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32: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区域管理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1.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争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古典经济理论主张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政府尽可能不干预经济,上世纪初的大萧条证明了“市场失灵”。从此,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强化了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又证明了“政府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支撑了政府干预理论,但其模式所推断的政策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美国加州大学的城市社会学教授H·孔兹总结到:管理方法学派认为,管理是靠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发挥管理的效能和作用;管理经验的学派和学者认为,管理更依赖于管理者经验的积累,经验愈多,管理的就越好;行为学派认为,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和市民发挥潜力是成功的要素;社会学派认为,社区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管理应考虑与社会的关系;决策学派认为,决策的关键是管理;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把管理资料作为最好的定量处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影响,区域经济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域经济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体现,既可以目标相同,也可以相互制约。区域内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人们认为,区域经济管理是指,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从而进行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程度。
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市场分割;二是,反宏观调控行为,造成权力经济。反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地方政府纵向对经济权限的分割和占据,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两个特征,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了其中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成为权力经济,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良性发展。
中央放权,地方政府又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商品贸易的行政性和区际要素流动不合理干预方面,这又可以继续往下深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不断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不断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等各种手段,加大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占有量,以此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也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由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从而影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3.1打造学习型政府
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地方政府,其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充满了官本位意识,削弱了服务能力,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坏了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学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3.2树立经营区域观念
经营区域是指,利用市场手段,将区域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产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从中获取一定得收益,再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新项目中,走实现区域的滚动发展。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实行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区域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区域的投入比例。区域规划、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对区域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资源效率的利用。
3.3建设电子政务
建设电子政务是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政府,推进政府信息上网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等。地方政府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技术,针对区域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区域功能机制再进行动态监管测试,通过网络化和电子化等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高含量和技术的高标水准。
3.4坚持区域统一规划
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别系统只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监督下,各行业之间才能合理的布局,合理的投资进行建设。人为的不合理条块分割,割断了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重复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优是统一规划的目标,即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3.5做好区域调控主体
中央不可能具体操纵各个区域,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较熟悉,充分的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相应的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区域调控权,因此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了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构建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周吉冈.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管理职能重建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3(18):4-5.
[2]苏勇耐,黎本寿.浅谈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3(7):40-41.
[3]欧阳志伟.浅谈公共管理的特点及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经营管理,2012(2):35.
关键词:提升 精细 管理水平 方法
一、强化责任,明确执行的目标导向,为“要我精细”打好基础。
明确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边远井管理区围绕原油生产效益中心,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借鉴系统理论和过程控制原理,横向上把管理区整体工作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划分为23个系统,各系统细化业务内容,理顺工作流程,修订工作制度,纵向上细分为管理区、基层站、班组、岗位四个层级,构建了23个系统的“业务节点责任管理”模型,制定了1012个业务管理节点和789项节点标准,明确了工作目标、管理措施、检查细则、岗位责任,形成了 “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管理体系,展开了“节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节点工作绩效考核到个人”的精细管理新局面。管理区专门制作了《岗位业务节点明白卡》,配发到采油、注汽、注聚、维修、后勤辅助系统的每个班组、每个岗位。这样,每位职工在清晰掌握本岗位和所在班组的业务节点、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在生产工作中的位置和责任,以此来指导岗位工作,提高效益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精细基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能力,增强执行的素质保障,做到“我会精细”。
一是高效率、快节奏,做到执行有力度。一个执行力强的个人必定吃苦耐劳,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必定能打硬仗。面对严峻的产量形势,边远井管理区咬定目标顽强发起多轮上产冲击,1月份打响“起步上产攻势”、3月份发动“36120”上产会战,4、5、6月持续发起70天上产攻势,1-6月有5个月依靠不间断的上产连续抢攻,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在生产运行中,强调“三个及时”,坚持“五到现场”,树立“24小时上产”意识,实现了上产无缝隙衔接,做到了高效率、快节奏。特别在新井投产中,贯彻“早投、快投、投好”三步方针,超前做好地质分析,提前衔接流程施工;加快作业、注汽等节点运行,密切跟踪新井生产动态,加强作业监督,严格执行水井保钻工作,促使新井投产一次成功率达到100%。
二是提升业务技能,做到执行有高度。在工种多、生产任务紧的情况下,管理区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保证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根据学历、工作经历和业务能力的差异,管理区建立技术层、资料管理层、班组长层和操作层四个人才梯队,针对不同梯队人员的不同需要,开展“特色课堂”,实行分层次的培训方式:针对技术干部培训油藏动态分析等业务知识;针对资料管理层培训油井工况、井组动态等知识;针对班组长层培训专业知识以及生产应急处理等内容;针对一线部分优秀职工培训基础理论,提升操作技能。结合“百日提速”、“导师带徒”、“送技术下基层”等活动,激发了职工的内在责任感,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三、科学操作,保证执行的质量效果,实现“我能精细”。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边远井管理区强调抓重点、解难点、增亮点,确保执行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善于抓重点。“行动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要正确处理好主与次、轻与重、先与后、缓与急的关系,抓重点、重点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2013年常规措施单井增油计划471吨,完成任务的难度较大。边远井管理区将提高措施有效率作为完成任务的突破口,将精细方案制定实现剩余油挖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要坚持“三审、四结合”措施优化管理机制,提高措施有效率。“三审”即单元技术人员、技术站主管干部、技术副经理对措施进行优化论证、层层审核把关。“四结合”即在制定措施时技术站与注采站结合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工艺所结合对重点井制定合理的工艺措施,与地质所结合挖掘动用差井层潜力,与作业部门结合根据作业过程中新发现问题及时修订方案内容。通过实施“三审、四结合”措施优化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措施制定水平,从源头上提高措施有效率。二要定期召开措施讨论会和作业不成功井分析会,提高措施质量。每月上旬召开措施讨论会,单元技术员按照规定模板进行单井分析,发现问题井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反复优化后与地质所、工艺所及相关部门深入讨论,优化确定详细措施内容。每月底召开作业不成功井分析例会,技术站、注采站技术人员和作业监督员共同参加,对不成功井逐口剖析,排查问题所在,认清不成功的原因,制定相应治理措施,为今后类似作业提供借鉴。2013年共实施各类措施180口,方案符合率为96.7%,措施有效率达到85.7%。
二是敢于解难点。执行力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水平。只有敢于碰硬、敢于较真、敢于负责,才能在破解难题中强化执行。边远井管理区井多线广,地处偏远,所辖区域跨度大,油区暂住人口多、工农关系复杂,不法分子打卡子、割管线事件时有发生,生产、治安管理难度大。本着“综治出效益”的思想,边远井管理区加强责任的落实,对可能发生涉油案件的每一口油井、每一条管线、每一个部位、每一片区域,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实现油区综治全覆盖、巡护阶段性“零发案”,确保原油“颗粒归仓”。一是ABC分区域定职责,做到区域全覆盖。A区为重点看护区,该区域为高发案区域,发案频次高、发案井集中,对该区域采用蹲守的方式严盯死守;B区为重点巡护区,该区域为监控盲区,注采站夜巡班、环保护矿站应加大巡逻力度;C重点监控区,该区域为监控设备能够全面覆盖的区域,要适当减少巡逻次数,由监控班强化监控管理。通过实行分区管理,突出了巡逻重点,明确了管理责任,有效提高了综治运行效率。二是不间断巡逻,做到时间全覆盖。在巡逻时间上,注采站班组采取“定时不定时”方式。“定时”即白班人员在早上交班后巡井、下班巡井,中午夜间主岗巡逻人员巡井,白班人员下午交班后巡井、下班巡井,下午夜间主岗巡逻人员接班后巡井、清晨巡井,定时巡井为7遍。“不定时”即夜间主岗巡逻人员在上半夜、凌晨、下半夜的巡井时间要根据最近的发案特点、规律,结合盗油活动的高峰期,制定周密、灵活、多变的巡井时间和次数。护矿站巡逻班与责任区域涉及的注采站密切联系、协调运行,形成巡逻班、计量站24小时值守人员、注采站队部值班人员的三方联动,构建了不间断、无缝隙、全覆盖三位一体的交叉巡逻模式。
三是勇于增亮点。工作有亮点、有特色,不仅是整体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执行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要善于抓出亮点、展示水平、树立形象,实现工作的新突破。边远井管理区稠油井245口,占全区总井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冬季生产困难较大。管理区在14口稠油井进行的“点滴”加药法降粘实验,效果显著。传统的人工加药,是指操作人员定时把50或100斤的药剂桶搬到单井上,打开套管闸门,通过定制的漏斗,把大致的药剂量倒入套管,达到降粘增产的目的。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因为药剂是一次性倒入,不能充分与稠油进行混合,并很快被深井泵抽出来,降粘增油效果不好,并且产生药剂上的浪费。“点滴”加药法,则是根据医院里病人“打点滴”原理,在单井井口放置一个加药容器,采用与医院输液管相似的软管与套管闸门进行连接,一次性调好流量,把药剂用“点滴”的方式加入套管。目前,管理区精心选择了14口稠油井进行“点滴”加药法降粘实验,有效维持稠油井正常生产的同时,增油效果明显,并扶井成功11井次,其中长停井D8-28日产油量26.8吨。此外,管理区在精细掺水上大做文章,通过应用水咀节流技术,实现了恒量掺水和精确计量,提高了掺水井资料录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日常管理中,地面管线掺水是保证稠油井正常生产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在掺水井管理中,由于常用电子式掺水表的计量误差大,因此扣掺水时造成单井产液量常常出现负数,对资料录取造成重大影响。为此,管理区借鉴油咀工作的原理,采用4mm、3.5mm、3.0mm、2.8mm、2.2mm等不同规格的陶瓷水咀进行掺水控制,并根据节流压差准确计量掺水量,有效解决掺水量的精确控制与准确计量等问题。目前,管理区在6个计量站安装了18口掺水定量水嘴进行实验,效果明显。
关键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现状;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般的,我国对于一些经历历史冲刷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会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保护,而在城市中心的一些历史文化风貌区则更应进行重点保护,因为在市区里,人员密集,环境差,这些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如何对这些历史所遗留的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就成了现今的重要话题。本文以上海市区内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谈谈关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几点看法。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存在的意义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为了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我们就必须对这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风貌区进行保护,它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积累而逐步形成,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古时人们的智慧,也更加方便去分析过去的生活习性,这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以及城市特色的营造、城市文脉的延续。
二、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分类进行保护原则。只有将这“四项基本原则”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对这些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尽量的保存完整。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要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本身存在的一些东西,是原本存在的,不是我们后来加上去的真实的历史产物,所以说,要保护文化风貌区就必须要保护其遗留的全部历史信息,包括其在历史的作用与早已经形成的构局以及街头巷尾的原本设施,同时还有原本的绿化地。
2、可持续原则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可持续原则中,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不仅仅是为了风貌区的完好无损,同时这对于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风貌区内,所居住的人员也较为复杂,还有交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等,所以说,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还要不断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
历史所遗留的文化风貌区是一个整体,它不仅仅包括建筑物,同时还包括整体的环境,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真正意义在于其整体的价值。所以说,保护文化风貌区不仅仅是保护其建筑物,同时保护的还有其周围的环境以及一些能够体现出其历史价值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其存在的意义,反之,则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4、分类进行保护原则
由于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风貌区在整体结构与现今的环境与布局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之前的保护情况以及现今的保存情况也大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其建筑历史不同、保存程度不同、分布区域不同等情况,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机的分类,其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历史,不同种类的风貌区进行分类,从而施行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力求整体风貌达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三、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分阶段管理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风貌区,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整体情况,并作详细分析,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国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来投入与监督保护这些风貌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误拆现象,更有甚者,对这些风貌区进行强拆,对于其存在价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发生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这些风貌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对这些风貌区进行强制性保护,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所以说,我国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来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这些风貌区的保护,仅仅依靠法律是不可能将这些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说,完善的管理系统将是风貌区保护程度的关键,一定要对这些风貌区整体的保护有着长期的目标,同时在城市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要将这些风貌区考虑在内,防止对这些风貌区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保证这些风貌区能稳定的继续存在我们现今的城市里,也要为今后的风貌区存在而努力。同时,对于这些风貌区的环境也要加以改善,从而保证其能够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下保存的时间更长。
四、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管理方法
根据上海现行旧区旧房改造政策要求,所有的建筑结构都归属于拆除、 改建或者保留三大类范畴,对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也不例外,因此在对其进行建筑管理过程中,应从拆除、 改建以及保留三个方面着手:
1、拆除
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管理过程中,所谓拆除建筑,主要是指在一些强制性规划区域中的旧建筑结构一律要进行拆除,同时还包括修建性规划中的、明确要求拆除的一些历史性建筑或者其他的一些建筑结构。从本质上来讲,建筑结构的拆除,一般都会对历史风貌的原始特征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对一些不宜保留的部分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因此它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此加强重视。
2、改建
一般而言,需要改建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在修建性规划中、保护规划范畴之内的局部或者全部需要保留的改造项目,即一般性历史建筑结构与其他的建筑结构。所谓改建,主要是指对目前已经存在的一些建筑结构不实施整体性拆除,而是通过修补等手段将其保留下来;通常都是保留建筑结构的特色部分,只是改变现建筑结构的部分格局或者外观结构。
3、保留
保留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中的控制性规划层面而言的,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结构进行保留,或者在修建性的规划领域明确规定了不予以拆除的建筑结构。所谓保留,主要是指要保持现有建筑结构的原始风貌和特征,并将原建筑结构的体系和特色构件完整的保留下来。这里所说的保留,主要是指建筑结构的不拆除或者不改变,对于那些破损确实比较严重而无法修复的局部构件,应当进行及时的修补或者更换,但不能改变其可识别性。针对需要保留的一些建筑结构,建议编制一套科学完善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及修缮规划。
结语:总而言之,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与建筑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协调与管理,尤其要处理好新旧建筑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周俭, 奚慧, 陈飞.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与建筑管理方法的探索[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 周俭, 梁洁, 陈飞. 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4).
[3] 陈飞,阮仪三.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分类比较与保护规划的应对[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02).
[4] 陈佳譞. 保持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建筑密度——以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S1).
作者简介: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高危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6-0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1]药品管理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常由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其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尚无统一标准,致使病房药品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隐患和缺陷。[2]近年来医药科技迅速发展,与药物有关的医疗差错时有发生,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我科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我科护理人员共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护理部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对各科室药品质量进行检查时,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1)放置不规范,与普通药品混放(2)使用后补充不及时(3)有过期现象(4)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2 方法
2.1 制订病区高危药品目录:制订我科高危药品目录。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安定、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熟悉科室规定的高危药品目录。并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加强护士培训:护士是药物治疗的具体操作者。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可以有效避免用药差错的发生。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晨会提问,并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护士学习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将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纳入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中,以加强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熟知程度,要求科室人人都熟悉高危药品的名称、药物的作用机理、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带教老师重点做好本科室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
2.3建立质量督察小组:建立药品质量检查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是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高危药品管理,指定责任感强的一名护士为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小组成员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每周对病房进行1次药品质量、数量、有效期等的检查,查对完毕将抢救车用封条封上,封条须经两人签名。记录封抢救车日期。并在药品交接班本上进行登记。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2.4 使用后及时补充 :高危药品的数量不足,使患者的某些治疗不能及时执行,并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高危药品用掉后从药房及时领回,如遇急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让医生及时补开医嘱,药品领回后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交接班,并进行有效期登记。
2.5 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药品的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补充过程中常出现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同种药品混放,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3]药品的过期失效,不仅造成了药品的巨大浪费,而且过期药品一旦用到患者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高危药品的有效期要严格把关。我科室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与药房调换新批号,按有效期先后次序排放并使用。
2.6 高危药品的妥善存放:高危药品设置在专门的存放区域。按药品贮存要求放置。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要求室温在20℃以下放置,遇夏季将上述高危药品放置在2-8℃的冰箱内,放置在抢救车内的高危药品要求标识醒目,将红色标签“高危药品”字样粘贴在每种高危药品正上方,并注明药品名称。单独放置的10%氯化钾注射液,放置在特定的塑料盒内。盒上贴红色“高危药品”字样标签,提醒护理人员取药时应加强注意,将包装及药品名称相似、发音相似,容易混淆的高危药品绝对分开放置,防止取错药,以免造成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如:10%氯化钾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7 高危药品的使用:高危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者死亡,全球每年因用药差错引起的损害达150万人,其中高危药品占不小比例。[4]因此,护士取药或配高位药品时需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使用高危药品时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需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内容。若遇到对输液速度、浓度有要求的高危药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例如:安定注射液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成人常用量: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开始静注10 mg,每隔10-15分钟可按需增加甚至达最大限用量。静注宜缓慢,每分钟2-5mg.小儿常用量:抗癫、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小儿静注宜缓慢,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分钟0.2-0.5 mg,最大限用量为5mg。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 mg。
2.8 效果评价: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均对各科室进行1次药品质量检查,将存在问题向科室反馈,限期整改。
2.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包,运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效果
将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前1年及规范管理后1年的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后高危药品质量检查结果[n(%)]
存在问题实施前实施后X2植P值放置不规范8012.000.001使用后补充不及时9014.40
4 讨论
4.1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质量
科室建立药品管理监督小组,制定了管理制度,按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放置,数量固定,使用后补充及时,经过1年的高危药品的管理改进,我科室高危药品的存放及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明显改善。表1显示,实施规范管理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的慎独性及警惕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工作繁忙,导致高危药品偶尔存在过期现象,还应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由于本科室年轻护士较多,个别护士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继续加强护士培训。
4.2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高危药品差错可发生在各个环节,但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药品或保管不当的效价降低药品,都属于伪劣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及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轻者尽管无明显的损害后果,但却侵害了病人的健康权,一样会发生护理纠纷。法律已经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规范护理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5]
我们针对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采取相应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物差错消灭在萌芽中,降低高危药物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邱敏,刘琼芳,操银针,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09,1(1):7―8.
[2]王淑琼 李敏 “5S”理论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0期
[3]陈丽芳,彭幕莲,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3 9-40
摘 要: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主要问题,该文着重研究了信息安全的管理方案以及发展趋势。首先讨论了信息环境的安全管理,其次从信息存储和网络环境两个方面讨论了信息操作的安全管理方案,然后分析了基于实物和数字密钥进行身份识别所导致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讨论了以生物特征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安全 网络 数字密钥 生物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28-02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Trend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Zhao Weizhou Jing Huili Zhang Hui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cience Institute, Xi`an Shaanxi, 710025,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focused on in this information society. Management and trend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security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Secondly, security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is discussed from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internet environment. Finally, some problems, those result from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ards or digital key, are analyzed. And a trend that biometrics participating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ernet; Digital key; Biometrics
今社会的特点是信息化,信息安全是在国家各个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通常所说的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免受意外或故意的非授权泄露、传递、修改或破坏”[1]。在信息安全领域,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分为实物信息和数据信息两大类,所谓实物信息,是指以实物形式例如纸质文件、重要仪器、装置设备等存在的信息;所谓数据信息,是指用计算机存储的包含各种重要数据的文件信息。根据访问信息的用户身份,可将其分为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这里所说的信息安全,一方面是指信息环境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指信息操作的安全。所谓信息环境安全,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环境,应确保合法用户能够顺利、安全地进入。所谓信息操作安全,是指合法用户能正常处理信息,非法用户不能对信息进行任何操作。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而重视信息安全的管理,逐步发展、逐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2]。当前的信息安全工作,既要防范非法用户利用网络盗用信息,又要防范合法用户可能造成的失密或泄密。
1 信息环境的安全管理
信息环境是与信息有关的外部环境,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广义上的信息环境既包括存储安全实物的物理环境,也包括存储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环境。信息环境安全主要指物理环境的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与随时的合法访问。通常情况下,根据存储物质的特性,要求信息环境具有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必要的防火、防盗等自然条件。信息环境的安全程度主要取决于存储信息的安全级别,信息安全级别越高,信息环境的安全程度尤其是可控人员的进入要求越高。因此,信息环境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政治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能抵制各种诱惑,防止因利益驱使而破坏信息环境的安全性,技术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能在信息环境面临安全威胁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小损失。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理论学习,定期进行操作演练,定期组织环境安全检查,切实将信息环境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信息环境还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旦安全性遭到破坏,可利用管理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处罚,起到警示作用。除此之外,大型信息系统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大型信息系统,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系统研究技术,维护信息安全,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所有可能威胁。
2 信息操作的安全管理
正如前面提到的,安全信息可分为实物信息和数据信息两类。通常情况下,实物安全管理是将实物本身的安全性转化为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亦即实物信息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为确保实物不被偷盗、映像、损毁,通常做法是为所处环境设置安全屏障,例如门卫岗哨处明确标识“闲人禁入”。数据信息通常存储于计算机内部,本身具有区别于实物信息的特点,尤其是操作方面的读取、复制、篡改等非法行为不易被信息管理者发现。因此,与实物信息的安全管理相比,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更为复杂。
2.1 信息存储
借助计算机存储信息时,不同信息具有不同秘级。秘级为公开的信息可访问人数最多,随着密级升高,有访问权限的人数将随之减少。为防止访问公开信息的用户访问安全信息,可将计算机本身分成两类,其一用于操作一般信息,其二用于操作具有秘级的信息。这一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非法用户访问安全信息,但由于密级较高的信息通常数量较少,因此可能造成计算机资源浪费。
2.2 网络管理
网络时代在共享信息的同时,又给安全信息的正常流转带来威胁。考虑到黑客可能利用网络攻击计算机安全,因此防止安全信息在网络上被恶意复制、篡改或删除就尤为重要,而网络病毒侵入将直接影响使用计算机操作各类信息。因此,管理人员通常禁止存储安全信息的计算机连接网络,同时禁止移动介质在网络计算机和秘密计算机之间混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黑客借助网络非法操作安全信息,然而,一旦固定使用移动介质,这些移动介质也会形成资源浪费,同时刻录光盘用于安全信息流转,尽管安全性得以保证但传输速度是无法与网络传输比拟的,而且光盘的后续处理又将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3 信息安全管理的趋势分析
正如前面所述,信息管理的诸多措施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例如存储某一重要设备的环境,总有不合法的用户无法被拒绝而进入。又如存储某些重要数据的计算机,也可能有不合法的用户伺机访问。因此,单独以人作为管理者通过拒绝的形式维护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漏洞的。信息安全管理更需要由机器参与而摒弃可能由情感带来的非法访问,例如环境涉入、信息访问、复制、传输等一系列操作均由计算机来判定用户是否合法,从而确定是否允许对信息执行后续操作。至于合法用户,为避免由证件等实物导致的错误判断,直接由计算机借助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生物特征例如虹膜、指纹、掌纹、耳廓、人脸等能否真正实现与物理身份的统一,实验表明生物特征由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身份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以生物特征验证身份是否合法从而确定能否访问并操作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也将成为信息安全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3.1 基于生物特征的门禁系统
为防止非法用户进入某一区域,基于生物特征的门禁系统能有效维护信息环境安全。当前门禁系统多数是以指纹形式开发的,这是因为指纹特征具有便于采集、高匹配性能等特点。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事先采集合法用户的指纹形成模板库,验证时只需将实时采集的指纹和模板库中的注册指纹进行比对,通过算法分析即可判定是否为合法用户以确定其能否进入信息环境。门禁系统还可以扩展为用指纹存储某些重要实物,例如重要档案、枪支弹药等的管理,要求入合法指纹方可开启存储实物的装置。用门禁系统和指纹存储管理信息,能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随着识别技术的改进,这些系统也可借助其它生物特征实现,甚至可采用若干生物特征融合提高识别性能,从而确保合法用户访问信息。
3.2 基于生物特征的文件操作系统
为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移动存储的数据和计算机数据,当前已开发出指纹存储和指纹计算机[3]。与指纹门禁系统的原理相同,也是通过指纹识别身份的合法性确定是否能进行后续的信息操作。虽然指纹存储和指纹计算机可以拒绝非法用户进行相关操作,但是合法用户未必允许操作某些较高秘级的文件。因此,对这些文件进行操作包括浏览、复制、删除时同样要求重新输入生物特征进行权限验证,也就是说,文件的操作属性与合法用户的身份特征进行了绑定。因此,恶意的浏览、复制和删除等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
3.3 基于生物特征的其它应用系统
网络传输信息具有高效性,例如邮件系统、公文传送系统等[4]。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操作,可以基于生物特征开发其应用系统。现有的指纹邮件系统,能很好地避免黑客访问他人邮件。局域网上的公文传送也可通过生物特征验证身份,避免有人盗用数字密钥非法浏览信息,从而实现公文安全传送。
4 结语
信息安全一直是国家各个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更应在技术上防范可能的信息非法访问。信息安全首先需要做到信息环境的安全,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操作管理的安全。人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固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提高管理的安全效率,还需要借助机器例如计算机通过身份识别确保信息的安全操作。基于生物特征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成为信息安全管理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也应注意到:生物特征是个人的隐私信息,大量应用生物特征投入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一旦隐私信息被攻击,则该生物特征参与的所有应用系统都将面临安全威胁。另外,使用生物特征能识别合法用户,这些合法用户均能访问安全信息,如果某些合法用户合谋非法使用信息,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用户合法,同时要确保使用合法。
参考文献
[1] 徐晟,吕奇阳,康明光.加强军事信息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2(5):424.
[2] 曲运莲.对信息安全管理下的信息安全保障分析[J].科学之友,2013(11):131-132.
一、环境管理目标:
1. 严格控制生产区域内噪声,不扰民;
2. 严格控制厂区内道路扬尘污染,原材料(水泥煤灰)泄漏;
3. 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
4. 不焚烧有毒有害物质;
5. 无其他环境污染问题或市民重大投诉。
二、环境管理控制措施:
1. 每日进行2至3次清扫,每小时对厂区内路面洒水一次,清扫的尘土和垃圾必须及时处理至垃圾存放点,不得滞留;
2. 在清扫前必须对路面进行洒水,防止清扫时产生扬尘而污染周边环境;
3. 原材料及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出厂区必须洗车,保证封闭式运输的同时严格控制在运输过程中“撒、漏、扬”等不良现象发生;
4. 所有车辆在厂区内必须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5. 合理组织生产,避免夜间生产,晚九点后禁止生产。
办公室
2020年5月12日
[关键词] 数据驱动; 生产管理; 作业中心
[中图分类号] F273;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81- 03
0 引 言
面对当今企业发展急切的需求,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如准时制、精益生产、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供应链、敏捷制造等[1-2]。这些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应用到各个制造企业后,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在应用到药业类制造企业时,由于药业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过程模型不易获得,在过程的关键环节却容易获取大量的生产管理数据,因此上述各种先进生产管理方法在某些药业类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却出现困难[3-4]。针对该类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即核心思想是利用容易获取的关键点数据来驱动流程、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企业管理者将获取的关键点数据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经验值进行对比作为生产调整的依据。目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水文预测、通信行业企业、流程系统企业得到了应用[5-6],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很少有文献将数据驱动的方法应用于药业类制造企业。本文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已在某药业企业中得到应用,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企业生产管理,明显提高生产效益。
1 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
1.1 问题描述
生产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反映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有关生产技术参数和生产质量特征参数的实时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数据中还隐藏着大量的生产质量信息,如进一步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概括,可从中找出生产中隐含的质量缺陷和质量变化规律。这些信息可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调度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预测生产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和范围。
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并且十分复杂,本文以产品A为例。A 产品的工艺流程一般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发酵、气流干燥、提取以及精制,其中每一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本文采用作业中心概念来确定产品的作业流程图,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作业中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并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作业中心之间的环节为作业关键点。产品A的作业中心划分图如图1所示。
第二条地方教育附加是专项用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缴同级国库,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除按国家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外,应按照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第四条地方教育附加由省级财政部门委托地税部门代征,各级地税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统一使用地税部门印制的税收票证进行征收和缴库。
单位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企业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列支,事业单位在销售税金中列支。
第五条我市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50%上缴省级。随同卷烟厂、市烟草公司、电信通讯企业缴纳“三税”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留我市50%部分为市级收入;除上述三个行业(企业)外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留我市50%部分,市与县区按20∶80比例分成(即:10%入市级收入、40%入县区级收入)。地方教育附加由国库直接划解,就地缴入各级国库。
第六条地方教育附加缴库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类“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相关项级科目,其中:在103类01款下增设81项“烟草电信通讯企业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科目,用以反映卷烟厂、市烟草公司、电信通讯企业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030127项“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用以反映其他企业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支出时填列205类“教育”10款“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
第七条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规定,将应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因预缴税款、技术性差错和其他原因造成多缴地方教育附加发生退库的,由地方税务机关按《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退库。
第八条地方教育附加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和标准征收,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得任意扩大、缩小征收范围,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
第九条地方教育附加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市财政、教育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安排,不得从地方教育附加中提取或列支征收、代征手续费。