能出于好心办坏事。

——当代电影越来越依赖动作,我想让这部电影(《二十四城记》)回到语言。“讲述”作为一种动作被摄影机捕捉,让语言去直接呈现复杂的内心经验。

——我们整体上的文化太沉闷了,需要有些人出来捣乱一下。

篇8

1、美盛公司:对玉米的需求高涨也让化肥生产厂受益。公司股价在前5年内与玉米价格的相关性到达了89%。玉米库存量跌至自1995年来的最低位,而需求还在增加,这意味着美盛今后需进一步增产。

2、加阳公司:投资加阳的基本理由与美盛相同。但加阳经营成本保持下降,还是经营零售连锁店的企业,在全球6个国家有1200销售农产品的店铺。

3、陶氏化学:廉价的天然气,对使用天然气的重要副产品来制造乙烯的陶氏化学也是巨大的实惠。陶式还生产用于发光二极管照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等所用的各种化学材料,这减少了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4、Transocean公司:随着全球需求回升至2007年的水平,3位数油价似乎很可能出现。此外,石油生产一直未跟上需求增长,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开采更多深水区油田。

5、皇家荷兰壳牌:公司负债低,每年还有280亿美元的经营现金流减去资本开支后的自由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壳牌一直在大手笔投资研发,投入比重高于其他对手。

6、Lennar:Lennar是全美最大住宅建筑商,推介Lennar的理由是,市场似乎在一步步缓解,房屋库存量自2008年起已连续4个月在下降。Lennar是一只需要投资者能耐心持有的股票。

7、华美银行:华美在早期就着手解决有问题贷款,如此做法让华美融资更为顺利。华美的另一大优势是客户人口结构很有吸引力。华美现在是全美最大的,侧重美籍华人业务的银行。而美籍亚裔人有着高达19%的存款率,远高于全美平均数。

8、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公司:皇家加勒比在经历过金融风暴后,航行开始一帆风顺。现在,人们的休闲开支在回升,外加水上旅行成本低于可比的陆地度假开支,公司因此受益。预计公司今年盈利会较上年大增168%。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