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32: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临床外科;老年护理;不安全因素;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65-02
外科护理中的医护服务涉及各方各面的操作内容,特别是对老年群体的护理操作更需注重不安全因素的强化防护。为进一步认知老年外科护理的科学、优质方法,本文抽选入本院并行外科手术的老年病人52例,将其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施行强化安全护理模式;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为对比组,住院期间施行基础性相应护理,评比两组护理实践成效,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入本院并行外科手术的52例老年病人,将其设立为观察组;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为对比组。以上两组所选病例都在接受影像学及常规检查前提下,由医师依循相应疾病的诊疗标准实施病症判别,且经手术病理学得到确诊。观察组:29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介于62-87岁间,平均是(72.4±9.17)岁。对比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介于61-87岁间,平均是(71.8±9.35)岁。对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两组能够进行同期对照评比。
1.2方法
1.2.1不安全护理因素调研方法
对外科老年病人住院期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开展系统化分析,仔细回顾每例病人的各项病学资料及有关数据信息,以回顾评估的方法统计整合护理操作中出现的不当及失误行为,并作相应讨论、归纳。
1.2.2护理处理方法
对比组向组内病人予以基础性相应护理,包括:做好外科术准备、辅助病人检查、接送病人到手术室、落实日常护理操作及体征看护等。
观察组以强化安全护理模式施行住院期间的具体医护操作,方法是:(1)强化外科老年护理的风险教育。以不安全因素的数据情况为依据,对外科临床中出现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开展强化防护,规避各类意外医疗事件的诱发主因,并构建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应急执行预案,使风险教育活动落实到老年病人医护服务的每一环节中,提升护士安全防护意识与实践操作技能。(2)增强日常安全护理的实施强度。例如,当清扫病房路面时,提醒老年病人谨慎行走或搀扶其走过湿滑地面;帮助老人熟悉病房内部或附近活动场所,谨防其误伤或摔倒;维持病房床铺的清洁平整,协助老年病人翻转身体或起身,使其以适宜休养;对久卧病人施行压疮强化护理,定期翻动其身体,查看可有压疮形成,必要情况可予以50%酒精实施擦拭,缓解受压迫面的局部压力,促使皮肤组织归转到健康状态。(3)注重病房环境、条件的合理调试。老年病房内的室温宜适当,温度不可过冷,并强化保暖操作。若需用到热水袋,要将水温调节到约50度,以防病人皮肤被烫伤。(4)加强老年病人以及看护家属的健康宣教。引导、鼓励老年病人多参与机体训练活动,训练强度从低强度过渡到中强度,以步行、练太极拳等为宜;对意识反应不够灵敏的老年病人,护士协助其转换躺卧,嘱咐家属全天候看护。同时,注重膳食行为方面的科学引导,帮助病人了解自身患病情况,增强老人自我护理、自我防护的积极意识;讲解自主移出引流导管的危害性,避免医护事故的发生。
1.3统计学数据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
2.结果
经评估外科老年护理的操作情况,得出不安全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滑倒跌倒、出现压疮、自行移出引流导管、膳食行为不当、皮肤烫伤等。评比发现,两组外科老年护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情况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计2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3.85%(2/52);对比组总计8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20.00%(8/40)。观察组不当护理情况的出现率低过对比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外科护理属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服务操作质量将关乎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由于老年人群的机体功能存在显著衰弱、退化等现象,所以增加了外科老年护理的实践难度[1]。从护理防范角度来讲,老年病人护理以“防护为主、安全超前、降低风险、优化护理”作为安全准则[2]。本文落实日常老年护理流程中的具体服务措施,从强化外科老年护理的风险教育着手,增强日常安全护理的实施强度,注重调试病房环境、条件,并加强老年病人以及看护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如此一来,使外科老年护理纳入系统化、优质化服务流程当中,使护理风险降至最低,规避了诸多不安全操作因素。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总计2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3.85%(2/52);对比组总计8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20.00%(8/40)。观察组不当护理情况的出现率低过对比组(P
综合上述,外科老年护理践行强化安全护理模式,能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合到每一环节的医护工作中,使护理缺陷行为得以及时弥补,进而降低意外事件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
本文从安全教育、心理护理、易发生意外环节的安全管理、安全质控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1]。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坠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对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2]。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00~12:00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3]。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老年人往往不服老,高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出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喜欢自己动手,对这样的老人要做好说服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阻止不安全的行为。
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力:手术前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理和营养状态,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等,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预防。对有吸烟史者应在术前2~3周戒烟。
肺炎的预防: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鼓励其做呼吸运动的训练,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排痰能力。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了病人咳嗽,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出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必要时叩背,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炎。
口腔炎、腮腺炎的预防:术后老人的机体抵抗能力相对减弱,易于并发各种感染。口腔是细菌易于积聚的地方,老年人牙齿脱落、松动的多见,发生齿龈炎、腮腺炎。因此,术后的口腔护理极为重要,对卧床、禁食病人,要定时用盐水擦洗、洗漱,可清除口臭,改变细菌生存条件,预防感染。
压疮的预防:老年人血运缓慢,皮肤营养差,由于骨突出部位受压,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故要1~2小时更换1次,必要时用50%酒精揉摸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褥平整,清洁,使病人感觉安全,舒适。
预防切口裂开:老年人的细胞老化引起核酸和酶的功能退化,影响蛋白质合成,易造成切口愈合缓慢,如遇咳嗽、用力大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就更易出现切口裂开。所以当咳嗽时指导患者用双手按压切口,避免震动引起的疼痛或缝线断裂;待肠胃功能恢复后,进食从清淡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半流质、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化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机体康复,促进切口愈合。
术后管道的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往往术后留置各种管道,我们经常要检查放置的引流管有无脱落、阻塞、扭曲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引流效能,防止脱落,引流袋置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并应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
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老年人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应激能力差,在经受手术打击的情况下,可使不稳定的内环境出现转化,病情很容易发生变化,故要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做到专人、定点定量放置、标签醒目、定期检查维修,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便于应急时使用,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抢救。
关键词:老年病人;输液安全管理;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为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并且是患者用药选择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都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老年患者是患者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壁比较厚、管腔也属于狭窄型、弹性较差,因而血管的清晰度比较低,造成护士在对其进行穿刺时有很大的难度[1]。加之输液过程中要求较高,操作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本文选取80例来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旨在探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0±10.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为(69.2±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对照组则仅采用一般护理。具体信息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容易出现寂寞、失落感,加之老年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更容易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所以,护士需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询问其内心需求和内心忧虑,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就给予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着装得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患者有配合的感觉,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对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输液之前嘱咐其排便,做好输液前的仪器准备,穿刺的时候要保证镇静。
1.2.2 输液时的护理
1.血管的选取 老年患者常常并发慢性疾病,神经血管疾病也属于常见疾病,再者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比较硬、弹性较差,回血比较缓慢,所以穿刺时最好选择上肢暴露比较明显、富有弹性的部位。如果选择下肢也需要选择远端末梢血管,对长时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有计划更换使用,最好躲避关节和静脉瓣。
2.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弹性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其有没有硬结,避开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对深但是不明显、细小的静脉可以首先进行热敷处理,依照患者病情、输液量、血管选择适合的针头。针刺部位需要进行2―3次消毒处理,直到注射部位皮肤足够清洁,防止造成感染。穿刺的时候需在穿刺部位上方扎上止血带,松开止血带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避免反弹。除此之外,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的次数不能多于3次,否则会出现回针。
3.针头的处理 确保穿刺成功之后要将针头固定好,粘贴胶布的时候需要做到谨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包扎固定的时候需要避开穿刺部位,否则会影响输液滴速的观察。拔针前要将输液器关闭,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将胶布清理干净,然后拔针。随后使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2]。
1.2.3 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 依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血管,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没有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一般将滴速设置为40―50滴/min;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输液速度一般为30―40滴/min;心衰患者输液速度则不能超过15滴/min。
强化道德意识 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时巡视,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没有红肿、发白。关心患者,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师。嘱咐患者不能私自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针头和滴管之间的距离,避免针头从血管滑出,造成药液的外漏。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的不良反应为2例,对照组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10例,明显存在差异((P
3.2 安全管理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帮助纠正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方法。护士在操作前后需要认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做到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措施,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必要时可建立第二条液路进行抢救,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等措施。
3.3 小结 综上所述,给予静脉输液时,院方要做好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认真把好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口比例出现了较大变化,老龄比例增大,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随之老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跟地位,而老年人多病,身体机制逐渐老化会出现诸多问题,老年人住院的平率大大增加。随之老年人住院的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合理的照顾护理老年人即能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又能保障医疗安全。同时还能保障老年人个人生命安全利益。本文就老年人住院期间易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管理。
【关键词】:安全管理、不确定因素、防范措施
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护理不当或疏忽造成老年病人易发生勿饮食、跌倒、意外受伤。等意外事件,造成老年人诸多不便甚至生命受到威胁,所以在住院期间做好老年人的安全工作的管理是每一个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防范的意识,不断培养自我的专业技能熟悉工作并锻炼自我的观察能力,及时的发现不确定性安全因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信很多老年人发生的安全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一、 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1. 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头脑不清晰造成的个人疏忽或是在病理状态情况下的造成药物或是禁忌的食物的误饮误食情况很常见。很多老年人由于自身认知、判断能力差、记忆力下降和吞咽功能出现障碍等情况,极易出现看错药、重复用药等误饮误食现象,情况严重者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有的许多老年人的咽喉感觉明显衰退,极易使口水、食物等呛入呼吸道中使呼吸受阻造成窒息。处理不及时造成窒息死亡。
2. 老年人在病理期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原因造成意外跌倒。
(1)许多老年人自身由于生理机能衰弱就容易产生尿频尿急的现象,尤其是在护理人员工作注意力降低的夜间,再者医院卫生间或走廊意外存留积水等原因,老年人在夜间去卫生间经常跌倒,轻者导致老年患者的精神压力增大,重者导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折。
(2)一些老年人的跌倒还有一些客观的社会因素造成。有时候由于病人多造成医护人员紧张而忙乱随意的放置轮椅、推车等物件造成老年人(由于视力不佳或精神恍惚)跌倒。有时候一些需要急诊的病人入住,使得病人家属出出进进人员复杂跟着忙乱造成老年病人不慎被刮倒的现象。再者也有出现由于病服过大或是穿戴不齐造成的挂拽、踩踏而摔倒的现象。
(3)由于高血压、低血压等特殊病理造成的自身失衡而没有陪护自行行动的条件下跌到。
3. 老年人由于呼吸器官的衰弱在病理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窒息现象。老年人经常都有些气管毛病,经常性的带痰咳嗽易造成由于痰液的阻塞没有及时得到救护而窒息死亡的现象。
4. 有些偏瘫或是全瘫的老年人在在感觉薄弱或是全无的情况下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局部或大面积的皮肤受损。
5. 在住院期间老年人会经常性的由于感觉失衡或是疏忽,在病床翻身或是在起卧床的过程中不慎坠床造成危险。
6. 老年病人由于感觉上的迟钝,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等原因在使用热水袋,自带性的理疗器械时由于使用不当而没有反应而引起的烫伤、灼伤。
二、 对于老年人的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1. 要对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
对于老年病人的护理要加倍的专业跟细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关怀备至。对于护理老年病人的护士要具备高标准的安全意识,严格遵照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忽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对于老年的病人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呵护跟规劝,切不可态度冷淡生硬。在护理人员上下班时的交接工作要做到具体细致,针对特殊的老年病人要交待好给予特殊的关照以免忽视造成不安全的因素。子啊护理的安全分析会上,护理人员应各抒己见,将工作中遇到的发生的和容易发生的不安全的因素拿到理会上大家一起分析整理并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降低老年人发生不安全因素的概率。
2. 由于病人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陪护的家属双方面的配合,所以对于陪护的家属也要做好相关培训医嘱。
一般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向病人及其陪护的家属介绍医院的规定和医院的环境之外还要凡病人入院后向家属宣教安全管理,一些陪护的常识,以及在医生诊断后关于病人陪护需要的注意事项等等的事情为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来控制安全管理。
3. 做好医护人员安全风险方面的定期培训。
护理的医护人员要定期的做好安全风险方面的培训,针对老年病人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作出分析判断并提出避免安全风险发生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要做好可预见性的护理工作,并要提示陪护病人的家属随时关注病人的病态发展及日常的服侍。及时的做好病人资料的统计随时关注随时记录分析。定期开会提出相关发现的护理问题降低,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性的计划,这样能有效的规避并降低意外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4.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在刚刚入职时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护理经验不足不能够重视起老年病人的安全因素并且在发生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会产生慌张等负面情绪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妥善的处理。而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由于对工作长时间的磨合会产生懈怠懒散的负面情绪,对于老年病人的关心照顾不是尽心尽力,责任心大打折扣,在老年人的安全管理上了解本质却不落实实际造成潜在的不安全管理的存在。所以要时刻做好护理人员的意识工作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语:妥善的做好老年人的安全管理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对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一个保障。我们对老年人不安全因素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使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之重,确保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为社会做出最基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增英.吴惠平.老年病人食物误吸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 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身体各器官损害加重、致残率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到各种诱因激化,病情易恶化。
1.6伴发各种心理反应 老年人患病后,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虑为主要表现,当病情有波动时患者主要 表现为恐惧,如果疾病长期未愈则患者又会表现出抑郁、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心理、精神问题要给予重视。
1.7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化使机体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迟缓,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药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镇静剂、强心剂、利尿药等,一般成人常规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药物。
在对老年患者评估时应尽量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注意个体差异,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与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老年人的治疗方面应尽可能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使医嘱的执行能力下降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和频次,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2 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独特特点,护理方面也与成人护理有所区别。除了要做好疾病护理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尤其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评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时,要注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体格检查、量表筛查、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料,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为老年人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2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2.2.1要有责任心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反应不敏感,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掩盖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科护理技术,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 判断能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2.2.2注重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2.3增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专业老年工作人员常常想到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资源。老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逐渐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强化、巩固和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严。
2.3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种心理变化,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倾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护理的普遍性 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做到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信息。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的护理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老年人的护理要求:首先要让老年人尽快康复,改善身体机能以及能够生活自理。若是难以康复的晚期疾病,需要尽可能的去减少他们的痛苦。
【关键词】 老年人; 危险因素;护理
老年病人的生理退化,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心理对刺激的承受力降低等问题会让护士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遇见到一些与对一般病人的护理不一样的特殊危险情况。因此,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才可以保证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
一、常见的危险情况:
1.跌倒损伤:由于老年人的生理上对姿势控制能力降低,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病人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导致身体更易摔倒造成严重后果。
2.误食:由于老年人的五感减退,尤其是视力和嗅觉的下降可能导致误食。再加上老年人的食道以下括约肌松弛以及呕吐反射较差,导致老年人难以将误食的可能是有害物排出体外。
3.药物乱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退,故较于年轻人更容易用药毒性反应。住院后的私自使用药物以及对用药的错误认识或是护士对用药的指导错误都可能导致肝肾进一步受损或是药物禁忌反应。
4.医源性损伤: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对待患者态度僵硬,这可能会让老年患者感到心理上的不适而导致情绪激动或低落、血压升高和心悸等情况。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可能对老年人造成生理上损伤。
二、护理的对策:
1.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病人的护理专科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变化、饮食护理、运动、排泄等生活护理,掌握老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强化护士的早期教育,能够使护士具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老年病人可能遇到的跌倒等机械性损伤问题以及能够正确指导病人的药物服用。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对老年病人能够注重他们的主诉。
3.加强环境上的安全管理,保持地面的干净、干燥,避免老年病人的摔倒或是摔倒后不会撞到坚硬的垃圾。保证病房过道上有安全扶手,并且安全扶手要稳定。保证病室的明亮从而避免患者因视力下降撞到身体。仪器设备和电线线路要定时检查,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故障。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转贴于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